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知识结构论文

知识结构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02 23:03: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知识结构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知识结构论文

第1篇

框架结构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楼,商用楼等[1]。它比较适合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施工,因为其先浇柱、梁、楼板,后做填充墙的特点,使得填充墙的拆卸或堆砌较为灵活,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使用空间。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另外其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因此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框架结构由于其“整体”的特性,其抗震效果较传统的砖混结构要高。但是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的关键因素还是在施工质量和震级,后者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因此框架结构以及墙体的施工质量对于抗震效果有重要影响。

2框架结构施工过程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包括以下工序:轴线定位,柱钢筋绑扎及支模架搭设,柱模板,柱混凝土,梁底模及梁筋,板底模,板筋,梁板混凝土。重要步骤如下:轴线定位,即选取适当位置上的几条轴线作为整个轴网的控制线,用普通经纬仪定出这些控制轴线,其它轴线以这些主轴线为基准用钢尺量测轴线间距离得出;柱筋绑扎及支模架搭设,根据柱边框线校正楼面上柱插筋位置后采取焊接、搭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将柱纵筋接长后再绑扎箍筋。对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目前最常见的接长方式是电渣压力焊;混凝土浇注,可以采用泵送混凝土,该方法浇灌速度较快,可采取柱、梁、板一次性浇灌的方式。另外的浇灌方式是在楼面模板安装之前先浇柱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拆出柱模,然后再封装楼面模板。

混凝土施工速度或施工周期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影响极大。混凝土构件只有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即测量放线,技术复核,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模板安装,模板加固及拚缝处理,模板检查,混凝土浇注,才可能达到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3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钢筋质量控制

钢筋时骨架,是建筑的最重要的构建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钢筋在施工中主要控制两个环节,下料和接头控制。(一)下料。钢筋在下料之前,必须先放出大样,并依据大样下料,下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要把长的钢筋料下短了,因为这样就会增加钢筋的接头数量,而钢筋接头数量的增多会直接影响到钢筋的受力性能;二是尽量不要利用短的钢筋料加工较长或较大的钢筋半成品。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一次成型或一次成活,不得在一根钢筋的同一部位反复加工,因为这样容易造成钢筋的疲劳破坏。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尚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2]。(二)接头控制。钢筋连接主要靠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前者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街头,如筒冷挤压连接、锥罗纹连接、直罗纹连接等。相对而言,焊接的质量的可控性要差很多,但其十分重要。

3.2混凝土质量控制

保证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外加剂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浇筑就成为框架结构工程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水灰比失控,计量不准确甚至不计量,施工配合比不根据砂、石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偷工减料,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过振、漏浆等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对原料的结构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应该根据施工的环境,如温度,潮湿度进行合理的计算。首先要准确调整水灰比,在现场施工时根据试验室出具的理论配合比,实测砂、石的实际含水量,准确计算用水量;水的计量采用电子装置自动计量,计量设备定期检定合格。其次要确定水泥浆的用量、砂率及坍落度。(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

3.3混凝土中配筋和配箍质量控制

墙体结构式简而言之就是钢筋和混凝土,在满足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配筋率、和配箍应该是以经济原则为前提。(一)配筋率和配箍率。以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部位为例,其钢筋数量和截面面积越小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而且也便于施工,因为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一是在梁柱节点部位钢筋的数量少则混凝土拌合物容易流动到边边角角和下层混凝土表面,而且粗骨料也不会被钢筋从半空中卡住,从而造成拌合物离析现象;二是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箍率少则钢筋间的净距就相对大一些,在进行振捣的时候振捣棒就容易插入混凝土内部进行充分的振捣[4]。(二)长度控制。首先是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锚固长度控制。框架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柱筋锚入梁中,另一种类型是梁筋锚入柱中。

结束语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点非常多,如原料质量的甄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项原料配比,搅拌程度,以及后期浇筑和维护。在实际施工总,应积极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理解水平和各项素质,如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尽管建筑工作总体上知识含量不高,但是如果从质量意识角度入手,从关注细节入手,对于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应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J].煤炭技术.2008(6).

[2]叶华勇.抗震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对策[J].福建建筑.2009(4).

[3]刘齐茂.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J].西北地震学报.2008(2).

[4]武鲜花.谈框架结构对抗震设计的要求[J].山西建筑.2003(7).

第2篇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设想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即是指刑事和解能够在那些案件中得以适用。理论界对与刑事和解范围的界定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存在被害人的案件,无论重罪还是轻罪,只要不是非处以死刑不可的案件均可以适用。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刑事和解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制在轻伤害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成年人犯罪的初犯、偶犯、过失犯。笔者认为后者的观点过于保守,在司法实践中大量超出该范围的案件也纷纷通过赔偿协议的履行得到了司法机关减轻刑事责任、适用缓刑等量刑上的优待。从法理上说,积极赔偿在一方面可以使被害人的损失得到及时的修复,有效减轻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犯罪人通过自己的赔付行为向被害人谢罪的悔过心理。因此根据罪刑相适应之原则,刑事和解的犯罪不应受限制太窄,否则既不能适应审判实践的客观需要又不能体现制度本身应有的平等性。当然,鉴于以犯罪人、被害人为主导的刑事和解本身可能存在因双方过分关注自身利益从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存在,因此对于刑事和解设定一些排除适用的案件范围还是有必要的。笔者认为这些不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具体包括:侵犯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同时基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客观国情以及考虑到刑事和解制度必要的探索和实践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界定应当有一个渐进的扩大过程。在目前可以考虑先对于主要侵害个人权益的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刑事和解。而对于犯罪人系累犯、再犯的案件以及具有黑社会性质或者恐怖组织性质的持械伤害、聚众斗殴及其他情形的刑事伤害案件谨慎有选择地适用刑事和解。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从国外立法以及目前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来看,刑事和解应当具备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主观条件:犯罪人认罪和犯罪人、被害人自愿参加刑事和解;二是客观条件:案件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充足。

三、刑事和解的启动程序

从原则上,只要是在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内的案件,符合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就可以启动和解程序。但是出于规范化的考虑,在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启动:一是犯罪人或者被害人自己或者通过其亲属、人、辩护人代为提出和解请求;二是司法机关经过筛选后对于符合和解条件的案件,犯罪人和被害人没有提出和解要求的,则由法院告知可以进行刑事和解。在和解程序启动后,法院应将和解过程中应当知晓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程序以书面方式进行释明。之后,双方可以自主选择自行和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及法院调解。如选择前两种方式进行调解则法官可基于案件的实际情况限定一定的和解时间,以防止因和解致使案件审理过分拖沓。由于刑事和解以自愿为基础,因此在和解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方自行退出,和解程序立即终止。

四、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

目前来看,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犯罪人认罪并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道歉;犯罪人与被害人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表示谅解并同意对被告人从宽处罚。协议的内容体现了双方在和解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实现了精神抚慰、达成了物质赔偿以及刑罚建议的合意。

但笔者认为,刑事和解就赔偿项目而言不应限制于赔款的单一方式,而应是多元化的,如劳务补偿、公益性劳动、社会服务都是可以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喜好进行自由选择,既体现了民事赔偿双方的意识自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经济能力的限制致使和解不成的现象。实践中也出现了此类做法,例如在山东蓬莱市就有通过给被害人盖房或者种树等方式进行和解的成功案例。可以根据案件类型进行划分,哪些适合经济赔偿,哪些适宜劳务补偿。

五、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和效力

犯罪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接下来就是将和解协议递交司法机关审查。审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赔偿协议是否能发生影响刑罚效果的问题,因而是刑事和解中的关键一环。借鉴国外的通常做法和现有的实践经验,审查的内容包括:和解协议是否自愿签订;案件种类是否合乎规定;和解协议是否损害公共利益;和解协议是否已履行;和解协议中提出的刑罚建议是否恰当。同时在审查过程中通过向犯罪人、被害人进行核实协议内容,向犯罪人居住地的基层组织了解等方式调查、评估犯罪人的人格情况,在审查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公诉机关参加,以保障审查过程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关于和解协议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曾在接受采访时作过完整表述:“对于自诉案件,双方当事人就案件的处理达成和解的,如果不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司法公正,法院原则上应当采纳;对于公诉案件,双方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和解,法院原则上也应当尊重;双方当事人就刑事追究部分达成的和解,法院在定罪量刑时应当加以重视和考虑,能够采纳的应当采纳。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如对于手段极其残忍、情节极其恶劣或者危害结果极其严重的犯罪,即使被告人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被告人与被害人对于刑事处罚达成了和解,也不影响人民法院对于被告人判处特定刑罚。”其中将案件分为自诉与公诉两类,以区别其法律对这两类规定授予求刑权主体的不同而导致被害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地位和对刑罚的影响力的不同。对于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中刑事追究部分的效力,原则上是“在法院刑罚裁量中加以重视和考虑,能够采纳的应当采纳”,既体现了在坚持法院依法行使刑罚权的前提下,也表现对被害人刑罚意见的尊重。具体而言,法院可以在综合全案的基础上,考虑刑事和解的因素,在法定的自由裁量范围内独立选择决定轻刑化、非监禁化、非犯罪化的处罚方式。

第3篇

1.1设计因素

设计因素是导致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控制的重要因素,反之则是房屋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关口。在我国许多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者是工作疏忽等原因,往往会使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留下了较大的质量通病隐患。除此之外,设计因素带来的问题主要还包括了许多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构造时并没有合理的进行设计,即其设计工作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精心的选用建筑构配件,这往往也是产生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另外,设计因素通常还体现在许多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并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且根据相应的计算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从而在此基础上导致了墙体往往容易出现局部的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问题的出现。这些设计因素的存在都是导致其工程质量无法达标的重要因素。

1.2施工因素

通常来说施工水平的高低往往会直接的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因素的涉及面往往非常广,这意味着其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施工因素的影响还提醒在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往往也很多,例如材料因素、设备因素、地形因素、水文因素、气象因素、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等均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针对材料的微小差异和操作的微小变化以及环境的微小波动来对施工因素进行影响。另外,施工因素通常还体现在在施工中的使用的很多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往往都会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当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或者是未拌合均匀或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等问题的存在都可能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出现较为严重的渗漏问题。最终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和工程耐性都有所下降。

1.3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通常都是宏观性的。例如由于房屋建筑结构工程质量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从而使得其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例如在许多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样并且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的规格、品种都较为复杂,这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优秀人才进行合理的管理就显得极为必要。除此之外,管理因素通常还体现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是否健全,并且各方是否以及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并且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另外,管理因素通常还提醒在各种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施工各自为政,相互干扰破坏,最终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到了工程质量的提升。

2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2.1提升设计水平

提升设计水平是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的基础和前提。众所周知在提升设计水平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通过合理工程设计来有效预防房屋建筑结构中质量通病的出现。例如设计单位在提升设计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严格的按照审图程序来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审核。除此之外,在提升设计水平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当注重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从而能够有效达到设计深度要求并且进一步的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而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2完善施工流程

完善施工流程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完善施工流程是有效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完善施工流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注重遵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操作规定,例如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提升墙面防渗性能,并且对于其自身的饱满程度进行合理的检查。除此之外,在完善施工流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确保外墙所有施工孔洞都已经应用砂浆嵌补密实。例如在外墙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设皮数杆控制平水,并且在每层楼面都应用水平仪来测一次平水。另外,在完善施工流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于可能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反复的核查,当检查到了施工质量问题时应当及时的进行上报然后再处理,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应用效率的不断进步。

2.3优化管理制度

优化管理制度是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的核心内容之一。通常来说在优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首先注重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相应的质保体系。除此之外,在优化管理制度的过沉重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来进行相应的验收工作。即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当对于三检制进行严格的执行。另外,在优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注重对于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专业知识培训,并且注重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有效的增强其责任心,即让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来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应用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持续提升。

3结语

第4篇

论文摘要:解决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目前商业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通过时部分企业的调研,发现组织结构问题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笔者从组织结构现状出发,对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面的看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通过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进行组织结构再造的原则和操作思路。

企业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一般存在一系列的成长陷阱企业销售额从100万元增长到200万元时.企业可能需要暂时修整一段时间从200到500万企业需再次审视自己的内部管理.以此类推.否则.企业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欲速则不达。其实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在于“规模报酬递减”《即产最增加的比率小于各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比率)和“边际报酬递减(即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最最后会呈现递减的趋势)。对此已达成共识的是:企业管理这一生产要不能像其他生产要紊那样提高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增加。

笔者通过对部分商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除了人力资源的原因夕卜商业企业组织结构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本文就调研情况.从三个层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追寻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一、现状分析

本文先从三个层面即高层中层基层对自身企业组织结构的认识来对调研结果作一个小结。

1.企业高层领导认识到的问题

(1)一般来说企业发展较快.经营发展和管理提高没有很好配套.造成对组织结构没有很好的战略规划。如:某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某些职能空档.无人管理。

(2)高层之间真正的沟通不到位.因而存在某些高层领导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致使组织结构形同虚设。

(3)没有引入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因而没做到“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结构极易膨胀造成:人浮于事.权力分散.监督机制无力。

(5)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一定程度上对战略、决策等重大问题的管理和自我的提高等产生了挤出效应。

2.企业中层及基层员工认识到的问题

(1)制度制定之后没有明确那一个部门或那一个岗位对该制度负责.因而总有虎头蛇尾和有令不止现象发生。

(2)岗位职责不清.主要表现在:员工感到自己作了大量领导安排的.而非职责范围内的临时性工作员工间相互攀比.认为工作量分配不公。

(3)部门职贵不清.主要表现在: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各部门间工作程序衔接不好。

(4)随着企业发展.各种信息的反馈速度变慢.造成执行滞后。

3企业上下共同认识到的问题

(1)违反组织统一的原则.存在越级指挥。有时老总插手下级的工作.而没有与相关下级沟通。或一个部门的主管因为资格老而插手另一个部门的工作。

(2)部门本位主义较严重。部门间各自为政。

(3)认为组织结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相互推。

(4)认为存在责、权、利不清。表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责任不清;部门内部存在职责不清。

(5)人才引进存在误区。

一方面.普遍认为留不住人才.而留住的人才又有背大家对它的期望另一方面.引进人才的高工资冲击了企业传统的薪资结构.打破了企业原先的稳定。

二、原因分析

1.组织结构的发展带有一定盲目性

(1)从宏观来说.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能否体现企业的核心技能,能否适应业已改变的环境7这一点没有解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早期成功的企业突然间似乎变得行为迟缓、优柔寡断.好像丧失了盈利的能力。

(2)从部门设置来看随着企业的发展.随机的增设或减少一些岗位或部门比如:有些企业从总经理办公室中分离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随着信息这一资源盈利空间的提升.又从办公室中分离出信息发展部而这三个部门的职贵并未界定明晰.致使人员堆积而工作重叠、遗漏或工作程序衔接无序化。

(3)人员设置没有进行人力规划.或没有与人力规划统一步伐。这是目前认为缺乏人才而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企业的一个通病.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人员素质.而没有考虑企业实际能否留住人才是否需要有这种人才7以及人力成本是否经济、合适?因而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规划同时在进行人力规划时或在工作说明描述中一定要注意的是:需要的学历一项是指岗位所要求的最低的、经济的、合适的学历而不是指最高学历或目前岗位人员的学历。

2.组织结构在调整时存在某些因人设岗或者因人废岗的现象

这一点与第一点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一点更多与老总或企业高层不能超越自我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其造成的直接结果有以下两个:一是直接造成岗位间工作重叠.二是造成部门间工作交叉。从现象来看.就会出现:资、权、利不清;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矛盾种种岗位之间相互攀比工作推等现象。

3.高层、中层、基层的职责需进一步分清

对一个部门而言.主管不能干员工的工作才能提高主管的工作效率员工也不能干主管的工作以免员工对薪酬不满。

对一个企业来说高层、中层基层分清工作职责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用岗位职责来明确以免出现高层疲于奔命下面执行不力或员工认为自身价值无法体现因而留不住人才等现象的发生。

4.横向部门的沟通不畅造成反馈速度变慢

在企业内部很多工作可以横向部门直接沟通解决的但由于不敢承担贵任.因而先汇报给上级.再由上级作为指令下达给下级使反馈速度变慢.工作执行滞后。

三、解决办法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企业要可持续性发展.科学规范的组织结构再造势在必行。下面从两方面来介绍如何进行组织结构再造。

1.组织设计的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笔者仅想以下四个角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以供参考。

(1)设计的目标性。是指使组织结构在整体经营目标下能充分发挥能力而完成各自目标。这里要注意三点;①组织结构与企业远期目标相一致②责权明确化.目的是减少工作推读或发生工作重复和遗漏的现象;③作业制度化.目前一些小企业通常采用人治或以情感为主进行管理.这一点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但是必须与制度化相结合.用明确的制度来明确目标.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作业效率。

(2)组织的稳定性。随着企业的成长而调整组织是必要的.但经常的组织变更会使员工的信心动摇.因而.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减少熟练工人的流动性②组织结构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但可在人员方面做一些调整。

(3)组织的双重指挥性。对于企业来说普遍存在项目较多作业分散在不同地区.可以采用一种“有机式组织结构“来代替过去的“机械式组织结构“.如:矩阵制、网络制.这些组织结构明显违反古典的统一指挥原则但这种违背的确有他非常巨大的交替价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能促进一些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②将各类人员经济而有效的组合在一起;③更利于将个人工作变为团队工作。

但应注意的是: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要保持沟通.如不能保持沟通.则组织结构应尽量减少柔性和模糊性。

(4)设计的有效性。①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否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符?②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否与企业的环境、使命、核心竟争力的假设相符《即德鲁克的“有效事业理论的三个部分”,是否符合现实2组织结构是否相互协调7③组织结构设计是否为整个组织成员知晓和理解7如否则应在高层和中层进行分头讨论并把结果传达给基层。

2.操作要略

第一步制定或修改企业远期发展战略

第二步根据目前的战略规划决定调整后的组织结构

第三步收集和整理企业每个岗位和部门目前的岗位说明

第四步.根据调整的组织结构和目前的工作说明.要求每个岗位人员按一定格式重写工作说明.并签字.再由所在岗位的主管确认后签字。

第五步.对中层或高层的工作说明进行公开讨论。方法可以是:由同级和主管对它的工作说明提问并要求本人解答后由本人和主管签字确认。

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核心筒-剪力墙结构 施工质量问题 加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为一幢三十二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8度抗震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0000m2,设三层地下室,四层裙房,总建筑高度为99.4m。地下室为停车库,裙房为商业用房,五层以上为写字楼。该建筑物柱网跨度大,双核心筒集中布置,筒体剪力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

二、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与质量检测

1、主要质量问题。该工程地下三层核心筒剪力墙设计混凝土等级为C50,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按规范规定的拆模时间(中途进行测温,内外温差相等时)开始拆模。在拆模的过程中,发现筒体墙多处出现蜂窝、部分露筋和墙体裂缝等多种质量问题。本次质量问题主要发生在主楼部分的地下三层东、西两个核心筒体剪力墙上,在墙体转角的暗柱、门洞暗柱、暗梁筋密集区以下。从检查结果发现:蜂窝面积较大,且露筋较多。根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各项指标均超过标准允许值,对整体结构承载力造成较大影响。

2、工程检测。为了查清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决定对筒体混凝土进行全面回弹,必要时进行抽芯,查出混凝土的实际强度。由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9)能查到的最大强度换算值为49MPa,且地下室因连日阴雨,墙体潮湿,故筒体(混凝土C50)回弹检测意义不大,且数据离散性也大。最后决定采用钻芯法对核心筒混凝土进行检测,以进行区域强度评价。检测单位对核心筒剪力墙共钻芯取样57处,其中东筒钻芯30处,西筒27处。检测结果核心筒混凝土最大换算强度为66MPa,最小换算强度为21MPa,强度变化较大,达不到设计要求。

3、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认真分析这次施工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3.1人员状况:现场管理干部素质差,组织和管理水平较差,没有与各有关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员有效沟通;施工技术人员力量薄弱,责任不明确;工人素质低,混凝土浇筑工未经培训,没有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3.2技术原因:未按规范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技术措施不落实,管理人员没有将施工方案里的技术措施向施工人员交底,工序交接没有记录。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对,一次浇筑超高未设溜槽或串筒,致使混凝土在浇筑时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时又振捣不足,致使混凝土出现石子与砂浆分离,石子多的地方出现蜂窝、孔洞,砂浆多的地方强度不足,混凝土墙体开裂。

3.3设备状况:运送混凝土的车辆不足,致使浇筑时不能连续施工,施工缝又没能进行必要的处理;经常出现混凝土输送泵堵管,维修不及时;振动棒等振动器材质量不稳定且数量不足,振动器材经常坏或转动无力,无法使用。

4、核心筒剪力墙结构强度计算分析与论证

甲方委托设计单位对该质量事故进行计算分析并提出加固补强处理方案,确保其承载能力能满足建筑物的安全及使用要求。现将计算分析过程筒述如下。

4.1核心筒主要是抗侧力构件,在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对结构物的位移起控制作用,结构变位取决于构件总体刚度ECJ,设计中地下三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当实际混凝土强度为C40时,其混凝土弹性模量EC的比值为Ec40/Ec80=3.25×104/3.45×101=0.94。在墙体截面不变(即J不变)时,墙体刚度仅降低6%,没有引起刚度突变。从计算分析中得知,不管在风荷载还是地震荷载作用下,底层的层作用力较小,层间位移角小于1/12000,故混凝土的E值变化对底层层间位移角也几乎无影响;对整体结构而言,因其它楼层刚度不变,故顶点位移变化很小,全楼最大层间位移变化甚微,建筑物位移受到影响很小。

4.2一般核心筒是个轴压比较小的构件,经计算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5~C50之间变化时,本工程核心筒各墙肢轴压比最大值为0.66~0.50范围内,主要承受抗侧力的核心筒四周外壁轴压比均小于0.60,混凝土的延性仍能得到保证。

4.3轴压比的变化是因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引起的,也就是说构件轴压力几乎没有变化;当核心筒混凝土强度等级按C40计算时,该层各构件内力略有变化,电算分析结果显示,柱轴压比影响不大,柱子配筋仍按构造要求配置;仅核心筒四周外壁墙体各段内力在需要配筋计算的范围内,其余各墙肢按构造要求配筋,暗柱配筋为1.2%Ac,墙体水平筋配筋率为0.25%。本工程实际配筋暗柱多1.2%Ac,墙体水平筋配筋率为:墙厚500为0.536%,墙厚250为0.6%,墙厚200为0.565%,均远大于计算值。

4.4在计算分析中,并未考虑地下室外壁的刚度富余量,其实地下室外壁刚度还是相当大的,对结构的变位带来有利影响。本工程三层地下室埋深较大,塔楼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地下室侧壁外回填土施工控制比较严格,密实度达到0.95以上,可以认为地下室周围有比较可靠的侧限,地下室三层及大直径桩可以起固定端嵌固作用。实际上建筑物水平力进入地面后,已逐渐衰减,地下三层水平力大大减少,地下三层的抗震等级可以降低,实际设计配筋对抵抗水平力有足够保证。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由于施工质量造成核心筒混凝土强度等级在不低于C40的情况下,不影响其承载力,结构变位及配筋。因此,不需作整体加固补强措施,仅需对施工中出现的麻面、蜂窝、孔洞等导致混凝土等级降低太多的部位进行局部加固补强。

5、结构补强与加固处理施工

5.1缺陷部位补强处理

裂缝:清理墙基面的污垢、松散物体、刷洗干净,用改性环氧化学灌浆液对所有裂缝进行封闭补强。麻面:用钢丝刷清理墙面浮浆,并冲洗干净,充分湿润,用1:2水泥沙浆抹压平整。

蜂窝:凿除墙面浮浆浮石,并洗刷干净,充分湿润,用1: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孔洞: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凿除,直至无空隙为止,要凿成斜形,避免死角,已锈蚀的钢筋应除锈。再将凿好的孔洞用水冲洗,清刷干净,充分湿润24小时后,刷水泥浆一道,用C5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灌,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采用小振捣棒仔细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灌应超高超宽浇灌,拆模后将多余混凝土凿除,或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露筋: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浮浆浮石清除,用钢丝刷刷除锈皮。

5.2东、西核心筒剪力墙加固处理

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程度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50的要求,故需进行加固处理。本设计采取的补强加固措施,是结合实测混凝土缺陷处及强度较弱(小于C40)处将筒体剪力墙凿成多条竖向加强带,加强带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加强带凿断面要清刷干净,并充分湿润12h。浇混凝土前,要刷一道水泥浆,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在层顶处设一道加强暗圈梁,以形成整体加强。

5.3施工要求

5.3.1所有缺陷定义划分,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进行划分,分别采取补强措施。

5.3.2所有已锈钢筋均应除锈,当钢筋截面锈蚀削弱≥10%(面积比)时,应绑条焊加强。

5.3.3所以修补部位的水泥砂浆及细石混凝土均应做好养护,确保砂浆及混凝土强度。

5.3.4缺陷补强及加强带位置、范围,放线后要经有关单位核实后方可凿打。

5.3.5在缺陷补强时,凿除浮浆、浮石、除锈清刷工作完成后,应通知建设、质检、监理、设计检查满足设计要求后,再做下步工作。

5.3.6混凝土凿打,不能采用大锤大力撞打。应采用钢钎凿打,不得损伤旁边的混凝土,不得打断钢筋。

6、加固处理效果评价。按照上述要求补强、加固后,确认整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达C40。经计算复核:建筑物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满足规范限值要求;筒体剪力墙轴压比均小于0.60,满足设计要求,剪力墙仍保证一定的延性,剪压比控制在规范范围内;筒体剪力墙的配筋按原设计满足要求,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建筑物安全、可靠。对新补混凝土强度进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和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超声法检测,按检测结果评定修补构件混凝土强度代表值为48MPa,相当于C49实际强度水平,具95%保证率。为设计强度等级(C50)的97.8%,满足设计要求。修补构件混凝土内部密实度情况良好,无明显蜂窝、孔洞及脱空等缺陷,新旧混凝土结合正常。

7、结语

综上所述,通常地下室核心筒(剪力墙)是一个轴压比较小的构件,且地下室承担的水平力由地面向下逐渐衰减,地下室剪力墙抗震等级可以降低,对该类构件发生质量问题时,委托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复核计算,对影响结构安全较小的不需作整体加固补强措施,只需对缺陷部位进行局部加固补强,即可满足结构抗震承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李国胜. 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

1.项目准备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材料价格日渐上升,对于大型、重型工程装备制造产品生产的工厂来说,应结合市场状况和自身实力,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为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形成规模效益。优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能力过程中,新厂房是投资比重最大的项目之一,投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采用钢结构形式可以有效节约投资。为了有力保障工厂的经济效益,降低固定资产折旧,降低投资成本,必须有效控制重型钢结构厂房的投资成本。在重型钢结构厂房的项目准备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细化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要从梁柱加工,托架安装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各个方面设定建设成本的评估值,设计方案确定前对具体的分部工程进行详细的经济性分析和比选,从而加大对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重型钢结构厂房的建设涉及到大量钢材、混凝土、辅料等采购,施工机械的租用和工程设计、监理、咨询等单位的选聘,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对不同施工因素的成本进行市场评估,设立具体的项目成本控制目标。

2.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在重型钢结构厂房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施工阶段成本目标的设立直接影响着厂房建设的实际成本值。为了有效增强重型钢结构厂房施工成本控制的目的性和整体性,在施工阶段成本目标的设立中,必须针对施工中材料费,工人工资,设备使用成本以及折旧费用等进行全面的成本评估,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测算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目标的规划中,还要遵循目标管理和开源节流的控制原则,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各个分部工程的招标中,设置招标控制价。在施工中,并对钢结构厂房施工中的每一笔预算收支设立对应的核实机制,从而促进重型钢结构厂房施工的每一笔收支与对应的施工队伍相结合,为各项支出的有效控制提供有效的指导。

3.厂房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控制目标与重型钢结构厂房建设成本目标不同,厂房项目的运营维护成本目标更加强调对厂房建成后的维护成本管理,如重型钢结构厂房构件的维修,建设漏洞的修复以及托梁支架的进一步加固等。为了使厂房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控制目标更为切实,就要在这一成本目标的规划中结合重型钢结构厂房的施工实际和使用环境状况等内容,并针对重型钢结构构件所处的高温,腐蚀性气体或高浓度粉尘、水蒸汽等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厂房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实际使用情况,为重型钢结构厂房的修复与完善设立必要的成本投入目标。

二、厂房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方案

1.项目设计中成本控制方案项目设计方案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过程的具体描述,是保证建设项目质量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关键。设计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一般分为项目评估、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四个阶段。当建设项目立项之后,设计是将决策和设想变为现实的唯一方式,同时设计又是指导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合法的经济技术性文件。工程设计中的每一个方案甚至每一个几何尺寸的确定,都涉及到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装修标准选择施工方案的选定,工料机的配备,无不体现到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阶段规定了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同时也决定了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的大小。重钢结构厂房设计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厂房建设工程的功能需求和成本控制目标来确定,同时又要兼顾建筑造型。通过设计招标来选符合投资资格要求、相关设计经验较为丰富的设计单位。对于同一个厂房项目的设计,受到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其个人的经验爱好和习惯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设计单位,不同的设计人员,在不同的时期,完全有可能设计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既要建筑造型美观、功能齐全,又要造价合理、突出经济性,保证有效地控制厂房造价。在项目设计阶段,对施工的成本构成进行分类,如投标阶段成本控制,技术方案成本控制和施工方案成本控制等。通过对不同工程分项成本的预测和分析,为各分项预期成本设定对应的成本数额,使不同分项的施工预算和成本计划得以全面有效的监管与控制,从而为重型钢结构厂房实际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创造前提。

2.厂房施工图纸设计中的成本控制在重型钢结构厂房的建设与施工中,施工图纸是工程施工指导的核心,为有效地控制厂房项目的施工成本,必须进一步将成本控制理念落实到图纸设计中。作为重型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的主体,施工图纸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厂房的建设需求和实际成本控制要求,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使用最少的钢架、混凝土、钢筋等材料,满足厂房建设的实际需求。此外,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中,为节约建设成本,还可以采用增加托架,拔去支柱的施工设计方案,以此减少重型钢结构建材施工中的立体交叉作业量,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厂房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重型钢结构厂房的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阶段。在厂房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主要从施工组织、人工、材料、设备等方面控制建设成本。在人工费成本的控制中,可以将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工作日程进行统计和比例分配,以此确定其对应的工资数额,此外,合理的组织工人开展流水施工,通过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效率,以实现对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对施工材料的成本控制中,为全面对钢材料成本进行控制与监督,必须从钢材采购数量和采购单价两方面进行控制。对钢结构建材的计量与管理手段加以完善,从而保证厂房建设中钢结构建材的定量发放与取用,按照规定的限额对施工钢材进行分批发放,提高重型钢结构厂房的建材使用效率,促进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在重型钢结构建材的材料价格成本控制中,由于价格成本在包括重型钢材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包含了运费、物料损耗费用等成本内容,所以在钢材购进过程中,必须对钢材市场价格进行全面调查与对比,并适当的采用招标的方式对材料成本加以控制。在重型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完成后,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还要对重型钢结构施工的具体成本进行核算与分析,通过对比预期成本和实际成本消耗,以确定实际施工成本和预期目标的偏差。如果偏差较大,则要更深入地探究成本偏差具体原因,为企业今后厂房建设的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建议。

三、重型钢结构厂房建设项目财务成本控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财务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形式是财务报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重型钢结构的财务成本管理质量,要针对厂房建设的成本投入建立相应的模型,并结合成本模型的具体变换方式计算成本投资系数和成本规模。重型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中的建设项目财务成本控制采用成本投入输出表的管理方式,即通过对重型钢材施工工艺及其对应的价值量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施工内容的成本消耗量,对建设方的成本消耗情况进行总结,进而更为全面精准地总结重型钢结构厂房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消耗情况。

四、结语

第7篇

在本性上,一切教育都应当针对于指向人本身,人文通识教育当然就更不例外了。就基本规定而言,人文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以及注重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文学与文化的力量,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的欧洲达到,并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现代意义上的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与思想,随着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日益被认同与接受。在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里,人文通识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设计,因为它会彰显出独特的人文意义与价值。在这里,主要以原纺织类院校为例,探讨通识课的设置、结构及其与人文的关联。

一基于人的完整性的设计原则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受到过一定专业的学术训练,而且还要形成和谐健全的人格与心智。为此,大学教育应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使他们能对不同的学科、文化与思维方式,保持应有的认知与尊重的态度甚至浓郁的兴趣。实际上,人文通识教育基于人的完整性的课程设计原则,使得人文通识教育人本旨归的实现成为了可能。近些年来,与许多大学一样,原纺织类院校也对通识教育的人文旨趣加以关注。比如说,东华大学坚持与强调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计划与方案,人文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强调。

人文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揭示不同学科领域的各门知识,以及在这些知识领域内探索与研究的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以及它们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因此,通识教育强调的往往是人的能力、素养和性情的培育。虽然说,有些人可能身心生来就健康,似乎用不着别人的帮助。对人的成长来说,“他们凭着天赋的才力,自幼便能向着最好的境界去发展,凭着天赋的体质,能够做出奇迹。但是这样的人原是很少的。”[1] 正因为如此,后天的各种教育尤其是大学的通识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应当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而只有针对人本身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切近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

因此,人文通识教育的指导思想的研究,是首先应该加以分析与探究的学理问题。但只有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人文通识教育的指导思想才是可能的。在根本意义上,人的完整性是人文通识教育设计的原则与出发点。当然,人的这种整体性并不是僵化与封闭的版块,而是具有构成性与生成性的开放系统。因此,对这种构成性与生成性的揭示与阐发,可以有助于在教育中通达人的整体性目标。譬如,武汉纺织大学将“品格·知识·能力”三合一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文通识教育乃至整个大学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而且,这三者之间又是密切关联与相互生成的。因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可以对身心疾病施加认知干预,而审美鉴赏的能力又有助于道德感的养成。如何确立人文通识课程的整体教育目标,对于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具有规定性的意义。在人文通识教育中,应该充分注重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探索与培育大学生的完整人格与综合素养。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花这么多时间于建立和阐述教育目标,是因为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者所有活动的最为关键的准则。”[2]同时,人的整体性,也是人文通识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的规定与基础。人的整体性虽然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但它又不能简单地还原为或回归到各个要素。而且,这种整体性在观念、知识与实践等层面得以揭示,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得到体现与表征。

因此,应把人的整体性放在首位,并基于这种整体性的根本原则,通过品格来带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与教育,使学生具有良知与完整、健全的人格,这正是人文通识教育的根本旨归之所在。这些年来,苏州大学一直秉承与坚持通才教育与分类教学,以及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与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这既体现了人的完整性与通才教育的意义,也注重专业教育、实践技能与创新才能的培养,尤其是,在这个日益看重教育的实际功用的时代,对大学生宽口径与厚基础的知识结构的强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非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很博学,而是表达了对学生宽广的知识面与思维特质的诉求。在人的完整性的基础上,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习得外,还要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以及积极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富有良知、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更重要的,“这种教育与人文的相遇之所以弥足珍贵,不仅在于它所能够产生的结果,而且也在于这一活动本身———它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同时也牵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情感。”[3] 因为,与一般的专业教育相比,人文通识教育更直接地指向了人自身。亟待探究的是,对教育本性与整体目标的领会与确立,揭示人文通识教育目标的内在规定与学理基础。

二互文、开放与动态的课程结构

如何针对原纺织类院校的专业与学科设置特点,安排好人文通识教学的课程及其构成,对于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强调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与区分,一般常常采取模块课程结构的设置模式,其中,每个模块课程设置,尽量不与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重合。如天津工业大学,以人文与法学院为依托,推出了“尔雅”人文通识教育系统,它包括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社会与政治类系列课程。当然,这种模块并非僵化的与固定不变的,而应当以人的内在精神与属人性作为其实质。

在这里,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与建构,还应是与人的完整性目标同构的。也可以说,人的这种整体性存在,规定了人文通识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纽曼类似,雅斯贝尔斯认为,不同的学科构成一个统一的知识宇宙,因此,大学不能任意限制其感兴趣的知识领域。”[4]同时,这种课程设置还应该是开放性的,并强调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关联与交织,以及面向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多元视角。因为,所有学科与专业及其课程,都是揭示真理、创新知识与拓展思维的特定视角与路径。

同时,学科与专业的关联与互动,应当引起人文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的重视。武汉纺织大学根据学校专业、学科的内在规律,以及专业、学科的发展与布局的实际情况,将人文通识课分为五个大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纺织服装材料特色、跨学科。这既考虑到了人文通识教育的一般性特征,也结合了原纺织类高校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在课程结构的问题上,各个院校都应既考虑到人文通识教育的一般性,又应当联系各个院校不同的学科与专业设置,来兼顾课程设计及其互文性与开放性。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对人文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为此,通识课的设置力图向学生介绍与阐明,大学本科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在知识领域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作为主渠道的通识教育课程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多样化的特点,内容要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以及本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的训练。”[5]当然,这些学科主要着力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养成,而非旨在把学生都培养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今后做什么样的工作,这种通识的素养与智慧都是不可缺失的。对于职业教育或实用特征明显的专业,也同样需要这种通识性课程及其向专业的介入与渗透。

显然,让学生接触与了解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法和理论体系,可以为那些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从事学习与探索所必需的视野和方式。同时,这些课程设置的开放性特征,不仅存在于不同专业课程之间,更从课程教学文本指向了人的教育的整体性。而且,诸多课程还处于动态的关联与适时调整之中。例如,江南大学努力提出与实施的,正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这无疑会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育有所助益。在人的教育问题上,人文通识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也是密切相关的而非非此即彼的与相互冲突的。在所有的专业教育之中,其实也应肯定与强调人的存在这一根本观念。

虽然说,曾经同为原纺织类院校,但各个高校在课程布局与结构设计上,还应考虑到自己的定位与特点。如,北京服装学院坚持与强调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的结合,开设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体育等四类通识选修课。“更确切地说,进一步的方法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深入追寻自身兴趣的学习方案,而且该方案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灵活性,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其自身学习领域的局限性。”[6]显然,这就要根据原纺织类的工科背景与专业设置,以及后来各校自身的变化与调整,研究人文通识教育的具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应当着重增设人文与社科方面的公选课程,当然也要设置一些综合、交叉与跨学科的课程,以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与综合能力。

三教学、对话与教育的文化语境

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开阔的视野与眼光,感受不同学科与学术思想的魅力与启迪,并将这些习得的内在精神与文化养分,借鉴到日常生活与未来的工作中去。为此,通识课主要内容应该关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健全学生的心智,以及促成大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而且,还要通过学术讨论与思想的交流,分析与研究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在这里,如何将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由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的差异性,师生教与学的沟通有助于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

在教与学的交流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增进人文教育对学生的熏陶与影响。“人们必须承认:教育行为是具有创造性的,而非固定不变的。当师生双方都彼此欣赏对方的学习能力时,表明师生之间互动的热情便会迸发出来。”[7]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不在乎学生的反应与互动的需要,这样既不利于知识与思想的探索,又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注重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对于人文通识课教育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西安工程大学将公共选修课,作为对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教育课的弥补与完善,并关注与加强学生实业技能的综合培养与训练。

在根本意义上,人文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大力提倡的自由教育。后来,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自由教育,又发展成了意义更广泛、形式更完善的通识教育。如,浙江理工大学的通选课,分为人文艺术、经济管理、体育与健康、工程技术与综合等类型,特别强调了教与学的互动与结合。虽然,不同的原纺织类院校,所开设的具体人文通识课程也有所区别,但互动与对话式的教学,却一直是被学生认可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对话式教学与教育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人文通识教育并不是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相冲突的另类教育,它恰恰是后两者得以实现的重要的人本基础。“在这一方面,我们可能说教学决不能被简化为信息的传递,而是试图让学生进入对话之中,对话的不确定之处,正是教师不能回答问题之处,也正是问题依然是问题之处。”[8] 其实,这种对话正是开启师生心智,以及加强认知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因为,只有经由人文通识教育的实施与展开,才能有效地克服与纠正教育的功利化及其弊端,进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在人文通识教育的实施中,各种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与教学,都将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关注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帮助大学生去发现与揭示人的存在与生活的意义。同时,大学生关于人与社会的认知水平越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状态当然就会越好,其身心也更加容易达到与实现和谐与统一。当然,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不得不涉及与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科或专业背景。为此,中原工学院增设了不少跨学科的人文通识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科或专业大学生的求知需要。同时,这种教学对话应以学术讨论与思想交流为根本性基础,并把这种学术与思想交流拓展到人生与社会领域。

当然,大学生的精神特质与个体差异,也是人文通识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但又不能只一味地提倡差异与多元化。“相反,我们不妨提倡一种新型的跨文化阐释学,将世界各族人民的传统通过具体的个人带到新的对话中来,探讨需要作出哪些努力来创造真正为世界各族人民共享的未来。”[9]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与国家应该相互尊重各自的传统与文化,当然,这也离不开民众对民族文化与思想的理解与传播。应该说,这正是发展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旨归与诉求之所在。因此,人文通识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学课程与文本里,同时,还要涉及、关联与介入到相关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去,以促成大学生成为完整的、有责任感与良知的人。

参考文献

[1]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8.

[3]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205.

[4][6]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239.

[5]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98.

[7]巴里特,等.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02.

第8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沟通的代价

——浅析《动物园的故事》中杰利之死

系 别:

专 业:

英 语 教 育

指导教师:

作者姓名: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 1928-)是二战后继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和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之后出现的第三个在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使五十年代流行于欧洲的荒诞派戏剧在美国得以立足,并赋予了荒诞派戏剧新的内容和活力。荒诞派戏剧流行时间虽短,但它对后来剧作家们的创作影响巨大。因而,迄今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具体到阿尔比的成名作《动物园的故事》,西方评论家们曾从存在主义的、基督教教义的、象征主义的、荒诞技巧的、舞台形象的,甚至自传的角度作过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国内研究者限于其文化背景和审视角度,对《动物园的故事》的研究和探讨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其中,能对《动物园的故事》中的死亡主题进行多维度地分析者不多见,而能透过死亡主题的表面认识其深层社会功能的研究和探讨就更为缺乏了。

由于荒诞派戏剧是西方荒诞社会的特殊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颓废、没落等病态现象的反映,所以,人们对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评论迥异,毁誉参半。本人认为该荒诞剧中所反映出来的人与人沟通之难这一主题的确尖锐而突出地表现了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给人以思想上的震动,并促使人们从沉湎于物质享受的麻木不仁和惰性中猛醒过来。本课题的研究角度依据于施咸荣等译的《荒诞派戏剧集》的前言部分。书中说:“在《动物园的故事》这部荒诞剧中人与人如同被动物园的栅栏隔绝一样,一个人为了与别人沟通,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本选题的主标题为“沟通的代价—浅析《动物园的故事》中杰利之死”。后由于指导老师汤卫根耐心指导,并提供刘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镜与刀:阿尔比几个剧本中的死亡意象分析”以供参考,大大丰富了本课题的内容,拓宽了本课题的研究视野。

《动物园的故事》这部剧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个警告:如果人们保持现状,容忍人性与社会的堕落,那么剧本中反映出来的可怕的一切都将变得无法挽回。阿尔比也曾公开宣称他要“冒犯”那些认为资本主义“一切都十全十美”的人们,要“刺激人们去思考”。在中国“荒诞剧热”似乎已经降温的今天,再回头研究一下西方荒诞戏剧的思想理论基础、社会意义以及它对现今戏剧界和社会的深刻影响等,是不无裨益的。尤其是对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这部荒诞剧的潜心探讨,可使人们领略到阿尔比高超的艺术天赋以及剧中人物的象征意蕴和死亡主题的社会功能,使这部剧作的永恒魅力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并激发人们透过现象认识到人存在的价值,人与“周围世界”的责任和权益的关系,以及人应当受到关注的必要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阿尔比被视为美国荒诞派戏剧代表剧作家,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使五十年代流行于欧洲的荒诞派戏剧在美国得以立足,并且运用荒诞的形式表达荒诞的现实。而且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个警告。在《动物园的故事》中,阿尔比真正关注的并非死亡而是死给人带来的危机,并作为警告,促使人们觉醒。他也期望,死亡意识内在化后,能促使观众认识社会,直面人生。本课题将从剧本中所体现的死亡主题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并试图透过其近似荒诞的作品表面而认识其深层结构,以揭示西方社会里人生的惨淡、凄楚、孤独和彷徨,并使人们充分意识到死对生的威胁而有意识地选择一种更真实,更有意义的生活。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涉及九大步骤:1.选题;2.定题;3.查找资料; 4.拟订提纲; 5.填写开题报告;6.写初稿; 7.修改初稿,完成二稿; 8.定稿; 9.论文答辩。

方法及措施:1.做好资料查找工作,搜集全面、详尽的论文写作资料。2.写作时,注重研究方法,尽量让论点新颖,论据充分,并灵活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使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3.在写作过程中及时与论文指导老师和同学讨论,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工作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Albee, Edward The Zoo Story [Z] in Mcmichael, George, e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Z]. 3rd Ed. 2 vol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0: 1915-30. Vol. 2. New York: signet. 1960.

[2] Amacher, Richard F. Edward Albee [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69.

[3] Bloom, Harold, Ed. Modern critical views: Edward Albee [C].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7.

[4] Esslin, Marti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M].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69.

[5] Killinger, John. World in Collapse: The Vision of Absurd Drama [M].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Inc.. 1971.

[6] Parker, Dorothy, ed. Essays On Modern American Drama: Williams, Miller, Albee, and Shepard [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7.

六、教研室评议意见:

教研室负责人

年 月 日

七、系领导审核意见:

1.通过; 2. 完善后通过; 3. 未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