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探讨3篇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探讨3篇

发布时间:2023-01-09 10:20: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探讨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探讨3篇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篇1

0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蛋类和奶类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高产奶牛的日常养殖工作与其自身的泌乳量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奶牛养殖企业需要重点意识到高产奶牛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1高产奶牛生产特点

在畜禽领域中,可以将饲料中含有的营养元素转化为畜禽产品效率较高的是蛋鸡,仅次于蛋鸡的便是奶牛。奶牛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等其他能量元素的转化效率可达到肉牛品种的5倍左右。我国高产奶牛每年生产牛奶的数量高达8000kg,所产出的产品远超过相同自重的肉牛品种,其为养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在肉牛之上。与普通奶牛品种相比,高产奶牛的泌乳高峰形成时间较长,通产在诞下犊牛后的40d左右会产生泌乳高峰期,少数奶牛会在此基础上向后拖延10~20d。高产奶牛的泌乳曲线呈现出较大的抛物线型,整体倾斜度相对较小,高产奶量的维持时间比较长。但是想要获取良好的泌乳量就要为其提供一定的营养元素和成分。因此,与一般奶牛品种相比,高产奶牛对于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要求较高,如果不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便会对高产奶牛的能量转化造成影响。

2现阶段高产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1种类筛选不科学

养殖行业需要筛选出具有足够泌乳量的高产奶牛,但是从整体视角来看,很多高产奶牛的养殖企业并没有充分考虑此项标准条件。而且很多养殖管理人员为了减少成本,往往会选择品种低级、品质较差的奶牛,导致奶牛在后续的养殖管理期间出现体弱多病和生殖受限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奶制品的数量和质量,为养殖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2管理不足

目前,很多高产奶牛的养殖企业对奶牛养殖管理不足,没有意识到奶牛养殖环境的重要性,导致整体养殖环境卫生状况不达标、活动范围较小,直接对奶制品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进而造成奶制品的加工生产及销售环境难度较高。除此之外,高产奶牛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获得适当的活动时间,这样对高产奶牛全面吸收营养及产量提升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

为了保证高产奶牛具有充足的泌乳量,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喂养和管理。如果饲料营养搭配不均匀或不合理,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泌乳量不足,还会对高产奶牛自身的消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阻碍高产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部分养殖企业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品质,滥用能量饲料进行喂养,严重危害了高产奶牛的健康。

3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3.1品种选择

不同品种的奶牛所展现出的乳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有区别。目前,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品种为荷斯坦牛,是一种泌乳量相对较高的奶牛类型,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情况下,每年可产乳约7000kg。但是荷斯坦牛与娟珊牛相比,前者的乳分指标相对较低。例如新疆地区饲养的褐牛生产水平远远低于中国荷斯坦奶牛整体水平,但是新疆褐牛可以生活在酷暑和严寒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更适宜在牧区范围内养殖。除了奶牛品种方面的区别性,在个体方面,可以结合体系外表、胎次、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及初配年龄等方面展开科学筛选。①根据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进行合理判定,重点探析奶牛的乳脂率、母乳量等重要指标的维持时间。②根据奶牛外表特征、体型品质等进行有效筛选,高产奶牛普遍展现为体格高大、乳房结实、后肢有力等特点,高产奶牛的体型外貌为三角形状态。③按照奶牛的胎次和初配年龄加以选择,奶牛通常在8~12月龄便已步入性成熟时期,但整体发育程度不足,如果提前配种会大大减少奶牛的泌乳量,最佳适宜的配种时期是16~18月龄,在此期间奶牛自重占据成年奶牛的70%左右,并完全达到性成熟状态。1~2胎奶牛与3~5胎奶牛相比,前者的泌乳量会减少15%左右。

3.2科学规划牛舍

牛舍在建造选址期间,养殖人员需要选择地势环境高、阳光直射范围广且远离直风的位置。牛舍在建设期间需要秉持着“坐北朝南”的基本原则,确保每一头奶牛都可以获得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并科学采用养殖场中的闲置空间,有效减少牛舍建造及选址环节所消耗的资金。结合高产奶牛的养殖数目,可以在养殖场的周围创建出大范围的奶牛活动区域,并在活动区域内提供大量的饲料槽和饮水槽,保证高产奶牛在饮食、饮水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及干扰。

3.3牛舍环境建设

高产奶牛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外界环境的多重变化,而且会因外界条件因素的动态改变产生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甚至造成大批量奶牛死亡等状况。虽然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有所增长,但是酮病、蹄病等疾病的产生概率也随之提升,产奶质量及数量也有所下降。结合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当高产奶牛生活在环境恶劣、活动范围小的牛圈中,牛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损坏,而且高产奶牛更倾向于躺卧在柔软的垫料上方。另外,在高产奶牛的养殖过程中,由于高产奶牛的排泄物会引来过多的飞虫,如果不及时做好牛舍的环境清洁工作,不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影响奶牛健康。所以,在高产奶牛养殖期间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并在外部的卧栏位置铺设细沙,内部铺设橡胶垫,及时清除牛舍中存留的奶牛排泄物,为其营造出健康、舒适、易于生产的养殖环境,切实提高高产奶牛的奶量品质。高产奶牛对高温比较敏感,炎热的天气条件会对奶牛的热平衡产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并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能力。据相关数据统计,高产奶牛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确保牛舍的温度维持在12℃~15℃,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可以通过开启门窗等方法促进牛舍内部空气的有效流动,并有效降低牛舍温度。另外,可以在饮食通道的适当位置上设立喷淋器,在环境温度上升至30℃左右时,可以利用水压0.2MPa的喷淋器开展物理降温,保障喷淋时间在10min/次左右。并在运动区域增设遮阳装置,减少过度阳光照射而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

3.4喂养要点

3.4.1普通喂养

高产奶牛的日常粮食需要充分满足多样化特点,以青粗饲料为主,适量精料为辅,为其提供科学化的饲料喂养方式。养殖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粗饲料的整体品质,并为其提供具有平衡性的青绿多汁型的饲料。在炎热的夏季,需要适当提高奶牛日常饲料的营养成分,为其提供足够的水源,并在日常喂养过程中增添适当数量的能量型饲料。饮用水的温度需要维持在12℃~16℃。高产奶牛喂养期间应严格按照少给多添、定量定时的基本原则,不可向牛舍中投喂发霉变质饲料。

3.4.2围产期奶牛喂养

处在围产期的高产奶牛需要精心呵护和科学喂养,主要以高质量青干草为主。在分娩前15d左右为其提供适当的精料。生产完毕后的牛应提供干净适宜的温水,并向其中添加2kg红糖和少许食用盐。分娩后1~2d喂养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分娩3d后可以增添一定量的精料,保证为高产奶牛提供0.5~0.8kg/d的递增量,严格掌控块根和青贮的喂养数量。3.4.3泌乳期喂养养殖人员需要为高产奶牛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并促使奶牛可以长时间维持较好的食欲,尽量让其食用饲草料,青干草和其他相似饲料可以自行食用,精料营养需要按照奶料比3∶1进行喂养。

3.5强化奶牛的清洁护理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针对第一次怀孕产奶的母牛而言,养殖人员需要在母牛产生妊娠现象的300d内对其进行全面乳房按摩,并按照1次/d、3min/次的标准进行按摩,在奶牛分娩前15d左右停止乳房按摩处理。在高产奶牛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定期对奶牛的身体表面进行全面刷拭,针对即将产奶的高产奶牛需要在产奶前1h左右进行刷拭处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牛舍展开清洁处理和消毒防虫处理,保证牛舍整体环境的清洁程度和高产奶牛的卫生健康情况,避免产生各类疾病和安全隐患,为高产奶牛的健康发育提供更多的保障。

3.6科学挤奶

3.6.1挤奶前操作

1)挤奶前应采用干燥且无菌毛巾对高产奶牛的乳头进行干擦处理,清理其表面残留的污渍或杂质。2)对高产奶牛的产奶品质进行全面检测,在正式挤奶操作前需要提前挤出3把奶,并对挤出的奶品质展开深层次检查和探析,如果察觉奶分中含有凝块,便要继续挤出9~10把奶,如果存在乳房炎等症状,便可断定此高产奶牛患有乳房炎,并停止挤奶操作展开药物治疗,直至无乳凝块后再进行挤奶操作。在检验奶品质期间,需要时刻查看奶牛的乳房和乳头是否存在损伤,在检验阶段尤其不可忽视乳房炎症状的奶牛。3)全面消毒。运用碘甘油溶液清洗奶牛的乳头位置,有效去除乳头表面存留的病原菌,防止后续挤奶工作产生严重的交叉感染,除了对乳头展开有效消毒后还要对附近表皮进行喷洒消毒。4)擦拭。消毒工作结束后利用无菌干燥毛巾对高产奶牛的乳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展开擦拭处理,擦拭第一次后应及时翻转毛巾并擦拭第2次,通常情况下,一头高产奶牛单独使用一条毛巾进行擦拭处理,不得交叉使用。

3.6.2挤奶操作

1)上杯,需要将高产奶牛的乳头按照一定顺序套在集乳器的奶杯当中,上杯期间需要保证速度满足挤奶操作标准,避免吸入过多的空气。因牛奶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如果与大量空气相接触会产生难闻的异味,也会影响到整体牛奶品质。上杯过程需要维持在60s内。2)看杯,吸奶期间需要时刻观察奶牛的具体状态,防止出现过度挤奶或抽空漏气等状况。

3.6.3挤奶后操作

做好高产奶牛的乳头消毒,并及时进行擦干处理。通过药浴等方法进行泡杯,减少严重的交叉污染,高产奶牛完成挤奶工作后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奶杯消毒,可以将奶杯用清水冲刷后放入0.3%氯酸钠溶液中进行药浴消毒。

3.7强化夜间管理

目前,很多高产奶牛的养殖企业更注重白天的管理工作而忽视夜间管理的重要作用,便导致高产奶牛的泌乳量逐渐下降。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产奶牛的夜间管理质量与产奶量息息相关。养殖人员可以在晚上10:00左右向奶牛提供适量的草料和清水,这样不但可以满足高产奶牛体能消耗的各项要求,还可以切实提升高产奶牛的抗逆能力,促使产奶量实现最大化效益。另外,还可以在夜间增设荧光灯照明,结合高产奶牛的生长情况为其提供固定时间的光照效果,加速高产奶牛的新陈代谢,切实提升喂养饲料的消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产奶牛的产奶量。除此之外,高产奶牛更愿意生活在安静和谐的环境氛围下,而且夜间时期奶牛的警惕性相对较高,一旦发生惊吓便会降低产奶量。养殖人员还需要严格掌控后半夜的管理时间,全面关注奶牛的发情状况和休息状况,并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性问题,避免因检查工作欠妥而造成高产奶牛空杯期的延迟,影响高产奶牛的产奶品质。

4结语

为了切实提升我国高产奶牛的产奶品质和数量,需要在高产奶牛的养殖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各项管理措施和养殖技术避免各种疾病的产生,致力于实现高产奶牛产奶量提升的基本目标。在实际养殖工作中,养殖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奶牛乳头保养并为其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大力推动我国高产奶牛养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奶制品。

作者:杨红卫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篇2

0引言

随着乳制品市场的逐渐扩大,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规模化奶牛养殖产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发展奶牛养殖业,达到增产增效和乡村振兴的目的。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化养殖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品种生产性能低下、日粮搭配不合理、养殖环境不良、疾病高发的情况,造成奶牛的泌乳性能显著下降,各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养殖场中频繁出现,奶牛的利用年限缩短,无法发挥高产奶牛的生产特征,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需要定期做好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充分掌握奶牛的生产特征,并加快优良繁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注重科学搭配饲料,科学生产牧草,构建健康化的养殖管理方式,保障奶牛能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中更好的发挥生产性能,为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1做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1.1样本采集

首先,测定牛的科学选择。参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养殖场,应具备一定的养殖规模,积极推广应用机械化挤奶技术,并且能配置流量计或者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奶装置。保证牛进行有效的标识处理,系统繁殖记录比较完善,保证牛的出生日期、父本和母本、外祖父祖母的实际情况,并且在养殖档案中要详细记录母牛的分娩日期和犊牛的生产情况,在测定之前应该随样本同时送达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其次,样本采集。在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对测定养殖场的所有生产阶段的奶牛采集乳汁,要求相邻2个月参测牛头数变化不超过10%。按照生产性能检测中心制定采样计划时间送样,同时报送有关电子档案等资料信息。对每头泌乳牛1年测定10次,最少不得少于6次[1]。每头牛每个泌乳月测定1次,2次测定间隔为26~33d。最后,样品保存与运输。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在每份样品中需加入布罗波尔防腐剂1粒,并上下摇匀使防腐剂充分溶解。采样结束后,应将样本放置在2~7℃的环境中进行,保持这样能维持乳汁品质1周左右。采集样本结束后,及时送到检测实验室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在接手组织样本过程中应该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样本采集材料是否齐全,是否存在破损情况,采样的标号和样品箱是否一致,如果资料不齐全或者组织存在不同程度损坏,应该及时通知牧场进行重新采样。

1.2样本测定

首先,检测设备的配置。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尤其是在实验室测定中主要选择使用乳成分体细胞联用检测仪、恒温水浴箱,冰箱采样瓶、采样袋、采样仪器设备。其次,检测原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一般选择使用红外原理的手段,对乳汁中的乳脂率乳蛋白进行进一步检定。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监测主要是选择使用相应染色剂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处理后,选择使用电子自动计数器来检测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然后确定检测结果。再次,测定内容。主要测定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全乳固体、非脂全乳固体、尿素氮、体细胞数、丙酮和β~羟丁酸等。最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2]。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最终的检测结果和养殖场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制作关于奶牛繁殖配种、生产性能及饲养管理、乳房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检测报告,并将最终的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养殖场,养殖场根据检测内容和相关问题,及时对养殖管理方案做出有效的调整。

1.3注意事项

首先,在操作过程中,采样人员如果不能保证充足采样,在采样管或者采样袋上没有详细的标注牛的编号或者信息记录不清晰,采集过程中样本出现不同程度的腐坏,都会影响最终的生产性能检测结果。当遇到不合格的样本后,检测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合格样品和可疑样品的具体来源,对牛场的采样操作进行针对性的监督指导,并且在采样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流量计校准技术生产测定中心的技术人员应该对测试的牛场流量计进行针对性的校准和维护,一般每年进行1~2次。其次,实验室检测要严格规范生产性能检测实验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样品检测工作。①培训专业测样员,要保证专业,检测工作人员能详细的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测方法,尤其是要详细的掌握乳汁成分及体细胞检测工作原理,熟悉各种设备的安装操作,日常维护要求,当出现故障后,能第一时间排除故障,切实提高仪器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处理。在生产性能测定中,应定期对检测使用到的仪器进行进一步的矫正,保障工作正常运转合理。③使用控制样确保仪器稳定。再次,在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所获得的各种基础数据比较完整,详细的记录牛的胎次、系谱、产犊日期及泌乳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这对构建完善的生产性能检测报告有很大帮助。如果涉及的各项日期提供不完善,不仅影响对牛生产性能的总体评估,还会影响数据对种公牛遗传评估的效率。最后,确保测定工作的连续性。间断参加测定的牛场,由于不能紧密的跟踪牛的产乳汁的变化情况,更不能对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进行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分析,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能直接反映牛的实际生产性能,最终对牛的生产指导产生较大影响。在生产性能测定过程中涉及多种内容,多项指标包括奶牛生产持续周期、产奶高峰期、产奶时间和产奶量,如果养殖场的牛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完成检测工作,势必影响上述指标的准确表达,进而对生产性能测定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产生影响。

2高产奶牛良种繁育技术

按照引进国内外优质冻精→提供优质奶牛基因→规范奶牛改良站点→奶牛养殖场、小区、农户(选种选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生产性能检测)→奶牛体型线性评定→选育优质奶牛→组建核心群。根据《全国奶牛体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和育种规划,对地区奶牛养殖场的品种改良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制定中长期的改良计划,保证改良计划的可执行性,确定改良和选育目标,开展平衡育种。对于规模化养殖的奶牛,应将生产性能测定纳入日常养殖管理中,并且将该项技术逐渐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中小规模养殖户推广。根据测定反馈的信息,对牛建立5年的遗传改良选育方案。对不同的牧场,提出各自的奶牛改良方案。全面开展奶牛品种登记[3]。根据中国奶协所制定的关于荷斯坦母牛品种登记实施方案,针对性的做好母牛的登记处理工作,加快构建科学的种植资源库和遗传感染库,保障品种选育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有序管理奶牛养殖业的生产,增加效益。引进国外优质高产奶牛冻精及性控冻精,加快遗传改良进展、加速扩大优良奶牛体。做好繁殖母牛个体和群体的针对性选育,引导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或者养殖户选择具有优良遗传性能的后备牛作为繁殖母牛,及时将生产性能下降,老弱病残带病的奶牛淘汰处理,组建高产优质核心群体。

3奶牛优质饲草生产及日粮平衡配套技术

按照优质牧草品种筛选→科学合理种植→适于本地气候特点的收储加工→平衡日粮调制→全混合日粮饲喂(TMR)→提高奶牛单产。第一,实施地方饲料资源开发与科学高效利用技术,针对反刍动物营养特点,开展地方饲料资源营养价值评定。根据奶牛可吸收饲草饲料营养需要量,建立日粮高效利用配制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第二,以当地饲草饲料资源为基础,饲料加工企业为依托,开发与当地饲料资源相匹配的配合饲料产品。根据饲料营养成分特点和奶牛饲养标准,采用科学的配方软件,研制出价格适中、适合奶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产性能需要的系列安全高效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犊牛代乳料等高效饲料配方,开发出相应的奶牛饲料产品,普及推广科学的奶牛配方饲料[4]。第三,推广冬闲田种草和饲料青贮技术。冬春季节缺青时间长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试验测定在原日粮基础上每日供给苜蓿和黑麦草鲜草20kg,产奶量提高28.6%,根据地方气候特点科学合理进行牧草的生产和种植,积极推广应用青贮技术。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要求,每养殖一头奶牛应该配置333.33~666.67m2生产地作为饲料专用地,发展人工种草和积极推广青贮技术,能更好地解决奶牛冬春季节青旅饲料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障饲料供给均衡。

4奶牛健康养殖技术

以维护消化系统健康、生殖系统健康、乳房健康为重点,开展奶牛疾病综合防控,达到保障奶牛健康的目的。

4.1奶牛消化系统健康与营养调控技术

依托当地饲草资源、应用先进营养调控技术,建立基于当地饲料原料、适合奶牛场规范化和农户实用化的奶牛日粮平衡、专用饲料调配的营养调控体系,对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生产状态的奶牛进行平衡营养饲养,充分发挥个体遗传潜力,提高单位个体的生产性能[5]。

4.2奶牛生殖健康

通过兽用B超仪、发情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和技术应用,开展发情鉴定、早期妊娠诊断、性别鉴定、卵巢检测、生殖系统疾病检测试验研究,提高奶牛子宫健康水平,提高繁殖率,降低早产率。

4.3奶牛乳房健康

通过乳腺检测仪、体细胞检测仪等设施设备和技术应用,检查亚临床乳房健康、炎症或感染,快速测试牛奶体细胞含量,提高牛奶质量。

5高产奶牛异位发酵床养殖技术

5.1养殖设施配置

利用异位发酵床养殖技术,应该加快建立粪便蓄积池、喷淋池、微生物发酵池及阳光大棚,等同时还应该设置水泥将切割泵、搅拌机、自动喷淋设备、自动翻搅设备和变轨移位机等。

5.2发酵原料添加

奶牛发酵床养殖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发酵原料主要包括发酵基质和发酵菌种,一般在发酵床中,使用的发酵原料是由木屑、谷壳花生及玉米粉制作而成。一般按照谷壳和木屑4∶6的比例进行搭配[6]。在发酵处理中,要保证所选择的菌种能耐高温,使用专用的菌种,首次添加量一般控制为0.33kg/m3。

5.3粪便处理

发酵床中的发酵原料填装高度一般控制在1.5~1.7m,当原料填充完毕后,可按照发酵床的处理能力,将储存在储粪池中的粪便,通过喷淋机一次性或多次性的喷洒到发酵池的表面,并及时将搅动设施打开,轮换交替的对发酵原料进行搅拌处理,确保粪便和发酵原料能有效结合,处理后混合机室的水分能达到55%~65%。一般每间隔1~2d对发酵原料进行翻堆1次,每次喷淋粪便经过24h发酵处理后,确保发酵池底部35cm处的温度能达到45℃,48h后温度能达到60℃以上,在此温度下应该保持24h,然后进行翻堆处理后再一次喷洒粪便,整个发酵周期通常为3d,当发酵池中的发酵基质沉降量下降到15~20cm时,应及时补充发酵基质,维持发酵池中的菌种数量。发酵基质原料一般能连续使用1~2年,腐熟后的发酵混合物能生产有机肥或者食用菌专用的培养基质,也可在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应用一举多得。

6结束语

畜牧产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极大推动了奶牛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奶牛养殖业发展进程中,为更好地保证乳汁品质,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特征,则需养殖户树立健康养殖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手段。尤其是在高产奶牛养殖管理期间,应对养殖要求有所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严格落实日常养殖管理方案,注重做好奶牛生产性能的有效监测,保障奶牛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高产稳产的特征,并延长高产周期。加快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加强对奶牛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牛养殖管理技术要点进行科学饲养,注重做好环境的有效清理,及时发现患病牛,及时对患病牛处理,妥善做好粪污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切断病源的传播渠道,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切实延长奶牛的生产周期,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娜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奶制品的数量要求更大,并对奶制品的质量要求更高。高产奶牛的养殖过程影响奶制品质量,饲养工作者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状况,优化养殖管理,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奶产品。

1高产奶牛简介

高产奶牛是本土母牛与纯种荷兰牛的高代杂种,通过长时间的选育而产生的,是当前我国唯一的乳用牛种类。现阶段,我国有近300万头荷斯坦牛,其中品种牛各胎次的产奶量高达6359kg,乳脂率达到了3.56%,良种牛在305d内的产奶量可达7022kg,乳脂率达到了3.57%。而且我国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分为南方型与北方型2种,生产质量与产量日益提升。发情判定是奶牛养殖最重要的环节,奶牛唯有通过配种、妊娠以及产犊后才可产奶。奶牛理想化的繁衍周期便是“一牛只生产一胎”,也就是每胎之间的时间差距为365d,去掉60d的干奶期,泌乳时间为305d。低产奶牛的胎间距能一定程度地减少,由于低产奶牛的泌乳时间相对偏短,泌乳末期的产奶量相对较少。高产奶牛的胎间距能合理推延,由于高产奶牛的泌乳时间较久,泌乳末期的产奶量较大。如果胎间距较小,便会影响产奶量;如果胎间距较长,会影响奶牛的终生产奶量。若奶牛缺失了繁衍能力,便无需再进行饲养。所以,完成好高产奶牛的发情判定工作对于提高牛奶质量和产量意义重大。如果发情鉴定工作完成质量较差,便会造成牛群漏配问题,进而导致产犊时间间隔的增加,养殖成本大大提升,繁殖率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企业的经济利润。精准的发情判定更是顺利实施超数排卵、人工授精以及移植胚胎的核心所在。

2当前高产奶牛养殖中存在的不足

2.1高产奶牛种类选取问题

需选取具有更大泌乳量的高产奶牛,但是多数高产奶牛养殖企业在品种选择环节往往忽略了此需求。此外,一些管理者出于成本考虑,通常会选择种类相对较次的高产奶牛,导致奶牛出现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以及生殖受限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奶制品的品质,最终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巨大。

2.2饲料方面的问题

为确保高产奶牛能有足够的泌乳量,需科学喂养高产奶牛。如果饲料搭配不合理,就会导致高产奶牛的泌乳量不足,甚至影响高产奶牛的消化系统,从而严重危及高产奶牛的体质健康。此外,不得随意运用能量饲料实施喂养,保证饲料配置的合理性,高度关注微量元素的掺入比例,以免高产奶牛发生疾病。

2.3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多数高产奶牛养殖企业在高产奶牛运动与卫生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正常状况下,高产奶牛养殖企业有关管理与技术工作者未充分考虑到奶牛养殖的卫生状况以及环境等,导致环境卫生不达标、运动管理相对较差,间接影响奶制品的品质,从而导致加工奶制品销售困难。同时,高产奶牛日常情况下需适量运动,有助于高产奶牛的食物消化、营养吸收,促进牛奶产量的提高。

3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3.1科学规划牛舍

牛舍建造地址需尽可能地选取朝阳、背风以及地势环境较高的区域。对于牛舍的建设,需做到“坐北朝南”,需确保每头牛都能有3~4m2的充足活动空间,科学有效地运用养殖场中的全部空间,尽可能地降低场地建造的成本费用。按照高产奶牛养殖的具体数量,在养殖场外部规划出面积充分的奶牛活动场,同时在活动场周围需配套建设饮水槽和饲料槽等,以确保高产奶牛的饮食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3.2选择优质的奶牛品种

现阶段,我国养殖数目最多的高产奶牛种类是荷斯坦奶牛。此高产奶牛来自于荷兰等国家,通过我国饲养工作者的养殖、繁衍,并将其与传统黄牛实施杂交,产生了国内独有的荷斯坦奶牛。养殖该类型高产奶牛,可获得非常高的产奶量,且产乳质量较佳。

3.3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

高产奶牛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往往难以短期适应,极易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遭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造成各类疾病的出现,严重时导致其死亡。虽然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有较大增长,但是蹄病、乳房炎以及酮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长,产奶质量和产奶数量不同程度地降低。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高产奶牛生活在相对狭窄的牛栏以及不舒适的牛圈中,躺卧时间偏短,牛蹄便会受到巨大损害。同时,高产奶牛习惯躺卧于比较柔软的垫料上,以免肩关节疼痛和皮肤破损。高产奶牛所排出的粪便气味较大、蚊蝇乱飞,如果不第一时间清理干净,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生产。因此,高产奶牛养殖时,需确保奶牛有足够的空间,需在外部卧栏上铺一层细沙,在内部卧栏上铺一层橡胶垫,并及时清理掉高产奶牛排出的粪便,以创建舒适、健康的养殖环境,加强高产奶牛的产奶量与品质[1]。与西方奶牛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对比,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行业依然保持着人力投入大的特征,因此需发展自动化、智能化高产奶牛养殖业,不得过于寻求机械化和规模化。需在确保牛奶质量和高产奶牛体质健康的基础上,尽量加强高产奶牛的平均产奶量。需全面认识现阶段我国奶牛行业的具体态势,以推动高产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3.4喂养要点

3.4.1普通喂养技术。高产奶牛的日粮构成需满足多元化要求,以青粗饲料为主体,辅以适量精料,科学配置饲料。确保粗饲料的品质,长期平衡性地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夏季,需合理提升高产奶牛日粮的营养浓度,确保饮水量充足。夏季,高产奶牛的日粮需做到营养丰富,掺入适量的能量型饲料。饮用水的温度维持在12~16℃。高产奶牛喂养过程中,需严格遵守“以精促粗、先粗后精、少给多添、定量定时”的基本准则,不得喂养冰冻、发霉变质以及毒素残留较多的饲料。

3.4.2犊牛的喂养。对于犊牛,需尽早断奶。现阶段,我国多运用二三月龄断奶的方式,即在犊牛出生后喂养初乳,1周龄后锻炼其食用高质量的青干草与犊牛料。1月龄内主要喂养牛奶,1月龄后渐渐缩减牛奶喂养的次数与数量,逐步提高青粗饲料与犊牛料的喂养数量,同时确保饮水的干净、足够。同时,在犊牛长至70~90日龄、体质量为70~80kg且日采食量达到1kg精料时断奶[2]。

3.4.3围产期牛的喂养。高产奶牛处在围产期时,即母牛产前、产后15d,需细心喂养,草料以高质量青干草为主。分娩前15d能适量掺入精料,合理削减糟渣类饲料数量。刚生产的牛需即刻提供一桶干净的温水,同时掺入约1.5kg麸皮、2kg红糖以及极少许的食用盐。分娩后一两天需喂养极易消化的饲料,分娩3d后适量增加精料的喂养,保持每天0.5~0.8kg的递增量,严格把控块根、青贮的喂养数量。

3.4.4泌乳盛期的喂养。喂养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并使奶牛维持较好的食欲,尽可能地食用饲草料,此时青贮料和青干草等可自行食用。精料喂养的数量需根据奶料比3∶1提供。

3.4.5泌乳中后期(产胎后101d至干奶期)的喂养。泌乳中期阶段,产奶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相对较低,各类饲料的喂养数量需维持相对平稳。泌乳后期阶段,产奶量快速降低,需按照相应的产奶量合理减少饲料喂养量

3.4.6干奶期的喂养。需严格调控精料的喂养数量,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并加入适量的矿物质饲料。

3.5强化夜间管理

当前,多数高产奶牛养殖场仅关注白天的日常管理,对夜间管理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最终造成高产奶牛产奶量的日益降低。大量实践表明,高产奶牛夜间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奶量[3]。

3.5.1合理增加夜间喂食量。夜间10:00左右,需喂养合适数量的草料,数量不得过大,避免导致消化问题,提供足量的清水。这不仅能有效达到高产奶牛的体能耗费需求,而且能提高高产奶牛的抗逆能力,增加产奶量。

3.5.2增加光照时间。夜间能运用白色荧光灯进行照明,光照从以往的9~10h增加至13~14h,以加速高产奶牛的新陈代谢,提高饲料的运用率和消化率,产奶量显著增长。

3.5.3夜间需维持绝对安静。高产奶牛喜好安静的环境,特别是在夜间,若遭遇突发性惊吓,或许会造成牛奶酸度的提升和产奶量的减少。

3.5.4铺垫好睡床。高产奶牛在夜间长期保持趴卧位,若长时间趴在湿硬地面上,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极易造成各类疾病的出现。因此,需在高产奶牛趴卧的位置铺上软草,潮湿位置需铺上一层草木灰,以确保高产奶牛的睡眠质量。

3.5.5适量的夜间运动。夜间需将高产奶牛赶到场外进行约1h的活动,能增强高产奶牛的消化能力,提高奶牛的食欲,促进产奶量的增加。

3.5.6强化夜间观察工作。大部分高产奶牛均会在夜间发情,养殖工作者需牢牢把握后半夜这个主要时间段,严格观察高产奶牛休息、发情以及反刍等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因检查不到位造成高产奶牛空怀期的拖延,严重影响高产奶牛的产奶量[4]。

3.6加强奶牛的清洁与护理

高产奶牛养殖过程中,对于首次怀孕的母牛,饲养工作者需在妊娠300d时对其实施乳房按摩,需保持每天1次的频率,时间3~5min较为适宜,在分娩前15d终止按摩。管理高产奶牛时,每天均需对奶牛的身体实施充分的刷拭,需每天进行2次刷拭,对于将要产奶的高产奶牛需在产奶前1h进行刷洗。定期清洁牛舍,以确保牛舍足够干净。确保高产奶牛的卫生清洁情况,能有效避免各类疾病的出现,并保障高产奶牛的体质健康[5-6]。

4结语

为有效提高高产奶牛的产奶量,需完成好高产奶牛的养殖工作。增强高产奶牛的体温控制能力,以免各种疾病的发生,确保高产奶牛的产奶质量和产奶量。高产奶牛具体养殖环节,需强化日常管理、加强乳房保养工作及喂养合适的饲料,以推动高产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义杰.浅谈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5):151.

[2]热比亚木•肉孜.高产奶牛饲养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7):90.


[3]弓瑞娟,张鹏.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探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4(11):100-101.

[4]孙波,姜婷婷,王连波,等.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3(7):53.

[5]刘俊兰.绿色养殖技术在高产优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9):93-94.

[6]刘海涛,张永强.高产奶牛的养殖技术[J].当代畜牧,2013(35):73-74.

作者:徐志汉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