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钢琴教学范文3篇

高校钢琴教学范文3篇

发布时间:2023-01-06 09:5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校钢琴教学范文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钢琴教学范文3篇

高校钢琴教学篇1

进行钢琴演奏时,表演者的呼吸节奏为演奏状态提供了保证,同时还奠定了演奏效果的基础,此外,表演者对作品内涵的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呼吸节奏体现出来。所以,高校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们专业的钢琴知识以及演奏技巧,还应当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奏的呼吸规律,从而促进学生演奏成效的全方位增强。

一、情感变化下的呼吸形态

优秀的钢琴作品都蕴含着充沛的感情,钢琴表演者在进行演奏过程中,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情感表达出现了较大的不同,进行钢琴演奏时,自身的情绪状态会随着音乐内涵的转换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演奏者要掌握好演奏的呼吸规律,确保自己的呼吸节奏符合作品内容,同时情感表达也要准确贴合音乐作品的真情实感,进而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进行高校钢琴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专业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还应当积极帮助学生调整演奏呼吸节奏。在开展钢琴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在演奏中出现呼吸过快的问题,亦或发生心里紧张、情绪不在状态等现象,都有可能会造成呼吸中断的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奏的流畅感,大幅降低钢琴演奏的成效。以演奏作品为例,演奏者应该深入理解作品中包含的丰富感情,除此之外,还应当深刻认识到对钢琴作品来说演奏的呼吸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要全面掌握好演奏速度,同时将演奏力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完美呈现出作品的真情实感。

二、生理心理下的调整呼吸

对音乐作品演奏中的节奏来说,其会受到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以生理特征呼吸为例,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是要确保呼吸处于平稳的状态,还要准确把握呼吸的规律。有些学生在身体乏累的状态下,无法调整自己的呼吸规律,结果造成大脑缺氧的现象,思维出现中断,在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不仅呼吸速度较快,还很容易出现弹奏错误、手指发僵的状况,上述情况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自信。所以,高校钢琴教师一定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再次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有效解决心理紧张的问题,在进行演奏时,合理协调演奏呼吸、动作之间的关系,使演奏时的呼吸以及情绪都保持住最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充分运用呼吸技巧,为钢琴演奏的成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长短句划分和呼吸调整

从本质上而言,音乐表达就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而语言表达又分为呼吸、长短句,在演奏钢琴作品过程中,演奏者除了要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之外,还应当正确划分作品的乐句,使乐曲呈现出明晰的主次关系,促进长短句之间的协调与结合,从而共同构成完美的作品。准确划分乐曲的长短句,演奏者保持呼吸的正常协调,促使乐句的衔接更加顺畅,为演奏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注意要避免单纯机械的演奏。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演奏乐曲短句时,要注意将呼吸的节奏调快,反之在演奏长句过程中,需要减缓呼吸的节奏,当进行长短句的衔接时,演奏者要注意正确调节自己的呼吸频率。除此之外,进行演奏时,还要将作品内蕴含的丰富情感准确的呈现到观众面前,正确把握演奏的呼吸规律,表达音乐的真情实感。

四、演奏钢琴作品中的呼吸

(一)演奏者的心理情绪要平稳

进行钢琴演奏时,如果表演者的心理情况不稳定,亦或是情绪出现剧烈起伏,这些会使演奏者开始紧张,发生呼吸急促等不良问题,这些生理状态会降低演奏效果。呼吸情况会对人们的情绪形成较大的影响,钢琴演奏也不例外,所以,高校钢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演奏的呼吸规律,这样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就可以将自己的心理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钢琴演奏更加自然流畅,顺利的演奏也会促进演奏者情绪的稳定,二者相互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始终保持最佳的演奏状态,为演奏效果的大幅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将作品内涵更好的呈现出来

将演奏技巧、音乐情感、演奏音色等诸多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合作才能将钢琴作品的内容完整的呈现出来,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只有更好的把握演奏的呼吸规律,才可以把曲目中的丰富情感都表现在观众面前。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十分偏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却不重视呼吸规律对演奏效果的重要影响,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将音乐作品蕴含的真情实感完整的呈现出来,演奏效果大幅下降。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演奏的呼吸规律,高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演奏风格的判断能力,进而在进行演奏过程中,可以以演奏风格为依据对呼吸规律进行全面掌握,进而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将作品完美的表达出来。

(三)加强音乐形象的塑造

钢琴演奏者要对作曲家创作音乐时的情感变化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掌握,同时透彻探寻作曲家的内心情感,此外,演奏者还应当在自己演奏特点的基础上将钢琴曲目开展二次创作,促进钢琴作品与演奏者的实际特点更加贴合协调,提升音乐形象塑造的效果,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享受。在塑造音乐形象的过程里,其中演奏呼吸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演奏者要把握好演奏的呼吸规律,同时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音乐表达,从而为演奏者全面把握音乐旋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音乐形象的塑造效果。

五、提升演奏中的呼吸技巧

(一)生理方面的呼吸协调

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大部分学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例如呼吸过快以及肌肉僵直等,这些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钢琴演奏的完美完成。高校学生会出现这些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办法调节好自身演奏的呼吸节奏,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演奏缺乏自信心。为了更好的改善上述问题,高校钢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教授呼吸规律,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提升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对呼吸规律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演奏的呼吸规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促进学生演奏成效的大幅增强。第二,高校钢琴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把握好演奏的呼吸规律,学生在实际演奏时就可以将自己的呼吸节奏调整到最佳状态,同时平稳心理情绪,这样可以提升钢琴演奏的流畅性,使钢琴演奏更加成功。第三,进行钢琴演奏时,表演者的状态会影响其演奏过程中的呼吸节奏,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实际钢琴演奏中,往往发生缺氧和呼吸加快的问题,这些都会对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时的状态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好协调演奏动作和呼吸节奏的方法,同时大力开展相应的训练,使学生可以轻松面对演奏过程中的缺氧问题,有效改善实际演奏时遇到的缺氧以及呼吸加快的状况。高校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时,要合理调节自身的呼吸节奏,确保演奏过程中可以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大幅提升演奏的力量感,为演奏的完美效果提供保障。

(二)表现作品的呼吸协调

为了促进钢琴演奏效果提升,演奏者应当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中含有的丰富情感,并在基础上合理调整演奏过程中的呼吸节奏。钢琴表演者在正式进行演奏之前,必须要深层次挖掘作品乐句和呼吸节奏之间的关联之处。在钢琴作品中,乐句是作为基础单位存在的,大量的语句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如果演奏者想要将钢琴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呈现出来,就一定要深入理解乐句,同时以这些乐句的差异为依据选取对应的方法进行呈现。钢琴曲目中的部分乐句是连奏的,但还存在非通过连线进行标示的乐句,例如断、连以及跳音等,所以,如果要想更好的表现这些乐句,演奏者要进一步深化对乐句的理解程度,结合自己的乐感准确划分乐句的演奏形式。表达这些情感的过程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层次,音乐作品的不同造成作品之间的内涵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钢琴作品的内涵也是各不相同的,若是钢琴表演者要想使演奏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就应当在乐句、乐段的基础上深层次探析音乐作品中的诸多因素,具体包括乐句作品风格以及作品情感等,之后再以自己的演奏特点为依据开展二次创作,进而使自身的演奏呼吸节奏进一步贴近钢琴作品的内涵,得以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听众面前,为观众奉献一场听觉盛宴。

(三)情感变化的呼吸协调

对钢琴作品而言,其中含有的情感内涵是十分丰沛的,钢琴表演者如果要完美表达出作品的真情实感,需要开展二次创作,结合自身的特点重新演绎钢琴作品,在实际进行钢琴演奏时,不仅仅是现场的听众,演奏者的心理情绪也会随着自身的作品表现而发生变化。但对演奏者来说,其若是可以充分合理的运用这种心理情绪的变化,使其和演奏的呼吸规律之间实现有机融合,这样会为演奏者的心理情感和作品情感内涵的统一提供有利条件,还促进了钢琴演奏效果的快速提升,除此之外,还为作品情感的传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观众可以有到绝佳的视听感受。所以,高校钢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奏的呼吸规律,帮助学生在进行演奏时能够合理的调节呼吸节奏,尽一切努力将演奏者的内心情感和呼吸实现完美统一。

(四)乐句划分的呼吸协调

众所周知,好的音乐作品中既应含有多层次的情感内涵,同时也有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演奏者如果要提升钢琴演奏的表现效果,在正式开始演奏之前,就应当做好必备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分析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和作曲者的内心理念,同时还要深入研究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之后要严格以乐谱为依据,对乐句、乐段进行合理划分。钢琴演奏者一定要紧密结合钢琴作品的独有特征,并以乐句为基础对自身演奏过程中的呼吸节奏进行调整,由演奏者自身的呼吸节奏来带动起情绪变化,从而将作品内涵完美的表达出来,发挥积极的作用。现阶段,在实际进行高校钢琴教学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以自然乐句为气口的现象,或者存在随意呼吸的问题,上述现象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钢琴演奏的表现效果大幅下降。因此,钢琴教师必须要培养高校学生完美融合乐句与呼吸节奏的能力,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锻炼,让学生在进行演奏过程中可以根据乐句的转换对演奏的呼吸节奏进行更好的调节,进而以更加完美的演绎将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展示出来,最终为观众打造最佳的视听享受。

六、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是音乐活动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演奏者要具备超强的演奏技巧、稳定的演奏呼吸,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然而,现如今高校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无法大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演奏呼吸,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演奏能力的有效提高。所以,高校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演奏的呼吸规律,促进高校学生演奏水平的快速提升,从而更好的表现钢琴作品的情感内涵,使听众有一个完美的听觉体验。

作者:吕烁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

高校钢琴教学篇2

音乐能够跨越种族与国界,并在跨越时空的过程中实现永恒,因为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巧妙组合的方法抒发情感,触动人的精神以及灵魂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既有对生活的展现,又有对高于生活的内在情感的表达,能够给听者以愉悦的感受,促进其思想与精神升华[1]。在钢琴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实际上就是要鼓励学生在熟练运用演奏技巧的同时深入品味作品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融入其中,深化对音乐的认知,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钢琴教师应该对钢琴教学进行拓展,明确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价值与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教学活动,保证培养效果。

一、音乐表现力的内涵

钢琴艺术是拥有独特魅力,同时又具备深层内涵的艺术,兼具技术性以及情感性。在钢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演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不过钢琴音乐的魅力并不只是体现在通过演奏技巧所带来的听觉享受层面,还体现在借助音乐作品包含的思想情感内涵,让人在心灵、精神、思想等层面受到感染和启发,这就涉及到了音乐表现力的内容。音乐表现力也是音乐美学当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利用乐器的音质音色控制乐曲节奏的起伏变化,来展现作品的风格类型与抒发特定的思想情感。弹奏钢琴音乐不能够只是单纯地强调音乐旋律,而是要把创作者在作品当中融入的思想与情感转化成音符表达出来。富有音乐表现力的钢琴音乐才能够真正给人以触动,并带给人美的享受。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理解与素养,对音乐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常常会在体会相同作品的过程当中收获不同的感悟,而激起听众内心情感与感悟,便是音乐表现力的体现。

二、音乐表现力的基本要素

培养音乐表现力是当前高校在钢琴教学改革过程中高度关注的内容,为了确保实际的培养效果,应该从内在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音乐表现力的基本要素,以便在实际培养当中对症下药。首先,音乐特性是音乐表现力的关键。音乐特性包含音乐内容、形象、情绪等,体现出作品局部或是整体的风格。在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方面,把握音乐特性是关键,因为特性决定了要使用的演奏技巧以及表演情绪。比方说在演奏抒情类的钢琴作品时,就应该用优美如歌的旋律来传递情感,并在演奏过程中呈现出动人安宁的风格,体现出作品的美感。其次,音乐欣赏与分析是音乐表现力的核心。良好的音乐表现力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想要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水平,必须先从增强学生的欣赏以及分析能力着手,让学生在面对钢琴演奏时不会盲目练习,而是基于作品意境与风格进行充分领悟,学会灵活处理钢琴演奏当中的各个难点,最终实现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内容的统一[2]。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意义

音乐表现力是在呈现音乐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染力,对于乐器演奏来说,演奏者只有不断发散思维,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巧妙融入演奏技巧,才能够让演奏情感更具张力,并让听者在音乐演奏当中收获情感与心灵的共鸣。所以在如今的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可以促进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深度理解。音乐作品之所以富有独特魅力,能够获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对高校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培养,可以督促学生从深层次出发,进行音乐作品的研究,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作品本身融合起来,从而大大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与演奏方式,促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建立学生自身的演奏风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在钢琴学习当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理解相同的作品时,也常常会因为个人领悟不同而出现差别,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音乐表现的多元化,也为学生建立个人独特的演奏风格打下了基础。教师应该积极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在形成个人风格的同时找到个性化发展方向。

四、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方法

(一)夯实学习基础

扎实的基本功是高校学生顺利投入钢琴演奏,提高音乐表现效果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但是目前不少高校学生因为忽视基础技巧和知识的学习,导致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影响到音乐表现。为了切实解决这样的问题,高校应该提高对学生基本功训练的重视程度,并为夯实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基础而开设有关于演奏技巧的基础课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投入钢琴演奏实践的过程中,把不同的基本知识点和技巧连接起来,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技巧体系,有效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节奏是维持音乐形态的核心元素,增强学生的节奏掌控力是关键。假如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欠缺基本的节奏,会使得曲调不和谐,从而影响音乐表现力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抓好基础的节奏训练,积极开设双钢琴、四手联弹等合奏训练类课程,提高学生对节奏组合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到了能力进阶阶段,教师可以着重关注演奏训练的细腻性,帮助学生恰当调整演奏活动当中影响音乐表现力的音乐要素[3]。

(二)培养音乐感知

音乐感知,简单来说就是音乐敏感度,这是学生音乐表现力得以建立的基础所在。一些学生在音乐感知方面比较敏感,也有不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不足,需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提升持久性以及稳定性。学生只有深入感知音乐作品之后,才能够在情感融入以及演奏呈现过程中显现出应有的表现力。对此,高校钢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并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是增强聆听能力。学生在聆听钢琴音乐的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真正做到用心感受,在认真聆听当中学会辨别和对比,分析钢琴音色和弹奏轻重的关系,以便在之后的弹奏手法运用当中进行恰当把控。二是培养立体听觉。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很强,能够同时弹奏不同声部,因此学生也应该拥有识别多声部的立体听觉素养。对此,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复调作品,对学生开展横向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立体听觉,使学生学会在演奏当中提高声音的层次感,促进情感的多层次表达。三是增强感受能力。钢琴演奏的流派有很多,在风格与演奏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对不同流派钢琴演奏的辨别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当中深度感知钢琴音乐的魅力与灵魂,为自主表现优秀的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三)增进音乐理解

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投入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尤其是能够促使学生恰当表现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情感内涵。教师应该在钢琴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训练,提高训练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速度、结构、旋律、调性等多个要素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拓展广度与深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当中让学生明确钢琴作品的各个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自主理解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全面理解分析的基础之上高水平演奏作品[4]。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秋日的私语》进行充分理解和分析,在给学生讲述作曲者的生活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内容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理解多个音乐基础要素,然后把作品的内在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对作品的立体掌握,为之后的音乐演奏和音乐表现打好基础。

(四)提高应变能力

培养高校学生钢琴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该目标的达成影响着钢琴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实践素质与音乐素养的发展。钢琴教学具备鲜明的实践性需求,把钢琴演奏作为重中之重,这就给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演奏过程当中要避免舞台失误,以免影响到作品表现力。但是如今高校学生在音乐演奏过程中,因为缺少良好的应变能力,常常会出现演奏失误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学生应变能力方面的培养,针对演奏中经常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做好针对性训练,同时鼓励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在临场发挥中有更为理想的表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舞台演奏环境,或者是通过模拟演奏比赛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应对失误。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类别的钢琴演奏比赛,在更多的锻炼中,训练良好的演奏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并凭借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升音乐表现力[5]。钢琴演奏具备较强的技术性,对演奏者提出了综合要求。高校学生在钢琴艺术学习当中,不仅要关注演奏技能的发展,还需要提高心理素质,融入深刻的思考与精神感悟,这样才能够在展现作品原有魅力的同时增强音乐表现力,让听众收获共鸣。高校钢琴教师应该综合分析影响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各个要素,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确定相应的培养方法,提升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把握能力。

作者:吕洋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高校钢琴教学篇3

1.引言

钢琴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与身心,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调节心态、丰富素养,因此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此外,钢琴文化内涵与钢琴音乐发展是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要素。高等教育主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讲究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提升,学生既需要具备丰富成熟的专业知识体系,又要积极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综合素养。音乐不仅有利于培养人的思维与能力,还有助于塑造人的个性特征,所以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模式,在培养学生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音乐素养。

2.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2.1缺乏对钢琴教学的重视

基础知识掌握得足够牢固,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育也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一些高校依旧认为学习专业课程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缺乏对于钢琴教学的重视,甚至许多高校钢琴教学依旧保持在初始教学状态,并未构建明确的教学理念从而指导钢琴教学,使得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倾向于专业课程学习,而忽视了钢琴学习的重要性。

2.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校钢琴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详细阐述钢琴理论知识,并未融合实践操作进行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尽管教师讲解时会强调乐理知识及重难点,还会阐释相关弹奏方式,却依旧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如何进行实践练习。

2.3即兴演奏能力有待提升

钢琴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课程要求的钢琴曲目,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音乐演奏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但是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与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效率较低,创新和创造思维受到约束,根本无法提高钢琴演奏能力与音乐素养。

3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1必要性分析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大,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求。目前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指法,还要充分了解钢琴演奏技巧,基于理论知识体系的指导,深入理解乐谱,详细分析乐谱相关知识。如此一来,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乐谱理解能力才会得到显著提高。音乐素养与音乐鉴赏能力、乐谱分析能力息息相关,其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音乐素养的形成,促使学生在钢琴演奏时充分发挥卓越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呈现技巧,同时还会流露出丰富的情感。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并且也是新形势下音乐教育创新改革的必然需求。

3.2重要性分析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技能单一的人才早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即同时具备专项技能与良好综合素养的全面人才。而在钢琴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与审美能力,对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钢琴演奏具备性能优越、音域宽广等特性,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备受青睐。其一,钢琴教学不仅可以推动审美素质教育的长远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鉴赏能力。钢琴演奏学习的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视、听觉能力。此外,在学生弹奏钢琴时,会通过音符的跳动深层感受领悟到音乐作品及其情感的美妙,欣赏水平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与表达将会更加深入。其二,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得到明显强化。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个人修养与素质都会明显提高。此外,钢琴学习还能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保持良好心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策略

4.1陶冶情操

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与语言相同,异曲同工,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学生身处浓郁丰富的音乐氛围时,势必会受到感染与熏陶,身心也会得到放松,从而全身心地与音乐相融合,音乐素养也会随之显著提升。高校钢琴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全身心投入钢琴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而且,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在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由此可知,良好、稳定的环境氛围对于钢琴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关键。同时,教师还可以引进著名音乐家的作品,指导学生鉴赏,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真正进入钢琴学习的氛围中,为后续钢琴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感受其中蕴藏的饱满情绪,引导学生深层体会音乐家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下促使学生掌握钢琴作品演奏技巧。

4.2培养乐感

良好的钢琴训练行为习惯,可有效提升钢琴弹奏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以科学合理、严谨的训练,督促学生,帮助学生正确浏览和理解乐谱。此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后,掌握自主提升乐感的能力。教师需不断强化钢琴技能训练难度,在学生熟练掌握高难度弹奏技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与流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钢琴曲目的特性适当引导学生演奏,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真正魅力。

4.3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需加强重视。音乐素养涉及范围广泛,感悟能力、掌握能力、鉴赏能力等都属于此范畴。钢琴教学应针对性强化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重视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敏感性,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还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引入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作品的情绪和情感,指导学生在音符与旋律的基础上领悟作品蕴含的意境美。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各种风格的钢琴作品时,应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全面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详细阐述音乐家的创作风格、个人背景、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作品含义,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比如在开展《蓝色多瑙河》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曲子,再介绍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深刻理解作品。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回忆生活和影视作品中河水的样子,特别是阳光下波光粼粼、广袤无垠的画面,帮助学生深层体会作品的意境美,以及蕴藏的充沛情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4提升即兴演奏能力

手指能力即钢琴演奏时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与音符弹奏的流畅性、均匀性、清透性息息相关。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重视训练学生的手指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滚硬币,强化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集中力量在指尖上,按压桌面或墙壁,以强化手指力量。可利用皮筋捆绑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在钢琴训练时解开,强化手指的独立性。同时,教师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情绪、速度、效果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情绪,即学生即兴演奏时的情感需始终贯穿整个钢琴曲目,以实现个人情绪与作品情感的高度融合。速度,即学生反应需要快速精准,适度掌握练习时间,掌控好即兴演奏的节奏。效果,即即兴演奏所期望呈现的水平,不仅明确指出学生在演奏时要情感丰富、情绪饱满,还要求学生呈现出自身的独特风格与演奏水平。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和声与乐理基础,才能实现三者的充分结合,从而成为优秀的演奏者

4.5培养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切实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与锻炼的平台,基于实践演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后进行示范性演奏,以此可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演奏的盲点与误区,还可帮助学生纠正演奏时的缺陷与不足,使学生的独立演奏水平有效提升。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配合演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感悟与体验,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时,不但要让学生熟悉演奏曲目及其结构,而且要让学生精准掌控曲目蕴含的丰富情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个人情感与演奏的深层融合,并与曲目产生情感共鸣,走进观众内心,打动观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既能帮助学生脱离对于音乐曲目的单纯复制性弹奏,形成特立独行的弹奏风格,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6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演奏技巧、提升演奏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忽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但实际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在于钢琴教师。因此高校在选聘钢琴教师时应高度严格,同时关注教师的弹奏技巧技能与道德品行、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本,根据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向学生传授钢琴弹奏技巧技能,此外,还应在授课时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提升学生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5结语

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仍旧存在问题与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了有效弥补这些不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各大高校积极采取了多元化可行性策略。为了提高钢琴演奏教学的整体水平与效率,需要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改变注重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演奏技能同时得以提升。同时,还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即兴演奏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喆.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J].戏剧之家,2019(24):188.

[2]胡莹.高校钢琴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J].求知导刊,2017(6):103-104.

[3]李春晓.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J].艺术评鉴,2016(15):151-153.

[4]武丽娟.高校钢琴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20(7):178-179.

[5]朱晶婧.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J].北方音乐,2020(6):103-104.

作者:任瑞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