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2 02:04: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1篇

素质,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对湖南省6所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不同的学

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同的增值表现,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

的正相关。这与教育改革的不彻底、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和许多提高综合素质措施的未有效落实密切相关。

关键词:综合素质 增值 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

内涵和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制

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更

关系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自20世纪80

年代素质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的实施虽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改革逐渐进行着,但

至今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我国正

处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阶段,如何科学有效

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借助教育评价促使学生

全面发展,增值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外

有学者指出,增值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测量方法,

是比考试结果更好的指示器,能更好地测出学生潜

能,引导学生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综合素质

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

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主要包括生理素

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

素质等,也称为综合素质。单中惠教授认为:综合

素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就是德、智、体、美等方

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

2.增值评价

所谓“增值”,就是指学生个体一段时间先后成

绩进步幅度大小的比较,这种界定已成为世界各国

的共识151。但这项界定仅关注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增

值,“窄化”了学校教育内涵而受到了批评。另外一

种观点比较全面,以我国学者任春荣为代表,她认

为增值是“某一所学校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与同

一抽样中其他学校的起点相似的学生相比,所取得

的某方面或各方面的相对进步”。结合国内外学者

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增值就是学生一段时间内

各方面素质增长和进步的情况。增值评价即是以学

生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幅度来评量教师和学校教学

效能的一种方法。

3.综合素质增值评价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就是将增值评价的理念与

方法运用于综合素质测评中,即是以学生一段时间

内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的增值幅度为依据来评量

学生、教师和学校效能,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在一

定时期内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教师

和家长的帮助下,发掘潜能、发挥特长、提升自我,

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在参考了广东、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和长沙

等省市颁布的综合素质测量问卷后,研究形成了包

括2个一级指标(基本指标和发展指标)、8个二级

指标(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身心素质、艺

术素质、个性特长与创造性)、19个三级指标,共计

25道题项的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卷,问卷中每一

道题项的总分均为100分,允许有小数点为5的分

数。该部分数据由研究者实地调查所得,对象为6

所高中,其中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所,长沙市示范

性高中4所。其中1所高中所在地为岳阳市(该所

中学为湖南省示范性中学),其余5所高中所在地

均为长沙市。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综合素质自

评和综合素质他评三个部分。经相关分析统计结果

表明:综合素质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间高度显著

相关(p

价是具有有效性的,同时也表明自评与他评间紧密

相关,遂在后续研究中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平

均分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

调研采用同时调查该校高一和高二同学的同

时陛横断设计1,研究以同一学校高一学生综合素

质测查得分与该校高二学生综合素质测查得分的

差值为增值(增值=S高二-S高一),增值类型分为正

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S高二-S高一

或零增值(S高二-S高一均值无显著差异)。

三、统计结果与解释

1.中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整体增值情况

研究假设:经过一定阶段的学校教育之后,中

学生综合素质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法,将高中一年级和

二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

均值比较,以均值比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

标准,T检验结果如果显著,则表明学生在综合素质

某一方面出现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

值类型为正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

S高二-S高一

无显著差异)。根据前面对综合素质的定义,研究者

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艺

术情操、个性特长和实践创新能力这六个方面对学

生综合素质加以考量,并将增值情况的检验结果汇

总如下表(见表2至表6)。

从表2可以看出: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T检验

表明不同年级对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

公民素质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

对诚实守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t=2.58,p=O.01),

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负增值(1.45)。总体而言,高二年

级较高一年级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均值都有所

下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上升,中学生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没有进步,甚至在诚实守信

方面出现了下降趋势(见表2)。

表3表明,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年级对知识

结构、方法能力和态度习惯三个方面的影响均存在

非常显著的差异(p

这三方面的均值都要高于高二年级。随着受教育的

增加,中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显

著的负增值。这与年级增长带来的知识难度和学习

压力的加大密切相关(见表3)。

表4表明,年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

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体质健康和体能健康

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

负增值。总体而言,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

能素质要比高二年级的好(见表4)。

从表5可以看出,年级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影

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艺术表现、艺术

水平和个性特长的影响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学科个性特长的负增值幅度最大(见表5)。

表6显示,年级对实践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影

响都存在显著差异,尤以成果表现(撰写研究报告、

论文的数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情况)和新意

成果最为显著(p

值。总体而言,从高一到高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负增值。从所有指标的整体分

数来看,成果表现的平均分(71.68和66.67)最低。

从增值程度来看,尤以新意成果的四个方面负增值

均值最为显著(4.87~6.06),其次是个性特长的三个

方面负增值均值较大(3.66~3.94)(见表6)。

2.不同学校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增值表现

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年级自变量的两个水平

(高一和高二)的得分表中综合素质增值分的差异,

通过对年级与学校在综合素质测评各题项上交互

作用的考察,以及进一步对交互作用显著的题项进

行的简单效应分析,考查了增值分在各个学校上变

化,也即学校的增值差异。按同样的方法,采用方差

分析T检验法,将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综合

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均值比较,以均值比

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标准。T检验结果如

果显著,则表明该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某一方面出现

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值类型同样分

为为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通过对6所学校学

生的综合素质增值情况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

所省示范性高中在能力技能、成果表现、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方面出现了大幅度

的正增值,其余方面负增值也相对较少。而在市示

范性高中中,综合素质某方面的正增值极其少见,

只有1所在体质健康方面呈现了显著正增值,而大

范围的负增值集中显现在长沙市的某2所示范性

高中中。

四、分析与讨论

1.结果分析

(1)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

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可知,中学生综

合素质增值类型基本表现为零增值或负增值。说明我国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方针并未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的

目标也还远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改革不彻底,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

存在。虽然素质教育的方针已提倡多年,但目前的

教育体制并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追求高分是许

多学校、老师乃至家长的唯一目的,高考定终生的

结果导致学生一味盲目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

方面素质的提高。随着受教育年限的上升,中学生

逐渐丧失了个性特长发展而趋向于成为高考的统

一批量产品。

第二,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比如上课形式单

一,基本都是教师一味灌输,师生互动较少;德育

缺失,学校和老师竭尽所能培养学生如何应试,而

很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主要依靠空泛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生活实践方面道

德素质的培养较少;学校没有专门培养学生创新素

质的课程与活动,很少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和思考

的精神;实践课程较少,学生本应该单独完成的实

验演练为多人合做甚至只能观摩,学生实践能力不

足等。

第三,许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只流于形

式而并未有效落实,学校走走形式,学生敷衍了事。

(2)不同的学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

同的增值表现

总的看来,尽管整体上各学校综合素质出现了

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具体就某些学校而言,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的

分布则明显不同。省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正

增值要明显强于4所市示范性高中,其负增值也要

明显弱于长沙市的4所示范性高中。由此可以看

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

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校际间的资源差距对学生综

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讨论

多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进行了大量探索,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在激励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面发

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中学生素质

综合评价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还存在一

些明显的缺陷,如:缺乏科学有效、实用系统的素质

测评方法和理论研究;缺乏先进的测评工具;在传

统的素质评价中,被评价者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在中学阶段,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先天素养、家

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状况等迥然不同,其综合素质也

一定会存在差异㈣;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

成长和各方面素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他们各方面

素质发展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科学

正确地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评量,促进每个孩子

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缓

和这一困境,它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增值为参照来

评价学生进步幅度,相对于传统只重结果的评价方

法,增值评价更关注评价的起点和过程,不仅能更

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还

能分析出与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相关的各类因素,便

于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个体差异

及时调整和矫正,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

方面,学生在增值评价中,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

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

展。这种弱化横向比较、凸显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

更有利于中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也有利于推进素质

教育和教育公平。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综合素质

增值评价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的评价方法。

五、启示与建议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思

路,为传统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更好

地运用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综合素质

各项指标,针对增值评价统计结果中负增值较为显

著的几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只有诚实守信这个指

标出现负增值,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等现象,对考

试与分数的过分注重可见一斑。因此,加强对中学

生日常生活中的德育,降低对分数与排名的过分重

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首要前提。

2.在身心健康方面,不仅要丰富学校体育锻炼

的方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

识。同时学校应该有效地普及心理学知识,设立专

业的心理辅导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不仅仅是无限制地灌输文化知识,将学生培

养成学习的机器。

4.在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政府不能只重视优

第2篇

一、认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发现、生活、发展、创造等能力构成的综合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强调普及,反对筛选,强调发展、反对淘汰,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反对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要实现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就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并以此作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深化评价改革的需要,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是否科学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照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调控的功能,研究确定了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确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每一名学生都基本能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貌、高尚文明、彬彬有礼;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2项体育和1项艺术技能或特长;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两种现代交际应用工具。这一目标成为我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的目标依据与基本导向。

据此,我们建立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以及兴趣特长表现四个方面,这是对全校学生统一的基本要求。二级指标主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具体设定评价项目,突出了区域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三级指标主要是指评价细则及关键表现,这是对二级指标中评价项目的细化和分解。整个体系分为“好”、“较好”、“一般”、“不足”四个等级。

二、认识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创建“三多一开放”的立体网络评价模式

素质教育是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现代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此素质教育必然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一)评价原则

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我们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进步”为基本指向,坚持四个原则:

l、多样性原则,即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把“指标一量化”模式和“观察-理解”模式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一量化”的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采用描述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代替静态的一次性评价,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有机结合,做到定量与定性的辩证统一。

2、多元化原则,即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反映学生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诸多评价方式中,我们将学生自评作为重点环节,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3、全信息原则,即评价必须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信息,全面、全员、全过程采集有关评价信息,全信息评价从操作层而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操作中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性评价情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学生素质发展的培养空间都是信息的来源。

4、发展性原则,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体现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二)操作模式

我们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中,大胆尝试并不断创新评价操作模式,初步做到了评价目标多维,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形式多样,访谈、问卷、检测互相结合;评价时空开放,允许学生暂缓评价或提出复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操作模式。评价过程中,建立成长记录袋,综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设立快乐展示台,让学生的素质优势得以充分展示。

我们还以网络为技术支撑,建立起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电子档案包括:

①学生的基本信息。

②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有各年级学生评价维度、评价要素、关键表现以及评定等级标准,记录着学生对照评定等级标准所做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情况。

③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记录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成绩。

④学生的爱好特长。

⑤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电子档案呈现多元资料,清晰、全面地体现了学生个体学习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记录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

三、把握关键环节,完善机制建设,形成促进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健康发展的良好秩序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落在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上,综合素质评价是提升课程改革整体水平的发展点和基础工程。为确保将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把握关键环节,从组织领导、督导评估、信息技术、专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宣传,营造整体氛围

在学生综合索质多元评价改革研究实施中,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制定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政策、人员、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形成合力,努力为评价改革创设宽松的氛刮。同时夕加强社会宣传,建立了面向社会的宣传制度。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各种新闻媒体和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社区教育网络,宣传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含义及重要性;

(二)开展督导评估,提升评价实效

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我们还采取分段测评和综合汇报的方式,测试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反馈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过程和实效。

(三)注重专题研究,强化科研引领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内涵;综合素质测评

一、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首先,关于德育素质。德育素质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地说,应包含政治表现、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指标。关于智育素质。智育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陶冶高尚情操、升华人的境界、培养优良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培根说:“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严,逻辑学能使人善辩。”文化素质与科技素质教育一样,都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智育素质包含学业成绩、平时学习情况两个方面的指标。关于身心素质。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缺陷,而且还指要有良好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中由于心理疾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退学、违规、违法甚至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应当成为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卫生保健知识与习惯、心理素质三个指标。关于发展性素质。德育素质、智育素质和身心素质可以统称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教育和第二课堂等环节中形成的德、智、体等方面的一般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对什么是人才的重新定位,发展性素质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素质。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职业技能、文体艺术等指标。

二、高校大学生素质测评的常用方法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一般普遍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测评,也就是由学校管理部门制定宏观评测标准的框架和原则,由学院制定并操作素质测评的实施细则。测评办法大致有一下两种,“三育并举模式”以及“四要素模式”,“三育并举模式”即德、智、体评价模式,“四要素模式”即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各高校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测评体系,素质测评的方法、内容以及评价标准、应用范围都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德、智、体一级指标下把考评项分为优、良、中、差等级,并赋予等级分,然后汇总成综合分;有的是在德、智、体几方面计算测评分,然后按一定比例加权求和;有的考虑特长附加分等。大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己被许多高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各高校在测评的实施过程中,由简单的主观评价、单一的测评手段、抽象的权威性测评逐步向客观测评、现代综合测评、具体的民主化测评等方向发展,测评的结果也由传统的保密方式向公开化发展。

三、高校大学生素质测评的意义

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提出与一般的素质测评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是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并对其做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测评的目的不仅在于它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教育者施加于被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素质开发与提高的起步,又是其素质开发的方向,它具有明确的教育导向和积极的教育约束作用,能把教育中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管理开发的有效手段。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自我发展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择业问题。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公平、准确地评价学生,是评定奖学金、评先进推优秀的依据,同时也为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标准和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以及评价人才的有效尺度;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平.大学生人文知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学生评价改革把握方向

为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我校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掌舵定航。通过学习,使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价是提供信息、做出决定、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最根本的目的是提供教学方面的准确信息,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即反馈,评价即激励,评价即帮助。素质教育是面对明天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放眼明天;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二、完善考试改革,为学生评价改革找准突破口

反思以往的教育评价,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以及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等方面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基于对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反思,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尝试了在“考试”评价领域的改革探索,从改革命题内容、方法和结果的处理入手,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制度作为改革评价的重点工作来抓。

1、考试结果呈现方式的变革

(1)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

在县教体局的指导下,开始了考试成绩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的尝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终结性试题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部分。此项改革淡化了分数意识,评价最终以优、良、及格等形式呈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文关怀,而非冷冰冰的分数面孔,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2)“等级+评语”和“等级+评语+特长”

我校在实行“等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等级+评语”的有益尝试。即:在给学生一个等级的评价的基础上,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此举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校的部分学校还进行了以“等级+评语+特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都揭示了“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现代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从中看到了付出努力后得到的发展,使家长和教师与孩子们一样,内心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扬起的是不断进取的风帆。

三、关注学生非学业评价,为学生评价改革拓宽渠道

在全面、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只关注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时时刻刻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常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甩掉仅以学生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的束缚,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非学业评价的最终目的。因此,对学生非学业评价的改革创新在我校呈现了以下局面:

1、运用“档案袋评价”——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

“档案袋”的含义是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的作业、奖励及学习的轨迹,从而反映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方式中的一种,它是动态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突出了激励反馈的作用。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袋”,改变了单纯书面评价为各种综合评价,从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袋中往往有以下内容:学生最满意的试卷、能力测查试题、曾获得的“小红花”、“小星星”、荣誉证书、小奖状、自己最得意的作业、曾参加实践活动的照片、“四心评语”等等。它本着“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实行了多维度评价,既关注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视了过程性的评价。在我县的各小学,“档案袋评价”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它让学生注意到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为学生的发展刻画下了成长的轨迹。

2、实施“坐标式评价”——关注学生人格的动态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教育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品质,行为品质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因此,我们把评价的着眼点还定位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3、校本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特长,树立信心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75-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如何使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研究者探索多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

1.素质与综合素质。在现代汉语中,素质最初是一个生理学、心理学上的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共同点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个体生理、心理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综合素质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

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异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界定,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在身心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具体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综合素质的各个构成是各有侧重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除了需具备一般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外,还应具有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四个要素。目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评价主要采用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基本都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划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各设一些指标,对每个指标记分后汇总得出测评结果。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管理需要自定评价标准,随意性很大,没有从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基本要求和具体职业岗位活动任务来制定与之相应的、全行业认可的、统一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导致整个评价缺乏科学性依据。此外,侧重智力方面的评价,轻视技能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得不到提升、没有优势。

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评价功能缺乏清晰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轻视了它的引导和反馈功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主要是用作为年末或者学期末评优评奖的依据,基本上是一种奖惩性和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与结果运用对学生成长帮助不太理想,激励作用不强,不能较好地显现学生在各个层面的素质发展状况和个性的“闪光点”,容易挫伤学生发展个性优势的积极性,更没有起到促进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参考作用。二是评价体系内容和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是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按照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要坚持以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为核心,以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为重点,以身心健康素质评价为基础。培养的高职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现行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衡量,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但仍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内容体系。三是评价方法单一化。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描述性定性评价方法往往是定性分析或者单因素的定量评价,存在主观片面,不够准确、全面的问题;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学生个性的差异,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多层面、多角度的。

三、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和内容。评价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系统的反映和建构,既有一般认识活动的普遍特征,又有不同于一般认识活动的个性标志。它是一种以形成价值判断为主要使命的特殊认识活动。评价标准是评价得以实施的准绳,是衡量评价是否有效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以完成实际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关键和难点。职业教育是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国外已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得到全行业的认可,其构建科学的评价内容是重要因素。德国和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得非常成功的两个国家,纵观其高职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均采用职业活动任务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其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提出,建立科学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指标体系,把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用人单位满意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水平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始终遵循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注重学生在职业活动任务中“做”的能力的考察。

2.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每个人的智力都由八种智能构成,且各具特色,每种智力又有多种表现方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智力的独特性对学生建立多元智能评价方式,即评价方式由静态到动态转化、评价标准由单一到多样化、评价主体由一元到多元化、评价内容由单项向多维转化、评价目的由笼统向明确转化,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国家、社会、高校组织和个人,它们有不同的主体价值;多元化的评价客体包括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组织成员等,它们有各自的需要和属性。多元化的价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客体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价必然是多元化的,基于多元化价值基础的高等教育评价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遵循价值尊重、价值协商和价值引领的评价原则。目前,国家大力倡导高职院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建立由学校、企业人员组成的双元二级评价组织体系,制定由教师、学生、教学条件和专业、课程、主要教学环节构成的三方三层指标体系,构建灵活多样的方法体系、双向改进的结果运用体系和分工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与校内评价、社会评价、第三方评价共同构成“多元互补”式的学生综合素质共同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依据高职教育教学和课程的培养特点,结合国家、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侧重对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业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13-02

1 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唯有读书高、唯有分重要”在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至于怎么评价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观念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消极影响。不少教师还在用老教法进行新课程教学,评价观念尚未彻底转变,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使得教师在教学和评价学生时顾虑重重。当前,不仅高考基本上没有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状况,而且考研、考博、考教师、考公务员……哪一样工作都是“考”出来的,在这样一个“考”字当头的社会中,哪个学校、教师、家长敢轻视考分而热衷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多数老师的心目中,评价学生的目的依然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在评价过程中不容易落到实处。

2 政策和资金还不能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实施

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支持,使学校缺乏足够的舆论宣传和方案准备时间,影响了过程性评价的实效。有些政策甚至还制约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由于教育经费严重匮乏,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大大落后于课程改革的需求,使评价手段陈旧老化,降低了评价实施的效率,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和真实。而教学条件的落后、师资准备的不足、专业领引的缺失等,都影响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3 评价依据不足,信度不高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进行评价时,普遍感到缺乏依据。对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学生日常的表现,这需要评价者经常性的观察和积累,大部分综合素质是无法“考”出来的。比如我们不可能对公民道德素养进行量化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是无法全部量化打分并记录在册的,何况我们获得评价信息是否片面、单一,是否真实、有效,都是不容易确定的。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要有依据,还要对这些依据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判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评价者对同学的熟悉、了解的程度不同、对同学的情感倾向不同,使得不少同学、老师只能根据印象进行评价。而被评价者的某一次关键性的表现,有时也能彻底改变评价者的印象。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但会引起学生思想混乱,而且会更进一步影响社会稳定。

4 学生成长记录不全、使用不规范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坚持正面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注重挖掘学生的“成功点”加以肯定;二是坚持分层要求的评价原则,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进步;三是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科易于量化的内容交给各科教师以量化为主独立评价,而对情感领域、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内容,则以学生的突出表现为依据。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的作用,采用多种渠道收集实证材料。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大量的工作。归学校统一管理,工作量大,不便于保存、使用;归班主任管理,不仅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原始资料规范性要求又不一致。绝大多数老师在学生成长记录材料的收集、归档、使用方面存在着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学校催得紧,他就抓一下;学校催得松,他就不抓,到期末、学年末、甚至毕业前一并突击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形成的学生成长记录,参考价值不大,可信度不高。

5 一次或几次评价难以反映学生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实际评价操作中,期末一锤定音、为评价而评价、不关注发展过程评价的现象相当严重。不能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不能把评价活动贯穿于日常交往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之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不能充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不能将评价始终贯彻在学校日常管理过程中,这些问题在实际评价操作中比比皆是。这既与班额大、教学任务重等客观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不少老师怕麻烦、图省事的主观心理有关。

6 表面上评价主体多元,实际评价主体一元

我们按照各级要求,打破在学生评价中班主任老师凭个人好恶一统天下的局面,也给学生和其他授课老师评价的机会,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但其他授课老师的评价信度不高。带多班课程的老师就更没有办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他们要么凭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一俊遮百丑;要么受班主任老师影响,依葫芦画瓢;要么跟着感觉走,“草菅人命”。他们对学生不太熟悉,评价起来,确实感到无从下手。

7 硬性规定A等指标比例,不符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情况

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评价;平台;心智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着对传统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重大突破。近年来,这项评价体系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各中小学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虽然硕果累累,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能发现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评价工序繁杂、无法做到很好的积累和存档等问题制约着此项改革的深入推进。那么如何才能将综合素质评价变得科学化、具体化、过程化?如何才能让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成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校一直在探索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之路。

一、如乘东风,搭建平台

我校创建于2003年,是区政府根据省级示范校的标准创建的直属小学,是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学校大部分老师对信息化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见解,这为改革信息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这种优势下,学校借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管理平台大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做到信息化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结合。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管理云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它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等内容,重要的是它采用了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发,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实现学校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学校、班级的高效、精细化管理。

二、立足校本,打造特色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把学校的素质教育建设又推向了一个新的。为了立足校本,创建特色化的评价体系,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心智教育”,制作了“心智卡”(分为日卡、周卡、月卡)和印章。“心智卡”用于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评价;教师上课用的各科印章用于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评价。每天一轮换的文明小卫士,让每位孩子都参与管理,体验践行文明礼仪。现在,在文明小卫士的监督引领下,每个孩子能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回教室,养成见面有微笑,相逢能问好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给每一位学生免费发放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雏鹰争章成长手册》,学生人手一本的“雏鹰成长手册”,忠实记录了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老师便会郑重地在 “成长手册”盖上一个奖励印章。“标志性发展评价卡”是“雏鹰好少年”“三好学生”的评选依据。“课堂优化单”记录着孩子一周每节课的表现;“艺术作品”展示栏给每个孩子插上了个性飞扬的翅膀;每月一次的“教师评价、学生互动评价”让学生的成长过程有阶段性反馈。班级捆绑评价多采用对纪律卫生检查、两操一会和德育活动积分的综合考核,每周按比例产生年级“优秀班”“示范班”或“标兵班”“星级班”,公示在年级评比之窗。班级捆绑评价数据月度进行汇总,作为学期、全年的班主任和班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捆绑评价措施能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精神和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每周的“争卡”活动,每月的“争星”活动,每学期的“雏鹰好少年”的评选、红旗班的争夺,星级班的升级,营造了学校比、学、赶、帮、超的浓郁氛围。

三、平台搭建,家校联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同时开创了一个学校、老师、家长家校共育的交流平台,在家庭教育方面,学校设置了“孝亲卡”“自理卡”“亲子卡”等奖励卡,请家长协助规范孩子在家的良好习惯养成,促进优秀品质的形成。在家长评教的同时,学校会进行学生家庭表现的综合评价。这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提供了一套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是家长、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

第8篇

关键字:小学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做出符合其特征的,有积极作用的判断。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师,如何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评价观念上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评价过程与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对其心理变化进行实时的观察与研究。

一、综合素质评价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学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成长历程。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也能够在评价中有所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的指导与干预,让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与发展。

(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改进

综合素质评价不应只体现在学期末的一项教学材料的整理上,它是学生在校成长状态的全现掌握,教师应及时的进行了解,那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对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挖掘,查看这些原因由何而起,涉及到自身教学中的哪一个教学环节,针对教学环节及教学效果进行改进。

(三)全面掌握学习的整体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

让学生对自已在学校中的状况进行记录,教师根据这些记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另一个途径。

(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小学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综合素质评价为教师给予学生更加有意义的指导提供了方法与途径。综合素质评价表面上反应的大多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但是,其中暗含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与观念,还涵盖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小学生一入学,对于周围的一切还处于萌懂的状态,那么,教师给予他们的评价,则是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从指导的角度出发,成熟的、公正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能够发现自已身上存在的优点,能够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不明确

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一些教师只是停留在学校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如何做才能适当、合理都没有认真的思考,一些教师无论怎样强这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也不以为然,依然只抓学习成绩,其他一切工作靠后站。对于综合素质评价这项工作,很多教师就存在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与目标的情况,这种状况是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的。

(二)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流于形式

根据教育部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示,很多学校推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或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或是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让学生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教师通过这些材料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再针对具体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三)缺少健全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成长状况如何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这个综合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指出:人的智能发展是多元化的,知识的获取是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形成的。基于这一理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不同的层面与侧面来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不同领域存在的优点与长处。

(二)制定综合评价管理制度

综合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这项工作有意义、有实效开展的保证。学生对学生“成长记录册”的添写要能反映学生客观的成长过程,并以些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三)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谷智心.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