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5 13:04: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士学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互动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平等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互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方面,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的教学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能够启迪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是互动式教学法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并与学生进行探讨。也可以让学生上课的时候充当教师的角色,自己对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营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互动式教学法的使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自由,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真实的想法,摆脱对高中数学这门课的畏惧心理。
2.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增添高中数学的趣味性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都给学生一种枯燥难懂并且很抽象的印象,进而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学生没有发现高中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更加不懂得如何应用高中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法,选取生活中一些实例来当作教学素材,并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教学素材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模式带领学生一点点感受高中数学的魅力,增添这门学科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以后,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说出一天之中气温在哪些时间段内是升高的或下降的?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上述时段内“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步升高”这一特征?学生进行讨论后与教师进行互动,明确函数单调性的实际应用。这样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能够充分增添数学的趣味性。
2.2通过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发的进行分组,共同进行讨论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打破了传统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一个人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碰撞,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了有关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性质以后,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1)y=-x2+2;(2)y=1/x(x≠0)提问:能不能说,函数y=1/x(x≠0)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单调减函数?引导讨论:从图象上观察或取特殊值代入验证否定结论(如取x1=-1,x2=2)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3通过互动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教学活动是为教师讲解知识服务的,但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当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互动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将每一个想法都大胆的表达出来,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有关“导数及其应用”这部分知识时,课前为学生设置导学案,为学生创建相关的学习情境:北方的秋天昼夜温差比较大,那么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刻画温度变量变化的快与慢?这样的数学模型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进行课前的探究式学习,从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3结束语
自2013年3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手术室各项操作及注意事项的视频培训教学,对比活动前、后的数据,分析培训效果。
2方法
2.1品管圈的建立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招募,建立品管圈,取名“手长圈”,寓意手术室护士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共12人,圈长1名,负责组织开展圈内活动,监督圈内活动内容;指导员3名,负责护理技术指导、示范及音视频采制、多媒体制作等,其余为圈员,均为新护士。
2.2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视频教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采制最新的临床影像资料,配合既有多媒体技术资料,在品管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下,进行学习、培训与交流。
2.3活动规划
确定品管圈的活动周期、活动细则、工作职责、圈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等。品管圈成员采用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通过每周的圈会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总结和分析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反馈。
2.4现状分析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无菌操作要求高、突发事件多等特点,护理工作紧张而繁杂,新护士在参加工作初期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品管圈活动的问卷调查,根据帕累托法,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排序,列出问题比较突出的前5项,分别为:术式复杂与医生沟通配合难;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手术器械繁多,熟悉度低,物品准备不足;心理紧张,忙中容易出错,自信心不足;手术室环境布局复杂等。
2.5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手术室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拟定整改方案。定期开展品管圈活动,了解圈员的实际需求,在圈会活动中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有针对性的视频教学培训,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①圈长和指导员方面,将手术室的各项专业操作技术拍成视频短片,制成多媒体资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分析异同点,使抽象的无菌化操作具体化,对较难掌握的部分可以重复播放,并指出其重点和难点;注意收集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示范引导,分享临床实践和思想的心得体会,注重圈员核心能力的养成;运用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对新护士圈员的综合考核及量表调查,评价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进展情况,掌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动向。②新护士圈员方面,培养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手术室操作的基础理论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视频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对照自身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改正;强化自身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意识地提高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的沟通配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圈会中积极提出临床遇到的困难,分享在实践中学到的好方法和心得体会,在互相交流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克服工作压力,树立在临床工作中的自信心。
2.6效果评价
在品管圈视频教学活动前后,对新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取试卷形式,操作考核计算多项技术操作所得分数的总和,其中包括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等;通过向临床手术医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与医师沟通配合能力的变化;通过发放自我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心理承受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和对自己工作水平主观感受的变化。
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较实施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医师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评价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的技术要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基础护理的工作质量。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将现代化的视频影像技术应用于新护士的培训教学之中,有利于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指导人员的亲身示范讲解,并与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对比,从而更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新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动发掘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工作中的诀窍,再通过与其他圈员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品管圈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员及时发现新护士的技术短板,把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剖析热点问题,并实时更新视频教学内容,就圈员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圈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医师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圈员开放个性,增进护士及医师之间的熟识和沟通交流。此次品管圈活动得到了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大力支持,在视频的采制过程中,突出了手术配合的流程以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医护间的沟通,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新护士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提高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结语
1.“1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
“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基础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学习方式,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环互辅”即老师分项目分别辅导N个学生,然后由学生分项目相互循环辅导。“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分以下步骤进行:
1)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前对教学内容要认真筛选,注意课程体系的前后衔接,理论够用原则,降低理论的难度,以应用为主线,精心选择N个教学项目。
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基础,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负责的项目,选择同一项目的同学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成N组。针对每个项目,教师辅导负责该项目的一组学生。
3)经教师培训后的项目负责人指导其他同学完成该项目,教师监控各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时解决项目负责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启发式进行指导,主要是多引导,多启发,提出分析问题的方法,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了保证“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顺利进行,需要改革原有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课程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在学生考核评价中,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重点考核与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进行全面考察。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的评价,结果性评价是学生学习完成后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
1.2“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从教学项目的选取和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两个方面探讨“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随着电力电子新器件的不断涌现以及各种变流电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日益增长,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以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实际案例为载体,设计了以下六个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1)单相半波整流调光灯电路;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调光灯电路;
(3)单相交流调压调光灯电路;
(4)同步电机励磁电源电路;
(5)开关电源电路;
(6)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电路。
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基础,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负责的项目,选择同一项目的同学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成6组。以单相半波整流调光灯电路为例,教师负责辅导选择该项目的7-8个学生。再由这些学生负责指导班上其余同学完成该项目。教师监控各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学会,还要教会别人。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利用大学城空间,建设电力电子技术空间资源课程,包括多媒体课件、参考教材、各种变换电路的仿真模型及仿真参数设置实例,实验指导、各章习题及其学习指导等。学生进入教师空间后,可自主开展学习,通过发表评论在线分享学习心得,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交流群组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
(1)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同学都得到了充分有效指导,因此故障率、仪器设备损坏率降低了。
(2)该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结束语
(一)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是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必要前提
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是以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基本前提的。《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是一门软件教学课,其理论基础是《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两门专业课的结合体,应该坚持《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相关理论知识讲授与软件操作实践并重的原则。在《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教学过程中,会始终穿插《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和理解之前的认识,引导、鼓励学生将专业课本里的例题数据用相关统计学软件来模拟、演练。
(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教案的修订
由于《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涉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两个方面,单凭课堂上的讲授很难达到真正深入探讨问题的效果,而且学生也难以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指定课后读物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要求学生找出文献中所运用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的优点或错误,由学生选取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演练和讨论,最后由教师来总结和点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进一步修订教学模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分析与指引。由此修订后的教案本来就是从学生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来设计的,上课时解答的内容都是学生希望了解的,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互动式教学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6]。
二、过程组织
(一)学生分组
分组学习是组织互动式教学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充分地参与到互动式学习中,教师将该年级预防医学一大班共4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由8名学生组成,并由学生民主推荐,产生组长。组长的任务是进行统筹和汇总,组织组员在课后讨论,并收集组内意见,形成小组结论在课堂上展示。各个小组间相互激励,按20%的平时成绩对小组打分,引导组内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知识分享。
(二)实例选择
分组完成后,教师会根据当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留下需要学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每个小组负责一项。这些问题在当次课堂上经过师生的简单讨论,教师会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但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最后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合理分工,由组长统筹,各个组员发挥自身特长,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度。
(三)互动准备
该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在课后进行。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和思路,小组成员在各自学习完相关阅读内容后积极讨论,统一认识和想法,最终凝练成小组的集体意见。通过该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引起学生对相关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兴趣,初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互动
由于教学课时相对有限,一次教学是3个课时(共120分钟),在每次讲解新知识之前会预留30分钟作为互动答疑时间。学生和老师角色互换,教师将讲台交给学生,由每组的组长和组员协商,选派代表,将课后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计算机软件演示,对于疑难问题,教师会做一定的引导,其他组的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既要鼓励那些思维敏捷、见解独特的学生发言,同时还应照顾那些思而不得、有待点拨的学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各种参与、表达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过程中来。
(五)点评总结
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论及互动过程进行点评总结。教师适当的、积极的点评总结,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专业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经过了课后的文献阅读和小组讨论,但有时对问题的解答仍然存在一些局限甚至错误,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出其优缺点、阐明正确观点以及需进一步完善修改之处,并且对学生的互动热情与探讨精神应予以鼓励和表扬。当然,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有些思考能力强的学生,能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的模式基本是:预习—汇报—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教师提出互动问题—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总结。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对教学内容足够熟悉。学生熟悉内容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提出大胆的猜想与质疑,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而教师面对这些大胆的猜想和质疑,不能带有主观认识,预设立场,应该在课前精心准备,课上更要随机应变。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效果评价
【关键词】护理程序;手术室;输血
手术室输血是根据术中患者病情的需要,其主要特点是根据术中失血情况进行输注,预防低血容性休克的发生。
近年来在国内时有输血事故发生,而手术室是输血差错事故的高发区。差错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致。我院均采用成分输血,常用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近年来,我科开展了护理程序在手术室输血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安全输血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9月—2009年12月对1550例病人进行了术中输血,男840例,女710例;60岁以上550例,18~60岁780例,3~18岁220例。全麻820例,腰硬联合麻醉475例,臂丛麻醉255例。输红细胞悬液及血浆1550例,其中加输冷沉淀及血小板55例。
2护理程序步骤
2.1评估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1],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手术室输血的特点;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病情、既往有无输血史、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估计出血量;了解成分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分血的种类、保存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
2.2诊断在评估的基础上,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列出护理诊断,这是护理程序中关键的一步[2]。如对反复多次输血、术中可能大量输血或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可下“潜在输血反应”的护理诊断;对高龄病人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可下“潜在心衰”的护理诊断等。
2.3计划制定手术室输血制度。根据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液成分类别等制定护理计划。如病人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心功能不好时,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滴速应控制在30滴/min以内;如术中失血迅速、抗休克时,必要时需行加压输血;如术中失血较多,需及时补充血小板或冷沉淀,预防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免加重术中出血;如病人需输血小板或冷沉淀时,临床领取后应立即输注,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为宜,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制定完善的查对制度。尽可能不将手术室输血带离手术室。
2.4实施护士实施护理计划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针对不同病人及手术创伤大小的不同特点给予。
2.4.1输血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进行术前护理查房,特别对于未行全麻的病人更需要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以免影响其在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
2.4.2输血前的准备咨询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术中可能需要输血量及成分,及时观察引流量及纱布数量,统计术中出血量,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时间长时,要求对术中领取尚未输注的血液进行科学的保存,红细胞悬液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小板保存条件为24℃~26℃;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
2.4.3认真查对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在这一点上,手术室输血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术中输血常因核对制度未能很好执行,而容易引起严重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常因手术在紧张进行中,台上手术医生未能给予监督,此时的护士更应注意查对所输血液的血型及成分,核对不可以走形式,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入手术室常规进行对病人的确认,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入手术室时取血人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注意观察血袋是否完好,血液有无异物或凝聚,如有异常时及时联系血库,并给予更换。
2.4.4必须使用一次性带有标准过滤网的输血器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5h以上时,部分血液成分在过滤器上粘着沉淀,不仅影响输注速度,还可能导致细菌繁殖、细胞破坏,故须更换。输注红细胞时,输血器莫菲管液面应取2/3为宜,因滴管内血液的滴落高度越小,红细胞受到的冲击及摩擦力越小,红细胞损失量越小。输注浓缩血小板前要轻摇血袋,输注过程中应经常轻摇,但忌拍打摇荡[3]。
2.4.5手术室输血反应手术室输血反应均为急性输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前15min发生,所以开始输注前15min滴速要慢,每分钟约2ml,输血总量不超过30ml,如果输血15min无反应,可按医嘱输入。手术室输血反应常见有过敏性反应、急性心衰、急性溶血性反应等。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输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避免术中应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以免不能及时判断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较大量库存血后,需及时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低钙血症发生,避免加重术中出血。
2.4.6注意观察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如检查滴速,观察输注是否顺畅,如果病人为清醒状态,需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密切观察尿量及尿色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皮肤有无输血所致皮疹,观察血压、脉搏有无异常改变等。
2.4.7临床上常有输血器穿破血袋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将血袋还输口提起呈垂直状或水平状,扭开还输口帽,把输血器针头缓慢旋转刺入血袋还输口。如发现穿破现象,可用血管钳在穿破点上方钳住,防止漏血,然后重新选择另一管,严格消毒后再穿刺。
2.4.8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督促麻醉医师及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尽可能在手术室里将所领取血液输毕,避免转运病房途中发生输血器内血液凝聚、输血反应等意外。避免病房里再次核对,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2.5评价护理程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护理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预防手术室输血中医疗差错的发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达到预期护理目标。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步骤,其目的是评价效果。通过评价,护士可以总结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使护理工作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手术室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参与人员多的一项工作。从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从血库的发出到临床输血之间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以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护士的行为更是保证血液从血库发出到输给患者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护士必须重视各环节的护理,不断加强对成分输血知识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输血医学发展的需要。
3结果
我科把护理程序应用于术中输血,本组1550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室病人的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5.
一、“局内人”和“局外人”双视角的概念定义及理论原型
主位观(EMIC)与客位观(ETIC)这种理论最早来源于语言学(音位学),由早期美国语言学家派克在1947年提出,并于1954年他发表的《语言与人类行为结构的同一理论关系》一书中形成其基本的理论体系。
一般意义上,主位主要是指从文化内的角度分析意义的构成;客位主要强调的是作跨文化方面的外部分析。主位与客位是和局内人与局外人的问题是相关联的,局内人(inside)和局外人(outside)是人类学调查过程中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与主位和客位不同,是两种关注的视角。
主位客位属于认识范畴的两种视角,而局内局外属于文化范畴或者社会范畴的两种角色。如何取得主位客位的视觉平衡,以及局内人局外人的角色平衡是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的焦点所在。
鉴于各种文化对自身的观念体系的影响,文化知情者通常按照本文化观念体系认识事务和理解问题因而属于该文化的局内人。由于外来学者用属于自己的文化观念体系认识和研究不属于自己文化的时候,就是这种文化的局外人。
二、双视角互换――“融入”与“跳出”
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双视角”这一理论方法论是我们每一位学者在田野工作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于“双视角”在田野工作中的实践运用,沈恰在《论“双视角”研究法及其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实践与意义》(中国音乐学1998-2)一文中指出:“双视角”研究法,全称是“音乐文化的双视角观照”。这种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异文化”音乐时,研究者就必然会以“局外人”身份,从该文化的“外部”去观察和研究其对象外,还应当设法“融入”该文化的圈子,像该文化的“局内人”那样去“内视”自己的对象,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领悟到这种音乐对于该文化中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从而真正做到对它们的理解;反之,在研究“同文化”音乐时,研究者除必然会以“局内人”身份,从该文化的“内部”去认识和理解其对象外,还应当设法“跳出”该文化的圈子去“反观”自己的对象,这样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对象与人类其他音乐文明的关系,从而找到自己的对象在人类文明这个时空座标上的位置。换言之,研究任何一种音乐文化,都应当从该音乐所处之文化的“内部”和“外部”这样两个视角去进行观照,我们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认识对象,把握住对象的本质。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两种视角和两种角色相互转换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学者在研究“内文化”和“异文化”中既能“融入”又能“跳出”,就如,作为文化执行者的局内人一旦跳出本文化的观念体系而对自己的文化作“客位”陈述,他就扮演了局外人的角色;而外来学者一旦融入异文化并对该文化作“主位”陈述,他就扮演了局内人的角色。鲍曼(M.P. Baumann)认为,民族音乐学的目标是获得主位以及客位(跨文化)的知识。既能“融入”又能“跳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者在研究时保持客观的分析。
三、符号化的“双视角”阐释
杨民康把 “双视角”理论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加以阐释,他认为传统音乐表演,包含了音乐的认知与创造过程和接受与反馈过程两个层面上的符号化过程。认知与创造过程是研究者主要的考察研究对象,而最终要做的是田野考察和其对象本文的建构工作。因此,研究者一般的工作顺序是先切入其中的接受与反馈过程,继而再进入到(对文化模式的)分析、解释和比较的过程。来自局内的表演者和听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欣赏、评价和反馈方面;研究者的注意力则更多集中在分析、比较和解释方面。由此可知,杨也是认为“双视角”方法是具有融入与跳出的特点的,但他这里却更多的强调了视角转化有条件的,它需要按照符号化过程的顺序来进行的。
在田野工作的实践语境下看,作为异文化圈的局外人,要去研究他者的文化,就必须要借助人类学所提倡的“参与观察”(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或“居住体验”等方法来使自己逐渐理解他者的文化,并能像局内人那样来看待他们的文化。然而,当研究者要把田野所得建构成文本时,又需要及时“跳出”,用客位观的视角来岁其文化模式做理性的分析、解释和比较。
四、“双视角”的质疑与反思
关键词: 浅谈 考绩档案 管理
医院职工考绩档案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考试、考核、进修、培训的成绩,撰写的各种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履历表、获奖证书、荣誉证书、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以及能反映个人业务水平和政绩方面的、并且按照一定归档案制度集中保管的文字材料。在医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中,我院把职工考绩档案列入医院档案综合管理,并对其档案收集、归档、利用实行了“三同时”的管理。现在这“三同时”已在档案工作和业务、人事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制度,业务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与综合档案室已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1、职工考绩档案的形成,收集与各类人员的业务管理同时
职工考绩档案是一个新门类的档案,因为它是有档案的基本属性。首先,它是我院职工特别是业务技术人员在科研活动及医疗、教学中的产物,是他们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其次,也反映了我院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我院在医疗、业务工作上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和真实记录,它是有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它的形成、收集、归档管理都与各类人员业务活动相联系。如医务科、护理部在开展业务考试、技能竞赛、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年度考核、学术交流等工作的同时,档案部门就开始关注各类材料的形成,并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开展了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这类档案工作的开展,改变了档案工作与各类人员业务活动相关联的被动局面,并形成了一套机制。与各类人员的业务活动同时进行,从而使档案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医疗、科研、管理各项工作。
2、职工考绩档案的利用与各项工作的考核、职工晋升职称工作同时
职工考绩档案由于其属性和利用价值,因此必须与医院的考核、评定等工作同时。
医院各种考核、如职称评定、目标管理、医院上等达标的评审等,都与职工考核档案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的业务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其它主要工作究竟有哪些,是优是劣,这类档案就给予了充分的回答。也就是说这类档案对医疗的各项工作能提供科学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起到了领导的参谋及助手作用。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其中就有要看该医院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在职工职称晋升评审中工作中,都是需要档案室提供近三年的职工考绩档案材料。如人事部门要将需晋升职称的职工的近三年的年度考核表复印上报,要利用职工考绩档案中的信息写出职工晋升的综合材料。又如:需要晋升职称的职工要利用本人的考绩档案中过去近几年的学术论文作参考,汇总撰写出更好的论文来发表;要利用自己过去几年的年度总结写出几年任职期间的工作总结。在每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人事部门和有关职工都要在我院综合档案室查借阅材料。因为我们提供的是真实、可靠的依据,既方便了职工、部门,也提高了我们档案室的知名度。同时使职称评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几年来为职称评审提供档案近300卷。从某一方面来说,这类档案工作的开展弥补了人事档案的不足,从而构成了选拔人才资源的信息库。
3、职工考绩档案的形成与竞争态势同时
这里所讲的竞争有两个含义,一是档案工作本身的竞争,二是各级各类业务人员的竞争。由于这类档案参与了院内的许多大事,如医院等级评审,年终考核、职工职称晋升,从而使档案工和走向了更好的运行状态。这种良性循环及有利的大气候,使得我们综合档案室在院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多次受到各级部门的表扬。
这种态势的形成,引发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竞争。他们深知这类档案收集的是他们的工作业绩。各种考核也好,晋升职称也好,都与档案工和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我们的显效工作,使医生、护士的档案意识自然得到了加强,都能自觉地把他们个人的材料及时归档。当他们不在,又赶上考核评审时,档案室都能及时提供材料。由于这类档案提供的是可靠的,有力的证据,并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提高了全院人员的档案意识,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都力争多出成果,用实际行动来填写自己的档案。
××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成立于2005年6月,在院党委、院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努力,科室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技术力量不断增强,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市级先进行列,其中肿瘤全身热疗系统在整个鲁南地区唯一一台。年收治病人1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科室主任张学军多次被县人事局、卫生局授予“全县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内三科连续两年被授予“先进科室”等荣誉称号。
一、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科室成立之初就是高起点起步,设备配置先进,配有et-space全身热疗系统;6-mvx线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全自动多叶准直器、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设备,从而具备综合治疗肿瘤的较高的手段。科室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了先进设备外,还要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科室目前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医师3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医师分别先后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三0一医院、西京医院进修学习,并与上述医院专家建立良好的学术关系,为业务的进一步提高和科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科室要得快速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不断学习进步的团队,只有人才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利用先进设备为广大病患解除痛苦。因此学习型团队的建立非常重要。内三科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完成繁重的日常诊疗工作外,利用业务时间进一步学习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的进展情况。
科室内定期举行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科内每位主要技术人员均先准备不同的讲课题目,详细准备好讲课内容,然后在科内讲课,使科内医务人员共同提高,对疑难危重病人,鼓励大家查资料,然后科内讨论,这样使科内人员的技术基础比较牢固,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对年轻医务人员的业务培养,高年资、业务强的医师一对一帮教年轻医师,使他们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科室内每一位医生包括年轻医生一对一带教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一方面促进他(她)们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教学能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大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医学论文,两年来发表学术论文9篇,从而推动大家的科研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科室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市级先进行列,收治病人不断增多,年收治各类肿瘤患者1000余人次,使病人足不出县就得到高水平的诊治和服务,特别是肿瘤全身热疗在我市是率先也是唯一开展的肿瘤治疗方法,截至目前共治疗62例肿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为广大肿瘤患者提高了另一种治疗希望,得到了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三、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迅猛发展
科室主要技术人员先后在省、国家级著名医院进修,因此与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术联系,不定期邀请山东省肿瘤医院、齐鲁医院肿瘤中心及北京三0一医院的专家来该科教学、查房,使他们能够紧跟肿瘤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进一步了解上级医院的治疗水平,使我们的诊治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6月8日—9日,由中华放射学会热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等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肿瘤热疗学术会议在北京肿瘤医院召开,我院内三科作为全国县级医院的唯一代表受邀出席,会上,科室刘新华护士长的学术论文《晚期肿瘤热疗患者全身热疗中临床护理的重要性—附53例报告》一文,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点材料进行交流、研讨,受到与会人员和专家的高度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