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9 18:57: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核算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中职会计;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中职教育应重视技能教育:
(一)技能教学,符合社会需求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才”,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座右铭,全体师生也日益重视技能训练。评价一所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指标是学生的就业率、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就业率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中职校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学生要能够符合企业的需要,学生毕业就能顶岗。
会计是一门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操作性强。作为中职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普遍因数学、英语成绩不好而无缘上普高。对于他们来说,会计的理论知识太抽象了。因此会计教学,除了要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各项操作技能和技巧,两者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促进其实际技能的提高。
(二)提高技能,实现培养目标
会计学科的操作性要求高,仅仅依靠理论教学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会计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点钞和验钞技术,传票翻打技术,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的整理和装订,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实践性教学训练方式,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弥补会计理论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着提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中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性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技能教学应贯穿在会计课教学中:
财务会计岗位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重要性、特殊性,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 ,学生利用顶岗实习来获取会计专业技能已变得不现实。但用人单位却越来越强调学生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他们理想的员工—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业务素质(熟练地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以“校内模拟实训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较好方式,各个中职校已普遍新建了财经实训室,利用财经实训室进行仿真训练,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因此目前课堂仍然是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形成会计实践能力主要的阵地,在会计课中应贯穿技能教学。
(一) 提供实物,介绍会计核算流程
提到会计,人们就会联想到账房先生,会计不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会计的基本职能还是核算和监督,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因此会计核算的学习还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上会计课伊始,就将我们的学生带到财经实训室参观,参观实训室的设备,高二的学长向学弟和学妹展示他们进行手工记账的工具(包括具体的文具、仿真的原始凭证、装订好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会计的工作的环境,对会计具体的工作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因为会计的相关信息需要借助这些实物载体得到实现,这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利用电算化软件工作。但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进入会计角色,无法顶岗的很重要原因是不了解会计核算流程,不了解会计核算流程中的会计分工。因为在用友T3软件下,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都是由财务软件自动生成的,如果记账凭证填制后没有审核是不能登账的,制单和审核不能是同一个人等等,(原因是刚毕业的学生不了解账证之间、账账之间以及账簿之间的关系)。从学生接触会计课开始,就可以清楚为学生介绍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核算流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理论和实践同步,提高技能
会计实训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只有借助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会计的实训课,我校开设的是《中小企业实训》,安排在基础会计课学习后,高二的时候才开设。主要是模拟工业企业一个月的40-50笔的经济业务来进行学习会计核算流程。这时候进行会计实训,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基本将高一学习的基础会计还给了老师,老师需要重新复习,唤起学生记忆后进行实训,效率低。因此,在进行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时,我就对课程顺序进行重新整合,学习完会计要素和复式记账后,就开始学习经济业务的核算,此时主要是通过文字形式来介绍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进行学习,等学习到记账凭证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种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填制方法进行传授,并提供真凭证让学生来识别经济业务,并对经济业务编制先会计分录,老师检查正确后,再填到记账凭证上,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填制凭证。老师还可以有针对性性选择一些错误的凭证让学生进行审核,引导学生找出凭证中出错的地方,如何填制才是正确的,并请学生更正。在如此的训练中学生对经济业务的核算掌握很清楚,并且单证填制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中教学中,学完相应的知识点也就应该进行分阶段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等学生再学习中小企业实训时,主要就可以进行分岗位进行实训,进行集中实训。
(三) 实践课短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计有情节的实践课短剧。会计人员主要负责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实的进行反馈,而其提供的信息又会影响到相关信息使用者。因此在实践课设计情景剧时,主要利用会计岗位以及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设计,将会计岗位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将会计核算流程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现,设计不同的情节来展现会计岗位的工作。没有扮演的同学要负责点评扮演角色的同学表演是否到位,表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每次表演都要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点评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老师进行最后总结。原来抽象的流程图动了起来,学习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因为要扮演角色就会认真地学习会计核算流程,认真学习各会计岗位的职责。例如在学习“其他应收款”核算时,设计预借差旅费、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的短剧。短剧涉及到,学生要填写借据,找相应的主管审批后再到财务部门预支差旅费,出差回来,要对发票、车票等原始单据的整理,填写报销差旅费申请表,有关人员审批,报销差旅费,通过整个流程的表演,学生对各岗位会计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就熟记于心了。并且通过扮演个性色彩的会计人员,课堂活泼生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也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水平,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分工协调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会计技能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改革考试评价标准:
1.增加技能考核的比重。会计的培养目标已转化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目前会计考试主要还是以笔试为主,试卷中理论部分占绝对的比重,主要考核学生识记,不能检测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对原来的考试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改革,应将理论知识部分的比重缩小,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增加实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题不能只考会计分录了,需要考学生填凭证,登账、更改错账,结账,考核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2.注重过程性考核。原来的考试,平常成绩比例小,期末成绩占绝对的比重,学生平常不读书,期末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重点复习也就能顺利过关,这滋生了许多同学的惰性,打击了了平常努力用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他们心里不平衡。要想考试过关,期末用功就够。因此,我校改革了会计课程的评价,采用综合性的评价,加强过程性考核。总分100分,包括过程性评价80分,包括(出勤评价10分,课堂表现20分,作业小测20分,模块评价考核30分);终结性评价20分(期末考核20分)。因为将80%考核比重将放在日常的检查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生也开始重视平常学习过程,重视日常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终身学习。
(二)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专业知识的先行者。技能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技能水平也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可能给学生一杯水。21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也不例外。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实务越来越复杂。会计教师要及时充电,及时学习,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最适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2.教师下到企业去,拥有一线经验。大多会计教师经过高等教育,从大学直接到职业学校,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在教学中讲授会计实务时,凭借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为学生讲解会计实务,因为是纸上谈兵,难免会底气不足,教学效果欠佳。会计老师要走出校门,下企业实践,尽可能兼职。这样会计教师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一线的经验,指导学生技能才会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总结
现在,各中职校都普遍重视会计的技能教学。如火如荼开展的中职校的技能赛,可以展现学校和学生的风采,学校可多利用技能赛的契机,了解企业的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变化,对各校的会计专业开设的科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技能培训方面多投入些,实训室设备软件多完善些,培训的教材能更实用。要以应用型为导向,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社会欢迎,企业喜欢。
参考文献
[1]张秀兰.将实训实践贯穿于会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9).
[2]陈立群.关于体验式教学的几个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5).
[3]韩延林.中职会计技能培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师.2012.(3).
[4]何堂飞.中职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标准及提高方法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账务处理;同步;中职;专业业务技能;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②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关键词:高职会计;技能;实训;五步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6
1国内外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职层次的会计专业定位于培养一线会计员,因此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为未来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模仿企业财务处的岗位职责划分,采用职业岗位模块教学,使学生能适应各财务岗位,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基本上所有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建立有自己的校内模拟实训室。实训任务包括把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进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环节,会计核算的操作通过手工或财务软件等方式完成。如何使学生能在实训中加强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完善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会计流程为主线,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添置实训室的软硬件设施,科学评价实训成效。通过这种将实训融入理论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上岗操作能力。
西方国家的会计实践教学相较于中国而言更完善。西方国家的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这些学院有很明确的培养目标。例如加拿大的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只有少数的理论基础课,实训课程和职业证书培训课程是主体,此外还补充因与企业合作而设置的特定课程。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学院与大学能相互承认学分并进行良好的衔接,学生可以带着学分进大学继续深造,同时取得学院的职业文凭与大学的学士学位。由于企业非常重视工作经验,很多公立学院设有“带薪实习课程”。在经过前期的学习后,学院安排学生去公司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获得学分,还能取得工资收入。这种实践方式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巩固理论知识,顶岗实习过程又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留职。据官方统计数据,近年加拿大学院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2会计技能实训五步走方案对我国高职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我国高职会计实训,多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实训室有着完备的实训软件,目前有符合财政部考试评价中心要求的课程标准、各门专业课程的授课计划、有针对各章节的电子习题库、有针对于实训教学的网中网、蓝色因子、用友、金碟等实训软件。有了这些前期研究和准备,再加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会计专业学生的线上线下实训提供了保证。
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方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设计一个新的实训方案,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技能实训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推广应用到会计课程教学中,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建立“融入理论教学的专项技能实训――分岗、轮岗的综合仿真实训――实务专家参与的实账实训――跨专业的综合仿真实训――老师参与的顶岗实战实训”的五步走新方案,适应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态发展的需求。
渗透于理论教学与顶岗实习的五步式实训,实现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手段的创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上岗操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同时,也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最优配置,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解决实训室经费投入有限、设备数量不足与逐渐扩大的教学规模之间的矛盾。
3高职会计技能实训五步走方案的设计
五步走方案是借鉴我国高职院校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成果,旨在提高学生的上岗操作能力,以便于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顺利适应职业环境,赋予会计实训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这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规范的方案,能弥补我国高职院校当前实训模式的不足。
3.1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五步走方案需要全面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必须完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融入理论教学的专项技能实训就是要求在理论课程学习中给学生安排工作任务,由学生进行账务处理操作,工作任务包括如何建账、原始凭证的识别与填写、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各类账簿的登记,账项的期末调整、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综合仿真实训是给学生提供期初账务资料和实训过程中需要的用具,以及模拟企业一个月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完成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教师评价或学生自检工作成果,使学生具备独立上岗的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由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构成,形成以掌握技能为主线、理论学习为支撑的课程结构。
3.2课程内容的调整
实账实训综合了财务、成本、税务等专业知识,学生首先了解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与环境,理解该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处理方法,完成建账、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流程。要求学生能处理完成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会计核算工作,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结合理论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必须有企业财务的实际经验,在实训过程中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在每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后,教师总结归纳出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当全部任务完成后,学生针对实操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3.3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纳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训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可以采纳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互动交流教学法、教考一体激励教学法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训成果的客观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重对会计技能的考核,考虑到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后是否具备独立上岗能力,而且要兼顾学生自身素质的考核,例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计诚信意识等。
3.4教学条件的改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就得增加实训课时的比重,将技能培训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日前来说面临着种种困难,例如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而难以安排足够的实训课时,导致学生实训时间不够,动手能力不强;实训室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以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仅靠课堂教学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善教学条件,建立完善的手工模拟实训室与多媒体仿真实训室,实训室配备各种会计核算的工具,张贴会计核算流程图,拥有工作台、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3.5教学成效的检查
会计实训就是一项模拟工作,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这是一种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学生能体验财务工作的全过程,从接受任务开始,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流程来实施会计工作,最后能自检与反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面考验,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实训能学会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4存在的问题
五步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以会计技能为授课重心,将完整的会计核算流程分成一个个模块,贯穿于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指导传授给学生操作方法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后能独立进行综合实训。
(2)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是根据企业经济业务而设计的,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学生通过五步走实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实训指导中更是如此,在为学生解疑答惑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做,更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不再是拿着粉笔的传统说教者,而是工作任务的组织者,使学生在企业情境中成功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此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5结束语
五步走方案是从理论认识和实践运作的角度,借助会计专业核心理论知识而创造的实训教学成果。五步走方案旨在丰富会计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在补充完善的过程中吸收了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涵盖财务、成本、税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是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比较全面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姗颖.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5,(32).
1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进行开设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只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进行教学,这明显是不够的,还应当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操作能力教学,让学生对具体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以及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特别是在当前处理信息的技术相对先进的状况下,要求熟练的使用和操作会计核算的软件,同时运用商业版以及演示版的会计软件,模拟处理单位的经济业务,重点处理报表和财务的子系统。所以,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安排课程的时候,不仅考虑到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考虑到会计电算化方面实践技能的掌握,更要让学生对经济业务方面的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学生在经济业务方面的会计技能进行培养。
2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
2.1对教学计划进行改革,改善实践教学
从课时的角度来说,把这个学科的整体课时分为两个部分:实训和理论,理论部分的课时可以学习技能与理论知识,实训部分的课时可以系统的训练专业技能。增加实训课时,不是增加课程中的整体课时,是调整内部,对理论课时进行缩减,才可以增加实践方面的课时,但是缩减理论课时应当先合理规划教学材料。然后对实习课程进行综合性的设置。主要有综合模拟方面的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实习,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社会进行了解。关于社会见习和社会调查,应当每一学年至少安排一周的时间,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对综合性的模拟实行进行安排,另外,在毕业之前应安排社会性的实践,时间在六周左右为宜。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善,将实践课程的时间落到实处。
2.2强化建设教师队伍,重视提升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是属于应用型的,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老师不仅要有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老师应当对实训课和实验课进行认真的准备,自身能够对软件进行熟练地操作,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恢复,提升实训课和实验课的成效;其次,会计电算化的老师应当接受软件公司的定期培训以及专业的进修。会计软件的开发在迅猛的发展,但是电算化方面的教学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出现老化的情况,知识没有进行定期更新,实践性能力自然不是很强。因此专业老师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对企业中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例如:财务人员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障碍,只有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
2.3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强化社会调查方面的活动以及案例教学
对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的可能性。社会调查方面的活动以及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当中的主要部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案例教学,就是老师按照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的、内容、重点以及难点对案例进行编制,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的工作就是总结、提示、引导,最后再让学生凭借所学知识以及对案例的一些认识写出相关的报告。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的社会调查并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活动,调查报告可以考察并改进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需要把社会调查当做是教学中主要的环节,调查的内容可以由老师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上的安排,由学生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有大量的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电算化工作中的基础性技能就是实践技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这就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进行改善。因此,探索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是长期性的一项任务,大家应当一起为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代忠宏.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浅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5):153-154.
[2]朱珈仪,朱珈萱.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173-175.
关键词:高职教育;成本会计;实际工作;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17-01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为使会计专业适应新会计准则目标,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须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本文着重围绕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必要性及途径进行详细的阐述,以解决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脱钩现象。
一、《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必要性
1、《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色彩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这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化,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更与工作过程脱轨。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过分强调成本核算中各种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对大量的数据计算。但是,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与报告流程却无法形成感性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2、《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手段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
目前,成本会计教师理论课教学仍习惯于用注入式、灌输式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这样,造成了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而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来反映。这些繁杂的图表在黑板上难以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要面对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和产品成本的计算,还要对如何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是我们平时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3、《成本会计》教学评价有待改进
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评价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评价主体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二是评价的目的,主要以考察学生的不足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评价形式单一。四是评价的内容枯燥。
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途径
1、以企业为背景,共同编制高质量的实训教材
要保证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取得好的效果,保证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首先必须有一套适用的实训资料。好的实训资料应当具备仿真性、全面性、典型性和规范性。仿真性要求会计模拟实习主体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企业。各项业务和数据由实际业务提炼加工而成。全面性要求实训中的经济业务类型应涵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典型性要求实训的经济业务应当经过认真挑选,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济业务。规范性要求学生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及最后的会计凭证的装订整理成册全部按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规范化操作。整理实训资料时,要选择那些效益好,会计核算比较规范,在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收集资料的对象。而且搜集的资料必须全面、连续、系统,同时还要保证教材及时更新,杜绝内容陈旧的问题。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业合作
由于成本核算的特殊性,要想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程序,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流程。这就需要借助校外实习或者通过观摩录像片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外,也可以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真实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成本会计模拟实训室。在印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时,注意其格式、联次、色泽等尽可能与实际工作中一致。改变实训形式单一的现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训形式。如可以组织学生在成本会计实训室中模拟企业的成本会计部门,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循环扮演成本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成本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模拟练习,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未来工作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增强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感性认识。
3、改变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本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设置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新的见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提问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法:在课堂上模拟实践(假账真做)。然后分章节实训时,直接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真账真做。最后到工厂顶岗实习。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把案例引入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述案例情况,学生讨论之后形成分析报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教学的目的。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引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减少照本宣科的枯燥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企业具体案例的分析,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选取案例要慎重,所选的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师徒制教学法:通过这种模式既能使老师傅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好地传承下来,又能促进新手快速成长。在实际操作时,可以由老师带学生,学生带学生,还可由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带学生。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更好实现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行业轮换
一、引言
国务院总理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做到学以致用。从此次会议的精神看,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际上,应用技术型大学缘起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其所提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对实体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主要特征是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
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应用能力。会计应用能力是指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它是在实际职业岗位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实训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会计实训教学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当然,课程实训需要精心设计,决不能把课程实训转化为简单的作业课。
调查发现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行业大多是制造业、商业、物流、金融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毕业后前三年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等。然而,大多数学校的实训项目仅涉及一个制造业,而且会计核算环节缺乏岗位分工,缺乏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造成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不连贯、不系统,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胜任工作。
为此,我们构建了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项目”,可以弥补当下以一个行业、不分岗位实训以及课程间缺乏联系的不足。主要内容是创建不同行业及企业彼此间相互关联的经济业务,将工作任务按不同岗位(出纳、会计核算、主管会计、审计)进行分工,由学生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上进行能力训练。这一改革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会计综合实训的内容,而且对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会计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不难否认,现行会计实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课程实验较多,缺乏综合性实验。高校会计模拟实验多以课程实验为主体,各课程实验之间,实验背景资料不统一,缺乏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以验证本门课程知识为主,对学生从核算能力到财务管理能力,再到审计监督、鉴定、评价能力等整个“能力链”的综合培养和训练不足,造成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不连贯、不系统,没有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
(2)缺乏行业知识及企业间业务的关联性。现行《会计综合模拟训练》业务内容仅局限于一个制造业企业,缺乏跨行业企业,撇开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联交易,未能将其他行业融入进来,对不同行业企业账务处理的特殊性要求不够了解,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化的业务设计和实际操作进行训练。事实上,一个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商业、物流业、银行以及其他服务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无法生存。
(3)缺乏对会计岗位的认知。现行会计实验是学生每人一套实训资料,两周内要做将近200笔业务(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编制报表),一个人既是会计又是出纳,给学生感觉混乱,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很繁琐,在老师辅导下算是能勉强完成,但要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企业财务是如何运作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甚至有一些学生还对做财务人员产生了畏惧逆反的心理。
(4)缺乏对学生实训成绩的科学评估。实训成绩评估是实践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对保证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实训大多数指导老师在对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评价时,普遍感觉比较困难,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的实现路径
(一)改革内容与改革目标
1.改革内容
本项目一方面将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设计成分段进行与整合运行相结合的模式,另一方面将改变过去以单一制造企业为对象进行的“三无”实训(无凭证传递、无岗位分工与轮换、无行业区分),设计了包括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五家不同行业企业及彼此相互关联的经济业务,构建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场景,将会计与审计工作任务嵌入到各工作领域,并进行行业轮换实训。改革内容大体从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将原来三门课程的实训整合为一门综合实训。将现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与审计模拟实验整合为《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课程。具体内容是将原来分别进行的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进行合并,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会计实训资料又成为审计实训的具体内容,构建一体化的综合实训项目。
第二,将原来对一个行业的实训扩展为五个行业实训。改革现行以单一制造企业为实训背景为按毕业生工作行业创建制造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四家相互关联的企业及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分别为其设计各自不同的会计与审计业务(包括彼此相互关联的会计业务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每个行业企业的基本背景资料,经济业务设计、行业间内部交易的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会计科目设计,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的选择。
第三,将原来不分岗位实训分解为多岗位实训。改革现行混岗实训模式为分岗实训(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主管会计岗,审计岗),将会计与审计工作任务嵌入不同工作岗位,按照岗位分工进行账务处理,实现行业轮换实训。具体内容是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岗位职责、会计凭证传递路线与传递时间、会计凭证、账簿的设计样式、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组建、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的具体要求;行业轮换的具体规定。
第四,将原来一人评价变多人的动态评价。改革现行教师主观考核为“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三位一体的动态考核方式,制订全面、规范的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内容:指导教师评价指标包括出勤、团队合作、岗位胜任情况、知识迁移能力与综合能力及实训报告质量;学生互评指标主要是就会计凭证传递、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指标主要就自己通过实训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改革目标
(1)建立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的长效机制,促进会计实训教学的实质性改革。学生通过本项目可以系统地梳理会计与审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与审计专业技术、提高操作技能,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岗位及分工,使其在走出校门后能直接上岗,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2)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重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内容起点,按会计岗位业务构建新的会计实训的内容体系,实现手工实训与信息化实训的对接。因此必须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材组织与编写、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以工作流程为主线重新构建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3)建立“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动态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是由原来单一的指导教师考核转变为指导教师、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共同参与的动态考核方式,对学生整体实训效果进行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
(二)实现路径
根据毕业生主要涉及的工作行业,本项目设定为五个行业: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目的,开发一体化的会计与审计综合实训项目。
会计项目: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财务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会计档案归集与保管。
审计项目:审计业务接受、经济业务循环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的模拟实训,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纳税申报、审计等岗位工作方法和程序,加强学生对财务、税务审计工作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全过程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步,按照工作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构建实训内容的“三维”架构
工作行业:为处理不同行业企业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将会实训行业分解为: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将工作任务融入到上述各行业的工作岗位中,由学生处理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审计业务,以掌握不同行业会计与审计业务处理的特点与区别。
工作任务:我们将每个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分解为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财务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会计档案的归集与保管以及税务和审计报告的编制等工作任务。并设计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关联经济业务及各行业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由参与实训学生进行各行业企业经济业务交易凭证的传递处理,完成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岗位:根据实训时间,我们将所涉及企业界定为中小型企业,将会计岗位分为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主管会计岗和审计岗。由参与实训的学生扮演不同行业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角色,熟悉会计与审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操作要求,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
第三步,以提高核心能力能力为目标,创建“岗位分工、凭证传递、行业轮换”的课程实训模式。
岗位分工: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企业,设有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主管会计岗和审计岗,每个岗位都有其明确的岗位职责。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承担税务和审计业务,分别对本交易区域内四家企业进行审计服务。根据获得的会计资料,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查、评价工作。
凭证传递:将实训学生进行分组定岗(每组3人,每人1个岗位),每个小组每轮实训必须完成一个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按照分岗情况由相应岗位的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亲自操作各行业之间的票据传递。
行业轮换:每个小组在完成一个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后进入另一个行业企业进行实训。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在项目训练设计上,我们将会计工作的岗位分工通过行业循环进行体现。也就是说在行业循环时小组成员内部同时变换岗位,使学生熟悉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以此类推,以使每个小组均有机会处理不同行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每个学生均有机会扮演每个会计岗位与审计岗位的角色。
四、结论
综上可见,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项目以培养会计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将应用能力分解为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会计核算能力和审计监督、鉴定、评价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这种一体化的实训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改变了传统会计实验主要局限于单一课程内容以及验证性实验居多的弊端。
[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2]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3]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6).
[4]彭峥.“会计学”实验课程创新的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4).
[5]王京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路径选择―――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与协同效应[J].大学教育,2013(1).
近年来,我国对中职教育实行了改革,导致在招生过程中对生源的年龄和分数放宽了限制,造成了中职生水平和素质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没有基本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从而给中职教育水平造成了影响。会计作为中专教育中相对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非常困难,若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不高,应用能力培养也得不到培养。因此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中专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因为教师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观念的适应性不强,没有充分符合会计模拟实训的相关要求,从而造成中专会计模拟实训并没有取得较高的实际效果。就其问题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模拟实训知识乏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学生已经采用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然而很多教师却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理论教学非常重视,对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一味忽略。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全面讲解的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自身学生能力和基础知识不足,难以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了解。因为会计理论存在明显的抽象性,教师在实训课前就要充分分析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防止实训教学还附带理论教学的影子。
第二,实际教学和实训课程存在脱节情况。会计模拟实训课中很多课程学生接触的会计知识非常少,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实际效果。会计核算教学实训时,很多教师并没有向学生普及我国税务和会计方面的条例和法律知识,对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重视程度不高,这就极大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难以从系统上对会计工作程序进行了解,学生的业务能力也达不到应有水平。实际模拟实训时,教师会要求学生了解充分的会计岗位知识。然而实际实训中,教师只让学生做实训资料,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难以对会计职业的特点有客观的了解,从而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三,中专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会计课程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会计教师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如此才能对学生充分指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工作经验缺乏,导致理论知识没有有效融入到实际中,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增强,此外,会计的系统性和保密性较强,教师缺乏继续教学的机会,造成在模拟实训时缺乏指导性。
第四,没有合理编制教材内容。编排中专会计模拟教学内容时需要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视同仁。但是实际上,会计核算的教学内容比重远远超过会计监督,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将凭证、账簿以及报表的循环,从而导致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根据实训方式核算,这就增大而来差错出现的概率。此外,很多教学对手工模拟较为重视,却对计算机模拟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综合能力难以提高。
二、中专会计模拟实训的建议策略
第一,对会计实训材料加以完善。在会计模拟训练时,要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教师要创设较好的实训环境,对会计实训内容科学安排,并对实训材料加以完善,科学规划实训过程,保证教学准备的充分。实训资料必须完整,虚拟要有较高的真实性,要接近企业会计管理内容,并对原始凭证加强重视,让学生能够对原始凭证的处理能够科学正确,保证实训效果,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重视模拟实验室的设置。会计教学内容可操作性较高,教师一定要强化实训环节,科学的设置会计模拟的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适宜的试验场地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训练时可以对会计模拟资料进行精简,客观模拟企业材料实际管理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会计资料中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会计部门也将电算化操作技术投入使用。所以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结合电算化和传统手工操作,保证学生充分了解会计核算的整个操作程序,继而提升实训的效果。
第三,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想保证会计模拟训练的质量,中专必须要按照自身实际,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实际能力,以在会计模拟训练教学中对学生详细指导。学校要定期聘请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在学校开设讲座和教学,指导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纠正实训时出现的错误,加强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结合。学校要和各大企业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明确模拟实训和实际工作感受之间的差别,对会计工作有客观的了解,继而调整学习方式和目标,从而让会计教学能更加现实化。
第四,对实训课程合理安排。要想提高中专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实训课程合理安排,形成健全的教学内容体系,对教学进度和计划合理把握。在记账凭证练习工作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而采用不同的训练策略,保证会计模拟训练的针对性。
三、总结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肄业后能适应岗位需求。中专学校一定要对教学实训内容合理安排,要有完善的培养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实际素质。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
关键词:会计核算;教学体系;新思路
会计核算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是根据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的不同格式、种类及记账程序进行划分,其根本区别是对总分类账进行登记的方式及依据不同,单不论是传统的手工记账还是电算化记账,其会计核算流程都是相同的[1]。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作为重要基础,高校应在教学中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渗透,虽然大部分高校已分别设立了会计核算的相关课程,但不同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必要的,需要对各个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教学质量。
一、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是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财会专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效率,而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会计核算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并根据市场需求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要求财会专业学生对专业法律法规进行熟知,并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会计职业技能,在毕业后有足够的能力快速适应并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是财会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对财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财会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的财会职业技能[2]。而在会计核算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大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但对财会专业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加以巩固。只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内涵。在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或是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能改善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日趋激烈,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虽然社会中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同时要求较高。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应届学生缺乏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就业质量较低。因此,在高校会计核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加上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就业质量[3]。在会计核算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会计核算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信心,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
(四)会计核算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有利于增强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对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教学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岗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目标,选择实际生产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内容,避免一味传输空洞的理论知识,要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加以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4]。会计核算人员不仅要了解会计行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还要能准确处理经手的每一笔业务,具备一定的税务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在传统会计核算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对工作内容及职责缺乏认识,因此,需要通过构建科学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对会计技能进行仿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真正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
二、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
(一)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内涵
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会计核算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多功能教室或是模拟实验室中通过开展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使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科体系被打破,主要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实现归本位的教学特点[5]。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转变为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第二是从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第三是以理论基础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二)构建一体化的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特点
构建一体化会计核算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展开。其中情景模拟主要是对工作情景加以模拟,主要是在多功能实验室中配备完善的会计模拟教学设备及工具,将其模拟成仿真化的财会办公室,根据教学内容将班级中的学生分别布置不同的工作任务,担任不同角色,让学生全身心都投入到模拟情境中去,完成模拟演练,在模拟过程中体会和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6]。其次,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会计核算教学工作需要将课堂假设为职业场所,并让学生分别扮演职场中的工作人员,让学生投入到角色中去,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从而体验到不同角色的直观感受。最后,要让学生对会计核算课程中的专业术语产生准确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对企业在财会部门中所用到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对于案例中的问题通过分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学习,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
三、一体化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对会计核算校本教材进行编制
为了更好的实现一体化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构建,就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核算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会计核算校本教材进行编制,并通过实践教学来使教材中的内容更加完善和全面。如将《初级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等多个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对项目内容和项目资源杂糅,确保教学体系得到完整衔接。会计核算校本教材的编制可以将其分为四册,首先是《会计核算概述》,在《概述》中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式、核算程序、核算要求进行介绍,根据企业概况对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查找,并对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展开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让学生对会计核算流程及其概念能够更好地掌握,从而明确会计核算的要求。该册教材内容的编制是会计核算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7]。其次,《手工会计模拟》,会计核算实训中的操作规范用手工方式来进行模拟,即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建账、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编制等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对企业会计部门及经济业务的工作有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再次,《Excel财务运用》,该册教材中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往来账务处理、会计记账、常见的财务单据及统计表格、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进销存货管理、月末账务处理等相关内容,并让学生可以利用Excel表格及相关函数进行会计核算。最后,《会计软件模拟》,这一册内容则主要是讲解关于财务软件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并模拟企业中对财务软件应用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内容,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来进行会计期末结算、固定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等,让学生可以熟练的操作财务软件,并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二)对会计核算教学内容加以明确
由于会计核算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适时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让学生学会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处理,并将此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和分析关于企业中会计岗位设置的具体问题,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真实的会计工作进行模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各个教学单元之间进行有效连接[8]。如在对支票填制问题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首先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分小组的方式对支票填制问题进行探究,最后由每一个小组派出代表成员对学习问题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模拟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展过程中,高校的会计专业在教学中应加强对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完善,从而适应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多样性、开放性与实时性的特点。在会计核算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为基础,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变为企业工作室,通过开展模拟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以便于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对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实现对会计核算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静.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5).
[2]李向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0(14).
[3]孙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2).
[4]刘战伟.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3(2).
[5]刘战伟.新建本科高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
[6]付晓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18).
[7]韩芳.高职会计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