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大学毕业论文

会计大学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3 04:09: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大学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大学毕业论文

第1篇

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影响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模式也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存在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旨在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会计学;人才培养;现状;建议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进而,学生也对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青睐有加。根据可靠调查显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然而,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尚不能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设置规模空前庞大,而进入职场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培养水平却参差不齐,更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转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等正成为困扰会计人才发展的话题。

一、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动手能力差,教学培养环节、实习实训极度匮乏。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是一个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领域。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够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按照单位要求进行普通账务处理。但事实上,尽管大多数高校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教授会计账务处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专业课程,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动手进行账务处理的经验,往往进入用人单位以后还需要一个岗位再培训和熟悉业务工作的过程。而且,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胜任具有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却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的现象。大多数高校在其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中较少安排有实践实习类课程,或虽然有会计实训等类似的课程,但也容易流于形式。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目前,多数高校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上,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却关注较少。专门开设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的高校更是少之甚少,即使开设,其学时也只占专业课程学时的极少比例。然而,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经济事件屡见不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将在涉农领域开展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而会计是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建设。会计信息质量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关系,加强会计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题中之义。

二、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

1.开展多种形式的素养提升计划。在各地众多的人才市场中,会计专业的求职者比比皆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企业对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却一直有很大的需求。可见,掌握基本会计知识和核算方法的会计人员于人力资源市场来说已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而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其管理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工作,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高校需要在合理设置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科研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现在课堂上所接受的会计基础教育都是已经成熟的理论基本的会计方法,而极少接触会计研究的最新领域。而这些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像《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会计核心期刊应该成为学生的主要课外读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写作方法。可以定期开展阅读与分享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除了会计研究,会计实践也是会计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训实习之余,应该邀请企业会计、财务总监等相关会计从业者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并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注重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走向工作岗位最重要的一次实训;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继承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有的学者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多数选择就业,成为会计执业人员,需要具备应用能力;而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则更需要的是学术科研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上都容易普遍忽视这两个环节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对于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临近毕业,选择就业的学生将精力基本都投入到求职上,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只能投入较少的时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和压力。学生们普遍采用一种敷衍的态度来应付和完成任务。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深知学生对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态度,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而容易放松对学生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要求。这样的结果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从而使这两个人才培养环节呈现一种流于形式的态势。针对此现状,我们认为学校可以考虑向毕业生提供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两种选择。比如,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实习报告的形式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财务分析报告等。案例分析可以是就实习单位的某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或是可以改善的方面提出建议和想法;财务分析报告是学生在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之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或公开的财务数据撰写的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实习报告的分数也由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给出。学校需要对实习报告的要求逐步形成规范性文件,并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修正和完善文件。这样就为毕业季在企业实习并直接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减轻撰写毕业论文的负担,同时在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收集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如果能向实习单位提交一份有助于解决单位实际问题的报告,也将有利于学生在该单位的长远发展。

3.丰富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如今,在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更加依赖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为了发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就需要优化人力资源,储备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动力。对于学校来说,为了缓解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供需矛盾,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机会。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走访企业,选择一些信誉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学生的主要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相关部门要与企业建立友好的关系,与优质的企业成为长期固定的合作伙伴,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机会,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平台。对于已经与学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配备本专业的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及时为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指导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成为学校和该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沟通、反馈信息的桥梁。

4.充实会计职业教育道德内容。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等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而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比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首先高校应该为学生甄选和配备相关教材,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进行系统地讲授并且保证足够的课时比例。另外,也应在图书馆增加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相关书籍以供学生阅读。其次,作为教师,要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正确地引导并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人格。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领会并理解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5.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统一培养目标、统一课程设置、学时间、统一培养模式的传统问题。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各个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同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千差万别,按照传统育和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化条件下各单位的差异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人才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按照不同方法和模式进行培养,以适应逐步多元化的用人需求。比如,对于英语水平较好、有出国意向,且以后立志于到外资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组建“ACCA国际班”,以加强对国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专业英语等专业知识和内容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视野。或者,对今后有意于继续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走出去,通过课程学分互认,使学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型;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0日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加之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客观情况的存在,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性低于一本和二本院校,实践性又低于中等职业院校,处于理论和实践的中间游离状态,高校的毕业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相脱节。目前大多数招聘企业都要求:首先是英语水平高;其次是财务方面的技能,具有会计资格证;再就是看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如果这些都没有,就要看面试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了。会计用人单位有一些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英语好、有专业技能、有综合素质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就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会计专业而言,为了更加有效地适应社会需要,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中从事会计实务、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在考研考证等方面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做到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通过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全真的实务操作,而不是模拟操作,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高校如何在学生中进行理论型和实践型培养的人群选择呢?笔者认为可以把主动权交与学生。针对本科生而言,大一期间应以高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等公共课为主,尤其是英语和高数的学习。大二期间就应当以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为主;也就是目前大一期间和大二期间按原有教学大纲进行。大三期间,这时学生就能够区分出学习的好坏和难易程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自己应当是以理论型为主还是应当以实践型为主,那么在以学生自我意识为主的情况下会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这样,大三和大四的教学大纲就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订。针对专科生而言,由于其理论基础普遍低,所以可以定位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加强实践方面的学习。所以,在实施方面,主要针对本科生而言。

(一)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第六学期:工业企业会计实训、财务分析;第七学期:专门的注会辅导和考研;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目的性很强的学习,从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在理论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很好的考研考证的平台。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40%,英语四级10%,重点理论课程25%,考研考证25%。

(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大纲的修订。根据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三类:(1)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课、共同限选课、跨专业选修课;(3)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

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管理学;第二学期:经济法、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第三学期:西方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第四学期:财政学、税法、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第五学期:货币银行学、资产评估、财务分析;第六学期:前半学期集中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在校模拟),后半学期连同第七学期深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学生在实际企业实习的时间加长,从而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实战操作,深入企业实习有着比在校实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德才兼顾,从而学到在校期间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也方便对学生进行考核,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岗位分工由企业决定,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基于此,总的考评方法为:基本理论课程60%,英语四级10%,实践课程30%。

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大纲在前述已经进行过阐述,教学大纲的修订会伴随教师的聘用、教师技能的提高、实习单位的长久建立、考核机制的实施难易度等问题,需要在实施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使得理论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校需有固定的实习单位。目前,实习单位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这样既不好管理,又不好考核,加上有些学生投机取巧,学校无从考证。在我们实行了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实践环节纳入到考核机制,并且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就需要学校统一提供固定的实习单位。面对一大批学生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建立长期的校企联合。这样既可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表现好的话,很可能毕业后就留在了实习单位,这样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学校需有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要想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实践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有一支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目前,民办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两头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和退休教师),中间少(长期从事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的现状,使得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实际操作的教师人数少,这样在进行学生实习指导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欠缺。所以,学校需加强两方面的力量来改变现状:一方面可以从外界聘请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很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教师的讲课水平,也可以为学校提供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

(四)学校需有一支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人才。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需具备很好的理论知识。对于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博士学位的会计人才,学校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外界引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现有教师的学位和职业资格能力,特别是对现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五、结语

在高校中对会计专业进行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变原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进行两种模式的联合教学,又可以提高学校教师的水平,真正实现校企联合,为学生的就业或者考研考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人才。当然,这种改革在实施中会存在某种问题,需要随着实施的进行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成为一种真正对学生有益的培养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媛.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第3篇

资产评估专业是一个源于会计学、集经济管理学与工程机械学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个新兴智力密集型中介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特点。由于我国资产评估高等教育开设的时间较短,其课程体系并不完善,与行业的磨合时间较短,高校的资产评估类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资产评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资产评估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特点

1、行业对资产评估类人才的需求量大,但从业门槛高

至2012年,全国资产评估从业人员有10万多人,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约27800人,实际专门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人数不足15000人。资产评估行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专门人才。

但是行业对评估类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据调查,90%的用人单位在招聘资产评估人员中要求具有评估工作经验,优先考虑具有国家注册的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或房地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资格者,用人单位在招聘评估助理人员的时候则要求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我国资产评估师考试的报名条件中则规定:大专学历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3年,本科学历从事资产评估工作满1年,方可参加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因此虽然资产评估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由于门槛高,要求多,导致了许多应届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尽快融入到行业中去。

2、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领域广泛

随着评估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传统的资产管理与评估领域逐渐向房地产、土地、矿产、无形资产等领域发展。2004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发展,行业对房地产估价师的需求急剧增长;由于国家将土地作宏观调控手段,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与地价评估有关,尤其是近年来土地评估中增加了包括开发区集约节约评价、城镇地价动态监测、农地定级估价、农地产能核算、农地区片价测算等内容,因此行业对土地估价人员的需要也大为增加;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社会对机动车评估、保险公估、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人员的需求也持续增长。

3、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强烈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的就业调查发现,资产评估行业要求评估人员的知识面较宽,对具有资产评估、财务会计、金融证券、审计、税法、建筑工程、机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及office办公软件进行工作,同时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能够熟练撰写资产评估报告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强烈。

二、高校培养资产评估类人才普遍存在的问题

至2012年7月,我国共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资开设了资产评估专业,这些高等院校为资产评估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不可否认这些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普遍存在着问题。

1、培养目标雷同,不能完全适用行业的需要

查看这些院校的培养目标,发现其对评估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可以归纳为: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比较扎实的资产评估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资产评估业务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多数高校则以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要求科目为主干课程。

而在行业实际的资产评估业务中,评估工作不仅包括资产评估、建筑工程评估和机器设备评估,同时还包括土地评估、房地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旧机动车评估、矿业权评估、林业权评估、税基评估、珠宝鉴定与评估等。因此在雷同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下,培养出的学生则无法完全适合行业的需要。

2、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但或是由于实习基地的建设开拓不足,或是由于场地经费的缺乏,或是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使得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通过现场勘查、顶岗操作等过程,直接参与评估工作,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无法满足评估单位的要求。

3、缺少经验丰富的优秀资产评估类教师

资产评估专业是一个综合专业,它不仅要求教师精通资产评估和财务会计,还有熟悉金融、法律、建造工程、机器设备、无形资产、珠宝、车辆、房产土地等多项资产的评估工作。由于我国的资产管理与评估专业开设较晚,硕士以上学历资产评估类人才本身就很缺乏,同时加上许多评估公司、金融机构等对优秀评估人才的高薪吸引,造成了高校内资产评估类教师的匮乏。许多高校内的资产评估类教师则由财务管理类、会计类、土地类的教师兼任。由于教师的评估经验缺乏,因而无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高素质的资产评估类人才。

三、高校资产评估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我校于2000年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至2013年7月资产评估专业已培养了10届约5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约80%的学生毕业后一直从事资产评估业务,部分学生已经取得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证书,已经可以独立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用人单位对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普遍认同。通过对我校资产评估类人才的培养探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资产评估类人才培养模式。

1、根据行业需要,调整完善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

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既要体现资产评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调整上,应当根据评估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再结合行业调研访谈、用人单位的反馈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调整。在课程设置上,随着评估业务的逐步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领域需要资产评估,高校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调整课程,除了常见的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土地评估外、流动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外,还可以增设珠宝收藏品评估、商标商誉权评估、矿业权评估、林业权评估等课程,以满足行业对评估类人才的多方面的需要。

2、建立大型的实习基地,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交流

我校的资产评估专业一直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近年来专业与行业内的北京杜鸣房地产评估公司等几家评估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的协议,同时专业与北京几家大型的资产评估公司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与合作,不仅便于专业开展对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便于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交流。

学生虽然有到实习单位进行评估实习锻炼的机会,但在平日正常的课堂上,仍然是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及学生都对行业的最新动态把握不足。因此为了让专业的师生及时把握行业动态,高校可以从行业中聘请校外知名专家、经验丰富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来校进行讲座,介绍行业的最新动态、研究热点、评估中的特别注意事项等问题,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

3、以毕业评估报告代替毕业论文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资产评估专业在毕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检验和总结。考虑到资产评估专业的特点,依据资产评估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结合我校本科学生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总结历年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存在的选题空泛、资料陈旧、逻辑性差等问题,我校提出了适用资产评估专业特点的改革方案,即以撰写评估报告来替代毕业论文,并对09级资产评估本科学生进行了试点。

在撰写评估报告的过程中,首先将学生6-7人分成一组,由专业任课教师及行业内的资深注册评估师担任评估报告指导教师,每组学生负责一个综合项目的评估。在该综合项目中学生应当进行机器设备、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企业价值等多项资产的评估,并撰写评估报告及评估说明。通过毕业评估报告的撰写,学生们感到收获很大,很多同学认为撰写评估报告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项目的进行,同学们掌握了资产评估的程序,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对不同的资产进行评估,而且能够熟练地撰写资产评估报告。总之撰写毕业评估报告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于实践,学以致用,并为学生能够顺利的融入日后的实际评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请进来,走出去”,建设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评估人才,必须要有一支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否则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校内校外密切结合的师资队伍。“请进来”是将行业内的资产评估师请进课堂,如《机器设备评估》,则聘请校外的资产评估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师,该教师专门从事机器设备评估的业务,评估经验丰富,讲解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去”是指本校的教师到评估行业中挂职锻炼,并参与具体的评估项目中。通过在行业中的实习锻炼,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化林.应用创新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1(7):120-121.

第4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经济学专业 实践教学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在地方原有专科学校合并整合的基础上成立的教学型、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市场需求,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且逐渐认识到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研究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重要优势所在,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与全国性重点院校相比,在教学资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生源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经济学专业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新专业,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还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尚处在探索摸索的过程中。本文就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问题作探讨。

一、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逐步开展起来。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渐清晰,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得到校、院领导及任课教师的普遍重视,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从课堂到课外逐步开展起来。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除了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毕业实习工作之外,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实施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同时开设了电算会计、会计手工模拟、ERP沙盘模拟等实验实训课程。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挑战杯”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经济学专业知识竞赛、顶岗实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参加会计、银行及证券等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2.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逐步建起了经济学专业实验室。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在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硬件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经济学专业实验室、ERP模拟实验室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等,使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初步满足了一些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需要,使得电算会计、会计手工模拟、ERP模拟实验等课程有条件开设。通过实验及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体验、验证、模拟经济学理论或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专业实训或生产经营决策。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不断尝试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多途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比如地处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新建本科院校陇东学院的经济学专业已与海通证券和华龙证券公司营业部、建设银行庆阳分行、农产品有限公司、街道办事处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初步搭建了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并聘请证券公司证券分析师、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为学生举办有关专题讲座,增进学生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实践教学基地为经济学专业学生开展相关课程见习、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4.实践教学管理逐步加强,制度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逐步开展,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及学院两级均意识到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针对一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与答辩工作提出了具体、规范的要求。制定了经济学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等,保障了相关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二、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仍然处于零散的、片断的状态,实践教学内容不成体系。

尽管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已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逐步开展起来,但无论是实践教学课程、实践项目设置还是实践内容、实践环节都缺乏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设计,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利于提升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经费投入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成立时间较短,本身经费紧缺,加之经济学专业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新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设施全部需要新建。随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经费来源单一,相对于急剧扩大的实验实践教学软硬件需求,学校经费投入一时满足不了需要,影响了一些课程的模拟实验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3.实践教学考核、监控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随着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力度的不断加大,建立了相关的实践教学制度,但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质量监控制度还很不完善,学校制定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和师范类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而对于属于文科性质的经济学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缺乏操作性。经济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挫伤了教师钻研、设计和指导实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尤其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实验实践教学项目,缺乏教师激励机制,打消了教师参与研发的积极性。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没有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盈点。

尽管通过多方协商,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初步建立了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实践教学基地仅限于本地,由于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容纳量有限,目前只限于接纳学生毕业实习,更高层次的合作受到极大限制。而其他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及相关的事业单位出于对实习学生的安全考虑及怕麻烦、担心泄露财务、商业信息等思想的影响,对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还没有找到与企业合作的利益共赢点。

5.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双师型”教师紧缺。

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普遍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大多缺少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专业理论功底较扎实,但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搞好实验、实践教学的良好愿望,但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由于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也是近年的事情,所以,教师普遍没有掌握经济学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教师虽有强烈的学习、培训的愿望,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机会,影响了对经济学课程实验的设计和指导及相关课程的开设。另外,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具体操作流程,课堂教学也讲解不透。

三、改进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路和建议

1.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在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除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外,还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在实践领域的继续,承担着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消化、理解,实现从理性的抽象向理性的具体转化和知识意义建构的任务。实验实践教学,既是传授知识和开发锻炼学生能力的过程,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坚持知识、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适应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零散、片断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从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按照知识、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模拟实验、仿真实训、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在内的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及实验实践教学项目从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分层次进行全方位的宏观设计,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的大学四年教育之中,贯穿于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贯穿于校内实验、仿真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的各个环节,并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筹安排和规范管理,使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全方位地体现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加大实践教学软硬件投入,精打细算提高利用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资源紧缺,而有限的资金使得学校的经费使用捉襟见肘。尽管实践教学的投入连年增长,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学校要站在增强人才竞争优势的高度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投入力度。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可采用租用教学软硬件、优化校内实验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与企业或政府部门共建实验室、或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展资源共享等多途径解决实验实践教学短缺问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良好的教学平台。

4.切实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在强化实践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保障经济学专业各项实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多措并举建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是加大经济学专业实验教师的引进力度,充实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保证各类实验课程的开设。二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实验实践教学方法培训,请一流大学有丰富实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来校专门就实验实践教学方法做专题报告、进行技术培训,并利用购置新软件的契机对教师开展软件应用培训。同时,派出专业任课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研讨会或到其他院校进修学习。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激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践交流,提高教师自身实践素质。四是聘请经济管理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高职称、高学历专业人员担任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并与相关专业任课教师结成对子对学生进行指导,由校外专业人员一对一地对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传帮带,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5.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新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必须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共赢的原则,学校除了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之外,要加强与企业全方位的合作交流。一是聘请企业高级业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长期兼任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创业就业项目规划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实践前沿。二是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和市场对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使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项目等方面能适应市场需求,增强所培养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三是学校利用自身的师资、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员工培训、市场分析与预测、产品和服务营销方案设计等,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四是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经营和技术难题,校企可开展合作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教师课堂教学积累生动案例。五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设施开展课题研究和员工培训,学校也可利用企业的科研平台、员工培训资源等为教师提供科研便利,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6.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机制应与理论教学管理机制一样,包括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考核激励等机制,对于实验实践教学的运行情况、运行质量、运行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关教学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实践教学业绩纳入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评体系,激励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积极研发综合性、创新性、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实践教学项目,将实验实践教学推向更高水平,提高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1-3.

第5篇

关键词:自主型平台;毕业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32-02

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与高等教育强国质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我国大学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知识体系偏重理论,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专业面窄等问题,大约只有10%的人具备从事所属行业的技能。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也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的不甚满意有关。[1]

传统的专业实践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规划实践方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任务,导致学生的个性和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不强,缺乏快速胜任专业工作的自信心。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思考、解决、研究、管理、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在学生选择工作岗位之前,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性及创造性的自主型专业实践平台。[2]

一、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的构建

W校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实践环境,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的锻炼,能够衔接融合多门甚至全部课程,最终既获得整体性、逻辑性、层次性的知识体系,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创新”的专业实践是本平台的亮点,这种创新锻炼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设计研究的环境下,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二、平台介绍

1.平台服务的对象。进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高年级本科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实习后,对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有简单的了解,具备实施平台中实践课题的专业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凝聚在一起完成自主设计的应用型产品开发项目,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产品的同时,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最终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平台提供的支持。首先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的经费和必要硬件设施;其次,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队伍,可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团队课题的设计。不同专业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团队,自主设计的应用型产品开发项目,需完成产品生产工艺、产品成本核算、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方案等内容,每位学生在团队中结合所学专业担任相关职务。以食品系的大四学生组团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结合食品专业特色,学生自主设计“青稞糌粑”产品开发项目,由广告学、会计学、包装专业学生组成跨专业合作团队,各专业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承担项目开发及推广的不同阶段的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开发、包装学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包装设计、会计学专业学生负责成本核算、广告学专业学生负责宣传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从事所属行业的技能,使其能够较快胜任新岗位的工作。

4.成果汇报。学生在开展项目时,需要保留和记录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原始资料。项目结束后,学生们总结项目,所有学生对自己所负责的任务进行公开汇报,陈述具体内容的产品构思、生产流程、配方设计依据、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成本核算及定价、产品宣传文案、产品营销方案等,组织汇报的形式不限,体现学生们的创造性。

5.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个人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和企业管理人员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评价在学生对公开汇报项目成果时完成。参与评价的每一个成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评价内容包括:

(1)个人小结和自我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分表》,共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的意识更为强烈和主动,促进其个性发展更为全面健康。

(2)指导教师评价专业能力。指导教师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评价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效果。能力考查主要集中在成果项目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成果项目包括项目实施取得的产品本身以及推广方案等。如“青稞糌粑”的口感、保质期、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等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包装材料、设备选择等,产品广告构思、宣传方案、价格定位等营销策略。专业素养则包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理解和应用的情况等。

(3)企业管理人员评价综合能力。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有效沟通协调的能力等。企业管理人员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提出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做有效积极的调整和准备。

通过平台项目的进行,以及项目实施后有效的评价,为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专业面窄等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培养模式。

三、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人力资源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要在全球性、区域性市场竞争与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国高校要实现其根本任务,确保其人才质量,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3]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在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平台的构建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研究,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行为,释放个性,有充分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希望通过本平台的构建可为提升本国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上的竞争力的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婷婕,眭依凡.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基于大学教学理性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6):30-38.

第6篇

他是绝对的电影大师,但人们对他的电影是如此的不了解。在他死后,铺天盖地的报道重点都是他和蔡琴那“十年无性婚姻”,不要责怪这个消费时代,就连我认识的一个标准女文青也在BLOG上写:有个人死了,可是我竟然连他生前拍过的一部电影都没有看过,这个人就是杨德昌。如此说来,这个人仿佛是白活了一场呢!

女文青说的对。对于她来说,杨德昌就是白活了一场,因为他没有在她大脑里划下保存记忆的沟壑。对于那些被杨德昌电影划下沟壑的人来说,或许大家缅怀的恐怕也只是那些被电影感动的心情,或者那段看杨德昌电影的青春吧。

2001年夏天,我在朋友那里刻了许多当时市面上难以寻觅的电影,都是些被称之文艺青年必备的电影。那些VCD全部装在简易的白色纸袋里,在当天夜里,花4个小时看完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第二日闷热的凌展晕头转向满心苦楚的走出房间后,我决定这辈子再也不看第二遍这部电影了!但是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我不光看完了杨德昌其他的所有电影,还不遗余力陪不同的朋友反复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2003年,我去了庐山,上到山顶,发现居然有个牯岭镇。晚上站在街角,我以为小四和小猫王会从街角的冰店里跑出来,我以为会有“打KISS泡MISS”的英俊少年,我以为哈尼会走过来讲“从前有个老包”的故事。

2004年,大学毕业,杨德昌是我毕业论文的选题,绪论把我自己给写感动了:“我把四年学到的文学理论和成长中所有的感念结合,以此文向杨德昌导演致敬。是他让我理解到,残酷青春和无法明说的现实世界是需要足够的勇气来承担才能最终获得生命的平静。”

关于杨德昌和他的电影,我一点都不想介绍。生活中有这么多选择,何必非要去看那些把自己弄得很累的电影呢?要知道,当电影《――》中的洋洋说出“我才七岁,但我觉得我老了”这样的台词时,光影之外的我们无不黯然神伤;当《麻将》中的红鱼杀了他老爸后号啕大哭地说:“你平常想到过你儿子吗?想过你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干嘛吗?叫我们活得跟你们一样下流,,而且可恶:叫我们这样活着有意思吗?”我们几乎是恨杨德昌把生活用电影给解剖了,他这样把生死袒露出来,一点也不留情面――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累的电影来看?

所以,杨德昌在拍《――》的时候,甚至没有台湾赞助商愿意掏钱,是日本给了他赞助;在《――》之后,杨德昌要拍一部能跟宫崎骏动画媲美的《追风》,也是资金问题,最终这部动画片成了未完成的遗作。

张晓舟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上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才是史诗大片,怎么会是后来张陈冯那种鸡零狗碎的玩意儿,张陈冯的‘史诗大片’首先淡忘的,恰恰是历史和现实,以及其中的活人。”

陆川的一句更好:“他把青春的一切都道尽了。”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会计模拟实验 课程体系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也对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它撕裂了传统经济体制下会计教育和职业界的固有联系,但二者之间新的联系通道却未能及时开通,这导致了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界的脱节。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而用人单位需要能尽快直接上岗的人才,他们不愿意花费培训成本和时间来进行培训,所以从学校毕业刚走上岗位的学生必须在学校里就要培养实践需要的动手能力,而要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设计,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中高级专业人才,是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会计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管理科学,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要实现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同时,会计学作为一个有着极强技术性的经济管理专业,它对实践性教学更是有着特别的要求,实践性教学不仅应贯穿于其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终、贯穿于其各主干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而且各实践教学环节还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并由浅入深、环环衔接,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才能实现其预期的教学目的,较好的完成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任务。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会计学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

1.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所构成。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税法、财务会计法规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等。这三部分的课程在整个大学阶段要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安排,做到让学生最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又不相冲突或是知识衔接不上。

2.会计学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一个好的财务人员不仅只是简单的做账、记账,他还应该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所以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来讲,专业基础课在前面开设,大一上一般是开设通识课程,从大一下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顺序非常重要,因为专业核心课程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如果基础没有学好,后面的知识学起来就会很吃力。首先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是讲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核算程序等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全面了解会计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其次就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重点在于会计经济业务的实务处理,是全面阐释财务会计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与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课程。财务会计分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对于企业的日常业务内容核算基本上都包括了,而高级财务会计则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的特殊业务,它比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更深;第三是成本会计的开设,掌握了财务会计的内容之外,还应该掌握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门学科的重要中介;第四是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一个好的财务人员不仅是只会做账,还应该会进行财务分析及资金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在掌握财务核算的基础上还必须学习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知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最后开设的是审计学,审计学是为社会培养经济监督人才开设的课程,同时作为一名会计也应该自觉把关,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除此之外,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财经法规及税收法律制度,只有懂法,才会守法,企业的经济业务与税法知识紧密相连,因此,还应该开设财经法规及税法课程,以上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将前面课程的知识学好了,那么学习下一门专业课才有基础,才会更容易理解。而专业选修课程则基本上都是些行业会计,里面有与核心课程交叉的一些知识,但又有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的核算内容,这些课程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到大四上开设,这样就避免了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冲突,课时可以安排少一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二、会计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其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的协调

既然各会计理论课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那么对于会计实验课程的安排也毫不例外。会计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验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1.会计实验教学的作用。会计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全仿真的模拟实训,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二是可以让学生毕业一走上会计岗位就能投入到工作中;三是可以提高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四是对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有了更具体的体会,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指明了方向。

2.会计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其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的协调。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设置非常重要,要注意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协调,他们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如果有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学习,就在实验中出现这些内容,那么就达不到实验课所需要的效果。有的实验课需要专门进行单独实验,而有的则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随堂进行。

大一学生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以后,就可以在本学期末进行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也可以在紧接的下一个学期开设,这样既可以学习实际的账务处理流程,又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巩固,同时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指明了方向,因为会计学原理是门很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建议进行专门的单独手工实验要好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了中级财务会计后,就可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较会计学原理实验来说,要综合一些,其中会涉及到税法的一些知识,所以它应是在学习了税法之后开设要好一些,可以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建议单独进行,既可以采用手工形式也可以采用电脑做账。大三上可以安排会计电算化实验,主要让学生熟悉会计核算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以适应现代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这一实验课程可以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相结合。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习了成本会计理论课之后来开设,也可以随堂进行。税务会计模拟实验的开设也很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学习了税法、税务会计之后,对企业的税务登记、各个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及报税表的填制要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理论知识对这些讲得虽然很详细,但不很直观,难以理解,而通过模拟实验,会让学生对企业的涉税业务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并加深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大四上还可以安排一个大综合模拟实验,这一实验是在学生学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之后来进行。这一实验应是模拟一个较大规模工业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为内容进行,既有财务会计的知识,又包括成本会计的知识,还涉及到税务方面的处理,即从审核原始单据到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最后报税的整套账务处理流程有一个全面的熟悉,而且它包括手工做账和电算化处理两部分,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经过这几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能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培养更高级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及经济监督人才,建议还应该开设财务管理实验以及审计课实验,这两门课程的实验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

而会计毕业实习则是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主要采取的是校外实习形式,完全让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中去实习工作,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的一次锻练。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毕业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会计学专业全部主干课程的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来讲,实践课程的开设比较多,那么如何来安排各门实验课的开设内容及开设学期、学时就显得很重要了。象会计学原理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因此其实验教材内容模拟的应该是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经济业务,其分录处理题可以稍微简单一点,重点在于学习流程,可以安排在大二上进行,学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中级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要丰富一些,因为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很丰富,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各种业务,因此其经济业务题的难度可以比会计学原理实验有所加深,同时经济业务里面还可以加入一些涉税内容,可以安排在大二下进行,课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成本会计的实验也很有必要,主要是掌握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可以安排在财务会计实验后进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的核算及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等,可以安排在大三下进行,课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税务会计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涉税处理事务,因此实验的内容应涵盖经济业务中的涉税处理及纳税调整,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知识,各个税种均应涉及到,可以安排在大三下进行,课时分配28个学时左右。会计综合业务模拟实验是会计学专业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会计实验室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到财务指标计算与分析等全部会计工作的操作程序,涵盖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安排在大四上进行,课时分配56个学时左右。

总之,要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就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科学合理地安排会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体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永祥,宋轶君.从会计人才供求矛盾论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职业圈,2007,(2).

[2]周凤.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02-21.

第8篇

现在的熊俊是同步推的CEO,回想当初“贱卖”、离开91无线团队,他并不后悔。

贱卖91手机助手

尽管学的是会计专业,但熊俊大学毕业后,却去了一家做ERP软件的台湾公司,专门研究计算机软件程序。

熊俊对苹果产品情有独钟,2007年,他买了第一代iPhone,但他发现,iPhone手机不能导出图片、备忘录,于是他写程序来改进,只要是他觉得不好用的,都用程序来解决。

当时,熊俊把自己写的几个小程序传到了iPhone发烧友聚集的威锋网上,并将这些程序集中起来,开发了一款名为“iPhone PC Suite”的工具,出乎他意料的是,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20万网友聚集在这款工具周围。这款工具,便是后来91手机助手的雏形。

熊俊中学时就酷爱电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同伴们还在玩游戏机时熊俊已经开始研究游戏的代码了。那时他还没有电脑,学写程序只能去网吧,到后来,他和网吧管理员都很熟了。高考填志愿时,熊俊听说泉州仰恩大学的学生都有电脑,酷爱电脑的他果断报考了那所学校的计算机系。

然而意外的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他被调剂到了会计专业,而这个“学生都有”电脑的学校,电脑全是学生自己买的。熊俊为了买一台电脑,竭尽全力地攒钱,最惨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泡面。大一即将结束时,他终于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

有了电脑的熊俊如鱼得水,他经常编写代码,研究程序。大三时,他是学校电脑协会的主席,因为破解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程序而全校闻名。凭着这个知名度,他毕业的时候去了计算机系写毕业论文,分数在计算机系里高居榜首。所以对熊俊来说,编写iPhone PC Suite并不是一件难事。

iPhone PC Suite广受网友欢迎,这引起了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关注,正在香港上市的网龙还提出以10万元的价格收购这款产品。对熊俊来说,“从一个台湾公司,到一家上市公司,诱惑还是挺大的”,他同意了收购要求,并进入了网龙,创办了网龙的91无线事业部,iPhone PC Suite也正式改名为91手机助手。

当时,刚刚上市的网龙意气风发,利润丰厚,公司并不重视开发手机这样的小项目,熊俊说,他们“只是拿了投资人的钱,希望干点有趣的事”。

进入网龙不到3个月,熊俊带领团队推出了91手机助手的1.0版本,用户量达到60万。1.0版本只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工具,用户要换壁纸,需要自己准备好才能换。有一次,熊俊去逛超级市场,发现那里的顾客可以享受各种服务,受此启发,他让手机助手也给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提供内容。随后,熊俊团队推出了91手机助手的2.0版本。几乎在同一时间,苹果推出了App Store,这和熊俊的理念极为接近。

2008年到2009年,是91手机助手成长最快的日子,网龙给了熊俊极大的自主空间,很少干涉他。那时,91手机助手几乎占据了国内手机助手90%的市场,产品的更新速度也很快。

离开网龙

然而到了2009年下半年,网龙股价遭遇低谷,网龙的游戏只有一款赚钱,在投资人施加的压力下,网龙开始从无线寻找盈利突破点,于是对91无线事业部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而91团队与网龙的分歧也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网龙开始裁员。200多人的91无线事业部是熊俊一手创办起来的,这些人去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加速他们的发展,从而加剧行业竞争。最后在熊俊的抗议下,网龙没有裁掉91无线事业部的任何人,但腾讯用高薪挖走了不少人。后来iOS和安卓的不少程序员,甚至安卓市场的创始人,都是从91无线事业部出去的。

2009年12月,李开复邀请熊俊加盟创新工场创业,但熊俊当时并没有创业的打算,因此他并没有把李开复的话放在心上。当时,网龙由于网络游戏发展不景气,想剥离无线事业部,甚至想卖掉。困境中,熊俊和网龙发生了分歧,他反对91手机助手接受360的投资。在融资还没决定的时候,身心疲惫的熊俊离开了网龙。

在熊俊看来,他反对360投资的理由是担心养虎为患。而他的担心后来成为了现实:网龙虽然得到了一笔资金,但是360得到91手机助手的全部代码后就撤了,不久便推出了360手机助手。

迷茫的决定

在李开复的帮助下,熊俊认识了身在厦门的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就在熊俊还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的时候,蔡文胜突然给了他一笔创业启动资金。没打算创业,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的熊俊,突然有些骑虎难下了。

熊俊在辞职前给网龙留下了一个文档,上面是他分析91手机助手未来的发展以及面临的竞争对手,他还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手机助手方面,熊俊把一切想法都给了网龙,他还能超越他们么?

实际上,网龙并没有按照熊俊的方案去做,这给熊俊留了一条活路。他分析了当时的市场,觉得当时国内Android应用商店有100多家,而iOS上只有91手机助手一家,iOS相比Android离钱更近一些,因此他选择做iOS越狱设备,并在2010年成立同步网络公司。

做正版,用户不买账

熊俊没想到的是,他离开的91无线事业部,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并于2010年9月成立91无线公司,依靠广告和手机游戏,91无线利润丰厚,并引来了祥峰、李泽楷和IDG的三轮投资,到2011年底,91无线事业部的营业额达2.8亿元。

91手机助手最初是熊俊做给自己的,其功能之一,就是将App Store上的软件破解后提供给越狱的苹果用户,简而言之,就是盗版。熊俊说,91手机助手虽然能赚钱,但它没办法更优秀了,它上面有大量的盗版,不能帮用户解决太多的问题,而网龙又急于做收入,所以它就沦为一个渠道和一个纯粹的只有收入的工具。也正因为91手机助手是盗版,无法“洗白”自身,网龙将91无线事业部剥离后并未能上市,终以被百度收购而告终,而百度也面临着“洗白”91手机助手的挑战。

熊俊深知盗版是个大问题,在成立同步网络公司后,他曾推出不越狱就能用的手机助手,上面的应用全是正版的,但国内用户并不买账。无奈之下,他在威锋网上放了一些网友破解的收费软件,然后提供了分享盗版的网盘链接,这样就回避了直接提供盗版的服务。但后来在PP手机助手做盗版带来的竞争压力下,熊俊只得向现实低头,继续做盗版。

在熊俊看来,盗版是一个创造现金的过渡方式,为了避免盗版带来的麻烦,他在同步推手上添加了“购买正版”的按钮。

能不能超过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