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9 09:44: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审计局内部审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现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主要是由管理体制和职能定位不当所致。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下设机构,需要服从企业的上层管理,需要从企业得到运营的经费;另一方面经营者认为内审机构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财务活动进行监督。通常,企业对内部审计有时是以是否“听话”为衡量标准。这样,在经济利益的约束下,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发挥得不是很好。
(2)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从国家审计署规定的内部审计范围看,内部审计是对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审计。而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这就使内部审计也仅具备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使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清。
(3)内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中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岗调来,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不熟悉具体的业务操作;在审计手段上,还主要依赖于手工查账,计算机技术运用少,审计效率低下;审计技术方法上,很少使用统计抽样的方法,一般根据经验判断,导致无法根据局部审计的结果来推断总体,无法提出有效的管理意见,制约了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4)内审职能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内审人员往往将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管理建议,从而导致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5)审计理论滞后,难以指导当前工作。当前,我国审计实践已有了较大发展,但理论滞后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如在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方面,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内部审计实践工作要求的理论体系;在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审计的有关理论,广度与深度不足,以至于理论落后于实践,指导意义被淡化。
(6)审计成果实施不到位。目前,各级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实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对审计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关的制度,导致同样的审计问题反复出现,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不能做到“宽严适度”,有的干脆不了了之,使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受到了影响。
(7)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较弱。“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从大多数地方落实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先任后审”的逆向程序,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其作用也无从发挥,特别是对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给追究责任带来了困难。
2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除了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之外,笔者认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还应采取以下举措以完善内审工作:
(1)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现代企业中,内审机构应以下列两种方式设置:①在总公司层面,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②在分支机构层面,根据业务规模和性质,同时考虑成本因素,设立总经理领导下的独立部门,行使执行系统的内部审计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各分支公司的审计机构应由审计委员会垂直领导。
(1) 申请
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得委托他人。否则,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我国办理离婚登记的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当事人申请离婚,应当持有下列证件和证明:①户口证明;②居民身份证;③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④离婚协议书;⑤结婚证。此外,还应当交付办理离婚证及存档所需的单人免冠照片(根据不同地区的要求提供),并按照婚姻登记机关的要求填写《离婚申请书》。
(2) 审查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当事人离婚申请时,应把婚姻法及《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当事人讲清,而双方当事人应如实回答婚姻登记管理人员的提问。工作人员应查明:①离婚申请人是否是合法夫妻;②离婚双方申请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③离婚是否确实出于双方自愿;④对子女问题的处理是否妥当;⑤对财产问题的处理是否妥当,等等。如登记机关发现离婚的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教育或不准予登记。违反刑法的,要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防止轻率离婚和假离婚,工作人员应对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和调解和好工作。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应当进行认真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虽然这是法律为防止登记工作久拖不决而提出的时间要求,但客观上也给申请离婚的当事人冷静的进行考虑,在审查期内,如果双方当事人对重归于好取得共识,应准许当事人撤回离婚申请。
(3) 登记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经过审查后,对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离婚申请,予以登记并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起,解除夫妻关系。对不符合婚姻法和《离婚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的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进行阐述,希望能给相关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我国结合信息化现状,根据内部审计工作建设了相关系统,有效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但是,某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较低,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由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但是,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环节中没有参照指标。很多企业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硬件资源配置越来越完善,但是,某些内部审计软件在运用过程中,难以与硬件设施相互协调,使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同时,当代社会背景下很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越来越低,虽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实践操作水平较低,遇到问题难以灵活处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不断下降。我国相关部门结合当代社会现状,制定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内部审计一词设置了新的定义,该定义体现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宽,改进了传统的内部审计含义,使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能够发展得更好。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结合企业的管理效益,不断实现信息化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快速发展下,企业的业务量迅速增加,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以人工审计为主,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出现效率低、准确率不高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因此,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结合大数据时代,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从而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在当代社会中,互联网技术普及率越来越广,很多领域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业务量越来越多,审计人员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因此,我国实现信息化审计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但是,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很多风险,包括传统审计工作风险、建设环节审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落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企业信息的风险控制工作中,审计部门常常出现职位独立的特点,导致信息数据录入环节与校对环节权限相互依赖,很多数据信息被人为出于个人利益修改,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营出现问题,增大了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风险。同时,系统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内部审计数据信息常常出现不完整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审计系统的修复,技术人员需要落实好对真实数据的校对工作。
二、内部审计风险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中,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风险涉及以下几个内容:内部审计工作环节中,由于审计数据信息采集不当,处理与转化环节出现问题;企业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存在漏洞。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漏洞,很多黑客利用系统的不完善性,趁机攻击企业重要信息数据库,导致企业重要信息外泄,给企业的经济财产带来威胁。同时,落后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细节一旦出现失误,将会给整个信息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内部信息系统的劣势属于综合系统的风险因素。由于技术人员在处理数据信息过程中,数据信息具有信息量大、数据处理速度快、存取渠道为互联网等特点,导致技术人员在处理信息数据的过程中,难以及时追踪数据信息的来源,同时,较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导致技术人员难以快速发现数据错误,因此,一旦重要的数据信息出现错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损失。
三、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监督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微观解决措施、宏观解决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内部审计工作的隐蔽性越来越强,一旦失去了企业的有效监督,将会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大量风险。同时,为了保障企业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其内部审计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从而有效降低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率。因此,企业必须落实好内部审计的方式改革工作,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当代社会中,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企业必须加强挑选内部审计人员的严格性,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不断减少内部审计环节中的风险。在实际的内部审计过程中,某些内部审计人员与实际水平不符。同时,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属于应对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风险的主力,短时期内难以快速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多种知识型人才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各审计人员从事擅长的工作,在互相协调配合下,快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利益,企业应不断提高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的聘请率,从而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上树立更好的形象,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保障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部门相协调,使内部审计人员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当今环境中,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同时,定期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内容,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透明度,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率,企业必须保障内部审计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技术人员应落实好系统的防范工作,通过不断提高审计系统的保密性,避免出现黑客入侵重要数据信息库的情况。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审查审计人员数据信息的录入环节,同时,认真分析数据信息、数据修改、数据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技术人员还应不断提高审计系统的纠错能力,避免由于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对企业的经济运营带来负面影响。同时,技术人员还需落实好原始数据信息库的采集环节。原始数据库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重视采集数据的方式,不断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率。同时,在数据信息的转化环节中,审计人员应选择最科学的方式,保障数据信息不会丢失。在数据信息库的分析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多项先进措施,对数据信息进行严密分析,从而落实好内部审计的数据信息分析工作,有效提升内部审计数据的准确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技术人员在运用数据信息库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电子技术进行结合,从而不断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同时,有效降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在运用电子数据库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完全依赖该系统,应坚持使用数据信息库为主,运用电子技术为辅的原则,不断提升数据信息结果分析的准确率,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技术,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降低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昕.基于公司治理视觉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一、突出重点,找准定位,把服务公路中心工作作为内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及规费征收工作,我们认为,强化单位内审工作,必须把服务公路中心工作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围绕公路中心工作,我们先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下审计:一是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对基层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与合规性进行审计。去年我们对环翠局、乳山局、高管处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今年又分别对荣成局、文登局、设计院、征收中心进行了全面审计。针对查出的问题,我们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在今年的审计中,共纠正各种差错25笔,查纠违规违纪金额532.8万元,并对一个拖解养路费的单位进行了通报。二是开展了工程、养护建设项目审计。在每项工程建设和养护项目结束后,都组织财务、计划、审计、工程、养护等科室人员,组成专门审计小组对项目进行审计,有效地防止了挤占、挪用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问题。为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今年,我们委托正荟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市成龙线崮山至烟威界桥涵路面工程进行了工程造价审计,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公路建设、养护投资4.5亿元,没有发生一起资金违规挪用、挤占等问题。三是开展了公路养路费、通行费审计。公路规费征收政策性强、业务量大,每年我市的收入都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仅汽车养路费收入就突破3亿元,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国家规费流失。每年我们都要对全系统规费征收工作进行专项审计,从票据的领用、缴销、库存票据的盘点,加大对规费的征收入库、解缴和征收标准等的审计监督,确保了国家规费及时足额征解入库,防止了违规违法问题的发生。1至11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公路汽车养路费征收30486万元,全部得到及时足额上解,没有发生一起差错。四是开展了领导干部调任审计。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领导干部做到离任必审,并把审计报告存入本人档案,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先后对5名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查了他们任职期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财务管理的完整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造成各种债务的主客观原因。通过开展离任审计,分清了领导经济责任,促进了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局的离任审计面达到100%,做到了凡离必审,先审后离。五是开展了三产经营审计。坚持对全局各单位的三产企业进行定期审计,主要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审查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有无以三产名义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行为,并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审计,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或建议。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加强了对抱海大酒店、浩宇房地产公司以及各单位工程公司的经营管理审计,及时纠正各种管理不规范行为,使各类企业真正纳入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的轨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严字当头,规范管理,切实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是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第一道关口,公路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路事业发展的大局。实践工作使我们体会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服务作用,必须把提高工作质量作为内审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具体工作中,我们一是强化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为确保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对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标准和规范进行了详细规定,从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复核、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避免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使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二是重视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是体现审计工作成果,服务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计报告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既要全面真实的揭示存在的问题,又要深层次分析问题的原因,同时要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措施,不能就事论事,空洞无物。在每次审计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都成立专门报告撰写小组,对审计数据来源及其真实性进行严格核实,严格把关,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三是抓好审计事项的跟踪落实。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如果不检查、不改进、不落实,审计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我们开展的各项内部审计工作中,不管是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对发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坚持从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审计结论和决定下达后,要求被审单位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核实是否真的整改,使审计工作真正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今年以来,通过内审及时发现各类问题30多处,所有问题全部得到及时整改,审计事项落实整改率达到100%,有效地把问题解决在了萌芽状态。四是坚持内审与外审相结合。针对公路工程审计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坚持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对数额大、专业性强、难度高的大型项目,我们委托资质信誉高、业绩突出、专业水平强的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同时对审计质量、服务水平等情况实行跟踪监督,确保审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
1.供电局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显得日益重要[2]。但是从供电局近年来的情况看,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工作难做,不好开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
1.1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机构怎样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审计的权威性和作用的发挥[3]。目前,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机构与监察或党群工作等部门合并一起,审计人员兼职做监察、党务工作的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在日常工作中,供电局对县级供电企业审计人员的指导、要求,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在大部分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里,审计专责岗位偏低于财务、基建、营销等部门的专责岗位,很多有技术专长和经验丰富的员工不愿意到审计岗位上来发挥更大的能量,而新员工受到工作经验的限制未能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审计人员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当前的管理体制、审计方式等也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网省公司、供电局在开展供电局或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审计项目上,主要采用抽调其他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审计或财务、营销、基建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但这种模式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其他部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涉及到多个部门与供电局的沟通和联动,由于级别的限制,审计组成员在这个矛盾体的“话语权”下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发挥作用也受到局限。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若审计对象已提升至供电局审计部门的上级领导岗位,便会给审计人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受到影响,审计报告很难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若涉及到相关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切身利益的问题,迫于各方的压力,就很难以书面的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失去了决算审计的真正意义。
1.2专业人员数量少,专责人员调动频繁,审计队伍亟需稳定发展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财务、基建、营销、物流等各方面专业技能。近年来网省公司内部加大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培训,与本企业其他部门的专家能手开展交流活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审计指南》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但由于供电局内部审计专责人员较少,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审计岗位仅有一人,在兼职监察、党群等工作的情况下无法专研审计业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调动频繁,以致刚熟悉、掌握审计业务要领的员工又流失到其他部门,没有审计经验的新员工难以发现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难以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更无法做到服务职能的发挥。最终,在供电局层面不能形成一支素质高、质量稳定的审计队伍。
1.3工作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供电局内审部门近年来比较重视经济责任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审计工作,严格执行经济责任“三年一审”和基建工程必审的要求,并且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自主实施审计项目,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并且未将审计工作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去做,即建立一种内审工作主动地参与到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对策
2.1合理进行机构职能设置,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供电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内部审计独立性关键在于各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并且其独立性要能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承认和支持。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不能从属与办公室、监察部等其他职能部门,并且有专职的人员开展工作,直接对接上级审计机构。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3]。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能力,才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从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看,内部审计人员属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应给与相匹配的职能岗位及地位。从现今联合审计的模式上看,将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优秀审计人员收编为网省公司直属管理、调配,审计人员才能保证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在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项目上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2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
为稳定供电局内审队伍,主管单位应该在薪酬待遇、升迁考核、工作硬件设施等方面多多关注内审人员,不仅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还能使审计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后继乏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供电局大部分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会计专业,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可以吸纳营销、基建、物流等部门的专家人才,不仅增强审计队伍的硬实力,更提升了审计的质量。
针对审计专责调动频繁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调动,必须由供电局的审计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提出,经供电局审计联席会同意通过。稳定的审计专业人员加上不断地培训学习,不久的未来供电局将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 优良、纪律严明、有奉献精神,高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
2.3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创新,建立内审外部协同的新模式
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是现今流行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审计资源[4]。结合供电局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优化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模式,给予参加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部门人员、县级供电企业人员更多的独立性,增强其责任心,并且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合理组织优秀人才共同完成供电局审计项目,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推进开展电费专项审计、物资管理审计等形式多样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综上所述,在创先争优的背景下,我们将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开展供电局“创先”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文也仅从几个角度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期望能与同行一起进一步的进行交流和探讨。(作者单位:曲靖供电局)
参考文献:
[1] 吕瑜,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
[2] 韦德贞,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地位的途径[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1)
一、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与应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二是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与之相适应。
1.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和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
先看会计信息化环境:财政部1994年5月4日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基本会计核算业务实现电算化;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根据这个目标,目前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具备了能够满足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化程度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审计对象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制约了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但内部审计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内部审计针对的是某一个企业或者集团,范围比较小,它的会计信息化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建立,这就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看审计软件的发展:我国审计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高级的几个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化审计软件有易通、审易、中软AO和AE、通审、审计之星、中普、金剑、审计直通快车等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些审计软件在功能和实用性上都相对趋于成熟。因此,审计软件的选择面较广,比性能、比服务、比价格,总有一款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2.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辅助审计,顾名思义,除了需要运用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外,还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达到审计目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而现状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学习与培训,少数有计算机基础的又对审计软件缺少了解,因此,要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集团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效果评价
1.前期准备阶段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对策。
(1)取数方面的问题与对策。凡是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有若干子公司,有的还有分厂、事业部,还有的三者兼而有之,这就可能出现内部各单位所用的财务软件不统一的情况。本公司就是如此,下属几十家投资企业所用的财务软件和版本有七八种,有的还是自己开发的,在计算机审计的第一步——取数问题上,常常会碰到审计软件不能自动完成取数任务的问题,需要人工寻找数据库路径。这个问题不解决,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无法开展,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又相对比较简单,每一种会计软件都有自己特有的路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规律,找到规律了,取数也就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2)转数方面的问题与对策。衡量数据的成功转换有两个标准,一是转数模版是否已将取来的数据库成功用换成审计软件能够识别的数据,二是转换后的数据是否正确可靠。由于大型企业集团子公司多,财务软件不尽一致,在实际应用中就可能会碰到这两个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审计软件自带的转数模板不能完全适应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解决问题的对策: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重新编译几个转数模版,转数问题迎刃而解。
(3)定义报表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审计软件对各类财务软件兼容,因此,在定义报表方面它提供的是一种开放式架构,具体应用时需要审计人员对每个被审计单位分别自行义,十分繁琐,也十分浪费时间。解决问题的对策:自行定义一个通用的报表模版,使之到哪个单位都能适用。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经过反复修正和补充,现在我们的报表模板已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大大缩短了现场耗费的时间,方便了审计人员的使用。
2.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实务中发挥的几个作用。
(1)审前预警作用。
审计软件提供了一整套预警检查工具,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已获得的电子凭证的完整性,科目设置的规范,报表的平衡性及其结构的合理性,账簿余额的一致性以及大金额款项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多角度、全方位地提供有助于确定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等方面的信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开始就有一个全面了解,为审计过程中风险的防范起到了预警作用。
(2)辅助分析作用。
审计软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分析功能,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好分析对象和时间段,点击查询,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上图下表”,上面的走势图直观地反映某科目某时段的变动情况,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下面的EXCEL表格直接显示借贷方金额的变动情况,包括增减幅度、增减比重,便于迅速确定审计重点。这个优势是传统审计无法比拟的。
(3)审计追踪作用。
审计重点和疑点确定后,只要双击EXCEL表格中这些疑点所在的月份,就可以看到该月的明细账,进一步双击重点关注的金额,就可以看到记账凭证及相关摘要信息,从而实现了从疑点到证据的追踪作业,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查账效率。
(4)规范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
审计软件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审计作业流程,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中的新手很快进入角色,防范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它同样可以帮助具备一定审计经验的老同志克服单凭经验查账的习惯,避免了由于未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导致的审计风险,也使我们的审计工作更加规范。
(5)其它作用。
审计软件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也非常实用,比如对重点关注的金额、字组进行分类筛选,可以快速统计所关注事项发生的时间和总金额;对有疑点的记账凭证进行标记及备注,便于审计人员集中调阅凭证;内置了会计和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方便审计人员学习和引用;储存了大量的审计案例,可以供审计人员现场参考;制订了标准的审计流,规范了审计程序和行为,等等。我们的感觉是关键在于熟练应用,做到了这一点,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3.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果评价。
我们感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方便了审计查账,扩大了核查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审计风险。由于电子数据涵盖了全部财务信息,大大方便了审计人员的调阅与查看,可以使审计核查的面进一步扩大;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既快速又准确,审计过程中财务数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可以由计算机去完成,大大节约了手工复核的时间,也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由于审计软件可以进行科学抽样,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更可信更具有代表性,辅之审计软件中异常醒目的调查测试,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可靠性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此外,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具有审计思路清晰、审计重点突出、步骤转换方便快捷等特点,只要审计人只熟练掌握,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计算机辅助审计只是一种手段,它不可能全部替代人员的劳动,更不可能替代审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因此说计算机辅助审计即使再先进也只是一种手段,它受审计人员的操控,根据审计人员的思路进行工作,最后还要审计人员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职业判断,这是我们在计算机辅切审计过程中必须保持的清醒认识。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际上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一定要求,因此,如何快过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计算机水平相对好一些的内部审计人员先学一步,帮助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其他同志首先学会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有待不断学习。
2.由于商品化审计软件面向整个社会,它设计的审计底稿更多的是满足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需要,内部审计在应用时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另外,在内控制度测评、绩效评价等方面,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就涉及到软件公司的后期服务以及相互配合问题。软件使用者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才有可能请软科公司帮助解决。这方面,我们通过互相配合,已经成功解决了绩效评价指标的手工输入端口问题,大大方便了内部考核指标的计算,下一步我们还要攻克自动生成的工作底稿更加适应内部审计要求的问题。相信只要肯花力气,所有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
近年来,虽然诸多商业银行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成果使得内部审计在局部领域实现了技术性突破,但是距离建成一套完善的审计体系还有很长的路。因此,在着手建设以互联共享为特点的信息化商业银行的进程中,如何使内部审计契合信息化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型业务处理模式和内外部管理的需求变化,就成为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总结的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的涵义和特点
随着互联网4.0时代的袭来,信息化浪潮席卷着每一个行业,全世界数据量呈现指数式爆发增长。二十多年前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了“大数据”概念,而随着“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深入,各国企业、政府机构和学术界逐渐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展开了创新性研究。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且没有一个为业界所广泛采纳的明确定义,比较受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涵义是由IDC组织给出的:“具备大规模体量、多样化种类的数据集,以及对这种数据集进行快速采集、处理与分析以提取价值的技术架构与技术过程。”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商业银行因为独有的渠道和技术优势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财富成了当务之急,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因此而被提上日程。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作为现代化商业银行价值保护、提升和创造重要基石的内部审计必然要发生质的蜕变,这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职能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更是顺应大数据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刚迈出信息化建设的探路脚步,因此许多技术和理论短板仍有待弥补,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审计体系亟待建设和完善;信息缺乏对称性;异构数据的处理缺乏成效等。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点建设内容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对象呈现出电子数据的诸多典型特征,以这些特征为突破点进行分析取证,是现阶段信息化审计行之有效的手段。显然,建设并发挥信息化审计平台的效率,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但是内部审计必须设计一张工程蓝图以明确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手段。
1、培养建设信息化审计的文化氛围,以激发内部审计的创新活力
时刻处于风险环境中的商业银行要求信息化内部审计必须在多层面持续提升能力。信息化内部审计只有紧跟商业银行发展大势,不断提升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水平,转变审计理念,才能确保信息化商业银行的良好运作。信息化内部审计解决现在和未来的问题仍有其缺陷,这是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升现实而长远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压力,内审人员必须明确审计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持续创新,使其成为信息化内部审计长久发展的源动力。
审计创新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建立有效的审计创新激励理念与机制,才能使审计创新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最终充分调动内审人员审计创新的积极性。如建立审计创新评奖机制和宣传机制,对内审人员的创新成果展开评定并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创新的认同感;实施审计创新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综合考核挂钩机制,将创新机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励有机结合;及时将创新成果付诸于审计实践,实现内部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目标的实践成果颇丰,诸多国有银行都在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例如,工行和建行都在内审部门设立了审计科研项目组,通过设立科研基金为项目的推进以及信息化审计创新成果的实践提供资金支持。在项目组内部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创新激励机制,从而为信息化审计体系的深入推进建设培养深厚的文化氛围。
2、引进前沿审计技术,以构建持续审计体系
保障数据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掘数据潜在价值,既是满足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例如,现行巴塞尔协议Ⅲ将数据质量作为衡量操作风险高低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掌握全面的、准确的基础数据,及时开展风险分析,追踪异常的风险点,才能有效地防控金融风险。这要求内部审计必须走在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前列,敢于实践和突破。内部审计不能坐享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而应当引进“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处理技术,设计各种丰富的、多层次的数据精炼解决方案,以降低内部审计的预计成本,从而为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持续性提供更多的资源。在内部审计实务应用中,可以引入ACL、SAS-EG等软件服务于数据挖掘和分析,借助Oracle和NoSQL等数据库技术处理多结构化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将带来内部审计革命性的变化,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和理念。审计人员应站在制高点把握全局工作,实现从立项至报告的全程监测。
逐步建成商业银行持续审计体系,构建KRI以更有效地履行内部审计咨询评价职能。早期的抽样审计技术已不能满足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审计需求,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新型持续审计系统模型亟待建立。Web Service、SOA等新技术、新模型解决了数据交换、业务整合和非结构化平台下持续审计低效的问题。根据各业务条线制定相应的风险阀值和考量指标,形成了一个具有弹性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全面监督和管理价值创造。“大数据”支持下的持续性审计将成为银行最依赖的风险管理辅助工具。
当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均在逐步将新技术用于内部管理及内部审计,并对前沿技术的契合运用进行改进性研究探讨。例如,交通银行专门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针对自身业务的特点开发专用、高效的业务处理系统,基于此平台研究设计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审计系统,从而实现了业务与管理双轨并行推进,为银行的生存发展提供源动力。
3、全面整合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并建立信息化审计平台
综合系统平台是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建设工程,它突破了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隔离墙”,实现对业务信息的关联整合共享,从而帮助内审部门更精准定位关键风险点。根据信息化审计全面整合、附加增值的要求,内部审计需要构建一个集管理、分析和监测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将信息系统的多个数据接口实现连接共享,提高信息系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契合度,实现内部审计监测职能与评价职能的密切融合,促进审计工作各环节与相应审计主体的快速匹配,综合提升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为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动态评估提供基本支持。
在数据采集方面,弥补审计数据挖掘工具与银行大集中数据平台的对接缺口,减少系统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数据传输损耗率,最终实现信息高效共享融合。同时,数据采集过程提高了对可能与审计对象相关的各类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视程度。基于完善的数据仓库,采集的数据能够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这可以改变此类审计主要依赖随机抽样或者经验抽样的现状,显著提高审计检查的效率和质量。在数据处理方面,要研究运用关联分析技术对结构化数据和异构数据、历史数据和现时数据进行趋势研判;研究审计信息化平台的扩容问题,通过应用云计算、超级计算机、OLAP应用以及模型化算法等方式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为审计平台纳入全行系统模块奠定基础。
现阶段,我国多数商业银行的业务平台综合性不强,营运业务平台、公司业务平台和后台管理平台相对独立。因此,平台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数据勾稽关系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不能被很好地利用。交通银行为这一目标的实践做出了突出尝试,已上线的“531”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系统平台整合了所有孤立的模块,形成数据和业务大集中处理,对不同的人员分配不同的管理权限。这一平台为数据的共享和传递提供了途径,直接提高了业务运营和监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朝着大集中方向迈进,这一进程需要商业银行的不断实践和勇于创新。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全面性、海量性以及动态性与内部审计的持续性、实时性以及风险识别性紧密结合,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数据挖掘运用,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能力、质量、效率。本文以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作为切入点,从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审计模式、审计技术、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大数据思维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影响。
关键词:
大数据;内部审计;发展转型
一、文献综述及大数据概述
(一)文献综述
总体来看大数据的应用研究时间比较短,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通过整理当前关于大数据与内部审计的文献资料,其主要有:《基于信息系统环境的审计方法研究》(胡亚敏,2013)指出“大数据应用到内部审计中可以实现审计方法的多种化,有利于实现审计资源的共享”;《“大数据时代”的银行内部审计》(陈晨,马冀涛)指出“大数据引入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可以促进审计作业模式的创新”;《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求索与变革》(凌家全,陈方仪,王春雨)指出“大数据应用到银行内部审计中的矛盾,提出推进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业务处理方式,才是内审工作的根本出路。”;大数据境遇下非现场审计的推进与转型—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中心》(严冬,黄煜华)指出“大数据应用到内部审计中的障碍与挑战,并且提出推进大数据境遇下非现场审计转型的要点”。
(二)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随着云计算而出现的,大数据本身属于一个抽象概念,大数据(Big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大数据境遇下,其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性。大数据是将所有的数据进行综合,实现了数据的全覆盖;二是海量性。海量性主要是针对数据信息的宽度而言,能够将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无论是有用还是没用的数据都会进行统一汇总;三是动态性。大数据可以及时将最新的数据进行汇总,因此大数据实现了数据的最新更新,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
二、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内部审计工作也会随之得到创新,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
(一)大数据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向持续性审计方向发展
持续性审计是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受到技术与信息的限制,导致持续性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比较匮乏,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为持续性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经营数据的持续关注、数据分析、风险识别与评估等,实现对商业银行业务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在线审计,进而及时有效的发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模式就是实现数据量化预测模型,这样通过预测模型可以实时获取业务数据,因此大数据会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向持续性审计发展。
(二)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时性
大数据应用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意味着内部审计分析的数据规模、范围以及类型等将得到转变:一是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由现场审计转变为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商业银行数据的综合分析,从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相关的关系规律,进而提升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得内部审计的项目更加具有延展性。比如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而开发的预警模型则实现了对经营风险的全覆盖,这样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实现了“靶向检查”,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审计范围实现了全量审计。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是抽样审计的模式,这样对于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是不严格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审计不在受抽样样本的局限,大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三是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传统的审计工作需要多个商业银行部门的共同支持才能完成,但是内部审计部门属于独立的机构,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但是内部审计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特别是决策环节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
(三)对内部审计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
大数据技术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工作环境:一方面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熟悉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流程等,同时还要掌握较高的审计专业知识。当然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大数据”挖掘技术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审计抽样和大数定律,因此需要审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高的硬件设施。大数据时代开启后,数据量成倍增长,所以对存储、运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数据思维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展望
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作为内部审计一定要积极适应大数据思维模式,本着全量思维、允许不精确思维以及预测关联性思维,深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改革,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框架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系统化,体现持续性和实时性,传统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技术时代审计工作的要求,因此要构建具有沟通协调机制的组织框架:一是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基于大数据技术性质的要求,商业银行管理机构要构建职责清晰的规则制度,明确辖区业务机构的职责,并且为技术部门提供必要的业务数据支持;二是赋予审计部门独立的地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业务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为实现内部审计,需要赋予其一定的权利,保证相关业务部门要积极提供内审部门开展各类审计所需数据资料。
(二)建立审计全覆盖的创新模式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持续性,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也要改变内部审计模式,改变以往的单一数据审计的模式,建立适应数据式的审计模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实际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审计的主题,然后立足于对各种数据库的综合分析,剔除垃圾数据,实现审计数据的集成。另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要积极落实审计署《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创新内部审计模式,优化大数据审计模型,探索建立内部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现海量数据持续分析。
(三)建立健全履行审计职责保障机制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关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依法合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内部审计部门不得超越职责权限、超越自身能力、违反规定程序开展内部审计,不参与各类与内部审计职责无关的、可能影响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以及其经营高管层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把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提高内部审计队伍职业化发展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危机意识,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一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不仅要提高审计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还要积极学习各种计算机技术知识,以此满足大数据技术工作的要求。二是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要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操守,做到依法合规审计。总之,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系统化于一体,因此作为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整合内部银行审计信息,引入并开发更多的内部审计理论、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工具,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坤.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与难点[J].时代金融,2015
[2]凌家全,陈方仪,王春雨.大数据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求索与变革[J].中国农村金融,2014
[3]许梁冬.大数据时代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