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2 05:29: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紫藤萝瀑布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于文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整个初中阶段,七年级作为小学阶段向真正的初中生活过度的时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为小说、散文、诗歌,写作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散文教学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初中生学习写作有更大的帮助。而《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观点或可以为初中散文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一、“学而时习之”的“学”——如何分析初中散文
《论语》开篇就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很多大学问家也用这句话来自勉或勉励学生。一般认为,“学”是学习的意思。笔者在参考了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以后,认为这里“学”的意思应该再向前推进一步,理解为领悟、开悟的意思。中国古代对于学问往往追求不求甚解,只要个体能领悟,即便很难表达或者用模糊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有益的。
散文不同于诗歌或者小说,它更倾向于表现或者叙述个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其中所传递出的内容和情感。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散步》,作者的叙述是平实的,文字是简练的,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起来不会有丝毫障碍。那么,以“学”为指导,教师所要做的不是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概括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对于这篇散文,老师只需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谈谈阅读感受,激发学生对于散文中所表述的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场面的回忆。散文中传递出的家庭之间的和睦气氛,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到。再进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出自己最喜欢文章中哪些叙述语言。从一般的感受,到对具体文字的具体感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的也许不是教案中所写的唯一的思想,但是通过领悟文字中的情感,学生会更加深切地了解到这篇散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学而时习之”的“习”——初中散文教学实践
“习”,一般的解释是温习、实习、演习。笔者认为,如果再向前走一步,“习”可以并且应该是实践的意思。《说文解字》中“习”,数飞也。是鸟儿练习飞翔,这就更能传递出“习”的实践意义。“学而时习之”就可以理解为,学习以达到开悟的境地,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自己所领悟的加以实践,强化自己的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学习一样如此。《论语》中强调在领悟的基础上要去实践,是古人的经验,然而现在依然适用。这里的“习”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实践,而是有针对性的,是对自己领悟的事情加以实践。
初中散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具备写作的能力。在领悟了散文的美以及各种写作手法和方式之后,实践就更加重要。由于散文更多地表现个体的情感,在实践中,学生若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情感于笔端,散文的写作能力必然能上一个台阶。那么,怎样在“习”的指导下,教学生进行散文写作呢?笔者认为,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整天抓住应试教育这根线不放,关键是培养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兴趣。比如在《紫藤萝瀑布》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相对宽泛的写作范围,让学生进行散文练习。《紫藤萝瀑布》的文字表述方式可以在写作练习中用到,作者在文中传递出的豁达的态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处理生活困难的参考。写作毕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日常小规模的训练必不可少。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11-052-001
语文教学,因张扬个性而精彩。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个性呢?
一、教材处理追求个性化
对教材的处理,我们应在遵循课堂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对教材作带有教师本人鲜明个性色彩的自我体验与换位解读,并苦苦寻觅“教”与“学”的恰当“联络点”,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从而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备课不是“复制”和“粘贴”,而是应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的创造能力,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去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例如,我在设计《紫藤萝瀑布》教案时,试从迅速接近教学目标出发,将教材处理成“中间入手,突破首尾”的两段式。具体操作为:先引领学生集中研读2-7自然段,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第7段的最后一句“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加以理解和领悟。在理解和领悟这句话的基础上,我又设置了如下的问题:课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又说“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该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领悟作者在写景时流露出的的追求。通过这样的教材处理,师生的感情融为一体,真正感悟到作者当时的感情。实践证明,这种迅速接近教学目标的教材处理,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一堂课结束。关于紫藤萝十年间的巨大变化给予作者深刻的人生启示,学生了然于胸。
二、教学思路设计个性化
教学思路要新颖,富有个性,就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就要根据所教的课文、所面对学生来安排。对几个“环节”、几个“步骤”等条条框框,如不假思索地“拿来”,那必然会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套住了学生的手脚。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有个性的话,抒发真实的情,让语文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不少老师个性化地设计了教学思路。如在教学《背影》时,有的老师采用“内容呈现-设置问题情境-交流对话-链接生活-请学生谈阅读体验”;有的老师则采用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体会出质朴的文字中所包含的深深的人情美;有的老师则从引领学生学习本文“平中见奇”的写作手法设计教学思路……而我在设计《背影》教学思路时,考虑到《背影》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距离,于是就从标题“背影”人手,抓住文中四处“背影”,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买橘子时背影的刻画描摹,再通过引领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理解和领悟“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父亲”的爱的体恤,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特别是在教学中,我留下了空白,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这是一个多么__________的“背影”,不信你看:__________。
当听到学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背影”“这是一个多么至真至诚的背影”等时,我感到学生正自由驰骋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中,他们都有了自己心中的“背影”,他们对“背影”的理解已经变得深刻、丰富而立体起来了。
三、教学语言运用个性化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总是喜欢听有个性的语文教师的课。因为善于诵读的,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善于表述的,那生动、精彩的描绘,将学生引入教材美的境界之中。因此,我们应学会运用生动的形象的个性化语言来打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注意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以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随时让学生进入教学的意境中去。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情感,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文。
我们应牢记于漪老师的话:“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除了知识修养、语言技巧时同学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总之,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能将教学的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
四、教学氛围营造个性化
个性化的语文教师成功之路,在于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取决于语文教师鲜明的个性和教材不同的特点。个性不相同,因而课堂教学氛围的个性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力求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竞争、创新的课堂氛围。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首先要的是民主、平等、合作的讨论:例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其次,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表现力,营造强烈的个性化的教学氛围,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新课导入要创新
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创新一堂课的导入,使学生获得“耳目一新”的新奇感觉,学生学习后始终记忆犹新并难以释怀。要取得如此效果,显然离不开教师备课的用心设计和辛勤准备,把导学教案做精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好,将其内容反复实验并一次次推敲精练。
例如,当进行新课《紫藤萝瀑布》一文的讲解时,大多数学生基本没见过瀑布,教师可将一副气势恢宏磅礴的瀑布情景,借助于课件或视频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注意力可最大限度地被吸引到课堂上。接着,教师可以进行内容解说:“自然界的瀑布气势恢宏,一泄千里,具有无穷的活力。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学生的想象立刻进入到瀑布那如花的海洋之中。可见,导入新课必须设计出新意,借助于新,将学生学习新课的激情充分调动起来,就会为这堂新课教学开出一个好头。
二、问题情境要创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对构建高效课堂很重要。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必须立足于教材和学生实际,让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可将多媒体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可采取诗词、小品矛盾等多臃绞酱瓷枰孕蜗笪主体的问题情境,并赋予带浓郁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回乡偶书》的诗词过程中,借助于小品或绘画的方式,对岁月易老、人事沧桑的情境进行形象表述。接着,教师再带着节奏进行诗词朗诵,学生透过这种教学情境来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此时,教师再对学生提问,学生很自然就沉浸在诗词的境界中。以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去注意学习知识,在看似无意之间,知识就被轻松获取,自然就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激情要点燃
教师情绪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语文课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自我调节自己情绪,在课堂上尽量把控好自己。特别是学生课堂的学习热情,更需要教师的热情来精心点燃和巧妙激发。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和巧妙设计,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丰富多彩有深刻体验,明白仅仅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语文知识的道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课文仔细加以研究,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再借助于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课堂学习的激情被点燃。
例如,当为学生开展新课《阿里山纪行》期间,教师可在上课开始时,先为学生进行歌曲《阿里山姑娘》的播放,让学生先进行音乐欣赏,并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之中陶醉着,就可能有向往阿里山之情随之产生。以此为基础,可以将新课《阿里山纪行》顺势导入进去,这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会积极加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由此,学生才会拥有一个活跃而充满无限学习热情的初中语文课堂。
四、教师业务要精湛
对初中语文这种语言类教师来说,必须多通过教学培训而掌握多种现代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和技巧,并加以现践运用。特别是年轻的语文教师,更应对多媒体运用等现代教学方法加以研究,并多采用各类教学软件和现代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课件制作。看微课、动画、视频之类采取的教学手段,变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为形象化,这对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有利,也可有效地延伸课本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结合课堂内容进行量身定做一套同步课堂练习,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供帮助。
五、学生学习要自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把自主学习时间给学生留足,这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最佳阶段,知识和能力最易生成。学生围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始自学教材,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优秀和较差的同学区别对待,差的同学可结合实际,部分内容进行自学;优秀学生可从广度和深度大力拓展,确保全体学生均学有所得。为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可采取不同教学组织形式自由发展学生特长。
六、师生关系要和谐
要创造出师生关系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习,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在45分钟的一堂初中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将课堂教学活动预设好,还要熟悉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并熟悉学生,把每位学生都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在目标确立上设计留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终点,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一般要求做到恰当、具体,并且具有检测性。如果从自主学习及“以学定教”的维度去审视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留白”要求,原因有三:一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基本属性。即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己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二是基于“以学定教”的理念。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点是学情,而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差异的必然性决定了我们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对所有学生提出划一的教学目标是不可取的。三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求。语文学科强调学生学习中的切身体悟及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目标,这种弹性目标,实质是一种目标的留白,它能让学生在课堂达到自己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留白,就目标表述而言,笔者认为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独特体验相关联的教学目标。如 《 幽径悲剧 》第二课时的目标设计为两项:其一,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其二,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这样的目标,有利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去进行教学活动的“补白”,实现自主学习。二是由学生自己确立课堂学习的目标。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去发现问题,并试图在课堂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解决学生前置性学习中产生的教学问题。以这样的方式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无疑是一种教学目标设计的留白。
2.在课堂环节上预设留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依托于明晰的课堂结构。为了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我们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处理好教学环节上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打破过去那种一成不变地演练教案的教学弊端,在环节上预设留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对教学过程要进行精心预设,一般而言,我们将课堂结构分为“整体感知”“文本细读”“总结归纳”“拓展探究”等环节,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文本细读”环节之后,设计“交流讨论”等环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对学生文本个性化解读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文本解读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品读、研讨、体悟、沉思等,提升认知境界、获得美感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闪光点、疑惑点,并由此生发出课堂教学的新环节,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课堂充满着生机、活力。例如,以《 紫藤萝瀑布 》为例,本节课共预设三大环节,前两个环节为“赏花”“惜花”,这两个环节标题齐整、与散文的写作思路一致。第三个环节则要求学生“补白”,并对“补白”标题提出相应要求,让学生在注重理解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三个环节的整齐性。此外,前两个环节是由学生对语言的浅层赏析到对感情的深层理解,第三个环节“补白”,可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生活的哲理。通过教学环节的“留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刻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散文时所要展现的“手足情,生死谜”的困惑及最后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领悟的蜕变。
3.在教学细节上生成留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教学活动往往是由教学细节所组成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由教学细节所决定的。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细节上生成留白是关键。这是因为教育细节是以教育现场为背景的,而教学现场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状况。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通过留白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细节上的留白,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导入留白。例如,教学《 白杨礼赞 》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思路,体会形散而神不散特点,笔者设计这样的问题:“文章开篇赞美白杨之后,荡开一笔,不是直接描写白杨树,而是着墨描绘黄土高原风光。作者用意何在?”通过导入留白,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答案寻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理答留白。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当学生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陈述、回答后,教师要科学理答,在理答的过程中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追问留白,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例如,笔者在上《 月迹 》一课时,结合学生的问题回答,归纳、提炼下列问题:“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寻找月亮”其实是在寻找什么?经过层层深入讨论交流,将文本的重点与难点有效地解决了,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从而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三是结课留白。教师在课尾设置留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例如,《 窗 》的结尾这样写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个结尾可这样设计留白:“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这位病人会怎么想?怎么做?以后会怎么样呢?”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后再续写一段情节,让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得到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