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3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3篇

发布时间:2023-01-12 09:52: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3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篇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育了一批具有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下的重要后盾。随着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地位的确定,我国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等成为影响学前教育在我国社会上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若干的意见,旨在能够调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问题,实现学前教育的普及化。如支持私立幼儿园的创建、对社区幼儿园展开统一监督管理等,这些措施都能够支持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同时这也离不开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队伍,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学校的水准和高度。因此,本文展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某一项教学活动的创新研究,对于学前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传统的幼教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实践性、技能型的人才,从而能够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地创新既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确保幼儿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道德品质等都能够得到提升。事实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同中职其他的专业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内容、教学任务的变化。第一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既有师范性特点又有职业性特点。从中职教育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中职设置的哪一个专业,都要具有应用技术,能够应对提升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而从学前教育专业来看,中职学前教育是为了培育一批能够满足幼教机构教书育人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学生不仅仅能够自己学,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教。因此可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双向性特点;第二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具有双重性特点。同专业舞蹈教学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仅仅是一种专业学习中的辅助工具。中职毕业生在进入到幼教机构过程中时,其舞蹈知识、舞蹈技能并不强求专业性、技能性,而是要求舞蹈能够具有丰富性和创新性。即能够借助舞蹈教学活动来赋予中职生、赋予幼儿玩耍、活动的机会,赋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因此,可以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下的舞蹈教学具有更高的辅助作用。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忽视兴趣性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16-18周岁,除个别以舞蹈为兴趣的学生之外,大多数的中职生舞蹈基础为零,而在学习舞蹈前,需要学生能够展开身体,做出一些基础性的拉伸运动。而这些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可谓是苦不堪言,因此,导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畏惧、畏难的情绪,在舞蹈课堂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缺少科学性

要想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活动,其根本在于能够清晰地掌握在中职教育活动下的舞蹈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但是事实上,在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为根本目的,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性特点,即中职课堂教育中在教学生学什么的时候也要求教会中职生怎么教授。由此使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挺好,但是仅限于自己的舞蹈技能好,其无法将这些舞蹈动作分解,逐一地再交给幼儿;更重要的是,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下忽视了对幼儿发展特点的把握,在中职舞蹈课堂中教师并不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具有较高的集体性的、休闲娱乐性的舞蹈曲目,导致幼儿的舞蹈教学缺少育人作用。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转变观念,注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基础性

要想展开高质量的舞蹈教学活动,其根本在于能够掌握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特点,才能够循序渐进,有效地完成学生培养。第一是要求能够明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中职舞蹈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以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来要求中职生,而是要求在课堂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导入一些新颖的操作性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在中职课堂中教师在完成对舞蹈基本分类的知识教学之后,传授给中职学生各项舞蹈的基本动作技巧,在每一堂舞蹈教学课堂中,教师同时传授给学生关于幼儿园舞蹈技能的基本特点。以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舞蹈教学课堂中,教师在第一学期的舞蹈课堂中,以培育中职学生的舞蹈兴趣为主,让中职生能够完成对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中职舞蹈教学活动既不让舞蹈教学过于专业,也能够让中职学生从中掌握到舞蹈教学的内容。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强调学习性的同时还要求强调教学性;第二是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够展开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舞蹈课堂中,教师必须能够传授给中职生一些舞蹈编舞技巧、舞蹈教学的技能,更要求能够将幼儿的特点导入到舞蹈教学中,从而使中职中的舞蹈教学真正地发挥其基础教学育人的作用。

(二)更换思想,注重调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兴趣性

对于中职生而言,只有调动其学习兴趣,才能够激发其主动探索创新的动力,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尊重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在课堂中采用小班制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舞蹈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中。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为30人,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方式,一些有舞蹈基础、舞蹈基本知识的学生一个小班,那些从未接触到舞蹈的学生一个班级,在课堂教学中,两个小班错开展开舞蹈教学,并且导入情境设置的方式,采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同当地幼儿园相合作的方式,使中职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幼儿园的舞蹈内容,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幼儿园不同的大班、中班、小班的舞蹈表演的特点,在感受到幼儿的可爱、舞蹈的美好的前提下完成舞蹈学习活动。

(三)优化方式,注重积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性

对于幼儿园的舞蹈活动而言,其根本特点在于创新性、综合性。一方面是每一个舞蹈编排随时都在变化,幼儿园舞蹈不是为了为难幼儿,而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兴趣,培育幼儿的集体感、幼儿的观察力等基本素质的。只有符合幼儿阶段性发展的舞蹈编排才是好的幼儿舞蹈,这就是幼儿园舞蹈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是随着幼儿的成长、信息社会的发展,早些年的“小苹果”到现如今的“学猫叫”这些流行趋势都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多种教学方式,如引导中职生参与到实际的幼儿园舞蹈活动中,让中职生能够感受导幼儿舞蹈的创新性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我国私立幼儿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矛盾。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活动,其具有非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园的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幼儿能够通过舞蹈活动掌握一些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必须能够让中职生体会到舞蹈的主要内涵,激发自身的舞蹈学习兴趣,还要能够赋予学生舞蹈的创新创造意识,让舞蹈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地创新发展。

作者:王彦春 单位: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篇2

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立旨在为幼儿园提供更加专业、能够引导儿童全面成长与发展的专业化人才,能够为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幼儿教育和培养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多样化的技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更加全方位地引导与培养,为实现儿童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舞蹈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中职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舞蹈技能的提升,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锻炼,实现学生舞蹈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教材内容为指导讲解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舞蹈认知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能够对教学活动形成内容上的界定以及方向上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工具。在教学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供便利;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认知进行引导,提高其对于文化的感知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的内容包含舞蹈的基本知识动作、舞蹈类型分类赏析、幼儿舞蹈作用及创编技巧等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舞蹈技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获得思想认知上的引导,从而为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做好铺垫。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影响了职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学习热情,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认知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摆正学生的学习心态,转变其认知,教师可以从教材的内容出发,对本专业掌握舞蹈技能在今后对儿童的教育中所产生的引导作用进行介绍与阐述,帮助学生理解舞蹈学习的必要性,使其能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同时通过舞蹈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保证教学的效率,促进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以教师教学为指导教学基本动作,夯实学生的舞蹈基础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与教育作用,能够通过新知的讲解以及旧知的复习巩固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与训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的难度,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舞蹈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许多学生缺乏相应的舞蹈基础,给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以舞蹈的基本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和能力基础,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很少学习过舞蹈知识与技能,缺乏相应的舞蹈基础,对于一些基础的舞蹈知识与动作等存在不了解的情况,给教学活动的进行造成了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舞蹈知识,实现学生整体舞蹈技能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基础的舞蹈动作和技能入手,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舞蹈基本训练”这部分内容中,首先教师对舞蹈中的常用基本动作、扶把知识和中间组合等进行讲解与训练,其次教师依照这部分内容训练学生的手位、把杆技巧等基本动作,从而帮助学生夯实舞蹈基础,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以课堂练习为指导进行强化训练,纠正学生的舞蹈体态

课堂能够为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环境与场所,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舞蹈并不是学生唯一需要掌握的技能,因此为了让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获得有效提升,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机会,在讲解与演示动作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对动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态与动作习惯,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舞蹈音乐等实践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与锻炼,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多样化的技能,以满足就业以及成长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训练,通过纠正学生的动作体态引导其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在基本手位和脚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混淆了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动作区别,对此教师要错开这两种舞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掌握其中一种之后再学习另外一种,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为学生舞蹈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

四、以学生实践为指导拓展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

实践训练能够巩固与内化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整体能力的提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调整与完善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与吸收所学的内容,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舞蹈作为一门以实践应用为主的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整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舞蹈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练习。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转变拓展课堂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为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舞蹈知识和技能,教师帮助其明确学习的重点。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比赛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舞感、表现力以及自信心,进而实现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以活动竞赛为指导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作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引导其观念的转变与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舞蹈技能,促进其舞蹈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组织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鼓励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与创新,从而为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提供机会。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其巩固知识,增进对于舞蹈技巧的掌握与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创设竞赛活动,可以先确定活动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舞蹈动作中,完成节目动作的编排,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

六、结语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能够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教师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舞蹈认知,转变学习态度;通过基本动作讲解教学帮助学生夯实舞蹈基础,提升舞蹈技能;通过课堂实践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纠正舞蹈体态,养成正确习惯;通过实践应用拓展课堂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舞蹈能力,提升学习信心;通过活动竞赛创造应用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升舞蹈水平。

作者:王娇艳 单位:郑州电子信息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篇3

一、中职学前舞蹈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问题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以培养出色的幼儿教师为主要目的,工作的性质和教学的对象决定了无须用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目标来培养他们,从舞蹈技能上来说,不应过多追求技术性。以我校的学前舞蹈教学大纲为例,一共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形体基训;第二模块为民族民间舞;第三模块也是重点模块——幼儿舞蹈。通过这三个模块的训练,让学生达到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求。

1.形体基训

形体基训是舞蹈教学的初始阶段,它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舞蹈教学实践能否顺利展开。这部分内容相对枯燥和辛苦,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掌握必要的软开度和技术技巧,所以经常会出现疼痛和不适感,因此会引起学生的抵触。

2.民族民间舞

民族民间舞的体系庞大,种类繁多,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个模块。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合理地从诸多民族舞种类中选用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民族舞。过多势必不精,过少则素材匮乏,都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幼儿舞蹈实践应用。

3.幼儿舞蹈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不等,很多教师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幼儿舞蹈学习。教学中多半是以传授学习组合动作的形式在教授幼儿舞这一模块,容易忽略幼儿舞的创编。而这恰恰是学前教育类学生最需要强化的一块内容。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口传身授式的舞蹈教学法”仍然是舞蹈教学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单边注入式教学,虽然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舞蹈创编的思维。

二、创新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对策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果的好坏。

1.淡化基训课中专业性过强的动作

掌握必要的软开度技术技巧是学好舞蹈的必要条件,但是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的职高生骨骼已经成形,长期的肢体痛感会让学生对舞蹈课产生排斥心理。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酌情减少软开度训练。可以强调动作的训练方法及要领,把重点放在让他们学会将来如何去教授这个动作上,把省下来的时间更多地运用到训练学生肢体协调性上面,培养学生的舞感。

2.合理选用民族民间舞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课程安排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基础来选用。以我校为例,选择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傣族的民族舞。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四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并运用到幼儿舞蹈教学中去。

3.加强教师学前教育的实践联系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终端是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群体,所以幼儿舞蹈的学习和创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应加强与幼儿园的实践联系,深入了解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学特点和需求。让幼儿舞蹈的教学部分切实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幼儿舞蹈律动综合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在信息化教育普及的今天,舞蹈教师不能只依靠自己的“口传身授”向学生传授技能。要学会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通过互联网让学生大量地鉴赏经典舞蹈作品,积累舞蹈素材,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特别是在幼儿舞蹈创编这一模块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会动的绘本动画,引导学生走进幼儿心理,从而感受幼儿心理,最后能够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创编简单的幼儿律动。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舞蹈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舞蹈教育观念,探寻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立起一套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把舞蹈艺术、审美情趣具体要求真正落实到舞蹈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3(16):64-65.

[2]陈丽文.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2(8):212.

[3]易凌云.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2(9).

[4]彭海蕾,刘莹.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2).

作者:林洁 单位:舟山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