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5 19:17: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触摸春天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第1篇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听完学校举行的公开课后,我被几位教师的语言深深的吸引住了,教师语言竟有如此的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 张文静老师在教学《桥》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让学生有感情的读重点语句,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文中那位老支书感动了所有的人,许多老师、学生流下了泪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东梅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那一句句鼓励的话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本以为诗歌《人生礼赞》很难讲,听过东老师的课,才发觉诗歌也可以这么讲。房丽阳老师是我的偶像,每次听完她的课,对她的崇拜就会增添好几份。几首好听的歌曲学生一句句惊人的词语 很轻松的把一堂口语交际课完成了。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印象最深的是陈玉娟老师讲的《触摸春天》,陈老师真正的做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以词语春天,联想到“你是怎么发现春天到了的”导入,教学设计是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三、课堂教学评价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1.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此时的抽象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阅读教学集听说读写于一身,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阅读教学类型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的声效和图像,高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语言文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中段的学生正处于转折期。因此,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最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又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沿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双基”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是集体授课,受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并且计算机上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化解课文教学难点,降低认知坡度。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如教学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如果单纯使用苍白的语言讲解,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因此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设相关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和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5.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林间鸣唱的小鸟,绿茵茵的草地,以及缓缓流淌的小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我问学生:“这样美的春天我们都能感受到,为什么文中用了‘触摸’这个词?”学生出于好奇心,很快地阅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内容。

6.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火烧云》一课,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7.运用信息技术,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慧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OL].

第3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 指导 心得体会 成长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教师是培养亲生一代的直接实践者,是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教师不能是只教书,满足于“今天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的作业改完了”等等,而是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写写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加强教育理论培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在我们学校有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年轻的教师都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学校为此安排了师徒结对活动,给青年教师搭建了一座方便学习,更方便提高自身素质的桥梁。为了进一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学校还安排你了每周一堂教学研讨课,一堂学科组内公开课,一堂师徒结对课,三条线为一体,全面开展教学活动。我校还安排了“每月一坛”活动,由特级教师为我们讲座。学校以青年教师为本,利用学校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实践指导,强化理论培训

首先,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小荷杯”教学评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评比,教师基本功评比,教学新课标考试,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强化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在参与中往往都会有所收获,学校也会抓住这个契机,让青年教师写出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也有幸参加过这个活动,参赛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的却是甜蜜的。记得我参赛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触摸春天》,在备课时,我得到许多老教师的帮助,记得在试讲时,一位老教师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的设计没有大的问题,但你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眼睛要看着学生,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生,二是充分预设所有可能发生的的情况,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答完了,你不知道怎样评价,生拉硬拽到自己的答案中”,听了她的点评我豁然开朗,原来上课时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的症结在于我的眼睛,我没能时刻的关注他们,对答案的预设不够充分才是导致我不能够实施顺势教学的根本,因为学生的答案不在我的预设之中。这次活动中我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学校举行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帮着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其次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培训,还不定期派青年教师到其他学校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中看到差距,分析原因,激发了本校青年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的热情度。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我校组织了“每月一坛”活动,有特级教师给我们进行讲座,指导我们青年教师怎样给自己制定转型计划,怎样写出色的论文等等,这些都是提高青年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指导青年教师实践操作的最有效的实例。

二、加强师徒结对,促进教师成长

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青年教师刚刚离开大学校园,在教学上经验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方法,喜爱教学中往往会走许多弯路。学校开展的这一活动有效的帮助了青年教师,徒弟经常听师傅的课,从中学习。我喜欢听师傅的家常课,在家常课中,通过“听、看、思”来学习。听,就是听师傅的教学设计,学习好的教学设计理念;看,看师傅的教态,学习自然大方的肢体语言,看学生的表现,学习如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思,思考教学环节的目的及好处,想一想自己要怎样上这堂课。师傅经常指导徒弟上课,从教学设计,课堂表现,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指导青年教师,然而如何写出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青年教师都会遇到的难题,在执教《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我得到了师傅的指导,他让我先自己备课,在看我的教案时,他指着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说:“你的这个设计目的是什么?”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师傅说;“每个设计,都要有目的,不是随便写写”,每个设计都要有目的,这句话我并不陌生,但却从来没有深思过,师傅一句简单的话,却点醒了我。

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

要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就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多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帮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联谊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帮助下不断的学习、探索,在研究中不断地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时,要求青年教师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与专业人员或其他合作者的交流,不断地加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4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事件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2)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程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程指出语文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关于正确的态度,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包含: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包括口头和书面)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童话时,我总是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文中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在小学课堂中,所有的阅读课文应自始自终都贯穿朗读,在朗读中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于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是多读几遍,甚至要让学生能够背诵出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能够快速地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仅增强了朗读的训练,也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第5篇

教学设计构想

1、教学理念:本框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追寻高雅生活。高雅的生活情趣需要培养和引导,本课在运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共同探究如何追寻高雅生活的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通过恰当地点拨﹑总结﹑促进自我完善,本课为两大板块,追寻高雅生活情趣的途径,第二板块,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2、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式﹑开放式﹑角色体验式教学,创造充满活力和动感的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产生心灵共鸣。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4、教学设想:本课分为两大板块,首先以新颖的开头引人入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幽默顺口溜﹑图片等直观形式激活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使学生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陶冶,提升为情操进而体会生命的意义。

5、教学目标:启发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追求高雅生活,从而陶冶情操,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追求高雅生活的途径。

活动一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情趣的意义。那么,怎样具有高雅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去触摸﹑靠双眸去洞察﹑靠心灵去感悟,今天老师送给同学们一件礼物(出示1—2张电子贺卡,配有美妙的钢琴曲。)

师:看了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有何情感体验?

生1:高兴。

生2:忘却了暂时的烦恼。

生3:使紧张的情绪暂时得到了放松。

师语:“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生活本身充满着欢乐,生活处处有情趣。(出示幻灯片2——追寻高雅生活)(这一环节是课堂的基础,采用视频展示,优美的旋律、美丽的画面,除了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让同学们懂得生活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感到生活处处有情趣,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

师: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如春﹑夏﹑秋﹑冬四季,悲观者和乐观者的情趣体验是截然不同的。下面让我们来一次“四季畅想曲”(出示幻灯片3)。

(把学生分成两个方阵即乐观者方阵和悲观者方阵就四季情感体验发表不同看法)

悲观者1:春天多风﹑干燥﹑少雨﹑多扬沙﹑沙尘暴天气……

乐观者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悲观者2:夏天炎热,蚊虫叮咬,骄阳似火,多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

乐观者2:夏天繁花似锦,柳绿花红,争奇斗艳,生机无限……

悲观者3:秋天到处残枝败叶,一片狼藉,落叶纷纷,呈现一派萧条景象……

乐观者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实累累,五谷丰登,层林尽染,秋高气爽……

悲观者3:冬冬天北风肆虐,冰天雪地,冷酷无情……

(悲观者考虑问题特别易往坏处想,于是有了“杞人忧天”—担心天总有一天会崩塌下来,以至无处存身的故事。乐观者则认为,天就是会塌下来,还有房屋有树木甚至有空气托着。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四季生活中感受乐观者和悲观者对待生活不同的态度。乐观者与悲观者对生活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乐观的人更能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在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情趣。)

活动三

1、【视频播放】《‘神农’的快乐生活》,短片介绍了袁隆平兴趣爱好广泛,过着富有情趣的快乐生活,他喜欢拉小提琴,每天读一小时书,每天锻炼身体,他经常说自己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所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始终充满了活力。

2、【材料展示】高雅情趣伴她健康成长。

青岛女孩刘梦怡,生活在一个贫困而特殊的家庭。从三岁起就照顾自幼脑残的哥哥,但她爱好广泛,器乐、舞蹈、朗诵、表演等,参加过十几部电视剧的拍摄,在多家电台担任播音主持,成为快乐小天使,被评为“全国十佳自强女孩”。

针对以上两种情境设置3个问题:

(1)袁隆平的高雅情趣对他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影响?

(2)刘梦怡的高雅情趣对她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3)上述材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启迪?

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及时评价和归纳。通过对(1)(2)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高雅情趣有益于身体健康、思维开阔、提高修养。第(3)问让学生情趣升华,内心充满追求高雅情趣的向往。

(用视频播放科学家的快乐生活,让同学们了解到科学家不只是研究科学,他们有多种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工作,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用身边的榜样故事展示身处困境的孩子刘梦怡的健康成长。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不但需要好好学习还要追求多彩的高雅生活,才能让自己健康成长。这部分是本节解决重点问题的环节,所以用名人、榜样的现身说法,让同学们感悟高雅情趣的作用。)

活动四

(出示幻灯片6——一位大学生的独白)

我是从山区来的一名大学生,尽管我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但看到城里的学生侃侃而谈,我总是很自卑。我再不敢放声大笑,吃饭时我也学会了细嚼慢咽,因为我怕别人说我粗俗。为了缩短与城里学生的差距,我也学会了上网聊天﹑玩游戏……我强迫自己背地里记住了许多名车的名字,宝马﹑奔驰﹑本田……。我总是感到生活很累。)

师:看了这位姐姐的独白,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她为什么总感到很累?

学生们讨论发言。

师:(出示幻灯片7——好奇心是培养兴趣的前导,但在培养情趣的过程中要切记“盲从”)

(出示幻灯片8——你如何看待下列现象?现象一:芳芳看到社会上许多青年染得彩发很漂亮,自己也想染。现象二:明明上中学后,看到许多同学都会转笔,自己也想学学,他不仅课下练课上也不失时机地练)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

师总结: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否则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出示幻灯片9——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师:你们业余生活都有哪些兴趣爱好,你认为这些兴趣爱好对你的身心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同学们踊跃发言)

(“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柬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等。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时间的可能性,更多地选择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

第二板块

师:在培养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出示幻灯片10——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播放电视剧《孔繁森》《任长霞》片段)

(衔接神州九号发射成功镜头)

(追求美的情趣,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提升着我们的情操。高尚情操的形成,会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出示幻灯片11——本课层次)好奇有趣兴趣情趣高尚道德情操延伸生命的价值)

(让学生在名人中体会到: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

教师总结:生活处处有情趣,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在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中,我们陶冶着自己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美的情趣,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提升着我们的情操。高尚情操的形成,会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布置作业:你听说过下列人物的名字吗?宋鱼水﹑徐本禹﹑牛玉儒﹑王永志﹑杨业功﹑杨善洲﹑郭明义。请课下查一查他们的事迹,对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何启示?

教学反思

第6篇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一】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教师应有一种苦读, 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二】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三】

远程网络继续教育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远程网络资源,我学习了职业理解与认识等九门课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远程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我惊喜的发现,给我们指导的专家老师们,无疑都是我们每位学员治学的楷模。在研修培训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经过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怎样处理教材的重难点,备学生,这是我备课的困难点,但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哪些是语文备课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如何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