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31 20:11: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管理

第1篇

【关键词】课堂管理 制定规则 问题行为 最小干预 避免过激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8-01

课堂管理首先是指为防止、减少课堂问题行为发生而采取的预防性课堂管理,也指在预防性课堂管理没有获得圆满效果的情况下为应对课堂问题行为而采取的干预措施。

一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发现,身处令人不愉快的情境而无法逃离的时候会非常沮丧,如果再不得不参与进去,这种沮丧就会让人无法忍受。实际上,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原因以外,也有老师的原因,如:课堂教学准备不足、对学生歧视对待、语言侮辱、处理不公等。

2.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问题行为千差万别,归结起来主要有:滔滔不绝地讲话、制造噪音、不专心听教师讲课、不做教师要求做的作业、无故离开座位、妨碍其他学生、上课迟到等。

二 预防性课堂管理

1.制订课堂管理规则

课堂管理规则的管理对象是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制订规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班级的主人翁意识,更可借制订规则之机让学生反省自己应怎样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课堂管理规则制订在遵循必要性原则的前提下表述也要简单明了,条目以4~6条为宜,以利于执行。

2.课堂管理规则的学习

学习课堂管理规则的过程正是学生接受课堂纪律教育的过程,可以变换方式,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试举两例:(1)表演法。可以选择师生合作进行表演,让学生指出违反了课堂管理规则的哪一条,有什么危害,可能会受到什么惩罚。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应如何听课,对以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2)视频播放法。可将课堂管理规则拍摄成微视频,再配上旁白,让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规则有直观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3.课堂管理规则的执行

执行课堂管理规则的首要标准就是“公平”。在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中,教师的“处理不公”是原因之一。课堂规则制订的根本目的是防范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如果处理不公,就会让其成为课堂问题产生的诱因。其次是“一贯”。要让课堂管理规则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发挥警示和约束作用,课堂管理规则的执行必须保持一贯性。这样,学生在做出问题行为之前会有所顾忌,因为在做出问题行为后一定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三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1.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则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则主要有:(1)最小干预原则。(2)避免过激原则。

2.一般性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第一,忽略小问题。对那些课堂上影响小而转瞬即逝的小问题可以忽略。如: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心思很快又回到课堂;同位同学讲两句悄悄话后又各自坐好听课。诸如此类的行为就不必处置,因为干预行为本身可能比学生的问题行为对课堂的影响更大。

第二,非言语提示。课堂上,对于较轻微的问题行为,像做小动作、讲小话、思想开小差、看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书之类的行为,可以采用停顿、目光注视或一边讲课一边移步到其跟前的办法进行纠正。

第三,扬长避短法。这是针对同一主体的应对策略。某同学课堂上经常听课不专心,某日课堂上表现积极了,能坐下来认真听课了。这时候,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强化正确的行为,帮他增强克服错误行为的信心。

第四,表扬身边人。第一组后排的几位同学课堂上讲小话,可以煞有介事地表扬其认真听课的同学,用以提醒那课堂讲小话的同学,让他们迅速回到正常的学习活动中来。用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的办法来纠正细小错误,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五,言语提醒。对于用非言语干预方式不能奏效的问题行为可以直接用言语提醒。言语提醒时要同时传达给学生老师的关心和期待,并能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

3.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的应对

第一,口头批评有针对性。批评的对象一定要是课堂问题行为的肇事同学,而不能连带受侵害同学一起批评。同时可以采取私下批评的就不用当众批评,因为私下批评更有效。它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学生的错误。

第二,暂时隔离。这是当课堂问题行为严重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且口头批评无法起作用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一种惩罚措施。

第2篇

关键词:高职;课堂管理;策略

一、引言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加剧扩大,同时参加高考人数也不断增加,到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顶峰,之后每年逐渐减少,但招生规模仍然持续扩大。到2012年,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了75%。上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更多的人可以走进大学校门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当今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能力也随之下降,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当中尤为突出。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现状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仍以讲授为主,不够多元化和综合化,教学过程中互动少,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在授课过程中传授知识为主,育人教育不够,课堂设计与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课堂把控能力欠缺。以上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多,上课玩手机、睡觉、说话等诸多问题给课堂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分析

(一)出勤问题。学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尤其每天上午的第一节课,经常会发现学生迟到,主要原因是作息时间不规律,睡得太晚,早上起不来,如果任课教师要求不够严格,学生迟到和早退的现象更为严重。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无故旷课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生觉得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在学习上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第二:对于某一件事过分迷恋。比如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等,不论白天晚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上面,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第三:学生基础薄弱,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跟不上,逐渐失去兴趣。第四:有些老师授课内容陈旧,备课不充分,课堂气氛沉闷,无吸引力,课堂要求不够严格,考勤不够严格。第五:学校在执行出勤相关制度上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旷课问题不够重视。(二)纪律问题。有些学生虽然按时上课,但是在课堂上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在课堂上说话、睡觉、随意走动、玩手机、随意出入课堂、吃东西等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出现上面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多年来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第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所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无时无刻想着要看看手机,导致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课堂上。第三:作息时间不规律。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到网吧通宵的打游戏,上课没精神,课堂上补觉。不按时吃饭,把吃的东西带到课堂上,在上课时吃东西。第四:有些老师上课时对学生的管理不够,存在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的现象,老师认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做到自觉自律,任课教师不应该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天天抓课堂纪律。(三)学习态度问题。辛苦的高中学习生活磨掉了很多学生锋锐的进取精神,留下的是考上大学带来的懒散和放松的心态。新的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活环境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大学院校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习惯于压力和监督下学习的学生更倾向于把自我管理理解为享受不受纪律约束的自由。有些高中的教师给学生灌输了高中辛苦学习三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错误思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放松了学习,认为大学的课程只要及格就行了,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学习。这种错误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四)学习环境问题。课堂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普遍较好,他们在家中很少做家务,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学校中不注重保护环境卫生,吃完东西的垃圾等随手就扔在教室的现象经常出现,导致课堂学习环境很差,给课堂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五)师生关系问题。大学教师大部分都是不坐班的,只有有课的时候才会到学校来,下了课就走了,跟学生之间接触时间少,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师生关系疏远。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性格、价值观、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等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缺乏足够的认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分不清对错,对老师的严格管理不能正确对待。以上这些问题给课堂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课堂管理策略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任课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如何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氛围是任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前面分析总结的课堂管理中的问题,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课堂管理策略。(一)充分准备。要真正地做好课堂管理,不仅仅是靠课堂上的管理,课下的很多工作必不可少。首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弄清楚学生的真正需求,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还要做好充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准备,课程内容讲的精彩是最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学生如果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感兴趣,自然就会认真听讲。(二)真诚与尊重。当今的大学生追求自由、平等,他们有热情,有创新精神,不愿意接受传统的束缚,学生也需要被尊重。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独自站在讲台上的教学方式,走下讲台,多跟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密切关注他们的举动,尊重他们的意见,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作为教师主动尊重学生,也是一种以身作则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大学生已经成年,对教师是否负责任、是否真诚有着最基本的判断,一个真诚、负责任的教师很容易感染学生,很容易和学生成为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管理上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三)公开、公平、公正。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尤其是那些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比如说教师给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业成绩等是否合理,是否公平公正,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任课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奖惩分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做好课堂管理,需要在第一堂上和学生共同做些约定,课堂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要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也可以给教师提要求,做好约定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遵守。对于未能遵守约定的要明确惩罚措施,表现好的也要明确奖励措施,奖励和惩罚措施都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在之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违反了约定,要严格按照惩罚措施执行,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平时记录考勤,给学生打平时成绩都要及时公开,并且要有依据,不能随意打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听讲、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四)重点关注特殊学生。每个班中都会存在一些特殊的学生:性格特别内向不爱交流的、特别活跃不爱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对待事物极其敏感的、特别聪明学习能力特别强的等等。有人可能会问,特别聪明的学生也要重点关注吗?是的,需要重点关注,如果能利用好这样的学生,十分有利于课堂管理。这类学生可能有两种可能:一种要学习的东西很容易就掌握了,导致他们觉得没必要听教师讲,自己看看书就会了;另外一种是能够认真听讲,课程内容学习得特别好。对于第一种学生,如果不能管理好,会起到不好的榜样作用,第二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来带动周围的学生。所以如果有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在班级中,需要任课教师在课下跟他们认真沟通,使他们成为第二种情况,把他们树立成班级的榜样,让他们带动身边的学生,帮助身边的学生,共同进步。

作者:李星华 李文波 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会直接带来较高的教学效高。相反,如果课堂管理得不好,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听课和教学效率的有效发挥。本文从课堂纪律、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强化课堂管理的实际做法。

关键词:

纪律习惯,教学方法,师生关系

一套完整且有序的课堂管理要求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成为现代教育中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关注的内容之一。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上课容易分神。有个别同学几乎每堂课都要打瞌睡;有的同桌两人上课开始就开始交谈;有些学生上课不时地要偷偷看手机;有的听了一会课就走神,思想处于游离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在纪律上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比如说如果学生出现有旷课、违反课堂纪律等行为,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样学生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感,上课时就自然会遵守纪律,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另外,对于学生出现不良的课堂行为,特别是影响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学习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指教,加以严格控制和防范,不能让其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上加强课堂纪律和管理:第一,不断宣讲常规的课堂程序和要求。教师上课时面对的群体是一群性格各异、思维活跃的学生,因此,拥有一套完善的课堂程序和课堂常规管理要求,才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求能够按要求严格执行,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课堂上出现秩序混乱,还能让学生很快适应这些规则后会自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及时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上发现一些问题时,教师必须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处理问题行为。例如,有些学生坐在座位上思想开小差但不必在课堂里停止课堂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一些暗示、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说话、和同学你推我打,这类行为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指教、警告、批评等措施来及时制止。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上课时教师要注重去培养学生勤动脑思考、积极主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上,需要教师正确的去引导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此外,学会倾听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专注力,能静心听课的习惯,学会认真倾听并能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记笔记,及时发问解决问题,与同学合作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习惯。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做好细致的教学管理工作,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树立自信心,克服懒散的不良学习习惯,建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课堂管理也要改进教学教法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开始的序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迅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如大学英语课上可以有“回答问题导入”“做游戏导入”“观看视频导入”等。同时,开始上课使用生动的引导语有助于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热烈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开始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要切题、简明、有效,也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实际作用。其次,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步骤和环节,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有效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案,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加强课堂管理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意愿去学习,学生有时候就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实现师生间的深度共鸣,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对学生有高度的关爱,以极其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的情谊,内心就会受到鼓舞,就必然会增强上进心,也就会很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育教学活动就能有效开展。例如教师的一次关心,一次表扬,一次理解,都能让师生之前建立融洽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老师上的课学生自然就喜欢听了。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效率自然就更高。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有密切关联,而且还要受到管理者本身的方法、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诸多因素的影响。认识并分析这些因素,积极发挥教师、管理方法及教学方法的作用,对课堂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袁敏敏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参考文献:

[1]陈海丽.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08,(6):78-80.

第4篇

一、调整自身角色,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我觉得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平等、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自己的举止和言辞,让自己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言传”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过自身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包括我们的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风格态度等内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什么样的自己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衣着打扮要整洁得体,落落大方,朴实整洁的美。行为举止文雅礼貌,稳重端庄;待人接物热情洋溢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典雅,从容潇洒等。尤其是第一次和学生接触,更为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教师总印象的形成有较大的决定力,如果师生初次见面,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影响。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很重视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我每次面对新班级、新学生,我除了注意自己的穿着仪表外,就是对于走进课堂开始要说的话,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我觉得开学备的第一课是备自己而非备教学内容。

二、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影响课堂的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能否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组织艺术,而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一举一动以及学生的听课反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注重使用评价性的语言,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一) 侯课

可能有些教师是踏着铃声走进课堂,时常会看到教室里一片哗然,铃声对于学生似乎不是命令。每逢遇到教室内乱糟糟的现象时,我们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稳定学生的情绪,然后才能开始上课。然而,如果我们能提前三分钟到教室与学生谈谈心。上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也能快速地回座位。我提前侯课,不仅学生的纪律观念、时间观念慢慢得到增强。而且教师也能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提高上课的效率。这仅仅是一方面,我觉得提前进课堂,还可以联络师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二) 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细节

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当人对某一事物高度注意时,可能会对这一事物反应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事实上,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可能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觉知和认识教材。所以,要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和具有较强的注意力。

三、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影响课堂的管理。

课堂的管理和教师的管理机智灵活有关,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比如我们走进课堂时,可能会遇到黑板的情况,有的教师非常生气,夹书回来,有的大发脾气,查找该谁擦,有的干脆就往字上写,这样做,实际上都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甚至有的同学看老师生气觉得很有意思。我认为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我也曾遇到这种情况,我当时看看黑板,又看看大家,拿起黑板擦我就擦了,擦完以后,我说:“今天老师做一次值日,下次可都要你们做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以后再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我觉得这样做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有利于今后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种配合:

(1)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我们肯定要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

(2)亲近与远离要适度。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管理目标

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也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课堂管理往往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强有力保障。就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确定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

由于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课堂的持续发展,因而确定课堂的发展方向是课堂管理的核心。确定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远景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信息素养。二是课堂行为目标,即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应该促进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不仅要促进课堂行为目标的实现,而且要促进远景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课堂管理目标后,还要把目标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程序、学生的具体行为和与师生的交流中。教师可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主动控制课堂教学。直接指令的使用要适时、管用,否定的指令不宜过多,要努力做到令行禁止。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我将要讲重点,请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请认真听”等。教师也可以用含蓄的表达方式,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读懂你的“暗语”,自动遵守课堂管理要求。这种方法既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可以说:“大多数同学都能按老师的要求操作计算机,并且做得很好。我们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这样那些本来认真操作的学生更加认真,一些没按老师要求的学生也能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良好与否,能决定课堂活动时间的利用率。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促进课堂活动的成功率和有效性。要想有效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环境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当积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活力的课堂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构建环境包括有效利用时间和教室的布置。要有效的利用时间,师生必须建立一套默契的惯例,如,交作业、检查名单、宣布事情等。有效的时间管理者总能找到安排此类事情而又不浪费时间的办法。除了执行课堂的管理外,教师还必须有效地减少过渡时间,也就是两个活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如铃响后,中间有一个过渡时间,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也就不容易浪费。

三、注重促进师生间的和谐沟通

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沟通,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和谐的沟通,不但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会使课堂难以管理,最终导致课堂目标难以实现。良好的沟通是实现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管理有限的源泉。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沟通,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要随时为沟通留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论是听话的,还是不听话的,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教师都要对其予以信任。另外,教师要积极营造接纳的沟通氛围,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地予以反馈。

良好的沟通对于实现课堂管理是很重要的。课堂的目标确定以后,必须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中去,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让教学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动力,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教学。如果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对目标不能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理解混乱、认知混乱,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没有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也自然不理想。

四、学会运用激励机制

即使在最佳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阻碍或者失败。如果没有高度激励措施和行为,这些阻碍就会真正成为整个课堂管理的障碍。课堂管理就是通过激励引起障碍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变化。实际上,目标的确定为师生确立一条正确的前进路径,良好的课堂环境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沟通提供一种达成理解、共识与不断前行的手段,而成功的激励为战胜前进路径中的障碍和持续的课堂活力提供保证。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惩罚,通过惩罚实现学生的顺从,从而达成课堂的控制。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常常会适得其反。良好的课堂集体和学生行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培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强化手段,激励学生进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气氛和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对于学生而言,激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会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激励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核心。

总之,要从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参考文献:

[1]胡剑婵.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漫谈[J].新课程学习,2013(5):125.

第6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在新课程中,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管理的民主化,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在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管理因时而动,权利彼此制约。而这时候,教师要以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为基础,注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参与,达到变“他律”为“自律”的管理目的。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师要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做好准备,全面计划课程安排,以确保课程进行的节奏和过程顺畅;2.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建立互动的气氛;3.强调课堂上师生交流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比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4.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体验成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律习惯。

二、从刻板向灵活转变,优化课堂管理过程

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各基本环节构成一定的程序。程序的优化从各个环节的结构和活动态势方面得到反映,它是过程优化的直接体现者。教师在参与课堂管理中,不外乎抓住四个基本环节:计划———实行———检查———总结,使之构成完整的程序。程序越完整、越连续、越灵活,过程越优化。

1.计划。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计划环节是起点。制订计划的步骤,实质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人———人”双边活动。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将作出决策、确立目标、形成计划。在这里,教师应该注意的是:计划的方向性———在课堂目标上应是具体明确的,对学生有鼓舞、激励作用;计划的可行性———要求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度。

2.实行。在实行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为提高实行阶段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应该注意:充分让每个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环境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

3.检查。对于教师来说,检查作为管理周期的一环,是衡量课堂教学管理是否有效或水平高低的尺度。它不单具有监督的作用,还有考核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衡量计划阶段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衡量实行阶段各种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大小。对于教师,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4.总结。总结是检查的继续。在总结阶段,要回顾整个管理进程的状态,并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起着积累经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在总结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

三、从控制向沟通转变,选择课堂管理方法

传统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彻底服从、绝对安静、正襟危坐、不准讲话和乱动,就像一个机器人“任师摆布”,学生必须以教师的话为首是瞻,不准违背,甚至若违背了要加以严厉批评。而现代课堂管理更注重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为学生创设轻松、平等、活泼、自由的学习氛围。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从师生之间是和谐的双方、不存在单方面受益的角度来讲,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完善美好的人性;同时学生也帮助教师进一步发展完善自己,使人生更有意义。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地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善于倾听,了解学生的感受;恰当运用肢体语言,更及时、巧妙地传达情感;适当地反馈表扬,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给予适度的期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努力的热忱;言语交谈,眼神交流,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成为沟通的渠道。只有学生打开心房,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课堂有效行为的发生,防止违规行为。沟通与交流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生支持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品质,师生互动的品质又直接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发生。以往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失去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多渠道的沟通以及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保障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从片面向全面转变,重视课堂管理评价

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发展目标能否最终落实与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息息相关。传统的课堂管理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的评价以“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为指导思想,朝着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关注发展的方向迈进。评价的基本理念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约束;保持高涨的课堂气氛;融洽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这些都要始终贯穿于整堂课。强化课堂管理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采用启发、鼓励、暗示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并遵守规则,而非强制手段,要注意通过规则的建立,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形成自觉自律的习惯。

第7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水平 提高措施

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教师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教师期望学生能够配合自身的工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而学生则希望教师是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能够对课堂管理做到游刃有余、轻松驾驭。然而事实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当中主要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当中随意走动,上网聊天以及打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了时下教育者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1.1现状

首先是学生方面。初中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每到信息课,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进来,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非常希望看到的。然而,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电脑”,以娱乐为主,而真正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学生在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时都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左顾右盼,等到亲自操作时又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去应付。还有的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完全忽视,自顾自地在网上聊天、查看新闻等,使得课堂管理的效率非常低下。其次是教师方面。在初中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副科,教师对其比较陌生,也很难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师生关系处于一个僵硬状态当中。面对着混乱的课堂纪律,许多教师既要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又要忙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结果导致两头都没有做好,降低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效率。

1.2原因分析

首先是学生方面。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课业变得比较繁重,许多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纷纷开始逃避,转而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比较轻松的课程当中,而信息技术课程正是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也正是这方面原因,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认为此课程就是放松课,久而久之,学生就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了聊天和游戏课而对学习的真实目的给忽视掉了。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教师难以掌控信息技术课堂的客观原因就是学生多、课程少,使得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熟悉。加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过于年轻化,工作经验比较少以及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这就使得课堂难以控制。

2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策略

2.1以情管人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思想不集中、左顾右盼以及做小动作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情感管理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教师就必须以情管人,用情感去感化学生。比如,当教学基调趋于清新的时候,教师要用愉悦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当教学基调趋于哀愁的时候,教师要用抑扬顿挫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感染;当教学需要以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逻辑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平正和舒快的心情;当教学需要深沉以及激昂的逻辑思维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严肃和振奋的心情。教师把这些情感传递给广大学生,就会深深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以无私的关爱,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课堂管理主动予以配合。

2.2转移注意

对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小动作、思想不集中、接话茬以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要注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诱导和影响学生的违纪行为,学生在听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时,往往会对其良苦用心予以领会,以此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改正。比如,当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情况时,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这位学生,把自身的态度以及言语迅速向学生进行传递,严厉与责备的目光会让学生顿然醒悟;慈祥和赞许的目光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当学生在课堂上接话茬或者做小动作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以及自尊心的基础上,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已经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并要及时改正。当课堂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以静制动”的方式,即用目光在学生当中扫视,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时,学生就会立即安静下来,课堂秩序恢复良好。

2.3分组约束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当中每一个小组都有优生和潜能生。教师可以让这些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组长,这既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又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积极进行改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依照优等、良好和中等三个层次把全班学生分成程度级,并异步管理这些程度级的学生,在发现学生进步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让他们把自身潜能给充分释放出来;在发现学生退步时,教师要迅速做好转化工作。教师动态管理好不断变化的学生,对其级别不断调整,并提出全新的要求。这样的管理不仅有可靠的组织保证,而且还有比较严格的控制,达到了学习与身心共同提升的目的。

2.4多重评价

信息技术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评价,合理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过程性以及总结性等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它的教学评价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尽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科学和全面地反映出来,争取降低一些很难量化的外在因素。比如,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成绩考核表,把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试总分的40%,剩下的60%就是期末测试成绩,并且期末测试成绩尽可能地要结合笔试与计算机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合理性,也才能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3结语

鉴于初中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对课堂管理的实效性进行提高。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对课堂管理不断加强、对教学设计合理组织安排、对评价方式予以完善,才能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崔小平.信息技术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5):172-172,187.

[2]戴鸿飞.关于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10):117-117.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环境;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互相伴随的。从实践角度看,教师的管理能力强,其课堂教学效果相应就好;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都能在教师的课堂管理方面找到原因。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高中生有课堂问题行为的比例为97.2%。比例之大,已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我认为应该从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入手,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以达到有效利用课堂的目标。一般而言,课堂环境主要分为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社会心理环境两类环境构成。物质环境包括时空环境、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绪环境和信息舆论环境。物质环境是课堂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它和社会心理环境共同影响课堂的气氛、结构和深度。因此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必须两者兼顾。

一、良好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互动与成就获得,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首先,要保持课堂的整洁,增强课堂成员的秩序感、责任感。一个杂乱无章的课堂环境本身就为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次,课堂座次的安排应科学合理,特别应打破按成绩排座位的做法。事实证明成绩较差学生的聚集处正是问题行为的高发处。且这种做法易给学生心理蒙上阴影,易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对抗心理。座次安排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个性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同伴关系等多种因素,做到优劣搭配、合理组织,达到以长补短、以优补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地。

二、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对于社会心理环境须多方用力,教师应创建使学生感到愉快、振奋、融洽的学习环境。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会改进学生的态度,提高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师生应互相赏识、互相尊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造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建立两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

首先,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人说教师不应对学生过于热情应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主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热情友好,而是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同时维护教师的尊严。温暖关爱和严谨并不矛盾,有效的教学应这几点结合起来。“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有以下的性质:开放性,师生之间可以直言不讳,坦诚相见;关爱性,学生应感到自己被教师看重;依存性,师生双方相互依靠;独立性,师生双方都允许对方发展自己独特性、创造性及个性;互惠性,师生双方绝不以牺牲对方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教师可以对学生表示尊重关爱热情的同时仍对学生的行为方法和学习成绩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但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开放并不意味着没有分寸,开放的程度应使学生了解教师的为人并赢得学生的友谊和尊敬。教师应乐于和学生在一起,表示出对学生的兴趣和关爱,经常创造与学生交谈的机会。通过交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又被重视的感觉。传递高度期望:教师应抛开主观偏见,对所有学生都寄予厚望。教师期望对学生的成绩有一种自我预言实现的效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堂问题的发生。

其次,帮助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也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途径。一个充满攀比、敌意和疏远氛围的课堂只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苦恼绝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相反,在一个教师和同学相互支持的课堂里学生可以建立自尊,增进学习的动力,并且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如今师范教育计划中很少有为教师提供具体技能来建立相互支持的良好集体规范。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花时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消除许多课堂不良行为,并能营造出一种促进学生学业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创设同学互相熟悉的

活动及提高集体凝聚力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社交技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有结交朋友的机会。当一个充满凝聚力和活力的班集体形成时,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几率自然就会减少。

我认为,通过建构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课堂问题的发生,提高课堂效率。但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要秉承一个原则:从学生利益出发,对学生充满欣喜,充分理解和支持学生,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唯有如此,才能卓有成效地管理课堂,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