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1 08:18: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绿化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生态健康三脉合一景观主轴五大景区
Abstract
The design is located in the New District of Mudanjiang Cit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roa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includes: landscape design,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waterscape design, planting design, furniture design. The design depth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Mudanjiang city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depth of the depth of design.
Keyword: ecologyhealthmerge three veins into one thoughtmain landscape shaftFive scenic spot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1.1区位环境
绿海花园小区位于规划中的牡丹江市的西城区北块,北侧为旭阳北路,西侧为原有河道,南靠镇江路。用地范围被南海路从中间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块,总地基面积为64116m2。
规划以民用住宅为主,南海路路口设置了集中商业区和小区会所。
2.设计内容
2.1设计定位
环保、生态、一流的现代化居住区。
2.2设计内容
景观设计、环境设计、道路交通设计、建筑设计, 其中景观设计包括:绿地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水景设计、种植设计、小品设计。
2.3分析内容
区位分析、景观分析、道路交通分析、规划分析、日照分析。
2.4设计思想和原则
2.4.1设计指导思想
自然和人文相结合; 创造以人为本的景观特征;突出政府的庄严、亲民、效率的形象;注重景观的长久持效,做到景观超前;将效果和经济投资合理平衡。
2.4 2.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将人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合理规避。水面采用浅池,减少水量和污染,强调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水景。对建筑围合的外部环境,采用非对称设计方法,强调景观对景,通过植物的树冠线来框构雕塑和景观建筑。景观以自然为主,尽量减少硬质铺装,以突出自然。
3. 设计说明书
3.1设计理念
在环境设计中希望充分调动各种园林要素,打破较平板的空间布局,给居民以尽量丰富的休憩路线和空间体验。因此引入人文及自然的景观特色,揉合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概念,创造自然、生态、人文的居住环境。景观与人的参与活动相结合。
3.3规划设计构思
3.3.1规划原则
1.突出"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
2.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建筑的容积率。
3.结合现状条件,注重小区规划的合理布局。
4.结合地形,利用自然基础条件,强调"浑然天成",使小区形成具有特色的整体空间环境。
5.综合考虑日照、朝向、采光、通风、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及物业管理要求。
6.赋予一定的文化艺术内涵,创造人性化空间。
3.3.2 步行文化原则
鉴于业主置身户外的根本需求为休闲、游憩、途经,因此要求社区环境规划和绿化要充分考虑休闲功能、观赏功能、邻里沟通功能、生活便利功能,形成 “步行文化” 社区。
3.4 绿化景观与文脉思路的结合
本小区的景观和文脉结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业主深层生活需求,以业主在社区内的游憩、运动、途经三大需求为根本,体现社区景观功能性和休闲性的完美结合。三脉合一、生态健康原则和步行文化原则是景观绿化的根本原则。
3.4.1三脉合一、生态健康原则
三脉作为社区环境的灵魂体现,应有机结合在社区规划、景观布置、植物选择和配置中。其中,绿脉主要体现在植物多样性、本土化和保健性;蓝脉体现在水体活源性、排布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贴。文脉表现在多方面,既在绿脉、蓝脉的布局中得到充分体现,又重点表现在道路规划和景观布置两大方面.
3.4.2步行文化原则:(见3.3规划设计构思)
这里重点讲叙一下绿脉的作用:
城市中的绿地是城市的绿肺和绿心,因此尽量大的绿地是设计的基本要求.绿地要为周边地区提供 尽量多的绿意,因此要多种植乔木,把森林和自然引入小区中.在设计中要表现自然,首先要应用植物、水、石、土地等自然要素,植物花草要具有体现自然的表现力.尽量不同于城市中一般性植物.地形应该具有表现力的地貌特征。
3.5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整个用地被城市道路一分为二,因而各为独立,所以在设计上如何做到统一规划、成为一个整体,是设计方案考虑的重点。本方案在小区的道路结构和景观渗透上,考虑的很充分,主要借用建筑和景观在视觉上的延续来达到统一小区形象及风格的目的。设计了三个主题不同的景观带,并且赋予之不同的艺术内涵和景观要素,做到在视觉上东、西相互渗透,三条主题景观带又通过沿河的集中景观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立体、空间的景观系统,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环境的均衡性和易达性。
3.5.1 交通体系说明—结合交通分析
1.人车分流,为业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户外环境,考虑业主出行的便利性和时效性,采用内环车道局部分流,体现社区对业主的持续人文关怀。
2.主要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的明确分工
根据对地形的环境分析和小区的功能区划,步行客户主要利用旭阳北路的出入口进入小区,车流主要通过南海路进入。
3. 人行入口体现步行文化,车行入口以体现气势为主
人行入口体现步行文化,景观和景点以游憩和休闲功能为主;车行入口位于小区正门,景观设计以体现气势为主。
3.5.2 景观绿化设计—结合景观分析
"现代、生态"是整体景观设计的原则,整个小区通过三条明确有力的景观轴线,将整个小区的用地和景观贯穿统一起来,给人留下第一深刻印象的是布置均衡的景观大道,营造了一种大方之家的气势,同时进人尺度的小品和景观要素,又使人感觉到了无微不至的贴心关怀,极具现代感又始终紧扣生态原则.在整体上营造了独具特色、天然健康的现代生态景观居住区。
3.5.3 景观体系
小区的景观体系由三大景观轴线将各个景观节点贯穿起来。设计中因地制宜,通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将各块绿地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在每个绿地上都有标志性景观,并设置五大景区:春之园、夏之园、秋之园、冬之园、水景区。使得每个宅间绿地均可游可赏。
重庆市三十二中校园文化和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张连英
副组长:李强、池鸿滨
成员:程其莲、何开容、张彬、曾维明、牟松、陈学宏、韩雯娟、彭长胜、郑富明、粱泽华、罗广林、陈燕
一、 指导思想
方案的制定以党的17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立足点,并体现三十二中“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的校园群体文化。
三、建设方案:
(一)精神文化建设
1、 校园建筑物的命名:a区综合楼、食堂、b区综合楼、教学楼;雕塑;(办公室)
2、 校园相关场所及道路的命名:运动场、花园、各功能室及道路;(办公室)
3、 文化橱窗建设:对校园文化橱窗的内容、更换时间、责任单位等作制度化的要求;(办公室)
4、 校园“植物牌”的制作:对校园内的木本及草本植物制作“植物牌”,对植物的名称、生长环境等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做成牌,挂在树上。(教务处)
5、 有关校园节日及庆祝活动:继续搞好具有我校特色的科研节(教科室、教务处)、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师生元旦文艺汇演(德育处)、教师春游、教职工篝火晚会,教职工演讲比赛(工会)、师生绘画书法展览及等现有的文化活动,努力开发新的文化活动,如教师普通话比赛(教务处)、教师体育项目比赛、师生摄影展(工会、德育处)、学生科技制作展(教科室、教务处)等;
6、 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素质的各种文化社团;(团委)
7、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充实相关内容。(德育处)
8、建立校史荣誉室(办公室、总务处)
(二)、物质文化建设:
1、 a、b区的大门及区域:绿化、文字、雕塑、浮雕、灯饰、水景等;(办公室)
2、 建筑物及百米起点和启智楼外墙体:口号、标语、绘画、浮雕、绿化等(办公室)
3、 楼道门厅:学生绘画、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相关制度、塑像及有意义的宣传画(德育处)
4、 校园雕塑: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雕塑、名人雕塑、景观雕塑(办公室)
5、 校园绿化:有特色的绿化如桂花树绿化带、黄果兰绿化带、玉兰树绿化带等(总务处)
6、 办公室文化建设(办公室)
(三)、行为文化建设
1、 礼仪:师生的着装、发型、见面用语等要求(德育处)
2、 集会:师生集会时的行为要求(办公室、德育处)
3、 自习:自习时的行为要求(教务处)
4、 就餐:就餐时的行为要求(德育处)
5、 寝室:寝室生活的行为要求(德育处)
6、 上课:师生上课时的行为要求(教务处)
(四)、制度文化建设(办公室及相关处室)
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 。
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和规定
2、 检查、补充、修改和清理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3、 建立建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4、 努力营造科学的制度文化环境,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实施,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四、方案实施时间:3到5年根据学校综合楼和塑胶操场修建完成的情况逐步完成。
五、方案实施阶段:
1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10年3月)
2阶段:向全校教职工宣传方案,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10年3月—4月)
3阶段:行政会、教代会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审议通过。(10年4月)
关键词:校园绿化;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1 项目概况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有3个校区,其中实训基地校区位于广州新白云机场北工作区内(飞机维修区),紧邻多个民航生产单位。
2 现状分析
本次项目(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用地内的正门广场、培训楼和图书信息中心、教学行政楼周边公共绿地、以及围合空间等其它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面积约为15000m2。本校区建筑以白色调为主,建筑风格为简单的几何体形成组合丰富的建筑空间,校园前两期绿化风格整齐大方,主校道透视效果强烈。
3 规划指导思想
3.1 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3.1.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建筑与环境互动。校园绿化景观依据各区域不同的功能与环境需求,探求具有本校园独特绿地形式与空间。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面(大块绿化)的有机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环境,构成校园的绿地系统,以建设生态化、花园式、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绿化景观为最终目标。
3.1.2 彰显校园文化内涵的理念。实训基地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设为“奋飞”, 运用红色(彩色)植物和雕塑、铺装点缀其中,起导向及焦点作用。校园总体绿化规划为营造校园户外活动、学习、教育、交流的“大舞台”,实现舒适、怡人的绿化环境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校园功能分区明确,绿化景观设计,无论是局部的,或是整体的,都统一围绕着校园的使用功能和立意展开。绿地规划统一考虑,力求协调一致。结合现有建筑,以建筑为依托,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在满足相关规范及规划指标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创造有民航校园特色、整齐大方、线条明朗的校园环境。
3.1.3 绿化系统网络结构的理念。公共空间绿化体系和景观网络化,通过“苑-园-广场-道路-院-庭”的起承转合,形成校园园林化的景观体系,使自然和人工得以相互结合、渗透,形成丰富的景观视线和连续的景观感受。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既注重对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尺度等功能要求,也充分考虑师生群体的各方面需求和心理感受。
3.1.4 渗透管理的理念。实训基地三期校园绿化系统的规划,需要增加校园环境的识别性,提升学院的形象,形成“广州民航”特质环境,并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实现管理的“潜移默化”,同时促进学院的后勤绿化工作不断进步。
3.2 突显校园绿化景观总体布局的空间系统观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用绿色基质+环绕绿带+绿色廊道+干扰斑块+观节点进行总体布局。
绿色基质:通过连贯性的大面积绿化,确保校园绿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以上,实现绿化的生态功能及相关功能。
环绕绿带:通过校园四周林带的建设,形成校园与周边区域的分割,加强校园边界线和识别性。
绿色廊道:通过主干道和次干道足够宽度的绿化带,贯穿和加强绿色基质,共同形成校园绿化的系统性。
3.3 优化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结构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空间的总体结构,主要满足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体现校园绿化的层次和要求。刚性结构,指绿化规划布局总相对稳定的主干骨架,如道路绿化,边界绿化,广场庭院绿化,标志性景点建设等。柔性结构,是指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的弹性结构。如预留地的绿化,建筑物周边的绿化,屋顶绿化等。优化结构,可以将近远期校园绿化景观建设,做到有机结合;可以清晰展现校园绿化景观结构内部的个性特色与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实现校园绿化景观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节约型规划设计的要求。
4 方案设计
4.1 各功能区分析
实训基地校园整体建筑风格充满现代感,简洁明了,校园内北区现状绿化自然优美,但缺乏重点点缀和小空间的营造。本设计从结合整体建筑功能和风格、现有绿化配置和强化主入口出发,融入民航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元素,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如图1所示。
4.1.1 主入口区。现主入口广场面积有限,不够开阔。本设计将学校主出入口及东西两建筑主入口形成的前广场作一个整体考虑,运用鲜明、简约、大气的地面铺装和适当的景观绿化设计,并考虑人和车的分流,突出加强主入口的气势效果。
4.1.2 庭院区。包括图书馆、办公楼和实习培训楼形成的庭院空间。分别为求知园(东)和时光园(西)。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浩瀚的知识大门。依据不同的建筑使用功能和风格,营造统一又具浓郁文化氛围的休闲活动空间。
求知园:主要景点有-求知径(问号造型,甲骨文路面雕刻)、勤学台(塑树旱景造景,营造休闲读书、活动平台)、汗水书香水景(水从书本造型构件缓缓流下,寓意求知的艰辛,方可得到知识的回报)。
时光园:平面的造型是一把钥匙,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主要景点有——金匙广场(钥匙造型广场,中央构件小品为进入视线的焦点,并形成一个框景。围绕广场摆设的石质园灯,可摆设模型雕塑,也可作坐凳)、时钟景墙(镂空时钟景墙寓意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到老,学到老)。
4.1.3 道路绿化区。满足人行和车行功能要求达到一定庇荫和审美效果。
5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依据以上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结合对前两期绿化景观的总结,达到在平面与立体形式上统一协调。如图2所示。
5.1 结合建筑风格、使用功能和空间关系,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
衬托完美建筑、划分重组建筑空间关系,使绿化和建筑相辅相成,创造宜人的舒适环境。
5.2 植物配置时必须结合场地条件和空间关系,以及朝向通风透光等问题
如庭院内上空为建筑顶板的空间,一般不适宜种植乔灌木(考虑塑树或作功能平台);主干道的树种选择考虑配合现状的绿化种植。
5.3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景观层次感
主要以常绿树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
6 方案在施工中的完善及反馈
根据以上施工放线图,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列植、对称的规则种植布局与学校的学术严谨性相对应,体现出简洁大方的景观效果。结合现实场地的客观因素以及出于使用安全、卫生考虑,对方案内容做出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图3 原用作绿化分隔带的巴西野牡丹的巧妙运用
图4 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列植
6.1 应用艺术、生态等手段,植物与建筑完美结合
培训楼周边停车场取消了车位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延伸了停车场的绿化景观效果。取消了的车位间的绿化分隔带使用的巴西野牡丹移至建筑墙边种植,软化、美化建筑的边缘线,降低墙体硬质观感,增加美化柔和度,增强层次感,见图3。
6.2 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完善
围墙与道路之间及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南边的绿化带增加具有浓郁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进行行道树列植布置,完善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同时,将校园绿化景观规划的内容(自然空间、人文空间等)与策划的景观亮点相对应,见图4。
6.3 植物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密融洽
对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内庭及周边的绿化带进行植物配置优化,应用火焰木与尖叶杜英营造树阵,通过应用天门冬、勒杜鹃、黄榕球、红继木等将内庭院空间、屋顶绿化来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求把有限的空间有效利用营造出更为开阔的效果,见图5。
7 结语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三期绿化景观的营造,是科学的规划指导理念、彰显特色的方案设计、精心切合实际的植物配置以及规范施工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校园绿化景观规划是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景观的巧妙表达,需要全面统筹,更离不开日后绿化管理养护,园林绿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校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沟通信息,将其纳入城市绿化管理范畴,让校园绿化建设成为城市绿化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张秋红.浅析校园绿化景观特点与规划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2(11)
2 张涛. 垂直绿化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22)
3 杨斯玲.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会精神,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渴望拥有富足充裕的物资生活,渴望拥有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渴望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优雅整洁、秩序井然的城市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顺应时展,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森林、民生为主题,围绕建设绿色生态的目标,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优化校园环境为着力点,广泛发动,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全力实施,确保2014年5月前我区校园绿化率达30%的目标要求。通过宣传确保在校学生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知晓率达100%。
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掀起爱绿、造绿、护绿。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各校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大力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作,提高校园绿化率。通过拆违建绿、拆旧建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方式,增加绿化总量和绿化覆盖率,努力形成“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二要大力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宣传活动。深入落实“中小学绿色行动计划”进一步将绿化意识、生态意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一定的植物知识,认识到植物护绿、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通过校园网络、广播、报纸、科普讲座和各种学生文体活动大力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三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建立树木绿地班级保护责任制,走入社会开展认养树林和爱绿护绿志愿者活动,营造人人关心绿色环保,个个参与绿化家园的良好氛围。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认真贯彻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文教体局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局领导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局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强与局创建领导小组的联系,统筹本校的创建工作。
关键词:校园绿色整体设计观人性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project, elaborates some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 and the practice, emphasizing humanization integrated design concept.
Key words: the campus green overall design concept hum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2.
1.1项目缘起
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位于黄石市铁山区,为了学校的发展,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迁址武汉,在武汉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5年11月,我院与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一起参与了设计投标。经专家组一致评定我院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
根据我国大学的发展模式研究,机电学院的发展将定位于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术大学,培养研究、应用综合性发展的人才。因此,新校区的建设将充分体现产学研相结合、教学与研发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园、绿色的校园、人性化的校园”。
1.2区位及现状分析
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校区工程位于武汉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北靠规划中的森林公园,南临汉施公路,西由开发区规划道路 控制,东由规划红线控制。用地内有高压走廊穿过,将用地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用地为丘陵地势,地势有较大的起伏,地面高程最低20.76米,最高的丘陵标高为58.16米。
1.3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规划总用地面积56.6ha(含城市道路代征用地0.2ha),规划学生总人数8000(远期12000)人,总建筑面积23.1万。
1.4.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总用地面积 56.6万 总建筑面积 23.1万 建筑密度 13.48% 容积率 0.41
绿化率 54.3% 学生总人数 8000(远期12000)人 教职工人数 445-667人
2.基地解读
山水交融,田园牧歌是场地给人的第一印象。现状多为丘陵起伏较大,零星的水面呈现着不同的情态,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记忆。
自然村落位于场地中部偏东南的高地,排水良好,坡向南方,周围环绕着宁静的池塘。场地系长江冲积带,是良好的建设用地。而场地中心偏北用地农民取土采石,等高线破坏严重。用地西部是植被良好的小山岭,水稻田西向环绕山体,用地以北为植被保护良好的森林公园,可以考虑绿化的渗入。
如何强化基地的生态景观特征,使建筑和人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并与之结合,成为设计构想的起点。
3.设计理念
3.1 设计结合自然――景观生态核的塑造
整个校园环境的设计理念是人与自然共生,建筑与环境互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水体,表现山水园林特色,通过安排校园内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来构成校园的绿地系统,以建设生态化、花园式的校园为最终目标。
3.2教学与实践的统一――高效率的校园
功能分区与单元布局有机结合,突出教学科研和实践训练两大板块,为学校产学研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典型化、通用化的标准教学单元让建筑具有更高的使用灵活性;中心教学区采用集约型的布局模式,专业相对集中,形成网络化的联系,便于信息的交换,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共同使用和管网的集中敷设。
3.3面向对象的设计――人性化的校园
结合设计场地条件,以中心教学组团为核心,建设北侧和东侧两大学生生活区,既符合学校分期建设的要求,也大大缩短了学生上下课之间的往返距离,实现了功能分区的人性化。此外,控制核心区围合广场的尺度避免空旷的超尺度感,努力营造属于的本校园的场所精神。
3.4可持续发展――绿色的校园
适度集中,节能省地,形成弹性组团的建筑布局,适应学校规模、学科、资金投入的变化,保证运作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增加户外活动用地与休闲设施,提高师生对校园环境的参与度。
设计贯穿环保的思想,尽量减少破坏原有山体水面,保留原生态池塘水系,改善水质;同时,本设计充分考虑周边工厂对环境的干扰,维系校园优雅安静的环境。
4.规划设计
4.1规划结构
用地内高压走廊的限制,将校区划分为校前区和核心教学区两部分。校区内有良好的山丘和水体景观,可建设用地散落在山水之间,呈缓坡。
针对这一特点,方案保留了地块西侧的山丘,将现有水体连通,整理岸线,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绿化环,利用高压走廊范围作为组团间绿化,并用一条斜向的景观轴将校前区和核心区两块用地连为一体。整个轴线长约260米,呈2¬―3.8%的缓坡,以图书馆为并转折过渡到校园东大门。整个用地自然分隔成七大板块,分别是校前区、核心教学区、实训教学区、实训工厂区、文体活动区、后勤服务区以及北侧和东侧学生生活区。
路网结构顺应地形地貌呈两个环状沿地形蜿蜒展开,环绕各功能分区。在绿化环抱之中,安排了贯穿校园的主要景观轴,并通过建筑布局形成了两个核心广场节点。强有力的轴线与教学核心体现了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沿湖、沿山的自由浪漫的路网布置,又体现了环境的亲近感,浪漫色彩与理性主义交相辉映。
4.2功能分区
学院的几大功能区围绕整个校园的几个核心设置。
校前区:围绕校前区的是行政办公大楼、实训大楼和一期教学楼,是校园对外展示的一个平台。行政办公大楼与实训大楼以景观屋面连接,围合成校前区广场,建筑本身也成为校园景观轴线起点上重要的景观标志建筑,与教学核心区遥相呼应。行政办公以及一期教学楼通过周边环形道路与大片广场、停车场的处理,使得其交通与教学、生活流线互不干扰,自成一体,从而实现行政管理以及对外交流独立性、决策性。从汉施公路到校前区广场为两级台地,高差2.5米,其标志性建筑实训大楼距道路红线约240米,属于一个合理的中景实现范围,构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教学核心区:位于校园生态绿化环核心的是核心教学组团,由统领全校的主要景观轴线分为左右两片,一边采用围合布置(由公共教学楼、信息管理学院以及资源机械工程系等呈L形骨架组成教学核心区);一边采用散点布局(由独立的艺术学院及三期院系教学楼组成)。图书馆位于轴线的一端,作为一个制高点统领整个组团,形成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相互通联的紧密群体,成为校园功能组成的主干部分,并与体育馆一起成为东大门的主要对景。汽车系独立点缀在教学组团西部,依山傍水,既与教学核心区保持了较强烈的联系,又利用生态环境降低了噪声的干扰,与实训作为机电学院重要教学实践内容的特点相适应,在用地西侧相对平坦的地段,布置了专门的实训教学区及实训工厂,临规划道路设有出入口,符合其便于对外联系的功能要求。通过校园环路与主要教学区和实训大楼联系,并利用高压走廊绿化带和东部的山体作为组团间绿化,既联系方便又相对独立。实训教学区还预留了一部分用地作为学校后期实训工厂的发展建设,形成产学研的一体化有序发展。
学生生活区:整个校园设北部和东部两处学生生活区,每处由6-7栋宿舍围合学生食堂组成的4000人左右规模的生活组团,便于集中管理和分期建设,实现社会化管理模式。
文体活动区:包括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以及田径和球类运动场,其布局是大集中、小分散的方式,将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置于两大生活区中间,成为学生共享的公共设施,且临近东大门,便于对外交通疏散,顺应社会化的趋势。田径和大量球类运动场分两部分集中布置于各生活片区附近,减少了活动通行距离,而其它小型运动场及文化活动设施则散点布置在学生生活区的周围,使宿舍到运动场,文化中心距离较近,又有坡地避免运动噪声对教学的干扰。
后勤服务区:后勤服务区包括对外联系较多的医疗保健中心、后勤基地、车队等,布置于校园东部次入口处,与城市干道有一定的联系,又靠近学生生活区,利于后勤设施服务的开展。
4.3交通系统
目前,现状用地规划道路尚未完备,校园仅在南部校前区短距离临汉施公路,因此我们采用了环状机动车行系统。校园环路在各功能区之间穿行,使校园在整体联系便捷的同时,不穿越各组群的核心空间,婉言曲折的道路线形成步移景异的丰富景观效果。校园主环路宽16米(含人行道)。
同时,规划尊重学生和步行者,设置了人车适度分流的交通系统。环路内布置了步行交通系统,在建筑群体间建构了丰富的步行网络。车行交通与步行空间分离,可以减少人流车流的冲突点,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校园各入口均有较强的目的性,相应地减少了闲散车辆在校内的通行,进一步减少了人车流线的交叉,实现人车分流。教学活动、体育活动、起居活动区域呈三角分布,减少了往返距离,也避免了相互干扰,满足了流线的合理。
利用地势高差,在学生公寓及部分教学楼建筑下设计架空层停自行车,解决学生大量自行车的停车问题。
4.4竖向设计
本设计结合总平面规划布局,充分利用了实际地形地貌。在尽量达到土方平衡、投资最省的前提下,设计中采取了台阶式平土方式,将整个场地分为12个平土分区,平土标高由25.00m至45.00m不等。运用方格网计算法(20mX20m)计算出土方量为:填方574154.84m3,挖方564961.16m3(不含三期实训工厂区域,若含在一起,总填方为71000m3,挖方720323m3)。回填土需分层碾压。
4.5绿化景观系统
4.5.1空间景观结构
在“生态的校园”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原有山地与水体,山水一体形成生态景观带环绕教学区,是方案设计的构思特点所在。
一轴
校园景观主轴联系校前区和核心教学区,以一系列广场、平台、绿化漫步道、步行桥等创造出与绿化水景紧密相融的步行空间。
一湖
设计中将原始地形上的五片水面整合连接,形成中心区的景观湖,水体空间强化了校园核心,兼顾了排洪、生态和景观的需要,并以此为师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亲水生活环境。
一岛
水系环绕在核心教学区间,从而形成一个由图书馆和教学楼群组成的教学岛,若干座桥和广场横跨水系,将教学岛与生活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4.5.2绿化系统
校园的绿化系统在整体的生态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水体、林带,几何体育运动绿地等,形成网络,进而延伸渗透至建筑组群、庭院内部,创造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各建筑群嵌入这一绿化网络之中,通过广场绿化、平台绿化、庭院绿化等强调人工化的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
主干道绿化以武汉地区常用行道树香樟、桂花及紫叶李间植,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做到步移景异。
主干道环绕两个主要广场――前区广场和教学核心区广场
校前区广场:作为校园对外交流的主入口广场,以庄重大方为主宗旨,在绿化配置上,以雪松和黄杨为主,配以小型观赏叶类植物,组成多种庄重有序的图案以烘托校园行政楼的高大与控制性作用。
教学核心区广场:整体绿化方案应体现校园文化气氛及严谨活泼的教学气氛,因而也以草皮为主,如马蹄金类;适宜散植观叶植物,如小株银杏;低矮类造型植物,如麻叶绣线菊等。
广场的中心主题均以水体为主,行政广场的水面强调规整的几何形,水面适宜点缀飘浮式雕塑,并加线型点式喷泉;核心区水面结合地形中心湖面景观做叠泉处理。
个人简历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景观;场所精神;生命文化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46-02
1 前言
场所,是活动发生的地方,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场所具有吸收不同内容的能力,它能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空间。场所不仅仅适合一种特别的用途,其结构也并非固定永恒的,它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其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根本的经验。
校园规划除了建筑实体外,外部空间作为校园生活的发生器,是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产生公共记忆,公共特征的主要场所。一个学校在具体的校园物质环境实地营造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景观的创造、建筑组群的维合界面及景观空间若干层次环境场所的氛围营造,因为它们才是作为校园非物质文化的基本载体,构成了包括校风、学风与内在的校园文化传承的主要空间场所,而不是过分讲究平面形式构图,忽视环境场所与校园特点的创造。
2 项目主题――生命、文化与“场所精神”物语
设计方案在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在设计构思反映生命的奇迹、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故事如DNA、蛋白质细胞的概念,以及生命与人类的交流的理念和场所精神,让老师与学生能够提高对生命的文化认知与尊重,对景观生态的保护与延续。并且在场所精神中强烈反映出华侨大学中感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龙舟文化通四海,凝集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学生的多元文化精神。所以项目主题以生命与人类的交流的基础上,为校园景观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历史沧桑,展现校园精神,孕育校园文化,突出表现了校园景观“场所精神”。
3 项目背景
探索新型办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高档次的文教、旅游区是华侨大学厦门校园的办学目标。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体现着大学理想和人文精神,反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理念的新一轮校园文化大潮,促使了这次华侨大学厦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这个项目的诞生。基于上述的观点,在这个项目设计中,设计者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4 现状调查分析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东南角,东面隔路与集美大学相邻,南面是规划中的滨湖的集美大道,西面亲水(杏林湾),北面是规划中待引进的其他高校园区(见图1、图2)。
5 设计原则
整个项目在以设计主题为导向的依据上,提出的设计原则有: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生态原则和地域特色,分期规划原则,开放性原则,资源共享原则。
6 用地布局
根据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全园分为六大景观功能区,分别是:湿地景观观赏区、广场活动区、户外交流区、运动区、读书林区、休闲野趣区。
校园景观有一实一虚两景线,实线为校园观赏环路,贯穿校园不同功能空间;虚线为水体,连接着校园区主要景观节点。
校园的西南部是湿地景观观赏区,主要的景点有南入口、五洲文化主题湿地观赏区、生命之塔、渔舟晚唱等。校园的西北中部为广场活动区,主要的景点有叠水舞台;湿地景观观赏区以北是户外交流区,主要的景点有滨水大道、以及细胞概念等;校园的东南部是运动区,主要的景点有生命之源等,读书林区位于中部,主要的景点有书香竹林等,休闲野趣区位于校园的东北部,主要的景点有兑山的山景保留改造、生态走廊等。
7 功能结构组织
校园的设计从它的概念出发,在布局结构上强调了五条主脉,五种景观功能线,分别是文化线――文脉,水景线――水脉,生态线――绿脉,游乐线――嬉脉,历史线――史线。设计中五条主脉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组成了整个校园布局构架,满足师生的文化、娱乐、休闲等要求。整个水系的设计有机结合又能突出重点与,其内容有湿地景观观赏区、人工湖、广场水体、野趣溪涧、生态溪涧等各种丰富的水体景观。并且在五洲文化湿地中又结合中国传统龙舟文化进行景观构架的搭建,使整个校园呈现浓郁的历史、人文风情。
8 道路交通设计
校园道路规划整个道路组织主次分明,自成系统,完整有序。依据高等学校学生上下课自行车、步行人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进行布置,同时考虑机动车安全方便顺畅运行。校园规划道路分为五级,校园主干道,校园次干道,环绕综合教学楼群道路。IV级道路、消防车道(平时为步行道),道路绿化设计错落有致。景观设计在每个区增加环园步道。既是联系各个园区的主要干线,又使每个园区自成一体。
9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
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从四个角度去设计。首先是环保教育――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展示窗口;其次是可持续性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回收材料、地方材料、快速更新、低反射表面;第三是中部的节水与泻洪―节水装置、实施中水处理、中水再利用、河道和地下汉水层的补水、透水性良好的铺地;第四部分是可持续性生态景观设计,包括强力吸收二氧化碳、节水的设计、维护要求低、本土的/适应性强的植被。
10 绿地规划设计
整个校园在保持原生林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局部维护和改造,组成非营业性的植物绿地生态架构,使整个绿地系统的保持与恢复可持续性发展。新植物也以当地生态土生的原生树种为优先,保留原有的古树,种植形式为复层栽植,创造多种生物区位。通过合理的生态群落设计,在校园创造滨水绿链与弹性绿化渗透,并且结合整个的布局,组成以水面和自然山体为核心、以景观绿带为纽带、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型的绿化体系,从而呈现出亚热带环境海滨城市特色。
特别是绿化结构,沿龙舟竞技湖沿岸设计连续富有变化的滨水绿化带,以五座大桥为节点,形成五个不同特征的滨水区段,分别设置以斜坡绿化、亲水平台、观景码头、自然叠石与龙舟码头为特点,通过滨水绿链向校园内部有机渗透,提高山水校园的感知度。
11 结语
正如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危机产生现象学,现代环境的危机则直接引发了建筑现象学。整个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生态型、景观型、开放型”的思想指导下,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类似的情况下,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力争使设计出来的新校区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亚热带风光的海滨高校。
参考文献:
Abstract: Campus virescence is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With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aus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eed up the pace, campus area expand manifold due to restructuring and original campus virescence faced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Campus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lleges should value virescence educational function, outstand campus virescence planning design, fully embody the uniqu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science and temperament of colleges.
关键词: 高校校园;园林绿化;环境育人;科学规划
Key words: college campus;landscaping;environmental education;scientific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66-01
0引言
当前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既是城市园林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物质载体。由于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特殊机构,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集自然与人文、物资条件与文化氛围于一体的学术生态空间,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的校园更有助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和优良学术氛围的形成。因此高校园林绿化建设应做到科学规划,以充分体现出高校特有的文化科学氛围、人文气质和育人功能。
1高校校园绿化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绿化功能对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1.1 生态功能人类与花草、树木一样,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具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本性。
1.2 景观功能在高校园林绿化建设中,盆景虽是配角却必不可少。如在高校大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各主要路口等公共场所,可以进行盆花、盆景和其他盆栽植物的摆放,并经常性更换品种,改变摆放形式或图案,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处于变化中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1.3 育人功能美好的校园环境,能使人们从中可以领略花草树木的内涵,如松柏坚贞不屈傲霜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等。
1.4 文化功能从观赏植物着手,以疏落有致,摇曳多姿的植物造型和植物群落来浸润师生身心,提升其修养,满足师生学习、活动、交流与休闲的需要。绿化建设工程是表达人与自然亲合性的最直接、最完美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1.5 形象功能一般初到一所学校,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校园绿化和环境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环境和绿化风貌,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它最直接地反映出了一个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建设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
1.6 实用功能漫步校园,精致的园林布局如小径、坐凳、廊亭,形式多样的绿地,这些都能吸引师生在其间游憩、学习、交流,它们所提供的轻松怡人的环境对师生的创造力具有一定激发作用。
2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认识,绿化整体协调性不够由于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师生对校园绿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不够,校园绿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2.2 特色景观偏少,校园文化氛围体现不够有的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有的高校则盲目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没有把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特点相结合,没有体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美学内涵。
2.3 植物配置不合理,绿化设计缺少专业性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缺少专业的绿化设计,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缺乏科学认识,物种选择、配植缺少科学性,导致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校园生态系统脆弱。例如校园内有的区域树木过多,造成绿化有余而美化不足,缺乏合理布局和艺术效果。
2.4 管理较粗放,缺少专业队伍有的高校对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经济、技术投资,没有固定的专业队伍养护和管理校园,有的绿化养护仅靠一些农民工进行一些简单的拔草、修剪、除虫工作,缺少植物生理的基本常识,在绿化管理的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
3融文化内涵的校园绿化科学规划设计
3.1 优化理念规划理念是贯穿于规划整个编制、实施过程,对规划起着统领性、方向性、根本性指导意义的规划目的性思想。在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中,必须确立先进的规划理念,充分考虑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宏观性。
3.2 合理规划设计方案要经过实际论证及专家评议,对已建成且为永久性的教学区或科研办公区,可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绿化;对临时用地,可通过兴建苗圃、种植花草等方式,既避免空闲地的浪费,又可为校园增色添彩,增创经济效益,减少投资浪费。
3.3 突出特色我国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特色。因此校园绿化要将各自的办学理念、历史文化及人文思想融入进来,要突出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及校园文化品位,彰显特性和创新;在绿化设计上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学校的性质、学科特色、办学特点及自然现状等统筹考虑,使校园的植物造景和学校的发展及历史渊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的景观打上该校的烙印,才能体现该校的特色。
3.4 因校制宜各个高校校园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形地貌,我们在进行绿化建设时,要因校制宜,不要简单照搬别的学校或市政的做法。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校园内原有的植物、自然地形和地貌,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园风貌。
3.5 以人为本在校园绿化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亲切宜人,体现特色、寓意于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绿为主、注重造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并注意运用校园分区绿化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工作重点:
1、规范后勤工作、健全规章制度;
2、加强财物管理、减少物质浪费;
3、抓好安全工作、力创“平安校园”。
三、工作措施“
(一)后勤工作
1、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2、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校产管理制度,加强对校产的日常管理。及时运用校产管理软件做好校产登记、保管、申领、维修、报废、转让等各环节工作,增强教师和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3、加强绿化管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现有的花草树木做好养护和专人的管理工作。今年的重点是绿化的改造(如学校东面空场地的绿化设计、原花坛绿化带花草树木的添置等),努力是校园四季如春,春意盎然。(具体方案等学校讨论后再定)。
4、加强教学设施的维修与更新,本学期将根据去年制定的基建财政预算,将进行各班级后黑板的、教师办公室办公橱的更换,会议室与队室的装修,学校校门的维修等。
(三)安全保卫工作
1、按时参加各级安全工作会议,及时向学校领导及师生汇报,传达会议精神,加强安全工作信息沟通,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安全教育与学校整体工作紧密配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强岗位安全责任制,重点部位安全责任制上墙,每学年与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
3、期对学校各类设备、用火、用电、饮食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以检查促整改、以整改粗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