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小提琴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

高校小提琴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

发布时间:2023-02-20 11:37: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校小提琴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小提琴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

高校小提琴教学问题篇1

一、高校小提琴教学的意义

当前我国在人力资源上已经逐渐步入强国的行列,因此整个国家和社会层面对人才的培育也更加重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当下经济、政治、文化等实现共同发展的环境下,精神文明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当下的高校都争相开展更多关于音乐艺术方面的课程,并且希望通过课程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我国高校开设小提琴教学就是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策略,随着当下社会文化更加趋向多元化,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效开展小提琴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结合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生源差异较大、学生演奏能力不足、学生素质薄弱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社会对音乐类人才以及综合人才的需要来革新小提琴教学模式。

二、高校小提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

从生源的角度来看,当下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学生的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基础本身就比较扎实,因为他们对小提琴有着较高的兴趣,并且学习积极性较高。而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并且音乐基础较为薄弱也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无法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也应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在基础、积极性、乐感审美能力上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也为当下的小提琴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滞后

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较为落后,这也是阻碍相关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学模式也是受到教学观念影响的,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且在授课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音乐实践,这也会让学生学无所用,无法通过训练而夯实基础。并且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教学方法较为简单,在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受到限制,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小提琴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带领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也无法将小提琴作品的灵魂呈现出来。

(三)缺乏专业的教学体系支持

高校小提琴教学缺乏专业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持,因为很多教师更加重视单一的教学策略,在教材上选用的也是西方音乐学院的教材,甚至有些教师会将小提琴考级书作为教材,但是教材内容都是针对考试而设计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能力开展教学,这也会使小提琴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囊括了音阶、练习曲、奏鸣曲、协奏曲等内容,但是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我国高校在小提琴教材的选用上,也没有像高校声乐教学那样进行统一,在教材编排上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会成为限制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的因素。

(四)小提琴课时安排不合理

小提琴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更多的课程都是关于理论的教学,教授学生如何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针对实战操作进行演练,由于小提琴这门乐器是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的,因此仅仅集中在理论教学是不够的。缺乏实战演习的学生仅仅会记住一些理论知识,并且在练习中也缺乏感情,没有技巧,进而无法实现高校小提琴教学的基础目标。

三、提高高校小提琴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

当前在高等院校中,小提琴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而这种落后的理念是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理论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教学,还应带领学生在演奏中充分融入情感,通过有效的情感教学将音乐的灵魂彰显出来,否则整个课程的开展是没有生命力的,并且演奏出来的音乐也是没有灵魂的。因此教师需要革新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演奏技巧进行教学,同时也应在理论教学上进行充分的拓展,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纳入整个教学目标中。比如在教学中,一些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好,那么在授课时教师就应当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如果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就可以多花点心思,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小提琴训练中。当然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断提高素养,不仅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实战经验,以此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进而为提升高校小提琴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革新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小提琴教学的需求。教师应当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基础,来带领学生不断提高小提琴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并且通过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小提琴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教学可以在内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促进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就可以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也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层次水平差距不是很大的学生群体来进行,并且通过这种模式也可以构建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该范围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其次,可以实现单独教育的模式。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小提琴基础,这类学生基本能将作品的基本内涵阐释出来,但是在表达音乐时仍然会由于情感表达不够完善使整个音乐演奏缺乏感染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状况以及课程教育需求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解决,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在表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各个击破,并且更快地推动学生小提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在小提琴教学中要重视诸多因素的引入,如审美因素、兴趣因素等,在学生进行小提琴演奏时,需要更加重视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这样才能通过演奏来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音乐所散发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应充分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呈现出来,这样也能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并且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对大学生来说同样重要。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提琴作品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使学生的每一次演奏都可以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来树立学生的信心。

(三)合理设置教学资源

小提琴教学需要合理设置课程资源。要明确教学实践和理论教学是同等重要的,通过有效的实践才能强化学生的小提琴技能。当前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着理论知识课程偏多的现象,因此学校应针对该方面的问题进行改革,有效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明确音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实践与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亲身去体验,并且留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这样可以让声音填充学生的感官。对于教学资源要精心设置,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细致的规划,要结合理论与实践部分以及课程进度来有效安排课程。教学资源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师要勇于革新理念,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收集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并且制作成讲义带领学生学习,加大实践课程在小提琴课程中的比例,进而有效地配置教学资源,以此提升高校小提琴教学质量。

(四)小提琴教材多元化

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需要选用更加多元化的教材,通过科学合理的教材选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当下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来选择教材,这样才可以因材施教,丰富小提琴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教材的选择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教材中更多地设置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多元化的小提琴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且也能够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我国高校在小提琴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去重视。当下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应当结合当下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改变传统教学中较为落后的观念,与时俱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无定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课程资源状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小提琴教学。

作者:姚霖 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高校小提琴教学问题篇2

小提琴是极为优雅的音乐乐器,是公认的乐器中的王后,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掌握其演奏技巧,并且这一乐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一种乐器,但是国内的小提琴教育几经波折,到了现在一些高校中的小提琴教育仍是不成体系的,这也是中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但是音乐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是高校小提琴教育所必须要传递的。

1.小提琴的教学在高校实践中显示出的薄弱之处

1.1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统筹性教学

面对着中国的教育现状,很多的学生在大学之前都是经历着应试教育,对自身的多样化培养并不重视,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小提琴这一乐器,在进入大学之后想要进行小提琴的学习,而这些学生相对于其他在小学、初中就解除了小提琴的同学来说,起点就不一样了,但是在实际的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这些学生的水平不整齐,有时候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琢磨不透,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逐渐的被甩出教学的规划之中,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选择小提琴专业课程的学生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这不利于教师进行统一的课堂教学,增加了教师因材施教的难度。

1.2一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足以应对高校现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提琴的教学过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文化课教学的模式,学生的学习空间非常大,但是这种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将会逐渐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渴望更加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而且在现在的大趋势下,学生的实际教育过程不应该是一个重视课堂形式的教育,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通过社团以及演出、小组间的练习等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却很少有高校的小提琴课程做到。忽视培养学生乐感和音乐表现力,使得学生对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能够掌握,没有将音乐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不能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

1.3教学的课程体系、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和科学

我们纵观这些开办小提琴教学课程的高校,将会发现他们的小提琴教学教材参差不齐,很难有统一性的高质量教材,并且教师也发现了教材的问题,所以逐渐不根据教材进行讲解,但是这样对学生来说,将会很难把握教师的讲课内容,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偏离。并且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不应该是这种追随于课本的讲授,而应该是重视实践过程,对于音乐的敏感性和艺术性是必须要经过实际体验的。小提琴教学课时较少、课堂时间较短,缺乏实战演练的学习,让学生变成只会讲理论,不会有感情、有技巧地演奏,从而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小提琴演奏家。

2.将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进行改进的措施和步骤

2.1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提升音乐修养因材施教

一种音乐形式的形成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和系统,但是一个高质量的音乐作品的产生则需要有一定的乐感,也就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艺术性,这也是高校小提琴教育所需要提高的地方,特别是对现今的高校学生来说,这种艺术乐感的培养,将提升他们的审美等级,而教师的素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就体现的极为重要。

2.2融入现代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形成多样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教学和一些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不应该将对文化课的要求生搬硬套到小提琴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课程的考核体系,不应该是通过对小提琴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应该重视过程性的加强,提升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表现力,并且老师也应该摒弃只对小提琴理论进行教学的想法,而应该是多样化的发展,形成专业的教师团队,鼓励学生参加课下的小提琴活动,成立学生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一些演奏技巧、演奏曲目的特点等内容展开讨论,从而解决一些学习方面的问题。

2.3注重课程系统的建立和选取适合自己的教材

对于进行小提琴教学的高校来说,既然开展了这一课程,学校就应该重视对这一课程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形成专业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的把握,要比文化课的课时安排长,让学生有足的时间进入状态,既能进行理论的学习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练习,并且不足之处由老师当场指出。学校的小提琴教材的选用不应该太过简单,但也不能太过专业,要适应学生阶段的需要,选取可学性高、容易理解的教材,并且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针对于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材,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可适当开设乐队排练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小提琴演奏技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能使得学生快速地融入社会,而教学实践却能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和掌握。

结语

世界范围内,人类说着数百种语言,在最初的时候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音乐却是所有人都能听得懂的,这种旋律这种音符,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和放松的享受感,所以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高校中的小提琴教育是必须要进行的,并且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不应太过死板,实行多样化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小提琴感受小提琴,提升自身对于小提琴的艺术修养,并且在实际演奏中加入自己的感情和民族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小提琴艺术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音乐的传播。

作者:吴虹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高校小提琴教学问题篇3

一、高校小提琴教学发展的现状

我们应该正视面对一些实际的问题,在高校小提琴专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变化,社会结构也在日新月异地不断更新,其变化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小提琴教育体系的变更。这种变化速度上的差距,在一段的时间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两者的距离。高校费尽心力培养出来的小提琴专业人才,在走出校门之后,与整个时代的发展脱节,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有着一定的数量上的差距和质量上的差距,以至高校培养出来的小提琴毕业生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是高校小提琴教学体系面临的现状,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最大问题。所以说,如何让高校出来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学以致用,在充分发挥自己价值的同时,为整个小提琴事业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高校小提琴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高校小提琴教学发展的常见问题

(一)课程的建设过于死板

正常高校小提琴专业的教学中,基本都是以手动教学为主,但文化课程同样重要,学生每学习一个新知识的同时,都需要了解其知识点的教学理念和理论背景,这样能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小提琴教学课程,教师很难将一碗水端平,而且课程的时间设置都不是很长,一般在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左右,教师在这段时间里不但要讲解好一节课所有内容的理论背景,又要传授手动实践应用,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完全掌握课内的所有内容是不太可能的。导致教师在很多的时间内不得不压缩所要传授的内容。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赶上课程进度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文化课程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二)忽视了学生教育基础不同的差异

由于近几年我国高校整体进行扩招的原因,导致学生进入学校的门槛较低,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在进入高等艺术院校之后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差别更加明显。由于在进入高校之前,他们的目标不同、受到的专业训练基础也不同,家庭艺术熏陶不同,对于自己学习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导致他们要学习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在进入课堂之前对于小提琴的基础不一样,更有甚者只是为了在学校里要一个毕业文凭而已。小提琴作为一种在音乐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全面了解各种差异化的学生,尽可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但在正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人施教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最后导致教学效率底下,这不单单使教师的教学受到影响,还会受到学生的配合度影响。

三、高校小提琴教学发展的解决手段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想有效改变当前的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更大程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学校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校园这个平台学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传授的点,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于小提琴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高校小提琴教师来说,在进行教学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自身实力,懂得从自身找原因,并且吸取自己的经验教训,懂得取他人所长,补自身之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时刻要记住,自己是人民教师,时刻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道德标杆,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时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对小提琴的需求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此提升学生的小提琴技巧。

(二)学校要提高了解对于小提琴的社会发展需求

现在高等学院有一个很常见通病,那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运用传统老套的教学教材以及教学理念去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好像是一个大型的“加工厂”,培养出相同的技能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学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和校方不能一直运用一种方式进行教育。综合来说,教育体系每年都要进行适当的变动,因为现在中国发展飞快,每年社会的市场经济思维都会发生变化,学校和教师应以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现在普遍高等音乐学校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毕业的学生有一大部分从事与自己小提琴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者是根本找不到与小提琴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用二十世纪的教材,或者遇上个世纪相近的教材,来培育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这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要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总结出相关的经验,教师在进行高校小提琴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一些演奏的技巧,然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传统的“口述型”教学并不适用于小提琴教学,教师说十遍,都没有学生实践一次掌握得快,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有效吸收,才能掌握小提琴这门艺术的精髓。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只追求教学进度,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课堂气氛的烘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点,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教学活动,在愉快的玩乐之后,让学生进行一些表演,对学生知识技术的掌握能力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以锻炼学生创新和随机应变的思维。第二点,音乐学院一定要有适当的艺术气息,教师应该和校方沟通,学校里定期举办一些音乐表演的活动和比赛,通过音乐表演和比赛检查学生小提琴方面的知识及演奏技巧,通过适当的比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比赛学生对自己的基础有一个了解,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一起进步。

(四)科学的设计小提琴教学方案

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规范小提琴教学课程开始,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具体内容,为学生选择针对性的教材。在规范具体内容中,教师应该适当缩减一些教材公共性的科目内容,以节省课时,比如,作品的作者背景、一些与学生实际操作无关的政治内容,都可以进行适当删减,为专业课程空余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在教授小提琴课程时有足够的时间,既保证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巧课程的吸收。

(五)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漫长的练习过程中,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在持续变化中。小提琴是表演性艺术,所以,学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经常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可以与学校沟通,科学利用高校人脉,让学生定期到歌剧院进行实习,在实践中提升演奏经验,锻炼心理素质。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小提琴专业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正在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体系。但是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当下教育的不足,勇于发现其中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要根据社会需求,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当下社会的艺术类人才,这不但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钱洁.传钢琴艺术之瑰宝承民族音乐之文化——评2011年中央电视台钢琴小提琴大赛[J].枣庄学院学报,2012,28(3):107-111.

[2]陈晶.递薪传火桃李争妍——哈尔滨苏联侨民高等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4):43-47.

[3]李尤.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小提琴专业教育方面的思考[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2):90-93.

[4]何敏楠.高等音乐院校弦乐专业课程设置之中日比较——以四川音乐学院和日本伊丽莎白大学为例[J].民族音乐,2015(2):102-104.

[5]樊海伦.新理念,新思维——论奥尔夫教学理念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J].乐器,2011(9):42-44.

[6]陈曦.综合性艺术类高校小提琴专业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7]樊海伦.弦乐课教学的丰富篇章——弦乐重奏排练课漫谈[J].飞天,2012(14):57-59.

[8]陈曦.综合性艺术类高校小提琴专业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作者:王鹏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