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6 10:06: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教育教学策略对中职生生活的影响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除了优秀的教学团队、完备的教学设施,很大程度上还受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满意的学校生活质量能够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1]故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通过班级管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教育教学策略对中职生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核心概念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关注正常人性、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组织系统。[2]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关注消极、病态心理不一样,它侧重关注普通个体及组织系统的积极资源,从积极的视角对心理现象进行解读,构建积极认知,发掘个体潜能,培养个体积极力量,从而获得幸福感受,提升生活质量。[3]
(二)学校生活质量内涵
学校生活质量是衡量学生福利的指标,是由与学校有关的各种因素和教育体验所决定的一般学生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取决于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参与和适应程度。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福建铁路机电学校2019级电子1班(19DZ1)、电子2班(19DZ2)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9DZ1班学生为实验组,19DZ2班学生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的形式,以纸质问卷对福建铁路机电学校2019级电气系所有班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进行测评,通过前测评估未实施干预前各班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水平,选出前测水平接近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19DZ1班为实验组,19DZ2班为对照组。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通过班级管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调整19DZ1班学生教育教学策略,19DZ2班学生按照原有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管理,之后再对2个班级学生进行学校生活质量测评,检验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对中职生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研究工具
采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编制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该量表适用于7~18岁的中小学生,以学习生活为核心,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等领域,包括4个因子13个维度,分别是社会心理功能因子(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生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感觉、负性情绪、作业态度)、生活环境因子(生活便利性、活动机会性、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满意度因子(自我满意度和其他)。[5]QLSCA内容效度比为0.43~1.00,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分半信度系数为0.82,校正信度系数为0.90,重测信度为0.5543~0.7684,能较可靠地反映儿童少年生活状况的主要方面。[6](四)研究结果处理采用SPSS26.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2个班前后测数据分别进行组间比较,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2个班组内前后测数据进行比较。
四、研究程序
(一)干预方案设计
干预方案实施者:由心理健康教师和实验组班主任负责实施方案。干预途径和方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班级管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两条途径进行干预。[7]班级管理建设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先对实验组班主任进行积极心理理论及实践培训,班主任在实验班开展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课堂,课后通过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进行巩固提升。
(二)前测
通过QLSCA了解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利用SPSS26.0对各维度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三)干预实施过程
2020年9月—2021年1月对19DZ1班进行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干预,对19DZ2班不予干预,其班主任和心理健康任课教师都按原有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学生管理。
1.通过班级管理建设进行干预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8]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在师生互动中,多倾听、多共情,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体,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在参与中体验收获与成就感。建立积极的学生观——接纳、信任、可发展。[9]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中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学习动机弱、行为习惯散漫等问题,也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失败者”,作为班主任要以生为本,正视接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成为学生的支持资源,帮助学生一起进步。相信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潜能和价值,采用正向的视角挖掘个体身上的积极力量,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有勇气、有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根据个体的不同性格行为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设置个性化发展目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职业发展与兴趣爱好有效衔接,让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职业而愿意读书、想读书。同时,不少学生是因为个体发展目标模糊甚至缺失而迷茫、空虚、不知所措,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和学生一起制定专属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采用赏识教育,做好挫折教育。当学生把事情做好时,班主任用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潜能和能力,及时肯定、赏识;当学生遇到挫折时,班主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鼓励、支持。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相辅相成、相伴而生,任何一种教育的缺失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10]
(2)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美化班级教学环境。保持班级干净整洁,摆放常绿盆栽或季节花卉,营造清新怡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而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8]优化心理生活环境。日常心理环境布置通过在班级粘贴具有激励作用的语词、同辈榜样事迹和班级活动的照片、奖状,在宿舍组织学生进行宿舍文化建设。由于疫情常态化,校园实行“非必要不外出”的封闭式管理。为缓解学生情绪,促进班级学生情感交流,班主任定期开展校内班级活动:2021年9月开展“英雄联盟争霸赛”、中秋游园晚会、羽毛球比赛;10月开展桌游大比拼、篮球比赛、班级课后跑操;11月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评比,坚持班级课后跑操;12月开展班级迎新年晚会,继续课后跑操;2022年1月参加学校元旦晚会。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干预
(1)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学习成长为自主支持型教师,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俞国良主编的《心理健康》(第五版)为教材,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盖笑松主编的《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为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的任务目标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支架”,具体如下:在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我》中补充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及核心概念,为后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入打好理论基础;在第二章《认识自我》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三种社会比较”、“心理韧性”及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补充固化型自我与增长型自我观的思维模式,从而引导个体确定可实现可量化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动机,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挫折观,提升挫折应对能力;在第三章《成长的烦恼》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积极率”及增加积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消极情绪时,能及早进行调节,节省情绪资源,提高情绪掌控力,从而使情绪达到最佳积极率,获取幸福密码;在第四章《学校中的我》中引入“积极性共鸣”、“积极主动式回应”及“教师的自主支持”,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交往的态度,并通过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角色扮演,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在第五章《家庭、社会中的我》中引入积极心理实践“每天都是感恩节”,通过亲子体验,让家庭关系更和谐;在第六章《学会学习》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沉浸体验”,设置心流体验环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12-13]
(2)为巩固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效果,心理健康教师于2020年8月底开学时征求实验班学生意见,根据学生需求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主要针对社会心理功能中的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以及生理心理功能中的负性情绪设计了11次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每次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积极情绪团体辅导5次,依次为《用心相聚》,通过异掌同声、大风吹、滚雪球、团体契约四个环节,达到促进成员熟悉,构建和谐氛围,澄清团体目标,帮助成员了解团体性质,建立团体规范的目的;《晾晒心情》通过青蛙跳水、情绪万花筒、天使与魔鬼、静心冥想四个环节,达到帮助成员梳理、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其发生原因,并通过体验,学会ABC合理情绪疗法的目的;《情绪大扫除》通过见面说你好、情绪感应卡、一吐为快、烦恼抛抛抛、舒缓按摩操五个环节,达到帮助成员进一步认识情绪及其产生原因,学会表达、宣泄情绪的目的;《快乐大魔盘》通过情绪测测测、快乐清单、快乐密码、拥有快乐四个环节,达到丰富成员调节情绪方法,让成员意识到自己才是情绪的主人,从而转换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现更多快乐的目的;《幸福记账本》通过我的幸福有几分、幸福一起来分享、幸福很简单、幸福来加码、我们都要很幸福五个环节,达到引导成员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受,学会体验并记录自己的积极情绪,留心生活细节,体会到幸福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从而提升幸福感的目的。认识自我团体辅导3次,依次为《认识自我》,通过寻人启事、大风吹、绘出你的生命线、团体契约四个环节,达到认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澄清团体目标,帮助成员了解团体性质,建立团体规范的目的;《优势大转盘》通过故事导入、我的宝藏优势、优点大轰炸、积极人生路四个环节,达到挖掘个体优势,点亮积极人生的目的;《天生我才》通过成员分组、内部竞选、驶向南极、冰海遇险、我最重要、明天会更好六个环节,达到激发成员积极自我评价,提升个体自信,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目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3次,依次为《你我有缘》,通过马兰花、我的友谊之花、心与心愿、团体契约四个环节,达到促进成员熟悉,构建和谐氛围,澄清团体目标,帮助成员了解团体性质,建立团体规范的目的;《你我相随》通过孙悟空、我说你听、神的不完美、活力蹦蹦跶四个环节,达到让学生认真倾听,学会表达,关注听者感受,通过体验主动伸出友爱之手,悦纳他人的目的;《让友谊住我家》通过友谊之家、爱的馈赠、我家欢迎你、入住友谊之家、友谊健身操五个环节,达到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会沟通、合作,学会换位思考的目的。
(四)后测
完成对实验组的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干预后,通过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再次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利用SPSS26.0对组间各维度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原有教育教学策略的影响差异;同时利用SPSS26.0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测评前后组内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各自的前后测数据。
五、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
对实验组、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前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在自我概念、运动能力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
(二)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结果比较
对实验组、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在接受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干预后,同伴关系、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其余各维度无显著差异。
(三)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前后测结果比较
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测评前后组内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接受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干预后,总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运动能力明显改善,其余各维度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在继续接受原有教育教学策略干预后,其他维度得分显著降低,其余各维度在前后测中的得分无显著变化。
六、结果讨论
福建铁路机电学校是寄宿制学校,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严格执行“非必要不外出”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学生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在校期间的学校生活质量受亲子关系影响较小,故亲子关系不在此次干预研究范畴。躯体感觉属于个体先天的身体素质,跟个体的生理状况和感受阈值有关,故未将其列入此次积极心理教育教学策略干预的研究范畴。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生活便利性考察的是学生住家环境的便利性,福建铁路机电学校是寄宿制全封闭管理学校,故生活便利性不在此次干预研究范畴。其他维度对应的测量题目是“家庭居住环境”和个人“饮食偏好”不属于此次教育教学策略干预研究范畴。故剔除亲子关系、躯体感觉、生活便利性、其他这4个未列入此次干预研究范畴的维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如下讨论:
(一)通过实验组、对照组的前后测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
1.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较原有教育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改善同伴关系、负性情绪。
2.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较原有教育教学策略在其余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第一,疫情期间,学校采取“非必要不外出”“减少网购带来的传播风险”“减少外来食物安全隐患”等疫情防控政策,校园日常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对照组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较往常增多,班级活动增加,师生互动较以往密切,故师生关系、活动机会性与实验组无显著差异。第二,学习能力与态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前测是在二年级开学初进行的,学生自身未能预测到后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不足,在教师征求团体辅导主题时,学生没有提出学习方面的团辅需求,故在进行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时并未将其纳入积极干预的范畴;二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这个中职生普遍存在的状况本身也是困扰工科专业课教师的一个难题,对于中职工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上,积极心理的干预效果有限。第三,作业态度与学习能力和态度关联,二年级电气系专业课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但中职生学习基础弱,学习能力显著不足,而积极心理对中职工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有限,故作业态度无显著变化。第四,因实验组、对照组为不相等组,在未实施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前,实验组的自我概念、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干预后,虽然实验组的自我概念、运动能力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五,自我满意度无显著变化有其客观现实因素,受限于疫情带来的防控政策对个体生活的影响,要达到自我满意度中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快乐有一定难度。
(二)由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
1.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高中职生学校生活质量。
2.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改善社会心理功能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学习能力与态度无显著变化。学习能力与态度无显著变化原因同前述前后测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2(2)分析。
3.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对生理心理功能中的负性情绪有显著改善作用;作业态度无显著变化。作业态度无显著变化原因同前述前后测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2(3)分析。
4.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对生活环境中的运动能力有显著改善;活动机会性改善不显著。活动机会性无显著改善,可能是因学校严格遵守教育行政部门疫情防控政策“非必要不外出”,实验组班主任能够创造的活动机会和场所有限。
5.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对生活质量满意度中的自我满意度改善不显著。自我满意度改善不显著原因同前述前后测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2(5)分析。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能显著提升中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改善中职生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及运动能力;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较原有教育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改善同伴关系、负性情绪。亲子关系、躯体感觉、生活便利性、其他维度因未列入此次研究干预范畴,故前后测量数据无显著差异。活动机会性、自我满意度受限于疫情客观因素,改善不显著。学习能力与态度及作业态度改善不显著,有待笔者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七、研究反思
(一)研究的价值
优质教育源于善好生活,[15]学校生活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个体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因此,有不少学者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生活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对中职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研究甚少,如何从积极教育教学策略来提升中职生的学校生活质量,是本次研究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研究对象、范围和提升路径。
(二)研究的不足、局限及拓展延伸
研究的不足:首先,本次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未预测到学习能力和态度以及作业态度等维度的不确定影响,未针对学习主题设置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学习能力与态度及作业态度改善不显著。其次,由于不相等组的影响,实验组在经过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干预后,自我概念、运动能力较干预前明显改善,提升至与对照组水平相近,但不足以验证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原有教育教学策略的差异性,研究没有加做后延测验以进一步检验两种教育教学策略的差异。研究的局限及拓展延伸:第一,本次研究选取的是寄宿制中职学校,因此没有将“亲子关系”的改善纳入学校生活质量的研究范畴。要进一步确认积极教育教学策略对中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后续还可以将非寄宿制中职学校或职高纳入研究范畴。第二,本次研究选取同一工科专业的2个班级进行对照比较,没有将其他不同专业纳入研究,后续可将此次研究成果和经验拓展运用到不同专业进一步验证积极教育教学策略的影响。第三,本次研究期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学校生活质量的干预背景跟常态生活有不同,后续将继续研究积极教育教学策略在常态生活中对中职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对于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也会是一个长期连续的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次研究成果只是长期探究过程中迈出的一步。
八、研究展望
虽然此次研究的对象是中职学生,但目前还未看到有学者研究积极心理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策略对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故可将此次研究成果拓展运用至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范畴,让更多学生受益于积极教育教学策略的正性影响,有机会过上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善好生活。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开启学生生活质量视野走出教育优质发展盲区[J].现代教育科学,2011,4:19-20.
[2]黄璐璐.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2):162-165.
[3]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4]孙慧丽,咸桂彩.天津市中职生学校生活质量抽样调查[J].职业技术,2014,162:65-67.
[5]叶纯菁,陈伟雄.中职生生活质量现况调查:以福建铁路机电学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1,34:170-172.
[6]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33-241.
[7]黄琦.基于积极心理学背景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干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
[8]王晓曦.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中职卫生学校的班级管理[J].才智,2019,14:112.
[9]佀永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教师学生观的反思与建构[J].职教通讯,2018,24:67-69.
[10]沈荦.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苏州中学园区校为例[D].江苏:苏州大学,2013.
[11]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盖笑松.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13]阳志平,彭华军,等.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14]张艳红.青少年幸福的影响机制及培育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15]肖川.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J].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2008,27:50-51.
作者:叶纯菁 陈伟雄 单位:福建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