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地建设论文

基地建设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24 07:59: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地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基地建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保险业;制造业;风险

1武汉发展制造业的前景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以及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给武汉的制造业带来了良好机遇,武汉发展制造业的前景广阔,无论从交通、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看,都有其他中部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1.1交通优势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武汉是我国的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武汉素有“九省通衙”之称。多条铁路干线和数条过道汇合于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航空港,已开通了多条包括国际航线在内的航空线路。

1.2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武汉在文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汉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包括几所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这些文教单位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贡献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为武汉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持。

1.3资源优势

武汉位于富饶的江汉平原上,长江穿城而过,周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极其丰富;农产品资源充足,为武汉发展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2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分析

武汉固然具有建设制造业基地的先天优势,然而,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潜在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可能会导致财产和人员的损失,减缓发展的节奏。

2.1自然风险

这里所说的自然风险系指由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人力难以抗衡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98年那场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温、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它们都会给社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管理风险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各类风险,最常见的就是火灾,一场大火往往会毁掉巨额财产,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交通事故,施工作业中发生的人员伤亡,都可以归纳到这一类风险当中。

2.3经营决策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风险,如:出口货物时可能会遭遇信用风险,出现货物发出后遭退货或是货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产品质量发生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伤害,而引起索赔的风险等等。

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以上种种风险,一旦这些风险发生,必然引起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直接损失,十分不利于武汉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减少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各方都关心的问题。

3转移风险的途径——保险

一般来说,对风险的处理方式通常有避免、自留、预防和转移等几种方法,然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够避免,因此,制造业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不能仅仅采用避免风险的单一方法。在制造业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预防和风险避免固然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的常见手段是保险,保险对保障财产安全能起到很大作用。对于上面所叙述的大部分的风险,保险都可以给予保障。而且保险人还可以协助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4保险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如上所述,保险业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转移各种可能的风险,避免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

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协同发展关系。

(1)保险业能够协助制造业企业转移风险。

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源决定了保险基本职能是分担危险和补偿损失。对于自然灾害造成和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财产保险可以给予补偿;而运输保险则对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和货物因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引致的损失予以赔偿;出口信用风险和产品的质量责任风险可以由出口信用保险还有产品质量责任险解决;职员的人身意外伤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来获得补偿。

(2)保险业能为制造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各类人身保障。

除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的死亡或伤残可以由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负责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为员工购买企业年金为职工提供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障,还可以购买健康保险解决职工的医疗问题,尽管以上医疗和养老问题有相应的社会保险险种,但是它们的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小,引进商业性保险能更好为员工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能使他们安心工作,消除后顾之忧。

(3)保险业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防灾防损服务。

保险除了具有分担危险和补偿损失的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防灾防损的衍生职能。保险人在提供保险服务的过程中,介入了防灾防损活动,提高了社会的防灾防损能力。虽然社会中业已存在各种专职的防灾防损部门,各被保险人自身也很重视防灾防损工作,但是保险人作为营利性的经营风险的商业机构,加入到防灾防损工作中具有必然性,而且有很大积极性。首先,防灾防损工作做得好,危险事故就会减少发生,保险人的赔偿相应减少,从而增加利润;其次,保险人的日常业务就是经营风险,对任何一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损失情况都要仔细分析、研究和统计,积累了大量有关危险的第一手资料,对财产的状态和出险概率都了如指掌,有能力完成好防灾防损工作;最后,保险公司还可以督促被保险人提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少经济损失。

尽管保险业对制造业发展有如上促进作用,但从武汉市目前情况来看,保险业现状和制造业的发展还不能相匹配,关于这一点可以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两个指标来说明。保险深度指保险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保险密度指人均保险费数额,它们分别反映了一个地区保险业总体规模和发达程度。武汉的保险业相对来说尚不发达,还不能给未来的制造业基地提供充分的风险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入手,加快发展武汉保险业,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保驾护航。

(1)通过改变险种结构增加保险产品供给。

保险供给的增加可以带动保险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供给增加既包括总量的增加也有结构的变化。从目前武汉市场上保险产品的结构上看,传统的财产险产品已经趋近于饱和,而责任保险发展滞后。责任保险在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对于武汉来说,发展制造业基地会面临很多责任风险,如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产品责任;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员工死伤的雇主责任等等,都可以通过责任保险将风险转嫁,减少企业自身的损失。

(2)完善保险防灾防损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防灾防损的内涵十分广泛,其中有向保户提供风险咨询、风险防范技术和资金服务;承保前的风险评估,承保后指导防灾防损,出险后做技术鉴定,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不合理的赔款。还可以制定保险服务星级标准和基本客户制度,要尽可能做到防灾防损投入少,而产出经济效益多,对投入较大防灾费用的保户,通过友好协商签订两至三年的保险合同或协议,以保证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屡保屡亏、风险较大和管理混乱的保户要拒保,由此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防灾机制。

此外还可以根据防灾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防灾防损工作必须从本地区本公司承保的保险标的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入手,不断摸索防灾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准目标,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效。

(3)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企业自身加强应该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增强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引导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识别、监测和防范机制,有效防范风险,充分重视保险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2篇

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物流基地建设一般远离市区,主要由库房、货场、加工车间、交易厅、办公楼及附属工程、道路及室外工程构成,与一般民用建筑不同的是,平面作业较多,如库房基本为单层,货场也是平面作业,因此进度控制不仅考虑施工过程的搭接,各个工作面的配合也要充分衡量。物流基地从立项到竣工投产,不同阶段影响物流基地建设进度的因素各不相同,各阶段影响进度的因素主要如下:

1.前期手续办理阶段

前期手续办理阶段影响进度的因素,主要是建设单位、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物流基地所在地块配套工程是否完善。物流基地建设,前期手续涉及的环节及部门很多,如土地管理、环保、安全、能源、消防等相关部门。在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的流程不完善,向有关部门提出各种申请审批手续的延误,都可能导致进度的滞后。同时,物流基地的选址一般都远离城市中心,地块交付时,周边配套的完善程度对物流基地建设的进度也有很大影响,如道路、电力、水是否通畅,否则可能会影响后续施工。

2.招标及勘察设计阶段

招标阶段影响进度的因素主要是招标时间的安排。物流基地建设招标的单位较多,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其中施工阶段可能要划分不同的标段进行招标,所以招标进度的安排也会影响物流基地建设的进度。此外,物流基地建设一般会在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内,远离城区,没有成熟的自然地质资料,所以建设前会遇到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不明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甚至有地下埋藏的文物。这些不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为勘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从而可能导致提供的勘察资料不准确,如地质资料错误或者遗漏,这些对物流基地建设进度会产生一定影响。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设计有缺陷或者错误,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或出现差错等,都会影响设计进度,从而影响物流基地建设的总体进度。

3.施工阶段

物流基地施工阶段影响进度的因素主要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如建设单位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使用要求变化采取的设计变更,合同签订时条款遗漏;施工单位的工艺错误,或者方案不合理,施工时计划安排不周密,组织协调不力;领导不力指挥失当,使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交接配合上发生矛盾等。以上问题在物流基地建设中,主要表现为物流基地建设现场管理人员力量薄弱,使得参建各方协调不力,相关作业脱节,如办公楼施工时尤其是装修时对设计进行变更,货场基层处理不当导致返工,道路及给排水方案不合理等,这些都可导致物流基地进度的滞后。此外,物资供应进度、资金的合理安排对进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甲方供料等相关材料的供应不及时,施工所需的设备进场时间拖后,资金不能及时支付导致施工单位停工等,都会影响物流基地建设的进度。与此同时,施工时的社会环境对物流基地建设进度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单位对工程施工干扰,节假日或重大社会活动对施工的限制。如由于政府原因未对当地居民进行合理安置或补偿,居民对所征地块施工进行干扰等。

4.竣工验收投产阶段

物流基地施工完成后,竣工验收、房地产权证等相关手续办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验收手续的办理,需要提供资料较多,资料准备不充分,也会影响最终投产的时间。

二、加强进度管理的措施

由于影响物流基地进度计划的因素众多,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是建设物流基地追求的控制目标之一,所以必须对影响进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和预测,事先制定预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控制,事后进行妥善补救,实现对建设工程进度的主动控制和动态控制,使建设进度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在不同阶段,加强进度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

1.前期手续办理阶段

物流基地建设前期,从立项到审批环节众多,应制定有效的前期工作计划,做好衔接,有效减少环节中的时间浪费。如确定地块位置后,同时着手做好项目建议书或者初步可研的编制;同时关注周边配套的完善程度,如果不完善,应及时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审批时,根据政府的审批流程及相关部门要求,可以同时进行的工作同时办理,使前期的时间得到控制。

2.招标及勘察设计阶段

为加强此阶段的进度管理,招标和设计时应制定进度计划,明确每项工作的持续时间。设计时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充分协调,对库房、货场、办公楼及相关附属设施的位置,以及各个单项工程细部的建筑构造、特殊要求等充分沟通,避免设计缺陷和错误,减少设计失误。勘察单位对地块的自然地质条件大概勘察后,在详勘时要弄清每个地层岩土情况,确定地基承载力,增强勘察阶段的准确性,进而采取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避免因地质条件变化对建设形成拖延。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加强进度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掌握动态控制原理,在施工计划执行过程中不断检查实际进展情况,从中得出偏离计划的信息。在分析偏差的基础上维持原进度计划使之能正常实施,如采取措施后仍不能维持原计划,则对原计划进行修正。这样在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不断地检查调整,保证物流基地建设进度得到有效控制。施工开始前要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进度计划,确保其合理性。应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它科学的计划方法,并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对建设工程实行动态控制。同时对合同进行管理,协调合同工期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关系,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对各方提出的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应严格审查。也可采取经济措施加强进度管理,如及时办理工程进度款支付,工期提前予以奖励,工期延误予以惩罚等。

4.竣工验收投产阶段

第3篇

1.1问题设置和问卷结构

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集中在3个方面进行调研,即:假设一(低碳设计的意识)、假设二(低碳设计的现状)、假设三(低碳设计的期待)。希望通过这3方面的调研,对中国低碳建筑的设计现状有一初步的针对性了解。问卷由11个单项(11个问题)选择题构成,共分为4组(表1):①假设一包括问题1~3,主要针对建筑师的低碳意识来回答;②假设二包括问题4~6,主要测量低碳设计现状;③假设三包括问题7~9,主要调研建筑师对未来低碳设计的看法;④两个背景问题(问题10和问题11),以受测者的执业年限和单位类型作为变量,以便于分析获得的数据。

1.2取样和发放

本问卷调查采用在线发放和填写的形式完成。具体的方法是:在问卷网()制作完成电子问卷后,通过邮件邀请建筑师,在确定后再把问卷的网络地址发给他们来回答。2014年9~11月之间,168位中国建筑师回答了我们的问卷。他们大部分来自上海、南京、杭州、北京、武汉、广州、昆明、兰州等中国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3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问卷网具有便捷的数据处理优势及其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在受访者答题完毕之后,每个问题的回答会自动呈现为数据图表;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交叉表格法,以不同的两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为变量,来分析他们之间(比如工作年限和设计构思中低碳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分布状况和关联性。

2结果分析

在接受调查的168位建筑师中,大部分是工作年限在10年左右的青年建筑师,其中1~3年工作经验的61位,占总调查人数的36.31%,3~10年的57位,占33.93%;在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中,工作时间在10~20年的有36位(21.43%),20年以上的有14位(8.33%)。从所供职的单位类型看,来自大型设计院(100人以上)的建筑师共有113位,占调查人数的大多数,为67.26%;其余的调查对象分别来自于:人数在20~100人的专业设计咨询公司(11人,6.55%)、20人以下的设计事务所和工作室(18人,10.71%)、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19人,11.31%)、房地产等甲方单位(5人,2.98%)、其他(2人,1.19%)。综合这两项看,大型建筑设计院的中青年建筑师构成了本文调查对象的主体。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仍然是以大型国有设计院为主导,一线设计师也以中青年设计师为主,因此,本次调查的人员构成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

2.1低碳设计的意识

调查数据说明:中国建筑师具有低碳设计的意识,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超过九成(153位)的建筑师认为在设计中引入低碳节能的理念是必要的,相反,认为不必要的只有8位,另有7位表示不置可否。但是与如此高的认识度形成反差的是,当被问到“建筑师应当在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中负有怎样的责任?”时,大部分的建筑师(67.86%)却认为建筑师只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而不是作为项目负责人为低碳的目标全权负责,甚至有些调查对象认为建筑师只是一个不重要的参与者而已(8.93%)。交叉表格分析反映了年龄与低碳建筑设计意识强弱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积累,建筑师们对自己在低碳建筑设计中的责任意识逐渐增强。相似地,在推动建筑低碳节能设计的原因中,最大的因素是国家的强制标准(64.88%),排在第二位的是甲方业主的商业要求占到16.67%,而只有少数的建筑师(14.88%)是出于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寻求建筑的低碳建筑设计方案。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测试建筑师低碳设计的主动性,显然,情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但反过来也证明了,设计法规对实现低碳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总体来说,建筑师们在声称低碳建筑设计重要性的同时,却在不自觉地回避低碳设计的责任,至少并不主动寻求低碳设计创新。

2.2低碳设计的现状

在设计构思中,2/3的建筑师会把低碳建筑设计理念纳入考虑的因素,但并不认为这将成为设计的决定因素;认为自己把节能设计作为设计中的首要因素并以此作为设计创作的切入点的建筑师仅有26人,占15.48%;表示在方案构思设计中并不考虑节能设计的仍有30人,占17.86%。可以明显看出,建筑师在方案构思阶段对建筑节能问题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与其对建筑师在节能设计中的角色认识有直接的关系,可惜在调查中只有10位建筑师认为,建筑师是节能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并能将其贯彻到设计构思中去。接下来的问题反映的是建筑师达到低碳节能目标所采用的方法,虽然没有被直接问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其设计内容有所侧重,也能反映这一点。一般说来,方案设计主要考虑建筑与基地、建筑内部分区、建筑造型等问题,大部分的被动设计也涉及其中;初步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基础上的深化,包括设备选型等技术问题;而施工图阶段,建筑师会专注建筑构造和细节设计以及与相关专业的技术配合。也就是说,越到设计的后期阶段,建筑师依靠自身的、建筑学的设计手段的比重会逐渐下降,而更多地依靠技术手段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调查显示建筑师对低碳设计投入精力最多的阶段,从大到小依次是:方案构思(39.88%)、初步设计(37.50%)、施工图设计(22.62%)。此外,那些愿意承担更多低碳节能设计责任并积极主动寻求低碳设计解决策略的建筑师,会在方案阶段投入得更多,也说明方案设计阶段对于建筑最终的节能性能表现的重要影响,这也将是未来建筑师更加大有可为的设计阶段。调查还发现,中国建筑师对自身在低碳节能设计上的能力并不自信:只有约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是非常全面的,在设计中运用自如;大部分人(54.17%)只能说了解一些,而且并不太会运用这些知识;仍有愈四成(42.86%)的建筑师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足以在实践中运用,设计出真正让人满意的低碳节能建筑。中,我们把受访建筑师和他们的供职单位类型做了对比研究,发现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建筑学教师对自己的能力评价最高,其次是设计事务所或工作室、专业设计咨询公司,大型设计院的建筑师最低。也就是说,越大型单位的建筑师对低碳设计能力越不自信。这可能与其设计工作组织方式有关系,小型设计公司的建筑师有更多的创作自由。通过对上述3个问题回答的分析显示,建筑师在设计构思中对低碳节能的理念和实践并不充分,更多地依靠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技术的手段而非自身的设计技巧来实现这一目标。究其原因,可能是建筑师们对自己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积累尚不自信。

2.3低碳设计的期待

第3部分的调查从设计工具和方法、设计难点、设计知识积累3方面,了解建筑师对实现低碳建筑设计的预期判断。5种设计方法和工具中,基本上被利用的程度都差不多。相对来说,借鉴成功设计案例(23.81%)与节能专家合作(22.02%)是最受欢迎的方式。剩下的3种方式:参考设计指标(17.86%)、借助BIM软件(17.26%)、遵循低碳节能的一般设计方法(17.86%)分别占据接近的比例。这反映了案例类比(casereasoning)的方式是比较符合建筑师思维特点的一种设计方法,在低碳建筑设计中也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但是,这不是说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只用其中的一种,而事实情况是,往往在不同的阶段利用不同的设计工具和方法,即使同一阶段也利用不同的工具来相互比较、映证、分析。一半左右的建筑师(51.19%)认为,实现低碳建筑设计的最大障碍是增加了设计周期而不被甲方接受。这也说明如何在设计中快速融入低碳节能的设计因素是今后的研究重点。约2/5的建筑师(43.45%)表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者是具备相关知识却无法真正运用是最大的障碍。从这个比较中可以看出,多数建筑师认为外界因素是制约低碳设计发展的主因,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或潜力充满信心。图6也佐证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知识和工作协调能力越来越不成为低碳设计的障碍,但是设计难度、增加设计周期以及难以将低碳设计融入构思中却是所有年龄段的建筑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接近一半的建筑师(48.81%)来说,讲座是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这有可能与中国建筑师的日常工作都比较繁忙有关,没有时间进行关于低碳知识的全面学习。但是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有20.24%的建筑师愿意钻研系统的理论书籍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有14.29%和8.33%的建筑师把专业杂志和在线专业论坛作为他们学习的首先方式。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时代特性

我本人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就是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建筑师,当然我在高等学校里面是带研究生,就是把设计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的。所以,这几年,特别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建筑的创作活动,从我搞了这么多工程里面,我深深体会到,要把建筑与文化这个问题谈清楚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从事具体设计人员,我只能够先把我这几十年来的一些创作体会跟大家谈谈,最后呢也想通过做的一些作品,做一点说明。

大家都知道,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带来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而担心忡忡。而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处在这个时间里边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但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准备不够,也深深感觉理论上观念上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在当前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认为整个建筑界就我们一方面是非常好的形势;另外一方面从创作方面也是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就感觉到,当前整个建筑创作,在同步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建筑创作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认为一个建筑要满足一般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也不是很难。但要把一个建筑作为一个精品,来创作来设计,是很不容易的,我自己就是通过这几十年的建筑创作,深深体会到建筑要有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我想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们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比如说我们广东,我们这个地方也属于跟岭南一个大区域,这个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它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逐渐形成了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岭南建筑风格。

建筑如果从建筑的地域性,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当然,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我觉得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

下面几个照片我想谈一谈建筑的地域性的问题,我先把这个照片放一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我们客家民居,就是围屋,就是福建田螺坑的一个客家民居。我先把这几个放一下,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是山区村落的肌理,一看就是一个山区的这种民居。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种建筑形式的出现,是跟这个特定地域的环境,跟这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完全结合一起的。这种村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完全体现了一种聚居功能,它的防卫功能,以及就是中国传统的家族的观念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把它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聚居的村落的形式。这是跟一个地区的地域环境,和地区的文化是完全分不开,为什么这种形式出现?每一个建筑就是一个家族,这几百人住在一起,家族里面是非常团结的,非常统一的,有主次之分的,很严格的,家族跟家族之间是完全一种封闭性的,没有交往的,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有圆的有方的里面,每一家一栋,这个项目准备申报联合国项目的。我们是一个聚居形式,是特有的。这种村落也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山区村落,显然跟我们其他地区的地域环境不一样,形成不同的空间模式。

这是我们岭南地区的建筑,下面几张图,可以看得出来,是我们岭南地区这种特定的气候条件,形成的一种就是我们台山一带的塔楼的民居,它这种形式。我刚才讲到岭南建筑的话,它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固有那种可以说这种村,院落的布局,就是民居的形式,同时,由于它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岭南建筑就是一种交融能够吸收交融的这样一种建筑概念,这可以看得出,很多装修,很多处理,都受西方的南洋建筑的一些影响,是一种兼容的,就是一种综合性文化。

所以看得出就是一个建筑的形式的来由,是跟地区的文化,地区的特点来的,它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你看,这是东莞可园,东莞可园的话它是一个很好的所谓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它吸收了中国园林的固有的传统的手法,但是呢,它很多你比如说,这种院落的布局的话,错落有致,空间利用,但是它也同时跟大自然的结合,跟环境结合,由于气候炎热。另外就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房子,这个房子的一些处理完全西洋的手法,它是中外交融的岭南园林你完全看得出来,很多装修的手法,做法,都是南洋建筑,它是融汇得很好的。

当然,这个是威尼斯水城,完全这样由于一种特定的地域的环境,形成另外一种城市的肌理,船就是他们的一个交通工具。

第二,关于建筑的文化性,大家知道,就是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但凡精品都能传译一定的精神内涵,有很高的文化品味的建筑。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一批不朽的建筑作品,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标志,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方式,文化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的这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建筑文化也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我认为这并非各行各素,无章可循。

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一个设计首先要融合城市和自然的环境,表达这个建筑项目的性质和文化的特征。简单来说,建什么设计什么用途的建筑,首先就应该表达这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有的文化的内涵。就等于说我们设

计一个校园建筑,它总要表达校园那种高雅的,学术殿堂的,这样一种非常有机的这样一个建筑的形态;我设计一个商店,可能是一个购物环境很好,非常休闲的这样一种环境。每一大类型的建筑,它要固有着一种文化内涵表达。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作为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筑文化有明显的地域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组成的。比如像我们广东,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源于百越文化,从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也开始南传,并先后融入荆楚和吴越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体系的基础。随着广东广西一带,广东沿海对外开通和海外的交往,中外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孕育、发展,使岭南地区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又受到了外来文化的熏陶,各种方式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所以,兼容性是岭南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这个地区建筑创作,就应该吸收岭南传统文化的内涵,融会到现代建筑文化之中。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应该自觉地继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吸收精华,弃其糟粕,就能够创造出有地区文化特色,和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这是南越王墓博物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作品。它这个作品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把两千年来的汉代文化的一个特征,与岭南地区这种特有的地域环境结合,和当地的岭南一些材料一些做法结合,以一个现代建筑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所以它是充分体现一种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一种统一,有人把它理解为是一个新的地域主义的建筑。我们的材料就是完全是地方性的材料,这是用我们家乡的红砂岩,这个是我跟莫伯兹院士共同做的一个作品。

这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这个汉墓,这些东西都是原有石头,汉墓在底下,这个是完全的保护性的措施,把它盖起来,它的特点就是有很高文化的品味,表现了西汉文化的一种特有的特征和表现了作为一个纪念建筑一种共性的特点。我们把两千多年汉代的文化和纪念建筑的一些共性,和岭南地区的气候材料等等的关系把它融合起来,以一个现代建筑手法把它表现出来,是这样一个作品。

这是搞的一个市长大厦,这是48层,这是28层,这个建筑当然是一般的超高层的建筑,它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形成了一个市民广场,在很有限的地区里面。不像旁边是一个中讯广场,是广州一个大的标志性建筑,它这个建筑非常好,但这个建筑可惜太靠近马路了。我们设计的时候,把它让出来,形成一个城市广场,形成一定的广场文化,把它围起来,这个地方。所以这样的话,使得市民有个非常好的活动空间。超高层建筑本身,我们是用非常简洁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是一个风格非常统一的作品,这个看得出来是一个广场。

第三个小点,我想谈谈建筑的时代性。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所以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建筑的空间跨度高度和空间的品质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新功能,孕育了新的建筑类型,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使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知识经济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和思维模式的更新,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多元的综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将逐渐起到主导的作用。我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沟通跟交往,交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普遍的要求。

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写照,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了新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现代建筑创作很自然地就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归根到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当然我们强调创新和时代精神,并非排斥传统和地区特色,创作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要处理好时代精神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弘扬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也必须原有的文化根基上发展。继承传统并非在新建筑上贴标签、贴传统符号,或者部分构件的复制;而是吸收整体的文化的内涵,这既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的精华。

还特别要重视吸收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并融会到新的建筑中去,才能够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真有特色的建筑。

这是我跟莫院士一起搞的岭南画派的纪念馆,这是借鉴于新艺术运动一些手法,表现岭南画派的一个特征。它里面是方庭小院,水庭等等都是岭南常用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这个建筑。像这种建筑如果拿到北方去,完全不可能,这是一个特定的地域条件,特定的文化和特定的功能形成这样一个建筑,第二个地方也不可能这样盖的。

这是我前段时期搞的一个广州歌剧院,这本来也是进入优秀方案。市长还不满意,所以现在搞了两次国际竞赛,现在正在搞第三次国际竞赛,我又有参加了,前两次我们都进去了。这种建筑可能在北方不适应,它是在珠江边一个歌剧院,1800座的歌剧院,这个建筑的主要意图,就是广州是一个花城,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兼容性的一个城市,所以我们表现一种欣欣向荣的,就像一个艺术之舟正在重新开始新的丝绸之路一个航行一样,比较飘逸的一个建筑形态,这是广州歌剧院。

这是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这个都是我们跟日本合作的,他们的方案我们完成的。2001年不是开全运会的时候,八万人的体育场,它主要是一个飘逸,表现一种飘逸的,那是广东人的那种比较开放的,比较敢为天下先的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一种市民的心态。所以他们能够接受这种方案,通常我们的体育馆,都是闭合的,只有像我们这个,把它完全分开了。

这个是我搞的一个海战馆。这个工程呢,就是一个是的主题,表现一个主题。它是把海战这种特定的内容和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纪念性很强的一个博物馆,这是海战馆。这个房子的话,从外边看起来,它既像一个海战里面的一个战船,又像一个炮台,海战主要是炮台,一个炮台群,又像一个军民团结力量的象征,把这几个糅合起来,抽象跟具象相接的手法,把它设计出来。这个已经盖起来,这是盖起来的一个照片,它是填海工程,是填海填出来,就是面对珠江口大海的一个地区,这是位于虎门的。

这是我们搞的东莞文化中心,它这个建筑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本来这个地区就是一个文化很强的一个民居区,我们把它拆了重新搞一个文化广场,我们的目的希望形成文化广场。旁边是一个市民广场,我们这个建筑设计主要是应用城市设计的概念,把这个房子作为广场的延伸。所以我们这个房子的话,里面是五万平方米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而且房子本身这个地形是层层叠摞,每一层都可以上到屋顶,屋顶花园,这是作为南方地区人们活动的一个场所。所以整个房子盖完之后,它的房子本身就是广场的延伸,就是广场的延伸的部分,所以本身两部分使用,里面可以使用,外面的天台,它的屋顶也是有使用的功能。

这个原来是一个方案,就是没有盖的九一八纪念馆的方案。因为大家都知道“九一八”这块地的话,是一个非常长条的,大概差不多800米长,一个刀把形的一个地形,70米左右宽。我们当时这是一种构思方案,在这个做的过程里面,没有盖,我们就是应用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就既然是“九一八”,这是我们中国的开始,也是经过八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样一个意念。我们在设计里面就要用抽象跟具象相结合的手法,这个地形,既然是个刀把形地形的话,我们就好像地形就像日本那个关东刀一样,就是从造型方面像一个刀给埋在地上,一半给砍断了,一半埋在地上,就意喻中国人经过八年的抗战艰苦奋斗,最后战胜了日本,走向了光明,走向胜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参观的话,从地上开始参观,埋进地下之后,先从地上看,经过迂回曲折的过程,最后逐步,参观流线逐步上升,最后找走到这个地方,非常高的。由于太远了,这个800米长,我们就500米收了它了。前面搞了一个水池,一个日晷,一个雕塑,瞭望远景,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希望这个建筑能从功能,从形式方面把它完全统一起来。就写了一种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语言,用简单的内容配合,共同表达这个纪念性的一种主题,就是真理必然胜利,正义必然胜利,这样一种信念,就是一种概念性设计。我们当时做的时候,就把形式和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正好这个体型也是个刀把形的,像日本的关东刀这样一种情况,这是一个小的作品。

这是国外的一个跟地形地貌结合非常好的是大西洋岸边摩洛哥的一个屋顶的一个山上边。它是充分利用地形,面向大西洋,地中海那一带,形成非常好的一种跟自然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旅馆的设计,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作品。

这是日本的东京的新搞的一个歌剧院,它是一个文化品味的表达,现代建筑文化品味的表达,是非常成功的。这一是个公共的大厅,这个地方是公共大厅,它公共大厅里面的它的装修手法你看这个是每一个剧种,每一个剧种的表现都是表达一个内容。另外这个地方因为照相没照出来,里面是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这整个空间布局是非常好的。

下面几个我想谈谈校园建筑的设计。我有一大批校园设计,我就先谈谈概念。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这两年,进入一个高等教育的,就是正好我们碰到这样一个机遇,就是这两年我主持搞了几十个大学校园,而且是由于它投标,我们有一批博士硕士的话,非常敬业,就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校园设计。这种大学校园设计的话,它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说,当今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追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是从书本上培养人才,现在强调培养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开拓性的人才,创新性的人才。这个培养出来学生,应该承担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他的社会的职责,所以从一个从书本改成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这样一种教育理念,那我们实现这种教育理念,在我们大学校园规划里面,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的,把整个校园也不是作为单栋建筑来考虑,整个校园的规划和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新的培养模式。这种新的大学校园体现了我们规划里面,体现了一种校园规划的整体性,它的综合性,还有它那个学科的交叉,和新学科的出现。怎么形成一种网络化、组团化的结构布局?还有适应于现在大学校园的开放性和社会化的要求?这是一个意念。

另外一个意念的话,大学校园里面现在强调人的话,强调一种交往,就是环境与人,这样一种大学校园的环境下熏陶,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另外跟生态环境的结合等等,这都使大学校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搞了一大批校园的规划。这是顺德校园的规划。它是一种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中间形成一个,这是一个交通体系,中间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化的大学校园中心区,在这个区里面完全是步行为主的,是一种交往性空间,里面都是一种网络化的结构。所以这是学生区,这是运动区,成一个“品”字形的布局,景观非常好,互相瞭望,这个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顺德的校园规划,现在已经盖起来了。

这是上海的淞江大学城的规划,现在大学城的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模式。它重点是形成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水网生态带。这是一个学校,这是学生区,之间的联系通过非常好的水网带把它连成一个整体,这也是上海淞江的大学城。

这是已经盖好的一个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校园,它是从设计到施工完用只11个月,整个大学搞起来,是少有的,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这个在学校《学报》介绍过。这样一个不大的校园,我认为我现在搞的校园,这个是比较好的。它不大,五千学生,五百多亩地,它是非常好的一个环境,形成一个教学中心区,这个尺度非常好,整个建筑的品味要比较统一和高雅,这是教学中心区,这是学生区,这是运动区,就是整个大学校园环境非常好。

把刚才这种大学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在这个大学校园规划里面去,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和学习的环境,这是当时正在盖好的时候拍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得出,中心区,看到校园文化,这是校园的一部分,这是校园的部分。

下面这几个,这是浙江大学,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校园,现在已经盖起来了。这个校园的话,就是可以看出来,这是两公里长,这是一公里宽,整个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网络。它的特点就是说,我们把江南水乡这个特色和浙江大学作为百年老校的一种海纳百川的这种校风,和现代教育里面的这种组团的结构,网络信息化时代一些要求,把它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校园规划。

这中间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态带,我们借用了王羲之《兰亭序》里面谈的“曲水流觞”这样一个典故,应用到这个江南水乡这样一个大学生里面去,正好回应了高等学校文人雅士积聚的地方,回应了“曲水流觞”那个的故事,用这个理念把它表现出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生态带。交通网络是在外边,里面是教学群,这个图就是现在已经盖起来。因为当时校园的绿化正在搞,所以我们就画了一个透视图,非常好的一个设计,光是这一组建筑群是七万平方米了,这非常大的。这是我们正在搞的一个设计,中间是一个非常大的交往廊,这个廊十米宽,五百多米长,中间是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在这个里面,把它连接成一个整体。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就能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作者简介

第5篇

中小学校是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与改革的成果主要是对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但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必然会对教学环境提出新的要求,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作为校园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及思想发展的特殊性直接关系到对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校建筑环境,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建筑应为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和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少年儿童美好情操,陶冶心灵,使学校教育寓于娱乐之中。中小学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7-15岁的少年儿童,他们活泼好动、好奇、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易出事故等。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为少年儿童创造出适合他们的良好环境。教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我们想教给学生什么?在云飞路第二学校的设计中,经过与建设单位的多次沟通,给出了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国学,希望通过这个学校建筑弘扬中华教育的特点。其次,我们在设计中,还提出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的本质是使用建筑的裙体所产生的价值,那就是学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学校建筑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在规划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总平面布局紧凑,空间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尽管学校用地充裕,建筑内容较多,但是总体布局没有散乱无序,而给人一种整洁有序之感。2、分区明确,流线清晰顺畅。规划中位于西边的教学区与东边的活动区动静分明,中间以贯穿中轴线的国学楼、综合楼进行过渡。3、紧扣国学主题,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筑设计上力求端庄质朴,历久弥新。

2总体规划设计

学校用地呈不规则长方形,东临彭泽路,西、北均为规划路。考虑用地临近彭泽路,人流车流量较大,噪音嘈杂,把校园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北侧的规划路上,次入口设在西侧的规划路上,在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保证了学生安全。学校大门退道路16米,正对主入口设置一个椭圆形中心广场。广场中央设置了绿化景观和形象雕塑,使整个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学校建筑围绕中心广场展开布置,正对校门主轴线的4#楼是国学楼,弧形环抱形态恰似面向学子展开宽广胸怀,4#楼南面的5#楼为实验综合楼。中、小学教学楼设于校园的西面,考虑到使用的合理性和学生年龄差距,将中学教学楼与小学教学楼分开布置,相互独立,教学楼之间围合成相对独立的内庭花苑,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更为紧密。整体规划考虑功能分区合理性,将一个小型足球场和4个蓝球场设置在地块西南角,临近彭泽路;将室内活动场和学术报告厅设置在西北角,动静分开,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校园在总体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间的区分及联系,做到动静分区明确合理,符合学生的使用重点。校园围绕主要建筑连接主、次出入口布置环形车道,道路系统构架清晰。为保证安静的校园环境,减少车流对校园教学环境的干扰,学校内机动车辆考虑停放在门卫西侧,外来机动车辆集中停放在门卫的东侧。

3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注重营造一个满足学生身心需求、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现代空间环境,以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教学楼统一设计成外廊组合式,小学教学楼组合体即能通过外廊联系,又有独立的庭院,不仅解决了通风采光的需要,而且能将庭院优美的环境及绿化扩展到教学空间来。设计中结合单廊式空间布局的变化,每层设计了学生休息室,学生能在学与玩之间充分调节,以始终热爱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的热情。在力求丰富多变的空间体系时,保证清晰的功能要求。平面布局上,将小学与中学分成不同的空间体系,高低年级空间分楼层布置,同时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分成不同的空间体系设置。这样避免了相互干扰,且利于教学管理。在具体设计中,教学楼南北平行,相对分开,组合排列,其中1#楼为中学教学楼,2、3#楼为小学教学楼,2、3#楼中间的连廊及专业教室形成了一个过渡区,组成一个既灵活变化又规范严谨的空间教学空间。竖向交通的设计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当走道过长或学生集中拥挤时,应经过一个缓冲空间再进入楼梯间,可有效的减少学生踩踏事故的发生。结合功能,楼梯间与教室之间都布置了休息室或是连廊做为过渡空间,这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员都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以待进入楼梯内的人员疏散。1#楼为四层的中学教学楼,一层主要为架空层,做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二至四层为标准中学教室,一至四层层高均为3.9米,总建筑高度17.2米。建筑平面采用南向外廊联系东西的封闭楼梯间及各教室,东侧教室与楼梯之间设有供学生课间活动的休息厅及教师休息室,建筑西侧为公共卫生间及饮水间。2#楼和3#楼为四层的小学教学楼,一层主要为架空层,做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二至四层为标准小学教室;2、3#楼主楼一至四层层高均为3.6米,总建筑高度16.2米。建筑平面采用南向外廊联系各封闭楼梯间及教室,东侧教室与楼梯之间设有供学生课间活动的休息厅及教师休息室,建筑西侧为公共卫生间及饮水间。在卫生间及教室之间的位置设有3米宽的外廊联通2#楼和3#楼的各层,此外廊西面二层为合班教室、三层为音乐教室,四层为舞蹈教室。4#楼为四层的国学综合楼,正对学校的入口大门和广场,建筑采用弯向广场的平面弧形设计,恰似张开两手的臂弯,迎接莘莘学子。东西两侧设有封闭楼梯间及卫生间。一层设有门厅、国学展示厅、书库、阅览室等,二层设有国学大讲堂、书画室、棋艺室、民乐室等,三层设有校史室、科技馆、办公室等、四层为学校办公室。4#楼一层层高4.5米,二、三层层高3.9米,四层层高3.6米,总建筑高度18.7米。5#楼为四层的实验综合楼;地下室为非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一层平面为学校食堂,在4、5#楼中间设有一东西向的食堂门厅,使食堂人流与实验实人流区分流线。二层设有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三层平面设有化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四层平面设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建筑平面采用南向外廊联系东西的封闭楼梯间及各教室,紧邻东面楼梯间设有公共卫生间。5#楼一至四层层高均为3.9米,二、三层层高3.9米,四层层高3.6米,总建筑高度18.7米。6#楼平面设计为椭圆形,一层平面为862座学术报告厅,二层为室内活动室。楼梯间、卫生间、配套用房均环绕椭圆形四周设计。

4建筑立面造型

第6篇

(一)湿地公园景观的基本内涵

湿地公园不仅需要充分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湿地保护以及湿地保护工程恢复的工作,优化湿地资源配置并发挥湿地资源的优势进而不断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内涵。同时在进行湿地保育区外部建设的时候,我们需要将社会文化特性、艺术特性以及生态特性充分结合,构建适合社会公众群体休憩的湿地主题公园。

(二)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化景观、生物景观以及水体景观,只有实现湿地公园三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做好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

1.文化景观

湿地文化景观的目的是通过湿地的生态特征将当地文化传统、人文风情充分体现,以凸显湿地独有的文化特色。湿地人文景观主要是由各类生产方式形成的文化、改造湿地的印记与文化结晶三个部分构成,下面进行分类阐述。

(1)生产方式形成的文化

湿地在人类生活生产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湿地自古便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住宅、服饰来源之一,由此而来形成一系列渔猎文化、稻田文化、苇田文化以及衍生出的住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

(2)湿地改造的印记

人类在湿地上进行了大量生产活动,留下了数也数不清的足迹,如建造运河、桥梁、堤坝等,这些临水建筑均属于人类在湿地改造过程中留下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文化景观。

(3)文化结晶

湿地文化与其他文化产生过一系列的碰撞与交融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晶,如文学方面的交融形成了无数瑰丽的诗词歌赋,其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湿地发展历史上;一幅幅描绘湿地景观的书法画卷又如同艳丽的骄阳洒下万丈光辉照亮整个湿地发展轨迹;一只只舞蹈、山歌又如同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于湿地发展的夜空中。

2.生物景观

湿地上生存着大量的植物,从类型上来看包括湿生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由于不同类型的植物其形状、枝干分布、叶片轮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季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不同的植被景观,如我们在春季可以欣赏荇菜花与鸢尾花,夏天可以观赏凤眼莲与荷花,秋天可以欣赏芦苇与香蒲。湿地上同时生存着大量以植物、浮游生物为食的动物,常见的有湿地水鸟、昆虫以及观赏鱼。湿地动物是湿地景观中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为湿地公园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湿地动物的生活规律来进行。

3.水体景观

湿地水体景观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近岸陆域景观、岸带景观以及水域景观。近岸陆域景观可以让游客在亲水亭台轩榭、栈道上欣赏各类亲水设施;岸带景观可以让游人在浅滩、沙洲上欣赏形态各异的驳岸、植物岸带与沙滩岸带,以凹凸不平、曲直相间、虚实互补的岸带景观给游人以美的享受;水域景观是通过水质、水流等因素,以或缓或急、或深或浅、或静或动等水流形成的飞瀑、小溪、浅谭等景观让游人寻找心灵的休憩。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景观设计的目标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首先,设计者要确定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在秉承湿地自然特性的前提下要对景观单元做好主题创设和层次划分。此外,设计还要同时满足湿地文化的宣传作用和游人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精神需求。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在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湿地的蓄洪、防旱、污水自净能力,尊重湿地自然特性,避免因人为设计对其自然特性造成破坏或使影响最小化。

2.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者除要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外,还需考虑人们的亲水特性,要尽可能满足游人欣赏、亲近湿地水景的途径(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个角度)。

3.美学原则

景观的设计要与湿地自然景观在虚实、动静、色彩、协调度等上充分融合,要将湿地文化充分展示出来,真正提升湿地美的境界。

三、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策略

就目前来看,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主要包括服务管理区、湿地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以及湿地保育区等。其中,湿地保育区主要对生态过程与生态特征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护,其环境容量与其他分区相比较小,而且景观建设的内容也比较少。所以,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以服务管理区、功能展示区以及湿地体验区为主。

(一)湿地体验区景观设计

湿地体验区包含了湿地公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可以考虑从地形改造、水文联通等方面着手,建造大量的人工浅滩、溪流、喷泉、瀑布、沼泽、河流段等多样化的湿地景观,更为全面地体现湿地中存在的各类独特景观,要让游人也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到湿地特有的水体景观、农耕文化以及渔猎文化,通过合理的分布与设计,让游人能够一步步感受湿地景观并得到心灵的休憩。在湿地公园局部水体处理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通过设置宽度大小不一的溪流,然后在其中布置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块并点缀有相应的湿地植物,以形成充满活力的湿地水体景观。在驳岸的设计上,设计者可以使用自由曲线形态、自然力飘积形态、双螺旋曲线形态以实现虚实结合、曲直相间的溪流景观。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公园,在深水位,设计者可以依自然地势开凿成形状自然、岸带有起伏、高低错落的池塘,在湿地水体下游、浅水区域或在积水区布设水稻田,使游人可参与打渔、插秧等农事活动,构建类似于古典农家乐的田园生活氛围,以满足现代社会公众群体回归自由的根本渴望。

(二)湿地公园中湿地体验区景观的设计

湿地公园中的服务设施景观实质上就是按照人们在游玩活动中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可以将湿地自然景观烘托出来,且便于人们对游览线路进行组织的景观小品、建筑物等一系列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木栅道、游廊、园桥、舫、水榭以及景亭等。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以下3类:一是点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将湿地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出来,对湿地意境起到一个丰富作用,如将农耕湿地文化中的水井等多种农业设施表现出来,还能够将“渔舟唱晚”的船只表现出来等。二是动态赏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满足动态赏景以及游览路线组织的需求,并且对院内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实现近景、远景、俯景以及仰景的有机结合,使观赏效果达到步移景异。三是静态赏景景观。其实质上就是为了充分满足游人在休息、静态赏景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公园构图中的艺术主体与中心,在公园中起到一个点景的作用,通过采用借景、框景以及对景等一系列手法,对院内中的经过进行丰富,如舫、水榭以及景亭等。

(三)湿地公园中湿地功能展示区景观的设计

第7篇

论文摘要:环境保护工作是每一个给排水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环保型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节约用水、节省能源、防治水质污染等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实现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

人类为生存、发展和繁荣不懈地努力和创造,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在享受大自然无私给予恩赐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同样肩负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作为与环保工作息息相关的给排水专业工作者,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从节水、节能和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等几个方面探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

1节水

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4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节约用水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建筑给排水中节水的重点在于:卫生器具及其给水配件;屋顶水箱浮球阀;建筑中水等方面。

1.1采用新型卫生器具及其配件

老的卫生器具特别是大便器冲洗水箱耗水量大,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密封性和耐用性差,经常造成“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新型的卫生设备,如JS型虹吸式高效节水型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仅为5升,可节水50%;公共浴室采用单管恒温供水配合脚踏阀淋浴器、光电淋浴器、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等比一般双管淋浴器可节水20~50%;而陶瓷芯水龙头密封性能好,开关数万次无滴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1.2屋顶水箱浮球阀

屋顶水箱浮球阀继阀芯两步到位的配重逆开式浮球阀之外,有出现了双筒浮球阀、液压式浮球阀和呼吸阀。最具特点的是导阀控制型浮球阀,兼有浮球阀、减压阀、止回阀、流量控制阀、泄压阀等多种功能。这些新式浮球阀克服了传统产品开关不灵的现象,减少了溢流。

1.3建筑中水

“节流”也需“开源”,建筑中水使污、废水处理后回用,既可节约用水,又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起到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作用,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最近颁布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中水水源、水质标准、中水系统、处理工艺等几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预计正式实施后,对中水利用将起到极大地推进作用。建筑中水系统在济南市的南郊宾馆、玉泉森信大酒店都有应用且效果不错。目前,中水处理设备已有定型产品供设计选用。

2节能

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节能的就是环保的。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中,除对系统进行合理布置、精心计算外,二次供水设备的选择和热水供应系统是节能的重点。

2.1二次供水设备的选择

由于传统的水泵-水箱供水方式中水质易受污染,所以二次供水已越来越多的被气压罐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所取代。其中变频调速设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供水方式,它采用变频器改变电机的供电频率,根据用水量的大小实现对水泵的无级调速和循环软起动。变频设备已从最初的恒压变量供水发展到变压变量、变频气压供水等方式,根据系统的运行特点和设备的节约特性,合理的选择设备,其节能效果是十分突出的。一般的,因为在用水低谷时偏离设计工况最严重,设备的组成必须满足低谷用水量变化的特点,设备必须在系统用水低谷时效率要高。当低谷用水量不及单台水泵最大流量20%的时候,宜设置小流量泵进行小流量时的自动切换;当低谷用水量是断续的小流量时,宜设置适合于断续供水的压力供水装置。

2.2热水供应和太阳能利用

热水供应系统可采取的节能措施主要有:降低使用温度(热水在管道和设备中的热损失与配水点要求的水温成正比,降低使用温度可减少能耗);减少热水耗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流率;采用高效能保温材料减少热损失;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采用节能型产品;开发利用新能源等。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安全的新能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热水供应系统。利用太阳能的直接加热设备有真空管式和热管式,其集热效率高,保温性能好,受环境影响小,全自动运行,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全年使用。在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集热器的选用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抗冻性能、抗热冲击性能、承压能力等因素。(2)寒冷地区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方式。(3)集热应因地制宜综合应用串联、并联方式使水流平衡。(4)必要时采取辅助加热方式。超级秘书网

3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

由于城市供水体制的原因,二次供水是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保证水压的必然措施,但因此也增加了贮水设施、供水设备等中间环节,增大了水质污染的可能性。要防治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在设计上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1系统

在确定供水系统时,应作多方案比较,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如在市政管网允许的情况下,供水设备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而不设贮水池;尽量采用变频调速设备,取消高位水池(箱)。

3.2水池(箱)

有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设贮水池(箱),水池(箱)中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本体、附件、停留时间过长。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水池、水箱由于表面粗糙,极易滋生青苔、微生物、细菌;钢板水箱则易锈蚀,使水质下降。建议采用不锈钢、搪瓷钢板或达到卫生要求的玻璃钢水箱代替传统钢板水箱,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时宜加内衬。

水池(箱)检修孔、溢流管等附件极易封闭不严造成水质污染,在设计上应采取在溢流管上加防鼠网等措施。

有资料表明,水在水箱中贮存24h后余氯为零,超过24h后,水质会严重恶化,而生活消防合用水池中水的停留时间大都超过24h。为解决这个问题,除尽量单设生活水池外,应在水池中补充加氯或采取其他消毒方法。

3.3管材

绝大部分自来水水质有腐蚀倾向,致使金属管道腐蚀严重,从而导致水中余氯迅速减少,浊度、色度、铁、锰、锌、溶解性总固体、细菌学指标等明显增大,造成水质污染。一些发达国家已明确规定普通镀锌钢管不再用于生活给水管。我们也应当逐步推广使用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铝塑管、钢塑管、聚丙烯管、聚丁烯管、交联聚乙烯管、纳米聚丙烯等卫生性能较好的新型管材,以保证生活用水在输送环节中不被污染。

第8篇

1.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通过技术研究、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实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尽量减少煤炭的使用,降低使用煤炭等能源对生存环境的破坏,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由于该理念以人类本身为出发点,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的伤害,在工业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低碳经济理念逐渐重视起来,并积极加入到环保建设中。

1.2低碳经济理念特征

低碳经济理念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显著特点。首先,低碳经济理念以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其次,该理念主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以技术为核心,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第三,低碳经济理念对于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各项工作逐渐将该理念作为指导准则,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1.3低碳经济理念意义

随着人们对于低碳经济的逐渐重视,低碳经济理念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建筑装饰设计方面应用尤为普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节约资源能源。建筑装饰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装设的资源能源消耗,不仅减少了建筑装饰成本,人们的健康也得到了良好的保障。(2)营造美好环境。在装饰过程中,新材料的应用,可以给人们营造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人们心情愉悦,更利于开展各项工作。(3)提高生活水平。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建筑装饰设计水平,不仅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围,而且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表现。

2探析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以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为例

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A、B型专家门诊楼进行设计。地面的铺装材料采用了抛光砖。这种材料的地面砖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抛光砖不含放射性元素,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其次,天然石材由于成材时间和风化程度的不同,导致紧密程度、强度不一,而抛光砖采用数千吨液压机进行压制,并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烧结,其抗弯曲强度非常大,长久耐用,降低了由于材料质量差而频繁装饰的时间。第三,抛光砖的耐火等级为A级,属不燃性装饰材料,一旦发生火灾,不会发生助燃,能够降低医院的经济损失。首层大厅墙面采用的是大理石和烤漆玻璃。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装饰材料,大理石不仅有很强的装饰性,而且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不易粘尘,维护、保养都很方便简单。烤漆玻璃是一种通过喷涂、滚涂等方式,富有极强表现力的装饰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较强的耐水性,且抗酸碱性抵抗能力强。这种材料选用的是环保涂料,符合社会低碳经济理念,更加健康安全。涂料不易脱落,具有将强的抗颜色老化能力,增加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频繁更换的资金。办公室采用的墙面装饰材料主要是白色乳胶漆,墙面采用乳胶漆主要有以下优点:首先,这种材料无毒,调制方便,易于施工;其次,具有良好的耐水、耐碱等优良性能,使用寿命较其它材料长。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环保要求,既经济又实用。室内天花板采用的是无机硅钙复合板和埃特板。无机硅钙复合板中抗水剂的加入,从本质上提升了该材料的抗水性能,材料中含有增韧剂,提高了材料的握固力。除此之外具有良好的抗裂、防火、耐久性能、安全可靠强度高、材料成本低,施工方便,适合在医院等面积较大的地方使用。既做到了节约成本,又提高了医院环境的安全性。埃特板是由水泥、矿物质、植物纤维组成的一种环保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该材料中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功能齐全,不仅安装方便,寿命长,而且较其它材料相比,具有极高的防水、防火、防潮性能,除此之外,还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适合应用在医院等场所。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在建筑装饰设计理念上,严格按照低碳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装饰设计。大部分装饰材料取材方便,价格不高,而且均属于环保材料。在合理的预算范围之内增强了装饰效果,同时为医院内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等提供了健康保障。

3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策略

(1)树立低碳经济理念意识。

要实现建筑装饰设计低碳化,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意识,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在满足舒适度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制度创新和新材料的使用,任何设计环节都要紧紧结合低碳经济理念,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

(2)选用低碳节能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在选用材料方面,除了满足设计要求以外,尽量选择加工中减少碳排放量的可循环的环保材料。环保材料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环保、无污染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保障。如运用于室内的液体墙纸,这种液体墙纸是利用纳米光触技术生产的,不仅能够净化室内空气,而且能够达到室内空气长期清洁的效果。第二种是新型节能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如灯具使用LED光源,LED光源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有害物质排放、使用寿命长、耗电量少;安全可靠性强,节约用电降低了电能的消耗。第三种,少加工、多自然的材料。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时,尽量采用加工过程少,自然的装饰材料。比如对于家具的选择,最好选用木质家具,用木质家具代替金属家具,不仅节约装饰成本,而且较为实用,更加环保。

(3)合理的灯光设计。

对灯光进行合理设计是建筑装饰重要内容之一。在设计上,建筑本身增加自然采光,减少人工光源。同时要科学布置灯具,通过计算来布置灯具,在保证空间照度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另外在灯具的选择上,不要选择耗能大的白炽灯,尽量选择节能灯。

(4)减少繁琐设计。

繁琐的设计不仅会给人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严重浪费资源。在办公、餐饮等场所,尽量减少繁琐设计,给人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家居室内装饰设计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饰。

(5)加强装饰设计管理。

首先,要根据建筑装饰材料清单,对各个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重点关注清单中是否有高能耗、高有害物质排放量的材料,如果发现,要选择低耗能的替代材料。对材料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材料浪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浪费水电和装饰材料,保证装饰施工进度和质量,对于装饰过程中剩下的材料,能够再次使用的要合理利用,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要统一进行处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