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生态环境建设探究3篇

生态环境建设探究3篇

发布时间:2023-01-12 11:54: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生态环境建设探究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态环境建设探究3篇

生态环境建设篇1

1前言

生态环境建设可概括为旨在改善并恢复相应生态环境的一切行动。从其本质看,生态环境建设大多可通过生物措施或工程建造改变环境现状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可通过调整水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水资源利用格局,恢复或更新水资源系统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水资源逐年恶化;加上国人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尽管水文作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关系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目前水文监测的数据不够充分,致使某些局部问题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加之普通大众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我国对生态环境缺乏“全民参与”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活动对环境压力较重,加之人为活动已严重影响生存环境,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生存延续的保障前提。生态建设其关键在于通过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联系要素的研究,找出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原因或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因此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生态的简单恢复,更重要的是通过防治过程中发现自然生存规律,通过掌握自然生存规律,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已变成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生态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关联因素的研究、分析、治理,同时也包括了对自然生存规律的总结、归纳。因此,可以说生态建设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途径,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途径。其具体内容不仅涵盖了以植被生态建设为主的如荒漠化防治、草原生态防治、水土环境防治等,同时也包括以工程改造为主的生态重建系统。其中,以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两大重点。

3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伴随着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各种破坏自然界的活动也在不断进行着,其结果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水文、大气和生物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连锁效应。因此,可以说植被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植被生态建设是以自然植被的种植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具体包括了灌木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类型的植被建设。通过相关的监测数据及研究发现,森林植被建设是整个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这是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广、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对生态气候的影响最直接。因此,森林植被建设不仅是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1]。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以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为基本原理:大气降水通过森林被部分截留并下降到地面,再被森林逐层吸收、分流、下渗,而被森林截留降水部分通过植被直接吸收,部分被大气水循环利用。对于森林植被,水文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是因为森林植被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透性强,这也使得森林植被的水文特点突出且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很明显,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1)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截留蓄水能力。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对于大面积降水或区域降水,能够很好地涵蓄水分。同时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周期较长,其深层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特别是复杂紧密的森林系统,其涵蓄能力比单层稀疏的人工林要强3~5倍。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天然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2)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其对截流蓄水方面有着明显作用,而这也为调节河川径流的水文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突发性暴雨期间,森林生态系统庞大的涵蓄能力,不仅有效补给了地下水含量,同时也牢固了地表土壤,大大缩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现时间;另一方面在季节性枯水期间,森林生态系统依靠自身的涵蓄给养,不仅保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同时也可以间接补给河川径流,大大降低了枯水期干枯的机率。(3)森林生态系统能明显减少径流总量,对调节大气温度具有显著作用。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与地面水分蒸散量的比例大小直接决定了其所在区域径流总量[2]。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在湿度较大的区域,森林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影响很小,因此森林系统对该区域的径流影响也较小。但是对于较干旱区域,森林系统可使该区域径流总量比例系数下降10%,明显改善该区域的大气生态和植被生态。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水土治理不仅关系到水文、土壤、生物等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更是植被生态系统改善恢复的关键,因此水土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究其本质,就是加强植被生态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植被生态对水土保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水土保持对植被生态的维护作用。所谓水土保持,就是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土地措施和工程措施等,以达到改善平衡水土资源的生态循环。水土保持对水资源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复杂植被生态区域,其生态建设效果也更加明显。(1)能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的截水效果,并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植被建设,不仅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截留蓄水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蓄水量和调节河川径流的流水量,最终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积极改善相关的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和植物的数量,最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2)能显著调节江川河流的水文特性,并直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突发性降水区域,有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能明显削弱洪水效应,特别是中小流域的区域,其削洪效应可达40%以上[3]。而洪水效应的削弱,不仅使得周边的农村田地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直接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生态、空气生态和植被生态等。因此,我们应加大水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水土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3)有效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明显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使水土和植被联系更加紧密,直接提高在降水过程中有效截留水量,从而减少江川河流的径流总量,不仅能降低洪水爆发时的灾情,也可以减轻持续干旱时的破坏。有监测数据表明,目前通过对黄河流域部分区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已经明显减少了黄河径流总量,特别是7—8月黄河汛期期间,其径流减少量可达3%以上;同时显著降低了黄河洪灾的发生,改善了沿河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得水质、土壤、植被及生物等都有了“质”的提升[4]。

5尚需研究的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可以直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可以进一步调节生态环境。但是目前由于监测数据的缺乏或技术手段的不到位,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应证:(1)森林植被与水文气候的关系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数据论证。虽然现在对森林植被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仍停留在森林植被与小范围水文特性的关系研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得森林植被与大区域大气水文关系缺乏足够的有效数据。而这一点也阻碍了森林植被与区域水文特性关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性降水,无法验证其二者的相互关系。再如对复杂的森林植被系统(主要指由于森林面积较大,包含2个以上气候带的森林植被系统),其与区域性水文特性的关系仍是通过小范围实验得到,因此也就阻碍了利用森林植被调节区域性气候的研究进展。(2)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由于我国荒漠化的加剧,使得荒漠化防治成为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然而由于我国荒漠化研究起步晚,加之荒漠化研究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使得荒漠化防治处于摸索试验阶段[5]。而荒漠化水土保持与植被生态建设的关系,以及区域水文特性与荒漠化植被的关系,是研究开展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的重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推进荒漠化防治建设工作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监测,力求遏制我国荒漠化的态势。

作者:和向东 王静波 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态环境建设篇2

从某种情况下看,只有加大力度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才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还有利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的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完善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势在必行的。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要求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刻不容缓了。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一)降水分布不均

根据最近十几年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存在着降水分布不均的情况,北方相对降水较少,尤其是黄河流域更是出现干旱等情况。降水分布不均,将会导致地下水的水位持续下降,那么将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威胁。此外,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也将会导致低下水位出现问题,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供水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用水量将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而且这种用水量的增加也将会使得供水结构发生很多大的变化。例如: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就将会使得供、用、排等关系发生很大的转变。尤其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水资源的供求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其实主要就是由于水资源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才导致了水资源短缺。面临这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也将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速度。

(三)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除了降水分布不均、供水结构发生变化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阶段的水资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仅要满足社会发展对饮水安全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满足经济的快递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供水和粮食的要求,以及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需求。面临我国水资源现状,对其加以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作为人类的万物之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想要更好的完善水资源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其次,要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接下来,要逐步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最后,需要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建设。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

想要彻底的对水资源加以利用与保护,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指的就是全民加入到节约用水的活动中,每一个人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将节约用水的意识贯彻到生活当中。此外,只有全民加入到节约用水的建设中,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水资源的再度浪费。例如:在农业方面,可以通过灌区节水改造、田间节水等高效工程来调整节水措施,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从工业方面来说,要推进一些节水技术改造,进一步来合理调整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此外也可以推广循环用水,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对于生活用水来说,需要强化公共用水管理,合理调整水价,推广城市建筑节水技术,进而来加强污水回收等问题。

(二)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

想要更加完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之外,也需要建构水资源工程格局。所谓的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主要指的就是依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加快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逐步的建构我国水资源工程格局,进而有效的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此外,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需要建设一些水资源调配工程与水库工程,尤其是要加强西南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以及蓄水能力。总的来说,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因地制宜的实施水网连通,尽量的发挥水资源的调配工程。

(三)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

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主要针对的就是一些生态湖河的修复,通过对水资源的修复,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一些《规划》中曾有所划定各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上限,同时也要采取强化节水措施,控制用水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实现对水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来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水资源的承载力之下的,进而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建设

想要完善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与我们的生活一直是息息相关的,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完善水资源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障,为此我国一定要抓紧时间对水资源状况进行改善,加强重点区域与地区的水资源安全保障,进而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得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成为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之所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最为主要的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希望自身可以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那么如何加强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水资源工程格局、加强水资源的修复功能以及最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资源保障。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新的看法。

作者:董欣 单位:阜新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生态环境建设篇3

1项目概述

云南省景洪市曼栋制胶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属橡胶加工产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生产量1.5万t标准胶,其中SCRWF全乳胶1.2万t,凝标胶0.3万t。产品原料为全乳胶和SCR10凝标胶。产品方案主要是生产SCRWF全乳胶和SCR10凝标胶供应市场需求。曼栋制胶有限公司生产用水来源于曼栋大沟,而曼栋大沟在南阿河曼肯村处修建拦河坝取水,曼栋大沟为勐龙镇水利灌溉引水项目,在建设渠道时为曼栋制胶有限公司专门设置了取水口,取水口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00°39′05″、北纬21°32′31″。项目在曼栋大沟取水后通过明渠和暗渠引到曼栋制胶有限公司的水池,供生产使用,取水渠道多余水流入南阿河。生活用水取自公司公路对面的水井,为浅层地表水。本项目生产废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的水体在厂区内用于修建明渠,出厂区后采用暗管排入南阿河。生活用水在项目区东北侧的住宿区使用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统一进行处理,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南阿河。分析范围内有曼岭水库等9座小(1)型、小(2)型水库及其地理位置见表1。

2项目的影响分析

2.1对水资源的影响

本项目从南阿河左岸的引水渠曼栋大沟取水,使河流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渠道引水量占南阿河取水坝可供水量的16.90%,对原河道的水体纳污能力影响不大,而本项目生产取水仅占渠道可供水量的0.14%,对周边水域及本流域的水资源特性无大的影响。因此,曼栋制胶有限公司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其配置方案影响不大。

2.2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本项目取水涉及南阿河景洪保留区,主要分析渠道引水对原河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本项目涉及的曼栋大沟取水量占南阿河拦河坝的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50%,其余89.50%的水量直接下泄到原河道,被大沟引走用于灌溉,在农田灌溉后回归到南阿河,因此,对南阿河景洪保留区河段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影响不大。本项目用水量较小,对渠道原计划供水区域均无影响。

2.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主要是为保证下游减水河道生态环境预留的生态水量,取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作为河道生态需水量。南阿河曼栋大沟取水坝的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9894.4万m3,折合流量9.48m3/s,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为2989.4万m3,折合流量0.95m3/s,曼栋大沟取水仅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50%,取水坝下游河道远不止10%的生态用水量。本次论证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的确定,符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的规定:“对于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原则上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20%确定”的要求。南阿河流域属水资源丰沛地区,生态需水量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确定,生态需水量的最小下泄流量是合理的。河道内未发现珍稀水生物、洄游性鱼类,南阿河曼栋大沟取水对水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不大。根据原环保验收时提供的2018年7月13日监测数据,本项目生产废水未处理前,悬浮物SS为36mg/L、氨氮NH3-N为9.63mg/L、化学需氧量CODcr为292mg/L,超标1~2倍。经处理后,悬浮物SS为17mg/L、氨氮NH3-N为0.311mg/L、化学需氧量CODcr为23mg/L,全部指标均达标,达标后的污水在生产期不定期排入南阿河。经分析,本项目退水方案可行。

2.4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表2为分析范围内规划年人畜用水量。南阿河曼栋大沟取水坝以下的分析范围内为农田和企业,在南阿河景龙村以上至取水坝之间无其他用水户,不存在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而在分析范围以下的区域,曼栋大沟通过灌溉后,有大量余水及灌溉回归水回归到南阿河,所以对下游的影响也比较轻微。本项目使用了先进的节水减污工艺,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全厂供用水达到平衡。按照生产用水分析得到的水量重复利用系数0.80,新水利用系数0.20。生产年用水量为22.572万m3,新鲜补水量为4.223万m3。经分析,本项目从南阿河曼栋大沟取用水量为每年4.223万m3,生活取井水0.125万m3,用水基本合理。

3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3.1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

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开展项目建设,要做好水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保障周围居民用饮水安全。这需要在项目建设中做好全面的调查,深入到水源地进行勘察,掌握水资源情况,根据生产工艺特点,测算需水量,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在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充足的水资源,确保项目有序运行[1]。

3.2制定完善的污水处理方案

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做好水污染的防范与治理。在项目建设与运营环节,要编制完善的污水处理方案。根据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掌握污水成分,提出适宜的工艺与方法,用于污水处理,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以免影响水环境。积极推广运用现代化污水处理方法和设备,提高出水水质,适应不断提高的污水处理标准。实现设备的有效升级,改进生产采用的工艺,提高污水回收再利用水平,创造更多的效益与价值。

3.3做好水保护宣传

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运用,离不开人员的参与支持,因此要做好水保护宣传。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借助电视广播和微信等平台,面向群众和企业人员进行水保护的宣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贯彻落实节水理念,发挥人员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用水企业加强职工节水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和保护水资源。制定奖惩制度,实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节约用水环境[2]。

3.4加强日常管理力度

基于生态环保任务与目标,企业要正确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转变经营发展理念。强化日常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路径,针对管理存在的不足,采取优化与完善的策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到资源保护。若条件允许,可积极引进专业的环保技术人才,切实提高工程项目设计水平,做好生态保护细节的把控,有效指导生产管理活动,强化生产环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探索有效的环保模式,及时淘汰老旧设备,推广应用新型环保设备,提高工艺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与影响[3]。编制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明确提出生态环保工作管理与操作要求,由具体人员负责贯彻执行。

3.5做好水资源的储备管理

结合区域水资源储量以及季节降水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资源储备方案,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装置,进行水资源收集处理与利用。深入到水源地,开展勘测调查,掌握具体情况,编制完善的水资源储备方案。积极推广运用现代化雨洪综合利用技术,实现高效储水和水资源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发挥水处理装置的价值与作用,借助污水处理设备与净化装置的力量,辅助处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促进持续化发展目标的实现[4]。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要以保障水安全为前提,结合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制定完善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案。结合实例,提出制定完善的取水方案和污水处理方案,做好水保护宣传等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美玲.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环境与发展,2020,32(10):192,194.

[2]赵杰.浅析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0(19):94-95.

[3]张如峰.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8):98-100.

[4]于咏梅.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8):13-14.

作者:王智 单位: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西双版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