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0 15:03: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经济性强、涉及面广,业务知识要求高,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化仪器设备管理流程,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管理实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重采购、轻管理 。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长期以来,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仪器设备“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仪器设备整体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部分高校在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对仪器设备性能和校内同类设备拥有与使用情况调研不充分,经常为满足某一单一功能需求、某一时段要求或为完成某一项目而购置仪器设备,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低。[1]
(2)缺乏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共享机制,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低。
(3)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维修工作不重视,维修经费紧缺,仪器设备缺乏科学的维护和维修,设备待修、缓修的情况比较普遍。
(4)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账物不符、移交不清等现象。
(5)部分高校未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1.2忽视档案建设 ,仪器设备档案质量不高
仪器设备档案能全面系统的反馈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完好率、利用率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等情况,是高校管理同类仪器设备的重要参考。[2]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没有足够重视,设备档案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明确仪器设备使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仪器设备档案建设与管理中的责任。
(2)未严格仪器设备档案建设工作,部分仪器设备的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招标资料、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及文件材料等没有及时归档,售后服务、使用和检修、故障事故记录不全,大大降低设备档案的利用价值。
1.3不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素
质有待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受高校政策和待遇等因素影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人员异动时,工作交接不到位,新的管理人员由于理论基础不牢固,实践经验缺乏,加之对管理的仪器设备现状不了解,短时间内很难胜任设备管理工作。另外,部分高校忽略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设备操作、维修保养及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4未建立设备管理平台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为实现仪器设备的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需要高校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然而,许多高校对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进程进展缓慢,影响设备管理的实效。
2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资产清查,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2.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提高执行力
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必要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
(1)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的制度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制度重新整合,对有缺陷和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对仪器设备管理的新领域研究制定相关制度。[3]
(2)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与追责机制,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效能建设为抓手,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督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3)严格设备管理工作流程。一是严格档案建设各项工作流程,确保仪器设备在论证、购置、安装调试和使用各阶段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随机文件资料能够及时归档[2];二是严格设备入账、使用、维修、调拨、报废和人员异动等工作流程,规范设备日常管理。
2.2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 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根据学校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搭建一个涵盖设备日常账务管理、维修管理、信息展示与预约使用管理等系统的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
(2)以网络系统数据为基础,加强设备管理。一是根据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和维修等情况,为仪器设备购置提供参考;二是根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加强对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维修和使用效益评价等工作的管理;三是对技术淘汰、闲置仪器设备及时进行调拨,对待修仪器设备及时组织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2.3开展资产清查 ,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资产清查工作是高校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对于保障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和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1)小型清查常态化。对当年新增的资产,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对学校各单位标签粘贴、存放地点、使用情况进行清查。
(2)大型清查制度化。将资产清查工作写入设备管理制度,每隔几年对各单位仪器设备进行全校性的清查。为做好此项工作,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和成果巩固等工作,不断提高资产清查工作的群众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3)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强化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加强仪器设备入账、调剂、增值、减值、报损、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4]
2.4加强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提高完好率
仪器设备维修可以消除设备故障,改善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要多途径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其完好率。
(1)统筹考虑仪器设备所处的使用阶段、类型、原值、生产国家、经费来源与使用方向,合理安排维修工作。
(2)分类组织维修。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以状态监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中型仪器设备主动维修,邀请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机内保养和功能性保养,及时更换有故障隐患的配件,如老化的电子元件、导线,过了正常使用期的光源等,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降低维修费用;常用小型仪器设备以故障维修为主,维保为辅。[5,6]
(3)对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仪器设备进行改善性修理,及时升级操作软件等。[5]
2.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高校设备管理部门要多途径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等方式,组织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和设备使用技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科学管理能力和设备使用维护与开发水平。
(2)制作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操作说明和设备常用分类号等文字与视频材料,提高管理人员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能力。
(3)建立校内仪器设备管理人员QQ群,通过QQ群及时有关制度和通知,及时解答有关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问题,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4)通过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基金、技术成果奖等方式,鼓励和吸引高水平、高技术人才从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7];同时通过设立设备共享使用技术服务费(劳务费)等激励机制,稳定现有高水平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3结束语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备工具,也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仪器设备,使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宁夏大学农学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对农学类院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购置情况严重。许多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全局认识,一些实验室追求“小而全”的现象还存在。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教师往往只根据个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或某一个项目的需要,但学院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时,对设备购置前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对本院其他实验室或本校二级学院同类设备的配置情况缺乏统筹安排,导致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各学院在资产管理上的相对独立状态,学院与学院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重复购置。
2.闲置率高。随着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实验室为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弃用相对便宜的国产仪器设备而选用较贵的进口仪器设备,造成了国产仪器设备的闲置;有的实验室采购前论证工作不到位,导致所购置的仪器和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不符或因空间不够等原因无法安装,使用率很低或者长时间放置不使用;仪器设备之间没有共享,各个学院之间的仪器不能相互借用,即使是同一个学院的各实验室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也造成仪器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上述这些只注重购买和使用而忽略了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以及重复购置而导致的仪器长期闲置,使用率低等现象,是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3.仪器报废不及时。仪器设备的报废和再利用是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和学院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对仪器设备报废重视度不够,有的教师还存在“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属于个人所有”的观念,对待报废仪器随意处置。由于使用者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忽视、学校报废手续繁琐及学校存放报废仪器的存放地有限,对已达到报废要求的仪器设备的不能及时报废注销,造成待报废仪器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
4.缺乏仪器设备维修专项资金。仪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延长,日常使用的损耗,零部件的老化,易发生故障和损坏。但许多学校只给学院和实验室批准仪器设备购买资金,没有配套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的维护和维修经费,也没有成立专业的维修队伍,造成仪器损坏时没有维修经费和专业人士维护和维修,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故障的减少,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维修费用的降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现实中学院设备管理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变更频繁不稳定,学校和学院也对设备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不重视,加上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无法与专任教师相比,严重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6.账目不清。学校人员调动和学院内部实验室的调整,造成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归属变动频繁,而仪器设备账面上的信息调整不及时;退休教师使用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收回,仪器设备仍旧在其名下,造成管理脱节;有的已办过报废的仪器设备却未将仪器设备上缴学校资产部门,仍留实验室中,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物无账等。这些原因都造成学院仪器账目不清,账物不一致。
二、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x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仪器设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想要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制度、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等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分为:精密和贵重设备使用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及报废设备再利用制度、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在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对学院、学院对实验室和实验室对使用人的监督力度,要采用多方法和多渠道的监督手法,层层对仪器设备采购、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大仪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
2.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加强购买前论证规划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首要措施,要全校统筹安排,从全局出发,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行使其职责,充分了解学校现有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严格执行审核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重复购置的仪器进行删减,对价值高的,但使用方向单一、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大幅度地压缩购入量,避免资金浪费,又能促使学校仪器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
3.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设备资产大清查,掌握好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在配置、管理、使用、处置工作中长期滞留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实验室和使用人变更的设备仪器在学院和学校的设备账目上进行调整;对盘亏的仪器设备说明盘亏原因,责任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对在本实验利用率低但其他实验室或学院可利用的仪器设备可进行调拨;对使用年限长,已损坏无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和使用程序,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4.提高对管理人员的重视。设置专职或兼职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使每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责任到具体使用人,这样可解决仪器多且分散不便管理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待遇,可通过绩效考核等办法,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可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5.设立维护维修专项资金。设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仪器设备专业维修队伍。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可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利用率,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维护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关键词: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和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之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也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多,更重要的是实验仪器的精密程度不断提高,如何使这些高精度的大型仪器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这就对高校实验室的仪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功能及作用的发挥,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
1.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不细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财政对高校教育的投入不断地加大,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各大院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也随之不断增大。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的实验仪器设备不断增多,这些设备的价格较高,精密程度也高,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这些仪器设备在购置时却缺乏细化的管理,部分高校实验室购置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时没有进行详细地论证,实验室的建设存在着跟风现象,有很大的盲目性。实验室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科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有一些设备仅仅是为了某个科研项目的需要而购置的,这样的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体现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价值,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高校实验室均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如仪器设备借还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以及仪器设备事故处理办法等。但这些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却没很好地执行到位,特别是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面,只强调使用,却忽视了日常维护和保养。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折旧,而仪器设备的投入产出比是与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成正比的,如不注意维护和保养,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会缩短,势必影响其投入产出比,造成大型仪器过早的报废,增加了高校实验室的运行成本。
3.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依托学科教学和发展,仪器设备的购置也主要是为满足本学科的教学与发展,所以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相对独立和封闭,各部门、学科和专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分享,使得一些通用型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并且闲置率较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其精密程度高,价格昂贵,不是所有实验室都有能力购买的,而且单一实验室对其使用率并不高,如不能共享使用,则会导致大量资源的严重浪费。
4.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多为“教辅人员”,他们的薪酬、待遇等与高校教师差距较大。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待遇较低,地位尴尬,他们获得的晋升、晋级、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使这些管理人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很多人不愿意长期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造成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流失,现有的管理人员又不愿或不能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实验室管理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大型的、高精密度的仪器设备对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技术人员的相对缺乏,也使得这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甚至导致其长期闲置。
二、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高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实验室大型仪器的管理水平。
1.完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
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是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在购置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时,要以教学、科研的需求为依据,认真做好购置计划,首先要对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调研,并要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可行后,执行审批程序;在采购环节要严格执行公开招标制度和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购置之后严格执行验收程序,要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验收,并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为以后的设备使用管理打好基础。
2.建立独立的综合性的实验中心
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的建立是按照专业来设置的,这样存在诸如管理封闭、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低、使用不规范使用寿命短等许多的弊端。高校要加强大型仪器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综合性的实验中心,在相同的专业或相近的专业之间组建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由学校统一管理,独立于专业学科之外,由学校对实验中心的人、财、物进行整体的规划,以便于统筹协调。每个学期实验中心根据各专业学科的实验项目,统一安排实验仪器设备,在避免重复购置实验仪器的同时,还保证了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特别是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其闲置时间,提高了投入产出比例,减少的实验室的运行成本,为高校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建立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偿服务机制
要真正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建议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机制,要积极构建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校外的宣传,在满足校内师生教学、科研的前提下,积极与其他实验室、个人或科研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其提供有偿服务,在大大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测试费用用于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能增加仪器管理人员的劳务费,有利于提高其积极性。可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吸收校外的各种优势资源,利用实验室高、精、尖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然后利用实验室的技术力量为校外的个人和单位解决实际的困难,以提高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效益。
4.建立健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各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这是有效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途径。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保养制度的落实情况,这是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防尘、防火、防盗层面,要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同”,将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按功能分类后实行统一管理,设置专人管理,这样有利于高校师生取样测试的同时,也有利于管理人员深入的开发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准确率,专人管理还可以使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维修养护技能,有利于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产出比例,节约了实验室的运行成本。
5.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负责大型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还承担着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以防止设备闲置,所以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是这些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对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确保大型的、高精密度的仪器能够正常的运转。除此之外,还要有优秀的管理、服务、协调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为前来实验室的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
结语
总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实验室里这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手段,要想更好地体现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价值,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就必须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不断地优化,推进实验中心和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创新意识、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苏佩尧.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24.
[2]张世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盐化工,2016(3):68-69.
[3]刘朋,陈洪霞.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广州化工,2016(13):212-214.
[4]赵鑫.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72.
对于我国各大高校来说,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同时,高校建立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各大高校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探析了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重要性、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备性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教育机制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逐渐表现得积极向上,同时对高校学生也采用了一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验室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所要承担的是培育新一代人才的重担。但是,在实际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在教育中发挥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为此,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可实施的方案来建立完备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1提高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重要性
在高校中,实验室作为实验操作的重要场地,其设备和材料都必须受到高校学生的共同爱护。在不断完善的高校教育体系下,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可以有效降低高校实验组的利益损失,提升高校实验组的效益。这样可以使实验室规范地运作,在保障实验室成果的情况下,维护整个实验室器材的完备性,这也是对各种实验室器材的整合运用。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可以为实验室的良好运作奠定基础,也可以为高校学生掌握更多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2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最基础的问题,会影响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不完善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下,有些教师的不规范行为很可能会带给学生不良影响。
2.2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是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实验室一切工作的基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将导致实验室的日常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比如没有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清洗和更换等,这样会直接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造成恶劣影响。
2.3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是最严重的问题。比如,摆放或操作不当会对高校实验室器材造成损坏,甚至会威胁到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提高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有效策略
3.1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拟定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让高校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遵守教学制度。同时,为了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还要让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向实验室管理人员申请,让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决不能破坏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另外,教师在开展实验室教学之前,还要给学生们普及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免学生对实验器材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只有对实验室教学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3.2严格管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
为了严格管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不仅要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监督和核查,还要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约束实验人员滥用仪器设备的行为。首先,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高校要加强监督和核查,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进行维护、清洗和更换等。同时,将实验室日常维护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然后组织监督人员对老化或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集中维修。其次,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高校还要增强实验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意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3.3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为了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改善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室器材,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制度化管理。首先,改善实验室环境的目的是消除实验中其他干扰因素,以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其次,爱护实验室器材是为了确保现有器材的使用安全和后期所购置的器材的有效使用;最后,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是要增强每个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可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高校只有强化管理完备性建设,加强执行者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才能更好地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淑英,于同泉,杨柳,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析[J].分析仪器,2013,15(1).
[2]彭春元,林远煌,许显坚,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5).
[3]王赣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2).
[关键词] 环境监测 仪器设备 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标准化达标建设中仪器设备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制定设备管理程序,或者程序不规范。二是仪器计量检定管理不到位。由于仪器计量没有计划,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未能及时送检,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购置仪器设备时,因对计划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与其所需匹配资金调研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购到仪器,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四是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不到位,如一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缺失,使得仪器使用人员不能正确修正监测数据。
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如何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本文根据笔者从事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谈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看法。
1 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1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一个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包括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与校准,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设备停用与报废等内容。建立标准的作业程序,如设备购置申请表、设备维修申请表、设备停用申请表等,具体标明申请的原由,明确申请人、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到人。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从而降低人员变动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
1.2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跟踪和落实
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明确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在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中,由于环境监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监测任务与使用人员复杂,仪器设备从申购、调研、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计量检定、维护、停用、报废等过程需要有责任心的专门人员统一调度、跟踪与落实。避免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计量不及时,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
2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
2.1 建立台账,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按计量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可分为周期计量(A类)、一次性计量(B类)和非计量(C类)三类。直接出具数据的仪器设备(包括对环境条件有非常精密要求的实验室环境条件测量设备)一般归为A类;对于测量准确度一般不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仪器设备可归为B类,如玻璃器皿,对于只用于指示而不录取数据、只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磁力搅拌器、电热板、抽湿机等辅助设备)可归为C类设备,不必进行计量确认。根据分类,运用Excel建立电子台账,如仪器设备一览表(表1),包括管理编号、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技术指标 [量程 、准确度(精度等级)、扩展不确定度]、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使用状态、类型,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包括序号、管理编号、器具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器具制造商、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保管人。
2.2 计量检定部门资料收集
根据《认可准则》,须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评价。作为向环境监测站提供检定/校准服务的计量检定部门最重要的服务供应商之一,须搜集其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复印件,核实其出具的资质和能力范围,以及核实其出具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做出评价。为其建立档案,根据其检定资质能力范围,结合在用计量仪器设备,明确合格检定机构名称、联系电话、联系人。
2.3 计量仪器检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仪器设备是否能按时完成量值溯源工作。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里的信息,确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制定计量仪器检定计划,分批次合理安排时间检定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及时检定。若工作中有仪器因故不能检定的,及时对该仪器做出停用的标识,以防误用。
仪器检定一般需提前半个月与有资质检定单位联系。在检定过程中,为了提高仪器设备检定效率与精度,部分仪器在检定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如有些实验室的大型仪器须在检定前预热半小时以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调度仪器使用人员配合检定人员做好仪器检定。检定结束后,尽早获得检定结果,以便后续监测或检定工作的管理。
2.4 计量仪器检定后确认与标识
每台计量仪器检定或校准完成获取证书后,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复印一份交由仪器使用人员对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技术参数)进行确认,看是否满足检测相应标准或规范,是否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使用要求;根据检定结果和校准数据判别仪器是否合格能用、降级使用或不能用。检定证书原件应及时归仪器档案中。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张贴表明其检定状态的标识[1],仪器设备经确认后,根据判别结果,按状态贴上三色标识。分三类:1)绿色标识,经校准或验证判别合格,即满足使用要求的,贴绿色合格标签;2)黄色标识(准用证),指的是仪器设备部分功能失效但其被使用的功能使用且经检定合格或设备部分量程精度不合格,但其被使用的量程使用且经检定合格者,贴黄标;3)红色标识(停用证):给出可疑结果或显示出缺陷、超出计量周期的设备,都应贴上红色停用证,直至修复通过校准或检定后验证表明可以正常使用。
3 仪器设备档案的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3.1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实验室计量认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认可准则》5.5.5的要求,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的记录,即应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档案目录、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等购置材料、安装调试报告(一般包括:线性测定、精密度测定、准确度测定等)、验收单、说明书、随机附件材料、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必要时)、以及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检定/校准证书、自校准报告、期间核查记录、日常使用记录、维护维修记录、停用记录、报废记录)。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档案是否齐全,对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人员和仪器有效的管理、正确使用、使用及维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记录是动态变化的。记录材料不断增加,需要使用人员积极配合管理做好档案及时归档。另外,对于老旧资料,如久远的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等日常管理记录可以统一收集,另行处置,既不占现有档案空间,新的信息又可以得到及时保存。
3.2 仪器设备档案合理化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一器一档、类器同档的现象。所谓“一器一档”,就是一台仪器设备有一个档案。按照仪器规范化管理,必须为一台仪器设备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同类仪器单独一台的材料量少,“一器一档”就浪费档案空间,给管理带来不便。把同类仪器设备档案放在同一档案盒,就是所谓“类器同档”。 “类器同档”时把不同仪器设备档案用材料袋分装、编号,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经常使用的噪声监测仪、声级校准仪、大气采样器等仪器可以进行类器同档管理。
4 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展现为政府、社会提供监测服务的技术实力。
参考文献:
一、目前学院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对设备技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填写、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统计及为设备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任务。设备档案应当真实记录和反映设备从出厂到报废所经历的检验合格投入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及简单化。设备档案管理没有形成一套严谨、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所需的办公配置不到位,没有真正抓好设备档案的建立和使用,认为设备档案是可有可无的资源,只注重设备硬件资源本身的利用价值,对于属于设备软件资源的设备档案,只有要用到时,才想起其使价值。②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在工作中自己摸索、总结管理方法,不能形成严谨科学的管理方法。③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流动大,人员的更替频繁。有些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在本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就转到别的岗位,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即使有管理制度,都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
(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院用于教育教学的仪器设备数量多,各系部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种类多,在使用中发生仪器设备故障频繁,且故障发生后不能实时上报,特别是在小型、课堂教学等仪器设备上未进行使用登记,不能实现使用过程中的统一管理,导致使用问题不足。
(三)仪器设备检修、报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仪器设备在档案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等问题,导致在检修和报废过程中,工作难度较大,造成维修不及时、工作效率不高,影响正常教学。同时,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类别复杂,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维修人员未能掌握排除仪器设备故障的相关技术等原因,故在仪器设备当需要检修又没有及时进行维修时,仪器设备一直闲置,时间长久后,只能报废;当需要申请报废时,不能得到确切的故障根源,反复检修,浪费人力、财力。
二、针对目前学院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针对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研究
从思想上重视高校仪器设备档案工作,反复强调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使各系部、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相关人员有清醒的认识。仪器设备档案工作和任何工作一样,领导的支持和各个部门的重视是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当仪器设备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真正被认识理解后,这项工作在各个部门工作中的地位才能确立起来,才能真正有人抓、有人管。强化仪器设备档案的信息管理、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基本的设备档案文库,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
(二)针对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研究
设备使用阶段应形成包含如下内容的资料:设备履历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功能开发和技术改造记录等。
根据所建立的仪器设备档案,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统一登记,对设备的申报、采购、验收、入库、发放使用、档案建立和报废处理整个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三)针对仪器设备检修、报废中的研究
仪器设备检修报废应形成的资料有:设备检修、报废申请书、仪器设备检修报废鉴定与审批材料、设备报废处理转交单等。
针对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类别复杂,仪器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可把设备检修工作承包给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厂家,特别是对于数量较大的同一类别设备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厂家具备的技术人员、配件、资料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使得设备的维修能够保质保量,而且伴随仪器设备技术的进步,同厂家挂钩也有助于设备的改造升级。
三、结语
目前,在学院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侧重购置与使用,而忽视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现象。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随着学校的建设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使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是需要我们一线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问题。本文力求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做以小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瑾. 高校设备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J]. 档案管理,2002(1).
【关键词】实验设备 管理 制度一、不断探索仪器设备模式,形成独有管理模式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及为社会服务的需求,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有限的设备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实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教学科研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现代化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的管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让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通过合理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
(一)集中管理模式。
学校对15个学院20多个实验室的设备进行了统一专人专管,将其相对集中,这样可以宏观的控制,统筹规划、调拨,有效的规避了浪费和提高了机器的使用率。
(二)分院管理模式。
学校除设备处统一管理外,每个学院还指派专人专管,学校采取了定点管理、专管公用的方式。每个学院实验室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和修改设备数据,及时更改设备异动,数计学院中心实验室下有10多个实验室和1个基地都分有专人管理仪器设备,他们分管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环境准备。这样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现有仪器设备资源,保证了需求,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通过以上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与实践,证明了这是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特别是根据不同的仪器类别和不同的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中使用有限经费与现有设备。再当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重复购置,增加仪器配套数,提高更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这些管理模式有利于设备的管理,保养维护和有效管理。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前提下,开展对外服务,可以为博士的科研提供帮助,使学院的科研水平大大提高,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提高教学,科研和实验水平。
二、加强设备管理措施
(一)建立和加强设备购置使用和维修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内部设备购置与管理制度,从计划、购置、验收使用、保管、维护以及转让、报废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措施,形成较为完整的设备购置于管理制度体系,使各项实验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作。
仪器设备必须维修及时,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本着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经中心是实验室同意,设备可服务于科研工作和学生生产实习以及大学生竞赛。管理人员要在使用前后对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登记。
(二)完善管理体制。
对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理顺体制,建立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要经常对实物管理和使用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
(三)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为更好建立仪器设备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各项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调拨、报损、报废、捐献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对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专业培训,尽快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其日常基础的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检查,确保设备管理职责有效规范。
三、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发挥现有资产的效益
我们数计学院中心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台套数为31861(台),价值1606万元。大型仪器设备台件数为1件 核心路由交换机,价值41万。实验室有15个实验室,1个软件基地。实验门数20多门,试验平均开出率超过90%。
从以上实验设备及实验数据分析,属于中等规模。学校在实验室设置管理提出要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管理,走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管理方式。因为当前教育形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起了决定性作用,要发展经济,必须以教育为本,才是振新国家的基础。随之实验室的管理方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高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且与之相配套的普通设备的更好利用,都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学管理仪器设备,要做到重购置、重管理、重使用、重维护。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潜力。重视功能开发、改造升级、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仪器设备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我校现在设备管理、设备查询、设备统计、设备报废、设备调拨报表上报和输出都已经采取现代化的网络方式,基本上做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将仪器设备档案信息以最直接,最快捷和最科学方式展现在老师和实验人员面前。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详实、充分的仪器设备资料。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设计一套规范实用的维护、维修流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找仪器设备生产厂家进行维护、维修。
四、结束语
如何做到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需要我们在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仪器设备维修方法和思路,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好地服务。只有彻底解决仪器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仪器设备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手术室使用的仪器种类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院为一所年轻的综合性医院,起点较高,硬件设备齐全,有手术室15间,手术床15张,进口电动手术床6台,进口显微镜3台,进口无影灯15座,超声刀1台,螺旋水刀1台,高频电刀10台,氩气刀1台,C臂机1台,腹腔镜设备3套,胸腔镜1套。鼻内窥镜1套,关节镜设备1套,宫腔镜1套,气压弹道碎石机1台,白内障超声乳化仪1台,脑科气钻1套,脑科多功能头架及牵开系统1套,进口电动磨钻1台,制冰机1台,除颤仪1台,电动胸骨锯2把,电动骨钻4把等,以上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创伤性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能缩短手术时间。
1.2 存在的问题 由于仪器设备多,且大多是进口产品,缺乏完整的中文操作手册,造成护士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知识了解不透,因使用面广,各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系统的培训,未取得使用资质,从而使管理难度加大,故障率高。
2 建立系统化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1 建立仪器档案
2.1.1 仪器进入手术室后将仪器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时间、价格、责任人等填写在仪器档案上,并将相关资料输入计算机[2]。
2.1.2 对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如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和电路图等,分类放入文件柜或护士长办公室集中管理,便于查询和维修。将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
2.1.3 建立各种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使用登记本、维修登记本,随仪器放置,每次使用后应登记日期、使用时间,设备状态,故障情况,使用人员,登记本首页注明仪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或以卡片的形式塑封后挂在仪器上。
2.2 设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组,专人保管、专人维修
2.2.1 专人负责,护士长定期检查,相对固定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仪器设备管理组长,全面负责仪器的安排使用、保管、维护及联系维修,专科手术组长为各专科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日常、定期保养、检查,发现问题报告组长及时联系维修,使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减少手术中的忙乱。
2.2.2 由医院设备科安排一组专业工程师,负责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组员技术力量相互搭配。仪器上贴有院统一仪器管理编码,标有该仪器的责任人,便于定期检查和联系维修。
2.2.3 仪器统一放置于仪器室或按专科手术需要定手术间放置,尽量减少搬动,以免造成仪器损坏,贵重精密仪器应配有仪器车放置,以便推动,用后放回原处。
2.3 手术室仪器无特殊情况,未经允许一律不得外借。
3 仪器设备使用制度
3.1.1 新引进的仪器设备,应请该仪器厂家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详细讲解、重点示范、看幻灯及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进行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及注意事项的讲课,使每个人都能熟悉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清洁、消毒灭菌和保养方法。并要求拟使用该仪器的专科医师到场参加培训,未参加培训者不得使用,首次或前几次使用需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贵重仪器可先由专科护士等小范围人员使用熟练后再全科普及,使全科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并熟练运用。对新护士实行上岗前培训,专人指导,直止考试合格方可允许其使用。
3.1.2 把各手术科室在手术室使用的的仪器设备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使用,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打破小单位所有的观念,能共用的就共用,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一些长期不用或使用权率低的仪器设备,由护士长根据手术需要统一协调使用,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3.1.3 手术使用前1 d,由专科手术组护士和仪器设备管理组长对仪器进行检查,测试,主要检查的内容有:仪器运转的声音有无异常;开机后有无异味;零件有无松动、移位;地线连接是否完好,电源线、电源插座、插头有无损坏,发现异常及时联系维修人员,手术当日当台巡回护士应提前进行再次检查,确保仪器正常运转[3]。
3.1.4 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杜绝违规操作。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开关、旋扭、按健等,熟练掌握常规操作步骤,保护好仪器的操作面板,按键时,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按键损坏失灵。术中避免电磁波干扰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进入手术间人员不得将手机等带入手术间。使用中应高度警惕,操作轻稳,一旦发生仪器失控和电源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仪器再度受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1.5 使用中若需更换人员要做好交接班,并要求有书面记录,避免因违犯操作规程导致仪器损坏,杜绝因交接不清丢失零配件,随时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3.1.5 每次使用后应检查仪器各功能情况,并填写使用登记本,立即清洁仪器设备,清理并盘好导线放置整齐,并按照仪器设备使用说明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灭菌处理,拆洗时注意及时安装,防止止仪器零配件遗失。
3.2 若仪器设备有故障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4 仪器设备的保养制度
4.1 定期检查、保养,各种仪器设备每季度进行一次清点,每年进行一次维修,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组长每月应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运转是否正常及使用效果等情况。
4.2 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易损丢失件、易磨损老化件,管理组长应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备件申请计划,防止因等待零件而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4]。
4.3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熟悉所管辖区内的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严格遵守每台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减少仪器的故障率,并能学会排除常见故障,以避免中间环节过多的维修,影响手术正常顺利的进行[5]。
5 体会
手术室对仪器设备进行系统化管理,是适应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其结构复杂,各部件之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联系,操作程序过失往往会直接损害仪器本身或者是影响其寿命,增加维修成本,给工作和经济带来损失,因此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通过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专人管理、使用和维修,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保障手术正常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胡晶,东瑞珍,蒋宏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系统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6,16(7):43-45.
[2] 安金月.医疗器械科主任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4(6):763-774.
[3] 冯瑞娟.手术室贵重仪器的管理与质控.齐鲁护理杂志,1998,4(6):76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