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1 18:22: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结构主义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笔者将HansJ.Wegner的扶手椅、中国椅及Y字形椅特征进行解构分析。对扶手椅家具的解构分析,根据用户的设计思考模式,经由造型外观特征与简化元素撷取,必须符合解构主义的线形的无限延伸、独特式风格走向、反对传统材质设计、反二元之间对立、随机造型多元化及差异化色彩使用六大精神原则,判断选定需要保留及改变的选项。
二、创意家具设计验证
笔者对家具产品的解构分析完成后,将分析所得的构想、线形、造型、材质、色彩及风格六个面向家具创作设计进行思考,并应用创意思考的奔驰法(SCAMPER)进行分析,对产品作不同层面的改变,以创新思考的方式创造新的造型形态,再由创意草图过渡至草图定案。
1.设计理念
笔者从解构家具元素的转换解析中,以创作设计呈现解构概念,并保留HansJ.Wegner所运用的明式圈椅概念及曲线转换。
2.创意草图构想
发展笔者从家具设计创意法理念出发,为创意草图构想发展的思路,将解构主义的精神表征运用在设计创作上,并将文献分析的设计元素,如交错、破碎、延伸、变形、扭曲、迭合、散乱、多变、倾斜、解体及分裂等方式,运用在创意设计的构思中。解构分析所撷取的元素,进行创意草图的构想,将所定案草图进行3D模型建构,以修整造型比例外观与色彩材质的呈现,以利于后续制作作品时能体现完整尺寸与比例大小。3.3D模型建构家具模型建构是以3D产品开发软件Pro/ENGINEER2.0进行的,此模型整合零件设计、产品组立、模具发开、NC加工、逆向工程、造型设计等功能,以利于后续进行样品生产与模具设计。3D模型建构后将以Cinema4D贴附家具材质。Cinema4D是德国公司研发一款集三维渲染、动画、特效等于一体的绘图软件,可运用于材质贴附及灯光功能进行绘制模拟。
三、综合讨论
本研究经由家具产品形态分析、家具产品解构分析及家具产品元素转换解析进行探究与讨论,从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不同的家具产品可因解构项目元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保留元素与改变元素。可以针对这些变项进行家具设计创意构想,进而模拟3D家具材质、色彩及比例,并进行评估、检视。本研究运用解构主义理论结合形态分析法做图像外观各独立的零件资料库系统分析,并以设计风格及造型形态的组合,作为元素截取的依据,将运用解构分析进行解析思考并运用奔驰法进行创意构想,从而能较容易地检视出作品的缺陷且将便于表格操作,以利于建构解构主义设计分析表。在解构主义设计分析表中,通过产品的解构分析可知不同的部位与面向经过创意思考可产生多元化的创意构想机制。在解构分析所保留与改变的结果后,可辨别出产品的差异化,将其分析结果进行家具创意构想。经由解构主义理论原则可导出解构主义设计分析自变数有六大项,从解构主义理论原则可拟订出构想、线形、造型、材质、色彩及风格六个面向进行解构分析,从六个面项解构可得出作品所包含的视觉意涵及外观造型。HansJ.Wegner的家具作品将东方文化的概念运用于不同设计中,使不同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造型演化形式,如弧形扶手结合北欧传统技术及材料的使用,将明式圈椅的精神融入其中,以精细的榫卯结合与柔顺曲线造型姿态,显现出北欧与东方相结合的特色。笔者通过解构主义理论的解析,建构出家具解构主义的创新设计模式。利用文献整理归纳与设计案例的解析,结合解构主义设计原则规范,建构出解构主义的家具创新设计模式,以利于后续相关研究者与设计师参考。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主位结构,文学翻译,衔接连贯
一、主位结构理论
“主位”这个术语由Mathesius首先提出,被其界定为话语的起点、既定语境中的已知信息。韩礼德进一步把主位解释为小句作为信息的功能、信息的关注点以及说话者说话的出发点。主位占据小句的开头的位置,剩余部分为述位,它们共同表达小句的语义,通常由已知到未知传达小句的信息。因此主述位的概念不属于形式范畴,而属于功能语义范畴。[1]一个个小句由主位到述位,由已知到未知,形成一波又一波各种形式的信息流。
一个信息单元的主位位于开头,比该单元其他部分更具背景性,自然与语境或前文有着联系,从而产生语篇关联性。因此文本的主位结构系统往往能提供其背景信息和文本的脉络或是线索。在句法层面上,英汉语主位都可以由名词词组、副词词组和介词短语充当;汉语中的主位还可以由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和后位结构担当;英语中还可以由形式主语it和存在句引导词there充当[2]。通过这个简单的比较,可以发现汉语的主位更具灵活性,英汉语的主位发展规律也有些不同,这对于翻译来说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二、文学翻译和主位结构理论的关系
在任何翻译语境中,译者要成功完成的最重要的宏观任务就是在目的语文本中映现原语的主述位结构。如果这个任务完成得不好,翻译的努力就会失败衔接连贯,因为不保留主述位结构,就会搞错焦点,破坏连贯,衔接的目标便得不到保证。[3]
文学作品是面向想象力的艺术,靠形象说话,对于现实世界并不提供现成答案。如果作者给作品填满信息,读者便会失去想象的空间,作品将失去魅力。成功的文学家会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空白,即作者自叙语言和文学形象对话中的隐含。如果译者改变、取消原来的隐含意图,虽然也取消了读者的脑力劳动,却也同时取消了审美过程,也等于取消了文学。[4]
那么如何保留原作的文学形象和隐含意图呢?在译作中映现原作的主述位结构是一种可行的翻译策略。原作主述位结构的保留给译文读者提供了原作人物、事件、叙事方式等方面的文学形象,使得译文读者得以保留欣赏原作风姿、增加审美情趣的机会怎么写论文。下面给出选自中英对照版《阿Q正传》中的译例。
原文[5]:远远的走来了(T1)一个人(R1),他的对头(T2)又到了(R2)。这(T3)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R3)。他(T4)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R4),半年之后(T5)他回到家里来(R5),腿(T6)也直了(R6),辫子(T7)也不见了(R7),他的母亲(T8)大哭了十几场(R8),他的老婆(T9)跳了三回井(R9)。
下面分析该语篇的主述位推进结构。下划直线表主位(T1-9),波浪线表述位(R1-9)。T1是汉语特有的动词短语做主位,也是整段的主位,交代话语事件的背景,暗示这个小语篇的主人公“假洋鬼子”从远方回来,不仅指向空间距离,也指向心理距离。R1指假洋鬼子,为新信息。从这个述位中派生出T2/T3/T4,指他同一个人,R2/R3/R4进一步提供关于这个人的相关信息即他的人际关系及其学业背景。T5用了表时间的后位结构,提供事件的时间背景,已知信息这个人“他”又出现在了述位,便又有了隐含意图,旨在说明这是一个留学归来的样样不同的新人。T6/T7都是他身上的一部分衔接连贯,R6/R7是描写他外形上的变化。T8/T9是与他相关的亲人,R8/R9叙述了她们绝不容忍他的新变化。总的来说,除了T1/T5这两个表时空背景的主位外,其他主位都是假洋鬼子及与之相关的事物、亲人,该主位结构作为话语的起点很好地提供了解读的衔接线索,表达了极连贯的语篇意图。
译文[5]:From the distance (T1) approachedanother of Ah Q’s enemies(R1). This(T2) was Mr. Qian’s eldest sonwhom Ah Q thoroughly despised(R2). After studying in a foreign-styleschool in the city(T3), it seemed he had gone to Japan(R3). Whenhe came home half a year later(T4) his legs were straight and his queue haddisappeared(R4). His mother(T5) wept bitterly a dozen times(R5),and his wife(T6) tried three times to jump into the well(R6).
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以英译的主述位总数少于原作。英译中T1/T2/T5/T6保留了原作的主位,其他主位略作调整,但也保留了原作语篇要素作主位。原作T6/T7改作译作R4的次一级主位。译文读者能通过映现出来的主述位结构获得相似的文学形象和审美过程,领略原作该段的语篇隐含即“假洋鬼子”外表上的变化就足已令其亲人和乡邻反感,更别说真正的革命精神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了。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Functional Grammar[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7-38.
[2] 黄国文,王宗炎.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1-83.
[3] Hickey, Leo.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7.
[4] 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52.
[5] 鲁迅.(杨宪益,戴乃迭译)阿Q正传[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38-39.
参考文献部分)
在此,笔者拟与广大设计人员共同探讨一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2异形柱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2.1异形柱及异形柱结构的定义
2.1.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GJ149-2006)对异形柱的定义是: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不大于4的柱。L形截面柱多用于墙的转角部位,T形和十字形截面柱多用于纵横墙交接处。
2.1.2所谓异形柱框轻结构即是由异形(T型、L型、十字型)柱组成框架,由轻质填充墙所形成的结构。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受力的需要,异形柱结构中的框架柱,可全部采用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一般框架柱。建设部在1996年11月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技术发展要点>文件中,对其特点做了如下阐述:1)由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组成的框架:2)填充墙与柱壁同厚,室内不出现柱楞:3)因墙体减薄与砖混结构相比,可增加使用面积8%~10%;4)填充墙的墙体材料可根据当地保温隔热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2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矩形柱框架结构在设计中的差异
2.2.1对于相同烈度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2.2.2对于相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弹塑性层闻位移角限值更加严格一些。
2.2.3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对于相同烈度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方法更加严格一些,其在房屋高度的取值上降低了数值。
2.2.4抗震设计时,扭转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而矩形柱框架结构的该比值为1.50。
2.2.5抗震设计时,对于相同结构类型的两种体系而言,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意味着其要求更加严格。
2.2.6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7度(0.15g)及8度,(0.20g)时尚应对与主轴成方向进行补充验算。
2.3异形柱框架结构在SATWE中的设计与应用
能够有效地分析带有混凝土异形柱的结构并进行截面配筋设计,这是SATWE软件的特点之一。在梁的刚度、荷载、及截面配筋计算时,充分考虑了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特殊性。由于混凝土异形柱的柱肢较长,梁、柱在节点处的重叠部分较大,合理的力学模型简化应将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自重计算时不应重复计算重叠部分的混凝土重量,SATWE软件中对梁考虑了这样的力学模型简化:
(1)梁的计算按扣除刚域后的梁长计算:
(2)梁上的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长度计算;
(3)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梁长计算;
(4)梁端刚域的计算原则如下:
记梁两端与柱的重叠部分长分别为Di和Dj,梁长为L(即两端节点问的距离),梁高为H,则梁两端的刚域的长度分别为
Dbi=Ma×(0,DiH/4)
Dbj=Ma×(0,Dj—H/4)
扣除刚域后的梁长为:LO=L-(Dbi+Dbj)
2.4异形柱结构构造的设计心得
2.4.1《异规》第6.1.3条规定,异形柱结构框架梁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00mm。当节点的非弹性变形较大时,贯穿节点的柱纵向钢筋粘结退化与滑移加剧,甚至出现沿节点区柱纵向钢筋全长粘结破坏、现象发生。为保证其粘结应力不致过大,避免上述现象出现,规定梁的高度、即节点高度不能太小。异形柱结构框架节点钢筋粘结条件可能不如普通框架节点钢筋粘结条件,故务必遵守此条规定。
2.4.2《异规》第6.1.3条规定,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这是因为肢厚较小时,会造成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钢筋设置困难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强度不足,故限制肢厚不应小于200mm,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及施工的方便。而限制肢高一方面为了满足伸入柱内的梁纵向钢筋锚固长度,另一方面是考虑柱双向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和双向受剪性能的要求。
2.4.3《异规》第6.3.5.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二、三级抗震等级,贯穿中柱的梁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大于该方向柱肢截面高度hc的1/30,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及以上时可取1/25,且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大干25mm。
矩形柱框架的框架梁纵向钢筋伸入节点后,其相对保护层一般能满足,而异形柱的c/d大部分仅为2.0左右,根据变形钢筋粘结锚固强度公式分析对比可知,后者的粘结能力约为前者的0.7。为此,规定抗震设计时,梁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大于该方向柱截面高度的1/30。由于粘结锚固强度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当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40以上时,可放宽到1/25。
2.4.4《异规》第6.3.5.4条及表6.3.5给出了异形柱结构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这比《抗规》第6.3.3条规定的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要严格。这是因为,在地震作用组合内力作用下,梁支座处纵向钢筋有可能在节点一侧受拉,另一侧受压,对于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更易引起纵向钢筋在节点核心区的锚固破坏。为保证梁支座截面有足够的延性,设计时不考虑纵向钢筋的受压作用。为此,对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可根据单筋梁满足的条件来确定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以C30混凝土,HRB335钢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得出的。
2.4.5异形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这是因为异形柱肢厚有限,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粘结强度较差,故将纵向受力钢筋的总配筋率由对矩形柱不大于5%降为不应大于3%,以减少粘结破坏和节点处钢筋设置的困难。
3工程算例
3.1工程概况
某多层异形柱框架结构,共6层。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该结构的标准层结构平面图(如图中仅表示出梁柱结构)所示。填充外墙为250厚MU10轻骨料砼空心砌块(容重<13KN/m),填充内墙为200厚MU10蒸压砂加气砼砌块溶重<8KN/m)。
3.2设计心得
3.2.1在设计该结构时,最初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为C30,但是计算得到的异形柱轴压比超过规范规定限制,同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超过《异规》表6.3.5的要求。虽然对楼板而言,采用C30混凝土是可以的,但考虑到梁板柱的施工问题,同时为满足异形柱轴压比以及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的要求,最终将梁板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全部改为C40。不过考虑到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楼板易开裂的问题,在楼板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抗裂措施。
3.2.2从中可以看出,有Z形、W形柱,这里介绍一下这两种柱的处理方法。(1)Z形柱,是由两个L形柱组成的。在PMCAD输入时按两个L形柱来输入并进行内力及配筋计算。因为Z形柱受力较大时易在中间肢劈开,劈开后(极限状态)其受力接近于两个L形柱,按两个L形柱处理较为合理。此时两个L形柱间的梁会困刚度太大而超筋,因为实际上无此梁,只是有限元计算时两柱问有联系必须有此梁,故不必管。(2)W形柱,计算及配筋时是按T形柱考虑的。只是由于建筑布置的要求,此处垂直搭接至T形翼缘上的梁的梁端钢筋锚固长度,由于翼缘厚度只有200mm,不能满足要求。故在此处增加一部分混凝土,该部分按构造配筋,就是为了解决梁端钢筋锚固长度的问题。
通过该结构的设计,本人意识到为保证结构安全,结构构造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异形柱结构而言,实际上是梁柱节点域的设计。
总之,异形柱框架结构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设计中根据其受力特点,充分了解其破坏机理,选用合理的柱网布置形式,正确掌握计算机分析方法加上人为分析,合理配置截面钢筋,使结构具有可靠的安全保证。
关键词:多层建筑结构;施工管理;质量预控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众所周知,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严重的影响到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住户的利益和人身安全,我们要从多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抓起,加强多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管理,重视多层建筑主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一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免因为施工管理不到位而为整个建筑工程留下隐患。
1 多层建筑结构施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 砖砌体工程
在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原材料的使用,砖作为多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主原料,如果砖的外观与尺寸无法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就会导致多层建筑结构施工的质量下降。因此,要加强对砖砌体工程的管理,对砖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不能存在尺寸偏差,缺角、掉棱、弯曲、断裂的情况发生。
在调配砂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计量进行调配,不能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或者是其他施工工程的砂浆调配比例进行随意调配,这样会导致砂浆强度严重不足,或者是砂浆无法调匀的情况发生。在砖墙砌筑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砖墙进行找平,如果第一层的砖墙就没有进行找平过,那么接下来砌筑的砖墙也会出现灰缝不直、大小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进行砖砌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重视砖的湿润程度,以免因为砌筑时摊浆时间过长导致砖的湿润程度不够,使得砂浆的饱满度无法达到相关规范的基本要求。
1.2 钢筋、混凝土分项工程
在混凝土分项工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配比的问题。在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时,一定要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进行配比,保证配比的准确。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的步骤来施行,振捣工作也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的步骤来执行,不能胡乱浇筑、振捣,影响多层建筑结构施工的质量。
在钢筋分项工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钢筋质量的控制,使钢筋的质量与规范要求保持一致,以免发生以次充好的现象。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研究,对需要使用到钢筋的部分做到了若指掌,加强对施工单位使用钢筋情况的管理,避免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警觉性,以免在施工的过程中,以免不法分子趁人不备,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偷取建筑工程施工需要使用的钢筋,给多层建筑结构施工工程带来不便。
1.3 楼板分项工程
楼板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成品质量差,楼板钢筋直径过细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楼板加固筋放置的数量和长度不够,或者端头弯勾的长度不足等。
2 加强多层建筑结构施工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对图纸审核的认真程度
在正式对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设计进行会审前,要对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研究,对其中的内容做到了若指掌,并在之后内部的会审中,经多方讨论逐渐形成管理意见。在多层建筑结构施工开始以前,一定要对图纸中存在的不清楚、不详细的情况搞清楚,并要求与设计单位始终保持一致。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查,以确保施工设计的可行度。
2.2 完善施工单位的自身质量保证体系
在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自身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系统,即使有的施工单位有,也是作为应付检查用的空架子,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无质保体系的情况使得工程管理成为了防止多层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唯一一道屏障,发生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了。所以,一定要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保体系,增强对多层建筑结构质量保护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没有自检、专业检查体系的施工项目不予验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单位的自身素质,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
2.3 加强质量预控,多做技术交底
在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许多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导致了其对施工的相关规范要求了解不够。因此,要在项目施工开始以前,多开展专题会或者是技术交流会,给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对相关规范要求的认识,并把相关要求传递给各个单位部门。以保证各单位部门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都能够理解建立的意图,减少施工中出现的错误。
2.4 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把关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材料永远是主体。所以,必须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认真,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执行。对材料质量的检查要按照完全符合标准的要求来检查,所谓的完全符合标准就是材料必须与材料需求单上的尺寸、大小、重量、体积等相关数据完全吻合,才能给予通过检查,对于有破损,尺寸有偏差的材料,只能要求供货单位退货,不能允许入场。对于一些有合格证的材料,我们不能只检查材料的合格证,还要对材料实物的质量进行现场检查,以免因为合格证造假而导致一些质量差的次品流入施工工地。例如: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材料――砖。砖作为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其造假的形式与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煤灰砖、空心砖、碎石砖等各种各样的质量不过关的砖。一旦在对砖的检查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就很有可能导致这些假砖进入施工场地,使用煤灰砖的建筑承重能力差,大批量使用容易导致建筑的坍塌。空心砖的御寒能力差,尤其在北方的建筑中,如果使用空心砖,寒冬来临的时候,室内温度会很低,为住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如果使用碎石砖,会使得建筑物墙体渗水严重,一旦遇到降雨天气,雨水便会顺着碎石中的缝隙深入墙体,导致房屋墙体渗水、漏水,使住户蒙受损失。所以,加强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对建筑质量的好坏,有着巨大的影响。
2.5 加强施工开始后的管理工作
由于多层建筑结构的施工复杂,工程量巨大,施工管理工作不可能做到对所有项目的同时管理与检查,这就要求施工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多层建筑结构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以及管理方法,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例如:混凝土的浇筑问题,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问题等。在保证这些重点问题的质量的同时,也要对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检查,尤其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在保证多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要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3 结束语
多层建筑结构由于其施工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其施工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在对多层建筑结构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意识,要多对施工安全和质量检测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得施工单位的管理层和施工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时,要将多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纳入管理重点,进行重点关注,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遇到施工工程质量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将问题处理,以免留下隐患。
参考文献
[1]金楚熔,占建芬.浅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2013(05).
[2]邹大忠,崔祥侠.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0(12).
[3]刘军.论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J].赤子,2013(13).
[4]叶程.多层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管理[J].大科技,2013(22).
学生考虑问题深入,对学生都给予较好的评语。其余学生由教研组组成答辨小姐进行逐个答辨。毕业设计的成果,基本反映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水平。
这次毕业设计工作,给予我们不少启发,下面就今后毕业设计工作谈一些想法。
一、选择结合实际任务的不同类型毕业设计课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建筑结构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建筑结构的设计和研究,又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但他们在学校里要着重进行的是作为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中加强基本理论,重视基本技能训综,切实安排好实践环节,以及认真做好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工作。
在各种教学安排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两个方面,而能力和创新精神却是提髙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丨川练应当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由低到高地受到连续的训练和薰陶。但是毕业设计却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综合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环节。它对保证学生质量起着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而必需予以髙度的重视和精心安排。
从历史沿革看,我系本专业毕业设计曾有几种做法:解放初期没有毕业设计,学生祗是在临毕业前阅读几篇文献,写份读书报告;学苏后开始设置毕业设计,做的是假拟题目,分建筑.结构、施工三个阶段进行“总装配”;58年后实行“真刀真枪”的毕业没计,学生在一个小组里结合实际设计任务经历结构设计的全过程;61年后“真刀真枪'’和“真题假做”的结构设计题目件举,同时引入少呈科研題目,使学生学会科研方法。
我们认为把毕业设计作为“总装配”也好,作为“经历结构设计全过程”也好,作为“学会科研方法”也好,它们都有正确的一面,但也有困难的一面,而且不能概括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例如进行“建筑、结构、施工”的三阶段总装配,好处是学生能将已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工程问题。但毕业设计时间短,学生要忙于完成三阶段任务,精力分散,不易做到深入钻研,不能更好地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如“经历结构设计全过程”的做法,好处是真刀真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次实战淚习。但生产和教学矛盾突出,例如设计资料常变动,各设计工种间技术矛盾很多,施工单位会提出种种实际问题要求推翻已做好的设计,因此学生会做大量重复性工作,有的不属于基本教学要求。
我们认为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槪括起来应做到“两彳、进一步”一就是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训练能力;抓住“三个性”——就是要求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里所谓“进一步”,就是把毕业设计和其它教学环节联系起来考虑,有些训练可以在其它教学环节中基本完成,而在毕业设计中强调的则是进一步的提高。所谓“三个性”,就是在综合进行“总装配”的基础上,强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供选择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广泛的。它可以是设计题目,可以是研究设计任务,也可以是本专业在结构、力学、材料、施工方面的科研专题。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毕业设计题目要结合实际任务,它应该或者是一项实际生产任务或者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学生不仅在毕业设计中能经历一次设计的或小型科研的全过程,而且有为推动四化建设尽自己力量的责任感。有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极积性去研究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做一些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也就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更有目的地钻研和运用理论,锻炼基本技能,自觉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自始至终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二、抓好毕业设计前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是提高毕此设计水平的重要条件
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是设计类型的专业,培养目标测重于结构设计和设计问题的研究。上述毕业设计安排能不能完成培养目标赋予的任务?会不会削弱结构设计方面的训练?这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结构工程师,除了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外,必须有严S的学风,有熟练的运算、绘图和应用规范手册的技能,有一定的处理构造和施工问题的能力。这三方面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但要成为有作为的工程师,这些要求是不够的。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做出好的设计方案,会处理新的工程问题L.这祥才能使生产不断发展。所有这些学风、技能和能力训练,显然不能只在一个毕业设计环节中加以完成,而是大学五年培养的结果。大学平时教学环节和毕业计,@;一t有整体。所以,适当地对平时教学和毕业设计进行分工,将一些更基本的丨川练放庄F时教学中,尤其在乍时实践环节中加以完成,而毕业设计丨则重对培养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是可取的。
例如,学生测量实习时,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2~3周内完成一个广区(或地区)的实际测图任务,学生测绘的地形地物图作为该厂的竣工图或在该地区进行基建的依据。
学生肩负了生产任务,就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读数,处理每一个数据,绘制每一根线条。这样就能在不长时间内锻炼严谨的学风,为今后培养更好的学风打下基础。
又如我们有意地在一些课程设计和大作业中安排工程技能的训练。譬如在“单层厂房结构设计”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个典型厂房进行构件选型、主体结构和构件计算、处理各种构造问题、画出结构布置图、节点大样图、构件模板配筋图、材料表等。
他们的计算和图纸大体应达到生产用结构计算书和结构施工图的水平。这样就使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基本完成过去毕业设计中对结构施工图训练的要求,在毕业设计中就有更多时间去考虑新方案和新专题。在“髙层建筑结构”作业中,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个较复杂的结构构件计算,了解一般结构工程的计算方法、步骤以及怎样进行数值校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就能摆脱一些数值运算钏练要求,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算:腾出精力去研究更为复杂的问题。
施工实习时,我们选择宝钢工地作为实习现场。那里有宏伟的建设场面,有先进的施工机械,有众多的技术课题,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我们要求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为工地解决一、两个实际工程问题,写出专题报告,由工地技术人员负责审阅鉴定。例如有的学生为了统一异型钢模板类型,改进了某项设计,可节约数十吨钢材;有些学生对上海地区降水工程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査分析,或者对宝钢工程中的基坑边坡稳定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他们都写出有价值的专题报告,受到好评。在77和78级两届实习中,学生几乎一致认为:“施工实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施工知识,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独立工作锻炼,在能力培养上有一个飞跃”。
我们体会学生经过测量实习、课程设计、施工实习等实践环节训练后,在学风、技能和能力上,每次都能迈上一个台阶。如果思想抓紧,措施得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他们的进步将是不小的。这些训练都能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有些工程技术训练大体得到解决,有些能力培养有了良好开端。在这个前提下,无疑地应该而且可以对毕业设计提出更髙的要求。
三、不同类型毕北设计题目的做法和要求
根据上面的毕业设计要求和我们的具体条件,我们认为毕业设计净时间以16~17周为宜,毕业设计选题以三类为宜,即“设计类”、“设计研究类”和“其它形式研究类”。由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岗位都侧重于结构设计和研究工作,所以前两类题目应该多一些;又由于教学计划中对结构课程设计已有一定训练,所以单纯设计的题目也不宜太多,以免过多重复。至于三类题目的比例,要看每届毕业设计前的具体情况而定。
1.设计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实际设计任务,或以实际任务为背景的题目。这类毕业设计大体可分收集资料、方案、计算、绘施工图、总结等个五阶段进行。
在第一、二阶段中,要考虑建筑、结构、施工三方面问题;在绘图阶段学生应参加各设计工种的技术讨论和汇总工作;在总结阶段有人可写专题,有人可做本工程设计的业务总结。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一般可由三种人组成:基本技能尚嫌不足的学生,对结构设计有特长的学生以及少数成绩优秀、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
2. 设计研究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某项实际工程设计任务中的研究专题。
也可以是学生在参加某项工程的部分设计后,着重解决一、两个专题。做这种专题时,在设计方面要求学生达到技术设计阶段的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计算和绘图工作;在研究方面要求学生有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有自己独立的和创新的见解,有一些专题论文。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人数应该比另两类题目多。这些学生对一般性的设计技能已有一定的训练,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因而在毕业设计中有可能对他们进行进一步提高的训练。
我们认为这类题目可以多一些,原因有四:
①学生在结构设计上至少能做到技术设计阶段,在研究上有自己的专题,能够满足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②不受生产任务在时间上和工作量上的限制,生产和教学的矛盾不大,又能为生产和技术改造直接服务;
③题目与教师的科研能结合。目前教师的科研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一类是工程技术专题。后一类更容易结合。教师指导这类题,花时间不多,收效却不小。
学生又能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数据,所以教师愿意带;
④与当前土建技术发展方向结合(例如髙层结构的某些专题,结构优化问题,抗震分析等),比较有生命力。
3. 研究类题目,指的是学生所参加的结构设计以外的专题研究,
如结构实验研究、施工专题研究、结构力学专题研究、建筑材料专题研究等。有的可以实验研究为主,有的可以理论研究为主。本科生做专题研究,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和硕士研究生组成梯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的区别之一是研究生一人一题,而本科生一般都由几个人合作进行。他们在一起做实验,进行理论分析,互相启发和补充,但每人必须有自己的工作5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写出自己的论文。参加这类题目的学生是少数。他们理论基础和技能训练都比较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a在平时表现出对结构实验、施工.力学.材料等方面有较大的兴趣和爱好。
" [论文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 外语教学
[论文摘要]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在它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听说教学法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概念
在本文开始之前,先提到两个概念即“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称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瑞士的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ure 1857-1913),他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由于他的思想具有的一般原则,使他的思想成为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体。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美国结构主义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以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它的出现和发展对美国土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著作广受赞誉,它不仅显示了人们对语言的兴趣,而且还表明了学界人士对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愿望,而这种理论的每一次进步,我们对人文研究所抱有的某些先入之见。 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一些观点,如“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组合”和“聚合”关系、“句段”和“联想”关系等都表示赞同。只是他们用了不同的说法。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Saussure 1983:120]。即符号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语言的“系统”。总之,索绪尔的学说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教学法使我们明白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教会学生语法知识就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我们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互相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加强口语的操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各种口语短期培训班和学习法涌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是从初一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而现在四五岁的小孩就已经被送到少儿口语训练营。可见这种听说教学法已经盛行开来。
4)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出现和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迅速灭亡促使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它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主张以视听教学法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对现代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结构主义 教材设计 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
一、引言
在当代语言学基础之上,主要有三种关于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本质的理论,其中之一便是结构主义理论,它把语言内各成分看成一个系统,其中各种成分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便是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为最早时期我国的英语教材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可以说,中国的第一代英语教材便是基于结构主义理论而设计的。分析英语教材和英语语言学理论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对教师理解和使用教科书有着极大的帮助,更能使今后英语教材设计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教材设计
在语言被当成由各语言成分组成的有机系统之前,许多人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传统教学法习得。在西方,教师让学生阅读一系列英文经典作品来学习英语。相对而言,结构主义理论是设计英语教科书比较常见的理论,并已影响了中国英语教学将近二十年。结构主义理论的特征和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包括:1)语言是由各语言成分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其中诸如冠词,形容词,名词等紧密相连;2)语言教学的本质是语言形式和语法。让我们来看看出自全日制十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试用版)的两个例子。(第二测,第一版,23和24页,40和41页)
Example 1―Lesson 6―Drills:
This is a book. That’s a bag. What’ this/that? It’s a cake.
Example 2―Lesson 7
What are they/you doing? I am /They are reading.
Open the window, please? 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opening the window.
从以上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版英语教科书秉承了结构主义理论框架的最基本特征,有演练和课文两部分,注重于语言知识结构和语法。教科书的内容是按照介绍语法知识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整本教科书是按照大纲中要求必须要介绍到的语法知识来编写的。所以这一版教科书内容清晰紧凑。在这一时期,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英语技能,并发展学生的阅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教材强调读,写,译这三项基本技能,但是忽略了听和说这两项技能的发展和训练。同时也完全提倡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此外,在这一时期,不仅我们国内编写的教科书,就是从西方引进的英语教材也是这一情形。例如《英语900句》,《看,听,学》和《新概念英语》,都是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来编写的。这充分印证了结构主义理论在这一时期的流行。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当中,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教材设计在二语习得领域受到了猛烈的抨击(kelly, 1969)。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结构主义的语言形式能否被对等翻译产生了质疑。教师能够教授语言结构,学生也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语言结构,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在何种程度上,这些语言结构能够被准确翻译为语言表现能力。同时,这也误导学生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掌握它的语言结构。事实上,语言结构只是语言学习的某些方面,而语法教学的严格顺序会阻碍学生去创新他们从未学过的语言结构。当学生彼此交流的时候,他们只会局限在他们已经学过的语言结构当中。如果他们想要达成他们的交际目标,他们只能等到当新的语法结构被介绍给他们的时候了,这种交际活动我们称之为“控制型”交际活动而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活动。有关此种交际活动的例子可以在1982年和1992年出版的英语教科书中找到。然而,它应用简单,易于描述和测评,在教材设计中这种方法也易于理解。希格斯和克利福德(1982)指出,如果我们只是掌握一门语言知识,对我们阻止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有着极大的帮助。他们认为,能够熟练成功地驾驭某一种语言的人必定在早期学习和掌握了这一门语言的语言知识。克拉申(1982,1985)在他的二语习得和检测理论中指出,在某些情形下,若我们掌握了某种语言结构的知识,当我们使用这种语言时,对于我们检测这种语言的精确度是非常有用的。
三、结论
随着对语言本质和结构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并整合其他理论,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一门语言是为了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这种语言,结构主义理论也并不仅仅是在教材设计中应用的唯一理论。但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教材设计确实在我国英语语言学习的早期发挥过巨大作用,对此我们不应当忽视。
参考文献:
[1]C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regamon,1982.
[2]基于语言学理论的初中英语教材设计.张雅君.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1月.
[关键词]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结构
一、阿尔都塞是否为结构主义者的争论
一提到阿尔都塞,国内外学者都会不约而同的把他归结为结构主义者。据杜章智先生考证,最先把阿尔都塞称为结构主义者的是英国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这一刊物,1966年12月,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介绍了阿尔都塞的情况,此后他就被公认为是结构主义的的杰出代表。
但是阿尔都塞本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对于人们将其归结为“结构主义”,阿尔都塞给予了嘲讽:“各国的和各种名目的社会人纷纷用‘结构主义’这口棺材把我们庄严的送进土里,并且以的名义—当然是他们的—把我们埋葬起来。”[1]阿尔都塞承认他采用了某些结构主义的术语并且在某些方面与结构主义的“调情”可能超过了一定限度,但他的学说毕竟不同于结构主义,特别是不同于结构主义的形式主义。
今村仁司也认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不是形式化的结构主义,因而阿尔都塞不是结构主义者。正如他所说的“如果相同形式的、数学的结构论(“组合论”)是本来的结构主义的思想的话,那么,列维·斯特劳斯就是结构主义的真正代表者,而阿尔都塞则完全不是结构主义者。阿尔都塞已经完全脱离了从索绪尔、雅各布逊、列维·斯特劳斯到拉康的系谱,阿尔都塞即便使用了同样的结构概念,但走的也是与结构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2]由此可见,阿尔都塞本人以及今村仁司之所以不愿意承认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者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不是形式化的、机械的结构主义,而只是采用了某些结构主义的术语。实际上,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结构主义的主要标准,并不在于该理论是否是形式主义的,而在于该理论是否使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贯穿着反主体性这一结构主义的本质特征。综观阿尔都塞的理论,不仅透露着结构主义方法论的色彩,而且贯穿了反主体性的精神。
二、结构主义及其方法论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一批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思想史家、精神分析学家以及文学理论家,各自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掀起了一股称作结构主义的思潮。实际上,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而是具有不同哲学倾向的学者因在不同的意义上将原来主要是在语言学中运用的结构主义方法推广用于从事其他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庞杂的思潮”,[3]因此,他们的哲学观点并没有形成像传统哲学那样的理论形态,甚至他们彼此之间还进行着各种争执,但“在从既定的语言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思维结构出发来解释其所研究的领域的现象上他们大体上是一致的”,[4]因此,他们所使用的结构主义方法有以下几方面共同的特征。
第一,强调整体性和层次性。结构主义者都强调结构的整体性特征。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或者整体是由许多成分、要素按照一定的模式或者规则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化,同时,每一成分的规定性或作用取决于成分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取决于结构的整体性。在整体和它的各个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结构主义者不仅强调结构的整体性,而且强调结构的层次性。他们大都把结构划分为深层与表层等不同层次。一般说来,表层结构是人们的感觉可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的外部联系,而深层结构则是事物和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未受外在的感性经验影响的无意识结构。结构主义理论家强调的是深层结构的重要性,他们所说的结构通常指的是深层结构。
第二,强调非个体性,即反主体性。结构主义者大都否认个体性,力图超越传统的突出个体性和个人特征的人本主义理论框架,也就是说他们既不把结构还原为个人意识,也不把结构看作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的结果,而认为结构作为一种理性和观念的存在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是无人格的。有的人还由此提出了主体消亡的口号,把主体消融在无意识的结构之中。
第三,强调非历史性。结构主义者大都否认结构的历史性,认为结构超越时间性,人的认识的目的不是揭示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和过程,而是所研究对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即本质结构,而这种结构是永恒的,即非时间性和非历史性的。由此他们提出了共时态和历时态两种研究方法,无可置疑,结构主义者都强调共时态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横断面来研究。
三、阿尔都塞的理论及其对结构主义的运用
20世纪60年代,在列维·斯特劳斯的、拉康等人的影响下,阿尔都塞开始用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解释的经典著作,此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其中1965年发表的《保卫马克思》和《读》是他的代表作,也正是在这两部著作中形成了所谓的结构主义的。
1.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对立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和科学对立起来,认为“一个意识形态是具有自己的逻辑和严格性的表象(意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它在给定的社会中历史地存在并起作用”。[5]而“科学就其含义而言是同意识形态的决裂,科学建立在另一个基地之上,科学是以新问题为出发点而形成起来的,科学就现实提出的问题不同于意识形态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科学以不同于意识形态的方式确定自己的对象。”[6]这就是说意识形态是就幻想中的现实提出问题,而科学则是就真正的现实提出问题。
阿尔都塞从意识形态和科学对立的理论出发,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一个“认识论断裂”。阿尔都塞认为,总的来看,“认识论断裂”把马克思的思想分成两大阶段,即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断裂前)和科学阶段(1845年断裂后)。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期是1840—1842年,由一种接近于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性加自由的人道主义观点所支配,历史只能依靠作为人的本质的理性与自由才能被人理解,他要求有一个符合人性的国家,并且认为通过哲学与政治的批判就可以建立。第二期是1842—1845年,为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所支配,此时他不再要求通过批判来建立一个理性国家,而是通过实践来恢复人的本质。第三期是1845年以后的认识论上的决裂时期,这时马克思与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建立在人的本质基础上的理论决裂。
阿尔都塞之所以能把意识形态和科学对立起来并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一个“认识论断裂”是因为他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着两个“问题框架”,意识形态的问题框架和科学的问题框架。在这里,阿尔都塞的“问题框架”正是结构主义者所强调的“深层结构”,阿尔都塞说:“一般说来,问题框架并不是一目了然的,它隐藏在思想的深处,在思想的深处起作用,往往需要不顾思想的否认和反抗,才能把问题框架从思想深处挖掘出来。”[7]此外,阿尔都塞还强调问题框架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是思想的特定的结构,是思想的内在整体,这个认识与结构主义者对结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认识是一致的。
2.理论与实践
阿尔都塞把实践分为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和理论实践四种,前三种实践构成社会的经济形态,理论实践则形成理论知识,即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加工和改造,创建科学理论的实践活动。因此,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从自然界概括出来的规律,而只是一种能动的理论实践。
“阿尔都塞关于产生发展的理论以他的“理论实践”为基础,而理论实践又以他对理论的“结构”的理解为基础。”[8]他认为每一门科学或意识形态都有一个结构或问题框架,这种框架支配着它所能提出的问题及形式。但是,这种框架并不是明显地有意识地存在于它所支配的理论中,而是一种无意识结构,只有采取“依据症候阅读”的方法才能找出。显然阿尔都塞的这种理论来自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书的结构”与书的区别就是语言与言语的区别,或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结构”与“亲属关系”、“神话结构”与“神话故事”的区别。而“依据症候阅读”的方法显然是在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影响下提出来的。拉康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通常让病人自由地谈话,然后通过对其谈话中出现的各种症候,例如失言、遗忘、沉默等揭示其深层心理,即无意识中的秘密。阿尔都塞的“依据症候阅读”在方式上与其相仿,只是他的对象是文本,特别是马克思的著作,他的目的是发掘出潜藏在文本深处的问题框架。
在讲到产生的三个来源时,阿尔都塞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实践来代替马克思对“三个来源”的改造。他从反对经验主义出发,认为科学的认识对象不是现实的客体而是概念的客体。例如“圆环”是客观对象,而“圆环的思想”是认识。人形成理论是依据“圆环的思想”。因此,的形成是以劳动价值论和法国社会主义这两种概念的抽象为理论原料,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形成理论的工具,而《资本论》则是这种理论的产物。
3.社会的多元决定论
阿尔都塞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观点运用于说明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决定的,并由此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即结构的辩证法。
阿尔都塞在《矛盾与多元的决定》中认为在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之间有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它的本质上,即表现在它本身的规定性和结构上。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结构与辩证法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黑格尔的矛盾是一元的,事物的发展自始至终由一个单纯的矛盾所决定,即绝对精神。而的辨证法则是多元决定的,矛盾存在于社会全体之中,从属于不同的层次,为这些层次所影响。
在《读》中,阿尔都塞用更规范的结构主义的语言把这种一元论和多元论叫做“表现的因果性”和“结构的因果性”。“表现的因果性”虽然也考虑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但并不是把整体看作一个结构,而是把整体简单化并且还原为一个内在的本质,各个部分无非是它的现象的表现,即本原是“因”,现象是“果”。而“结构的因果性”则认为“结构不是外在的,而就是出现在事物的效果之中的原因,结构存在于事物的‘要素-效果’及其关系的总体中,不存在单一的‘因’,各要素都可能成为‘因’。”[9]因此,阿尔都塞的社会的多元决定论否认人作为主体在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作用是由生产关系的总体结构决定的,人不过是完成结构所规定的任务而已。人不是社会关系的主体,历史是“无主体的过程”。这与结构主义的反主体性、把主体消亡在无意识的结构之中的思想是一致的,“结构主义认为人不过是构成结构的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关系项,人的行为是由结构决定的,不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10]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理论和观点始终贯彻着结构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贯穿着反主体性这一结构主义的精神实质。尽管他自己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但他对马克思的结构主义的独特的解释无疑使他成为了一个杰出的结构主义者。
参考文献:
[1]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37.
[2]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08.
[3]刘放桐.新编现在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0.
[4]刘放桐.新编现在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2.
[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哲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467.
[6]俞吾金,陈学明.国外哲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468-469.
[7]俞吾金,陈学明.国外哲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471.
[8]刘放桐.新编现在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9.
[9]周穗明.20世纪西方新发展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