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06 14:03: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卫生系统安全生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深刻吸取近期全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扎实做好国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2009年等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卫生系统不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为全市安全工作作出应有贡献,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于2009年9月25日至2009年10月5日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百日会战”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安全生产“百日会战”活动,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全面落实各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任何时候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加强宣传教育、隐患排查、隐患整改、隐患整改督查和应急救援工作,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继续保持安全工作无事故,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百日会战”的重点时段
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各单位尤其要注意抓好安全事故的高发高危期。为细化任务、重点重防,结合“百日会战”期间的重点时段,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第一阶段,国庆黄金周期间(9月25日至100月105日)。
(二)第二阶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100月106日至102月20日)。
(三)第三阶段,2009年期间(102月210日至2009年10月5日)。
三、“百日会战”检(督)查的重点内容
此次“百日会战”活动主要以检(督)查为主,督查采取各单位自查整改与市局组织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督)查的重点内容分常态检(督)查和专项检(督)查两个方面:
(一)常态督查内容:
10、各单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领导设置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
2、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落实2009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情况。
3、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安全投入情况。安全设施的配备情况。
4、按照隐患排查整改要求,正常开展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及全程记录的相关台账资料建立情况。
5、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公告公示、跟踪治理、整改销号情况。近年来安全事故的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6、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组织必要的演练情况。
7、各单位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情况。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二)专项检(督)查内容:
10、门急诊、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是否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安装消防栓等。
2、门急诊、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楼梯和安全出口的设置是否规范,数量是否足够,标识是否醒目以及是否保持畅通;公共区域及逃生通道的外窗金属护栏是否符合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要求,是否有阻碍逃生的违章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周围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违章建筑、室外广告牌等问题的整改情况。
3、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医疗、医技等工作用房,职工宿舍区域防火设置情况。
4、火灾报警、灭火系统、消防泵、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完好情况。
5、医疗机构内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各类电气设备、电源线路的使用维护情况。
6、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特种设备,配电房、电梯等各类生产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等情况,特别是在公众聚集场所和重要活动场所使用的上述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年检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相应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进行检查。
7、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医技使用的各类放射性、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保管、安全使用情况。
9、各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的制订、完善和演练情况。
9、各单位道路交通安全情况。主要是救护车等车辆的规范使用、检测检修和严格按单位车辆管理规定实施用车的情况。
100、有建筑工程单位的建筑安全情况。主要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告知情况。
1010、各单位重要科室和重要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情况。主要是财务科、机房等重点科室的防盗防泄密情况。
四、“百日会战”实施的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逐级落实安全大检查中各环节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促使安全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做到宣传发动到位。
各单位要针对本地单位的实际,制定严格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百日会战”工作方案,增强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走过场,确保安全生产“百日会战”取得实效(工作方案于100月100日前报局人秘科,电子邮箱:)。要以最近全国发生的几起重特大事故为反面教材,利用板报画廊宣传、职工大会宣讲等办法,强势宣传、造浓氛围,真正在全单位形成工作必有安全、言谈必提安全、生活必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全面排查,狠抓整改,做到安全措施到位。
各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地毯式排查,坚持检查整改同时进行,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和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到位,整改期间不能保证安全的要停止使用。同时要加强跟踪督查,确保隐患整改彻底到位。
关键词: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资源整合;安全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TD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10-02
一、概述
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矿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矿总数,煤作为一种基础能源,煤炭行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中国神华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补连塔煤矿是中国神华神东煤业集团下的一个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定员593人,年产2200万吨,虽然已连续8年安全生产,但随着矿井的不断开采,井下环境更加复杂,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保障井下众多先进设备的稳定运行,增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设备,采用先进的煤矿安全装备与手段已成为补连塔矿安全生产必然需要。为加强对井下人员的监控调度,提高工作效率,经过矿方的多方考察最终于2008年月10月选定了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补连塔煤矿在此项目上总共布置了36台KJF82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和84台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实现了约30公里巷道的信号连续覆盖,使监控信号基本覆盖了整个矿井,补连塔煤矿早日建成数字化矿山,为成为全国应用创新、管理创新、安全生产管理的典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系统工作原理
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及计算机通讯技术,在地面上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KJF82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区域布置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定位分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光缆相连接,入井人员和车辆分别携带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系统通过定位分站与射频卡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和无线寻呼,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系统构成
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井上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井下KJF82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系统传输通道等部分
(一)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
1.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由中心控制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和打印机等设备组成。
2.显示井下各区域目标分布、特定目标所处区域及位置信息,实现目标定位、跟踪、呼叫控制。
3.实现系统配置、维护与管理,查看、记录、打印系统运行信息。
4.实现对系统设备的控制与监测,查看、记录、打印系统设备运行信息。
5.接收各个监控分站(射频读写器)传回的数据,将信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保存到数据库中,以备随时查询、调阅、回放。
6.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分类、统计、提示、告警功能。
(二)KJF82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
1.KJF82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由监测分机(射频读写器)和分站电源组成。
2.标准监测分机即射频读写器,用于读取处在其检测范围内的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上的识别信息,并向人员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发出呼叫信号。
3.射频读写器对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有效读写范围:500~750米。
4.KJF82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一般安装在矿井巷道的进出口、交叉道口、矿井内各个采区入口及各主要岗位工作区域,安装的位置和数量视具体要求而定,KJF82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安装数量越多,监控范围越大。
5.分站电源:采用KDW28型矿用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
(三)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
1.人员的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由井下人员随身携带。
2.使用标准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可以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与跟踪。
3.系统可通过呼叫型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以色光方式,向井下人员发出寻呼、提示、告警与紧急撤离等多种信号,可选择单独呼叫、选组呼叫和全体呼叫多种方式。
4.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使用2节7号电池供电,电池可更换,更换一次可保证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在正常使用状况下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
(四)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
1.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是射频识别定位系统的一种辅助装备,用于标示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待定位跟踪人员的精确位置信息。
2.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定位精度:标准定位精度±25m。
3.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使用2节1号电池供电,电池可更换,更换一次可保证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连续工作8个月以上。
(五)系统传输通道
地面控制主站与井下控制分站之间通讯,采用矿用信号电缆连接,485总线传输,半双工、主从工作方式。也可采用光纤、电缆混合方式传输。
射频读写器与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之间,KGE39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与KGE41型矿用射频定位器之间,采用射频无线通讯方式。
四、系统功能
(一)入井人员和车辆定位、跟踪
在矿井巷道的进出口、交叉道口、综连采工作面、机电峒室、危险场合(如盲巷、水仓等)、井口等位置安装监测分站。当携带有射频标签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监测分站检测范围,或从监测分站附近通过时,监测分站可以将相关人员的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读出并传送回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计算机将收到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同时保存到数据库,以备随时查阅。结合井下电子地图,可以显示某个区域内人员和车辆的数量和分布;可以显示指定人员和车辆的移动路线;可以对指定人员和车辆进行定位和跟踪;可以查询特定人员和车辆在井下的位置。可以实时显示定位信息,也可以查询某一历史时刻的定位信息。
移动目标定位、跟踪技术,可以使地面管理人员全面、及时掌握井下及整个矿区人员和车辆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井下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人员无线寻呼
无线呼叫可以实行多种方式:单独呼叫、成组呼叫、区域呼叫和全矿区呼叫。呼叫信息由计算机控制,通过指定的监测分站发出,在射频标签上高度报警灯显示。呼叫信息有一般呼叫、紧急呼叫、紧急撤离呼叫等多种类型,通过报警灯的不同颜色来区别(发光二极管提示)。正常状态下红灯30秒闪一次(红灯闪:未收到定位器;黄灯闪:收到定位器),如果都不闪,则射频卡可能需要更换电池。黄灯闪:一般呼叫;红灯闪:重要呼叫;红黄灯一起闪烁:紧急撤离呼叫;红黄灯交替闪烁:发出呼救,此时需和信息管理员联系。井下人员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通过撕开射频卡上标签,紧急报警将在地面计算机系统上显示,管理人员安排相关人员去被呼叫地点进行营救。在需要紧急撤离或寻找失踪人员时,人员无线寻呼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考勤统计
通过对下井工作人员的入井、升井时间,在井下各区域的停留工作时间的记录与统计,为企业提供考勤管理基础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反映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如果有不良现象,可及时采取措施。比如说管理人员的入井次数不够,工作人员提前升井,安检人员的检查不到位,工人不现场交接班等。
(四)区域禁入管理
在井下的一些重要机电峒室、危险场所(如盲巷、水仓等)禁止进入区域设置监测分站,当有非受权人员进入时,系统给出提示和警告,阻止人员进入,防止危险情况发生。
(五)紧急事件处理
当矿井发生紧急事件时,可以及时对井下人员进行统计,查询事故现场附近的人员信息,查询相关人员的定位信息,快速确定人员的准确位置,以便及时有效地开展搜救工作。
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在几秒钟内通过紧急告警信号通知井下所有人员紧急撤离危险区域。
发生紧急情况时为指挥人员提供井下各区域人员的实时分布信息,帮助指挥人员制定应急方案。
发生紧急情况且系统通讯不能恢复时,为指挥人员提供井下各区域人员的最近历史分布信息,帮助指挥人员制定应急方案。
(六)系统运行管理
实时监测并记录系统通讯及系统设备的工作状况,对系统异常做出告警,提示维护人员尽快使系统恢复正常。
对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维护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对定位器及射频标签电量进行低限监测,提示维护人员及时对系统设备进行维护。
(七) 历史数据的记录与查询
系统可对上述矿井目标定位跟踪、人员寻呼、考勤统计、系统运行管理等信息进行长期保存,并可方便地查询历史记录。
(八)网络化与信息共享
关键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安全
中图分类号:TD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0-0149-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已在煤矿企业中应用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处理煤矿井下的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提高煤矿企业抢险救灾的能力,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同时为了改变凤凰山矿对井下人员相对滞后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凤凰山矿引入了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来解决凤凰山矿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凤凰山矿人员定位系统型号为KJ251A,该系统由地面中心站、传输接口,井下分站、读卡器和个人标识卡组成,系统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双工通信方式,工作频率为2.4GHZ,分站和员工标识卡为非接触式无线通讯,人工不需任何操作,只要经过分站所在巷道即可被读取数据,读卡器信号覆盖范围为10~50米(可调),能够覆盖井下巷道的全断面。主机和分站通信最大距离为20公里,每台分站可带8个读卡器。
该系统主要有井下人员定位、入井员工的实时统计、下井工数考勤、入井时间考核、报表查询等功能。矿井入井人数、矿领导带班等信息同步显示在井口大屏和调度楼大屏幕,同时联网传输至矿调度台、井口信息室以及集团公司。
一、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软、硬件部分):
(1)硬件部分工作原理:人员定位分站上接有一种动态目标识别器,该识别器能产生低频编码电磁波信号,电磁波信号就能激活一定区域内的标识卡。电磁波信号所激活的标识卡能够输出加密高频载波信号,该系统中接有人员信息采集处理板,它能接收到高频载波信号并进行数据解密校验确认,然后再由分站嵌入式软件处理后存储于一个叫分站存储空间的仪器中,接着同时发送确认信号关闭标识卡。然后该系统会将采集到的下井人员信息显示在汉字液晶显示屏上,并驱动主板语音部件进行声音提示。最后一并将采集的人员信息送入到通讯缓冲区,等待进行通讯。
(2)软件部分工作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软件主要是三层架构。它们分别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存储、应用,这三部分相对独立又有机融合,进而使某部分进行更改不会影响其它部分的功能,使得该系统从安装到,再到使用,进而升级都变得既简单又容易。软件部分所采用的技术:Windows平台的VC++/C#语言以及Web开发相关的一些诸如ActiveX、ASP、Jscript、Vbscript、XML、SVG、VML、WML、.NET等技术。运用了特定的算法有效的解决了无闪烁局部刷新,智能合班,中断归并,SVG在线动态生成等技术难题。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KJ251A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主要由地面计算机、系统软件、信息传输平台、人员定位分站、动态识别器、人员标识卡和传导线路等组成。
监控中心站主要负责全部系统设备及人员检测数据的收集、分站实时数据传输、统计数据并进行存储、各点屏幕的显示、人员查询和打印、画面的编辑、网络通讯等任务。
系统软件主要完成的功能有:人员信息编码收集辩别加工数据显示存储查询和报表打印等。
传输平台所采用的材料是RS485/DPSK/光纤。
人员定位分站的功能是它通过与动态目标识别器的有线传输,实时获取人员编码信息,负责与监控主机联系。
动态目标识别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标识卡发出的编码信号。
人员标识卡是唯一和人联系的人员编码信息,当标识卡被无线信号激活后,会将编码数据发送给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有矿灯式、矿帽式、腰卡、胸卡等方式。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该系统可实时跟踪监测井下人员,并能自动显示其位置。
2.该系统能对当前及某时间段下井人员数量、运行轨迹、轨迹再现及分布情况等进行跟踪查询和打印。
3.标识卡是嵌入一种微处理器,在一种叫嵌入式软件的控制下,实现睡眠、叫醒、编码、解码、通信及信息碰撞处理等功能。
4.标识卡超低能耗设计,并采用间歇式工作方式,可使用3年以上。
5.该系统能实现跟踪不同范围内的人员,可识别距离为0~50米。
6.系统能够跟踪静态的或以≤50km/h的速度移动的目标物。
7.无论以什么方式进入工作区域的人员,只要在人员进入监测区域后,系统就能自动对人员进行定位并考勤。
8.该系统的识别区域没有方向性,也无盲区,更对人体无任何伤害。
9.目标识别器和标识卡都有完全相对独立的发射装置与接收部件,其核心技术也是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共同来完成的。
10.井下的跟踪定位分站如果与地面所设的中心站失去联系,井下分站仍能正常工作,并能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当两个设备的通讯恢复正常后,监控主机可提取数据自动完成数据修复。
11.该系统具有报警功能,它可以对下井人员的出入时间及地点进行限制,如果人员下井超过授权时间或人员进入未经授权的地点,该报警设备都会发出报警信号,以便通知下井人员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对安全的防范措施来自救。
12.井下一旦出现的突发事故,地面的监控分站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开展事故救助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系统功能模块说明
软件共分为十大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1.图形显示功能能提供丰富的表示方式。根据图形的显示可以知道矿井巷道分布,各巷道的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时间。
2.人员跟踪功能是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本功能可以及时时监测到指定人员在井下的准确位置,并能体现当天上班途经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在各位置的停留时间,并能在巷道分布图上形象直观的回放其报有的运行轨迹。
3.查询统计功能:此模块主要包括井下员工查询、员工分布查询、井下人数统计、区域人数统计、未到达区域查询、超时员工查询、上下井人数查询、分站信息查询、分站异常查询、员工异常
查询。
4.考勤管理功能:此模块主要包括部门考勤查询、员工考勤查询、干部考勤查询、对比考勤查询、员工个人下井统计、休假员工查询、部门月考勤查询、干部月考勤查询、全矿日考勤统计、中断考勤归并、部门工时统计、员工工时管理、考勤
转移。
5.员工管理功能:因为运用该系统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所以我们就加入“员工管理”这块功能。运用该功能可以方便的使用原来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也可以对人员进行自建人员信息数据库。在独立性与兼容性方面做了最大程度上的无缝融合。
6.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功能:此模块主要包括修改密码、系统设置、操作日志管理、示意图选择、作图、最大化示意图、注销登录等功能。
四、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相信我们的定位系统还会有更好、更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将不断完善系统,让广大员工在井下的工作环境更加优越,让广大员工的避灾能力和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让我们的企业朝着更加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井下人员 定位系统 煤矿安全
1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功能
(1)系统需要对携带有射频识别卡的工作人员进行入井时刻,出入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性区域的监测监控和记录功能。(2)实现考勤管理。实现与考勤管理系统整个或者将考勤管理系统集成到人员定位系统,作为其子系统。系统可以随时导出数据,并能获得任意井下工作人员的活动轨迹等信息。(3)突况发生时,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所有井下人员的当前和历史位置的信息。依据现有的精确定位算法管理,合理布局分站,并通过软件计算,获得人员精确、实时的位置信息。(4)分站管理功能。系统需要根据提供的各种关键字(如分站模糊位置关键字查询附近分站,分站运行状况关键字查询相关分站等)查询分站信息的人机交互接口,并提供分站及射频接收模块参数配置接口。系统还需要具备可视化地图漫游、缩放,查看分站在井下分布情况的功能。(5)人员定位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与其他安全避险系统的联系,比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矿井无线及有线通信系统等的兼容性的问题。(6)系统需要具备自诊断、检测及报警功能。当系统分站、传输接口、传输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主动报警,并且将故障设备信息及时间记录至数据库,以供查询。对于人员定位这种安全避险系统,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得到重视。(7)人机交互接口的要求。系统的人机交互接口需方便用户对系统参数进行修改,对系统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系统查询及配置界面需要直观简洁,便于观察、分析和操作。(8)打印报表功能。系统应能方便地生成日常工作需要的报表,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供打印。(9)存储、查询及显示功能。系统对人员信息,报警信息等提供存储功能,并能通过多种方式查询需要的信息。信息通过列表方式显示,实时显示井下人员总数及人员信息,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人员总数及信息。
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要求
(1)可靠性:系统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中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达到一定要求。此外,在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具备自恢复能力,并及时检测故障点,向控制中心报警。可靠性要求还包括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与完整性。(2)实时性:系统必须对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反应,及时报警,记录事件信息,并配合其他避险系统做出反应。(3)安全性:必须保障系统的运行安全,防止数据库数据被窃取,以及服务器软硬件受到破坏,耽误抢险的时机。
3 GIS应用于人员定位系统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GIS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GIS系统具有直观、方便的可视化效果,可以将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GIS应用于人员定位系统中,可以将人员定位系统功能和效果进一步增强。
(1)利用GIS控件提供的功能,实现电子地图的可视化。用户可以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平移、漫游、导航等。(2)实现人员实时位置显示。根据系统数据库中人员动态信息表的实时位置信息,将人员信息显示在电子地图的对应位置,监控更加直观。(3)实现基站分站信息的图形化显示、离线故障分站及线路的突出显示,员工进入限制区域突出显示。(4)还可引入GPRS模块以及3G模块,短信通知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和技术检修人员,安全性更高。(5)查询职工历史活动轨迹信息,将特定职工轨迹信息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4 应用范围较广的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有:KJ90、KJ69J、KJI28A等。各个煤矿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煤矿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本文重点介绍KJI28A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和KJ69J型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4.1 KJI28A矿用人员管理系统
KJI28A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是专为煤矿设计,用来实时监测流动人员、流动车辆的数量、区域、时间信息等,能够实时地了解井下人员流动情况,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数量级分布情况,能够查询任一指定下井人员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查询任一指定人员当天或指定日期的活动轨迹,为人员、车辆的生产管理、考勤统计、安全保障提供可靠的依据。KJI28A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由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两部分组成。地面设备包括:监测主机、KJ70N-J型数据传输接口、UPS电源、打印机、交换机、避雷器;井下设备包括:KJI28A-F型传输分站、KJI28A-F1型读卡分站、KJI28A-K2型识别卡、KDW17型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KDW型矿用隔爆型兼本安不间断电源、避雷器、接线盒和通信电缆。
4.2 K69J型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K69J型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系统是应用RFID技术于井下移动目标位置监测的系统,可以实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和运输车辆位置的检测查询及多种实用的报警功能,适用于任何矿井。该系统具有被测目标无负担、通行方式无限制和安装使用简便等特点。K69J型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及无线识别和定位技术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原有人员定位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精确定位功能,定位精度小于5m,适合各类矿井安装使用。
5 结语
总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将更加完善,应用前景将更加光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不仅能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还能实现资源共享,为矿井的抢险救灾与安全救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为深入开展我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彻落实《××自治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自治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卫生系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为依据,以重点医疗卫生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突出重点,依法治理,夯实基础,提高水平,促进全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分类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安全通道畅通、消防设施配备、应急照明灯配备和防护服配备等情况);
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完好率不达标及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的(氧气、毒麻药品和消毒器液存放管理及办公用车辆);
3、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的;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5、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6、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否制定相关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等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管理措施落实及施工安全台帐是否齐全;
7、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的;
8、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安全监管人员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许可制度执行不严格的;
9、全面检查是否有用电线路、架设零乱及私拉乱接、外线与建筑物较近等现象;
10、对干部职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严禁超速、疲劳、酒后驾驶车辆,对单位用车做好日常维护,确保用车安全。
11、加强对干部职工的防盗意识教育,强化单位内部的防盗工作;
12、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禁毒防艾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13、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及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加强演练;整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在建工程施工工地等重点场所的火灾隐患;落实建筑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等消防安全要求,消防栓系统是否运行正常;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密集场所在投入使用或营业前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室内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符合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依法经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方可施工、投入使用;所使用的消防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四、进度安排
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要贯穿各医疗卫生单位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与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和同步总结,并结合卫生系统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
(一)细化方案,自查自纠(5月底以前)
1.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和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发现的突出问题,制订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要求、强化措施。
2.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抓好组织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有关各方参与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的要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自查自纠,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到位。
(二)督促检查,全面推进(6至9月)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行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情况;对全县卫生系统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抽查;对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集中整治;对危险化学药品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贮存、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治理以及建筑施工等安全管理进行治,着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深化治理,巩固成果(10至12月)
结合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特点,深入治理“三违”现象,认真开展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各医疗卫生单位将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总结于11月25日前报县卫生局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安全治理行动是“安产生产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步骤、要求和保障措施;建立组织协调机构,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认真落实单位法人代表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名单于6月10日前报县卫生局),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有效措施,将安排部署落实到每个岗位,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医疗卫生单位安全生产行动要突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及消防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要注意日常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努力将事故减少到最低。
一、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把安全生产纳入全年总体规划中,统一部署、同步推进,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问责制度。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按照县安监局的要求,将上级下达的指标分解成责任状,逐级签订,层层落实。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状的要求,对2015年度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和奖惩。
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医疗卫生单位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配备相应的监管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监队伍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加大了医院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大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三、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执法行动
以医疗、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等为重点,制定了各专项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了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着力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全面加强了对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突出重点,挂牌监督,量化管理。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行动,对民营医疗机构和城乡结合部医疗服务日常的执法检查8次;从业人员体检321人,发放健康证199人,健康证率100%、受理卫生许可证102户,许可审验率分别达98%。完成年度卫生抽检任务;规范各类卫生执法文书,做好春、秋季学前学校食品、饮水卫生监督检查。全县共检查餐饮食品摊点单位103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59人次,检查县城餐饮单位(食堂)500家次,公共场所140户(次),持证率98%,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建立率78%;原料管理合格率91%,食品摊点300余户,卫生制度上墙率95%,对违反卫生法规的经营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其中没收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3类6种价值1200元;对3户卫生差的餐饮单位进行了健康知识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限期整改3家。加强系统内部机动车辆管理,教育驾驶员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立足于查隐患、防事故,开展全面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发现的突出问题,集中进行专项整治攻坚,打击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卫生系统安全生产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组织领导和分工
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的领导,成立县卫生局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三、主要内容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得到整改、监控;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和“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机制。
(二)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有关规定,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坚决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单位要对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查找安全漏洞和火灾风险隐患,加强对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等的安全管理,切实做好办公楼、住院楼、家属宿舍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重点抓好对人和物的管理,要保证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通道、疏散指示、应急照明)完好,配足配齐消防设备,消火栓及消防水带齐全有效。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做好消防灭火及人员疏散演练,增强职工的安全用电用火常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坚决遏制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情况:要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等各类特种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检修,确保生产设施、设备时刻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本单位各类特种设备定期年检,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操作规程。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要加强对毒、麻、精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对放射源、剧毒化学品、毒菌种及其他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存放和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要建立管理台帐,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必须用专用仓库储存或单独存放的规定。
(五)各项安全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安全责任是否明确,执行是否认真;水、电、气、热等后勤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及维修、保养情况;财务部门、收费处、计算机房、病房、集体宿舍等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设施的落实和管理情况。
(六)建筑安全监管情况: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实行安全“三同时”的规定;强化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用火用电、危险作业等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在建项目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建筑陈旧,加之经费不足,彻底改造一时难以解决,存在的建筑安全隐患,能彻底改造的要彻底改造,一时不能改造的要实施必要的加固处理,并严格建筑安全监控措施。
(七)交通安全监管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员和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全面检查车辆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维护,坚决杜绝车辆带病上路。对驾驶人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安全教育,促使其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坚决杜绝违章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遏制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5月1日—5月20日)
各单位要在本单位内召开专题会议,大力宣传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负责安全的责任人进行安全培训,明确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方法、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单位自查整改(5月21日—10月31日)
各单位安全责任人要按照省市有关安全隐患排查的文件,对照排查、整治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自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属于立即改正的,必须立即改正;属于限期改正的,必须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在整改期间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对不能确保安全的,要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单位未依法履行排查、整改安全隐患职责,发生安全事故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卫生局复查(11月1日—12月31日)
县卫生局对各单位承诺已整改的安全隐患逐一检查落实;对存在安全隐患未整改的单位必须要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确保安全。对复查中发现单位在自查整改中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和拒绝整改的,依法依纪给予安全责任人或其他责任人员行政、纪律处分。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要成立组织,明确责任,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摆在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检查指导,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全系统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二)健全制度,加大投入。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组织、人员、装备、经费“四落实”。各单位要配足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做到安全工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三)全面排查,严格整治。在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中,各单位要在每月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的基础上,对消防、交通、建筑、行业等安全工作逐项、逐条排查过筛,保证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要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对违反安全制度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领导或责任人要追究相关责任。
一、扎实细致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一)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在全年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卫生系统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与全区各部门配合协调,有效控制了局面。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在20*年年初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中,全区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紧密配合,公共卫生专网和群网相互协作,在区政府的领导指挥下,迅速控制了我区的疫情,保证了居民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在“2.5”密云重大踩踏伤亡事故和北医幼儿园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中,卫生局启动*区医疗救治网络,紧急调动驻区医疗机构专家参加伤员抢救,转运危重病人,启动血源保障系统,动用全区各方力量有力支援了抢救行动。及时处理了区内突发急性肠道感染事件,在患病人数多、情况复杂的情况下,卫生局带领专业机构,进行现场采样、环境消毒、开展流调,由于措施得力,使全区无续发感染病例,很快使有关单位恢复了正常秩序。
(二)全年卫生防病指标得到落实,预防保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多次开展外来人口中儿童未进行免疫接种的查漏、补种工作。学龄前儿童“脊灰”、三联、麻疹疫苗接种率99.98%,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99.9%,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未发生饮水污染事故及急性中毒事故。为预防和控制夏季传染病爆发流行,提早培训人员,检查设备,保证了肠道门诊按时开诊。对全区性病、艾滋病重点高危人群开展监测。继续督察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对全区大中小学新入校学生中呈阳性反应的人员采取自愿原则下的预防化疗,最大限度的控制结核病传染源。加强传染病防控和疫情报告,落实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全区传染病漏报率低于1%。1-10月全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病率380.*/十万。全年*区卫生防病工作指标控制在指定范围内。
继续完善预防保健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我区的精神卫生工作在市区领导的关怀下有了新进展。健全工作网络,区卫生、财政、公安、民政、残联、教委及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就进一步加强精神病患者管理统一了认识。制定了20*至20*年精神卫生的工作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为预防精神病患者肇事事件发生,对全区精神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强化管理。落实*市政府为市民办实事之一的精神康复工程,派出专科医师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贫困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免费服务,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353人次,共投入47872元。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依托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加强合作,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创新妇幼保健工作模式,加强对辖区妇幼工作机构的指导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开展儿童出生缺陷监测。规范围产保健管理,提高了产后访视质量。维护女职工健康权益,为全区三万余女职工开展妇科体检。与区残联共同完成了对月坛地区1333名0-6岁儿童健康筛查工作。全区的妇幼保健工作指标完成继续保持在全市领先水平。
(三)充实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公共卫生网底力量进一步加强。
我局以“创建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挖掘辖区中医药卫生资源,规范了22家有中医特色的社区站标识,添置了中医治疗设备。加强全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开展师承工作试点,为社区培养中医人才。
社区卫生服务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所有中心和站点配置了电脑,安装了社区健康档案软件,卫生局、中心、站点之间三级网络管理平台基本形成。建成了*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站,为居民提供就医指南和健康指导,公示医护人员情况,增加服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在区政府的支持和街道的配合下,长期困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用房和房屋租金问题得到了解决。
9月和11月,我区分别接受了市、国家两级关于对“创建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评估验收,并得到了高度评价。通过创建活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内涵上不断丰富,公共卫生网底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区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二、落实城市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全力确保医疗市场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系统安全生产。
(一)卫生监督执法加强,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在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传染病与消毒等方面加大日常监督执法力度,对全区各类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覆盖面扩大,监督频率增加。自2003年11月至20*年10月,监督食品卫生单位达28564户次,合格率达89.3%。卫生行政处罚307起,查封食品50公斤,没收药品器械77件,取缔非法行医12人,并及时处理群众举报。在全区餐饮机构开展量化分级管理指导与验收,截止11月底有135家达到A级标准。针对阜阳不合格奶粉事件、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的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五一”“十一”节日期间,对动物园、北海、景山等旅游景区食品卫生进行监督,确保*市民度过安全、祥和的节日。严格的执法工作,维护了*区食品市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并顺利完成了“两会”、“*国际金融论坛”、*届四中全会等重要活动的保障工作。
(二)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更加深入,保障了全区医疗服务的安全。
规范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核心,对一级及一级以下医疗机构进行评审,全区参评医疗机构391家,通过评审294家,需整改的97家。将年度医疗机构校验与评审工作结合,强化依法行医观念,督促不合格医疗机构及时整改,清理了一批不符合法规标准的医疗机构,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通过评审和校验,大大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以及医疗服务安全。根据卫生部、市卫生局的部署,对全区医疗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打击非法行医,和工商、药监部门清理打击违法医疗广告,整顿秩序、净化医疗市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医疗质量监管工作不断深入,医疗事故的预防措施更加完善,事故处理更加严谨规范高效。
(三)狠抓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卫生系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系列活动,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对疏散、救灾、医疗抢险等进行实战演练。落实岗位责任制,与辖区内中央、市属、区属、部队、民社办共40余家医疗机构的法人代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检查各单位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和各类安全设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万无一失。
三、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为进一步深入工作打好基础。
(一)系统单位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卫生局就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离退休人员管理和经费等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为改革做好铺垫。召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讨会,与改制经验丰富的医疗管理公司接触,就系统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组织系统单位学习考察体制改革先行医院的经验,营造改革氛围。为加快发展,配合新的区划调整,卫生局积极研究在成本最低、时间最短、效果最优的前提下进行区域卫生资源调整,通过整合,盘活资源,理顺机制,加快区属医疗机构发展。
(二)实行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能力不断提高。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工作程序。实行公共卫生审批全程及网上审批,医政审批服务厅正式对外办公,完善、规范了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以及母婴保健等行政许可项目的办理。制定了*区卫生局落实行政许可法的有关工作制度十一项,在经济服务大厅公示所有行政许可材料标准样本,设立公民法规文件自由索取专栏。政府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以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四、纠建并举,系统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深入开展。
全年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市、区廉政纠风工作部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文明优质的服务。开展了纠正医疗服务领域中收受红包、药品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在辖区内召开纠风工作会议,向社会公开承诺规范医疗行为,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大对医疗队伍及卫生执法队伍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全系统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长期有效地开展。
五、主要工作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