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3 08:00: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宝宝便秘怎么调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其实知道“上火”是怎么回事的妈妈并不多。赶紧来了解一下,并掌握这些实用的去火妙招吧。
什么是上火呢?
上火是中医和民间的说法,小宝宝是上较容易上火的人群,这是由小宝宝心、肝火旺盛,脾、肺、肾相对虚弱的体质特点决定的。夏季天气炎热,宝宝体内水分流失多,脾胃容易受凉,父母更应多注意,避免宝宝上火。
上火有哪些表现?
口舌生疮:宝宝上火后大都会出现口角糜烂、干裂、嘴唇起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大便干结:有的宝宝上火后会引起便秘,大便酸臭、发红,小便赤黄。
眼屎增多:宝宝眼内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早晨起床时,眼角会有眼屎,过多时会粘住眼睑。皮肤干燥:宝宝长期上火,皮肤会变得干涩,头发枯黄。
如果宝宝食用刺激性的和肉类的食物比较多,就容易上火:也有些宝宝天生属于肝火旺盛的类型,脾气急躁易怒,经常上火。
母乳喂养的妈妈应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喝配方奶的宝宝应该多喝水;已经添加蔬菜汁、新鲜果汁的宝宝可以适当多喝点。
多吃梨汁、甘蔗汁、百合等润肺润胃的食物,能有效缓解流鼻血、口疮、便秘。
平日里多给宝宝吃苦瓜、西瓜、绿豆汤或者用西瓜皮煮水喝,用莲子心泡水喝,都可以清火、除躁。
尽量少给宝宝吃冷饮,以及芒果、荔枝等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宝宝上火会发烧吗?
宝宝上火一般不会发烧。但是如果宝宝长期上火,脾胃受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发热,甚至是反复性发烧。但是这种发烧多是低烧。
宝宝上火需要去医院吗?
一般情况下,只需在家调理,如果出现日久不愈的口疮、口臭、便秘、磨牙、多汗等较为严重的症状,或者孩子的精神状况很差,那么就应该帝宝宝到医院检查并治疗。
怎样为宝宝去火呢?
除了饮食调理之外,妈妈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式来给宝宝清热去火。
推拿按摩去心火
宝宝上了心火,常会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多梦、来回翻身,甚至睡觉的时候出现抽搐。
穴位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手法:左手握住宝宝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用右手拇指自宝宝中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每天3~5分钟,连续三天。
穴位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手法:左手握住宝宝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用右手拇指自宝宝食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每天3~5分钟,连续三天。
穴位位置:宝宝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直线。操作手法:用右手食指、中指二指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清天河水:每天3~5分钟,连续三天。
穴位位置:脚底的凹陷处。操作手法:用手揉涌泉穴,称为揉涌泉。每天3~5分钟,连续三天。
推拿按摩清肝火
如果宝宝出现眼屎,甚至出现了耳朵疼、便秘,小便发黄,宝宝可能是肝火旺盛。
穴位位置:大肠穴在食指靠近拇指侧边缘,从食指指尖至虎口条线。操作手法:妈妈可以用拇指或食指在左手的大肠穴上,直线来回推动按摩3~5分钟。
穴位位置: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趾缝间上1.5寸)。操作手法:以拇指稍用力在太冲穴上摁3~5次,称掐太冲。对于肝火旺盛的宝宝,妈妈可以经常帮宝宝摁摁这个穴位,对缓解各类上火症状很有效。
(注: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对于肝火旺盛的宝宝效果也不错,妈妈可以连同以上两套按摩一起做)
推拿按摩去胃火
宝宝脾胃有火,会生口疮,有口臭、流口水,而且口水较黏、拉丝比较长,食欲也变差。
穴位位置:脾经位于宝宝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左手握住宝宝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然后用右手拇指自宝宝拇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每天3~5分钟,连续三天。
穴位位置: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手法: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
穴位位置:腹部
他的身长体重
出生后第6个月,宝宝的体重月增长600克 左右;身长月增长2.0 ~3.0厘米,头围月增长约0.8厘米。满6个月时:
他的吃喝拉撒
在保证奶量的前提下,可以给宝宝试着添加辅食啦。每天可适当添加一次泥糊状食物,比如强化铁的营养米粉、蔬菜水果泥等,按照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单一到多种的原则添加,让宝宝慢慢适应,如果宝宝不愿意吃,别强迫他,可以过一两天再试。
宝宝对周围的环境更加好奇,白天比较兴奋,活动量增加,夜间睡眠比以前香。每天需要睡14~16个小时,白天睡2~3次,每次0.5~2小时。
这个月的宝宝想要大小便,会发出信号,比如发呆、瞪大眼睛、打冷战等。如果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大便会有变化,比如变绿、有未消化残渣,次数变多或者变少。
开始给宝宝吃辅食了,他怎么总是往外顶呢,是不是不爱吃啊?
刚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宝宝可能会用舌头往外顶食物,这并不代表宝宝不喜欢吃哦,而是一种先天反射(吐舌反射),此时要耐心地继续给宝宝喂食,让他适应这种新的方式,吐舌反射会随年龄增长慢慢消失。
添加辅食以后宝宝有点便秘了,这可怎么办?
宝宝适应辅食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在这段时间内,便秘是较常见的症状,属于功能性便秘,一般经过生活作息等的调理可以痊愈。妈妈可以试着改变一下辅食搭配,比如增加一些水果泥或者蔬菜泥,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对宝宝的排便非常有好处。
快半岁的宝宝需要穿鞋子吗?
这个月开始,宝宝腿脚的活动(如蹬腿、踢腿、扶站等动作)比以前明显增多,可以给宝宝准备一双合适的鞋,最好选择鞋底柔软而有弹性的鞋,大小以最长脚趾与鞋尖相差一指为宜,宽度以脚最宽处不紧为宜。当然了,不穿也没关系滴。
宝宝快6个月了,比他小1个月的宝宝都出牙了,怎么他还没动静?
一般情况下,宝宝6个月左右会长出第一颗牙,但是,乳牙萌出时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宝宝可能在第5个月小牙齿就露头了,有的宝宝快1岁了牙齿还没影子。这种差异是正常的,别太着急啦。
人家的宝宝都能睡整觉了,怎么我家宝宝夜里还要醒好几次呢?
其实,每个宝宝晚上应该睡多少,白天应该睡多少,应该睡几觉,并没有统一标准。夜里睡整觉的个体差异更是非常大,有的宝宝刚出生没多久就能睡整觉了,而有的宝宝可能会频繁夜醒。宝宝晚上睡醒后,不要太过积极地去安抚他,使他能尽快再次入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耐心等待。这样的宝宝一般2岁半到3岁以后就能睡整觉了。
宝宝好像有点枕秃,是不是缺钙,该怎么补?
放松,不必太紧张!小婴儿出现枕秃比较常见,其原因绝大多数和缺钙或者缺乏微量元素无关。枕秃的原因是宝宝每天躺在床上的时间比较长,枕部头皮受到反复压迫和磨擦造成的,特别是胖宝宝,因为出汗多,更容易出现枕秃。等到宝宝可以坐起来后,头皮受磨擦的机会就会减少,枕秃也就会慢慢消失了。
甜蜜游戏时间
这个月的宝宝已经知道爸爸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他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亲子之乐,对培养宝宝友善开朗的性格很有好处哦!一起试试这个快乐的游戏吧:
爸爸双臂腾空抱宝宝,一边做荡秋千的动作,一边唱:“荡秋千呀荡秋千,一会儿高来一会儿低”;
宝宝玩儿得高兴时爸爸迅速把宝宝递给妈妈:“宝宝飞啦,宝宝飞啦!”
妈妈接过宝宝,抱着宝宝,一起蹲下、站起和旋转。
可以试着坐坐啦 宝宝靠着东西可以坐稳些,双手在前支撑可独坐一会儿,有时他会像个小虾米,头扎到脚丫上,用嘴啃脚丫。仰卧时,轻拉他的腕部能坐起来。他喜欢把两腿伸直举高,不停地踢蹬,有的宝宝还喜欢在大人腿上蹦跳。
知道自己的名字啦 在宝宝旁边叫他的名字,他知道转头看,到处找。看到熟悉的人或玩具时,会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
开始有点认生啦 看到熟悉的人,宝宝会兴奋、微笑、伸手要抱,看到陌生人会把脸扑向妈妈怀中,害怕或者哭闹。宝宝也会看大人们的脸色了,喜欢亲切的微笑和话语,看到严肃的表情,会不安地扎在妈妈的怀里不敢看。
诚诚:3岁宝宝肠胃不好(从小便秘,三四天大便一次),是不是可以每天早上喝点小米粥来调理呢?
营养专家:三岁宝宝喝小米粥完全没有问题。便秘原因甚多,先检查宝宝的饮食习惯好不好,比如蔬菜吃得是否够多。孩子吃一点粗粮豆类是无害的,不要以为他们只能白米精白面。您想想,中国人大量白米精白面也就30年时间而已,古代根本没有这么精的粮食,孩子们都是怎么长大的?
平凡de幸福:最近听人说给孩子吃羊胎盘可以开胃,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吃?
营养专家:绝对不建议孩子吃这些含有激素的东西。老百姓天天担心鸡肉有激素、鱼肉有激素,自己还专门找这种真正会干扰儿童激素平衡的东西给孩子吃,真是想不通。
小国芳:请问3岁的小孩在早上去幼儿园之前(因为时间关系)在空腹的情况下喝温鲜奶好吗?还有,水煮蛋能不能跟鲜奶一起吃呢?
营养专家:如果孩子一直都在接触乳制品,空腹喝奶没什么关系。记得喝奶之前先给他喝点温水,滋润一下消化道。只有喝奶腹胀的人要注意,不能空腹喝。
水煮蛋和牛奶一起吃无害。只不过单用这两样当早餐还不太够,最好能加点主食和蔬菜。
云云:我家女宝宝出生时5斤1两,身高48厘米,4个月时不到11斤,身高59厘米。她经常发生尿路感染和腹泻,本来出生后胃口就小,腹泻后吃奶量更少,一天500毫升都不到。一直母乳喂养,是不是应该给她补钙?我是不是应该补充综合营养素?
儿科专家:要查清孩子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和腹泻的原因,补钙之类的都是次要的。综合补充营养当然是应该的,但仅凭这么简单的叙述是不可能给出营养方案的。
kittyzhao8205 :宝宝不爱吃任何肉类食物,光吃白饭、汤(荤汤吃的)、白粥之类的,感觉营养不够。需要额外补充其他东西代替这些食物的营养吗?另外,宝宝患有过敏性咳嗽,吃抗过敏药(开瑞坦)期间可以吃维生素片吗?
儿科专家:肉类可以用蛋、奶、大豆代替;抗过敏药物和维生素片无冲突。
雨蓁:小孩子晚上睡觉老磨牙是怎么回事呢?去哪个科看比较好呢?
儿科专家:口腔科。
快点好:宝宝3岁2个月,在上个月高烧后胃口一直不好,吃东西只吃一点点,老说没有胃口,连平时最爱喝的牛奶也喝得很少,他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儿科专家:孩子食量下降的时候,先保障其维生素的供给量,一天吃1片〜2片小施尔康。
什么是小儿肠绞痛?
小儿肠绞痛,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腹痛之一,主要表现为小儿突发哭闹、焦躁不安,呈阵发性反复发作,大多数发作时间不足20分钟,之后又有反复发作的可能,间歇期无异常体征出现,或偶有合并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随访没有发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或器质性疾病,临床医生往往做出小儿肠绞痛的诊断,它是小儿发育过程中自然发生的自限性疾病。
为什么肠绞痛会“青睐”儿童呢?
小儿肠绞痛可发生于儿童期内的任何年龄,但以3~4个月小儿的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肠管运动功能的调节还不稳定,导致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常占优势而导致肠蠕动加强,从而促使肠管痉挛而腹痛。在这种生理条件下,遇上特定的诱发因素:宝宝发生食物过敏,特别是大分子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宝宝机体局部受寒,或饮食不当、饮食无节制以及消化功能较弱、肠道内存有不消化食物;肠道内积寄生虫产生的毒素,或虫体本身对宝宝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宝宝肠道内大便积存,出现便秘症状。在如此“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出现无法完全消化的食物在肠道内开始发酵,并产生对肠壁具有刺激作用的气体,或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发肠道肌肉出现一过性痉挛,造成肠道内容物暂时无法通过,导致近端肠管剧烈收缩,或引起肠道蠕动出现紊乱现象,而出现小儿肠绞痛。
五点巧识小儿肠绞痛
小儿肠绞痛属于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一种,那么怎么辨别呢?
1.腹痛常常突然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从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多半不经治疗可自行缓解,间歇期无异常;
2.疼痛部位以脐周疼痛为主,腹部触诊可见腹部肌肉不紧绷,较为柔软,压痛不固定。
3.腹痛发作时不伴随如多次呕吐、吐血、咳喘、发热,或尿频、尿痛等;
4.腹痛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比较相像,但腹痛程度常常不一样。
5.腹痛常在排便或排气后自然缓解或消失,腹痛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症状。
中医支招“消灭”小儿肠绞痛
在传统医学中,小儿肠绞痛属于“肠气病”“肠痛”“盘肠气”范畴。多因小儿护理不当,风寒邪气侵入腹部或脐部,停于肠道,寒主收引,造成肠道气机凝滞,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或因小儿饮食无节制,或食物摄入过多,造成消化不了的食物在肠道中积滞,导致中焦气机郁结不通,引发气机升降失常,导致患儿腹部出现突发性剧烈腹痛。
中医治疗有寒热虚实之分,临床以寒凝气滞、乳食积滞两个证型最为常见,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温中散寒、消食化积导滞为治疗原则。
如果在家里宝宝突发小儿肠绞痛怎么办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简便而有效的中医外治法。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对功能性小儿肠绞痛疗效独特且无创伤性,容易被宝宝接受。
选穴:清大肠经2~3分钟,补脾经2分钟,揉板门1分钟,按揉足三里、承山各3分钟,摩腹3分钟。
操作方法:从虎口推到食指侧线(清大肠经)2~3分钟;用拇指或中指端旋推手掌大鱼际中部(板门)1分钟;拇指面沿宝宝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脾经)2分钟;用拇指指腹分别于宝宝足三里、承山穴处按压(一按一放,动作和缓,力度轻柔),每穴3分钟。接着将掌心放于宝宝神阙穴(肚挤眼)施加一定的压力,以神阙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 100 次左右(要求动作和缓,力度适中,按摩的时候手掌带动脐周围的皮下组织,达到腹部微有热感、无明显不适为宜),按摩范围可以由神阙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
敷脐疗法
中药敷脐疗法是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作用从而产生治疗作用,可调节患宝宝机体气血,促进体内阴阳平衡,促使患儿尽快康复,且由于具有疗效确切、简单便捷、安全可靠、无痛苦等优点而受到家长欢迎。常选用神阙穴,用丁桂儿脐贴,每次1贴,24小时换药1次。或自己制作,用公丁香3g、白豆蔻3g、肉桂2g、白胡椒4g,共研细末,每次选1-1.5g,填敷脐中,外贴万应膏。对受寒引起的小儿肠绞痛效果极好。
中成药
家中可常备保和丸、四磨汤之类的中成药,可以消食导滞、调畅气机,对乳食积滞型小儿肠绞痛有良效。
日常护理
其实,岩岩并不“缺嘴”,强化食品、冷饮、甜点绝对“顶得足”。
也许越是宠爱有加,反倒让岩岩近几个月来不爱吃饭了,看来,混合喂养婴儿饭小儿饭这幼儿“三部曲”的过渡没有调理好。
在妈妈的“恩威并施”之下,勉强喂几口饭,岩岩就恶心得想吐。无奈,只好到医院诊断,原来岩岩得了厌食症。
与厌食症有关的概念
一般概念
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而言。
小儿厌食症的特点
厌食症是现今小儿常见的病症。
具体到小儿厌食症,则是一种小儿消化功能紊乱,除厌食、食欲不振外,还伴有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小儿厌食症的后果
严重的小儿厌食症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
导致宝宝厌食的主要原因
全身性疾病影响
小儿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会产生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能引起厌食。而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则更应该受到重视。
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以导致宝宝厌食。
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会表现为厌食。
微量元素缺乏
许多宝宝有缺锌和高铅症,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高铅或铅中毒会对造血、神经、消化、骨骼等几大系统及肾脏等造成慢性损害。
内分泌影响
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能会厌食。
气候影响
例如,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喂养不当
家庭生活条件改善,独生子女增多,市场儿童食品“五颜六色”,再加上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孩子乱吃零食,暴食冷热饮,乱补“营养品”及其他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这些都促使食欲下降。
正常儿童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就要排空,血糖下降就会产生食欲。但如果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糖果,胃内总有食物,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常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食物过敏性厌食儿童,在进食致敏食物后并无皮肤潮红、斑疹等典型症状,但会有程度不同的胃肠不适、身疲体乏、烦躁不安、精力涣散和胸闷气促等表现。
由于没有找出食物过敏这一厌食原因,家长通常沿用诱食、强迫进食等方法,使宝宝继续进食致敏食物,从而加重其过敏反应和不适,会使宝宝见到与致敏食物色、香、味、形相近或相同食物时也拒食,造成厌食加重。
“神经”也会厌食
急性精神刺激
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限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症状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惊吓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变故也会影响宝宝情绪,导致厌食。
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宝宝的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宝宝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有的家长过分关注宝宝进食,反复诱导,或以恐吓手段强迫喂食,引起宝宝反感,反而导致厌食。
顽固性神经性厌食
个别孩子(尤其女孩)神经性厌食十分严重,极度消瘦,无力,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体温、血压偏低,怕冷,心率减慢,并伴有维生素、蛋白质缺乏的特征。
厌食症的诊断顺序
第一 仔细询问病史,作好体检及相关的化验。
第二 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是否药物影响,有否微量元素或内分泌素缺乏。
第三 调查患儿家庭、托儿所及学校环境,有无不良精神刺激与不良饮食卫生习惯。
第四 确定病因。
西医治疗厌食的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长。
2.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3.纠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缺锌,可口服葡萄糖酸锌。
4.助消化药
5.胃动力药
6.激素疗法
一般不用,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短期应用。
7.针灸与捏脊疗法
8.神经性厌食治疗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儿不宁的各种精神刺激因素。
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患儿产生良好的情绪。
用针灸配合语言暗示有较好的作用。
9.合理喂养
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
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
宝宝饮食以主食和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10.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定量,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
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吃一些点心和糖果。
家长要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干稀、荤素搭配,不偏食。
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环境和情绪。
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
不要威胁、恫吓宝宝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
一顿不吃,不必顾虑,不要用零食补充,下顿饿了宝宝自然会吃。
中医对厌食症的独特优势
中医学对厌食症称为恶食、纳呆、不思食、不能食等。中医认为厌食症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认识厌食的4种原因
第一、食滞
小儿脏腑娇嫩,加上饮食不知饥饱,易伤及脾胃,造成食滞、脾胃不和、运化功能失调,故出现厌食。
第二、脾湿
在夏季暑湿之气偏盛之时,湿邪内浸,脾被湿困,运化受阻,引起厌食。
第三、先天不足、元气虚弱
因早产或其他原因,使小儿发育不成熟,小儿先天元气不足,脾胃功能不全,发生厌食。
第四、脾胃虚弱
因重病或久病,伤及脾胃,引起厌食。
辨证治疗厌食
1.宿食停滞、脾胃不和
主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味酸臭。
便溏,不消化,或大便秘结。
脘腹胀满,或有腹痛,烦躁好哭,夜眠不实,苔淡黄腻,脉滑有力。
治疗: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常用药:保和丸加减:藿香、陈皮、焦三仙、莱菔子、砂仁、茯苓。
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者加钩藤、珍珠母。
便干:改焦四仙。
便秘:加熟军。
2.先天不足、元气虚弱
主证:由于早产而发育迟缓,哭声微弱,气息低微,肌肤松软无力,面色黄白,舌淡,苔薄白。
治疗: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常用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砂仁、炒谷麦芽。
3.积滞日久、阴液耗损
主证: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口渴喜饮,两颊发红,手足心热,烦急好哭,夜眠不实,盗汗。
治疗: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常用药:生地、元参、花粉、石斛、陈皮、砂仁、茯苓、鸡内金。
烦躁不安、夜睡不实者加钩藤、珍珠母。
4.肝热脾虚、肝木克土
主证:消瘦,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质淡红,脉细数。
治疗:清肝健脾。
常用药:青黛、紫草、建曲、焦楂、砂仁。
焦急好哭,夜睡不安者加钩藤、珍珠母。
5.积滞日久、正气耗损(疳症)
主证:长期食欲不振,时有腹泻,形体消瘦,面色黄白无华,毛发枯槁,精神不振,烦急好哭……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疗: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常用药:人参启脾丸加减:人参(先煎)、白术、山药、莲肉、炒谷麦芽、鸡内金、陈皮、竹叶、玉竹。
脐贴也治病
脐贴方1
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炒鸡内金各5克,共研细末,清水调匀,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下同)。
每日换药1次,5~7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下同)。
脐贴方2
苍术100克,藿香、鹅不食草各50克,厚朴3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清水调糊敷脐。
脐贴方3
枳实、白术、砂仁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茶水调糊敷脐。
脐贴方4
广木香、茅苍术、砂仁、莱菔子、大黄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姜汁调糊敷脐。
脐贴方5
丁香、吴茱萸各30克,白术、五倍子、朱砂各20克,肉桂、细辛、木香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10 克,姜汁或酒调糊敷脐。
脐贴方6
乳香、山楂、生大黄、鸡内金、桃仁各10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匀敷脐。
使用方法:每晚贴敷,次晨去除。
脐贴方7
干姜50克,木香30克,肉桂20克,吴茱萸15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鸡蛋1个煮熟,去蛋黄,纳药末于其中,加生姜1片,对准小儿肚脐放好,用热毛巾保温。
每日1次,每次贴敷2~3小时,连续5~7天。
针对厌食症的问与答
提问:宝宝吃饭好一阵,差一阵,是不是正常情况?是不是厌食症早期表现?
回答:与人体许多周期一样,宝宝食欲可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宝宝食欲不振的日子里,家要仔细观察,耐心护理,看看是不是病态,如果是病了,应该还有其他表现。而宝宝食欲亢进,家长也不要过分喜悦,因为宝宝食量过大,再加上冬季穿着过多,很容易产生“内热”。
提问: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的“食减”(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有没有时间界定?
回答:目前尚没有时间界定。
提问:如何判定宝宝严重厌食症合并营养不良?
回答:厌食史加上患儿出生史、年龄、喂养情况、体重下降状况、皮下脂肪减少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和其他营养缺乏的症状体征。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有的患儿可能先有厌食症,而后发生营养不良。
提问:如何取血查微量元素?检验前要不要禁食水?
回答:目前检测微量元素基本用采微量指血法。微量元素测定反映体内相对恒定的状态,不像血糖、肝功能等化验受进食进水的影响,一般不用空腹。
提问:如何降低药物性厌食症的发生?
回答:注意药物的正副作用,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映。有证则用,无证则停。牢记“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加强饮食调理,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
提问:厌食症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否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者有什么特点?
回答:此处所指甲状腺功能低下多为阶段性或相对性,不一定能诊断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中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克汀病或呆小病)临床有3大特点:智力迟钝、生长发育迟缓和基础代谢率低下。另外,还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帮助诊断。
提问:锌有哪些功能?哪些食物锌含量高?
回答:锌为构成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还能增强视神经的敏感度。
缺锌的宝宝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厌食、反复感染等,还同时影响维生素A的运转,引起视网膜视紫质合成障碍,暗适应力减弱。经补锌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食物中牡蛎含锌量最高,此外蟹肉、肝、肉类、奶酪、花生及豌豆也是锌的丰富来源。
提问:如何进行补锌治疗?
回答:补充锌剂,可在下述2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总疗程以2~3个月为宜。
第一种,按体重。每日0.5~1.5 mg/kg元素锌口服。
第二种,按年龄。每日元素锌供给标准为:0~6个月3 mg;7~12个月5mg;1~10岁10mg;10岁以上15mg,孕妇及乳母为20mg。
为了利于锌的吸收,口服锌剂最好饭前1~2小时。但有些患儿口服锌剂,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为减少不适,可改在饭后服用。
提问:除了胃酶合剂和酵母片外,还有哪些口服助消化药?
回答:还有胰酶(胰液素、胰酵素)和胃康素(维生素BT)等。
提问:如何给宝宝进行捏脊治疗?
回答: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食欲不振、疳积、厌食等症。
主要作用是通经络,畅血脉,以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具体方法是:
(1)患儿背部,俯伏于床上,医生站于患儿股部后方,两手半握拳,两小指抵于脊柱两旁,再以两拇指和食指合力一下一下捏挤皮下肌肉,作食指向前,拇指向后的翻卷动作,两手交替向前推动,自长强穴起,沿脊柱两旁向上推捏至大椎穴。
(2)如此自下而上反复推捏3遍,在第2~3遍推捏过程中,每捏2~3次,将两指间的肌肉向外侧斜上方提拉一下。
(3)捏毕用两手拇指在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穴做稍许按摩。
(4)每日1次,连续10日为1疗程.
提问:宝宝出现地图舌是怎么一回事?
女人从怀孕到分娩,身体处于非常状态,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分娩之后,均需要调整和恢复。月子期是女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月子保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女人的体形变化和以后的生命质量。如果盲目进补和调理不当,容易导致腰膝酸软、头痛失眠、阴阳失调、皮肤粗糙、易生妊斑、肥胖臃肿、身体变形……重则罹患月子病,贻害一生。
怎样才能坐好月子?
把坐月子比作100分的话,正确的坐月子,饮食方式要占60%,生活方式占20%,充分的静养占20%,坐好月子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产妇在分娩以后吸收滋补性的食物比较快,身体康复也比较快,如果调理得好,产后的体质要比产前的更好。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某某生过孩子以后身体比以前好多了,更漂亮了等等,这就是调养得当的结果。如果产后欠补或盲目乱补,容易造成很多后遗症,例如:中国传统的食补就是在月子里喝老母鸡汤、鱼肉汤等,以为喝了这些汤就能补身体,婴儿就有奶吃。其实这些东西吃多了,就会引起肥胖、体型改变,不仅如此,还会引起产妇消化不良、肠蠕动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体内毒素增加,这些毒素再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又会使婴儿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有些人很想补,但又不知道怎么补。其实用药食同源的方法来补,不仅身体恢复快,而且不会产生副作用。根据传统中医养生理论,针对产妇不同阶段的需要,以先调后补为原则,先清除体内衍生物,增强抵抗力,然后再开始进补。
目前有没有药食同源的专业调补品?
有著名的香港“月子宝”系列产品。“月子宝”最早源于明朝宫廷,名为“一月宝”,清朝后期流传海外,深受东南亚、港台地区的女性青睐。香港天之康国际实业集团根据现代产妇的身体特点,对历史悠久的宫廷秘方不断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月子宝系列产品。该产品以平衡理论为最高配方原则,依据女性产后生理特性,精选燕窝精、高丽参、阿胶、益母草和灵芝等上等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精心打造只属于妈妈们的“月子宝”系列专业调补品。先去除影响产妇身体恢复的障碍,增强产妇机体免疫力,使产妇在最佳的平衡状态下实现科学进补,既快速帮助产后妈妈恢复健康、补血养气、保持良好身材,又能有效提高母乳质量,大大降低新生儿生病的几率,并在体形恢复的基础上淡化妊娠纹,润肤养颜,最终实现均衡健美恢复,让妈妈健康美丽,让宝宝茁壮成长的现代产妇目标。可以说,“月子宝”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天然养生理念和独特功效掀起了一场坐月子的饮食革命,被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授予中国名优妇女用品采购指定品牌。
“月子宝”系列具体有哪些产品?
1.月子宝--月子调补专家,一天一宝,28天呵护女人的一生。第1-7宝 去恶露,利尿消肿,温经散寒。第8-14宝补血益精,大补元气。第15-21宝祛风固表,安神和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调和营养,增强免疫力。第22-28宝 补肝肾,滋阴补气,补脾胃,生津益肺,益精壮腰。
2.月月宝――小产修复营养液,14天还女人本色。适合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自然流产等女性,促进子宫复原,把流产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预防流产并发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3.催奶宝――快速催奶,改善乳汁质量。具有补气固表、活血通经、通乳等作用,改善产妇缺奶、少奶、奶水营养不足等情况,保障婴儿的营养来源,让宝宝健康成长。
4.回奶宝――轻松断奶,让女人“挺”好。回奶宝可使回奶周期缩短为2-4天,并可使乳痛消失、乳胀明显减轻,防止下垂及变形,还女人一个娇人身材。
倒苦水:“睡一个囫囵觉真奢侈啊!请叫我熊猫眼妈妈。”文字下面配了一张女儿哭闹的“发飙”照片,令人忍俊不禁。在自己的交际圈里,叶子是位身体力行的母乳喂养倡导者,女儿小米自出生后便由她精心哺乳。月子里,小米不分白天黑夜,每隔两个小时左右就要吃一顿奶,夜里叶子总是刚入睡便被女儿“唤起”。虽说百天以后情况渐渐好了些,但现在已满一岁的小米每夜仍要哭闹着吃一两次奶,加上回归职场后工作的紧张忙碌,叶子感到越来越疲惫,夜里昏昏欲睡不愿醒,白天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哺乳、工作都感到明显的力不从心。好友们有同情的、点赞的,还有“老手”妈咪支招断奶的,好不热闹。可是宝宝现在夜里可以不哺乳吗?营养跟不上怎么办?到底哪种方法可行?
许多宝宝都有吃夜奶的习惯,并且母子双方很享受这个过程。躺在妈妈怀里,迷迷糊糊地边吃边睡,宝宝感觉很舒服,很安心;妈妈也觉得很幸福,很甜蜜。但是,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旷日持久地每睡两三个小时便要起床给宝宝喂夜奶,让妈妈们倍感身体吃不消;不让宝宝继续吃夜奶吧,又担心宝宝会饿着,影响生长发育。
其实,与其说吃夜奶是宝宝与生俱来的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妈妈们迁就的结果。原则上,宝宝六个月前后就可以断夜奶了,如果周岁后宝宝仍要吃夜奶,这是坏习惯,对生长发育及良好习惯的培养都不利。应当选择时机,帮助宝宝逐渐断掉夜奶。
吃夜奶是宝宝的“需要”吗
宝宝是否需要吃夜奶,要看是在出生后的哪个阶段。
宝宝生长旺盛,古称为“纯阳之体”。在母体内的胎儿时期,宝宝是没有昼夜之分的;出生以后,在三个月以前,宝宝的听觉发育和视觉发育都不太灵敏,仍处在母体的过渡阶段,往往也没有白天黑夜,一般来说每天要睡20个小时以上,除了吃奶、拉便时醒来,其他时间都在睡觉。此时,宝宝的饮食节律是醒了就吃,吃了就睡,每天只有很少的时间是觉醒的。在这个时期,吃夜奶一是为了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宝宝的大脑及全身各器官也在此期间得到快速发育。
随着月龄增长,宝宝睡得越来越少,慢慢分辨出白天与黑夜。到百天前后,宝宝开始有越来越清晰的白昼生理周期,宝宝每日的睡眠时间逐步减少。此时若昼夜节律没有调整好,宝宝容易睡颠倒。家长需要人为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的生理睡眠节律,让他白天少睡些,晚上多睡些。到六个月后,宝宝将渐渐建立起接近于常人的昼夜节律。
小宝宝的发育过程是突跃的,而不是均匀的。刚满月的宝宝,生命体征尚不稳定,吃了就睡,还是一个分不清白昼和夜晚的宝宝;百天前后,宝宝逐渐转变为一个“自然”的宝宝,会抬头了,会翻身了,会对家人微笑了,也会做一些“有目地的活动”;六个月以后,宝宝将经历第三次突跃,他会坐了,逐步向主动活动转变,这是一个过程。因此,要慢慢地给宝宝调整饮食规律和生活规律,让他慢慢地适应生活。
饮食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成人在睡着时不会感到饿,夜里不需要加餐,睡眠过程也是胃肠的休息过程。但是小宝宝还没有形成这个节律,或者说与大人的节律相冲突。但随着宝宝的成长,生理睡眠节律逐渐形成,一般情况下就不需要再吃夜奶了。
小宝宝如何适应成年人的生理节律
首先,夜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宝宝的胃肠也要“减轻负担”。常言道:“要让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中医有“胃以通为补,以顺为补”的理论,胃肠在“通”的状态下,常常“通而空”,胃肠能得到休息,吃得太饱反而加重胃肠负担,自我感觉不舒服;中医还有一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和”即是“调和”“平和”,如果晚上没吃好或吃多了,肚子咕噜噜叫,胃肠不舒服,那么一晚上肯定都睡不好。
其次,三个月以后,家长要培养宝宝晚上“睡好觉”,白天适应生活的习惯。白天属阳,夜晚属阴,“阳主动,阴主静”;所以,晚上就要少动。有人倡导晚上跑步,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晚上要平声静气,休养生息,使身心都静下来,将全身五脏六腑的机能慢慢降至低水平运转、低消耗的状态。因此,到宝宝六个月前后,可以慢慢地将喂夜奶的次数减少,或者是将最后一顿奶往后延迟一些。原则上,此时夜里最好就不要再给宝宝“加餐”了。晚上八九点或睡觉前,加一顿夜奶,大多就可以睡到天亮。如果宝宝的节律没培养好,后半夜偶尔可以加一顿。宝宝应逐步断掉夜奶,最快地适应这个过程。让宝宝睡好,才能成长发育好,慢慢建立起成人的节律。
当断不断,宝宝有“麻烦”
影响睡眠 宝宝夜里醒来几次,妈妈就给他喂几次奶,休息不好,生活节奏被打乱,往往累坏了妈妈,也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作息;宝宝夜里吃奶,他也不能安稳睡觉。
增加胃肠负担 入夜,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有所下降,宝宝数次喝奶,容易加重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小儿是“纯阳之体”,像初升的太阳一般,生长特别快,对营养的需求量是成人的一倍以上,同时小儿的活动量也大。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需要一个渐进适应的过程,过分“填”奶的话,只会加重孩子的胃肠负担。
肥胖风险 过分添加夜奶也会增加肥胖风险,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小儿体重超过正常值30%就有肥胖的倾向,超过50%就要积极进行干预。俗语“马不吃夜草不肥”是有一定道理的。过分增加能量,夜晚活动消耗又少,必然积存在体内,促肥增胖。
影响生长发育 深夜正是宝宝生长激素分泌旺盛的时刻,此时频繁醒来,会减少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人在入睡两个小时左右生长激素才开始分泌,如果睡眠周期连两个小时都达不到,血中的生长激素将始终处在一个低水平状态,这对孩子的生长肯定有影响。常言“能吃能睡的孩子能长”。如果孩子能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晚上九点睡,一觉睡到天亮,这样的孩子多健康少病,身高体壮;反之,如果孩子整晚闹夜,多又瘦又小。原因是人在睡眠和清醒状态时,血中的激素水平是不一样的。
偏废三餐辅食 每人每日对食物的需求量是一定的。如果家长为了哄孩子不哭不闹,夜里频繁喂奶或一次喂大量奶,导致孩子的胃肠负担加重,那么白天的进食量肯定减少。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晚上加班加餐,吃了很多好吃的夜宵来犒劳自己,第二天晨起便不会感到饿;如果晚餐饮食恰当,夜里没有加餐,或者只吃了少量水果,那么不仅夜里睡得香甜,第二天早晨也感到神清气爽,吃嘛嘛香。
奶瓶齿 安慰奶嘴在国外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却开始流行起来。使用安慰奶嘴对孩子健康是不利的。孩子经常吸吮安慰奶嘴,是情感上的一种依赖;对于六个月前后开始出牙的宝宝来说,安慰奶嘴对牙齿发育是一种不良刺激,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对口唇的发育也不利;如果奶嘴已打开,孩子在吸吮过程中,不断吞进空气,这对胃肠也不利(有吸吮空奶瓶习惯的孩子也应注意)。
访谈录
周正教授为新妈妈解惑
妈妈问:我家小哥哥1岁时断的夜奶,八点睡觉前喂饱,能睡到第二天早晨六点。但同样的喂养方式,1岁的小妹妹却总是在凌晨三四点时哭闹,非得加一顿夜奶才肯入睡,这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呢?
周教授答:一般来说,男孩的胃容量比女孩大,对疼痛、饥饿的感觉比女孩迟钝。女孩儿相对来说更敏感,后半夜感受到饥饿等刺激便容易醒来。表现出来就是同样的作息规律、同样的喂养方式,女孩夜里更爱哭闹。建议将最后一顿奶向后推迟些。小妹妹入睡前可以喂她平时奶量的2/3,比如平时睡前喝120毫升,现在喂80~100毫升,等到晚上十点左右,或家长临睡觉前,再喂她80~100毫升,观察她是否能适应,是否能断掉凌晨的夜奶。
妈妈问:我家宝宝1岁2个月,是纯母乳喂养的。她好像对吃母乳有一种依赖,无论饿不饿,后半夜每隔两个小时左右就要哭闹着吃奶,但也吃不了多少,常是吃十几口后就噙着睡着了,全程眼睛都不睁的。如果不让她吃奶,她就一直闹。怎么办?
周教授答:对许多宝宝来说,母亲怀抱着喂奶,这种亲密接触和吮吸的动作可以带给他安全感和舒适感,也增加了亲子交流,但是由此形成了一种依赖。有些家长很娇惯孩子,让孩子含着母亲的睡,结果却是母亲休息不好,孩子也休息不好。同时,母亲也容易患上乳腺炎;如果母亲乳汁充溢,孩子还容易在睡梦中呛奶。和这种母乳喂养儿的心理依赖相似的,还有使用安慰奶嘴的小宝宝。一些家长让孩子整夜含着安慰奶嘴睡觉,孩子夜里会时不时吸吮几下。宝宝与奶嘴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交流。他喜欢奶嘴给予他的抚触感,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但是这对孩子的口型、牙齿发育都不好。因此,对这种做法并不提倡。
对奶嘴()的心理依赖,无论是给宝宝喂奶还是不喂奶,还是其他需要,都应该抛弃。在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同时,最快地将孩子调整到成年人的生理节律上,这对家长、对孩子,对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都是好事。
有奶嘴依赖的宝宝,可以暂时使用,但应该逐步减少使用。家长要明白,长期使用是不好的,要将含奶嘴睡觉的时间渐渐缩短,并用最短的时间将这个坏习惯改正过来。刚开始宝宝可能要含一晚上,妈妈可以等他睡着后就轻轻将奶嘴取出来,让宝宝慢慢戒掉。
妈妈问:一周岁的宝宝,目前夜里还要加一顿奶,是否可以用水来代替呢?
周教授答:在孩子易出汗的情况下,可以在两顿奶之间适当加一顿水。对孩子来说,奶易吸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身上汗津津的,嘴唇干巴巴的,脸上看起来没有平时水灵,这时给孩子加一半奶量的水是好事。
人的饮水量一般为体重的8%,多数人的饮水量偏少。便秘的孩子常常喝水不足,中医称之为“阴津不足”。大口喝水可以通便,小口品水常常利尿。肠道的水津不足,蠕动无力,常常发生便秘。待口渴再喝水,常常已伤津,属病理反应。
冬天来了,由于户外天气寒冷,儿童大多停留在室内,因此活动量减少,导致四肢的血液循环不畅,热量减少,很容易发生手脚冻疮。因此,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1.在寒冷的天气门窗要关闭,加上棉门帘,营造一个防冻的环境;
2.给孩子穿上棉鞋、棉衣、戴上手套或围巾等保暖衣物;
3.不要穿太硬太挤的鞋;
4.不要在冷风里站立不动,要活动手脚;
5.尽可能不要让浸湿的手脚等部位受冷风的吹袭;
6.衣服弄湿时要及早更换干衣服;
7.天气好时,要多到户外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当儿童发生冻伤时,应立即进行救治。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尽快帮助患儿脱离寒冷环境,把他抱进室内后,迅速脱去冷湿或紧缩的衣服和鞋袜,盖上棉被进行保温。
2.对于全身冻伤患儿,如果有呼吸心跳异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3.迅速复温是急救的关键。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在15~30分钟内可使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判断标准为皮肤潮红,肢体有温热感,即可停止。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复温期间可对肢体进行轻柔的按摩,但千万不要进行太急剧的按摩,以免引起皮肤溃烂,同时急剧的加热会影响治疗效果。
4.可给患儿服用热饮料及含有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热牛奶等。
5.对于较轻的局部冻伤可外用冻伤膏等药物涂于患处,有破损者可定期去医院换药治疗。
6.对于溃烂而且易感染的冻伤可口服抗生素,并在患处涂含抗生素的冻疮膏,以助恢复。
如何给宝宝降温?
宝宝经常半夜发烧,我们做父母的白天要上班,晚上三更半夜还要被宝宝折腾得上医院,请问为了方便起见,能否向我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降温方法?
答:发烧是幼儿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机体与致病作斗争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持续高热使代谢更加旺盛,耗氧量增高,易导致脑缺氧,甚至发生高热惊厥。当患儿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及时进行物理降温,以防高热造成各种不良后果。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幼儿的情况来选择,这里我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降温方法!
如果发烧者是新生儿,可采用散包降温,打开包被,松懈衣服,但不脱去衣服。同时可多喂温开水,也可用温水洗澡。禁止用冰袋冷敷、酒表面擦浴等。
2岁以内的幼儿应首选温水擦浴,也可在任何年龄选用。水温在32℃~36℃之间(以手腕内测试不烫为原则),从四肢到全身均可擦。温水擦浴,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达到散热的目的,而且患儿也感到舒适。同时方便、经济、效果好,无危险性。
温湿敷,即用毛巾浸于35℃左右的水中,取出后拧去水分,敷于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
2岁以上幼儿可用酒精擦浴。用纱布蘸取30%~50%温水酒精(75%的酒精加一半温水),反复擦洗腋窝、腹股沟区、肘窝、颈胸、后背及手心等血管丰富的区域,达到蒸发降温的目的,擦浴时要避开幼儿心前区,观察面色变化,30分钟测体温一次,以防着凉和降温过度。
头枕冰袋。头枕冰袋可降低颅脑温度,有减少代谢及耗氧、保护大脑的作用,但在新生儿禁用。
冷盐水灌肠。在持续高热、体温达40℃以上,其它降温效果不佳时,可用医用的等渗盐水300~500毫升灌肠。
物理降温应该注意: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禁用擦浴;降温要适度,一般体温降至38℃左右即可,并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以防降温过快过低引起虚脱,降温时要注意多饮水。
关注宝宝的髋部
我家宝宝15个月了,一直都不愿意扒开脚坐儿童用的坐便器,最近一次换尿布时,突然发现他的左右小PP大小不一样。当护士的朋友说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请问这种病应该怎样治疗和护理?
答:怀疑自己的宝宝可能是髋关节脱位的话,就快点带宝宝到医院看看吧。越早确诊治疗,效果就越好。根据宝宝的月龄和脱位情况,专业医生会给出不同的治疗矫正方案。
不同情况针对治疗
月龄较小的宝宝,可以用Pavlik吊带矫正,爸妈经常把宝宝背在身后,或让宝宝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做骑马的游戏,都对宝宝的髋关节复位有好处;如果脱位角度比较小,或者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宝宝,用特制的金属支架固定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宝宝,或者脱位情况比较严重的,就要进行内收肌腱松解的手术了,并且还要上3个月左右的蛙式石膏,再换用金属支架固定矫正。
保持小PP干净干燥是要点
爸妈平时在照顾髋关节脱位的宝宝时,一定要保持宝宝小PP的干净和干燥。特别是上了石膏的宝宝,要石膏清洁干燥,不要让石膏被宝宝的大小便污染。
使用金属支架矫正的宝宝,要注意使用支架的地方,因为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要小心因为摩擦而受伤。所以下肢皮肤要保持干净,爸妈可以用一些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宝宝的裤子和支架中间的部位。
宝宝每次便便之后,一定要及时更换尿片,可以用湿纸巾轻轻擦拭宝宝的小PP和周围的皮肤。涂些凡士林之类护肤品,预防皮肤湿疹及宝宝“红屁股”的发生。
换尿片时,注意千万不要用手提起宝宝的两只脚,而应托起宝宝的小PP,从宝宝的胯部更换尿布。最好把尿片包成三角式,这种样式宝宝是最舒服的,垫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的两腿保持外展蛙式位。一定不要把尿片包得太紧,包太紧的话,髋部处于伸直内收的状态,且无法活动,就更难复位了。另外,要把尿片比较厚的地方垫在宝宝小便的地方,男宝宝在前,女宝宝在后面。如果在给女宝宝把尿时,注意要把宝宝的臀部抬高,会朝下,这样比较好。
髋关节脱位可是件大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宝宝的一生都会有影响。不过,只要治疗得当,护理得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服维生素C制剂能代替吃水果吗?
我的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听说吃维生素C可以达到和吃蔬菜水果一样的效果,请问是这样吗?服维生素C制剂真的能代替蔬菜、水果吗?
答:服维生素C制剂不能代替蔬菜和水果。经常见到父母因孩子不爱吃蔬菜、水果,而以果味维C代替,加之果味维C的味道好,有的小孩经常一连吃上四五片,这样做并不好,理由是:
蔬菜、水果中的天然维生素C是以两种物质即维生素C与维生素P组成的状态而存在的。在人体中,维生素P起着协助维生素C发挥效力的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是纯药物制剂,效果远不如天然的好。
服用维生素C药片往往剂量偏大。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体内生成大量草酸,成为肾脏草酸盐结石的潜在危险。而吃蔬菜、水果却不至于使尿中草酸过高。
蔬菜、水果除提供维生素C外还可提供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也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纤维素对经常细食品者以及儿童来说也是一种营养成分,它可促使粪便形成,是便秘的克星。
品尝各种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蔬菜和水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是丰富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儿童也不能缺少。
其实,妈妈们可以将蔬菜变着花样地做给孩子吃,或者将蔬菜剁碎放进粥里,或者将蔬菜做成各种馅料包在饺子包子里给孩子吃。水果也可以做成颜色鲜艳的水果沙拉等易于孩子接受的食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蔬菜和水果了。
孩子把异物吃进嘴里怎么办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睡午觉时,因为睡不着,手里拿了一块小磁铁在玩。结果不小心将磁铁吃进了肚子。为此,我们全家都很担心,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孩子将磁铁吃进了肚子,家长不要首先乱了手脚,要镇静。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不要太紧张,因为异物进入胃不像异物进入气管那样会引起呼吸障碍,对生命的威胁不是很快。
不要乱用药物或吐泻剂,不同异物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不要强行刺激使异物吐出来,有时反而会发生误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应小心处置。
及时去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治和X线的检查,确认异物位置后再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如果是小东西,除了尖锐的之外,绝大部分会与食入胃中的各种纤维食品混在一起,而自然地被排泄出体外。
如果进入胃中的东西未被排泄或者引起肠管的损伤等事故时,要进行手术取出异物。
如果是误饮毒物、药品或农药等液体时,应到医院按照服毒的处理步骤如洗胃、灌肠等治疗。
孩子双手经常出汗怎么办?
我家孩子的手爱出汗,特别是在拿笔写字,画画儿,或者做手工时,汗出得更多。经常要用手绢擦。为此,我们也找了好多的医生为她治疗,但就是不见效果,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以帮助调节体温,滋润皮肤,但如果手不能控制地过多出汗,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手心出汗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不小,出汗严重发展为“手汗症”病症的,比例大概在5%以内,而这种病症所造成的困扰更大。
小孩手掌多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如果你的孩子手心出汗的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则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该症状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关,是人体体质的问题,对健康没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中、轻度手心多汗者,可吃些清热健脾的东西。夏季应多吃些清热解暑、消化健脾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抵制湿热,减少手心的出汗次数和数量。中、重度手心多汗者在祛湿热治疗达不到良好效果时,应该选择手术治疗,但进行手术有一些禁忌,选择前需要征求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状况进行。
当传染病流行时重要的是什么?
在传染病流行时,人们最自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保护好孩子不受感染。怎样使孩子不受感染呢?
答:要使孩子在传染病高发时不受感染,最重要的是增强体质,预防感染。预防传染的方法:
讲究卫生。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首先要保持室内外卫生,保持孩子个人的卫生和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到外面晒太阳,每天要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能够每天有一次日光浴和空气浴,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而不易得病。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孩子在好的环境中生活。
保持孩子胃肠功能的正常。做到食饮有节,不吃油腻不好消化的食品,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进食,要合理搭配饮食。早上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以适应孩子白天活动量大,消耗多,晚上睡眠早,胃肠需要休息的特点,来保持生长发育的需要,也不妨碍胃肠的休息。否则胃肠中会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而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这些未被消化的积滞就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而成为致病因素,当外界有传染病病毒流行时这些孩子是最易被传染上了。孩子起居要有常,我们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有些家长喜欢夜晚带孩子外出游玩,直至深夜,使孩子处于兴奋和疲劳状态,这时孩子身体的抵抗力是最低,也是最容易得病和被传染上传染病的时候了。
隔离预防。孩子在传染病流行时,可发生传染。这时患病的孩子除了需要积极的治疗外,还必须隔离。患儿应另住一室,禁止与他人接触;特别是健康的孩子更应该禁止与传染病患者接触,以免受到传染。更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当地有传染病疫情时,流行较广的地区,孩子家中有人接触过病人时,这时家中的人虽未发病也应隔离。在流行传染病季节,不应当带孩子到疫区或到公共场所活动,以免为病邪所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