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8 16:00: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在随之增加,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讲授,更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重要命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小学语文现状展开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应试教育模式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巨大,为了获得较高的升学率,老师过多地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整堂课上通过讲述知识点,整堂课程老师讲的内容太多,老师也单方面希望将所有知识点都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多理解多记忆,甚至有时候老师还会将备考参考资料直接放到课堂中供教学参考使用,这种机械式的知识灌输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整堂课程老师讲得风生水起,而学生却索然无味。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会对学生进行大量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刺激学生思考和练习,既没有考虑问题的针对性,也没有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多,表面活跃,气氛好,实际上学生缺乏思考过程,教学效果只能事倍功半。老师在讲台上辛苦地讲解,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讲,同学们思考时间少、想象空间小。老师讲得太多,问得太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够丰富,学习兴趣不强,接受知识的效果必然很差,忽略了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老师在教学育人方面无法做到灵活运用,而是利用标准答案的方式统一学生的思维,不重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发展,老师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达到相应的标准,而不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并要求学生采用机械式记忆方式背诵大量的知识内容,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久而久之,挫伤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束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因素。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第二,老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其对于知识内容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不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也就导致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结合了照片以供学生参考,比如自然美景、社会美景、人物美景等,但是老师在进行课前备课时没有使用到相应的教学工具,也不重视在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进而达不到对学生高层次审美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目前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脱离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学内容仅仅是局限于教材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老师缺乏感触。孔子说:“立己之人,必先立己之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老师把学生带到相应的课堂情境中,但是老师自身就面无表情,还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这学生的情感从何而来?语文课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美感的课程。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结合在一起,才能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发光发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重视对语言的组织,整个课程平平无奇,索然无味,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之处,无法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这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质量。
(四)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出现偏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希望通过小学语文引导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在小学阶段的培养主要包括听说和写作。在新课改情况下,整顿以往的讲课方式,提倡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读写、多练习,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读写、如何练习是多数老师困惑的问题。比如,在训练学生阅读水平时,通过阅读想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老师自身都不是很理解就把它读出来了,或者利用练习把它理解为简单的作业。考试要严,考试题目有个“怪圈”:似乎题目越是古怪稀奇,越是能表现出出题老师的一个教学水平,这也更能考验到学生中拔尖者的智慧。但是在进行考试评价时,又非常喜欢用数学学科的标准形式进行批改,而拒绝真正解释得通的答案,这就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时的想象力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就变得呆板。因此,必须及时整改老师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将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想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习惯、知识、能力、个性等综合发展。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并不存在先天性的差距,而后天的教育与社会环境才是形成人的素质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是所有教育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中的课题,更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题,若是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那整堂课程就是不完整的,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不仅要以学生为起点,更要以学生为终点,“教就是为了不教”“说就是为了不说”。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重视主体教育,大力发展主体精神特别关键。上文有说到在以往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课堂主导,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将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放在首要地位,并逐渐转变自身在教学课堂中的地位,将自己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与效果。主体教育侧重于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通激发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回答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提高自信心,也对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发生变化,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自信,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要抓住小学生的天真烂漫,发挥创新,老师要摒弃当前课堂中流行的答案固定的陋习,应该转换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烂熟于心的事物中发现新的观点和新的角度,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独特思维。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是多数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极不利,也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所以,教师要根据本堂课程要讲解的具体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由诗仙李白创作的《静夜诗》这一首诗词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诗词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几首由李白创作的其他诗词,并对这些诗词进行对比与分析,并向学生介绍每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等,在这一堂诗词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了对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由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
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运用愈加广泛,这让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多媒体设备运用到课堂上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黄山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感受到黄山风景区的奇妙,使其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四)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性还处在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列举教学案例时应更贴切于学生日常生活,使语文课程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整个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以达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情商。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有下面几个要求: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充满情感,老师应该对语文教学工作充满热爱,并爱自己的学生,如果老师不热爱这门工作,不热爱学生,就无法将情感真正融入课堂中,就更不用说开展情感教学了;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情感。比如,当老师在讲解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颗粒米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并不能够快速理解“饱满”这个词,而是根据整个句子进行推理判断。他们会顺着这句话思考“小麦长得多饱满”等,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直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觉得老师的精神看起来怎么样?”大部分学生都脱口而出:“老师精神很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善于运用情感的例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大发展背景下,老师要及时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充分点燃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夏志恒 单位:甘肃省康乐县苏集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篇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从中教会学生理解文章的大致内涵,学生能学会看图说话,理解文章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自控能力与集中注意力能力较弱,如果想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那种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也在尝试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互动形式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尝试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是当前阶段互动只停留在表面,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一般就是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教师往往只会选择一个比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简单思考与讨论,并没有发挥课堂提问的真正效果,学生也无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满足感。有部分教师会选择满堂提问的方式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可是深入分析其问题发现许多问题都是一些比较肤浅的问题,同时有部分问题是学生自主思考无法解决的,这些无效化的问题过多,导致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容易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产生疲惫感,使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课堂失去学习兴趣。
(二)小学阅读课堂教师仍是主体
即使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将课堂主体向学生靠拢,但是为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目前仍存在教师主讲的情况,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总想将学生全面发展当成学生完美发展,未能切实考虑到学生本身的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使整个阅读课堂效率降低。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少语文教师也做了尝试,想要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但是在落实时教师有些急于求成,一开始设置的教学任务有些难,使小组学习效果偏低,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打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也会出现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选择在课堂进行串讲的方式追赶课堂进度的情况,这也就使小组学习成了空架子,教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思考的机会较少,长此以往就使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重视阅读技巧,忽视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传统教学目标使教师十分关注阅读技巧等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文章情感常常是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这让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文章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无法与阅读内容进行心灵对话,学生始终只停留在阅读的边缘未能进入阅读的核心,这也就使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阅读内容的魅力,学生只将阅读当成一件任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此外,为了保证课堂的进度,教师常常选择省略掉文章朗读的环节,这就有可能出现部分学生根本不读文章的情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语感始终无法得到良好培养。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若想解决目前小学阅读教学遇到的问题,首先就要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保证阅读教学不走形式化主义的道路。要从心底里认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途径观看一些专门的教育专家的授课视频提高自己的意教学水平,此外教师也可以积极与其他的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最后,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应根据自己所教的学段深入分析新课程改革对本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制定阅读教学的教育目标,找准重难点,然后根据教育目标确定每节课的教育目标,为了让阅读教学达到一定效果,教师要在初期尽可能减少课堂教学任务,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等,待到学生有一定提高后再逐渐增加教学任务。
(二)避免无效提问,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但是提问的目的只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要为了增加交流而进行无效的提问,那样会产生反效果,不仅无法让学生主动思考,还有可能让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与数量,避免出现无效提问,在提问时合理控制数量,不要满堂提问。提问的难度要由易到难,给学生一定缓冲的过程。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阅读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建立阅读思维。要想使小组学习有效,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把握阅读任务设置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难度要适中,依靠学生的认知水平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进行《桂花雨》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文章进行分段、分层次,然后讨论桂花给文中的主人公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以及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看法。等学生基本解决这些基础问题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一些好词好句中蕴含的情感。
(四)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在文章内容中,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学生积累阅读内容的好词好句,把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采取齐读、分读、分组读、教师示范领读等方法进行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与质量。三、结语总而言之,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师生互动交流形式化,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无效化,仍旧存在教师满堂灌的情况,学生的主动思考机会少,过于重视阅读技巧的教学轻视朗读促进学生与文本情感交流的学习过程等问题。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选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重视朗读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林占 单位:甘肃省临夏县榆林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篇3
随着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也逐渐普遍,多媒体教学实验不断推广,课堂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日益广泛,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动力。另一个方面,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应认识不足,并采取相应策略,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同志报告中强调:“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教室,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媒体课件日益普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研究多媒体,多媒体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方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
1.提高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兴趣难以持久。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合理恰当运用,将课文文本以音频、图像的影音资料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让原本枯燥的汉语文字教学变得形象、富有乐趣,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高效阅读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图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获得较为真实的认知。借助图像认知、音乐渲染等媒体手段,促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文本的兴趣,进而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活跃思维,加深理解,激发小学生求知兴趣并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3.引导想象,发展开放性思维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完善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理解作者写作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理解刻画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课文讲述、知识传递、感情表达,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更加深入,对情感体验逐渐加深。在文本阅读与多媒体教学两方面作用中展开想象,发展思维,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正适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殊情境。
二、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方便、直观、信息容量大等优势,成为课堂教学一个亮点,但不可否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忽视了教师范读、范写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起点,教师平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对学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由于有多媒体的参照,教师首先提醒学生的是:“同学们,看大屏幕。”接着大屏幕上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生字,学生依照大屏幕所出示的字词来识读,有时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教师会把重点字词放大或者做出特殊标记,教师进行生字的书写,学生跟着屏幕课件进行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很愉快,很轻松,没有教师的亲身试读、试写,甚至一堂课的板书就是很随意的写上几个字。教师的范写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段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黑板上范写的每一个字、笔画、组词,都是学生观察的重点,这是多媒体达不到的效果。同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以多媒体来代替教师范读的现象,这一点也不可取。有些教师强调由专门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来朗读,会比教师朗读更加规范,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式的朗读有些遥远,多媒体朗读也仅仅是机器来发声。而教师的范读却是在他们的课堂中,是教学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能听到,还会看到,教师范读时一些即兴动作、眼神和神态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语言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好处。教师的范读、范写都令学生有迹可循,这是仅仅靠多媒体进行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2.限制了学生阅读文本、思维想象的空间
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养成,对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影响,语文教学是以阅读为主,而阅读是通过文本课文的形式来实现的。课本中课文的安排是严格按照学生各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达到解读文本的能力。但是,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多借用多媒体的作用,强化使用力度,却在无形中弱化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解读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带给学生一种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而言,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这样强烈的画面感。多媒体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是在帮助学生理解,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与使用的时机,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架构情境,多媒体的介入,让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思维空间。教师利用多媒体是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多媒体不可以喧宾夺主,成为一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3.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丰富教学资源,渲染课堂气氛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多媒体毕竟是机器终究不是人,人是有感情的,但是机器没有。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可有可无的,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是对小学生情感培养的一大助力,过多的多媒体教学涉入,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造成生疏、隔膜,进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情感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策略
1.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有机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如规范整洁漂亮的课堂板书,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范读,各种富有渲染力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多媒体教学模式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在生字、词语、板书设计方面,将大屏幕与黑板的作用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二者要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中要注重“双基”教学,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要侧重强化学生的基本功的养成,对于范读、范写方面要与多媒体适度地结合,以教师的亲自教与学生的亲身学为重点。
2.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课件设计的基本内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学生展开想象之前就将文本中的人物、景物甚至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都逐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固然,学生得到了直观的印象感受,但学生基于文本对人、物、景的架构就固定在了教师灌输的某个特定的人、物、景上,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遭到了扼杀。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将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部分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
3.遵循针对性原则,把握多媒体运用的时机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使用,要起到诱导、启发、点拨的作用,追求点石成金的效果。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播放图片或视频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教师应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多媒体运用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使用的过程中,要把握多媒体使用的时机,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这些局限,这样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多媒体技术使用再好,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滥用和依赖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姗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
[2]马凤琴.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J].快乐阅读,2013,(03).[3]丁秀梅.多媒体辅助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作者:孙晓君 单位: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