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继续教育数学研修总结

继续教育数学研修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06 11:01: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继续教育数学研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继续教育数学研修总结

第1篇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国家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第2篇

20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xx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数学教师 教育发展 改革

1引言

“国培计划”提高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近三年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成功举办了“国培计划”数学班6个,培训学员360余人。2013、2014年在省绩效考评中获得三个第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纵观以前对“国培计划”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培训本身,研究培训的模式,方法,意义及成效,见文献[1-7],但针对“国培计划”对大学教师教育的推动作用研究较少,见文献[8-9],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实证。根据数统学院实施国培计划的具体情况并调研师生加以实证,总结得出“国培计划”对数学教师教育的理念更新、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学生技能与就业等方面都起到巨大地推动作用。

2国培计划推动数学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作用显著

2.1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促使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

2.1.1教育理念得以更新

通过国培计划,充分认识到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教育理论的更新以及教师教育自身的发展,开放性、终身性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取代封闭、结束性的师范教育体系。在国培计划实施中认真学习了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旨在推动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的观念更新,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主动适应教师教育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及数学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数统学院更新了教育理念,注重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国培计划的实施促进把职前的培养和职后的培训有机结合,把对师范生的培养融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过程之中,即做好当前的培养,也注重师范生终身学习的需求导引和能力的提升。

2.1.2教育目标定位得以进一步明确

在未实施国培计划前,数统学院数学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培养知识型的数学教师,重视学术性,现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明显增加了教师教育课程,实习由8周提高到18周,注重师范性和实践性,放眼未来,培养基础扎实,有教育激情,能创新,善于学习,实践技能突出的未来应用型数学教师。由封闭的办学模式走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开放办学模式,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转变,追求内涵发展。

2.2推进了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了办学水平

2.2.1师资队伍得以优化

现在教师教育主要矛盾是提高质量的要求与培养培训能力的矛盾。要想提高培养能力,就需要大量懂得基础教育的教师。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采用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同堂授课评课,同堂培训,讨论交流,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提升了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满足现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需求。另外,聘请一线优秀教师为客座教授,和湘南各地区的教科所、重点中学联合,吸纳了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学员和培训专家参与到本科师范生培养中来,师范生同时得到高校教师理论的指导和中学教师的实践指导。

2.2.2促进了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研水平得以大幅提高

应国培计划的实施需要,数统学院加强了数学教育学科建设,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培训小组,小组由8人组成,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1人,专门负责教师培养与培训,并形成数学教育学科梯队。这几年的教师教育科研与教研实施了很多举措,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一,国培计划促使数计系深入分析未来数学教师的需求,找准本科师范生培养的问题之所在。其二,加强了数学教师教育的科研,解决了数学教师教育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深入研究了MPCK(数学教学知识)理论,并用于教师培训和培养的实践中,找到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其三,国培计划让教师得到一批造诣深厚的数学教育专家的指导,教研能力提高。并得以与一线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深入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为教研开辟了新路径,掌握了新方法。教学成果丰富,获得省教育厅教研课题3项,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2.2.3课程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

国培计划实施前,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以数学学科为体系的新的教育理论缺乏,缺乏对中小学实践的研究,实践性课程薄弱,课程不连贯。现在提高了实践课程比例,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增加了教师教育课程比重,提高了教师教育课程与基础教育的契合度。提高了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国培小组向国培专家学习了MOOC、微课的制作,进一步学习了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大大提高了师范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加快网络课程建设,有6门课程得到初步建设,获省级名师空间课堂立项1项。

2.2.4教师教育资源和条件得以改善

应国培计划的需要,开发了数学教育报精品集,数学口诀,数学教学绝招,精彩一课新设计等教学资源。投资5000多元建设了教师教育文化长廊,订购数学文化、数学教育学报等杂志1000多册,购买了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摄像头、几何画板5.06、Camtasia Studio和超级录屏7.4.0.1等设备和软件,办学条件得到加强,充分满足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获得省级立项,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培养与培训。

2.3促进了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了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进程

2.3.1促进了教法改革

国培计划实施以前,教师授课主要是灌输式讲授,不能满足新课改数学教师的培养需求。现在已有15位教师为国培计划学员授课90余次,在授课前都潜心研究,并与学员深入交流,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充分掌握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有效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本科生的培养中,效果非常好。国培小组有1人获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获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3人获院十佳(青年)授课教师。

2.3.2建立了大学习共同体,培养培训紧密结合

搭建教师培养培训交流平台,已建成并成功运行网络研修社区――数学教师教育网,QQ群等。实施大学习共同体计划: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学员、高校教师、一线名师、教研员、基地校教师、师范生,往届学员和校友共同建立的大学习共同体,互相启发和研讨。将在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新的体会反馈到师范生的学习体验中,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体会感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师范生的学习热情,打好入职心理准备。实施“参培学员与本科生结对子一体化培养”,让本科师范生和参培学员一对一结对子,参培学员为师范生传授教学经验,师范生为参培学员学习数学软件、信息技术以及生活方面提供帮助,取得双赢。

2.3.3加强了实践教学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是实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融合贯通,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矛盾,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水平,提升毕业生从业素质,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了师范生实习环境,增加了实习时间和授课量。师范生得到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得到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促进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加强,教学能力提高显著。

2.4提升了师范生的技能和素质,有效促进就业

2.4.1大幅度提高了师范技能

通过以上各种举措,数统学院的师范生专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学生几何画板、计算机编程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项。在近几年的学院师范生教学比赛中蝉联一等奖,获一等奖共10余次,而国培计划实施前,每年的成绩基本上是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乐教、善教、能教,具备浓厚的教师情意、坚定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现在学生在师范技能社、数计映像的带领下,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讲课、说课、练课,蔚然成风。

2.4.2师范生培养、特岗培训与国培计划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就业

把师范生培养、特岗培训与国培计划有机结合,把特岗培训作为有机协调的连接点,既设计好每个时期的任务与目标,也充分保持整体性,做到逻辑一致,前后连贯。特岗教师培训本科生达300多人,考取率在90%以上。数统学院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居全院首位,一批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应聘到株洲景弘中学、衡阳市成章中学和船山中学等知名学校,用人学校对数统学院师范生表现出的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非常赞赏。

3结论

国培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数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更新了数学教师教育理念,使得办学目标更加明确,推动了专业、课程建设,优化了师资结构、课程结构,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加快课程信息化,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改进了教师培养模式,较快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师范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进而也促进了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2]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修班为例[J].教育研究,2010,361(2):77-83.

[3]陈晓娟.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24-126.

[4]高汝伟.“参与-分享”培训模式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研究,2010,(10):51-54.

[5]况红.有效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13-115.

[6]廖慧萍.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希望――国培计划引发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2):77-79.

[7]黄佑生.国培计划:为教师培训导航[J].湖南教育,2010,(10):32-33.

[8]何声钟.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5):42-44.

[9]付军,刘鹏飞,徐乃楠等.数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系统工程的实施与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5):121-122.

第4篇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项目管理协调机构,专门成立了“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后勤集团、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务实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从教学团队、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保障项目的质量。

(二)注重前期调研

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前期调研,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得失、充分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思考对策,是提高“国培计划”项目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自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以来,一直坚持调研先行的原则,不断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将前期调研作为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主动了解培训对象现状,充分尊重而又不简单迎合其需求。

我校继去年在昆明“两区”(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红土地中学、红土地镇中心学校、红土地镇大坪子希望小学、红土地镇二坪子小学、凤合中学和转龙镇中学6所中小学开展“国培计划”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至4月间,先后实地深入泸水县六库镇中学、泸水县第一小学、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福贡一中、昆明市官渡区中对龙中心学校、白汉场中心学校、嵩明县嵩阳镇二小、西山区观音山小学、石林县巴江中学、紫玉小学等学校,同时在我校举办云南省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省级项目、外交部扶贫金平麻栗坡两县乡项目小学数学100人,初中数学100人;2013年“国培计划”云南省幼师国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0人,“送培下乡”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50人,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150人。

一、主要做法

通过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设计培训方案、推进培训模式创新、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举措,昆明学院负责实施的项目做到了目标明确、按需施训、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在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匿名评价中,昆明学院获得了学员的较好评价,得分排名位于省内院校前列。

(一)领导重视

“国培计划”不仅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综合素养、专业持续发展能力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承办高校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昆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对村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云南省第44期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班等项目的参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培训方式、培训途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选聘、教学监控、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具体问题,认真听取学校领导、中青年教师对“国培计划”项目及其他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充分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

通过认真调研,科学分析调研情况,为“国培计划”的项目确定、方案设计、立项申报、竞争投标、优化课程、提升质量等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我们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从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分项目、分类别、分学科更加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更好地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根据项目特点、课程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教师需求,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而体现国家要求与我省实际相结合、教育改革发展与参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项目基本要求与培训模式创新相结合,探索适合省情的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的机制,努力提高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培训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优秀的培训专家和合适的培训方式是培训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在前期调研和充分尊重省教育厅项目方案评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反复调整修订培训方案,力求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专家遴选、实施方式等方面更加优化。

在培训目标上力求科学合理,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帮助参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专业发展,并强调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与教师长远专业发展的统一。

在课程设计上紧扣3个“标准”,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围绕3个维度: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学员实际,在将师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的同时,增加了部分选修课程和专题,如《电影中的教师与教育》《微博和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使培训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努力促进传统的知识型教师培训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转变,并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大幅度增加名师示范课和学员研究课的比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集中学习与跟班跟岗研修相结合、脱产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观摩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引导培训主讲教师更多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式。在跟踪指导环节设置了研修和实践的硬性任务,以活动和任务驱动来促进教师实实在在的“变化”。

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我校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教研及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整合省内外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与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机构建立了教师教育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授课。同时,我校与昆明多所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组建了由省内外高校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园长)、本校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专家团队,所选聘的培训专家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省、市、区不同类别的教研机构,有的来自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一线。总体来看,省内外专家基本达到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超过50%。这些专家的共同特点是师德品质优、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丰富、培训效果较佳。

(四)创新培训模式

2013年“国培计划”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采取了“送培下乡”的实施模式。我校实施的“送培下乡”子项目共3个:初中数学、小学数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在红河州教育局、文山州教育局和昆明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高校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地中小学或幼儿园共同合作的方式,将培训送到中小学或幼儿园教育教学现场,通过“在教学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

与其他短期集中培训相比,“送培下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安排和突破,其中实践性培训的比重超过了70%。

初中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红河州教育局职成教科、蒙自市教育局和蒙自市第三中学合作,培训安排在蒙自市第三中学进行;小学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文山州教育局政治处、文山市教育局师训科和文山市第五小学合作,培训安排在文山市第五小学进行;幼儿园骨干教师“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安宁市教育局、安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昆钢幼儿教育中心合作,培训安排在昆钢幼儿教育中心进行。

“送培下乡”不是简单地将培训地点从大学课堂搬到学员所在地,而是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切切实实体现实践性培训要求。“送培下乡”更注重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力争做到“四送”,即给学员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策略、典型的成长案例、精彩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问题解决和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注重学员教育理念与师德感悟的基础上,围绕实践性教学组织培训内容,重点安排了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和课后说课、议课、评课等内容。通过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议课等一整套有机结合的环节,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培训氛围,在为参训学员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让学员在集体研讨中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专题和课例的理解与认识,使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而专家讲座也与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紧密相连,专家参加观课、说课之后,组织学员议课、评课,然后结合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帮助学员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观课、评课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其他各个项目的实施中,专家们充分关注学员的实际需要,围绕培训目标,通过丰富的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活动,使每位参训学员在听课、观摩、交流思考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了较多学员参与的环节,培训专家和学员共同分享,共同提高。专家们丰富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忘我的服务精神、灵活生动的培训形式,不仅给学员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令参与培训管理的同志深受感动和启发。

(五)规范项目管理

对参训学员严格管理,悉心关怀,做好后勤工作,提供相关学习、生活条件,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训机构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加强培训期间的管理与服务,我们根据我校承担培训项目及人数增加的情况和有关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和项目资金监管,完善质量评估机制。

二、培训效果

在省及相关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我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所承担的“国培计划”各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项目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同行、参训学员、顶岗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充分肯定。

昆明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3)”云南省项目在教育部匿名评估中名列前茅,成绩喜人。从我校自己所做的学员满意度调查中反馈的情况看,各个项目的参训学员对培训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绝大多数学员感到收获很大。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带给了参训学员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在学习交流中认识了专家、结交了朋友,获得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对参训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学习习惯和促进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也对我校相关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直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系,他们把项目实施作为推动自身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在探索和完善“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提高了全日制教学及其他教师职后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需要认真反思并在今后努力改进。

一是“送培下乡”项目因学员跨州(市)集中,增加了部分学员参加培训的成本和困难,同时也给培训机构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建议今后安排“送培下乡”项目时,让中小学教师在当地集中培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送培”的本意。

二是后续跟踪指导方面仍存在实效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培训让学员学习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但这些收获如何更好地促进学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去应用,帮助他们形成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让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实质变化,这是培训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但什么样的后续跟踪指导更加有效呢?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作为培训承办机构,我们会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经验,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项目质量,让每一位前来学习的老师得到更大的收获。

首先,要进一步抓好培训承担机构和相关办学部门的自身建设,根据国家推进现代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培训机构内涵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国培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第5篇

论文摘要:为帮助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内江师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在第一阶段培训初步构建了“五五”模式,即培训内容五模块,培训呈现五特点,初步获得成效,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一、培训内容的五个模块?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诸多因素的核心部分,事关教师培训成功与否,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的培训出现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为此在培训前,我们专门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五中、成都市龙泉驿区部分农村中学、内江各个区县部分初中进行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基层教师开展需求调查,进行了学习特征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经过多方论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制订了针对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农村中学教学实际,保证三年培训的一贯性。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培训的内容模块:师德素养模块,教学理论模块,教材教法模块,数学软件模块,现代教育技术模块等五部分内容。?

二、培训模式五个特点?

(一)专家引领,理念领先?

所谓的“专家学者”,既包括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也包括来自中学一线的有独特见解、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一线教师,还有来自无声的“专家”——优秀的书本以及文章,作为培训的“专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宏观的理论虽然指导性很强,但是缺乏实践性的智慧,不能引发学员的深度反思,再先进的理念也不能内化为学员内在的智慧。有声的专家引导下的无声的专家的辅助是必备的,也是必需的。?

(二)问题驱动,经验分享?

问题作为数学的灵魂,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这里所指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培训前,主要有学科教育专家、优秀教研员和部分一线特级教师组成的培训指导教师小组根据培训对象的性质和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横向思维作用,列出部分问题;二是参训教师在报到时,提供的教学问题或困惑;三是在理论培训后,教师要对照专家讲座,结合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反思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后,从中筛选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讲座、对话、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把问题看作是培训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培训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生成问题,把培训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骨干教师的培训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走过场,形成水过地皮湿的现象。?

(三)主体参与,形式多样?

在研讨中各位教师各抒己见,真正实现了在研讨中发现问题,互相启发,相互交流体会和看法,研究探索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过程的收获是其他形式的培训所难以达到的。在交流对话中,注重了过程,注重了教师的体验、经历和感受,形成人人主动介绍经验、学习经验的良好局面。使得参培学员教师在研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引领者,此时培训主持人起着在研讨中引导、从研讨中提炼、从研讨中综合总结的任务,以听众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比较适宜,不能以“权威者、引导者”自居,湮没了本来属于学员们自己的声音。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强新理论与旧知识(教学经验)之

间的联系,使教师们能批判地分析自己的“原有经验”,加快了对新理念的认同与接受,提高了教师们的自我效能感。?

培训形式上,采用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多种方式,有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学录像、考察调研、跟踪管理等,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研讨”形式,设有“与教育专家的对话”“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交流”“学员论文交流”等互动讨论专题,以此促使学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确立了“主体性参与者”的角色,使培训本身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四)反思提炼,自主研修?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大受限制。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骨干教师的反思与研究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无论是专家、同行还是学生都不断地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参照相关的意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剖析,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的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培训不是为发展画句号,而是为新的发展打基础。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解决反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才会增强,教育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正如西方学者伯莱克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有了反思,才能找到差距,才会有进一步的自我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成长程度。?

(五)理论提升,实践检验?

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研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数学课堂,解决数学教学问题来提升自己。参培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点滴地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搜集材料,并积极地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培训应该学到的。由于本次参培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多,他们学习和了解的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数学教育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以检验,给他们提供了研究学习的新问题。通过他们具体的研究来提升其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培训从培训单位迁移下放到基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最大魅力在于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表现在于他们对于各种问题、现象以及知识(包括公共知识)的独特意义的建构。学员们需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材料,来书写论文报告。写作有助于提高教师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效地帮助他们梳理思想,使思想更富有理性,思维丰富富又逻辑性,行为更富有目的性。教师应该自觉以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标准,对自己主体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真正途径。?

三、培训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效果显著,意义深远?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跟踪指导制度、导师联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在考勤管理上,抓得相当严格,因为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质量保证。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架起一道我们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班主任经常走进学员们中间了解其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耐心细致的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按需培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受培教师实现主动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立宝,潘超,赵思林.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11-112.?

[2]宋卫中,侯召波,刘进社.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8):46-47. ?

第6篇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区域协作;城乡一体;教育体制改革;教师素质;多元互动;资源统筹;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拓宽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正是通过政府科学统筹,结构性连接,组成跨校的区域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进一步集聚和科学配置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支撑,为教师实现区域内校际交流提供体制保障,使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活起来,实现更立体、更优质的教师专业发展。

自梅河口市被列入吉林省“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试点项目以来,外国语大学区根据我市实验区方案的部署,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大学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采撷了别样的精彩,收获了欣喜与感动。

一、构建外国语大学区主平台,学区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文化积淀厚重、校誉卓著的市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外国语大学区下设10个成员校,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为曙光学校、进化学校、第二中学、水道学校、大湾希望学校、姜家街学校、小杨学校、吉乐学校、中和学校、翰林学校,这11所学校,有市内名牌学校,有山村偏远学校,有公办学校,有私立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素质明显差异。几年来,外国语大学区开展教师专业培训,资源统筹,携手发展,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打造校本特色,城乡一体,促进均衡,学区成为教师发展的中心,教学质量持续攀升,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实现了师生发展的双赢。

二、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明确活动开展目标。

1.设定活动总体目标

以大学区建设为契机,经过实践探索,建立区域协作、多元互动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统筹发展、资源共享、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力争实现区域内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成立学区组织机构

成立外国语大学区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实施工作组织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部署大学区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检查监控改革实施情况。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包括校长例会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学研讨和教学活动开放制度;教师专业共同体研修制度。

三、探索研培形式,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区域协作。

1.注重召开校长联席会议

每年至少召开4次大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制定工作“路线图”及时间表。活动的主题和研究内容在大学区联席会议上确定,各成员校根据本校校情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亮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方案,共同研讨后制定活动方案,保证各项活动的系统性、连续性。

2.激活教育资源,活动开展异彩纷呈

(1)抓干训促师训,抓管理促发展,探索“区域内学区化管理模式”。2013年10月,在进化学校召开了主题为“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打造绿色育品牌,暨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实践与探索交流和外国语大学区教学研讨会。参加现场会的有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全市一体校校长和其他大学区成员校校长。大家参观了进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整洁的硬化操场,笔直的宽敞甬路,修整的绿化树木,令人赏心悦目。观看庄严地升旗仪式,整齐的间操队列表演,参观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聆听了二年级欢快美妙的音乐课。最后,林显明校长做主题为“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教育品牌”报告。于长军局长给予高度评价,林显明校长与时俱进,带领进化学校提升了一个高度,在大学区起到了典型引领的作用。

(2)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2013年11月8日,在第二中学举办了由二中承办、水道学校协办的外国语大学区教学研讨会暨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汇聚各校教师智慧,展现名师风采。本次教研活动从小角度小起点入手,研讨多年来教师困惑的习作指导教学。两位骨干教师个性灵动、返璞归真的课堂教学,业务领导精湛的讲评,教研员前瞻的建议点评,使教师明确了习作教学如何使学生入心入脑入情入境,每位教师受益匪浅。在五楼的档案室,第二中学王立威校长做主题为“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彰显办学特色”的经验交流。于长军局长把王立威校长的管理总结为四个字勤、正、稳、严,指出了学校管理的关键所在和校长的核心作用。本次活动,教师的引领课令人耳目一新,王校长的讲座令人回味悠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推进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载体。

(3)轮流坐庄,质量检测。构建大学区学教研、统一管理评估、统一检测“一体化”模式。几年来一直坚持11个学校轮流坐庄,统一检测时间,统一检测科目和相关要求。检测结束后集中整理汇总各科成绩,挂在QQ群中,供大家借鉴参考,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4)做好学段衔接,突出一体校优势。一体校包含三个学段,存在明显的教育衔接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各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学段衔接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采取的措施和解决策略,在实践中我们正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学学段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集体备课,彰显团队合作。2014年2月,在小杨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凝聚集体的智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几年来外国语大学区始终坚持集体备课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6)电子信息时代,沟通无障碍。利用网络创建“外国语大学区的教师交流QQ群”,根据研讨主题,骨干教师轮流主持学习讨论,使各个成员校教师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在网络上进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做到优秀资源、经验共享,从而使各成员校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创立自主品牌,学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春满园。

尊重各成员校文化特色,倡导成员校张扬个性,开展适合本校特色的活动,创立自己的品牌。

1.外国语学校围绕《中小学衔接古诗词》的主题进行教学研讨,开展了百题口算竞赛、语文百词拼写竞赛,英语百词竞赛、语文单科竞赛、数学单科竞赛、作文创新大赛、数学、语文随堂独立作业竞赛,各种有趣的竞赛及颁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水道学校开展“打造映山红特色校本教研”系列活动,提出了“简简单单教学,实实在在育人,还课堂以绿色”的校本特色。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小科教学风采课,教学竞赛擂台课,新教师成长汇报课,教学开放亲子课,教师教案展览,学生特色作业创新,教研活动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3.第二中学在原有集体备课基础上,根据本班学情和教师特色进行二次备课,撰写教学反思,添加内容以粘贴的形式呈现在教案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色作业展览,内容由原来的日记、手工作品、手抄报,到现在的剪纸作品、诗集、童话集、摄影等。

4.各校的主题特色教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中和学校的“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曙光学校的“利用身边资源,整合教学”;小杨学校的“校园文化五彩纷呈”;大湾希望学校的“名师引领,放飞希望”;吉乐学校的“一体化办学探究和实验”;进化学校“打造绿色品牌校”;姜家街学校的“从细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翰林学校的“利用各方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试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学区资源开放、协作融通,缩小了城乡的差异,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更立体、更优质的教师专业发展,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鹤娟.使教育资源流在区域内活起来[J].教书育人,2014(10).

[2]赵准胜,刘文.走活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N].中国教育报,2013―8―29.

[3]宋海英.构建区域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3(12).

第7篇

1、降低了培训成本,切实为农村教师减负排难。“送培下乡”让广大教师减少了交通、食宿等费用,每年可节省几百万元,为农村教师减轻了经济负担,排解了诸多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培训指导思想。

2、节省了时间,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如果每年让农村教师到县上集中培训,至少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对学校教学工作影响大。而尽量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送培下乡”,可最大程度地少占用教学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问题。

3、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送培下乡“丰富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让他们不断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展了教育视野,在学习、反思中不断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逐步转变了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明显增强。“送培下乡”为实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4、促进了校本培训、教研工作,推进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送培下乡’中,培训教师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全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课程改革与研究创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促进了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培训质量。“送培下乡”也是培训教师难得的学习和“充电”的机会,他们从中增进了对农村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增强了教师教育的职业情感,丰富了教师培训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了培训模式和方法,从而促进了培训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多年来宣汉县教育局通过“送培下乡”培养了近20名专职优秀培训教师,促进了全县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了培训者与参培者的双赢,形成了教师培训机构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开展“送培下乡”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搞好“送培下乡”的前提早在1997年,该县成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全县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开始了以区(镇)为教学点的“送培下乡”活动。2004年,为了组织开展好小学新课程送培下乡工作,县教育局采取以乡(镇)中心校为依托、“分片设点”的新办法,共设立了26个培训教学点。2007年,又在乡(镇)设立了11个培训教学点,采取了“送培下乡”的办法,对全县初中教师进行了全员规范性培训。为了组织开展好“送培下乡”工作,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规定了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中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教学、考核、培训管理工作;并明确培训点所在学校校长为“点长”,负责该培训点的组织、后勤及“送培下乡”的具体安排,并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该项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启示二:做好教育教学调研,凸显培训的针对性,是搞好“送培下乡”的基础为了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培训有的放矢,县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调研活动。一是在每年的3-5月组织培训教师到乡(镇)学校听课评课、与一线教师座谈,收集第一手资料,总结课改经验;研讨课改的难点和疑点,从而发现问题,探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确立有针对性的培训课题,编写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较强的培训资料。二是在“送培下乡”、继续教育工作检查等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广泛听取农村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培训教师进行研讨与反思,从而对培训内容和方式加以调整,保证“送培下乡”取得明显实效。

启示三:强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是搞好“送培下乡”的关键一是加强对培训教师的培训。每年组织培训教师到省、市参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二是县教师进修学校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教师自主研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水平,培养培训教师后备军。三是让专职中青年培训教师到中小学教学一线锻炼(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003年开办了附属小学),积累教学经验,并承担各种培训任务,使其成长为骨干培训教师。四是每年从省、市、县聘请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名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每年聘请“送教下乡”兼职培训教师近10人),力求提高培训质量。

启示四:创新培训教学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是搞好“送培下乡”的重点“送培下乡”不仅是培训地点、培训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培训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根据各校教育教学和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改变了过去一味灌输的方法,采取了专题讲座、案例探讨、现场教学(示范课、研究课)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们听讲、观摩、反思、讨论、交流有机结合,教学情景更加丰富直观,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比如从2004年开始,在新教材“送培下乡”中,组织优秀学科骨于教师到每个培训点上语文、数学示范课,授课者与广大教师交流课例设计思路与方法,参培教师联系教学实际进行交流探讨,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的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村教师受益匪浅。

第8篇

摘 要 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先进技术等,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网络研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自主学习,促进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增强教学意识。

关键词 网络研修;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16-02

网络研修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的新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研修已经很快融入各学科教学中。网络研修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拉近了专家、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相互交流、互动、研讨、学习。数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技术领域。信息时代的知识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新的挑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1 网络研修的特点

网络研修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的教学平台,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为教师、学者等提供交流平台。网络研修具有以下特点。

研修形式多样化[1]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修平台有校园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校园网站功能丰富,可以在线交流、远程视频,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还可以与其他教育网站相链接,便于教师网上学习。鼓励建立数学交流微信群,各个成员可以将平时看到的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分享到群里供大家阅读,对于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传授教课经验。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研修平台可以实现多个主体之间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相互交流、探讨,教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同伴之间互帮互助,增长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机会。

网络研修方便快捷 上网学习,足不出户、不影响工作,体现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及学生在工作与学习的同时,闲暇时间可以网上发帖及回帖留言,或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现场解决,有利于协作学习。师生之间交流利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在校园网站中教师通过班级公告的管理功能可以迅速掌握班级学习问题,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见解到网络中,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感受到成就感。

网络研修促进资源分享 网络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资源共享;网络研修让教师之间沟通更加灵活便捷,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讨论、解决;也让教师的时间更加灵活、更加自主,业余时间也能够开阔眼界。

2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表现

教材多媒化 现代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结构鲜明。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如步步高家教机等,这些多媒体学习工具不仅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融入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学内容多媒体化,使教学课程更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资源全球化 凭借互联网平台,网络研修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知识的海洋,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供各大教育学者共享。现在网上有很多类型的教育资源,如教育网站、辅助学习的工具(步步高家教机、读书郎、好记星等)、虚拟图书馆、电子书刊等。

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使每个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2]。

学习自主化 现代教育理念与以往有所不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再要求教师和学生去学习某一科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方向。

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考试内容自动进行测试与评分,根据常见的学习问题设置自动诊断、回复,学习任务自动分配等。如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在一个大的数据库下随机抽选相关试题进行作答,交卷后自动评分,并对错题进行解析。

环境虚拟化 电子网络化教育的盛行,标志着现代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从课堂教育走出来。教育环境的虚拟化使教学活动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教学活动可以选择在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微信群、社区论坛等场所进行。各学校为了扩大招生、提高升学率,利用局域网在校园网站上开展网上教育,有的还进行远程教育。虚拟教育成为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3 对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看法

增强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意识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3]。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可以让数学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勤于总结,善于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更能深入人心、理解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也要注重学习者的心理特征。通过网络研修学习,使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意识,态度和蔼、语言平和,以学生为主,缩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更喜欢学习数学。

促进数学教师之间的行业交流 网络研修属于网络交流平台,贴近一线、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学术。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教师可以吸取他人经验,获得最新的教学信息,帮助其成长;可以提出问题,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可以进行学术讨论,获得专家引领。网络研修实现了多个教师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打破了教师之间的鸿沟。校园中建立的网站、博客、社交平台等都能够成为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平台,成为他们教研的中心、成长的摇篮。

降低了学习成本,保证了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学校就要改善教育设施和技术,提升师资力量,专门为教师提供教室、设施(桌椅、麦克风、音响等),让几十人聚集在一起上课,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有时不方便到场学习,教室、设施空置,造成资源浪费。通过网络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与各专家、学者在线交流,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还节约了学校成本,一举两得。

4 结语

网络研修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一部分,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数学教师的不断自我“充电”,满足了现代教育事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与继续教育网络学习是分不开的,学习让人生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雅丽.搭建网络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