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9 10:54: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花卉生产技术课程课堂建设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是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内,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取得学习效果、获得学习效益的教学活动,是基于有效教学理念提出来的概念[1-2]。有效课堂的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应有的教学效益,这种教学效益不是教多少内容,而是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即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3]。因此,专业课程开展有效课堂建设是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资源库建设、专业群建设等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落脚点。有效课堂的建设也是在教师、教法、教材层面深入贯彻落实“三教改革”的基本举措。“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是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服务于植物生产与养护领域的专业课程。因此,围绕“三教改革”,“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开展课堂有效性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与应用问题的基本举措,是服务于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落脚点。
1“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的学情分析
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学情,发现园林专业大部分学生为中职转段生,中职阶段已学习了“植物生长环境”,高职第一、二学期学习了“园林植物”“观赏树木”等相关专业课程,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常见园林花卉、树木的识别以及简单的生长环境调控;善于碎片化学习,乐于动手实践,但部分学生学习专注度不高,合作意识薄弱,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与整合应用能力较弱,实践技能不够熟练,行业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加强多渠道行业信息捕捉与积累,针对学生基本学情和现状,开展课堂有效性建设和培养职业综合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有效课堂建设思路与策略
“花卉生产技术”所涵盖的专业技能是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实效性和实用性,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课堂有效性建设。
2.1对接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
基于学情分析,学生存在知识整合与综合应用能力较弱的问题,传统的章节式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宜作为中职转段生的学习材料。传统的“花卉生产技术”教材先总论后各论,但是一学期学完后,很多学生不知道总论与各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岗位需求,需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符合岗位需求。岗位需求的对接是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的体现,其根本在于校企合作。
2.2坚持价值引领,突出思政育人
园林行业是农林行业的一个分支,工作环境室内室外并存,风吹日晒是工作常态,是一个需要坚持、适合长期发展的行业领域。但是,目前学生劳动意识薄弱,价值观偏差,普遍不愿参与劳动,害怕日晒雨淋,更看重眼前利益,不谋长远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融入思政目标,树立榜样,坚持价值引领,弘扬正能量,突出思政育人的教改工作迫在眉睫,突出思政育人的课堂教学也是落实国家教学标准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标的必然措施。
2.3改革教学方法,保障教学参与度
基于现有学情,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较差。因此,需改变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每节课教师讲解、演示时间不超过2/3,不少于1/3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测试、训练、探索行为,可以采取分组、随意组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这就要求配套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因此,有效课堂建设需要信息化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作为基础媒介。“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具体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内容选择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试验研究法,灵活穿插案例、实施任务驱动都是提高参与度的教学方法[3]。
2.4实施多元评价,保障教学成效
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指导性。建立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科学性、可靠性和全面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主体多样化可以体现在教师评价、组间互评、兼职教师点评、平台测试相结合。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体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依托学习通平台完成考勤、学习进度记录、课堂互动、章节测验等教学活动,利用教学统计分析为教师提供依据课前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反思等。线下评价主要以技能评价、增值评价、综合作业以及日常拓展性养护训练评分为主,全方位挖掘学生潜能,改变原有的笔试结业定等次的现状。
3“花卉生产技术”有效课堂建设路径
3.1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
“花卉生产技术”对应的主要行业岗位和工作流程归纳为苗木生产与养护岗位、盆花生产与养护岗位、鲜切花保鲜、采收、贮藏与分级岗位。因此,将课程内容根据行业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重构为3个项目,分别是露地花卉生产技术、盆栽花卉生产技术和切花生产技术(表1),从易到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具体的项目学习过程中遵守2个依据:以工作流程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依据。在具体花卉生产技术知识点学习时适合采取以工作流程为依据,在生产手段评价过程中适合采取以行业标准为依据。每一项目的实施选择代表花卉,以案例教学法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受场地、天气限制较少,可以任务驱动型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分小组选择各自讨论决定的花卉种类,从种子播种、种苗移栽、定植、养护(水肥、病虫、整形修剪)到室外应用,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2种形式完成既定任务。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受季节和场地限制,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开展案例教学法,主要设计基质选择与混配、盆器种类及选择标准、花肥种类、花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组合盆栽类型(多类混栽及多本群栽)等知识点和技能点。项目三鲜切花生产技术适合试验研究法、案例讲述法开展教学内容,以小组形式选择需要保鲜的花卉种类,结合案例方法,试验选择切花的保鲜方法、保鲜条件和保鲜效果,以试验、探究、对比、归纳的思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2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
以重构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分项目确定思政主题,构建思政育人目标体系。在知识讲解、技能训练、自主学习等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技术,以菊花为例,欣赏菊花以自然为美的千姿百态,顽强不屈、高洁隐逸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以兰花为例,融入屈原爱兰、养兰的历史典故,引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畏穷困而改节”的诗句,培养学生默默无闻、奉献爱国的情怀。项目三切花生产技术,在切花月季保鲜技术的讲解与演示过程中,从保鲜液成分的选择入手,同一种切花,采收后不同阶段选择不同保鲜液类型,组分肯定也有区别。以切花月季瓶插处理液、脉冲处理液和催化处理液的成分对比,强调每一阶段保鲜的重点工作,如在瓶插阶段以抑制乙烯为主,脉冲处理阶段以补充水分和营养为主,催化处理则以促进花蕾绽放为主。通过具体案例,培养学生既科学严谨又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概括起来,根据教学内容,整个课程以“拼搏奉献、严谨创新”八字方针为思政总要领,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3.3灵活运用信息化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以超星尔雅、智慧职教“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平台为载体,保障课前繁殖、养护网络短视频、仿真视频、微课、电子图册等学习资源的推送,课中使用学习通APP、智慧课堂小程序、腾讯会议等教辅工具,开展教学互动和操作评价活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课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生产任务,采取“演示+练习”教学模式,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达成了强化技能的培养目标。另外,分小组开展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沟通、协作与分析、问题解决与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达成了素质目标。疫情常态化情势下,信息化教学平台更加重要,根据课堂建设的经验,对于偏实践性的操作演示内容,可以采取“腾讯会议+秒懂百科”方式,既可满足线下同学实践过程的学习,又能解决线上同学无法现场学习的困扰。另外,对于需要现场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要求的部分实践性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小鹅通开直播间的方式,满足线上与线下同时进行的需求。总之,信息化时代,要多挖掘新方法、新手段,作为辅助平台和媒介,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4运用多元评价,保障学习成效
评价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70%)+结果评价(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70%,主要由线上考勤、章节检测、课堂互动等活动组成,线下综合作业为结果性评价,由任课教师点评,并参考实训教师意见。从评价主体来看,采用“教师+实训教师+平台测评+学生互评”多主体综合评价,实现多元评价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完善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接受情况,以及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利用情况都有所督促,营造了比、赶、超的学习氛围,保障了学习成效。例如,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以兰花为例,多元评价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70%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指10%章节检测,20%参与线上活动(包括抢答、出勤、投票、问卷、讨论等),30%线下技能表现(操作过程、结果各占1/2)、10%线下增值评价(线下拓展的养护实训完成情况);②30%的结果综合评价,主要指线下综合作业的完成(如养护方案制定、兰花成品等级),可以小组讨论完善,以小组形式提交,每组1份,6组之间再进行交流汇报。
4结语
“花卉生产技术”是高职园林技术、观赏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面对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知识整合及综合应用能力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应时刻关注课堂有效性的建设,而课堂有效性的建设离不开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做好基于岗位能力要求或者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重构,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再结合信息化手段,将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将考核评价改成多元化,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实用性[4]。有效课堂不能一蹴而就,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保证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课程思政融入情况的评价和反馈暂时无法量化和评价,但是课程思政的贯通或多或少对农林类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价值观的树立都有帮助。同时,在疫情常态化情势下,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课程性质的信息化资源,也是现阶段有效课堂建设的必要措施。另外,课堂的有效性还需要调研行业企业一线岗位,根据行业要求,选择所需合适深度的花卉生产知识和技能,校内开展研讨,更新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案,保证教学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彩红,贾敬堂,李亮.高职青年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74-76.
[2]陈世豪.“金课”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102-104.
[3]卜时忠,袁亮.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有效课堂建设案例研究[J].课程建设究,2019,18(2):54-56.
[4]卞建英,吴芳.“以生为本”的高职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山西青年,2022,18:13-15.
[5]房忠洁,张苏俊.建立高职“建筑力学”有效课堂的思路和实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6):22-24.
作者:张君艳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