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4 10:01: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质量不够理想的基本原因,是学前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配置的脱节和错位。所以为破解该问题,提升教师素养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质量,关乎着幼儿教育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教师应与时俱进,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与能力,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还要将人才培育的理念、方法、模式、体系讲授给学生,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执教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基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明确自身的能力构成,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这对提升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教育人才的现代化发展,拥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
学前教育主要指针对学龄前幼儿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旨在推进儿童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则指承担“专业教学”“人员培训”“实习指导”等任务的教师。在学生培育、培养中发挥着“知识讲授”“技能传授”“以身作则”的重要作用。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能力构成上与普通教师不同,不但要求其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素养”“教学组织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合作意识”“协作意识”“信息沟通能力”。更需要教师拥有“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示范引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本领,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前教育事业中。为此,高职院校在培育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前,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构成有所了解。首先是教学设计能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关乎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培养得实效,可以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通常来讲,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进行整体预估,并结合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保障所有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二是内容设计。教学内容通常指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信息,包括“思想理念”“技巧”“方法”“知识”“理论”“语言文化”“学习习惯”等内容。专业教师应在课前整理并筛选出相关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环节的学理性、科学性、丰富性,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课堂知识。三是方法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性格差异”“能力特点”,选择或引进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教法体系,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学习体验。其次是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必备能力,不仅要求教师拥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要求其运用各项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其重点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育,对各项实践活动的把控。唯有如此,学校所培育的人才,才能灵活运用各类理论知识,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幼儿培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关乎着学生对复杂理论的理解,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高职院校给予高度的重视。再次是课堂讲授能力与调控能力。课堂讲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选择简单易懂的课堂教学语言,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将复杂而深奥的道理蕴含着教学内容中,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彼及此地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而课堂调控能力具体指教师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及突发状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确保将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课堂调控能力还指教师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专业学习中。最后是职业道德与示范引领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能力不能局限于教学层面,还应涵盖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作为“幼儿教师”的培育者,专业教师应拥有较高的理想抱负、职业理想,可以坚持自身的原则,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指引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与教育理念。而示范引领能力要求教师通过“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育人的职责,能够在未来的岗位生涯中,肩负幼儿培养的职能。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能力缺失、与岗位能力相脱节、缺失践行学生本位理念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实践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体现在理论讲授、课堂设计、课堂把控等层面,还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只有教师拥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将深刻而复杂的理论知识,讲授得浅显易懂。但当前,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高,普遍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从学前教育、幼儿培育、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突出专业能力培育的特殊性与独特性。例如部分专业教师在讲授幼儿园管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内容时,注重对相关规律、原理、概念的讲解,缺乏对生动案例的引入,不能从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又例如教师的实践教学课时少、教学质量不高,难以结合教学目标、幼儿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幼儿教学技能。其次是缺乏岗位需求的能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任务较为繁杂,不仅包括“心理课程”“教育课程”,还包括“美术”“舞蹈”“音乐”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师担负着绘画、舞蹈、乐理等教学任务,他们可以教育出拥有“高超技艺”的音乐人才,也可以培养出擅长“民族舞蹈”的艺术人才。但由于自身职责的特殊性,他们必须拥有与学前教育岗位相契合的能力,以此满足学生岗位发展、专业成长的基本需求。然而很多教师却不具备这种能力。例如,音乐教师却缺乏绘本绘制能力、海报设计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导致专业课程缺乏“行业特性”与“职业特点”,难以帮助学生将专业技能与岗位发展有机地、全面地结合起来。又例如舞蹈教师虽然能够教授学生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动作要领,但难以帮助教会学生如何暖场、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最后是缺乏践行“学生本位理念”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要求专业教师结合学生个体的认知特点、发展规律、行为动态,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以自身需求为导向,获得专业成长、岗位发展。但现阶段,大部分学前教育教师普遍缺乏“学生为本”理念,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师本位”思想,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而部分教师虽然有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选择,但却缺乏践行学生本位思想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不能制定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缺乏探究学生本位思想的科研能力,以及缺乏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调整的能力等。当然,还有部分教师缺乏理念传达能力,即不能将“学生本位理念”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为学生执教行为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是培育“未来教育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需要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理论以专业教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传承”“演进”“发展”学前教育理论,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然而在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
(一)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意识与能力
首先,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视。高职院校是以服务社会经济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的教育机构。其办学特色是突出教育的岗位性与职业性,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中,高职院校应以岗位性为抓手,突出职业导向,帮助专业教师认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性,指引教师在关注“技能与知识专业性”下,提高学生能力的职业性。其次,提高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不仅应要求教师在讲解、阐述学前教育“原理”“规律”“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科学、正确、适当地引入实际问题,还要指引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或者调整课堂评价体系等方式,规范教师的行为,使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磨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能力培养程度为重点,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又比如通过制度安排,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有特定课时的实践课程。这样,教师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当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教师岗前培训、职中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等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岗位需求”能力
由于缺乏“一线实践教学经历”,导致“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教师难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知识、例如“暖场活动”“绘制绘本”“幼儿园管理”等。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为“音乐”“美术”“舞蹈”等教师,提供一线实践经验,帮助其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前提下,为学生带来更多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首先,加强校园合作。即深化高职院校与幼儿园的交流合作,通过“顶岗实训”或“人才交换”的方式,让专业教师进入教学一线,通过与幼儿接触,了解幼儿教学特点,进而结合专业特点,重新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例如音乐教师在一线实践中,会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幼儿认知的角度出发,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而重归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岗位后,教师则能将自身的教学经验,渗透并融入教学实践中,增强专业教学的岗位性、职业性。其次是加强经验交流。高职院校应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来校进行考察,并在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教学中,指出专业教师所存在的问题,或者所缺失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交流”“教育沟通”“教学经验分享”的过程中,帮助专业教师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岗位需求能力”,使其完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指引学生从“幼儿园教学内容”“幼儿保育特征”“幼儿发展方向”等层面,深化对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当然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将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使其参与到高职教学工作中,帮助专业教师在观摩、评价其教学活动中,获得较高的岗位需求能力。
(三)提高践行学生本位思想的能力
高职院校要想引领教师践行“学生本位理念”,还需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与岗位性特征。首先,通过教研活动,指引教师认识到学生本位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应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个方位,探究学生本位思想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性,使其通过理论研究,强化对学生本位的理解,使其内化为“教学行为”。其次是通过教育指导,提高教师“践行学生本位思想的能力”。例如要求教师通过与家长的联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特点,进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或者指导教师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或偏好,选择课程。在学习指导下,教师可以充分地掌握“践行学生本位思想”的方法和方向,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最后是通过制度手段,强化教师对学生需求的满足。例如通过构建教学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给予学生去群体,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或者通过制定学分制度,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专业成长诉求,完成相关的任务或计划。此外,学校还应以教学改革为抓手,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使教师拥有“践行学生本位思想”的能力。这样教师可以在满足学生需求,推动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将“学生本位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关怀儿童、尊重儿童、体贴儿童,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到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上。
四、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课堂讲授能力”“实践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及“示范引领”等能力。由于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了诸多的新要求。所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实践教学能力”“岗位需求能力”以及“践行学生本位理念的能力”出发,强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性与职业性,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敏.美术与音乐跨学科教学提升美术教师课程融合能力的实践探索———以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0,11(1):12-15,46.
[2]王丽梅.国家统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5):140-142.
[3]赵楠,徐彩霞.论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6):170-172.
[4]李海雁.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微格教学实践探析———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导向的微格教学课程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6):66-68.
作者:周徐娜 郑青 单位: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