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3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3篇

发布时间:2023-01-13 11:57: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3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1

在教育界推行新高考改革之后,高考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复习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巧妙的地理学习方法,还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而核心素养教育是地理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教学途径,若要保障这一核心素养教育的实际成效,则要求教师转换自己的地理教学理念与方法,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地理知识,并且让学生在突破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的过程中形成应有的地理核心素养。

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使其逐渐形成能够适应未来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与关键能力,即被称为核心素养。学科不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形成的核心素养也存在差异。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主要内容,即“区域认知”“人地观念”“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教师可谨遵这几个核心素养内涵展开教学思考,正确理解教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首先,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意味着学生可学习不同的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这些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了解到不同的自然现象,体会到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人文素养。在教师依托核心素养教育内涵展开地理教学时,不仅可以突显地理知识教学的全面性,还可突显地理知识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加深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印象,巩固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其次,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不仅认为地理知识内容晦涩难懂,还感到学习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影响了他们作为课堂主体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还处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局面亟待打破,地理教师可将核心素养教育作为打破这一教学局面的“工具”,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地理知识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使其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地理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润雨细无声的氛围下逐渐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将核心素养教育作为主线展开地理教学,能够突显地理教学的特色,增强地理教学的生机活力,还可让学生在某个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框架下展开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提供了大力的支持。针对目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效较低这一问题,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这一教学主题展开深入的教学研究,探寻可以促进两者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打造适合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高效课堂。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在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区域的观点与方法来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其根据这样的认知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并且学会站在区域的视角看待世界。在地理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可围绕“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这一重要任务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引领下,学会建立完善的区域认知结构,提升个人的区域认知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这一中心词建立思维导图。学生可自主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提炼关键词,将其填入思维导图,一步步完善以思维导图为架构的区域认知结构。比如学生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区域交通运输布局中,通常要遵循哪些原则?在交通运输布局时,具体要如何做?”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提炼出“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土地利用率”“综合运输”“其他”等几个内容,并将其填入以“区域交通运输布局”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分布示意图,对该思维导图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解读,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实现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

(2)开展情境创设教学,培养学生人地观念

在当今社会,人地矛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需培养具备人地观念的人才,让他们懂得对地理环境形成全面的认知,懂得从不同方面探究与自己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地理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之法。高中地理教师可结合情境创设教学法,培养学生应有的人地观念,让学生学会普遍关注上述社会问题,懂得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镇化”一课中,教师可围绕“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一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某个城镇化地区的生产生活画面:在工厂附近有污水排出、交通工具排放着尾气、挤公交车的现象比比皆是、居民区固体垃圾堆积现象逐渐明显……这些画面能够激起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的生活记忆,充分展示了城镇化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走进社会生活情境中,启发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在城镇化进程中,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哪些影响?哪些社会问题尤为突出?你们有解决之法吗?”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地理问题,还要让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增强情感共鸣,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增设一个课堂讨论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围绕城镇化进程中某地区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并鼓励学生主动制定对策,增强学生在社会环境保护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感。实践证明,在核心素养教育引领下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深刻意识到“人地观念”教育带来的意义,学会在人地观念下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自觉爱护环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地理问题。教师也可围绕教材中“问题研究”这一教学栏目的具体内容展开核心素养教育,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几个案例资料,引导他们走进生活化情境中,对该教学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某市四位居民选择住房位置时,实际考虑了哪些因素?我国目前城市住房的发展趋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假如你的家人或者亲戚想要从市中心到郊区这个范围内选择住房位置,那么你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呢?”学生要解决这种现实性的问题,就需要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结合我国城市住房的实际趋势,给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议。在这一问题的研究学习活动中,学生可切实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

(3)结合微课视频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高中地理知识繁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学生单靠死记硬背,难以厘清知识点的内部联系,也不利于学生灵活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对不同地理要素、时空要素、区域要素等进行综合性的梳理与掌握,使其学会在自己的脑海里建构错综复杂的知识脉络图。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技术适度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先观看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内容,对其中精简性的知识点进行初步掌握,再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独立思考,有效理解某些地理现象或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旨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综合思维。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中,教师可通过微视频技术生动地演示河流地貌的具体演变过程,河流地貌发育的时空变化一目了然。学生可以看到河流地貌在几十年内发生的变化,并且直观地了解流水是如何侵蚀地貌的、地貌是如何沉积下来的。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河流地貌发育的起因、发展过程及演变特点综合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河流地貌发育的原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河流地貌发育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在学生真正描绘出这一地理图时,可以对“河流地貌发育”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掌握,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这几个影响因素有机联系起来,学会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地理现象进行有效的解释,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健康发展。

(4)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新时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成为教师高度重视的教学内容,而且新课改强调了教师需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改善理论教学占比过多的问题。从地理实践教学价值方面看,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地理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应有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地理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环境,让学生立足一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完成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一课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调查家乡的河流”这一小组调查学习任务,每个小组均可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走访相关部门,然后查阅大量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河流的源地、河流的流向、河流的长度等基本情况,也可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汛期长短、河流的水位变化大小及具体变化原因、河流流量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内容,还可调查河流的水质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各小组可写出具体的调查报告,然后展开合作学习交流,共同探究和归纳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同时,还可提升地理实践力。教师在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时,还可根据育人目标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内容,旨在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从德育的角度展开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情操。教师可围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实践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调研工作,调研内容可以包括“人们是如何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现象”“水资源的保护措施有哪些”等。学生在做调研工作时,可根据调研数据制作统计图,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出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最后撰写调研报告。学生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不仅可以使用地理知识解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概念,还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同时,学生在亲自调研时,可以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这一现象,深刻体会到“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这一举措的必要性,有利于教师从德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在学生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感,主动宣传“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这一环保理念时,同样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力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将核心素养教育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是地理教学创新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可通过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增强地理教学活力,让学生学习更全面的地理知识,形成综合的地理素养与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备战高考。高中地理教师要保障这一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质量,可根据具体的核心素养内涵探寻相应的教学指导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充分的个体发展。

作者:完么才让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2

引言

学生的积极态度能够使其对地理知识进行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这样便能够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思想,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后发展中,拥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据调查显示,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基本素养的概念为基础,更加重视学生在思考和学习中的自主权的发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基本素养,培育高水平的地理专业学生。中等教育的基本地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第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为中学地理知识的多样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以便从不同角度识别,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对地理学科前端性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科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形式和课程设计方面,高中地理教育基础素养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得到了改进。但是,在特定的教学中,高中地理教育的基础教育设计还不完善,因此学生在达到学习过程中设定的目标上无法掌握深度学习的要求。关于教师准备计划,高中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准备计划应与高中传统中学地理教学的准备计划不同,并且教学计划必须适应学生的具体需求。但是,作为具体准备过程的一部分,中学的地理教学与公立中学的教学没有明显的不同,并且学生的具体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这不能提高地理教育的基本素养。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学不符合既定的实际要求。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人与自然协调的概念是中学地理学的基本的专业概念之一,指的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良好价值,特别是如何更好地协调地理视角与人类活动和自然面临的人力资源和环境发展等问题。作为高级生物的人类群体,有必要通过适当数量的主观活动更好地调和人与自然的共存,以维持生命必需的能量并保护生态环境。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老师需要通过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各种教室中使用,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人文协调的概念,并确保更多的学生愿意以一种态度参与地理问题的实践。尊重自然法则,从客观的角度不断分析现实环境中的问题,最后的目的是发展出人类协调的概念。举例来说,在人口变化的教学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人口增长率等三种人口增长方式是学生所学与所教的教材优势,一般的,学生只能通过以下方式轻松地理解阅读教科书。为了发展学生的基本地理概念并将其与现实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与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单独二孩”的政策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入的探索简单知识背后所隐藏的基本的地理概念和相关的地理教材的知识点。又例如,教师们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近年来发生的不断变化的人口以及其所带来的人口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强调以下问题之前比较重于人口增长,从而了解情况,如“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生育政策?”“两个孩子分开实施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地理基础的概念,并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和特征。

(二)知识贴近生活,提升思维能力

作为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学生周围最热门的实事话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来引导学生提高对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理知识的认知,延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众所周知,高考的大部分材料来自于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建立问题场景,扩展地理思维问题,促使学生考虑使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并进行考察他们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的眼光”探索事物,学习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运用地理知识或原理来解释地理事物中的常见现象和特征,将所获得的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地理知识和思想为具体实例,与实践进行理论的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了解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论证与辩证,逐步来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等。

(三)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一般而言,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占主导的位置,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充分,这与基本的素养要求不符,因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应以基本素养的概念为基础,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并着力于定义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思维能力。并且高中地理知识更加进行系统化,在涉及诸多知识点时,巧妙的引进思维导图,这可以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在不同板块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积极的思考并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说明,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的这一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绘制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清晰,更容易了解。

(四)创设多元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顾名思义,地理实践能力是指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例如研究和分析,实验模拟等)所必需采取的行动能力。一般的通过野外研究和室内实验对相关现象进行模拟实验,是现代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内容,也是中学地理课程中的一种特定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即可以通过真实的场景观察来理解地理环境问题,不断提高其在社会实践和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技能,并通过他们的学科地理知识来更好地将应用于地理的相关实践。制定新课程还要求学校继续优化评估地理教育的机制,要求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进行全面的课程分析;在中学地理教育中,了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求和要求,将他们的时间态度和实践技能融入到学习中。同时在教育评估系统中,通过创建各种教学场景进一步帮助教师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并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例如,在解释《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例子,例如加强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倡议等问题,例如垃圾分类等。进一步来说,可以教师为例,向学生讲解废物分类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实践和动手活动。再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去附近的街道捡拾垃圾并进行有效的分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含义。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师除了要教授地理知识,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意识,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谭罗斌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3

培养核心素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够让高中生顺应社会的发展,通过提高学习相应的品格和能力更好地去融入整个社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如果能够在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对学生后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目的并非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对于现如今的高中生来说,地理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本领,并且能够在生活当中有所应用。除此之外,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还需要学会对错题进行有效的整理,通过不断的反思与练习掌握其中的知识。这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就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要兼顾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也与我国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提高核心素养也是为了培育更加全面的人才。地理课程是间接教授相关内容的课程之一,课堂也同样是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地点之一。学生拥有良好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的要求,还对学生有利,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前提之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可以受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内容,以身作则,引领学生。

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还相对滞后

现阶段,大部分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在授课过程中大多以考试大纲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从而会导致学生在错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许多老师往往采用“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了更多的课本知识,但是却无法让他们理解,无法从本质上掌握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为低下,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为陈旧的教学理念不符合现阶段新课改的要求,更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积极性差

在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能够从原有的错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但是通过时间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错题反思这方面积极性较差,比如,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自己单独的纠错本,而是在试卷上随手标记,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约时间,但是错题很容易丢失,并不利于后期的查漏补缺。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对错题的整理,大部分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错题集过于杂乱,可用价值不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考虑问题,如果错题整理与反思的积极性没有提高,那么对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势必会受到影响。(三)忽略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高中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考试能获得高分,进而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过分地追求卷面的分数,而老师也会过于追求及格率与升学率,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这些导致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对其错题管理造成一些困扰。长此以往,学生无法构建知识体系,只会运用固定的知识来进行解答,而不会根据已学知识举一反三,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案

(一)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前面提到,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所以在教学过程会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一定的反思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应将应试教育模式作为参照,取而代之的是探究式、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新改革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的大环境下,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式下授课,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他们的责任更加艰巨,因为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是包含多个板块的,仅限于单元教学会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目标不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新规划教材,将各个单元的知识串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合,有效进行错题管理,而且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更加有利。此外,教师还需要认真解读新课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师教育观念,树立起符合高中课改需要的新理念,从而选择适当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变换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有新鲜感,在快乐中去学习。

(二)研读教材,培养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的能力

要想学生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可以对错题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要求相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的能力。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首先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所学知识的疑难问题构建思维导图,从而将问题集中化,不仅可以逐个解决学生的问题,还会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学习与地形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教材里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通过思维导图罗列出来,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其次,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当学生构建完成知识体系后,教师需要进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举一反三、系统学习的问题。所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的总结反思,不仅可以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学生问题集中解决,也可以使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楚明白,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所涵盖的知识广泛,内容详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地理知识过于杂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很难将知识系统化,无法根据主线进行反思。此时,如果老师只是单纯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很难灵活掌握知识,所以老师教学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的奥秘,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进行反思,提高错题管理的能力。此外,由于地理一定程度上具有理科性质———以地理绘图为主,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在学生进行错题管理时,可以通过绘图来更好地查漏补缺。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绘图,来帮助学生进行某一地区特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地图,以及如何绘制地图,这样学生在进行错题收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绘图来梳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合高考命题变化,调整练习设置

目前,高考题型较为复杂,但是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因此相关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利用错题管理来提高学习成绩,需要不断结合高考命题的变化,调整习题的设置。地理老师也就需要关注高考的实时方向,了解命题风格,并对日常的练习和作业的方向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了解高考,在错题管理上有目的地进行收集。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有效的错题管理。相关教师可以选择当下在新课改背景下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思考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使学生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感受生态有机文化,体验现代农业科技”实践活动为例[J]地理教学,2018(19).

作者:刘岩 单位:山东省淄博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