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25 17:04: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外汇技能;外汇交易;模拟软件

任何一笔外贸业务都离不开国际金融的配合。假如以合同为线索来考察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在签订合同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外汇风险,任何一个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国际金融知识。

一、传统《国际金融》教学的不足

虽然大部分国际贸易类的专业,无论是研究生阶段是本科还是高职,都开设了《国际金融》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掌握的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外贸工作的需要。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们往往缺乏信心和兴趣,笔者经过分析总结了以下原因:

第一,与学科其他教材内容重复。《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其中的内容与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屡屡发生。如《国际贸易》教材中的“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一章,和《国际金融>中的“国际资本移动与国际债务”一章。这两门课的这两章都涉及“国际资本移动”,都需讲授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

第二,应用性的内容讲述不够。根据专业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满足外贸业务的要求为宗旨。在目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汇率变化无常。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也经常大幅度变化,这严重影响了外贸公司的经营。如何规避外汇风险、进行外汇保值操作,将成为摆在外贸公司面前的首要问题。而《国际金融》教材对外汇保值问题的探讨却零散地分散于“外汇业务”与“外汇风险”两章中,内容不集中,结构不紧凑,重点不突出。又如学生毕业在工作及生活经常接触到的结售汇制度、外汇核销制度却根本没有涉及。

第三,教学方法还没有突破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五个一”来形容,即一本书、一叠讲义、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用PPT课件代替了黑板和粉笔,但是基本教学模式没有变化。由于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被彻底抛弃,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国际金融》课程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技能。

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像在国际金融专业那样全面、细致的讲授《国际金融》是没有必要的,也极其不可取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二、以外汇交易为平台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各个学校纷纷实行教学一体化改革,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很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已经删除了《国际金融》课程。这是适应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细化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但是,“高深”的国际金融知识和复杂的国际金融技能又是外贸类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可行的的出路就在于我们必须站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角度,重构国际金融知识,以“有用、够用”为标准开展国际金融的实践教学。问题的关键是,哪些内容是必须保留的,那么内容应该省略?

在外贸业务中涉及到的《国际金融》知识,主要是汇率折算、进出口报价、对外贸易融资、外汇风险防范、国际结算、结售汇等。这些内容都外汇交易密切相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建整合出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二大内容:

一是顺利结售汇外汇保值操作。围绕这一主题,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外汇与汇率,包括外汇与汇率的概念、种类、汇率的标价方法。(2)如何买入和卖出外汇?

二是防范外汇风险。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外汇保值操作,可能会出现做一笔外贸业务不但不赚钱,反而还亏损的业务。这就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外汇保值的原理、方法及操作等。围绕这一主题,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包括基本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2)外汇管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汇管制和我国的外汇管理。(3)外汇保值措施,包括即期、远期、掉期、期货、期权等外汇保值交易。

以上内容都与外汇交易相关。为了让学生集中掌握以上内容,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加入专门的课程《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如果不开设专门的课程,那么可以在相关的课程中加入完整的外汇交易实训,以便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进出口贸易融资、出口信贷等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三、以外汇交易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的改革和电子化技术程度的提高,对外贸行业从业人员岗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基本素质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新形势下,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的管理、政策、法律,还要了解银行的信贷知识.还要知道企业的融资投资知识。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未必要很高的专业知识深度,但一定要求很有知识面的广泛宽度。随着我国国家化的加快,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新的课程应突出外汇风险的管理及其防范。

表1

项目 主题 案例举例

项目一: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对经济的影响 20XX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项目二: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的规模 20XX中国的国际储备规模构成

项目三:外汇汇率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美元为何会持续贬值,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外汇制度是如何变迁的?

项目四: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 衍生产品交易的两面性 1995年巴林银行时间、2005年中航油事件

......

表2

情景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务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真正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含义。

教学内容

给出若干笔国际经济交易,要求学生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是顺差还是逆差,计算各种国际收支差额,并分析失衡的原因。

必要说明

简单介绍复式记账法。

情景二:汇率计算的实务练习

目的和要求

通过模拟练习,使学生对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进行各种汇率的计算。

教学内容

基本汇率与交叉汇率的区别与计算;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的区别与计算;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区别与计算。

必要说明

利用软件进行;可开展技能竞赛。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此设设计了以下项目及(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6页)若干子项目:

项目一:国际收支(子项目一:外汇与国际收支;子项目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子项目三:国际收支的调节;子项目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实训));

项目二:国际储备(子项目一:国际储备的构成;子项目二:国际储备的管理)

项目三:外汇汇率(子项目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子项目二:汇率变动及其影响;子项目三:汇率制度;子项目四:外汇汇率的计算(实训));

项目四: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子项目一:外汇市场;子项目二:外汇业务;子项目三:外汇业务(实训));

项目五:外汇风险(子项目一:外汇风险概述;子项目二:外汇风险管理;子项目三:外汇风险管理(实训));

项目六:外汇管制(子项目一:外汇管制的内容;子项目二:我国的外汇管理);

项目七:国际金融市场(子项目一: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子项目二:欧洲货币市场;子项目三:亚洲货币市场);

项目八:国际金融组织;

项目九:国际货币体系。

四、课程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都要有案例做引导。这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选取的主要案例如表1。

(二)模拟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模拟教学的作用。为此,我们选取了以下内容(列举了两个情景)开展模拟教学(见表2)。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李建元.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实验[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国际金融 教学改革

一、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地方高校的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改革

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比较,地方高校具有其独特性,并由此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不断增加,大学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是研究型的,更多应该是应用型人才。从生源的质量上来说,地方高校总体上次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决定了地方高校更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企业服务。由此,地方高校一般定位为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重担需要地方高校承担。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在为地方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及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对地方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校培养的学生“无销路”,影响下一届的招生;企业招不到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影响生产;学生得不到就业,影响生存,从而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因此,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关系到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协调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稳定。

2、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学改革

国际金融作为研究国际支付、国际汇兑、国际融资等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金融业务的学科,其应用性很强。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产与生活中。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改革影响深远,与此相应的国际金融领域各种理论迅速发展,并日益与实践结合,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国际金融知识分析解决此类问题。国际金融知识涉及经常项目赤字和可持续性、资本账户自由化、资本管制、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及其传染性、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汇率模型、汇率制度选择等。国际金融课程必须及时总结现实情况,在剖析国内外金融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国际金融课程的应用型特点决定在其教学中,要求利用相关理论,紧跟时事,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3、社会的需求要求教学改革

笔者在对毕业生调研时发现,毕业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太差,很多学生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他们只会说,不能做。学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都感到不满。学生反映虽然主修了某些课程,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讲解,也记住了一些原理,但几乎不能运用,还得重新学习。用人单位抱怨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一个本科生还不如一个中等职业学生好用。这对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国际金融作为应用型很强的学科,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考核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其直接目标是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国际金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因此,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1、运用案例教学法

纵观世界经济,其实质是一个逐渐被虚拟化的一体化经济,资金流动频繁,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资金流动日趋减少,与实体经济无关的资金流动不断增加。国际金融业务虽日显重要,但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世界性的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由此可见,国际金融课程案例非常多,且日新月异。而我们学习国际金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诸多的实例为我们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方便。案例教学法应该贯穿始终,从上课开始就导入案例,让学生带着案例进行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目标与重点,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我们应选择紧贴时事、关系最密切的案例进行分析,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设计应针对某项具体业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突出外汇、股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规范操作、规避风险,使学生更加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要求,能在实际业务中熟练的进行操作,让培养的人才能派上用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运用情景教学法

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和理解书本中的知识。我们可以采取很多具体的措施来实施情景教学:利用网络,采用多媒体播放纽约、伦敦、香港等外汇交易场景;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外汇交易所进行实地考察等等。通过情景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运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某一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国际金融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具备外汇、外汇交易、汇率、国际资金流动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可共同确定具体的项目及项目方案,学生根据拟定的项目方案,分组集体完成国际金融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评价,并给予一定的成绩。通过“一条龙”的训练,学生可对外汇或其他国际金融圈有所了解或掌握。

4、运用实训教学法

实训教学法是指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分析、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方法,并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地方高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和操作型的脑力劳动者,是为地方企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和学术型的人才,它偏重于应用性、技术性、职业性,而非学术性和研究性。由此可以看出,实训教学非常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实训教学,不能将其视为走过场,应将其落到实处;其次,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具备实训的基本条件,如建好国际金融机房、购入操作软件或者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再次,应不断增加实训教学的学时,可以把国际金融的实训课时提高到占总课时的40%以上;最后,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方法,如运用国际金融模拟软件进行外汇交易模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拟操作,或者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

三、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考试方式的改进

1、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无论是在生源质量,还是在教学条件方面都不如综合性的高校,其培养学生的目的也很明确,即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在地方企业就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理论知识不需要掌握太深、太多,以够用即可,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具体来说,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同时应选择实用的教材。就国际金融课程而言,应选择外汇及其外汇市场交易、汇率及其汇率政策、国际收支账户及其记账方法、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国际金融组织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而对汇率决定理论这部分只须讲授比较简单的章节(如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并选择与此内容相匹配的教材,以达到让学生能动手、懂政策、会操作的目的。

2、国际金融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核方式是一种导向,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方式。我国长期以来以一张试卷决定胜负,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成绩不惜代价背课本,更有甚者,为了顺利毕业,不惜铤而走险,进行抄袭作弊。这达不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为此,我们应该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这对国际金融这一应用型课程尤其重要。我们应该改变目前主要以期末考试决定成绩高低、获得优秀或评选奖学金的途径,增加平时的考核,平时考核至少应占到总成绩的50%以上。平时考核方式较多,如组织案例分析、共同完成某一国际金融项目、上机进行模拟操作、撰写小论文等等。期末的卷面考试应该减少记忆性的内容,增加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测试学生能力的试题。通过这些改革方式,可促使学生思考,迫使学生动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注: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和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改课题“独立学院程序性知识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为例”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敏: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2] 赵璋、李江、魏伟: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11).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1.引言

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和风险控制是决定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前景的两个关键因素。2008年民生银行开始筹备成立金融工程实验室和市场研究中心,其主要作用包括:“开发先进的风险分析模型,建立满足业务需要、分析水平较高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积累对风险分析系统运用的实际经验,逐步自主开发市场风险分析模型;掌握对固定收益类、外汇类、信用类以及商品类等金融产品定价的成熟方法和实际操作经验,并与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物为我用;针对人民币市场的特殊情况,建立符合现状的、能够指导实践的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初步形成独立的内部定价机制。”然而金融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正是金融工程专业所讨论的两个核心内容。

2.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作为金融工程技术的发源国,美国金融工程的专业主要设置于硕士阶段,强调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其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知识,掌握开发、设计、运用创新性金融工具和手段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然而,金融工程专业的理工味道非常浓厚,美国的金融工程专业在具体的人才培养环节上演化出三个不同的方向:(1)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工程学院。代表学校有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主要培养学生成为金融工程师,课程设置强调数学建模思想,如随机过程模型、金融工程最优化模型、蒙特卡洛方法、期限结构模型等。(2)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数学或统计学院。代表学校有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等。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数理金融理论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比如随机积分、偏微分方程、连续随机过程等,为进一步研究开展奠定良好基础。(3)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金融学院或商学院。代表性学校如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Hass商学院。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了如金融机构讨论、公司金融、资本与货币市场、动态资产管理等职业导向型课程和案例教学,为学生毕业后较好地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被引进到我国,也演化出两个方向:(1)金融数学系,代表性的学校北京大学的金融数学系、南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下的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方向、山东大学的金融数学专业等,主要培养既具备金融基本知识又受到良好数学训练的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2)金融工程专业,主要设在金融学院,代表性的学校主要是国内的财经类高校及其他综合类院校的金融学院,采用的教材主要是以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的考试教材,要求学生掌握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以及简单产品的定价。

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除了要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可以看到,数理定量分析已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学习金融工程必须要有数理基础。训练学生在注重定性研究分析经济金融现象本质的同时,加强定量研究。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的支持,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一定要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转化为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国内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与观点

目前在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中,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推进相关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上接第184页)等。由于这些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在风险预测、建模、蒙特卡罗仿真分析及决策优化中应用了分析软件等工具,使得该学科在金融工程教学和研究领域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

国内一些老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相对比较好的建议,如安徽财经大学的何启志老师强调了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却没有提出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模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刘向华老师提出了在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应该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数理方法、相关软件三个模块,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金融数据处理、金融建模、金融风险管理四个方向的动手能力。刘向华老师的观点我非常同意,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天津财经大学的张元萍老师提出了整个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的架构体系,但是她的课程设置与整个金融学的其他专业没有差异,不能够体现金融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安徽财经大学文忠桥老师提出了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可以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必修实验课与专业选修实验课,他的想法和观点具有创新性,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运行方案。我参考了国外一些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结合以上几位老师的想法与5年实验教学的经验,构思了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4.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通过5年的实验教学经验,我认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分为四类实验,其中包括课程实验、专题实验、项目实验、第二课堂实验。通过这四类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数理方法、相关软件三个模块,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金融数据处理、金融建模、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我认为金融工程专业应该在大一就应该学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与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大二应该完成外汇业务、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分析、国际金融、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定价等专业课程,大三开始学习计量经济学、风险管理、对冲基金等难度相对较高的课程,同时学习一些专题实验课程。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开始一些项目实验,然后撰写毕业论文。

(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一些理论课的同时,结合相关实验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基本理论。对于金融工程专业来说比如统计学、银行业务、外汇业务、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计量经济学等课程随着教学进度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通过这些课程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有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课程实验的具体安排如表1。

表1 课程实验的具体设计

理论课程 课程实验名称 专业素质与能力

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 SPSS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EVIEWS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 掌握软件如何导入数据,通过软件掌握统计学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具体按照步骤操作

商业银行

国际结算 商业银行业务实训

国际结算业务实训 掌握银行业务(储蓄、对公、票据)等业务以及国际结算业务

金融学、证券投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 证券交易模拟

证券市场行情分析

证券财务报表分析 掌握证券交易规则,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如何获取财务信息与资讯信息,账务财务指标的运用

固定收益 访问中债网,查看债券信息 根据债券新息得出利率期限结构

外汇业务

金融工程 外汇交易

期货交易、权证交易 掌握外汇的报价、实盘交易与保证金交易规则

掌握期货与期权交易规则、定价与套利机制

(2)专题实验

专题实验,就是开一些专题软件应用课程,这些软件在投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运用相对较多,比如MATLAB在金融数量分析中的应用、EXCEL在金融模型分析中的应用、Stata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SAS在金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这些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一样,上一个学期。将这些课程的简介和方案列出来,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必须选择其中一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共36课时,通过这些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些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软件在金融数据处理、CAPM模型、APT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固定收益证券计算、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金融衍生产品计算、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制、金融数据的可视化与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将这些课程的讲义和软件挂到实验室网站,方便一些同学自学。

(3)项目实验

项目实验,就是将这个实验作为一个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通常项目实验一般放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进行。我个人认为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可以开设两个项目试验:股指期货投资模拟与企业投资决策模拟。这种项目实验一般持续一个学期,4个学分,项目方案的具体设计非常重要。股指期货投资模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小组分为套期保值、投机、套利三类小组,初始资金相同,套期保值小组只做套保,投机小组只做投机、套利小组只做套利,分别设置交易费用。通常利用期货股票模拟平台,初始资金额度要足够大,同时限制仓位,避免在模拟期间由于爆仓出局。同时要求小组撰写交易记录、月度报告以及最后的投资总结报告。企业投资决策模拟,主要利用股票交易平台,投资股票,这个项目实验设计要求小组必须撰写投资报告,相当于学生小组管理一只股票型基金,需要撰写投资策略报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投资定价分析报告以及公司分析报告,同时需要设计投资控制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参与,防止小组同学搭便车,最后每位同学撰写投资总结报告。整个成绩按照模拟业绩、报告质量,控制报告填写加权给出综合成绩。项目实验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学生利用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在走出社会之前,知道所学的知识该怎么应用。

(4)第二课堂实验

第二课堂也就是学生参与的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举个例子,上海某一财经院校每学年举办一次“金融论坛”与“金融案例分析大赛”,其中两次活动分在两个学期进行。“金融论坛”的主题包括金融产品设计: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保险产品设计等等,通过设计金融产品,让学生了解这个产品的定价、投资者和发行方面临的风险和收益。“金融案例分析大赛”主要依托案例的形式,一般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主要掌握投资选择,产品定价,以及面临的风险。为了与实践相结合,通常邀请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银行保险等业内人士进行点评,防止学生产品设脱离实践。

本文结合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专题实验、项目实验、第二课堂实验。通过这四类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数理方法、相关软件三个模块,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金融数据处理、金融建模、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动手能力。从目前国际国内的金融工程学科发展来看,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了解最新学科的前沿发展,为银行、券商、期货、保险等公司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论中国金融工程的发展条件与障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8).

[2]危慧惠.建构主义模式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运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4).

[3]刘向华.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5).

[4]文忠桥,李阳.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

[5]何启志.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9).

第4篇

[关键词]外贸单证;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204-03

外贸单证工作贯穿于外贸业务的始终,对于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和及时安全收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贸易磋商、达成交易,订立合同到履行合同,从备货、报关、运输、保险到最终货款结算、收汇核销,几乎每一个外贸业务环节都离不开单证工作。同样,在单证工作中,如果稍有差错,就会给对外贸易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基于这个原因,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和单证工作密切相关的外贸单证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1 外贸单证课程概况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外贸单证的基本要求、流程和发展趋势,掌握与其相关的外贸基础知识,并教授在进出易过程中所涉及的信用证审核、各类外贸单据和证书的缮制方法和技巧。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课程教学目标在知识上,学生需要了解外贸单证的业务流转,理解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了解开证和审证、制单和审单的方法与要求;在能力培养上,学生应该具有熟练的制单技能,能正确缮制各类外贸单证,具有综合运用外贸知识的能力,能较好地处理与单证相关的外贸业务。而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终身学习为指导,加强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包括过硬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有效进行沟通的能力和积极工作的态度等,以增强其对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分析以上特征和教学目标不难发现,现行的教学应该紧密地围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来进行。因而,外贸单证课程的重点应在实践教学上,同样,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也要熟悉并掌握,这样在制单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长”。

2 目前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2.1 教学的思想观念

高职教育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树立,精英教育的思维定式根深蒂固。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普遍存在两种情况:情况一,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太偏重于理论,实际上实施的还是所谓的精英教育模式,对于操作性极强的单证课来说,真的是不适合,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根本就不会缮制单证。情况二,理论讲不透,学生不理解,会缮制单据,但是错误百出。理论虽然不是单证课程的重点,但是也不能忽略不讲,该让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点依然还是要给学生讲透讲明白,因为在制单时,也是会用到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比如说,怎样根据合同来审核信用证、审证时的一些要点和技巧等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来支撑、信用证下填制各类单据的依据等。

2.2 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1)明确侧重点

现在教师在上该课程时,普遍都知道要把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但是往往实践操作太肤浅,跟实际脱节严重,学生掌握了校内的操作技能,踏上工作岗位,依然不会制单;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同种单据,如商业发票、提单、原产地证明书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从未见到过的新单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最新的单据变化,要及时将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教会学生自己怎样去查找到第一手的单据资料,并提高他们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制单的能力。

(2)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目前,我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再加上课余的单证培训,部分同学能通过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资格考试,顺利拿到资格证书,但是很多同学毕业了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依然不会制单或是错误百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该课程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因为在学校学习时不打下最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为企业培养的就不可能是合格的员工。很多同学认为,平时上课随便听听,老师布置的作业随便做做,到单证考试能达到90分以上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殊不知,真正到了公司做这一工作时,一份信用证项的货款结算,如果一会儿发票出点问题,一会儿提单上出个差错,对企业来讲,就意味着不能做到单证一致,单单一致,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后果就是不能及时从银行收到外汇,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因而教师在授课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每张单证不出现错误,必须得保证没有任何的差错。教师始终强调,做单证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为从企业角度来讲,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所以单证不能做到100%的没有问题,就是不合格,还需要继续努力。

2.3 人才培养模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沿用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没有冲破固有模式的禁锢。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指望学生在短时间内靠自己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一定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引导。熟能生巧,多练习才能达到“会”和“正确”的目的。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教师在单证课堂上的示范作用很重要,照着单据的样本讲一遍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模式教学效果很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我们都知道,但是教师把握的不好,就起不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因而在示范的时候,每张单据每个地方需要我们进出口企业填制的,该怎么填的方法都应该跟学生讲明白、讲透彻,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换了合同,换了信用证就不会制单了。就如总理所说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培养求知,而且要培养思想道德、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公司真正做单证这个工作时,除了要及时做对全套单证,还必须要妥善保存好相关的单证,特别是像进出口许可证、原产地证书、海运提单、外汇核销单等重要单据。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这些也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给他们进行灌输并养成良好的相关习惯和职业操守。

3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3.1 教学方法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讲授和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法,再配以相关的实践操作练习。在今后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实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真实外贸公司的实际单证业务引进课堂,通过分析,设立模拟场景,让学生根据实例,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公司、外汇管理局等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与实际的脱节。从而能促使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本课程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进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使用与传递都在真实背景的贸易项目中进行,将一个大项目拆分为若干个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彼此间的沟通和团队合作,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自己任务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的进出口贸易中,相关的信用证、贸易合同、单据资料等大部分都以英文拟订和处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和实训中运用大量专业英语进行讲解和讲授,学生的实训也须全部以英语来完成。通过这样的双语教学使学生熟悉业务操作实际环境,真正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

3.2 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式:专业教师下企业跟班,了解具体项目内容与完成的全过程,从而带入课堂,以项目全过程进行仿真的教学;

现场教学式:把课堂搬到仿真实训室上课,边上课边实训;

嵌入式教学: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外贸公司去实习,甚至可以搬到企业去上课,边实习边上课,阶段交替进行。

3.3 教学内容

外贸单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外贸单证概论、外贸中常见的支付方式、开立信用证、审核信用证等进出口专业知识点,而实践教学模块主要由以下几块构成:

基础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中包括制单资料和单证填制两个子模块,其中制单资料是单证填制的依据,包括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两个模块。单证填制模块根据实际进出口业务中单证的特点,按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分成运输单证、检验单证、报关单证、投保单证、结汇单证等五个模块。

综合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对基础模块中的相关模块进行整合,让学生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学生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在模拟的外贸环境中为了各自的经营目标完成相应的工作。各角色可以在既定的规则下自由地进行寻找贸易伙伴、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外贸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习与职业技能鉴定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单证员资格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和报检员资格考试,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单证操作的短期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激发起学生的实践兴趣。

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外贸企业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相比,总有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授课教师不断与时俱进,把最新的知识点带到课堂,教授给自己的学生。

3.4 师资队伍建设

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技能如何高超,与外贸企业的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外贸单证课程知识面广、更新快,因而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利用平时没有课的时候和寒暑假下企业实地锻炼,积累相关的外贸单证操作经验,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培养双师型的素质。

3.5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验证性和单项实验仍占有较大比重,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外贸企业一线的最新设施设备相比,总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学校而言,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尽量做到与实际相接轨。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各专业制定本专业(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实训指导师资队伍;以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实训项目开发,总结实训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实训质量。企业可以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提出意见、建议;有能力的企业提供实训基地(或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实训指导;提供生产任务供学生实训,并及时反馈实训意见、建议。有条件情况下,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企业生产场地可作为实训基地。结合实际,企业提供生产任务,让学生既进行了生产实训又为企业生产了产品(创造价值),实现双赢,促进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2008(5):25-28.

[2]郭晓晶.项目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2-33.

[3]王雪.外贸单证双语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25):186.

第5篇

关键词:证券期货;实训环境;平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经纪和投资顾问业务,直接服务于广大投资者。随着我国证券与期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对所获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对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宽泛的与投资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要有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满足证券与期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对证券与期货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方针,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训质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根据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特点和实训内容,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探索一种途径或者方法,将原先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实训项目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以该平台为基础,建立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现状

通过调查国内几所高等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我们发现各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软硬件实训实施虽然都较为完善,能开展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业务在内的专业实训项目,但普遍存在实训项目系统性整合不足的问题,使得专业实训实施还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训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实训项目分散,缺乏整合,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方面稍显不足。随着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得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掌握综合职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证券与期货专业的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等实训课程彼此独立,各实训项目之间没有建立相关性链接,这些都不利于发挥实训设施整体性效果,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二,开放式、互动式的实训教学模式还没有建立。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实时性,因为我国证券交易或期货交易都是在某个设定的时间段,不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就无法进行模拟实际交易情景的实训项目。这使得整个专业的实训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此外,投资较大的软件资源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只能在上实训课时在实训室使用,业余时间无法操作,且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性。

二、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目标

按照培养符合证券与期货市场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如下目标:

(一)实时性

实时性是证券与期货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我国证券和期货交易所每天只能在规定的交易时间内进行交易,瞬息万变的证券与期货市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实时处置交易的能力,因此,高质量的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能满足学生的实时交易需求,能采用交易所实时的行情和交易信息,并能进行与专业相关的仿真实训项目。

(二)开放性

对于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课堂实训还远远不能熟练掌握社会对其所要求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课后自我实践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此要求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该具备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实训的形式是开放的,即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实训平台,进行相关的实训项目操作;实训的内容是开放的,即相关实训项目的要求、步骤、所需资料等都公开,便于学生正确操作。

(三)互动性

证券与期货专业大多数同投资有关的实训项目都是实时完成的,学生要根据金融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指导,因此,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实训环境具备良好的互动手段和互动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综合性

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包括股票分析与交易技能、期货分析与交易技能、基金分析与交易技能、债券分析与交易技能等。这些技能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本质上是互相关联的,是属于投资技能的一部分。因此,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该是综合性的,集成式的,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可以实现所有的核心技能实训,并且在各技能之间建立关联性,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综合的投资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

三、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根据目前各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已有的实训实施,遵循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的目标,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可从以下方面来构建。

(一)网络资源的利用

证券与期货专业在进行模拟交易实训或投资分析实训项目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经济数据、浏览相关的财经网站及投资分析网站。因此,实训平台应能整合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查阅及教师实训指导,另一方面实训平台应具备将实训相关的重要数据与信息进行后台备份,这样日积月累逐渐会形成适合专业教学且使用方便的庞大数据信息流,有利于提高实训效率。

(二)现有软硬件资源的整合

要想建立一个综合实训平台,必需对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列出本专业开设的实训项目所对应的软硬件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为了节约成本,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设备,如对于实训软件来说,可以通过开发少量的接口软件就可以将原先的软件资源利用起来。

(三)综合实训环境的建立

将证券与期货专业所有的实训项目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包含若干个实训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由若干个具体实训项目组成,并利用校园网,将上述任务集成在一个网络界面上,从而实现单界面下可进入所有实训项目。此外,在相关联的实训任务及实训项目之间建立相互链接关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四)开放式环境的建立

上述综合实训环境建立后,将所有具体的实训项目的全套资料和实训流程在网上公布,学生可按流程自行操作。同时,利用互联网,建立开放式的实训环境,学生无论在实训室还是在课余,都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登陆实训平台进行操作。

(五)互动式实训环境的建立

依托校园网和互联网,学生在实训中可随时请求指导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也可利用实训平台随时了解学生实训情况并进行指导,达到教与学互动的目的,教研室也可利用平台掌握各年级学生整体实训情况来改进教学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证券与期货专业是在我国证券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实践教学是证券与期货专业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的教学对增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网络的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体现了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摒除了传统实训模式的弊端,对于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水平,培养适应证券与期货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该平台的主要特色如下:一是改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职业技能。本研究设计建立的综合实训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将分散的实训项目集成在一起,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实训环境,且在各相关的实训任务及实训项目之间建立了相互链接关系,能有效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职业技能。二是实现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登陆综合实训平台,完成实训操作,并可得到老师的指导,此外教研室、教师及学生都可通过综合实训平台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综合实训平台建成后,一般可容纳专业全部学生同时在线操作,全体专业教师可同时登录平台实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待该平台运行成熟后,可以逐步将学校中其他与投资有关的专业的实训项目移植到本平台,形成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赋予专业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形成一个可供全校学生使用的校内投资实训环境。

在此基础上,将该平台对外开放。由于本平全基于互联网建设而成,因此非常便于外界使用,使得实训平台的推广具有可行性,且推广的流程简单、便捷。 完善自身的建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全新的理念下做好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做好长远发展的准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科技进步”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进出口业务;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85-02

《进出口业务模拟》课程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适应现实经济对人才培养结构的要求,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重技能操作,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可按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目前《进出口业务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进出口业务模拟》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本科院校的简化版,不能很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注重知识点的讲授,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出现了为学习而学习或者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 [2]。

2.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强。以往的进出口业务教学模式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3.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未能充分体现教学效果的反馈。传统的评价方式最常见的是闭卷笔试,大多考核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款及概念、术语、简单理论、问答、计算等,题型呆板,在测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体现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而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4.“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战经验,导致实践课内容脱离实际。虽然,国内的高职院校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教学改革,但是绝大部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实际外贸经验,即使下企业锻炼,也很难在短时间缩小这种差距 [4]。因此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尤其是对工作任务的选取、项目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收到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改革,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外贸类人才,为学生成功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一)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设计商品进出易磋商的方案、能够根据来往信函制作外贸合同、能够审核并修改信用证、能够根据合同及信用证制作各种外贸单据。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技能,并熟悉该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职业素质等素养。

(二)确定项目化教学方案

1.项目一:交易准备。主要内容为进出易前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并建立业务联系,最后设立进出口磋商的方案和操作思路。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老师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作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给各组指定一种商品,作为贸易的对象,学生根据要求,通过上网查询信息,对国际贸易市场进行分析调研,并最终选定国际贸易目标市场,设计合理的进出口商品开拓方案,明确操作的基本思路。

2.项目二:合同商定。这个项目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交易磋商,二是合同签订。这个部分先由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并通过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演示,并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熟悉相关操作流程和要求后,学生再分头行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己在项目教学一开始就分配的任务进行操作。如在讲解合同签订项目时,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空白合同,教师手头持有一套完整的真实贸易背景资料(包括合同、信用证、发票、装箱单、提单、汇票、报关单、检验证书和产地证书等),教师每讲完合同条款下的相应模块,就要求学生签订合同的条款。之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分歧,进行分析总结,查找原因。

3.项目三:合同履行。本项目可以通过校内外贸模拟操作实训室,以一开始每组学生分配到的实际业务为基础,每个小组作为业务中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再从全部学生中抽取8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扮演各种不同的职能部门的角色,如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外汇管理局、海关、国税局、货运、保险公司、商检部门等,在实训室内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

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并独立履行合同,熟练地与有关当事人建立业务关系,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协调能力 [6]。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技巧。

(三)确定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课程的考核应注重平时的课内实践,平时阶段性考核的项目次数要适当增多,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重可适当降低,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比例分配(如下表所示):

三、项目化教学实例――商务谈判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进出口业务谈判的主要程序、原则、技巧和注意事项,掌握外贸合同的主要内容和签订要求,熟悉谈判的礼仪和技能,了解商务谈判室的布置和要求。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进出口贸易合同主要条款的谈判,能够根据谈判结果签订合同。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二)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说明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将全班同学按每组4人进行分组,然后分配任务。一组作为一个贸易公司,抽签决定本小组是作为中方还是外商,并同时决定小组与小组间的组合及谈判的先后顺序。给出一个谈判的背景资料和基本流程,每个谈判组可根据双方协商,在此基础上修改交易的商品、贸易条件等各方面信息,根据所学的商务谈判知识展开谈判工作。教师根据谈判前的准备、谈判礼仪、谈判语言、谈判技巧、团队合作等项目设计谈判的评分标准,并组织学生按步骤要求进行商务谈判。

2.谈判阶段。谈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开局、中局和终局。开局是进入正式谈判前的问候和致意。中局是谈判的实质性阶段,主客方的谈判目标是合同的标的和货物的买卖条件。中局的谈判是合同前期的关键,要求各组学生围绕合同标的谈判。商务谈判的终局是本贸易项目谈判的结束,若谈判双方的交易条件达成一致,则可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谈判中,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和谈判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打分,并随时记录各个环节中值得推广的经验和相对不足之处。

3.总结与交流。每组谈判结束后,教师对谈判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可取之处,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在各组谈判结束后,在对整个项目从准备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总结、点评,评选出此次商务谈判的最佳团队和最佳谈判员,分析谈判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注意点

1.重视项目化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每个目标体现在具体的项目中,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2.把握好学生分组的原则。实践证明,每组人员应控制在4~5人以内,人数过多会影响学习效率。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

3.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教学设计能力、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五、结束语

《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课程在继承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教学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和效果,学生对外贸业务有了整体的概念,同时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后续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全面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翊.进出口贸易模拟实训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刑金虎.国际贸易实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安徽.进出口业务模拟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赵立民.进出口业务操作[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

那么怎样提高证券投资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教学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从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老师大多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如果纯粹讲授理论显得晦涩难懂且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因此,对于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只有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担任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以要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主,必须从教学方法着手进行改革,以逐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建设重点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我们知道理论知识是形成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能力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才能形成。因此学生们首要任务是要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实践课程做准备。有些人提出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习,我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根基的房子稳固吗?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直接删除或者减免的话,一方面把技能的根基删除掉了,另一方面学生考取执业资格证的知识哪里来?我们应该知道现在的职业资格证还是注重对基础理论的考核!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掌握理论那就要看教师们如何对教学设计规划了。

《证券投资学》课程从理论上阐述了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揭示了证券市场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面分析、投资组合的管理和市场监管等五大方面,涉及到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市场学、管理学及其他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该课程先行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理论抽象,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另一方面,该课程基础知识部分概念多,其中的专有名词更多,教师在讲授时要遵循习惯称谓和用法,又要将学生不熟悉的概念解释清楚,在之后的实践部分要不断重复基础知识部分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我们都知道证券投资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的同时而在实践中又取得成效?那就一定要让学生对这么课程产生兴趣。这就是我要说的实践教学。

在整个证券投资实践教学里面,我认为最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教学二部分。

第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证券投资的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原理简单化,充分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通过案例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设计案例的展示,如何提出思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这些,都是证券投资学中案例教学中应反复思考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某一理论时,增加案例,利用近期涉及该理论的现实问题为学生讲解。教师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讲解方式,实际上有利于将深奥的理论变成学生可以直接理解的现实,降低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案例教学。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是指根据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等学科的研究及其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证券投资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行业发展和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估证券的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投资建议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三个层面: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在当前状况下投资哪类、哪只股票是比较合适的。先要问一系列的问题如: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哪个行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中属于优势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哪个企业是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较大作用?然后从相关软件中查找需要数据,分别对各层次进行分析,最后选出具体的投资对象。经过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来选择投资的对象。

对于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形态分析、缺口理论、移动平均线分析、成交量分析等,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得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观色、个别提问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里有效利用率比较低,原本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如果通过多媒体创作手段,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案例,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来形象生动的图形。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以及各种K线图组合,通过大小、形状、色彩、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同时利用PP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动画技术,贴切、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模拟交易教学

对于证券投资学模拟交易教学是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各种行情的分析软件对证券交易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大体上的模拟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全程跟踪大盘指标 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案例的连续性和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的活学活用。证券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证券投资者面对的是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通过链接互联网,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股票、期货、外汇等市场行情。

总结自己这几年教学的经验,深知这门课程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必须得让学生掌握。如果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一锅灌”的话,不能很好地与实践动手操作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厌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肯定不会达到理想状态。但又不能将其和其他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如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死抄照搬”地套用在证券投资的课程教学上来,为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身处证券市场中,切身体会股票市场中的风险与成功的感受。

每个学生通过模拟交易,在交易帐户上的盈亏将综合反映学生的操盘能力和水平,这种操盘能力是学生在运用书本基础知识上的综合表现。

通过学生自己所选择或跟踪的证券的价格和价值的对比,认识价格的市场特性。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涵盖一些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内容。由于课时的(下转第27页)(上接第120页)有限,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进行尝试和验证的,只能选取个别特例重点内容进行验证。比如:债券的价值验证比较直观,通过验证,要让学生把握和了解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

结合热点实盘讲评。这里的讲评主要由学生完成,是强化实盘教学效果的延伸。内容上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面分析部分和技术面分析部分的专门讨论课以及市场热点的临时性评论。

加强实验课及模拟教学的分量。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学院有着完备的金融证券类实验室,准备在今年投入使用,让学生通过一人一机的证券投资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操作环境,让学生熟悉证券投资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交易系统来熟悉操作要领。通过证券模拟实验,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度, 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将课程的一些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达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应对性。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也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证券投资学课程讲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的专业竞赛,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或以我们学院为主举办炒股大赛等,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 也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应的证券投资分析技能,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并且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2] 徐伟东.证券投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第8篇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综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推进研究性教学是高等院校实现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实现办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005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此,我国一些高校逐渐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并在不同层面开展和实施了研究性教学。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国际金融》是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一些非经济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也将《国际金融》列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国际金融》具有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几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国际金融》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学生之前的选修课程有《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货币银行学》等。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积累,而研究性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探究性特征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索。基于以上分析,本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本文将在分析《国际金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论述研究性教学在该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层出不穷,实践的动态发展决定了《国际金融》课程的发展性和动态性,也决定了这门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如国际金融市场包括:期外汇市场、远期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黄金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内容。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迅速增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而当前教材中的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的相关内容的权重却偏低。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与《国际金融》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上机实习,前两项属于校外实习,上机实习则在校内实验室完成。近年来由于企业改革和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安排校外实习和实施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实习内容趋于形式化。本校实验室的模拟教学缺乏对国际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的掌握和对复杂教学软件的应用操作经验,因此上机实习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需进一步探索。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由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惯性,许多学生总是习惯于在教师的主导下,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接受者,总体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差,与教师缺乏互动性。再加上教学学时数的限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难学,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1、研究性课堂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重新制定《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比如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要加大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相关内容的权重。根据经济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可结合数学工具进行突出数理逻辑和数学分析思维的培养。例如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VAR(风险价值模型)被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考虑到不同金融衍生品具有不同特点的这一事实,可引导学生针对中国新兴的CDS市场及期权市场,基于VAR模型对不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进行测度比较。

(2)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课堂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与形式,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化《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与时俱进,实施主体参与、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倡导由师生共同完成《国际金融》某些章节内容的讲授。教师可先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研究专题,分配给不同学习小组,对备课提出明确要求,并从教学内容的导入、上课情境的设置、如何组织课堂语言等给予指导。例如在讲述国际金融危机时,教师可按照时间的脉络顺序将危机分成1982年的债务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亚洲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2008年的美国危机、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等研究专题,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结成各专题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专题要求,分工协作,查阅、整理、归纳资料,并配以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然后由专题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对所承担的专题在课堂上分别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起因、传导机制、影响和应对策略、对金融监管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汇报、讲解,其他各组针对报告展开研讨,最后教师就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升华。以上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研究热点、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再经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以及课堂讨论更清晰地掌握理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研究性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科精英和研究人员的阵地,而且越来越多地承担着为行业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责任。鉴于此,应将实践领域的重大变化反映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去。研究性实践教学包括研究性实验教学、学生申报各级创新性计划项目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倡导学生通过多样化实践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并将获取的知识信息综合应用于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本校与校外多家有国际金融业务的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项目的多元化及实习过程的规范化。

在校内上机实习方面,本校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为准备申报教育部的经管实验示范中心(省级以上),本校购置了一套《国际金融实训系统》仿真模拟平台,该平台与企业运营模式高度一致,企业案例配套了“实务知识”与“专家经验”,真实再现了国际金融业务的实践场景,特别是外汇交易平台,与全球外汇行情24小时同步,学生以实习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外汇虚拟交易,能更切实感受外汇金融操作的收益和损失,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业务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不断根据经营环境及政策的发展变化进行调适的观念与能力,增强了风险控制意识。实验室还购置了与金融教学软件配套的金融数据库,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库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有助于提高分析并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建设为《国际金融》课程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科和实践发展的趋势。

(2)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创新性计划项目。本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从项目运行平台搭建、指导教师选拔配备、教育教学条件保障、经费支持、项目实施效果监管以及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了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及时开展项目研究、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教师在研究性教学时,根据学时和学生专业不同,以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出的研究课题为线索,可有针对性地、有区别地组织学生申报创新性计划项目。以《国际金融》为例,在对经济类学生进行教学时,可结合美国金融危机,引导学生组队探究美国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自2008年华尔街因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酿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对华尔街的责难和非议就从未平息。华尔街虽已逐渐恢复元气,却未能和普通民众共度时艰,反而热衷于内部分红,这使得积蓄已久的民怨最终爆发。2011年9月发生的“占领华尔街”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正是华尔街大银行要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账户费用,从而转嫁因金融监管改革法给银行带来的成本负担。这场运动的示威者最关心的议题就是贫富差距,他们以“我们是99%的美国人”为口号,强调了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问题。通过组织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收集与贫富差距最直接相关的数据(基尼指数、群体收入和贫困率等)进行项目研究,探究贫富差距为何在这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此悬殊并正在日益增大的现象,总结这种现象对美国的影响、意义以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有何借鉴,并从税收政策、金融管制和竞选赞助法案等政策层面提出解决建议等。而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侧重引领学生研究金融消费与阶层固化的关系来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如以IT行业的工作群体为例,以探索财产性收入在金融消费和社会管理中的安全阀作用问题为基础,通过分析金融消费在现代市场背景下的现状,归纳金融消费与其他消费的消费取向和阶层特征,对比研究国内外IT行业金融消费的异同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拓展研究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高境界。研究性教学强调将教学过程看作是研究过程,强调科研过程是有效的教学环节等。在师生的深层次交流合作中,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教师也深化了对科研课题的思考。目前,本校已有多名学生参加到与《国际金融》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师科研课题当中,如一项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环境管制、自主创新对中国FDI资本效率影响研究”(10YJC790281),另一项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开放基金)“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控研究”(G2012007B)。在项目研究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不仅完成了《国际金融》的课程学习,获得了科研训练的机构,也为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科竞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升了科研能力与水平;同时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拓展了研究性教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国际金融》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时,还存在着时间不充分、组织难度大、未能和相关学科的课程建设相结合等问题。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在下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中,还需为发挥研究性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而继续探索实践。

(注: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2M51129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H2013004B)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俊超、吴洪富:变革大学组织制度,改善教学与科研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 谢浩、侯小刚、卢平:“热力发电厂”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3] 唐杰、林立、刘家芳、李海娜: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

[4] 罗琴、马进军:《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