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阑尾炎手术

阑尾炎手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12 21:54: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阑尾炎手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阑尾炎手术

第1篇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式,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对症护理。结果 47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结论 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阑尾为盲肠后内侧的蚓状盲管,属淋巴免疫器官。阑尾炎是由多种自身肠菌所致的阑尾化脓性感染。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确诊率只有70%~80%,误行手术率约20%~25%。自1985年Puyaet首次用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以来,超声在方面被广泛应用并得以发展。尤其近年随着字化超声的使用,术应用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加受到重视[1]。另外,白细胞计数增多,一般在10×109~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在75%以上。盲肠后位阑尾炎累及输尿管时,尿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急性阑尾炎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一般采用阑尾切除术。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以及在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8~62岁,平均31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4h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日5~22日,平均住院日8日。

1.2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急诊手术,行连合硬膜外麻醉。为47例患者成功施行了手术。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经拆去缝线、清创、引流,定期换药等治疗后痊愈。 5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按腹膜炎治疗原则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2 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术到病房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活动情况,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介绍本病的主要表现,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和病人交谈,针对病人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做不好等特点耐心开导,以减少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鼓励病人使其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1.2生理准备 患者入院后即禁食水,绝对禁止灌肠。阑尾穿孔伴腹膜炎的病人,应进行短时间、针对性很强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和血液检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有感染性休克表现者,术前应给予吸氧等抗休克处理。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护理 病人回病房按不同的麻醉,给予适当,选择上必须要符合治疗需要,并兼顾患者舒适,有利于器官功能恢复。病人全身麻醉未清醒时,应采取半俯卧位,以利于唾液流出,避免误吸引起窒息。手术后,只要患者无休克或昏迷,一般可采取斜坡卧位,可有助于呼吸,减轻切口肿胀及疼痛,并有利于愈合,同时便于腹内液体引流。将患者平稳抬上病床后,酌情接好氧气管、输液管及引流管,应注意适当调节室温。15~30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连测6次平稳后遵医嘱测。

2.2.2饮食护理 轻症病人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天流食,勿进食过多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术后第2天半流食,第3~4天后普食。重症病人需禁食、输液,待排气排便后,方可进流食。手术后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以下食物应少食用①化学性刺激事物如咖啡、浓茶②机械性刺激食物如炸排骨、蒜苔、韭菜、豆芽③易产酸食物如土豆、地瓜、糖醋食物,过甜的点心④产气多的食物如生葱、葱头等⑤生冷食物,冷饮⑥食盐不宜过多

2.2.3 引流管护理 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具有病变范围广、脓液多的特点,如术后不引流,易因脓液滞留而形成腹腔脓肿并发症。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原则是:①阑尾穿孔已经形成局限脓肿,阑尾未找到或未切除;②阑尾切除后残端处理不可靠;③止血不彻底或渗出较多;④阑尾脓肿行一期阑尾切除后脓腔较大。因此急性阑尾炎穿孔只要术中脓液擦洗干净、阑尾残端处理满意、选用有效抗生素,术后无需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2]。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的改变,认真做好记录,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2.2.4切口护理及活动指导 患者术后24小时内严密观察术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以防切口感染。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轻症病人手术当天即可下地活动,重症病人应在床上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地活动。

2.3出院指导为了防止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尽量减少工作量,避免重体力劳动。为了更好的恢复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选择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增进体质,增加鱼类,瘦肉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劳逸结合,活动强度以不感劳累为宜,防止感冒;保证每日有效睡眠6~8h。如有伤中红、肿、热、痛、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请随时到医院就诊。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阑尾腔阻塞是最常见的病因。常由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阻塞,以粪石最常见,阻塞后阑尾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碍。同时细菌入侵,加剧阑尾炎症改变。致病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3]。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的临床护理:术积极做好急症手术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和生理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做好饮食指导,严密观察切口感染、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式,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蓉 ,王保建,马秀花, 低频、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研究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4(7):633-634

[2] 王路兵 , 急性阑尾炎穿孔术后不放引流体会?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 ,5(7):534-535

第2篇

【关键词】 阑尾炎;阑尾切除;腹腔镜切除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8.083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可能会引发腹膜炎, 严重者甚至会致死。多年以来阑尾炎均采用传统手术切除, 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1]。为了分析和探讨阑尾炎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特选择130例在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患者, 分别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2014年1月~ 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30例阑尾炎患者,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外科学》中阑尾炎的诊断标准[1]。排除具有恶性肿瘤疾病、精神类疾病、呼吸及循环系统重大疾病以及语言或者智力上存在障碍的患者。130例患者中男70例, 女60例, 年龄19~56岁, 平均年龄(29.64±8.88)岁, 其中46例患者为单纯性阑尾炎, 61例患者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23例患者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 在治疗和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会, 并汇总、分析患者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资料。

1. 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 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检查显示阑尾被彻底切除, 治疗后无复发为痊愈;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检查显示阑尾被切除为有效;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检查显示阑尾大部分残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 观察组为100.0%,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 发生率为1.54%(1/65);对照组患者有10例发生切口感染, 6例发生腹腔脓肿, 5例发生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21/65),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患者较少, 且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 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传统的急性阑尾炎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操作比较简单, 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腹腔镜技术在目前临床上有迅速发展, 其本身所具有的微创性以及直观性均为临床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大大改善了手术预后效果, 因此,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逐渐成为首选手术方式[2]。加强临床护理,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两者的护理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的主要是要加强关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重点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实施有效处理,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加强术后卧床休息, 并增加抗感染治疗[3];而后者由于其手术实施是在患者全身麻醉情况下, 因此护理重点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不仅要给予心电监护和吸氧等,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脉搏、血压、神智、心率以及呼吸困难、有无发绀等[4]。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为首选手术方法, 且对于不同的手术方式的阑尾炎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钟文津, 何小妹, 黄楚真, 等.阑尾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对比观察与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11):84-85.

[2] 陈开运, 向国安, 王汉宁, 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0, 25(4):213-214.

[3] 周耿村.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应用疗效.医学信息, 2014, 2(24):70-71.

第3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睡眠剥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 [1, 2]。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3]。我院在过去的5年中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至2013年的232例患者进行超声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发现急性阑尾炎并切除。年龄在3-90岁。疑似急性阑尾炎23例(9.9%)被排除在外[4]。总共有209名患者被分为三组:早期阑尾切除术组(EA),早期延迟切除术组(EDA)和延迟阑尾组(DA)。EA组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在12小时内进行。EDA组患者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在12-24小时内进行; DA组患者进行手术后在24小时后进行。术前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从ED转移到手术室的时间,白细胞计数,入院时体温。

1.1方法

手术相关的变量包括手术时间,手术的麻醉类型。根据炎症被划分为急性阑尾炎,蜂窝织炎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后的数据包括住院天数,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并发症和死亡率[5]。分别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的平均值。连续变量的比较群体之间的方差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适用于两组在每个数据中的分析。P值

2 结果

总共有209名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132名男性和77名女性。平均年龄为28.8岁(3-90岁),100(47.6%)是儿童(小于15岁,男性86例)。有109个(52%)患者EA组,EDA组70例(33%)和30(14%)在DA组。每个组均统计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和温度(表1)。手术前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和补水[6]。每个病人一经确诊就接受静脉注射抗生素,避免24小时或更长时间之后的手术,发生穿孔[7]。

2.1手术时间比较

EA组入院和阑尾之间的平均时间为4.9±2.6小时,EDA组16.4±3.1小时和DA组35.8±12.7小时。E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0±17.2分钟,在EDA组46.7±16.2分钟, DA组45.4±18.8分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天开放阑尾切除术(OA)进行的163例患者(63.64%)。89个(66.91%)的EA组患者,54例(40.60%)的EDA组和20例(15.04%)患者的DA组(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表2)。夜班阑尾切除术46例(36.36%),20个(43.47%)的EA组患者,16例(37.48%)的EDA组和10例(21.73%)患者的DA组。

2.2 临床时间

在E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2±3.2天,EDA组3.7±2.1天,和4.7±3.0天在DA组(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术后并发症29例(13.87%)患者:包括EA组7例(24.17%),EDA组和DA组分别为10例(34.48%)和12例(41.38%)[8]。相比于EA组和EDA组以及24小时之内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总体患者, DA组的术后并发症率是最高的。(P = 0.0012 and P = 0.003 and P = 0.0008)。发病率是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严重程度(P

表1 患者体征

24小时内实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不会增加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但是确诊24小时之后实行阑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显著增高。

3 展望

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紧急外科手术它通常是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诊断,以防止坏疽等并发症以及穿孔。病因较多, 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需要全面仔细,努力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云; 何燕, 妊娠中晚期急性阑尾炎的早期手术治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2, 12, (4), 174-174.

[2]余世耀; 施诚仁; 潘伟华; 王俊; 沈涤华; 张弛, 儿童急性阑尾炎若干临床问题 20 年回顾分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 25, (2), 112-115.

[3]高根五, 急性阑尾炎诊治原则及其新进展.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4, 14, (5), 209-209.

[4]蒋其诺; 章宗泉, 几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手术的少见疾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4), 253-254.

[5]戴先鹏; 秦春宏; 熊国祚,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 16, (1), 64-33.

[6]宋智国; 王正光,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010), 51-51.

第4篇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阑尾炎是一种急性腹部疾病,在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阑尾炎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通常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切口的感染。但是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患病程度及感染情况等方面有直接关系。为了更好的规范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5.5±14.2)岁,住院时间3―20天,平均9.0±2.5天。其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发穿孔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慢性阑尾炎4例。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术前2小时应用抗菌类药物,在记录患者个人基本资料情况的同时,还要观察与记录患者的用药名称、时间、用法、剂量等信息,根据《新编药物学》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判断抗菌药物应用类型,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性与预防性也要进行科学判断[1]。

1.3指标观察

对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2.结果

2.1抗菌药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的前五位分别是奥硝唑90.0%,依替米星75.0%,头孢地嗪55.0%,甲硝唑45.0%,阿奇霉素35.0%。

表1 20例患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药品统计表

排序

使用情况

药品种类

使用人数n(%)

1

奥硝唑

18(90.0)

2

依替米星

15(75.0)

3

头孢地嗪

11(55.0)

4

甲硝唑

9(45.0)

5

阿奇霉素

7(35.0)

2.2给药时间

20例阑尾炎手术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且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治疗用药2例(10.0%),预防性用药18例(90.0%)。患者给药时间和用药时限如表2。

表2 20例患者给药时间情况

项目

例数(n)

占比(%)

给药时间

术前30min―2h内应用

12

60

术前1d内用药

16

80

术后预防性用药

18

80

用药时限

≤48h

7

35

>72h

13

65

3.讨论

阑尾炎切除手术中使用抗菌类药物主要是对 GC杆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起到预防性作用。硝唑类药物对抑制厌氧菌作用较好,第二、三代的头孢菌素以及广谱青霉素的抗菌效果较为明显。由于GC杆菌对于喹诺酮类的药物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同时还有一些不良反应的报告,因而,该类药品通常不作为预防性药物来使用,除非患者有其他用药有过敏史,才需要考虑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尽管,在阑尾炎手术中使用抗菌类药物能够降低切口的感染率,但并不是越延长用药时间效果越好,反而还会浪费医疗资源,使医院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患者出现二重感染[2]。因而,在阑尾炎术后,预防性用药的时间在控制在1―3d较为合理,而对于一些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则应该在术后72h后停止使用抗菌类药物[3]。在本次的观察研究中发现,在我院选取的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在术前30min―2h内用药12例,术前1d内用药16例,而有18例在术前没有用药仅仅是在术后使用了预防性药物,并且在术后使用预防性药物的平均时间为4.3d,明显偏长。同时,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在联合用药的使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出现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使用的现象,降低了前者的活性。另外,较为频繁的更换使用抗菌类药物也很容易诱发细菌耐药与二重感染,无形当中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同时也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相关指导原则。

总而言之,通过对我院2011年选取的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在我国医疗诊治事业的改革与整合之前,我院预防性抗菌用药的使用率为100%,但是其中存在了用药时间过长、药品选用档次较高以及频繁换药等情况。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临床药师要积极进行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抗菌用药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蔡小燕,王德,魏敦灿.163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2,4(07):123-125.

第5篇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12月间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而对实验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

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采取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0-02

急性阑尾炎作为常见急腹症之一,应积极地采取疾病诊断与治疗,而围手术期护理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预后情况。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与患者并发症情况[1]。本文就此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12月间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段在22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3.7)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其中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8例,阑尾脓肿患者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例。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段在22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3.6)岁,男性38例,女性12例。其中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1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6例,阑尾脓肿患者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例。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以及疾病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即采取常规的药物、饮食、心理等方面护理;而对实验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即在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并且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积极并且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从而使能够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疗与护理。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选择不同的卧位,并且合理进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及时的处理,鼓励患者进行活动。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对护理满意程度情况,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对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三个层次。

1.3数据处理。采取SPSS18.0软件包分析数据,数据采取例数(n)、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取X2检验及t检验表示。P

2结果

由结果可知,对照组中对护理满意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占76.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中对护理满意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占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转移性右下腹固定压痛点以及右下腹痛,而是否能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的疾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及早的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2]。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阑尾受细菌侵袭而导致的化脓性感染,需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由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

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对患者腹痛的性质、时间以及部位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且报告相关医师。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以及意识等相关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3]。相关的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建立患者的静脉通路,积极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物。

手术结束后,应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卧位,如为防止由于脑脊液外漏而引起腰椎麻醉患者出现头痛情况,患者应去枕平卧6h,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应低枕平卧,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坐卧位。患者在手术当天应禁食,而在禁食期间采取静脉补液。为有效控制感染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抗生素。患者在术后第1d采取流质饮食,第2d采取半流质饮食,术后第3d至第4d可普通进食。而重症患者需待到排气且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食。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体温)、手术切口、腹部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从而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加速其伤口的愈合。患者术后易出现腹腔脓肿、粪瘘等相关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配合护理。

4小结

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系统护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杰,高俊娈,白洁等.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856-858

第6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02-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急腹症,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1]。急性阑尾炎确诊后通常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先进医疗器械的应用,绝大多数病人均能早期就医、早期确诊、早期手术,取得理想疗效。为更好地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0月我院确诊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6例,其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37~69岁,平均(49.33±3.2)岁。手术病理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2例。全部病例均于确诊后2~4h内行阑尾切除术,腹腔脓液较多者置管引流。

1.2 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经精心细致护理,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住院5~21d,平均8d。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给予患者必需的心理支持,责任护士首先应对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和疾病知识需求情况进行整体评估[2]。护士可利用解剖图片等资料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病因,分析病情,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及乐观的愈后,减轻患者因躯体疾病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接受手术。

2.1.2 对症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取半卧位。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腹痛明显可按医嘱或适量的镇痛剂给予解痉剂以缓解症状;便秘者禁止灌肠后使用泻剂,可采用塞露,防止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神志清醒程度及腹部体征(含腹痛程度、压痛范围、反跳痛等),如病情有加重迹象,应及时通知医师行急诊手术。

2.1.3 胃肠道准备:嘱患者入院后禁止饮食,必要时可行胃肠减压,防止胃肠胀气影响到手术视野暴露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监测:患者手术后在外科监护室进行麻醉复苏,该期间内应安排值班护士,防止坠床,完全清醒后转回观察病房。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酌情接好氧气管、输液管及引流管,病室室温调至25~26℃左右。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隔0.5~2.0h测量记录呼吸、脉搏、血压1次,直至患者病情彻底平稳定。

2.2.2 基础护理:患者转入观察病房后注意按患者术中不同的麻醉方式安置,全麻取仰卧位,腰麻、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待患者血压稳定后酌情改为半卧位,以促进引流,防止炎性渗出物流向上腹部[3]。患者术后术后24h可起床活动,如病情较重无法独立下床者,应在护士或陪护亲属的协助下被动活动,以刺激胃肠蠕动,防止肠粘连、深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切口愈合。住院期间,急性阑尾炎排便不畅或合并有便秘的患者可在术后按医嘱口服轻泻剂,但忌术后3~5d内灌肠或使用强泻剂,以免由此高度刺激肠蠕动,致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与手术缝合伤口破裂。

2.2.3 饮食护理:患者手术当日禁食,术后有排气提示肠蠕动恢复后,可于次日恢复流质饮食,如未出现异常情况或不适症状,可逐渐给予半流质饮食、普食,通常第3d时可进软食,第3~4d可进普食。饮食忌生冷辛辣、油腻及胀气食物,含粗纤维素蔬菜水果如芹菜、苹果等,宜少食或不食。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应嘱其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如患者同时合并有弥漫性腹膜炎,应酌情行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直至胃肠蠕动恢复后再恢复饮食,术后1周内忌摄入可致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防止腹胀[4]。

2.2.4 术后并发症护理:应掌握并及时发现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特殊症状,协助处理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部分患者术后未按指导卧位休息,依照日常休息习惯平卧以致肺容量降低,加之手术后切口疼痛及麻醉影响,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或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并伴有脉搏加速、腹痛、血压剧降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使患者平卧、吸氧并,静脉输液,联系值班医师处理。卧位指导:向患者讲解科学卧位与引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休息,以利于炎症分泌物或腹腔脓液流入盆腔,缓解中毒症状。

3 护理体会

急性阑尾炎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尽管该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但由于患者解剖和生理的不同,护士仍应密切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内病情,以及时发现异常并通知医师,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结合本组病例的护理情况,笔者认为,对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消除麻痹思想,在术前术后均应加强护理服务。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有效减少麻醉、手术应激等因素对手术风险的影响;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可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的重点在于加强监护与基础护理,注意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并获得充分的营养支持,保证切口愈合。总之,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对于降低手术风险、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251

[2] 李秀琳.浅谈急性阑尾炎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9):4446

第7篇

[关键词] 经脐入路手术;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0-0145-02

手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安全可靠的方法,传统的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长、瘢痕大、手术对身体损伤较大、术后恢复慢和住院时间长等缺点[1-3]。为此,探寻微创、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学者们和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本研究采用经脐入路手术对2005年6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的88例阑尾炎患儿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术前经相关检查证实为急性阑尾炎;②均无严重合并症,有腹腔镜急性阑尾炎外科手术指征;③家属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够与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④家属均明确本研究目的和意义,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指导和安排。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不全或衰竭导致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②体型肥胖;③发病时间长(>48 h),腹膜炎较重;④有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和麻醉禁忌证;⑤意识欠清晰、危重病人和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过程;⑥家属受文化程度、听力或者智力等影响导致患儿无法与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⑦有手术部位感染;⑧有腹部外伤史、手术史。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4~14岁,平均(6.58±4.47)岁。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儿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和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儿均由同一麻醉师和医疗小组成员完成手术,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基础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A组进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而B组则采用经脐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术者立于患者左侧,沿肚脐右侧环形皱襞做半环形切开,长约1.8~2.0 cm,切开皮肤和皮下,从脐环与右腹直肌鞘内侧间垂直切开白线和腹膜,进入腹腔,盐水湿面垫衬压切缘,再将两侧腹壁提至切口外,用血管钳固定于血垫上以保护患者的切口,助手用窄叶“L”型小皮拉钩将切口向阑尾处的斜上方牵拉。如果患儿腹腔内脓液较多则先吸尽,再调整患儿的(取头低足高位约15°~20°,向左侧倾斜位20°~30°)。术者拿卵圆钳向患儿左侧拨开小肠和大网膜后,沿盲肠窝外侧腹壁滑向后腹膜,然后钳夹,夹住盲肠并将回盲部牵至切口下,沿结肠带找到阑尾后再用阑尾钳将阑尾牵出切口,切除阑尾后,对其进行常规处理残端后进行荷包包埋,摆正,有少量积液者可用小纱块擦除干净,将患儿的回盲部送回右下腹,逐层缝合皮下各层组织,皮肤用输液贴“十”字形贴合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切口长度(cm)、排气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住院费用(元)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比较

B组患儿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术后情况比较

B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均明显少/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术后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患儿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积累,手术切口选择及手术方式越来越多,总体来说,切口趋向于越来越小,有一般手术方式,也有腹腔镜手术方式等,国内外均有报道[4,5]。因小儿腹部隆凸、上下径短、腹壁薄、腹肌力量差,麻醉后腹壁松弛,皮肤切口并不需要比常规切口长,而深层组织纵向切口可稍长于浅层切口,不影响腹腔的暴露,在此解剖基础上,近年来国外有选择经脐入路作为一种美观与微创的儿童腹部手术径路,并对其是否安全、美观及实用性作了相关报道。

目前,经脐入路小儿阑尾切除术,在我国应用相对不多,且为腹腔镜辅助完成[6,7]。需昂贵设备、费用高、过程复杂,鉴于此,我科近5年对一些小儿阑尾炎病例选择无辅助手段经脐入路手术,切口美观、无感染,恢复快,因该方法在我国实施少,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同时,经脐入路作为儿童腹部手术径路,其应用领域以及其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小儿各种阑尾炎经脐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进一步揭示其适用范围提供更丰富和有用的资料,并为该切口治疗其他腹部疾患可行性提供依据。

本研究选择2005年6月~2011年6月88例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儿分为两组,A组患儿进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而B组则采用经脐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结果发现B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少/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 > 0.05)。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8,9]。其中,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腹腔感染多与术者进行手术时脓液是否彻底擦尽有关,为此,术者在对患儿腹腔情况进行探查和寻找阑尾前,患儿保持平卧位,吸尽患儿腹腔渗出液,阑尾切除后,再擦尽脓液;②切口感染与患儿手术时间过长、取阑尾方法不对和患儿切口保护力度不够等有关,提示我们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操作的过程中,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切口妥善保护及缝合时适当再消毒、冲洗干净等以达到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经脐入路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确切,优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住院费用少和并发症少等特点,适用于发病时间短(

[参考文献]

[1] Bansal S,Banever GT,Karrer FM,et al.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 less than 5 years old: Influence of age on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J]. Am J Surg,2012,204(6):1031-1035.

[2] Gasior AC,St Peter SD,Knott EM,et al. National trends in approach and outcomes with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J]. J Pediatr Surg,2012, 47(12):2264-2267.

[3] 欧盛文.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2,18(21):82.

[4] 姬云峰. 小切口阑尾摘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1, 17(26):253.

[5] 郭德洋.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对比[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5):65-66.

[6] 陈永生,吴硕东,田雨,等. 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11):855-857.

[7] 薛菊存,杨富财.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改进[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25-27.

[8] 曹成,赵宝波.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例报告[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2):133-134.

第8篇

【关键词】 阑尾炎手术 临床治疗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7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03-01

阑尾炎是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多表现为阑尾炎患者体温升高、右下腹部疼痛、伴有呕吐和中性细胞增多等。引发阑尾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不重视饮食卫生,进而引起肠胃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引起阑尾炎,阑尾炎患者多为青壮年。阑尾炎一旦经过确诊,就应该采取阑尾切除手术。而手术方法对于治疗阑尾炎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术式可以减少阑尾炎手术中的困难,降低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实验选取近期收治的30例阑尾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是从本院近期就诊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中抽取30例阑尾炎患者的原始病例资料。通过对该3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入院后的门诊观察,系统的分析阑尾炎患者的病情症状,严格遵循医嘱对阑尾炎患者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进而提供相对应的有效治疗依据。在这30例阑尾炎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该30例阑尾炎患者的年龄在23~55岁之间,患者的身体重量在55~87kg之间。这30例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不会对本次的研究造成影响。

1.2 门诊观察

对阑尾炎患者进行入院后的门诊检查,发现在这30例阑尾炎患者发作时间,最长就诊时间为33h左右,最短时间为2.4h左右。对阑尾炎患者的门诊进行观察,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腹部存在疼痛,大多数阑尾炎患者存在发烧发热的症状,患者体表温度达到38度以上,部分阑尾炎患者存在压痛感、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或者是伴有恶性呕吐感,少数患者甚至因疼痛而导致休克。

1.3 方法

检查方法: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以及B超检查等常规性检查。在血液检查这一环节,阑尾炎患者的血液白细胞检测值均在正常值左右;在尿液检查过程中,对阑尾炎患者尿液中的上皮细胞、蛋白质以及白细胞进行测定,检查结果表示患者的酸碱度值在5.1~8.2之间,患者的上皮细胞、蛋白质以及白细胞均表现为阴性;在B超检查过程中,需要阑尾炎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

治疗方法:该次医学实验研究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15例阑尾炎患者,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传统的阑尾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是腹腔镜微创手术。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的全麻的治疗方式,利用三孔治疗手术,首先在阑尾炎患者肚脐上方切一个小口,然后向小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将腹腔镜的探头深入患者的腹部,然后在其两侧再做两个相同的切口,左侧的切口慢慢植入抓钳,右侧的切口植入分离钳,将患者的阑尾拉起,慢慢分开,利用这两个钳子将患者的阑尾血管断开。通过腹腔镜找到患者阑尾所在,利用超声刀切除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在患者的阑尾系膜成为黄色时就可以断开,进而达到降低患者出血量的目的。

1.4 统计学意义

这30例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不会对本次的研究造成影响;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后的恢复状况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是术后伤口损伤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对比发现:无论是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后的恢复状况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是术后伤口损伤的大小,实验组患者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从前关于阑尾的看法是,认为其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没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类没有很大的作用,是否切除阑尾对机体没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患有阑尾炎之后将阑尾切除即可,但是这些观念正在逐渐的改变[1]。单纯性的急性阑尾炎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多数的阑尾炎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方案下可以治愈,但是却遗留慢性炎症或者是管腔狭窄的患者易于复发,因此对于任何种类的急性阑尾炎,理论上都应该采取早期切除阑尾的手术。对于妊娠妇女而言,妊娠期因盆腔充血的原因,阑尾炎症会较正常的阑尾炎患者而言发展的更快,所以也应该及时进行阑尾炎手术。对于诊断不明的患者,如果患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或者是有局部腹膜炎,也应该进行开腹检查,以免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对于在阑尾炎手术中发现患者没有急性炎症,那么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无其他急性炎症的检查[2]。对于阑尾炎患者在就诊时就已经形成周围脓肿的现象,应该过半年再次进行切除手术。

综合全文,在阑尾炎治疗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以显著有效的减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使治疗阑尾炎的安全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后的恢复状况,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阑尾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