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9 10:13: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篇1
历史是对人类文明轨迹的记录,历史离不开“人”,“人”创造了历史,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了历史。基于此,笔者着重探究“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通过人物教学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历史人物为主线,完整串联历史事件
进行人物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教材,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此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成长与发展,根据人物的成长与发展梳理历史事件的进程与发展,将人物发展与历史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选择历史事件的主要人物陈胜、吴广。为了使学生对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有更充分的了解,笔者又以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作为教学补充。通过《陈涉世家》,学生对陈胜与吴广有了简单的认识。笔者从人物少时经历、人物性格、起义导火索、谋划起义过程、起义经过以及最终失败几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认识。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时,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邓小平展开,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促进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并以时间为主线,促进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二、选择典型人物代表,深化历史教学深度
在进行人物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典型人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选择的历史人物让学生闻所未闻,那么,教师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科普,这不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时,笔者选择汉武帝与董仲舒作为典型人物,促进学生对西汉巩固大一统国家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制度的理解。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时,笔者选择孙中山作为典型人物,从而串联出辛亥革命的发展与进程,促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又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选择毛泽东、周恩来等作为典型人物,促进学生感受抗战的艰辛波折,使学生感受典型人物的决策对历史事件的重大影响。在人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具有丰富人生经历或生命较长的典型人物,有利于学生通过人物的丰富经历,感受历史的发展。
三、侧重人物精神教育,发挥历史德育作用
历史人物直接影响历史的发展。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价值观,促进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的传承。在人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历史人物身上具备的传统民族精神。例如,鸦片战争中年逾六旬仍保家卫国的陈化成、火烧鸦片的林则徐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抵抗侵略、坚忍不屈的爱国精神与民族尊严;五四运动中追求民主,奋进革新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如勤政爱民的汉文帝、汉景帝,英勇抗击匈奴的霍去病,自强求富的李鸿章等。这些历史人物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四、客观评价
历史人物,培养历史价值观念由于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多来自于影视作品或网络等,一些影视剧对历史人物的曲解造成学生对历史人物产生片面认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因此,在进行人物教学时,教师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促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产生正确认识。例如,谈及秦始皇,学生受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秦始皇重吏法、昏庸残暴,但实际上,秦始皇勤于政务,爱民护民,横扫六合免天下纷争,统一文字律法,对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人物教学中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整个历史发展中评价其历史意义,坚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教师要以历史人物为主线,选择典型人物,深化历史教学深度,使学生通过人物教学感受历史的丰富性和历史所散发的人文光彩。
作者:刘晓东 耿晔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阶段历史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学习历史不但能让学生理解过去的制度、文化、经济等,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的问题。历史是所有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是人类社会必须研究的一门学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和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探讨总结和分析最后得出自己观点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成效性。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历史课程当然也要与时俱进,改善教学方式。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要深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深挖在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及考点,把这些问题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握历史学习的规律,从而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高中历史教学篇2
一、历史生活化的相关内容
生活化教学理念,根据字面意思就是把历史教学生活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用自己丰富动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种场景中去,让他们感受学习历史就是了解过去的生活,让学生不再感受到学习历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拉近了学生与历史这门课程的距离。关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在历史课程中,引导学生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认知、去理解记忆历史知识,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生活化理念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历史教学问题。不仅如此,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期间,能感悟其真理,提升自身素养,以此将历史素养与生活联系,贯穿其中,真正实现“知识改变习惯,习惯改变命运”的目标。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具体落实生活化教学
高中历史教师在每堂课教学前,均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生活,灵活设置教学计划,促使历史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在当前教学环境中,需要明确历史知识的适用范围,杜绝误导学生,避免学生受打击。同时,对文科生、理科生的教学需要注意区分,不可千篇一律。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涉及了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改革与历史战争等内容。必修内容在选修讲课中,也时常存在。之后掌握不同程度的要求,明确知识点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才可确保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结合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将此作为依据,统筹规划,兼顾共性,以此落实历史生活化教学。比如,教师在开展“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程教学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制定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认知不足这一现状,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这一课程涉及的生活化指的是,学生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知晓姓氏来历,就各类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去判断,去感受,教师还可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实施扩展阅读,促使学生深层次地掌握历史背景,知晓西周分封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对历史所产生的意义。教师要明确知识的细化,明确如何将整体的知识体系分化,如何将分化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目标的落实进程,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就“姓氏”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学习,感受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环境,进而有效提升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系统性、全面性的认知能力,全面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核心素养,强化课程探究学习综合能力,加上教师将生活化的理念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能力,使高中历史教学过程趣味性与教育性并存,全面构建高中历史高品质课堂,彰显历史生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历史学科本身涉及较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会要求学生去记忆,并背诵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既往文科类科目教学多选择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说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学生后期知识点混乱现象较为普遍。历史本身属于纯理论学科,包含的内容较多,且比较复杂,学生学习期间极易枯燥与乏味,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很容易先入为主,认为“记忆力好学文科,记忆力差学理科”。此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科目的兴趣,促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历史科目,并生活化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转变既往错误观念。教学内容生活化指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热点话题,促使其与历史课本结合,以此提升课堂讲解的趣味性与灵活性。比如,在讲解“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课本内容时,高中生对“经济危机”这一词较为陌生,且此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学生难以实现全面深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解经济危机的概念,将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事件引入课堂,或者是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展现,促使学生知晓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后果,所带来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在经济危机出现时,资本家为何或将牛奶倒入河道中,而不是送给需要的人。这时,教师可以结合高中政治学概念,明确其供求关系,深入分析,列举生活实例,促使学生对知识点概念深入理解,以此促使历史与政治课程密切结合。高中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与生活相结合的实例,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再创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提供了机会。这样学生在考试中特别是在高考中就学会了知识和生活的结合,学会了将具体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这也是近年来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三)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每一个学科,教学方式都是最能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如今的信息时代为教育带来了许多便利,这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课堂,突破传统教学瓶颈,从而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实施。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多可能,把原先一些用口阐述的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中的视频或者图片展示出来,学生会有一种亲身经历的感受,多媒体教学为生活化历史教学提供了可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对实际生活中的形形色色都可能感觉到陌生。那么教师就可科学合理地应用互联网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与历史相关的话题,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历史专题纪录片,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历史知识,学生感觉到他们学习的历史知识是一个个鲜活的实例,离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比如,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今社会上一些热点文化内容,然后就此话题让学生展开关于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讨论,高中生已经逐渐有了自身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让其更容易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简单的辩论让学生辨明自己的观点,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引经据典,使用历史学上的一些典故作为自己辩论的佐证材料,从而达到了对历史知识的所学所用。教师要以“新文化运动”为核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会活动,促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特点、目的、结果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高中历史学科,有效增强学生课程探索能力、强化历史学习能力,进而更为全面、高效地展开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良。
(四)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活跃氛围
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感受学习历史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带领学生领略历史风骚,在教材中寻找生活化元素的历史知识,来实施教学。以此为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例如,观看一些战争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一些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感受战争的残酷血腥和暴力。让学生理解“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外交的重要性”,然后再借助生活素材,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历经洗礼,演变至今仍存生命力的事物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创设生活情境,调节课堂氛围,感受历史带来的真实。比如,在讲解世界近代中国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价值意义的历史题材影视剧《长津湖》。《长津湖》这部电影它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上抗美援朝为背景,以长津湖战役为素材拍摄的。在这部影片中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精神,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怕死的战斗意志,最终取得胜利。学生在观看这部历史剧的同时,体验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和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都摘录在史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创设课堂生活场景,不但能学到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情感教育及价值观教育上有所体现。教师要结合当前历史教学目标任务,参考历年高考试题考核方向,合理创设适宜的课程教学内容,有效优化历史教学过程,全面增强高中生的历史知识探究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充分掌握历史学科知识要点与难点,全面提升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竞争力。
(五)提炼争议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史实值得推敲,其背后蕴涵了深刻的含义,对人有明智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对史实进行分析,以便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加深学生的生活感悟。因此,教师要有效创设高中历史课堂“争议话题”交流情景,引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争论”,让学生围绕争论话题梳理历史学科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背景、时间、事件、结局等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成效。例如,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并升华到现实生活中,以此作为载体,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其进行分析,表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人物评价上,教师课题给出话题让学生去讨论“秦始皇的功劳大还是过失多?”针对这一话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最后教师用历史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给学生做出总结。或者是针对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让学生去讨论它的进步性和弊端,通过每一个学生的认真思考和分析,最后会得到一个大家共识的答案。为了把全体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对话题进行分析,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立场,让小组学生站在相应的立场上结合实际生活对话题进行探讨,以此活跃学生思维。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选出一名代表,阐述其观点,以此让学生从不同维度了解不同的观点,以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也会用历史的观点来总结问题,从而会提升他们的历史成绩。提炼争议性话题,展开讨论也是历史生活化理念的具体体现,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口语表达、语言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可谓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另外,在提炼“争议”话题时,教师要将学生思想观念与题目内容进行合理创设,以“争议话题”内容为导向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进而激发高中生历史知识点应用兴趣,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高中历史知识的考核要点、重点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紧密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有效开展网格知识提取与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课程体验感,强化学生知识解答力,彰显高中历史系统性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展现生活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意义。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历史学科更受到学生的关注,使其可以用心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了解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学生学好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不忘本”的意识,从而促进其未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史可以明智,能使学生了解古今演变历程,可总结前人经验,借鉴前人智慧。教师要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便增强课堂趣味性,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历史教师应深入掌握生活化教学模式,并且科学应用,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基础。
作者:刘南江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第二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篇3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与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师要深化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为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参与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是素质教育发展下教学评价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多个角度对课堂对象进行分析、评价,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个体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个体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咨询等综合性分析,从而增加对事物的认知。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对自身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参与式课堂评价有利于缩小评价现状与评价目标的差距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评价内容也多为“很好”“很厉害”等流于表面的表扬,教学评价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已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逐渐改善,改变了原来只重视机械记忆和知识检测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的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一转变还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下,建立师生共同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变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在这一评价方式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缩小课堂评价现状和评价目标的差距,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在素质教育下对教学评价的创新发展。学生参与式评价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互动交流中了解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参与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中寻找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而创新教学理念的方法。
(二)参与式课堂评价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旨在提高其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时代下的转型,在保证受教育者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更加尊重其主体地位,注重思维和能力的开发,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锻炼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综合素养。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式的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和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学习特点深入研究,设置学生参与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教师建构完善的学生参与式评价标准,还能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二、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评价主体的民主性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价主体的民主性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教学活动共同发表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教学评价过程要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发挥自身主体性的作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成绩,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清晰的自我认知,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更有利于激发自身学习的动力。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同,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是将学生作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掌握教学评价话语权的模式。但是,提升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并不是削弱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是保证学生有序、高效参与教学评价的关键。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可以体现评价主体的民主性,学生是评价教学的促进者,教师是评价教学的主导者,在师生的合作下,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评价过程的整体性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学评价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和教、学相互结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有机整体,在教、学、评相互作用下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和教师的高质量教学。学生参与式的教学评价,突出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不再是单一判断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的持续性过程。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主要的过程体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完善教学、学生学习、再评价、教师再完善……在这一系列的教学循环过程中,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在课上传授知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上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记录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在学习中需要教师改进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从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解决办法,再根据改进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再次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学生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学习、实现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为整体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最为主要的体现就是学生的评价反馈。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直观的体验者,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的教学评价反馈,学生的建议没有得到重视,就会导致学生丧失教学评价反馈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降低。教学评价反馈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教学评价反馈要有具体的学习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感受可能会受到外部的影响导致思维固化,影响反馈的真实性,很容易使教师的教学出现方向错误的情况。第二,教学评价的反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教学评价反馈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此,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学生个体的反馈、小组之间的反馈等可以使教学评价内容和体系更加完善。第三,学生的课堂教学反馈要更加及时。学生在学习新的历史知识时,受到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学习效率较高,在这一时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反馈进行及时处理,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形成学习和评价的良性循环[1]。
三、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方法
(一)教学评价目标
1.充分结合教学评价促进学习
学生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就要先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意识,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保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而使评价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促进学习。首先,要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就需要学生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确立评价目标,即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预习了解单元知识的整体脉络,教师在课上讲解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预习情况,深入分析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客观评价。此时,学生可以对教学过程深入分析,在学习中收集可以体现评价的学习证据,从而使评价的过程和内容更加真实有效。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或者自评来评价教师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在互评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同学间的相互带动。学生的自评也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完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提升课堂评价的能力。学生在评价中保持客观的态度,也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实现学习目标。
2.理解课堂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正视历史,从而实现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是学习历史知识时自我学习诊断的前提。学生参与式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学生要了解历史学习目标,清晰地把握评价方向,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根据教学评价和教师的反馈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明确历史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因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学评价的质量也不尽相同,要实现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设置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一方面,理解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习目标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要结合教材内容,从简单的记忆历史理论知识,到整体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保持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目标[2]。
(二)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历史知识内容多、范围广,包含大量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时间、事件、人物、意义等详细记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传统教学方案,会导致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被忽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前,教师可根据章节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料,为课上引入教学内容做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关键人物引出历史事件,通过介绍历史的时代背景和阐释相关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上与教师积极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总结分析教师的教学过程,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形成评价证据,及时向教师反馈,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
除了学生个体的评价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评价。历史不是单纯地背诵理论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含义,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并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经验实现更好的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受到自身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实现思维互补、相互促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互评,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学习越充分,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在进行教学评价时的评价内容就越完善,学生自身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越显著。同时,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得出的反馈评价也要及时进行处理,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帮助学生在评价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升[3]。
【参考文献】
[1]郭佳.学生参与式教学评价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技风,2020(19):36-37.
[2]黄一红.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的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3]杨廷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学生课堂参与为中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7):30-33.
作者:黄先全 单位:重庆市梁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