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论文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24 04:47: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论文

第1篇

一、 何为教育叙事研究

在解释“教育叙事研究”前,我们先来了解“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述个人在教育活动中的经历或经验,它通过教师个人传记、经验总结等文本的方式,直白地描述教师反思后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和感情流露。

“教育叙事研究”由北美和加拿大学者的研究开始兴起,它以叙事(教师讲述自身的教学经历和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研究。它是一种能深入挖掘和剖析教师教学理念和信仰的质的研究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不说明教育的定义,也不规定教育的行为规范,故事就是研究文本,故事就是读者了解和体会教育真谛的途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归纳和理清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实现教学理念的乐趣,叙事促进教师反思,并在反思中促进成长。[1]

二、 当前英语教师叙事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不是叙事的主体

尽管叙事研究这一质的方法是通过讲述真实、系统的教学经历和故事,透射出隐含的教学行为理念,但在叙事研究过程中,有些研究者不是把教师作为故事的主角。研究者所采样的叙事文本中,更多的是关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故事,主体被偷换了,教师成为旁观者和配角。故事的主体如果不是教师,那么后期的深入分析就有可能受到影响,也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学行为背后的哲理和信念。

2.叙事零散、研究失真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叙事学、经验主义理论、现象学、解释学等,它通过主体的真情流露,解释和挖掘其教学行为和经历的深层意义,从而有效指导进一步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叙事不同于文学叙事,文学叙事既可以真实地叙述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依据虚幻故事的要素叙述情节;既可以是过去的事情,也可以是面向未来的。

教育叙事研究的根本就是真实。它应是教师过去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收获、迷茫等。是对过去的“实然”回忆,而不是对未来的指令。但是,现下有些教师开展的叙事研究中,没有注意叙事的真实性,故事文本有所偏颇,这会影响进一步的探究和解析。

此外,从事英语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者还较少,撰写的文章也较为零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研究数据和相应的英语教育领域的叙事研究具体方法的科学和规范的指导。

3.只叙不思

“只叙不思”也是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的普遍问题。叙事研究的关键在于反思,如果只是叙事,而没有思考叙事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就不可能在理论上解释故事的背后道理,如果没有反思,或很少反思,就只能为叙事而叙事。从现象到现象,是无法在理论水平上有所提升的,也就无法实现叙事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指导这一过程。“只叙不思”不是叙事研究所倡导的。

“只叙不思”也体现出进行叙事研究的学者没有学习和领会这种研究方法的根本所在,没有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人云亦云,从而研究的结果无法让人信服。

4.成果单一,无法共享资源

英语教师的叙事研究成果常见的是所发表的论文,且相关的论文为数不多。本校和本地区的同行如果想了解他们研究的成果和方法,也只能阅读他们的论文。但是这些论文以褒奖的一面居多,展示困惑的方面还是凤毛麟角,所以读者也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研究,更谈不上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

教育叙事研究需要一个可以让老师们自由分享研究成果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库,更好地组织、引导参与研究的教师,让彼此在交流和互动中,得到成长。

三、 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1.明确目的和对象

(1) 明确目的

研究者首先要明了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研究工作。明确目的需要充分考虑以下方面:①所叙之事以及背后隐含的道理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参考价值,对自我以及同行的发展有借鉴意义。②所设问题有一定创新,并有代表性。③所研究的问题有操作性,所涉及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影响因子都有可控性。

(2) 确定研究样本

充分考虑校本的就近和方便的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式,确定研究样本。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鼓励学校更多英语教师群体参与使用这种研究方法,满足本校更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尤其是促进英语教师个性化的发展。个体和集体的研究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发挥个性化研究特点,也促进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有效提高的目的。

2.叙事和收集文本

(1) 叙事

让所选取的对象陈述他们的教学经历。研究者要了解所选样本眼中的教育,其重要途径就是他们讲述的故事。这是他们对教学的体验和感悟。它尊重研究样本的原始声音和真实故事,以“实然”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体验的叙述为根本。它可以通过口述或书面陈述的形式,还原讲述者一个个清晰而完整的教学故事。真实的故事能保证后续的准确剖析和探究。

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注意体现教师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但也要注意到人人都有机会发言。参与研究的样本教师自由讲述自我的教育故事,但为了不偏离研究主体,研究者应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鼓励和刺激参与者,让他们围绕主题,大胆陈述。研究者认真地倾听和记录。在他们思路不开时,研究者以巧妙的方式,从听众的角色转换到发言人,提些问题或讲述自己同样的亲身体会,调节氛围,但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应始终让参与者觉得自己是故事的主人。

(2)收集文本

研究者对故事的记录就是有效的文本收集方式。此外,如果故事文本还不足以展开下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者还可以通过研究样本的教学记录、教学日志或与参与者的通信、访谈的方式收集文本。教学记录就是观摩参与者课堂教学行为后所得到的现场记录。教学日志是参与者日常教学活动的记录,包括课后录、课堂教学反思等。与参与者的书信往来或访谈,也能直接得到参与者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故事片段,这些有用的片段,合成于以上的文本,就能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叙事文本。

3.分析文本

采用拉波夫模式和矩阵式方法,分析叙事文本。

(1)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

拉波夫(Labov)认为叙事研究“不是简单地转述参与研究的教师个人教学经历,而是对他们的某些教育教学故事片段的重新经历”[2]。拉波夫在研究中,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叙事分析模式。这种方法简洁明了,容易理清故事来龙去脉,并得出故事背后的教学理念、态度等信息。

这种方法以社会语言学为依据,包括六个关键环节:形成摘要、确定方向、描述细节、评价反思、形成结论和尾声,用英文首字母缩写表示为AOCERC。A即形成摘要(Abstract)。参与者先对即将叙述的教育故事简单介绍。O即确定方向(Orientation)。是指确定叙述故事中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关系等。C即描述细节(Complicating action)。是参与者以时间为主线详细叙述故事。E即评价反思(Evaluation)。指的是参与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悟以及隐含的一些反思和评论。它有内在和外在的反思。外在的是指叙事者在故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和感悟,内在的是叙事者故事讲述过程中隐含的观点和原由。研究者要学会捕捉这些重要信息。R即形成结论(Resolution),研究者通过以上环节,进一步分析,依据所学理论和掌握的信息,形成故事的结论或观点。C即尾声(c o d a),叙事研究者指出这个故事及其结论与日常教学行为或者其他教育经历的联系和对其影响。[3]

进行叙事研究和分析过程中,这六个环节不是每环必备和顺序固定的,它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先后顺序和删减,有时可以省略摘要,有时也可以不要尾声部分。

(2)矩阵式叙事分析方法

包含四个要素:整体、类别、内容、形式。通过四要素的排列组合,形成矩阵分析模式。[4]

①整体——内容分析。教育叙事研究者认真阅读所收集的叙事文本,记下整体印象,寻找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词,并将主题词和形成的整体印象联系起来,以开放的心态,赋予故事合理的解释。

②整体——形式分析。从整体故事入手,关注故事构成形式以及发展脉络,并善于捕捉参与者的内在和外在的反思与评价,用这些有用信号合理推导出故事的结论。

③类别——内容分析。把收集的叙事文本,按研究的目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依据单元进行统计或描述,然后,按照研究的拟定原则,再细化和分类,通过量化和质化分析,形成研究结论。用一句话说,就是筛选、定义、分类和总结。

④类别——形式分析。同样也是先将叙事文本分类整理,然后依据语言学的特征,判断和评价叙事文本所体现的情感本质。即研究者在阅读和分析所收集的文本时,特别关注叙事中情感流露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定语、状语的使用,这些信号都有可能隐含着叙述者一次不同寻常的教育体验。研究者透过这些语言符号与特征,就能分析出故事中的故事。

4.方法升华

教育叙事研究遵循几个基本环节,即“方法一文本一结论一方法”。研究的最后环节是提升和改进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所说是一种质的研究,但由于其故事的讲述和收集与分析的过程,融合了很多主观判断和意识,因此这种方法要求其使用者时刻反思和理性探究,尽可能地避免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价值取向和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使叙事研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与反馈作用,并能升华为一个可持续的教育研究方法。

5.写作成文

它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研究的最后环节。研究者通过前期的叙事文本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一定观点和判断,为了更好地反思和与同行分享,可把这些观点和结论汇集成文,以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出版或在会议宣读。所形成的研究文本是研究者和参与者共同创造的结晶,它促进双方的反思和专业发展,也让更多从事类似研究的同行们受益。

四、 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叙事研究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就是一种个性化十足的教学反思行动,它让研究回归于课堂,更贴近教师的个人教学生活,通过重现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故事,把保存在教师个人心中的隐性的、难以量化的知识和个人经历和收获表达和描述出来,它能多层面、多维度地探究行动背后的显性因素。这种实践中的理性反思,将给予英语教师校本专业发展极大的内在张力。

1.教师成为叙事研究者

在叙事的过程中,参与的教师其实也主动地进行专业发展。从教书匠到教学研究者这种身份和角色的变化,更有利于教师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激发教学和研究兴趣。叙事研究就是教师专业生活经历的真情告白,它为教师提供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魅力的思考空间,让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以有效地发现自我和提高自我。

2.隐性知识外显化

以讲故事、做教学日志、访谈或者是课后录的方式,记录着教师个人的隐性并似乎散乱的教学行为,但是通过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把直观的、个体的、即时的文本系统和科学地诠释和深挖,就能把隐性的知识外显化,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也可以与他人分享,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激发反思

当我们谈到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话题时,反思总是一种被提及的方法和手段,但有时教师们也很困惑,我们为什么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反思成为了一种言而无物的摆设。然而通过叙事研究,教师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反思,个性化的数据和文本的分析,就是积极的并且清晰的反思过程。

4.搭建校本资源分享的平台

通过叙事,将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与人分享,也能将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展示给本校同行,使个人教学行为和本校同行、教育权威拉近距离,也让自己有机会向同行学习,同时在交流中更好地解决本土的教学实际困难,更有效地推进校本的英语教学团队建设。

将校本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叙事研究结合起来,促进英语教师对自我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通过研究者与参与者的共同探讨,把教学研究和反思具体化,开放化和意境化,有助于英语教师职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2006(2).

[2] 战菊.大学英语教师的叙事分析:信念及其构建.中国外语,2010(9).

第2篇

十多年来,邯郸市邯山区渚河路小学(以下简称渚小)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师有效评价体系。渚小在校本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教师有效的评价考核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评价考核具有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渚小实施的教师有效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 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弘扬教师个性、参悟生命价值,是教师有效评价的着力点

渚小围绕“为什么要进行教师有效评价”、“对教师哪些方面进行有效评价”、“学校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等核心问题展开大讨论和大思辨,全校员工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方法,统一了目标,确立了正确的评价理念,教师有效评价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1.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评价的价值意义

学校在对教师有效评价之前,首先让教师认识到评价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帮助教师弘扬个性和生命价值。

2.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反映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但二者之间并非直接的正相关。在评价中,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不能忽视或夸大教师教学行为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的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从多个维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渚小设计了一级指标4项(德、能、勤、绩)和26项二级指标。

3.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措施

在评价程序方面,始终遵循通过各种形式,让教师了解评价的内容、方法、目的等,然后对教师进行评价,最后反馈结果并提出改进策略。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控、激励、引导等功能。

4.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评价的保障机制

一是教师有效评价确保全员性、民主性。渚小每学期都定期召开教代会,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考核制度的修改与完善,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行使民利。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提案,退回给提案人并逐一回复原因,对比较合理的建议,提交大会审议后落实。在全员、民主参与下的考核制度实施后,使《教师考核评价细则》更加完善合理,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而发展了教师个性,强化了竞争意识,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教师有效评价力求公正性、公平性。在落实教师有效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公正、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名教职员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教师有效评价力求时效性、一贯性。为更加合理落实渚小评价制度中“平时评价考核与定期评价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渚小在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还相应开展了平时的时效性评价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渚小的总体评价机制,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有效评价的时效性、一贯性,正是科学评价所倡导的过程性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融入了教师的教学生命,促进了教师的终身学习。

二、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法宝:践行教师有效评价的“五化”是教师有效评价的落脚点

渚小结合本校实际,坚持“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标准务实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过程实效化、评价结果激励化”,制定了《渚河路小学教师考核评价细则》。十多年来,结合各阶段教育内容和学校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评价内容和标准,使教师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逐步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1.评价内容科学化

评价内容突出“双十”。即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十心立德”和“十力提能”(学习力、研究力、驾驭力、感染力、表达力、观察力、亲和力、创新力、沟通力、执行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四方面。

德: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躬行“十心立德” (忠心、爱心、匠心、痴心、童心、虚心、清心、恒心、良心、雄心)和“十气修师表”(心气、才气、雅气、灵气、正气、锐气、和气、勇气、大气、豪气),爱岗敬业,强化爱与责任的核心师德,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有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品质;廉洁从教,杜绝有偿家教、私自校外任课、校内有偿补课、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等现象。

能:坚持“十力提师能”,不断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表达力、观察力、驾驭力、反思力、沟通力、亲和力和应变力;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资质和文化素养;普通话达到国家标准,具有较扎实的“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功底,语言表达具有一定感染力;有完成本学科教学需要的知识、信息技术和实验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各类提高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反思,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教学研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敢于创新,并取得一定的实效。

勤:严格遵守学校的组织纪律,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服从学校的分配,对学校分配的工作无合理理由不拒绝、不拖沓,认真完成;不迟到,不早退,无特殊原因力争“满勤满工作量”;积极主动承担学校各项任务,并且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绩:认真完成本职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另外,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予以一定程度的加分。

2.评价标准务实化

2009年,渚小制定了新的教师工作评价量表,设计了德、能、勤、绩四个一级指标和政治学习、政治活动、文明礼貌、职业道德、计划总结、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课堂调控、校本课程、研究行动、作业指导、听课记录、终身学习、反思交流、服从分配、组织纪律、满工作量、力争满勤、教学质量、获奖课课件、教学竞赛、获奖论文、特殊贡献等26个二级指标。打破传统评价方式,对教师“能”的考核权重增至54分,超过了总分的一半。评价内容中新增了“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课堂调控”等项目,更加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以“终身学习”替代原来的“业务学习”,以“反思交流”替代原来的“教学随笔”,内容更为明确,描述更为科学。另外,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试行)中的要求,强化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在“能”这一项中又增添了“校本课程”这一具体内容,使学校的评价考核机制再一次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

3.评价方式多元化

渚小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新多元化评价机制,将管理性评价、奖惩性评价、静止性评价转化为发展性评价,强调让教师自己、同事、学生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实现多元化评价,使被评价的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教师自我评价。每学期,教师结合《教师评价细则》,给自己打分进行评价,全面公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找到努力方向和内部驱动力。

二是学生对教师评价。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和学生调查问卷,以此促进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心灵上的碰撞,激励师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是家长对教师评价。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每学期要按时完成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认真做好记录。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了解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并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进行评价。

四是教师互评及年级组长评价。学校每学期末都要进行教师互评及年级组长对本组教师的评价。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观念转变、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常规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间团结互助等方面的互评,大大提升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学校评价小组对教师评价。学期末,学校各类管理人员将教师在公开课、教案及作业检查、政治业务学习、教师博客、读书笔记、师徒结对辅导等各项活动中的表现逐一量化评价,在全体教师总结会上公开公布,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评价过程实效化

渚小坚持 “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在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相应开展平时的考核工作。

在管理层面上,坚持实行“教师推门课评价”、“渚小日查日清表”、“师徒结对每周培养登记”、“教师每日考勤”等,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公布。通过日复一日的长期引领与评价,教师良好的教育行为逐步养成。

在教师层面上,渚小实施由教师本人撰写“每课教学反思”、“每日作业批改手册”、“一日行为自评”等活动,对自己一天中的教育活动进行及时的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主动改进和提高。

在家长层面上,渚小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设立了校长信箱、家长室,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看法以及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督促教师更好地去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多年来,渚小的教师评价细则,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教师朝着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前进,引领着学校朝着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方向发展。教师评价细则成为教师工作的航标,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指导作用,使学校和教师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评价结果激励化

第3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十分重视教学成效而忽视教学效率,在对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观念上表现为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新一轮课堂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适应“学生”这一主体,因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很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把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研究作为重要课题。在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在王光明教授“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中,发现在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发展为核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畏惧数学的心态,直接导致后来的厌倦数学,或是谈数学“色”变的心理。改变这种状况,这就对初中数学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尽可能地提高初中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欣赏数学,喜欢数学,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好好思考。研究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目前许多初中一线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上不断下功夫,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老师十分辛苦且尽责地去进行教学,利用学校硬件设施提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内容展现,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听课效率并不高,这就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疑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何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本文就目前优化课堂教学行为问题进行探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进行探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影响并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下面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构建合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知识水平的舞台,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作为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应该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数学课堂的本质决定了数学学习应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主要特征,数学课堂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提高学生的“内思考”的水平。同时数学教学却是繁杂和辛苦的,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化使其缺乏趣味性,学习数学要记住一些比较抽象的公式和定理,理解它们的推导和熟悉它们的应用,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能够快速、高效、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能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是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共同的心愿。教师作为组织者应该努力把教育心理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熟悉新教法的理念,在课堂中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因课施教,因人施教,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难,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加强自身的素质,不仅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正确看待学生的行为,能与学生心理互换,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热爱学生,发扬教育民主,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协调者。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 教师个体及时反思总结,相互讨论,征求学生意见

教师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中发现日常教学中时时都要有意无意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处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状况,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位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行为是外显得、可观察的行为,往往不像教学方法那样稳定,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精深,需要从点上突破,在深度上下功夫。对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还是包含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之中,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乐于研究教学方法,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平时的仪表、巧妙的语言、一个神态都有可能吸引学生,通过富有激情的话语或手势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反思总结,如此,才能突出教学反思的思维深度,才能让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教师主体性教学研究行为。

4 改变教学评价制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

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功能,始终坚持教学评价的激励原则,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评判教师高效率的教学行为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学成绩为主要标志,传统的学习教育以学科为本,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搭建类比学习的脚手架,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的普遍联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改变过分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的机制,改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观念,让老师能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学、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给孩子自由、健康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学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 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3] 王培智.观念更新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第4篇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设计学科为研究背景,依据教育学方面关于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对艺术设计学科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具有艺术类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综合性大学具备多学科背景与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各学科都积淀了一定的教学理念、成果和方法,这些教学思想彼此之间融会贯通,如果经思考、研究、提炼和加工之后。便可能被纳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这样会进一步丰富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方法,使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更具兼容性,不同于纯粹的美术学院,形成综合性大学中艺术学院的特点,从而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力图为艺术设计类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艺术设计类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实践行为相结合而实现的,因此,教学有效性即“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判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一是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考察,教学行为应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原理,切合教学情境;二是从教学结果的角度来考察,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关系的角度来考察,根据有效教学的涵义,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尽可能大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判既可以在教师实际教学时观察、记录情况,做出结论,也可以在教学结束后由教学感知者如教师本人、其他教师(同事)、学生、教育行政人员等,在对感知的教学进行回忆的基础上做出评估。

对于艺术设计类教学课堂,我们博采众家之长,结合不同教学论的观点,采用对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有帮助的方法,探索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构建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为了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我发现的活动中。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必须主动,这样实现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正如一本畅销书的书名所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效果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一旦产生,对于后续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有好处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产生有其“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也很重要“先天”因素是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并深深热爱专业,还有部分学生是对个别课程很感兴趣,这类学生稍加引导即可产生良好效果还有学生对课程认识不深,并无强烈的学习愿望,对于这类学生要重点引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主动性。因此对于“先天”素质不同的学生应分别辅导,达到量体裁衣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后天”因素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在课程初期全面完整地介绍课程重点、课程难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进程安排等,甚至有的课程要将重点内容打印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做到心有全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程安排来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步骤,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这种课程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的培养对艺术设计专业还具有另一方面的帮助,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思考对于设计创作、思想创新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安排,调动并激励学生产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行为,寻找课程与学生关注的契合点,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且有序的学习环境。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就有一个在课程开始前展示教学日历的环节,教师将即将开课的教学日历贴在走廊的布告栏上,选这门课的学生在开课前几天可以看到这份文件,记录下来后可以回去做预习工作其他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提前了解他们后来都会上什么课,课程特点是什么,使学生对于课程安排有较系统明确的认识。这样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参与到课程中的意识,避免学生出现课前不做准备,上课时间进教室就是学习的心理暗示,进而产生良好的授课效果所以说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刺激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教学互动环节的科学设置

交往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典型的课堂由长时期在一起学习的几十位学生和教师组成,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创设了相互交往的课堂环境以这种教学观来衡量有效教学,即有效促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用交往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个教学观很适合艺术设计类学科的教学行为艺术设计类教学很多课程并不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和学生进行大量的互动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更生动形象地传授了教学内容。学生解决了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经常会使思想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产生优秀创意的最佳阶段尤其是老师与学生常会有一对一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师生关系更为亲近,接触机会增多,也就有较长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在对话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理解和精神世界的建构起引导作用,教师的职责已不仅在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的身份在艺术设计类交往教学中可转换成“客户”或“评委”,“他将越来越倾向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体现在与学生的交流效果上,根据不同教师的授课特点,这个环节会具有其独特性。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该课程的专业思考阶段,而不是泛泛的进行交流,这样能够避免互动内容向与课程无关的方向发展教师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问题。并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决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程内容被很好的传递出去。并被学生接受及消化。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行为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以及完善的课前准备工作,这样能够使互动交往型教学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实践情境的科学营造

情境教学观认为,知识、学习和认知总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从事的认知活动和发生这些认知活动的情境,决定了学生所学知识和学习成果在课堂外真实情境中的有用程度,课堂学习不同于校外学习,课堂教学应该反映真实生活现在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能够走出校门就走进企业的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情景,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情形学习和认知处于具体文化背景中,如果学校学习更接近于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学习,那么学习会更加有效据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和课程任务科林斯指出“情境化学习的益处包括学生了解应用知识的条件:情境促进发明或创新;学生看到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情境建构适于应用的知识”按照这一教学观,有效教学即能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教学。

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行为中,走出课堂,走进美术馆,走进企业,这种教学行为常常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外界因素的波动性,使得这种课程并不容易形成固定的课程设置所以教师应在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多采用此教学行为,为学生营造贴近现实的教学情境,应从几点切入。首先是学习任务的布置,采用真题、企业虚拟项目、各类比赛等作为课程考察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有的放矢的研究作业设置的目的,增强设计的真实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介绍讲解公司的设计流程、产品的工厂操作流程等具有实践性的知识,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这些内容,不至和社会脱节另外从多年的教学绩效学生问卷中统计得知、学生对这种授课方式更感兴趣,相比较枯燥单调的理论课程,该实战型教学方式更受欢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也因为课程设计的实效性,使得学生更有动力进行专业学习同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设计实践经验,能够帮助掌控课堂,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变革进程的掌握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计划,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浏览教学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三、教研工作计划: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观念。

1、本学期将以自学、交流、听讲座、写体会、网上讨论等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课程标准》,逐步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主动地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3、学习《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认真备课。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要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说课、评课,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化学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中心组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周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

5、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6、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秋季新学期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二】我一直以"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座右铭,为我的教育事业奋斗着,努力着。终于我被评上了骨干教师,为了未来的教学计划,我心里有了新的打算。

通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为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来是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想要的结果;二来感谢学校领导及各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为使自己的教学事业更进一步提高,我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 专业技术方面:

(1)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 具体措施:

(1) 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 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 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 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 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6篇

       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加大了数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促进学习 理念先行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第7篇

一、集体备课说课研与训有机结合

集体备课主要以说课活动为载体的教研培训活动,它主要是主说者的“说”课。集体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展示和提高教师素质活动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预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个主说人都要把自己的上课思路,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向备课组成员作说明和展示,在此过程中,其他教师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后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方案。当然,这个教学方案还需在课堂上加以印证。这样,使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对备课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共同探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课改精神。集备以前,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看到多数教师把教材分析得条理清晰,但很少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学生活动也只是分组讨论、指名回答等大的环节。在他们的教案里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几乎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学中难免存在盲目和随意性。即使在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时,往往在备课时也过于关注教学形式、流程,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常常偏离目标。我校以年级为单位,备课组长与承担研讨课的学科教师围绕某一专题,对某一节课进行备课,力求做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指导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然后进行“一度教学”,班级对调或到邻近学校借班试教、研讨。在一度教学基础上反思教学,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教育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研究计划,重构教案。

二、教学反思研与训有机结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认识到:学科教研活动组织得好,会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是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为了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养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认识进行分析的习惯,分层次地要求每个教师写教后记,反思日记等。通过反思教案设计、反思实施过程、反思实施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目标是否落实,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分析教学效果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及时解剖教学中的问题,并重构教学设计。我校每次开展教学活动后,要求每一位教师写教学反思。然后将反思内容发表在学校校本教研博客上,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为了进行有效体验和反思,教研活动后,还可要求教师通过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的撰写可以是比较随意的,如,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及困惑等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教育教学案例,写耐人寻味的教学镜头等。甚至可以将具体的教学现象理论化,将抽象的理论融入新鲜的教学实践中,在反思中逐渐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现在,教学反思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校本教研中的宝贵财富。教师也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

三、教育科研交流展评研与训有机结合

校本教研中的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做到“以研促训”。教育科研是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成的一种教研形式。在积累了理论知识后,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研究性学习”一直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课题,我校将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专业水平。我们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教师或教研组选择课题不要好高骛远,要选择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发生在自己课堂上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但是又暂时没有良方的,作为课题来研究。这样的研究才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师培训的内涵。边实践边研究,帮助教师找到了专业成长的生长点,使每一位教师获得了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校本培训气氛,让教师在协作、竞争、宽松与压力共存的教学环境下,提高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成果意识和效率意识。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我校提倡教师撰写一些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实效性,能让广大教师从中受到启迪的好论文。每个教研组先在组内展示交流本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论文,组内教师品评,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然后,每组推选一位选手参加学校论文大赛。论文交流展评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论文交流,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和灵感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升华。

四、教师参与式专题研讨研与训有机结合

教研组教研活动传统上一直是教研组长讲,或学习文章,其他教师被动听,教研时效普遍不强,针对产生的这种状况,教研组教研活动采取参与式培训,每次“研讨”之前均提出一定的议题,小组成员都进行事先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然后在平等的氛围中,人人参与,研讨、学习、交流。通过教育沙龙参与式研讨活动,满足了教师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所需技能的获得。在校本研训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常规教研的作用,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积极为教师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学校教研活动要有实效,一般应该要做到“六有”,即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体师共同探讨,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总结,有教师活动体会和反思。让教师在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让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的教学信息,思考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流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参与式研训方式让参训教师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引导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同时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创造了条件,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像这种参与式培训活动,摆脱了讲座式的枯燥说教,发挥了学科的特点,在做中学,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教师兴趣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大,而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使教师自己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无穷力量,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收获也很多,相信以后多以这样的形式展开研究,教师一定会受益无穷。

五、师徒结对研与训有机结合

中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师徒帮扶结队是学校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利用我校现有的市骨干教师和县“三坛”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智慧,尽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开展师徒帮扶结对活动,即每个骨干教师带好一名青年教师,三年内要使所带青年教师获得县级以上的课改优质课奖项,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指导培训。上一次示范课,指导一节师徒合作研究课,教学相长,研训一体,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

在校本研训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骨干教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主动获取前瞻性的教改信息,特别是新理论,新教法。通过骨干教师的传授交流、课堂示范、教学风采展示等,指导其他教师不断成长,提高专业水平。我校将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充分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的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示范作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让骨干教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谈心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骨干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进行悉心地指导,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奉献给了青年教师。通过结对子这种校本培训方式,旨在盘活学校内部教育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第8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并在思考中发现、表征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英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反思能力,不断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对学科教学问题的专业敏感度和判断力,带动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二、英语学科教学反思的框架

没有框架的反思是随意的、笼统的、盲目的,无法使教师全面理解、评价自己的教学,会制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多年来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对教师反思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提炼和总结出了英语学科教学反思的框架,新课程理念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教师要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质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才会知道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自己是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可以从两个重点层面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并依据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探索点、创新点来确定教学实施后反思的角度及重点。此外,教师还要反思目标表达是否体现了整体性和层次性。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课后反馈信息,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反思教学实施的有效性:(1)教学目标实现度;(2)教师的课堂作用;(3)学生的参与度;(4)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充分利用;(5)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

三、教学反思的途径

1.通过撰写教学笔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撰写教学反思笔记,让自己的反思更加深刻。一个教师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自己的备课、上课,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个别辅导和师生交流等,并把这些撰写成文章,时时翻阅,提醒自己。通过书写教学反思笔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通过听课与评课等活动,进行团体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指向个人的,还可以指向团体。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有的英语教师以清晰流利的英语口语见长;有的则以快捷、高效的课堂节奏和有趣的师生、生生互动引人入胜;有的讲究实效,设计明晰的版块环节教学,使学生知识学得扎实。所以经常听课评课,多种经验对照比较,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不仅可以学他人所长,而且让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新颖,使自己的课堂有实效、有趣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例如,在初三教研组举办了一次“同一节课”活动中,同组中三位教师讲的都是New Standard English(外研版)初三上Module 10 Fitness Unit 2 Jamie is a cook whose ideas are changing school dinners三位教师无论是从导课、阅读方式及次数,以及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上都不同,但都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全外语组评课会上,所有的教师感想很多,都感到每个老师的课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感到受益匪浅,三位教师也都感到自己从另两位教师学到了自己不足或不具备的地方,从教师自身成长及今后的教学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教师间思想的交流,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于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如果自己的想法是对的,那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发扬光大,给更多的人以启发;如果自己的想法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交流有助于让自己的认识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别人的意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使交流走向深入。同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而这些又是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使教学反思更加深刻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