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7 09:07: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心理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类型,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球囊导管或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进行该部位血管扩张或狭窄血管疏通的治疗方式[1]。介入手术治疗不断发展、进步,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疾病导致其产生惊慌、恐惧等情绪,对治疗手段存在质疑,导致其治疗不依从。加上对医院环境、手术环境不了解,产生陌生感及孤独感,也会导致其出现情绪[2]。针对患者在术前、术后出现的担忧、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需要对其开展情绪方面的针对性护理[3]。本次研究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21年1—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39~76岁,平均(54.2±4.7)岁。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38~77岁,平均(53.5±3.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WHO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介入治疗禁忌证者;沟通障碍者。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前的准备,进行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术前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为手术做好准备。术后进行病情、生命体征监护,指导患者饮食及作息,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心理护理。(1)术前护理。①针对惊慌、恐惧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告知其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帮助患者就诊检查,帮助其办理入院手续,使患者顺利住院,以赢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根据患者情况实施科普,制订心理疏导方案。结合心理治疗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病因、介入治疗作用、风险等介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就患者有疑问的点进行科普。告知患者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及其术后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鼓励患者多配合,以提升康复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立场,通过专业的技能操作及专业知识,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其恐惧、焦虑感。②对于抑郁、悲观患者,始终在护理中要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告知其冠心病并不是不治之症,通过介入治疗及良好的控制,能够确保患者生活质量提升。通过已经治疗成功的病例介绍,对患者产生激励,促使其充满信心,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以提升其回归社会的信心,避免出现悲观厌世的想法。③对于自卑无助的患者,加强巡视,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肯定其付出。④对于依赖性心理较强的患者,可通过微信、电话等与其保持联系,对其精心照顾。指导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多探望患者,给予其精神上的帮助,多陪伴患者,避免引发其孤独情绪。⑤心理情绪控制指导。指导患者在术前多保持深呼吸、放松身心。指导患者学习手术配合方法,以减轻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家属在术前为患者清洁、更换干净的衣物,使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得到提升。(2)术后护理。①对于术后心理负担重,担忧手术效果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立即告知其手术成功完成,对患者的配合给予肯定,告知其术后积极配合,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告知患者术后护理人员会重点进行心电、血压及体温等监护,术后还会使用抗生素抗感染,能够极大的提升术后安全性,鼓励患者放心接受治疗。②在开展术后操作及指导过程中,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原因。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告知下床活动的原因,提升患者术后依从性,提升其术后康复效果。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使患者了解各项护理操作。③帮助患者做好出院的准备,在出院前,再次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向其明确术后居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耐心询问患者是否有不明确的地方,再次采取一对一指导方式,帮助患者答疑解惑,使患者安心做好出院准备。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评估下列指标:(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情绪,评分>50分存在焦虑情况;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评分>53分存在抑郁情绪;(2)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评分0~21分,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以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躯体及社会生活评估,每项最高25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评估满意度,采取《维多利亚州住院患者满意度监测学》评估,邀请患者打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心内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非常大。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疾病突然发作,患者对介入治疗不了解,容易产生不信任及恐惧情绪,为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针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开展针对性的护理[4]。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主要分为术前及术后两个阶段。术前心理状态,主要是患者疾病突发,对死亡充满恐惧感。加上介入手术属于有创治疗,需要经皮穿刺放置球囊、支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充满怀疑[5]。本次研究总结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主要有焦虑、抑郁、恐惧、怀疑、自卑、无助及依赖等。这些情绪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情绪过于激动,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6]。针对这一情况,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恐惧、焦虑情绪,进行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进行手术团队及手术过程的介绍,以提升其对手术的信任感,减少不必要的担忧。针对抑郁悲观的患者,采取治疗成功的病例为激励,增强其康复的信心。指导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多探望,也能够激发其尽早康复,回归社会的信心。通过对自卑无助患者保持足够的尊重,对其提供物质及精神上的帮助,也有利于改变患者负面情绪[7]。可通过与患者交谈,鼓励其多与周围病友交流,也能够改善其不良心理。针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在工作期间及工作之余与其保持联系,可给予专业指导,减轻患者的空虚感。获得患者家属的辅助,使其多关心、爱护患者,也可提升患者的安全感。患者手术后对手术是否成功有担忧,还会对各种护理操作产生质疑。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在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向患者解释原因,告知其密切配合的重要性,也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参与到术后康复配合中[8]。出院前心理护理能明确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内容,使其了解日常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也可使患者安心出院。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利于疾病尽早康复,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君,杨佳怡,王盼盼.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的改善作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2,17(15):166-168.
[2]徐惠娟.心理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1):78-81.
[3]甘婉瑜.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4):155-157.
[4]唐铭铭,李妙男.团体式心理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2,46(12):1504-1507.
[5]王雁南,罗俊芳,胡玉.针对性心理护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1):174-176.
[6]张晓华.团体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9):3473-3475.
[7]邱模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3):55-57.
[8]曹玉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4):180-182.
作者:王丰伟 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导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