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7 15:29: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研究性学习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GIS空间分析;ILWIS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48-04
Inquiry Study Reform Plan of GIS Introduction based on ILWIS Software//Zhu Jing, Zhao An, Tang Qiqiang, Huang Chaoqing, Zhang Ganggang
Abstract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IS Introduc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oblems, choose the selection of a waste disposal site as the case in inquiry study, using space analysis function of the ILWIS software,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geographic models to achieve location and mastered the skills and methods of spatial analysis of GIS.
Key words inquiry study; spatial analysis of GIS; ILWIS software
Author’s addres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China 33002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GIS概论课程是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GIS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常用GIS软件技能,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大学开设的GIS概论课程大多偏重基本理论的讲授,GIS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相距较大,问题日显突出。GIS教育教学工作者从GIS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1]、教学方法的探讨[2]与实验设计[3]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课时(9~12课时)内迅速掌握GIS基本技术和软件,并解决现实科研问题是有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寻找在掌握GIS基本原理条件下,快速运用GIS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软件和案例教学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
1 GIS概论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1.1 GIS概论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GIS概论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技术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基础技能的培养。GIS概论也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GIS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常用GIS软件技能,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1.2 目前GIS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除了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外,在计算机技术等其他方面的掌握有一定的欠缺,这就给GIS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GIS基本理论与软件应用实践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一直无法缓解。大量的新内容要补充,教学质量要提高,但学时数却在不断减少。目前GIS实习教程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4]和ArcGIS空间分析试验教程[5],这两套教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ArcGIS等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问题,但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实习课时内迅速掌握GIS技术和软件,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1.3 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6],注重探究过程、技能发展和合作学习[7]。由于GIS概论课程的实践课时较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必要在教学中选择熟悉且应用性较强的情景案例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过程中快速掌握GIS基本技能,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习动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 教改方案设计
本文以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GIS概论课程空间分析一章内容为素材,以地理问题“垃圾填埋场选址”为案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软件ILWIS为操作平台,设计案例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展开地理研究型学习。
2.1 教学准备
经过2年的基础地理课程学习,特别是通过GIS概论课程的理论学习和ILWIS软件基本功能的讲解,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地理专业知识和GIS操作技能,本教改方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ILWIS软件,分小组进行研究型学习,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垃圾填埋场选址”这个熟悉的地理问题,明确空间分析思路,理解空间分析原理并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技术,以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LWIS(Integrated Land and Water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是荷兰地球监测和地球信息科学国际研究院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软件,该软件安装简单、功能全面、操作简便,特别适合作为课堂实践教学平台,也适合初级学习者对GIS软件的快速掌握与应用。
2.2 创设情境案例,展开研究性学习
1)确定研究的问题。
【情境案例引入】本案例来自《ILWIS应用手册》[8],Chinchina(简称C)市位于哥伦比亚(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中央大山脉,约1.5万户居民,所有的城市垃圾都倾倒在离市中心不远的一条小河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城市生活质量。市政府决定建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教师提问】垃圾填埋场最适宜建在什么地方?
【师生讨论】研究主题是为C市寻找最适宜建垃圾填埋场的地址。查找的结果将会是一幅地图,显示适合建立垃圾场的可能的地址(每个适宜地址的适宜程度用适宜等级表示),标明图上每个地址建垃圾填埋场的适宜程度。
2)选择影响因子并确定所需数据。
【教师启发】C市建的垃圾填埋场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小组讨论】面积要足够大,要建在平坦开阔的地方,不能占用农田,道路方便运输,离C市不能太远,水源的下游,等等。
【教师启发提示,引导学生总结建垃圾填埋场的条件】垃圾场不应该建在有滑坡或将来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方;地形开阔,坡度较小;有一定的粘土含量,并且土壤渗透率较小,避免垃圾污染地下水源和环境;应该建在没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区域;离C市不能太近,但不能离建城区(居民区)太远,交通便利。
【学生质疑】哪里有相对平坦的土地,并且不会发生滑坡?这些位置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条件合适吗?这些地方是否离建城区足够近?是否与C市保持一定距离?面积至少需要1公顷。最适宜的地址应该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建垃圾填埋场的影响因子有坡度、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距离和面积,但这些影响因子如何进行合并与综合就涉及具体的地理模型。
3)获取影响因子专题图。教师提供本案例的原始数据图[8]有:地质(slide)、坡度(slope)、土地利用(landuse)、城市(city)土壤属性表(borehole)和地质斑块单元矢量图(geol)、道路(road)数据。打开ILWIS软件加载原始数据,分析原始数据及其类型,明确哪些原始数据可以派生所需数据。
【提问】如何提取所需影响因子专题图?
将介绍布尔逻辑、二元证据和多级指数叠加3种不同的地理模型提取影响因子,创建适宜性等级图。在布尔逻辑模型中,首先假设这些影响因素中,满足适宜性条件的赋值1,不满足的赋值0,所有的影响因子专题图中只有1(适宜)或0(不适宜),提取适宜区域。
拟定适宜性条件为:坡度小于20°,地层不会发生滑坡;土壤的粘土含量在50%以上并且厚度不小于5米,渗透率低于0.05米/天;土地利用类型为灌木、荒地;距离C市2 000米以内但必须在任何已建城区300米之外,面积至少1公顷。
①派生距离数据集,分析原始数据需从土地利用类型(landuse)图中提取出建城区(built-area),并对其缓冲区分析,派生建城区300米以外的距离图。
【操作过程】a.提取建城区(built-area):built-up area=iff(landuse="built-up area",landuse,? )。b.右击建城区图(built-area),选择distance calculation,生成距离缓冲区(builtdist)。c.派生建城区距离图(suitbuilt):suitbuilt=iff(built-area
②提取坡度、地质和土地利用适宜性专题图。
【操作过程】在ILWIS命令栏输入栅格运算式“suitslope=iff(slope
【提问】borehole土壤土层属性表中提供了粘土含量、粘土厚度和渗透率数据,如何得到适宜性土壤数据图?
③分析数据并进行属性表运算求平均值,然后计算适宜性土壤属性数据,创建属性图。如何实现呢?
【操作过程】a.打开geol属性表,join-group对话框连接borehole表,生成3列平均厚度(avgthic)、平均粘土含量(avgclay)、平均渗透率(avgperm)数据。b.geol属性表运算:suitgeol=iff((avgthick>5)and(avgclay>50)and (avgperm
4)合并影响因子,输出合成影响专题图。用布尔逻辑模型的并集运算合并图层,如果条件同时满足赋1,否则赋0。
【操作过程】suit1=iff((suitslid=1)and(suitslop=1)and(suituse=1)and(suitbuil=1)and(suitC=1)and(suitgeol=1),1,0)。输出合成影响适宜性位址专题图suit1。
5)分析选择位址,输出最佳选址图。
【提问】影响因子合并图(suit1)显示了可供选择的几个位址,哪些面积最少在1公顷以上,并且交通方便?
【操作过程】a.提取位址:Suitable=iff(suit1=1,suitable,?)。b.计算面积并创建图层:suitarea=mapareanumbering(suitable.mpr,8)。c.打开面积(suitarea)属性表,计算面积大于1公顷的位址:suitmost=iff(area>10000,1,0)。d.右击suitarea,选择attribute map创建适宜性面积属性图(suitmost)。e.叠加道路(road)图,寻找最佳位址。
【提问】布尔逻辑模型实现选址有什么优势?又有哪些局限?
最后计算结果只有“适宜区域”与“不适宜区域”两种状态。所有的影响因子在选址决策中有相同的重要性,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实际中不同影响因素会对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思考】如果按照影响因子对选址的贡献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重合并专题图层会得到什么结果?这种方法称为二元证据模型,计算公式为:
①
在二元证据模型中各个因子对选址的贡献大小不同,分别分配不同的权重,如果将贡献最大定为10,最小定为0,通过分析得知各因子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土壤条件9、距C市距离8、距建城区距离7、土地利用6、坡度5、滑坡4。代入公式①创建适宜性位址图suit2。
【操作过程】Suit2=(Suitslid*4+Suitslop*5+Suituse*6+Suitbuil*7+SuitC*8+Suitgeol*9)/39。
【提问】计算结果中适宜性图suit1和suit2有什么不同?
二元证据模型得到的是一幅适宜性程度从低到高在0-1之间渐变矢量图。对结果进行重新分类,分为最适宜(Suitable)、相对适宜(Moderately suitable)和不适宜(Unsuitable)三类,寻找最适宜的地址。
重分类运算:ssuit2=iff(Suit2
【思考】二元证据模型对布尔逻辑模型的计算结果做了修正,但是每个影响因子内部只是均质的适宜(赋值1)状态,如果对每个影响因子不同类别按适宜性程度也分配不同的权重,结果怎样?例如坡度因子,若按坡度分类,每类的适宜性程度有多高?不同的坡度赋多大的权重?这种方法又称多级指数叠加模型,计算公式:
②
【讨论分析得知】每个因子之间除了对选址的贡献大小不同外,各个因子内部不同的类别对选址的适宜程度也不同,如果将最适宜定为10,最不适宜定为0,分别对每个因子的每类按适宜性程度分配权重,然后对每个因子按选址的贡献大小分配权重,合并图层,创建适宜性位址,如何实现?
①由于原始地质数据分为no landslide、stable、dormant、active四类,属性表添加一列weight,分析得知no landslide和stable类型最适宜,分别赋较高权重,dormant、active类型不适宜赋较低权重,提取适宜性地质专题图(Sslide),同样方法给土地利用类型中灌木和荒地赋较高权重,提取适宜性土地利用专题图。
②坡度、距离和土质不是分类数据,需要先分类,然后分别对每一类分配权重,提取适宜性专题图。
【操作过程】a.创建坡度分类图,创建slopeclass(group)domain,原始图中最大坡度为49°,以10°为单位依次添加5个domain item,创建坡度分类图:slopeclass=classfy(slope.slopeclass)。b.右击slopeclass domain,创建属性表,并添加一列weight,给坡度小于20°的赋较高权重,提取分类的适宜性坡度图(Sslope)。
距建城区的适宜距离是大于300米,以100米为单位对建城区缓冲区分5类,大于300米的分类分配较高的权重,提取分类的建城区适宜距离图(Sbuilt),类似提取C市适宜距离图(SC)。
【提问】土壤属性表数据如何实现分类、赋权重呢?
③适宜性土壤的粘土含量50%以上,厚度不小于5米,渗透率低于0.05米/天。
【操作过程】geol属性表运算:
Sclay=iff(avgclay>60,10,iff(avgclay>50,9,iff(avgclay>40,7,iff(avgclay>20,4,1))));
Schick=iff(avgthick>6,10,iff(avgthick>5,9,iff(avgthick>4,7,iff(avgthick>2,4,1))));
Sperm=iff(avgperm
实现分类同时赋权重,生成3列土壤适宜性数据,并分别创建属性图。
④合并专题图。每个因子按选址贡献大小分配权重代入公式②合并图层:
Suit3=(Sslide*3+Sslope*4+Suse*5+SC*6+Sbuilt*7+Sthick*5+Sclay*6+Sper*8)/44
多级指数叠加模型得到的是一幅适宜性程度更准确、适宜等级在0~10之间渐变矢量图。
重分类:ssuit3=iff(Suit4
2.3 总结与交流
展示研究结果,小组之间交流探究经验与心得,对比分析3种地理模型为C市寻找最适宜建垃圾填埋场的地址有何异同?
3 结束语
本教改方案讨论了3种不同的选址建模算法,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案例学习中通过ILWIS软件的图层、属性表运算以及两者交互,实现缓冲区分析,因子提取,属性表引用于合并、分类等空间分析功能的综合运用,算法简单,结果易于实现。在小组研究型学习的过程中,师生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独立解决问题,教师个别指导,整个课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参考文献
[1]李谢辉,陈世强,李亚婷.21世纪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0,8(3):147-144.
[2]韩用顺,蒋宗立,张捍成,等.《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07,5(3):131-134.
[3]施冬,何贞铭,吴东胜.基于SuperMap的GIS课程实验的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131-132.
[4]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汤国安,杨昕.ArcGIS空间分析试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5(2):1.
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在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的基于校本的实践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兴趣要老师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1.1有利于我校进一步落实体育新课改的理念。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施行,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逐步被一线体育教师所理解接纳,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为了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将理想化的对未来课堂教学有依据的合理设想,变成现实可行、便于操作、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归根揭底还应该在实践中去领会、反思、总结、提升体育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我校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因此原先的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以往的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的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社会主义新人的全面发展成长。
1.2有利于提高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是衡量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准绳,是沟通理想化的标准与可操作性课堂的桥梁。所以,要真正领会体育新课程标准必须付诸于体育课堂实践。
1.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学习巨大的动力。学生如带着深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去激发学生兴趣的:
(1)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对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相对难的项目时,我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平、兴趣爱好,依据教材、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学生恰当地分成好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3)有利于提高我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在新时期体育教师要适应改革的需要。参与教育科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技能等,都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予以支撑。否则,体力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谈不上充电学习提高了。任何一个体育教师要在其岗位上有所成就,练就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至关重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是每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学习和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扎实、高效地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如,体育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规范的口令,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简笔画,以及管理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扎实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综述
“学导式”教学法是适应时展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是各级各类学科教学的创新方式,是一种愉快而成功的教与学,有广泛适用性,被人们誉为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令人鼓舞的优越性。目前国内外对“学导式”教学法的研究也比较深入,有许多研究成果可供我们借鉴。
2.1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989年6月,一个研究小组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开始改革、实施和评价小学的体育教学。这个研究项目就是SPARK项目(The Sports,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SPARK,体育、娱乐和康乐活动的儿童节目。SPARK项目主要由3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学校体育活动,SPARK立志把学校的体育活动从“温和状态”提高到“活跃状态”,体育活动时间占学校课堂教学时间的50%以上;第二个板块是帮助教师学会成为更有效的教师,这样他们就能够从公共健康的角度教授体育课,改善体育教学的质量,花更少的时间去管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使课堂更开放、更有趣;第三个板块是培养校外体育活动能力与营养饮食习惯的形成。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是突出学习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个项目对本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
学导式教法作为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教师如果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差异现象,及时把握学生产生的疑难、障碍等作为切入进行指导,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优化教学效果。学导式教学法的特点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它特别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自学与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学导式”教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然具有一定的基础。素质教育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常规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名副其实的能力培养,它只有在运动技术方面对学生有一定的提高。学导式教法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辅助合作,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运动技术的前提下,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踏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些研究都为我们实施“学导式”教学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研究的着重点局限于设计学导教学的环节或基本步骤,从而失去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或者“学导”的目标仍然是捕获更多的“鱼”,而不是学会“渔”。
2.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2.1本课题将“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就是体现"先学后教"的方法。学:学生自学,自读、自问、自悟、自得。导:教师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自学提示,点拨的内容、方法、设计。
2.2.2“学导式”教学法多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在小学阶段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相当少。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填补小学这个学生具有特殊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空白,且将触角涉及能有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学科中。在每一个环节进行之前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依据教材本身提供的内容和情境因素,运用一定的模拟、媒体、手段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激起学生情绪、情感、想象活动。
3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1研究的预期目标
3.1.1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能力
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预习的习惯,看书的技能,论辩的能力,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并能够通过家长反馈、学业评价和课堂观察中体现出来。
3.1.2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学导式”教学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的中心放在学习上,使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地自觉性和积极。
3.1.3提升教师的课堂导入能力
通过教师群体对“学导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提升教学技能,落实“轻负高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2研究的内容
3.2.1授人以“渔”的兴趣先导,实践强化策略研究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兴趣,这种驱动力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然后再在体育实践中有意进行强化,使这种动力保持终身,使体育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在体育学习中会产生许多“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我们拟研究:(1)小学低段学生体育课题如何通过兴趣导入;(2)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体育兴趣。
3.2.2授人以“渔”的教师导学策略研究
虽然“学导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渔”的技巧与能力,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否掌握“导”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否学会“看”、“说”与“用”,教师要有导的能力。我们拟研究:(1)小学低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2)基于有效导学的分层评价体系策略;
3.2.3授人以“渔”的学导式教学法管理策略研究
“学导式”教学方法与授人以“渔”的理念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性的手段加以保证与推广,因此,在进行授人以“渔”的学导式教学法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行教学管理策略的研究。我们拟研究:(1)基于学生学会学习的趣味化的学习常规研究;(2)基于有效导学的教学常规研究;(3)授人以“渔”理念下的体育兴趣项目开发研究;(4)基于有效导学的教学评价制度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学导式教学法是实施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它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重视学导式教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4课题研究的步骤
4.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4.1.1时间安排:2011年9月~2011年12月
4.1.2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
4.1.3草拟、调研、讨论、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并请专家论证。
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获取实验开展的一些相关背景信息,如已有多少教师提倡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以及学习自主学习的情况等,并请专家对现状进行分析,确认实验的必要性和进展。
4.1.4组织课题的开题报告。
4.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4.2.1时间安排:2011年12月~2012年5月。
4.2.2第一步:2011年2月~2011年8月,初步实践、研究实践有利于开展“学导式”教学法的方法与策略,并进行资料的调查、整理、收集,并进行中期论证。
4.2.3第二步:2011年9月~2012年4月,深入实践研究“学导式”教学法在整体有效应用的策略。
4.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4.3.1时间安排:2012年5月~2012年8月。
4.3.2进行资料的整理与收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进行评估验收。
在资料整理方面,主要工作对研究过程的学生数学成绩进行考评、收集数据并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而得出效果是否显著的结论。
5课题组成员与完成课题的条件
5.1课题组成员
顾问:庞辉 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
组长:郭峰,六十六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组员:陈江中学高级教师。
刘建军中学学二级教师 。
亚力坤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组顾问庞辉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体育学院副院长,主持过多项省部级课题,能给予本课题有效的指导。
课题负责人郭峰六十六中学体育组组长,主持过《国家级“2+1”文体示范区项目研制与开发》,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能胜任本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5.2课题研究的时间保障
课题组成员皆为六十六中学的教师,在正常教学活动之余,学校定期召开课题实施会议,研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阶段工作,以确保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顾问庞辉副教授定期参与课题的指导与研究。
5.3课题研究的制度保证
为了确保此项研究以及以后的各项发展项目能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同时学校已经建立科研活动的各项保障机制和科研成果的激励机制,能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5.4课题研究的物资保证
学校有科研藏书较丰富的教师阅览室,可供教师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学校的数字网络硬件较好,可以方便获取数字化科研图书;同时,学校可借助新疆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和数字化期刊资源,具备了课题研究的图书资料条件。为了使课题能顺利开展,学校将此课题作为学校整体改革课题,学校确保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每年两万元,用于教师学习培训、举办专家讲座、教研专题活动、编写校本教材、添置实验设施等活动。参考文献
[1]《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05期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中国学校体育》99年1、4期
[3]《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蔡建波[3]刘学浩.浅谈"学导式"教学法,成人教育,1983(1)
[4]徐士强. 美国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SPARK项目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07,27(4):23-26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尤其注重实验,化学实验是解决化学教学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更好进行
实验一直是化学研究的手段,更是化学教学的亮点和重点。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实验为切入点,进行了多次的教改尝试。
1.化学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化学研究性学习要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进行。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 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2.化学实验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求知探索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3.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假想需要化学实验进行科学验证。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因此,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二、在教学中要更好地把化学实验融合到化学研究性学习中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1.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化学实验的多变场景。化学的实验融合到研究性学习中,本身具有较强的层次性:提出问题假设研究探索结论知识重建能力形成,教师在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让学生先到实验室做实验,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注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运用学科知识。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硝酸银等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实验创新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创造思维方法,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2.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反 常”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在化学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夸大了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以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研究性的本来面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研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研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在学习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在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化学实验并非惟一途径。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惟一的途径。有些内容用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质疑,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但可以通过化学史料,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去想象、去思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一、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1.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
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和Fe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和Fe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地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发挥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学生一方面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等地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
我们结合会宁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我县水资源匮乏,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污染、监测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河流,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和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
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和CO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气体,但SO与NaHCO溶液反应会产生CO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气体,又不会减少或生成CO气体,且现象明显,因此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呢?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语文研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也讲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正因为如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就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1、重自主
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起学习,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完全不受老师兴趣、爱好、视野的限制。
2、重过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它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一个广告创意、提出一种新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所有判断、有所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重应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概念学习,通过概念了解事物的性质。
(2)规则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3)问题学习,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它与一般性学习的主要区别。
4、重开放
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可以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5、重问题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以说“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整体设计
1、筛选问题,确立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开展研究更困难。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怎样从“问题”中筛选“课题”呢?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单一的、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
2、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
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积累了大量的各类文献资料,每一项研究都是以一定的文献为基础,广泛地吸收和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获得进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再次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
3、设计方案,分步实施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
(2)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3)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
(4)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
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以文献研究为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邵守灿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