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

大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3 11:00: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不摘”重要指示要求,发挥教育职能作用,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得起学,有效推进并完成教育领域扶贫工作任务。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为目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全方位救助体系入手,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精准帮扶。确保资助政策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三、工作重点

(一)积极建立教育保障机制

1.规范管理,抓好资助政策落实。

(1)切实落实学前教育助学金资助政策。在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发放学前教育资助金。

(2)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等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免学杂费和免教科书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提供生活补助;按照财科教〔2019〕30号文件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给予补助。按照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50%的比例核定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即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

(3)切实落实普通高中免学费及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严格界定贫困生的认定条件、规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学前教育助学金的评审、公示、发放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分为每生每年2000元,根据学校结合实际在1000元—3000元范围内确定,分为3档。

(4)切实落实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

①实施中职国家免学费制度。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给予学费补助。

②实施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对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5)积极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及大学生新生入学资助工作。

①认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续贷、新贷服务以及贷后信息变更、本息催缴等管理工作。

②为适应生源地助学贷款规模不断增长的新形势,要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机制,制定更有效的贷款催收方案,确保此项工作健康发展。

③在我县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一次性资助(路费)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

2.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知晓度。

按照积极宣传、正面宣传、有效宣传的总体要求,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拓宽渠道,通过媒体专访、校园网、钉钉软件网课、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从学前到大学资助政策及“雨露计划”的宣传。不定期对受助学生进行电话回访,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宣传,切实提高社会知晓度、满意度。

(二)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对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的失学辍学情况进行认真排查、细致分类、有效指导、精准施策,确保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一是对确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儿童、少年进行评估,建立名册,完善相关档案资料;二是对适龄未上学的失学儿童、少年,按照“应入尽入”原则,保障其免试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对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学生,因人制宜制定劝返方案,保证其及时返校就读;四是对因家庭思想观念而辍学的学生,落实家长的法定责任,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五是对身体残疾且有学习能力的辍学学生,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予以保障,做好教育安置;六是对因身体疾病等特殊原因暂时不能上学的儿童或学生,按规定及时办理延缓入学或休学手续,并确保其及时入学或复学;七是对因其它原因失学辍学的儿童、少年,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其完成义务教育。

(三)认真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积极向上争取教师特岗计划,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五级联动机制,努力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1.积极发挥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作用。继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生产致富能力的生活水平。

2.加强县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支持县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信息化建设。鼓励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免费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帮助其完成高中阶段学业。

(五)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力争使薄弱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教学和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确保薄弱学校实现硬件、软件同步提升。

(六)高质量做好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

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包保职责,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县教育局驻村工作队作用,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通过相应脱贫措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完善日常工作完成情况、重要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动态信息报送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各项资助工作落实到位。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江苏省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环境美校”为动力,强化职能,突出重点,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开展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和除四害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社会公德、卫生健康意识,维护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师生健康素质和水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心健康作贡献。

二、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完善三级公共卫生组织网络

1、调整学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学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及公共场所卫生等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考核。

2、建立、健全学校、学院(部、处)、班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校长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院(部、处)、班级设立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各学生宿舍设立卫生督查员。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

1、利用各种媒体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净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

2、结合与学校卫生相关的主要卫生节日,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控烟禁毒、食品卫生安全、意外伤害防范等专项宣传教育活动。

3、做好传染病多发季节或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预防接种。

四、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治和监控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病能力

1、进一步优化校医院(医务所)门诊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切实提高校医院(医务所)门诊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加强各种传染病防控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迅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根据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3、做好年度新生入学体检和大三学生的体检工作;完成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体检,做好教职工健康分析、管理,提高预防保健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素质和水平

1、充分认识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健康教育工作切实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细化学校健康教育网络组织成员,落实到人。

2、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的健康教育知识网络宣传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完善学校的健康教育专门网页“心湖网”,适时组织指导学生上网学习相关知识,迎接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开展的健康教育网页设计比赛及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3、积极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预防艾滋病学生辅导员培训班活动。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省教育厅将指导各高校依托校园网络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4、积极参加市健康教育所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完成市健康教育所下达的各项任务,搞好市、区、校等各级健康咨询活动。认真参加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5、努力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和卫生知识讲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并把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6、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充分利用学校个体心理咨询室和团体辅导室两个平台,聘请专兼职咨询专家,及时处理个体咨询中的特殊案例。开展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扩大心理辅导的覆盖面。

7、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继续办好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心翼》,通过《心翼》这一重要载体,让同学们分享成长体验、交流心情故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放松心情。不定期编印健康知识小报,制作《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册》,做到新生入学时人手一份。

六、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1、加强爱国卫生宣传工作。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途径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爱国卫生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爱国卫生工作的积极性。

2、积极组织开展四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并利用“五・一”和“十・一”节日集中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督促各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做到水泥、砂、石料和工程垃圾的运输、堆放规范;加强学校民工集中居住地的卫生监管,督促用工单位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定点定时清运生活垃圾。加大力度整治实验室周边环境,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实验基材和废弃材料摆放秩序,督促实验室对废弃材料及时外运处理,确保周边环境整洁。

3、加强除“四害”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除“四害”专业灭杀机构密切联系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鼠活动,确保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进一步做好夏、秋季灭蚊蝇工作,铲除孳生地,清理卫生死角;科学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蟑螂密度。特别加强对厕所、垃圾箱、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消杀灭工作。

4、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为切实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将与有关餐饮部门责任单位签订《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状》。各餐厅、饮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量化分级管理。坚持餐厅炊管人员持“卫生许可证”上岗,定期开展行业卫生检查(包括个人卫生、室内外环境卫生、工具售货、防尘防蝇防鼠、用具容器清洁、生熟分开、食品保鲜等),确保食品和饮食安全。

七、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会活动,弘扬“红十字会”精神

1. 加强学校红十字会领导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召开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调整红十字会理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逐步建立各学院红十字会,保证红十字会有组织、按计划、经常性开展活动。在学校现有红十字会成员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实并壮大红十字会会员队伍。

2.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会章程”的宣传,在大学生开展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基本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红十字会员的整体素质。

3. 努力开辟红十字活动室,建立并完善红十字会会员档案和红十字会活动文字图片资料。

4. 开展多种形式的红十字会会员活动。办好红十字会宣传阵地,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及时地宣传报道红十字会方面的信息;加强高校校际间的红十字会工作交流,组织学生红十字会到其他高校红十字会去参观学习;举办卫生及救护知识讲座1~2次,组织观看《野外生存与自救》、《火场自救与逃生》录像,教会红十字会员自我保护的能力。

5. 利用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开展红十字会宣传活动。组织新会员学习《红十字法》、《红十字章程》及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基本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大学生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基本知识竞赛活动。

6. 组织参加高校学生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治病救人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报名动员工作;组织大学生开展两次无偿鲜血活动。

7. 组织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学习班4-6期;举办大学生急救员培训,争取培训40~50名取得省红十字会急救员资格的急救员。

第3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指导和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研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教研理念、教研作风和教研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我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巩固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努力打造我区有效课堂教学特色。

2. 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通过调研、视导、督查、评估等方式,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为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3. 立足课堂,开展问题研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强新课程开发和实施,指导校本教研,为加快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4. 扎实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推进“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打造学校个性品牌和特色。

5.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制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研队伍。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力争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有新的突破。

1. 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将《规范》贯穿到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用《规范》来要求教师的常规工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深化教学常规随机抽检工作。从严从实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总结的要求;重点抓住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和服务,提高过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教学检查与视导力度,在视导中增加素质教育质量检测环节,落实中小学教学工作每月汇报和通报制度。

3. 深化教学“学、查、纠”工作。各学校每学期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制定教学管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全面建设良好教风,培养勤学进取的学风,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要抓实教学过程的精细管理、质量检测的责任管理、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管理。

4. 培育课程改革的典型。建立“专业引领,经验推广,典型示范”推进机制,树立落实教学常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研究教学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全面建立各科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明确教研人员对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责任,把培植典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区域性的典型学校,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二)立足课堂开展问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行动策略研究或主题研究。重点是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作业研究、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学实施研究。积极围绕相关主题组织开展主题(专题)教研活动。

6. 重视对文本的研究。根据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的需要,进一步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新教材和教师用书,深入领会课标理念和要求,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在此基础上从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讨。

7. 加强有效教学研究。各学科组织的区级主题教研活动,要将解决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引导教师更新理念,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校本教研活动,应以“课例”或“教学片段”为载体,剖析典型课的教学过程,分析、研究教与学的得失,寻求解决低效、无效课堂教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8. 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采取课题拉动、定点试验和跟进指导等措施,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9.大力推进片区教研模式。建立片区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把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及成果与学校考核、教师考核结合起来,促使学校和教师都能有效地投入到联片教研之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0. 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学科培训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科知识建构活动。通过学科知识建构活动,增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学科

教研员根据学科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培训内容,灵活设计培训形式,确保培训收到实效。通过培训,要使各学段教师要在短时间内精通本学段学科教材知识,完成本学段学科知识建构,并逐步掌握相近学段、相关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逐步完成教师的大学科知识建构。

11. 继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深化青年教师青蓝工程。继续推进实施全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带徒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为每个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找上师傅,接上对子,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实施专项评价,定期开展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让他们尽快成为全区教学的中坚力量。

12. 实施教师“以考促学”的专业提升模式。“以考促学”的实施以乡镇(街道办)和区直学校为单位进行,区教研室在考试主题、内容、方式上给予指导;考查内容以教材、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考试成绩的使用与教师的竞聘上岗、评优树先、年度考核、教学实绩考核有机结合;逐步形成面向教师的各种业务评定和评优,实行业务考核缺项一票否决制。

13. 建立全区学科名师团队。以全区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为主体,吸收骨干教师,组建学科名师团队,定期开展活动,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论坛、课堂示范、科研沙龙等形式,辐射带动全区教师健康成长。

(四)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4. 大力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各校要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气息和读书氛围,继续搞好“周、月、季”读书计划的落实和读书节系列活动。各校在日常阅读活动中要抓好阅读学分制星级评价的落实,把“周、月、季”读书计划的落实纳入常规月查项目,切忌流于形式,区教研室将在教学视导中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评估。

15. 各校要扎实开展好古典诗文诵读活动,注重现代文、科普文、通俗英文等各种类型的大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通过大阅读活动,形成学校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教研室将增大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力度,发现、培植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全区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16. 培植一批书香校园建设特色项目。研究制定《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

庭、教师读书人物、学生读书好少年评选办法》,各学校要围绕“诵国学经典,养浩然之气”这一主题精心设计读书节系列活动,搞好“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教师读书人物、学生读书好少年”系列评选。

(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开展网络教研

17. 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网络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实现网络教研的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实施网络教研的活动规划和评价方案,将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之中。

18. 发挥全区各学科网络教研中心组作用,搞好学科网络日常教研管理、辅导、答疑、网上互动等研究任务,提高学科教研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19. 立足区域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在网上提供教案、作业、单元检测试题、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源,并强化资源上传的及时性和时效性,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即时、有效的资源服务,逐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20. 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发挥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的优势,提升经验面向全区推广。

(六)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打造高效和谐教研团队。

21. 进一步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员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树立研究、指导、服务意识;要提升四种能力,即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22.实行学科教研的项目团队管理,打造在省市有影响的学科教研团队。鼓励学科教研员干事立业,勤于奉献,敢于创新;建设一批以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姓名命名的工作室。

上的论文或报告。

24. 加强学科教研的项目评价。落实教研员每月工作计划报告制和月工作汇报制。对于有发展潜力、前景的学科教研项目,教研室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优先立项,大力支持。

25. 优化教研指导服务的方式。要将跟进式指导、跟踪视导、针对帮扶、推门听课、专项指导、调研指导、巡回讲学、送课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视导反馈意见的落实、存档、跟踪制度。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26、改进教研方式,充分发挥教研员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研员要改变过去单纯以讲座告诉教师你该怎样做的形式,代之以典型的课例为载体,让教师真切地感受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育理念的真正提升。组织开展好送课下乡进校活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012年9月

1. 组织参加市全市新课标小学语文、数学新教材培训;

2. 全区小学教师三项基本功决赛;

3. 筹备全区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4. 举行全区小学语文、数学、科学优质课选拔赛;

5. 迎接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

6. 公布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考核结果;

7. 区级“教学示范化学校”评选。

2012年10月

1. 全区英语科新教师听课调研,加强新教师教学常规指导;

2. 组织参加凤凰语文研究所实验课题申报与结题工作;

3. 组织参加全市小学语文、数学优质课评比和观摩;

4. 组织参加全省小学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和观摩;

5.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评选。

2012年11月

1. 全区小学阶段性综合素质调研测试;

2. 观摩指导片区教研工作;

3. 第一次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校);

4. 近三年上岗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

5. 组织全区小学常识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科学知识竞赛)。

1

. 课堂教学听课调研;

2. 举行英语六年级听写比赛;

3. 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展评;

4. 举行全区中小学美术公开课暨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研讨活;

5. 小学数学“每月专题论坛”优秀论文评比。

2011年1月

1. 指导全区小学期末学生综合素质调研命题和测试;

2. 全区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3. 全区星级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

1. 组织参加全市新课标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材培训;

2. 组织参加全市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培训。

2011年3月

1. 组织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实验操作)培训;

2. 语、数、英优质课评比。

2011年4月

1. 全区小学阶段性综合素质调研;

2. 全区教学教研常规督导评估;

3. 中小学师生硬、软笔书法展。

2011年5月

1. 举行小学师生古诗文诵读大赛;

2. 第二次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校);

3. 举行小学四年级师生同堂英语书写比赛;

4. 组织小学生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知识竞赛;

5. 举行“爱我家园·我们一起成长”——庆六.一西湖现场绘画比赛。

2011年6月

1. 指导全区小学期末综合素质调研测试命题;

2. 苏教版语文实验阶段性总结;

3. 全区小学教师简笔画、教案设计与编写基本功比赛。

2011年7月——8月

1. 全区学年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第4篇

(一)重要意义。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目前,全县共有2.13万残疾人。近几年来,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备、覆盖面较窄、城乡区域差别较大、投入不足和服务设施、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有效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特殊困难和基本需求。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坚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先予以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重点保障与特殊扶助相结合,普惠制度与特惠制度相结合,将解决残疾人反映突出、需求迫切、受益面广的实际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坚持思路、模式和制度创新,加快构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目标任务。到2015年,建立起覆盖全县城乡的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等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与全县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普遍达到小康水平。

二、加快制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将残疾人优先纳入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专项政策,采取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措施,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制定特殊扶助政策,保障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1.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业必须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缴费基数不足上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残疾职工,县政府以上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对残疾职工个人缴费差额部分给予补贴。无雇工的残疾人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残疾人员和灵活就业残疾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全县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80%作为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县政府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补贴标准给予补贴。企业在办理企业年检时,应照顾残疾职工并为其缴纳企业年金。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按个人最低标准由县政府全额代缴,贫困残疾人个人最低标准缴费部分由县政府给予补贴。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累计满15年者,经本人申请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领取基本养老金。

2.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纳入城镇低保范围的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缴费,纳入低保范围的各类在校残疾学生,按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缴费。一二类残疾人低保对象个人不缴费,由县民政部门负责从医疗救助资金中代缴。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政府给予补贴,重度和贫困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由县政府全额代缴。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精神病康复和辅助器具适配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对残疾人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适当上浮,上浮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残疾人住院的政策内报销比例不得低于9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残疾人的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不得低于80%。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个人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额医疗保险报销和门诊费用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要适当提高,住院报销的起付标准可适当降低,具体标准根据全县医疗基金支付情况确定。

3.残疾人参加工伤保险。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必须为本单位残疾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残疾职工因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及时救治并申报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按规定及时足额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重视残疾职工工伤康复,逐步完善工伤保险职业康复制度,增加残疾人工伤保险职业康复项目。

4.残疾人参加失业保险。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规定为残疾职工办理失业保险并缴纳失业保险费。残疾职工失业后,有关部门要协助其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其他相关待遇。对城镇企事业单位招用合同制残疾职工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已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依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110号)享受社会保险有关补贴。

5.残疾人参加生育保险。城镇企业必须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女职工办理生育保险并缴纳生育保险费。参加生育保险的残疾女职工计划内生育的各项医疗费用可略高于限额标准报销,具体比例根据我县实际确定。确保残疾女职工按时足额享受各项生育津贴。

(二)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1.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要应保尽保,残疾人本人在已补差的基础上按保障标准的20%上浮计算补差额。将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优先纳入农村低保,主要成员重度残疾、缺失劳动力,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纳入一类标准保障范围。

2.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残疾人,民政部门要优先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救助标准要适当提高。

3.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民政部门要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情况特殊的可给予二次救助。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由民政部门按我县临时救助标准予以重点救助。对城乡流浪乞讨的残疾人,相关部门要及时救助,外地的要和户口所在地联系予以妥善安置。供养服务机构要优先集中供养残疾人五保户,逐步提高分散供养残疾人五保户的生活标准。

4.将住房困难的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和救助范围。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并优先安排实物配租廉租住房。在实施危房改造等各类农村建房项目时,优先安排残疾人家庭并适当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切实重视和保障房屋质量和安全。因建设规划需要拆迁残疾人家庭房屋,要为其落实临时安置补助、拆迁补助等方面的优惠规定。

5.对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残疾学生在资助、减免学费等方面实行倾斜照顾政策。研究建立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幼儿给予资助。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残疾学生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将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并优先享受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考试等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宕昌籍残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补助标准及所需经费根据实际确定并解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残疾学生全部免除学费。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普通中小学特教班及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三)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1.大力改善各类福利机构设施条件,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并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制定完善与孤残儿童养育、康复、教育、就业、住房等相配套的综合利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动员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兴办或支持残疾人福利事业。

2.逐步建立城乡贫困残疾人定期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政府对70岁以上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补助的规定。对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等予以经费补贴,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落实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残疾人独生子女伤残或因故不再生育的家庭,按照高于规定标准20%发放扶助金。

3.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福利机构安装有线电视的初装费及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及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用电、用暖缴费确有困难的,相关单位应按半价收取费用。

4.落实残疾人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实行财产信托等保护措施。做好伤病残军人优抚安置工作,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

三、大力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残疾人服务水平

统筹规划残疾人专项服务,加快残疾人服务机构、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残疾人服务机构、专业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构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围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加快构建以专业康复机构和医疗单位为骨干、社区(村)康复为基础、家庭康复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加快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卫生部门要会同残联制定康复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康复服务机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县医院、中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和精神病科,乡镇卫生院要设立残疾人康复室。建立残疾预防工作机制及控制网络,开展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控制技术和诊断技术研究,有效防控残疾发生。重视残疾人心理和精神健康。卫生部门和残联要通过定点医疗机构,组织实施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满足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推进县级辅助器具服务中心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大力开展残疾人助行、助视、助听等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县财政按全县辖区人口每人每年至少不低于0.5元的标准预算并落实残疾人康复经费。

(二)构建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积极开展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进一步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城乡中小学要根据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和需求,适当附设特教班或安排随班就读,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研究重度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学生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通过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形式帮助其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推动开办残疾人特殊教育高中班,普通高中要接受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积极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和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各级各类院校招收新生时不得歧视残疾学生,对于符合招录条件的残疾学生,不得设置任何障碍,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和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及随班就读教师的绩效管理和职称评定办法,提高特教教师工资待遇,在晋级评优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残联系统康复教育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参照特殊教育学校有关标准执行。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和师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大特殊教育投入,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每年全县教育费附加要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特殊教育。

(三)构建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依法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县残联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宕昌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残联审核、财政代扣、地税代收保障金征收工作。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范围,可安排用于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扶持发展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落实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要安置就业,落实公益性岗位按不低于30%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优先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扶助措施。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等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残疾大学生。对吸纳残疾大学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适当补助,对帮助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的职业介绍机构给予奖励,所需资金从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人社部门委托并指导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加快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指导、服务作用,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一次性就业率相衔接的机制。加强盲人按摩行业管理,制定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提高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盲人按摩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强残疾人劳动监察,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四)构建残疾人扶贫服务体系。将农村残疾人切实纳入全县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残疾人扶贫开发专项政策措施,加快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扶贫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由扶贫部门会同残联共同组织实施。加强残疾人扶贫开发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农村残疾人家庭充分享受各项社会保障和扶持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时,要优先安排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依托政府有关涉农部门,指导和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确保每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有1—2个增收项目。制定残疾人家庭申请扶贫开发贷款的优惠措施,提高康复扶贫贷款的使用效益。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残疾人社会帮扶,及时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

(五)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制定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办法,规划建设县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建立健全以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好“阳光家园”计划,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积极采取政府解决护理补贴或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为有实际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服务。鼓励、引导、扶持单位、个人和社会团体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县残联、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托养服务机构、福利院和敬老院的管理,整合资源,改善条件,不断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质量和水平。

(六)构建残疾人无障碍服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省无障碍建设条例》,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无障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管部门对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设计、检查和验收时,应征求残联及项目所在地残疾人代表的意见。相关部门要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无障碍建设工作。重点推进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区、公园景点、交通枢纽、公共服务等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逐步推进无障碍建设向乡镇、村(社区)延伸。各类公共交通站点和交通工具要配备无障碍设施,逐步设置残疾人升降踏板和专用座椅等,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便利。落实残疾人驾驶机动车和残疾人专用车泊位设置的有关规定。对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居环境实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县政府予以补贴。政府信息公开要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县内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要逐步采用语音提示、加配字幕等信息无障碍技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无障碍设施完好、安全、可达。

(七)构建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有关部门要重视、支持和发展残疾人文化事业,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活动。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要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建立健全县残疾人文化组织机构,逐步建设残疾人文化艺术服务设施。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定期开播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新闻节目,在公共图书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以盲文、盲人有声读物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阅览室。重视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鼓励、扶持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和创作,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残疾人文化艺术博览会、艺术汇演等文化交流活动。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文化周”和“文化助残”活动。

有关部门要重视、支持和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县残疾人体育机构,逐步规划建设县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加快发展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城乡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要配置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器材,广泛开展基层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逐步完善残疾人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和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信息库。积极组织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对在国内外重大文艺展览、演出和体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运动员、特殊艺术人才予以奖励,县政府帮助解决其就学和生活保障等问题。

(八)构建残疾人维权和法律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在制定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中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获益权。建立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协作机制,依托县人民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服务机构、有关行政机关和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或救助服务。建立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室,落实人员、场地、经费及工作津贴。及时督查督办残疾人反映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妥善处理残疾人,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号召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增强残疾人学法、懂法、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适时组织开展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九)构建残疾人组织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作用,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政策、规划和措施。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机构编制部门根据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机构编制支持。落实乡镇残联、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规定。乡镇残联和村(社区)残协要做好残疾人需求摸底调查和转介服务,积极协助党政机关抓好各项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措施的落实。按程序推选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广泛参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十)构建残疾人信息服务体系。政府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要设立残疾人事业栏目,为科学配置社会保障和服务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及时反映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政府信息公开化。残联要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信息管理制度、残疾人综合业务数据库和无障碍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平台,开展残疾人状况监测和调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统计工作,提高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县残联要尽快建立网站,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加快内容更新,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多领域的信息服务。

四、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一)明确职责,分类指导。要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务求实效。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本部门、本单位职责范围和工作计划,加快制定针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专项政策措施。残联要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单位抓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为全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途径。城乡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确保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经费通过县财政预算安排、社会捐助、个人与单位负担等多渠道筹集。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改善残疾人服务设施状况,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