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探究3篇

高中地理教学探究3篇

发布时间:2023-01-17 11:19: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探究3篇

高中地理教学篇1

1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地理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二类学科,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校长,从老师到学生。由此可以想象,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是如何发展的。然而,在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这种观念也随之改变。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一轮的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45分钟的有限课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45分钟时间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怎样才能让高中地理课程更有效呢?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采取下列措施。

2注重地理学习的认知规律

2.1运用学生注意规律

一般说来,高中生在课堂十至三十分钟的集中精力最佳,而对地理的认知则由“动机训练”开始、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几个阶段及运用,最终以“地理学问题解答”作为结尾。为此,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特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进程进行针对性的优化:(1)课堂开始十分钟是“动机形成”。教学目标在于明确学习任务,创建“问题环境”,要试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抓住最好的学习时间,努力克服困难,抓住关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素质。(3)在“巩固与运用”阶段,使学生发挥主体,使其各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2.2注意地理知识的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地理。事实上,各种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可以说,地理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教科书上的理论化、文字化的地理知识相比,真实的地理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注重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将课本上所讲的地理知识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从地理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然后教师也可以从地理的观点对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促进学生思考。这样的优化教学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

2.3注意挖掘地理学科内容的“奇特性”

我们经常用“神奇”来描述自然,因为在大自然的影响下,有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特别是在地理方面,我们身边有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与同龄人相比,高中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更强。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发掘地理知识中某些具有“其特性”的规律与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课程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从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大幅降低。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入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瑞士知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说,“一切智力劳动都是由兴趣决定的。”人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地去追寻,去探寻。同时,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地理教学的实质就是要实现教学目的。为此,必须从教学自身入手,引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特殊情境或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情景中感受,从而在情景中引起共鸣,同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到学习的境界,从而又达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境界,这样才能更快、更精确地了解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老师,一方面要深入地研读教科书(如课文、图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以使其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同时也让学生真实的感觉到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普遍认为高中的地理知识点太多,而且觉得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恐惧,以及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在于高中地理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高中地理教学离现实生活很遥远,导致了知识和应用之间的脱节。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都是死记硬背,造成了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记忆不够深刻,经常会造成记不清楚、记不住的情况。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影响到他们的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上,教师应该把高中地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建立一个探究性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以出色的课堂方法来吸引学生

4.1在课堂上,最大的禁忌就是直接讲故事

这样教师是被动说话,而学生也是被动接受的。因此,学生渐渐被催眠,而教师也不再愿意讲话。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要想在课堂上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讲的语言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活动。地理专业门类繁多,知识面广,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另外,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美感,而且更要注意地理是一种科学的、有思想的、有目的的语言。

4.2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关键。它是指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文本,从而深入分析文献,了解所读的文献。因此,要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必须加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要想构建高质量的地理课堂,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以学生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时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首要任务,并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归纳、总结等技能的测试,使其能够进行实践与思考。因此,他们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技巧,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从而建立高效的地理课堂。

4.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因其信息量大、简单灵活、动态敏锐、传播速度快、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等特点而被广大地理教师广泛应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了很多地理知识的难点。因此,在地理教育中,要创造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信息技术与地理的结合是非常有利的。在地理学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既能直观地反映出学科的丰富、生动的特性,又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4.4提问要机智,质疑能激起兴趣

新知识的获取,实际上是一种发问、解答疑惑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自觉地设置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从而达到“暗中开花”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5渗透多元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地理教学应从“学科为本”、“知识中心”的教学思想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出发,并根据地理教学材料的特性,在地理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教学环境。素质教育关系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层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各个课程之中,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多元教育是必然的。把美育融入到地理教育中去,地理与美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研究结构分布、地理环境变化规律、人地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二是使学生培养认识美,欣赏美,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这两个表面上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却是很亲密的。尽管与普通学科相比,地理更加重视逻辑,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所以要把地理教学活动变成充满趣味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美”的内涵讲解和进行“美”的渗入,让学生在“美”的基础上,在“理性”的基础上能感受美,从而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活动教学。

6结语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把美育融入进去,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和美育的融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各种形式的“潜伏”教学,让地理课堂充满趣味性。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加强对地理教学的开放性,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构建一个民主高效的地理课堂,从而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作者:许玉芬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一高中

高中地理教学篇2

1引言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学习、探讨和合作基础上,对教师和同学们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探究和探讨。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究性的教学注重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如何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品质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2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必要性

2.1贯彻本学科的教学规范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地理教学的本质界定为:“地理学”是指对地理、对人和自然的相互影响进行探究的学科。地理学对解决资源、人口、发展和环境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把地理学的内容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

2.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探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和启发之外,还要考虑探究结果。

3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难点

3.1观念落后

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但由于教学观念落后,过分依靠课本,习惯性控制教室,害怕学生探究方向、目的和结果与教学需要不一致。

3.2单一的方式

从当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来看,发现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记住地理知识,但单一的提问方式及较窄的探讨话题容易削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

3.3评价的延迟

教师评价是探究型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为下一次有效的探究提供指导。没有按照高中的探究结果进行教评性评价,导致了教法应用系统的不完善,从而影响了探究教学的整体发展。

4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措施

4.1探究型教育观念的转换

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来保证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其次,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探究性的教育计划,使教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第三,强化地理学教科书的延伸,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入到地理学的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在「宇宙中的大地」讲授时,利用已有的地理资料,把「地球」放在「世界」的范围内,于黑板上绘出「地球」的方位,带领同学探讨其所绘成果,并提出其中的缺点,并子加以补益,以实例解释地球方位与天象体系。赋子探讨的主题是开放的,并激发同学们的大胆的表现力,以引导出天体的类型、天体体系的层次以及地球是一种特别的星球等,并藉由知识的转移与认知构建来获得。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对开放问题进行探究,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考,又有助于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有效地促进高中地理的学习。

4.2探究型教育的改革

首先,教学方法的革新必须符合学情,有助于学员的持续发展;其次,要坚持实践,注意形式多于内容,不能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新颖,也不能忽视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探究型教学的改革需要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填补原有的教学方法的不足。

(1)在实施表面造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团队式的探究式的方法。在组中探讨「崇明岛的将来」主题,鼓励同学们灵活地利用地形地貌、山岳形成、地表形态形成等地理学的证据,并通过绘图、建立模型、辩论等方式论证,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地理学技能。为了创造一个融洽的团队协作式学习环境,教师要保证各个班级的学情平衡,让同学们能够相互帮助、激发灵感,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2)在实施都市化的课堂中,可以采取情景式的问卷调查。以“双子星”城市发展、人地矛盾和新农村建设为大背景,以“城市规划者”的身份为本区的城市发展献计献策。与常规的探究性课堂教学相比较,把实践情景和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同学的实践和探究的热情,把自己代入到思考问题、理解任务、运用知识,从而使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在开展“交通规划与效果”的数学探究中,可以采用个案探究性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结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实际案例,结合图例、视点、文字说明等,以数据包的方式传递到学生,建立翻转课堂,为学生自主解读案例通过对比、归纳、总结探究交通运输结构与区域建设发展关系提供有利条件。

4.3巧妙地布置层次问题,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

高中的地理知识很难,而且需要很强的探索性,如果仅仅“平铺直叙”的话,很容易让人对地理的认识局限于表面,从而在考试中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辅导和教材的教学目的,灵活地设计一套由旧到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式问题,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一般地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徐霞客的旅游路线图、《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所节录的地形图和所描绘的地形图,并在课文中向学生提问:“这位作家描绘的是什么地形?”学生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是喀斯特,再由教师提问:「喀斯特地形是指在合适的环境中溶解岩石的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再沉积,在地面和地面上产生不同的地形,喀斯特的成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们通过仿真喀斯特地形的试验,并根据地图指明了中国地区的地理位置,展示了地面喀斯特地形的演化过程,提高了问题的级别:“喀斯特地形包括地面和地下两个区域,它们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地形未来还会怎样发展?对当地的社会人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人类该如何适应环境,做出合理的反应?”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媒介的资源,对喀斯特地形的成因机理进行全面深刻的探讨并且做出合理适度的人地和谐共生关系的相应举措。

5结语

总之,将探究性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既要贯彻课程标准,又要贯彻“立德树人”,又要有效控制学情。因此,在明确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困难的基础上,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进而落实高中地理新时代教改目标。

作者:周丹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篇3

所谓的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问把控课堂节奏,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一、问题式教学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意义

首先是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手段进行适当创新,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将已学的知识和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做到在新知识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的习惯,教师也就真正建立了“以生为主”的地理课堂,实现了在地理学科中的教学手段创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其次是能够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课堂的受众,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过于被动,不利于锻炼自身的自主思维能力。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对课本和教师的依赖,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充分的自主思考,学生通过深入思考以及充分的课堂互动锻炼了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然也随之提升,为日后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地理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1]再次是能够减轻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高中学生学习的学科数量和学科难度逐渐增加,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课业压力,学生学习也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承担了更大的教学压力,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能否遵从教师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问题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路人”作用,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可引领学生思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能充分把控教学节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学压力,同时也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问题式教学的实践

不少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课堂提问并没有清晰的认识,通常只是单纯使用口述或板书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能一味地接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即使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提问环节,但仍有一些问题属于“低效提问”甚至“无效提问”。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就一定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认识到地理课堂中的问题式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而是要通过丰富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题。师生课堂互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等手段掌握课堂节奏,增加与学生的交流频次,这与问题式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主动以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为载体,拓宽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途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与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紧密连接,才能形成有效互动,帮助学生通过问题式教学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从而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学习。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西北部地区荒漠化成因,以及采取了哪些治理方案;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就要围绕这一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问题链逐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问题一,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荒漠化阶段?问题二,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问题三,为什么国家要预防和治理西北荒漠化,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意义?问题四,你能为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什么意见或建议?教师提出上述问题,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解答问题,既确保了学生能自主探讨问题答案,完成学习目标,也保证了课堂节奏能与教学计划相协调,提升了课堂效率。[2]其二是通过小组讨论,以生生互动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临的难题之一,组建学习小组就能很好地解决地理课堂这一难题,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内可以就问题的理解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对其中的不同观念展开深入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进而能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甚至举一反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建组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性格特点,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构建和谐的学习空间,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能够积极与他人交流,形成生生互动的高效学习氛围。以《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教学为例,教师提出上文中述及的四个问题后,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前两个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可以在教材上直接找到答案,教师就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并自行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后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引导问题进阶,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如绿色植物在西北恶劣的地理环境中的存活率究竟是多少?人类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真的能保证荒漠化不会继续发展吗?学生通过上述问题会意识到荒漠化的治理并不是仅靠个别措施就可以解决的,若想防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就一定要多方合作,解决根本问题。[3]其三是联系生活实际,总结问题拓展思维。地理是一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认知能力的学科,但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就难以打破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壁垒,会认为地理学科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将地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在《荒漠化防治》一课学习即将结束之际,教师要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联结成知识网络,同时还可结合我国西北部地区荒漠化现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很多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提高环保意识。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可以丰富课堂的互动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课堂学习到的各类知识,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丽.基于区域认知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案例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电子期刊),2020.

[2]马俊芳.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优化策略研究——基于对优质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论文(电子期刊),2020.

[3]杨盼.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20(02):294.

作者:孟德璟 单位:湖南省华容县怀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