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8 17:46: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实验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前提;学习的关键;学习的根本
一、明确目标和合理计划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前提
大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是优秀大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优秀大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制定的学习计划合理可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他们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每一个既定的任务,能够指引和鼓舞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前进。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使他们有效规划大学时间,能够督促他们切实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时,优秀大学生遵循着科学合理的具体原则。
(一)他们坚持适合有度的原则
每个人的发展基础不同,智力和非智力因数有差异,学习习惯、特点有不同,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从个人实际出发。
(二)他们把学习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整个大学期间的目标,如大学里所学课程的总体成绩达到优秀的水平,参加不低于10项以上校级(含校级)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等。短期目标是指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如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所修课程每门成绩不低于80分,参加两、三项的科技或文艺创新竞赛活动。
(三)他们注重目标制定的灵活变通
灵活变通是指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切身的实践,对原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及时地做出合理的调整。调整既可能是加入新的学习目标,也可能是删除原先偏离实际的目标。这样既可以避免因目标容易实现而洋洋得意,又可以避免因学习目标太难而停滞不前。
在制定学习计划上,优秀大学生通常先制定好一年级的整体计划,经过一年的实践,待熟悉了大学的特点之后,再完善四年的整体规划。在制定过程中,他们注重以下四点:
1、学习时间要合理安排
由于大学阶段学习科目较多,内容较繁杂,进度较快,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大学生一般有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他们往往把重要科目或者较难科目集中在最佳学习时间来学习。当然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因人而异。
2、计划要有针对性
计划的制定必须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必须清楚自身需要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计划的制定也要以此为依据。
3、计划要定期审查
每一个计划执行到某个阶段或结束时,都应该检查一下取得的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查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审查的周期可以为一个月左右,检查内容应着重于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其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4、要劳逸结合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长时间学习而不加以放松锻炼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劳累,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优秀大学生一般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慢跑、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运动常常是他们喜爱的运动。
二、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关键
.大学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优秀大学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和总结。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基础,也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源泉’。可见,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善于思考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每个人在获得巨大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对知识和经验的不断总结。勤于总结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和本领,能够促使他们参加对知识综合性要求较高的科技创新活动。
(一)优秀大学生思考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1、教材、辅导书里的一些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乐趣;2、自己的学习体会。如哪些做得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做得好;哪些做得不足,为什么做得不足,如何改善。这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3、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同学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个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转贴于
(二)优秀大学生的思考方式有两种
1、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通过广泛地交流,能促进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更重要的是,许多新奇的想法会产生于交流之中;2、经常查找并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当我们受到自身知识局限性的阻碍而无法进一步思考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优秀大学生总结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总结。大学的学习课程虽然繁多复杂,但是如果能够不断总结并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则会相对轻松;2、对平时思考、感悟所得的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有突发奇想和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独到见解。这些突发奇想和独到的见解是发明创新之源。总结它们能为以后的发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根本
优秀大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与他们具备的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在大学期间,他们把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作为大学学习的根本,这能够激励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开拓进取。注重实践能够让他们更深刻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能够培养他们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他们对实践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他们之所以优秀的关键所在。
(一)优秀大学生注重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积极参加学校的综合开放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只要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做下去,并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就算完成了一个实验。实验完成后,尽管学生实验成绩很好,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常感到束手无策。而学校的综合开放性实验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做开放性实验时,开始可能动作不熟练,或者操作紊乱,甚至不能成功完成,但是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他们便能够顺利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2、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通过参加丰富的竞赛活动,他们不仅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而且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最重要的是,通过参加竞赛活动,他们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提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法。
3、充分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大学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虚心向各行各业学习,向实践学习,能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和完善个人品质。
(二)优秀大学生勇于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实验教学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在科学类的教学中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社会需要更多实用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因此对大学生实验方面的教学有助于良好创新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助于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大学物理为授课内容,介绍大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可以产生哪些良好的影响,应该如何合理应用。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职业生涯;创新性
大学物理比起之前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要更加深奥,更加原理化,很多知识点看似是对之前的重复,实际上是对前面的进一步解释。正是大学物理的这一特点,学生和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因为大学生将要走向社会,他们必须掌握更加实用性的知识,从而应用到职业生涯当中。从这一点看,大学物理教学必须实用化,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良好的影响。下面就针对其具体的应用特点进行简单而有条理的介绍。
一、大学物理相关的实验教学对大学生职业的影响
1.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知识的理解
大学物理中有很多深奥的原理知识,想要理解它必须要将细节理顺,必须要重视和实践性的结合。比起之前学习的物理知识,学生可能在大学物理学习中感到吃力,这只是他们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面不适应。因此老师要合理转变这种不适应,将大学物理的实践应用性展示出来,从实验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可以提高大学生在职业中的工作能力
物理实验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对知识点从课本上的文字到实际技能的转化。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对其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工作当中,动手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受到欢迎,因为他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并且他的发展潜力强,受到提拔的机会也会更多。
3.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
大学物理是一门科学,如果只是学习原理,或者是“纸上谈兵”的话,很容易造成对空洞的知识学习以及对实际的应用,对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可能只是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不算太差的成绩。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精神,在实验中的认真与仔细、合作与竞争、反思与总结,都是职业中需要表现出来的精神。利用大学物理的相关实验能够塑造学生更加完善的人格,更加积极地应对将来工作当中的挑战,这是对他们未来的负责,也是对他们人生的负责。
二、大学物理相关的实验教学对大学生职业的应用
既然大学物理的相关实验教学对大学生职业非常重要,那在大学课堂中就要合理地应用实验教学,依靠实验教学打造创新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模式,改变单一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1.利用物理实验引入课堂知识
大学物理较为抽象,很多名词或者是定义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畏而生惧,容易对物理“疏而远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激发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就要提供一个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点,并以此出发,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也可以选择物理实验导入的方法,用一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调动起大家的胃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加有求知欲,再通过知识的步步引导,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
2.利用物理实验教学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从特点上来看,就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想象或者是表达理解的内容。针对这种内容,老师可以合理利用物理实验。因为实验具有直观性,通过现象将一些抽象的描述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到,更容易思考背后的知识。并且实验也是学生的一种生活经验,可以转变为个人财富,这样在日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上就更加有印象。这种实践性的探索方法可以蔓延到学生的其他方面,对更高一层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有帮助。
3.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学习虽然是科学学习,但是因为原理多,理解难度大,会使课堂变得很有压力,甚至有些“死气沉沉”,学生依赖于老师的讲课,而迈向工作岗位的他们总不能事事都请教别人,而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在大学物理中加入实验教学,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将设计的实验趣味化,将内容简单化,甚至可以采用生活中就能找到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这样他们实验完成的成就感会更大,感悟会更深。课堂也会因为这些物理实验变得活跃起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另外,也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沟通,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进而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三、总结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理解力,提高专业素养,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的快节奏和强压力,能够在同龄人当中保持领先,也可以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
作者:张建全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使之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1]。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更多的创新者和创业者,本文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为例,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经验。
1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建设历程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诞生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中,覆盖专业广泛,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仓储物流、资本运作等26个专业有效整合,形成网状仿真综合模拟实验。学生在仿真商业环境中,感性而相对自主地构建上、下游行业协同,促进供应链、生产链、流通链高度整合。通过体验式综合实验教学,强化了学生对产业环境、企业经营决策、企业管理、竞争对抗、业务训练等专业技能的认知,有效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2]。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依托三大平台建设,即“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仿真教学场所平台和自制实验教具平台。首先,“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该平台模拟真实的商业社会,将制造业与服务业、供应链、生产链、流通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协同,高度整合。在这个仿真社会中,学生将遵守政府与市场规则,履行标准工作流程,发挥专业技能与创新潜能,实现个人、组织、社会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其次,仿真教学场所平台,该平台是开展跨专业综合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验室,这里与其说是教室,不如说是学生角色扮演的工作场所。学生可以在自己组织的办公区一起办公,也可以穿梭于不同组织之间,办理业务或开展商务合作,还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集中召开对内、对外会议。最后,自制实验教具平台,该平台是西南经济大学实验教学团队共同研制的各种系列教具,这些教具陪伴学生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始终,这里不仅有标配办公用品,还有业务推进所需的各种文书、证明、单据、账薄,以及验钞机、练功钞、工作胸牌……学生在仿真模拟运营期间,也会自制更多个性化的实验教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的课程建设,起步于2014年春季学期,教学团队由实验教师、行业专业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学生实验助理共同构成。课程建设初期,以选修课的形式推行与完善,期间经历了实验平台的多次优化与升级;教师团队的若干次选拔、培训与再提升;一批批学生建议的积累与践行;一场场行业交流会的研讨、探索与提高,最终于2016年秋季学期,《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成为该校各专业创新创业必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 创新的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不再以传统的“验证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而是强调“任务驱动性、体验性”综合仿真模拟实验,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过程、重反思总结”的全新实验教学理念。
2.1“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全面颠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
首先,教师需要积极适应角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需要努力扮演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景的创造者、学习热情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学习过程的帮扶者角色,为学生搭建能力提升的“脚手架”。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决策和创造性实验,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行为。再者,学生需要积极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在跨专业综合实验课内模拟经营体验环节,每个学生扮演企业管理中的不同角色来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发现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制定完成任务的策略和计划,确定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以及协作方式,从而达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素质提升的目标[3]。
2.2“重体验过程”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彻底革新学生学业考核模式
“重体验过程”的核心是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模式,重视学生参与模拟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将知识性考核转变成态度、能力、业务知识应用等多维度考核。比如,在课程动员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教师会通过人才招聘会的课程设计完成分组管理。首先,鼓励学生自荐成为政府机关、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制造企业、贸易企业等行业的负责人,通过即兴限时制作招聘海报和求职简历,随堂开展人才招聘会。招聘会结束意味着分组任务完成。此教学组织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创作海报能力、撰写简历与面试技巧的能力,学生在招聘与求职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人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现状。再如,在行课中,模拟经营是跨专业综合实验的核心环节,每位学生,在8-12个季度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都有特定的职业角色,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教师将每个季度的成果给予及时、全面的评价和奖励,如季度利润奖、季度大富豪、季度生产大亨、季度销售大亨、季度纳税先锋、季度纳税大户、季度信用评优、季度福利最优组织等。最后,在课程总结期,教师会安排学生在小组内部匿名打分、开展感动人心小故事会分享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控、反思与总结。“重体验过程”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创新实验,参与创业活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全面发展,在团队中荣辱与共。
2.3“重反思总结”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深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综合能力提升
“重反思总结”的核心是每个关键实验环节都会要求学生书写活动体验和反思总结,通过反思感悟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综合能力提升。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养成撰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在参与综合模拟实验过程中的经历的困难、总结的经验、取得的成就、收获的感情,强化学以致用,干中学、学中用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师也会组织优秀日志分享、“同行”业务交流会、明星“员工”经验分享会、期末“工作”总结展示等活动,将学生的反思总结多渠道、多形式地展示和分享出来。“重反思总结”的实验教学理念,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更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文字表达、逻辑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
3 创新的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过程、重反思总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逐步探索出“丰富教学资源、畅通师生交流、全面考核评价”的全新实验教学方法。
3.1“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灵活、自主学习的需求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现已覆盖了网上实验平台、教学场所、实物教具、课外微视频教程、网上开放教学、课外学习小组多种形式。丰富、灵活的实验教学资源,很好地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能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与移动场景之间无缝切换,既能满足学生系统化的长时间学习需求,又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堂内,学生通过网上实验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场所、实物教具,积极开展协同业务合作,以时间进度为单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业技能的理解,拓宽学生学习、工作的专业视野;课堂外,学生会受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的影响,利用微视频教程、网上开放教学、课外学习小组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向,为下一次课堂内的创新创业表现做出积极、充分准备。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非常利于提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度和质量。
3.2“畅通师生交流”,强化学生互动、反馈学习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非常重视学生自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畅通交流”成为必要的教学保障。为保障“畅通交流”,可以做出如下设计:首先,重构教室,让教室桌椅摆放形式更加人性化,学生重构后的教室里自然形成互动,使讲座报告、小组合作、混合学习,自由交流,灵活穿梭。再者,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QQ群,群主由助教担任,负责课堂外布置任务,解答疑惑,收集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改进。学生可以在群中自主安排工作、协调任务、开展合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等。第三,对每阶段教学活动和作业,教师应给予及时、正式、公开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的努力方向,启发学生更多的创意来源。最后,教学设计可以增设组织文化建设活动。长期教学实践和课程调查显示,这些组织文化建设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提振学生学习、工作的动机和态度[4]。
3.3“全面考核评价”,引导学生重视细节、全面发展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全面评价”的考核方式是“五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个人表现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与特别贡献考核相结合。通过评价指标库建立评价方案,从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与沟通交流、经营决策、经营业绩、管理制度、业务完成情况、公司绩效、资料管理、部门或公司经营报告、实习报告、业务处理情况、出勤率、提交书面材料等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参加跨专业实习课程的学生成绩由团队业绩考核评分和个人业绩考核评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团队业绩得分占40%,个人业务得分占60%。团队业绩满分100分,根据团队业绩考核指标各项得分计算加权平均数,每个团队的考核得分乘以40%为团队成员的团队业绩得分。团队业绩得分转化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绩,应根据个人在团队中的综合表现、贡献大小等确定个人分配比例,据此计算团队业绩的个人得分。根据个人业绩考核指标各项得分计算加权平均数,即为个人业绩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个人业绩考核得分乘以60%即为个人业绩得分。最后计算每个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即个人实习成绩=团队业绩考核得分*40%*个人分配比例+个人业绩考核得分*60%。
针对学生参与仿真实验的机构不同,考核方法有差异,具体如下:仿真企业学生团队业绩评分=团队精神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分工协作、沟通交流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经营决策20%(学生个人与团队评分)+管理制度10%(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评价)+业务完成情况10%(学生团队与教师评价)+公司绩效考核20%(会计师事务所设计指标体系综合业绩评分,教师审核评分)+资料管理情况10%(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仿真企业学生个人业绩评分=实习日记10%(教师评价)+实习报告20%(教师评价)+提交书面材料15%(所在公司评价、教师评价)+业务处理情况25%(教师评价)+所在公司综合评价20%(所在公司评价)+出勤率10%(教师与根据考勤记录评价)。仿真服务机构学生团队业绩评分=分工协作、沟通交流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综合决策能力20%(学生个人与团队评分)+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评价)+基本业务完成情况20%(学生团队与教师评价)+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20%(会计师事务所设计指标体系综合业绩评分,教师审核评分)+资料管理情况10%(学生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仿真服务机构学生个人业绩评分=实习日记10%(教师评价)+实习报告20%(教??评价)+实习项目完成及成果提交情况20%(所在公司评价、教师评价)+业务处理能力30%(教师评价)+服务单位满意度10%(所在公司评价)+出勤率10%(教师根据考勤记录评价)。
关键词:创新实践;实验教学;多维评定
中图分类号:G642.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92―01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扎实理论功底、有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任务。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协作研究能力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实验教学新方法,使之有效弥补理论教学在思维方式和教学实效方面的不足,是实现教育任务和改变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重要手段。
一、实验教学特征及现状
理论课和实验课是传播知识的两个有效途径,既相辅相成又有各自独立的特点和实现方法。实验课重在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具有归纳思维的特点,而理论课重在理论性的演绎思维。一直以来,国内教育更重视理论层面的接受知识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忽视经验性的归纳分析能力的训练,从而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实验课仅仅为了使学生演示验证一些理论概念,没有完整的教学理念和计划,使效果大大折扣。使得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与社会需求脱节。
牛津大学的校长曾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过中国学生“聪明”,容易接受知识,而英国的学生更善于分析和质疑问题。事实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言,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是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二、实验教学新方法尝试
1.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系统性实验
大学生应是知识传授的客体,而不是被动灌输知识的对象,他们需要在有计划的规范性训练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主动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更加需要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提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开放型实验,有系统、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动手兴趣,从而主动思考,步步深入,完成一系列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思考并尝试一种“糖葫芦” 式的实验教学过程。
(1)设计制作贯穿知识点演示教材“主线”。实验伊始,我们着眼于教学目标设计制作演示教材。从相关背景知识开始,以某典型实际应用为例,串联所要涉及的知识点,最后展示该技术应用的成果。让学生在第一堂实验课就了解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及实验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课程的总线索,产生总体概念,做到心中有数。
(2)关注内在关联,突出各知识点,逐点安排实验内容。基于已有的整体概念,认真琢磨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妥当安排课时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尽量体现各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设置悬疑的方式由这次实验引出下次实验。对于各个知识点,要突出关键内容,真正起到巩固和深化相关理论课程知识点的作用。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则起到辅助引导和把握方向的作用,而不是说教主讲的作用。
(3)重视总结,制作“糖葫芦”的糖衣。当实验课时结束后,要重视实践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批与老师进行心得交流,综述实践过程的收获和遗留的问题。通过共同讨论,老师可帮助学生再次强化主线,突出重点,调动其思考的主动性。最后由每位学生提交综合的实验报告,完成整个实践环节。
2. 多维考核方式并重的评价标准
传统实验环节的考核方法通常沿袭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单以实验报告为准来给出每个人的成绩,但这样的考核方法对于实践环节而言具有局限性。因为实验环节重在对整个实践过程的思考实施和最终结果的分析以及文档总结,而且对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进步更加重视,所以考核方式应兼顾实验过程和纸质文档。因此,采用实验报告、课堂总结答辩及课内考勤的方式,共同给出合理的评价。
三、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的变革,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形式和效果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从形式上讲,改变了以往依附于理论课,无主题不成体系,以及考核方法单一的状态。老的实验课总是在理论课进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验证某些知识点的时候进行实验,其效果只是让学生被动地了解一些验证过程,而没有真正通过实验环节提升学生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安排,通过由线到点再到面的渐进过程,让实验更有目标,更能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体。考核方法上也更加全面,不但有报告,有考勤,还有总结答辩。这样,不但对学习态度考核,还对学习效果有考核;学生也因此得到了多方位的训练。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具有理论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工程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作用更是越来越凸显。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在实践环节尤其与理论课密切相关的实验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实验研究
近几年,经过美国研究统计结果反映女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基本表现在自我意识、意志力和情感控制方面。同时,我国研究人员经过调查表明现阶段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自信心方向存在薄弱,且大多具有敏感、焦虑的心理。而健美操的训练能够有效缓解女大学生这种不良情绪,减少女大学生的心理掌握,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为此,健美操被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健美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针对女大学生发展现状,教育者思考如何利用健美操课堂改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被应用到大学体育教学中,但该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程中的运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还未涉及,为此,文章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黑龙江科技大学2012级健美操体育教学班中随机挑选272名女学生,这些女学生都是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健美操学习,一些达到了三个学期的健美操学习,具有一定的健美操学习基础。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是文章主要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准备,主要是指在研究调查之前查阅和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并通过文献全面地了解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2.实验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健美操体育选项班中,随机抽取女生8个班272名学生,将这些学生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于大一年级的女学生讲授大众健美操的二级动作,对于大二年级的女学生讲授大众健美操四级动作。实验共计32学时,16周,在实验中,对于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变量控制,从而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3.问卷调查法。本文借助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喜爱程度以及合作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的基本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大学大一、大二年级的272名女学生,为了提升问卷调查的可信度,须在实验进行之前和实验进行之后分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在综合两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4.数据处理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统计分析,在采用样本独立检验方法,在对两组t数据比较的同时确定与之相对的p值,分析样本数据统计是否具有差异性。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步骤
1.实验之前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实验的原始数据的获取和问卷调查活动在学生刚开始进行健美操锻炼的时候进行,问卷调查的内容基本包括女大学生的身形体态、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对健美操训练内容的基本掌握情况。2.实验班级的分组。根据健美操平时测试的综合成绩以及女大学生在健美操课堂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基本在5人左右,每个小组组员的平均实力基本公平。3.教学方式。实验组学生采用健美操合作教学模式,与之相对的对照组学生采用健美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4.实验后的问卷调查。健美操分组合作学习实验之后测试包括健美操技术和理论两方面的测试,并将最终得分进行综合性比较。
(二)健美操分组合作教学方式
首先,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责任,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包括领操者、纠错者、裁判员、总结者和组织者。领操者主要负责带领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对新教的内容进行练习。纠错者主要是在健美操准备活动、复习和练习阶段对所有实验组内成员的健美操练习错误进行纠正,一组内如果一个成员出现错误,那么整个组都不会有奖励。裁判员主要是在健美操练习之后组织竞赛检查健美操学习情况,并对小组内练习情况进行评判,如果发现不公平的情况,所在小组成员将不能获得奖励。总结者是在健美操下课之前对整组学生的健美操练习情况以及人际交往情况进行总结,查缺补漏。组织者主要是组织成员积极进行健美操练习的人。
三、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实验之前的调查问卷实际发放272份,有效回收268份,有效问卷265份。实验班级学生健美操练习之后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36份,回收136份,有效问卷136份,最后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两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发现,女大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意愿一般,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受女生生理发育限制,一方面受选课的限制以及女大学生怕晒等。因此,需要教育人员着重培养女大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兴趣。表2是合作学习对女大学生健美操体育行为习惯的影响,具体如表2所示。表2:女大学生体育课合作学习意识的调查分析统计表。
(二)合作教学实验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女大学生健美操学习专项技能成绩分析统计如表3所示。根据表3可以发现两个班级学生的在实验之前的测试结果差异不明显,试验之后差异明显。可见,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潜力。从表4可以发现实验之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成绩低于实验班,可以发现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统一目标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由实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合作学习在健美操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帮助学生熟练健美操运动动作,提升学生的健美操学习成绩,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实际意义。能够取得这种良好成绩的原因在于健美操合作学习能够为每名学生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喜好实现健美操知识的掌握,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逐渐提升健美操训练总体效果,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健美操学习中利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在总体生提升学生健美操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的健美操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健美操综合能力。合作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减少学生的学生压力,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为此有关教育人员要注重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洪美玲.高校女生健美操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9,(4).
[2]田晓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浅析[J].才智,2015,08:105-106.
[3]王凤娟,刘德兵.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8:81-82.
[4]李晓东.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95-96.
(武汉工程大学 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计算机软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和尝试。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计算机软件应用对于学生学好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各有利弊。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这些利弊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引起一线老师们的注意,发挥计算机软件的长处,抑制其弊端,真正发挥出现代科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大学物理实验;利弊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03-02
计算机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产物,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其方便、准确和快捷的特点使其本身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当中,教育工作者们逐渐发现,计算机软件的引入一方面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方便准确和交流方便,为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引入,老师们开始变得懒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开始模糊,并且学生们用于思考的时间在不断缩短,使得教学开始走向了一个令人生畏的方向。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我们在在下面的文章中,对计算机软件引入的利与弊开始进行剖析。
1 计算机软件为大学物理实验总结带来的益处
计算机软件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得到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并且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成功进入了各学科的教学一线。从个学科教学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实验课程。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讨论以及实验范围的扩大,都成为计算机软件在这一领域的强项。
1.1 实验数据的处理
大学物理实验往往有很多的数据需要处理,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通过铅笔在白纸上进行计算的模式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并且人工计算太多的数据容易产生错误,并且碰到开方或者计算对数时使人们陷入到无奈当中,有时候即使运用科学计算器也于事无补。例如,大学物理中有一个关于液体粘度的测定用是落球法,需要用到一个直径在一毫米以下的金属小球放入到乘有某种液体的柱状玻璃容器当中,用秒表测出已定刻度线之间小球运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球运动的速度,然后根据小球受到的阻力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这个实验通常要做4—5组的实验来求取一个平均值,那么在取平均值时就有了几个不同的数值平均,第一是在放大镜下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取一个平均值,第二是下落时间的平均值,第三个是直接每一个小球在液体中运行的速度平均值,第四个是分别用四个小球测出速度并且计算出粘度再求取粘度的平均值。至于各种方法的合理性,我们通过人工的计算往往是很难得出来结论的,但是,如果引入计算机软件以后,可以通过简单地每一组数据输入进去,然后选择所需要的结果,关于每一组方法所得到的误差就能够被估计出来,选择误差最小的计算方法,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再者,如果我们要分析小球下落速度与直径的关系,在传统的分析体系中,往往是通过用图表或者折线的方法进行,这些对于三四个结果还好分析,如果涉及到十几二十个结果,分析起来就十分费劲了,这对一个人的劳动量是惊人的。但是,如果我们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只需要将测量得到的最原始的数据按顺序输入进去,在分析框中,选出自己所要的结果类型,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表格和图像,甚至对于曲线还能够拟合出来相应的曲线方程。对于不同的结果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能够使结果一目了然更加清晰。
另外,对于每一个实验,专业的软件往往考虑的更加全面,例如,在测定随机误差的实验过程中,对于平均值,软件可以快速计算出算数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算数平均值。振动周期和震动幅度等的分析在专业软件中直接可以对震动的区间和震动长度的误差进行分析,还可以直接得出震动在整个系列实验中的随时间或者别的因素变动的各类参数等,具有很好的统计效果。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做到随时对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进行数据处理,或许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而这一点,在传统的用纸笔是无法轻易实现的。
1.2 实验结果的讨论
如果我们将一个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物理的实验,当这些小组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同时,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将各自的结果进行比较,其任务量是可想而知的,也就是说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运用现代化的软件处理学生们获得的实验结果,再结合多媒体的力量,将学生的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可以得到一个分布,然后与学生们进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运用计算机软件,能够对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进行直观的模拟,并且对很多物理量进行分析和对比。
在软件中,对结果的呈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优势,这是运用表格等传统结果分析讨论模式所不具备的。例如,对不同组的数据,可以采用柱状图或者饼状图的方式进行呈现,更加直观的可以发现。加入一个年级的学生在做某一个物理实验中,例如对长度的测量,我们可以将误差在一个较小范围的组记为优秀,将误差范围大的记为差,中间的记为一般。那么根据统计软件的出来的结果,显示饼状图显示,可以很直观知道在整个年级中自己的实验结果处于怎样一个位置。如果加上多媒体的优势,我们可以将某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大屏幕的展示,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教学的推进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也算是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1.3 实验范围的扩大
大学物理实验中,很多的书本知识在实验现实条件下是无法进行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引入使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实验变成了现实,使很多在实验室不能做的实验在虚拟的环境中展示。例如一个简单的宇宙速度的推算,在实验室中是无法完成的。这个想法其实是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假如从山顶上平抛一块石头,平抛的速度越大,那么石头会飞的越远,那么当速度达到多大的时候,石头的落地距离能够超过地球的周长呢?也就是说,当速度达到多大时,抛出去的石头能够永远不掉下来呢?单纯地用语言来描述难免有些干瘪,那么,如果我们用计算机软件去模拟这样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可以逐渐增大平抛的速度,在模拟的状况下,我们可以直观看出石子的飞出距离,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会深刻很多。
在某种情况之下,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必须在软件的环境下进行。例如,对磁场的认识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通过自己的描述是学生在脑海中对电磁线圈周围的磁场强度和磁感线的排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效果,将一个特定线圈和特定电流作用下产生的磁场进行三维的彩色模拟,可以使学生从全方位对线圈周围看不见的磁感线方向和密度进行直观的认知,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都能够有很好的认识,对于这部分实验内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也有很好的益处。另外,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电磁场的认知,在计算机中输入几个相关的参数如线圈的直径、匝数或者电流的大小,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电磁场模型,让两组参数建立的模型进行对比,或者对异形的电磁线圈进行考虑,得到线圈周围的磁感线分布。事实上,有心的学生会发现,例如电场、磁场、热场等场在模拟时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这也就是现代物理“场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学生从整体物理学的尺度上进行掌握和理解,对物理科学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思想能够有很好的认识。
2 计算机软件为大学物理实验总结带来的弊端
计算机软件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纵然带来了很多益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纵然有很多的优势,但并不代表计算机软件就是万能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计算机软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同时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弊端。
2.1 老师们开始变得懒惰
计算机软件的引入使老师们摆脱了用小黑板和粉笔来为学生一步步推导实验原理和讲解实验过程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上,直接用一张幻灯片就解决了全部的问题。实验的原理通过图片和旁边的文字解说为学生呈现出来,老师们通过一劳永逸的方法一举将自己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更有甚者,有很多实验课的老师是通过下载别人的教学课件进行讲解的,本来自己可能就一知半解,除去了一步步的推导过程,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直接暴漏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没有根据要求一步步的形成,对于学生实验思维和创造力的形成都很不利。运用软件,省去很多的中间步骤,老师就会越来越懒惰,长期对着自己的课件进行实验的讲解,难免造成思维的僵化,对自身业务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
2.2 教学思路开始模糊
大学物理实验的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框架内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对知识的运用是一个很大也很重要的目的。一旦使用能够大大简化流程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有很多老师开始对实验或者教学的目的开始模糊,教学的思路也不像用粉笔和黑板时那么的清晰。形式的简化虽然带来了方便,同时也意味着思维和思路的简化。当实验仅仅变成了实验本身,如果操作不当,实验课程所应起到的作用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2.3 学生思考时间缩短
如果我们在软件中简单输入几个参数,处理的结果就会给出来,那么我们还会关注数字本身的计算过程么?在物理实验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正是起到这样一种作用。通常一个需要间接测量方法才能够得到的物理量,中间需要的是公式和方程式的推导,比如对电阻率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公式的转换,但是如果运用软件,仅仅是在输入端输入一组数据,被测物的电阻率曲线(电阻率与温度的曲线)就会呈现出来,久而久之,可能对中间的转换就不会那么重视。另外,老师们依据软件的计算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相比于一个学生一个点一个点的在方格纸上描画所得到的体会是少了许多的,实验过程中的个人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计算机软件引入后,强烈的个人体验开始减弱,学生对实验的思考时间大幅度减少,为他们在实验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埋下了隐患
总结:计算机软件对大学物理实验而言,既有很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并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明显。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多的发挥优势,尽量的规避这些弊端,必然成为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童安拉,彭江。计算机技术在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数字教育,2010(09)。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卓越工程师;项目式;教学模式;工程实践
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重要的主干课程,理论课56学时,实践性环节32学时,其中基础实验16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均为独立设课一人一组。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掌握通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结构及电路组成,培养学生通信电路的设计、调试技能,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重要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1)通信电路涉及的工作频率高和电路的非线性,增加了实验难度和抽象性,工艺要求高,工程上难以实现;2)通信技术和芯片的迅速发展,为实验提出新要求,要不断跟踪技术发展,更新实验内容;3)历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都有通信类赛题,影响或引导着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因此射频电路设计与制作是人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难题,射频工程师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通常都是高薪聘用。但是该课程实验却不尽人意,课程实验都习惯于使用实验箱[1-2],开设验证性实验,不能破解上述面临的3个难题。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5]在全国的实施与推广,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6-9],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实验,这类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综合性又有探索性,主要侧重于所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非常有益,这是当前电子线路实验发展的趋势。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电子线路教学课程组一直致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10-12],与时俱进地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导向下如何更有效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提升人才质量。通过4年的改革实践,基于“一提二指导三牵引”思路,提出了课程设计“项目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切实提升了课程设计的人才培养质量。
1项目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在修完16学时的基础实验之后,在第6学期开设。基础实验侧重于单元电路级电路,而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电路的设计、调试技能,包含5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选题,分别为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调频发射系统的设计、调幅接收系统的设计、调频接收系统的设计、自定义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均安排16学时,根据难易程度分为3个等级A、B、C,3个等级分别赋予1.0、0.9、0.8的权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项目。其中自定义实验项目(A级)是学生自拟题目、自选实验方案,通常都是采用先进的芯片,针对电子设计竞赛开展的专题模块设计与制作,如集成调频接收机的设计、高频锁相信号源的设计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高端出口,这类题目通常得到支持。为充分保证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得到实施,基于“一提二指导三牵引”思路,课题组2012年提出“项目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一提”是指对课程设计提出明确的技术指标要求,如对发射机提出发射功率、整机效率、调制指数等技术指标要求,对接收机提出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选择性等技术指标要求;“二指导”是指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课内指导多在前导课和计划内学时实施,课外指导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可能涉及“超纲”问题,涉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三牵引”是指“科研项目”思维牵引、工程实践能力牵引、创新研究能力牵引。
2项目式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
2.1“项目”立题
“项目”立题是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研究的第一环,立题必须科学严谨,要提出明确的“项目”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的提出不应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范畴,还应贴近工业实践,与实际应用接轨。课程设计提供的4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调频发射系统的设计、调幅接收系统的设计、调频接收系统的设计,内容已基本覆盖了理论课程知识点,发射系统提出发射频率、发射功率、整机效率等技术指标,接收系统提出接收频率、选择性、灵敏度等技术指标。实验立题时,就定位于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设计型实验,实验中碰到的问题都是实际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实验内容不仅仅涉及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还涉及模拟电子技术及射频技术,有的问题甚至超越了理论课程范畴,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前导课
由于课程设计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一人一组),学生面对“项目”时会难以入手,因此设置前导课(不占学时)就显得必要了。所谓前导课是在开课之前集中讲授60~90分钟,有两个意义,一是讲设计概论,教给学生设计思路;二是讲自主式项目学生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前导课内容重要,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到位。开学之初,课程组教师分别为16个班480名学生集中讲授前导课,学生都如约而至,认真听课做记录,课后还和教师展开交流与咨询。通过前导课向学生引入系统的概念,分析一个项目完成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科研项目”思维,首先根据技术指标要求,设计电路,并采用EDA软件论证设计的合理性,然后焊接、调试电路,进而改进电路,提高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在前导课中要求学生应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选题,独立完成项目,锻炼个人实践能力。
2.3“项目”设计
1)确定选题。按照实验分级化的思路,每次实验至少会有A、B、C难度不同的选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2)制定设计方案。根据选题要求的技术指标,完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和元件参数的计算。3)EDA仿真论证设计的合理性。对设计完成的电路原理图,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所设计电路是否够满足设计要求,进一步优化设计[9];同时也使学生熟悉EDA工具软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用人单位很看重学生是否会使用仿真工具,因此仿真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4)撰写完成设计报告,自拟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测试表格,完成预习思考题,列出元件表等。课程提出明确要求,没有仿真电路、设计报告不能上实验课。
2.4实验操作
进入实验室焊接、调试电路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碰到的问题给予启发式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技术指标是评价学生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针对学生测试数据及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可探究性提出一些改进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设计,研究如何提升系统技术指标。这个过程可促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对学生能力提升有很大意义。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实验数据须交指导教师当场签字。由于是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学生在期间很少出现随便走动、交头接耳的情况,现场秩序井然。当然,由于题目难度较大,或者学生自愿选择指标更高的项目,我们不要求一定在16学时完成,超学时不影响成绩,实验室开放运行,学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创造了自主实验、研究问题的氛围。
2.5成绩评定
如何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很好的评定,如何对每个学生给出客观、公正的实验成绩,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实验课程的难题。目前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由设计报告(25)、实验操作(60)、总结报告(15)3部分组成。2.5.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整体包含设计报告和总结报告两部分。针对设计报告和总结报告,课程组已提出统一格式要求和评分标准,实验电路参数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3部分在报告成绩占较大比值。2.5.2“项目”验收学考核指标,严把“项目式”验收关,通过考核“逼迫”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是项目式过程质量的关键。目前课程组有5位教师,如何避免教师个人差异对教学效果造成的影响一直是课程组思考的问题。基于课程组情况,严把实验出口关(实验考核)是最为可行的方式,即不论实验教师是谁,对学生考核要求是统一的,达到基本要求才能过关(教学“合格品”把关,底线),根据技术指标情况比拼优秀(教学“高质量品”把关,提升),激发优秀学生开展真正“项目式”研究。针对实验操作考核,课程组提出研制一体化通信测试平台,可以快速、标准化地测量学生实验完成的技术指标情况,可明显提高实验效率,为实验成绩的评定提供一个客观、统一标准。另外,课程组在实验成果的验收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制作了相应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用来检验学生的实验成果,不论是做发射系统的学生还是做接收系统的学生,不仅有实验数据和波形,还可亲耳听到自己制作的接收机或发射机所收发的音乐,使学生有了实验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受到了好评。
2.6竞赛“项目”延伸学习
由于课程设计学时有限,通过计划内学时只能向学生引入“科研项目”思维,让学生对科研项目过程有一定认识和感受。为了充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建设了全开放自助式实验室,实验室提供必要的仪器及基本元器件,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完成科研立项及竞赛项目。课题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后续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电子设计竞赛准备期,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低噪声放大器、宽带放大器、混频器、直接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等通信电路模块,设计完成更高性能指标的发射接收系统。通过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通信电路方向的选题,竞赛成绩都稳居黑龙江省第一,多次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3结束语
课程组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导向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建设,经过4年教学实践,基于“一提二指导三牵引”理念,提出“项目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开设培养了学生项目研究思维,切实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学生马春华在课程总结中写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让我体验了一个项目的开展过程,整个过程下来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开拓了自己思维,收获很大”。学生王巨震在课程总结中写到“课程设计的项目式要求激发了我的实验欲望,通过一步步提高技术指标,让我体会到了实验的成就感,让我知道以后如何开展科研项目,希望实验课程都能这样”。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在2013年和2015年都获评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示范课程”,给我校其他课程设计类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希望课程建设成果也能为全国其他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颖琦.通信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的开发[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5):19-20.
[2]马英.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利弊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2):87.
[3]王冬霞,周军,谢文阁,等.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创新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之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16(6):90-91.
[4]于卫,张正华,胡学龙.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2015,58(s2):21-24.
[5]赵同刚,刘乐.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驱动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64-166.
[6]李厚杰,刘岩川,赵继印,等.通信电子线路“渗透式”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4-136.
[7]廖宇,郭黎.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6):80-81.
[8]毛红艳.“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97.
[9]唐路,苗澎,田玲.Multisim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64-66.
[10]宫芳.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5(1):18-19.
[11]宫芳,高敬鹏.“高频电子线路”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06-107.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其教学研究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1].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受资源缺失和模式单一等问题的影响,致使教学效率与效果非常不理想.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而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翻转课堂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在美国已日渐流行[2-3],如何将翻转课堂融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课题.本文构建并实践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资源粗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中学生的预习报告和总结复习主要依靠文字教材及网络上的资源平台信息,粗糙的课程资源数量庞大、良莠不齐,且与仪器型号、配置不一定吻合,故耗时而效率低.教学资源中缺少针对性强的精品微视频,缺少仪器设备的构造、性能、应用演示平台,缺少与实验有关的实际应用简介,缺少与当前高新技术关系的扩展.学生预习时目标不明确,复习时不能重现实验过程,课外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互动解决.粗糙的课程资源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1.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按步骤机械地被动做实验[4],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对实验的全局缺乏把握.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立即找老师,遇到实验失败立即找老师,不愿知道也不知道如何找原因.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锻炼动手能力的大好机会,对知识掌握程度低.
1.3交流互动少,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对实践能力要求特别高,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中,会遇到大量难以预知的困难,遇到问题无法立即得到交流指导,进展缓慢且质量低下.在课内学习时,学生主动深层次提问题的交流几乎没有,都是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为得到实验结果而进行的浅层次交流.在使用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步骤相同的情况下,较少的互动,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无法实现知识技能内化的深层次教育.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特点
翻转课堂是通过将传统课堂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两大阶段颠倒,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变革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包括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知识巩固三部分内容.课前教师创建并“微课视频”,学生借助于“微课视频”和指定阅读材料,进行探索完成知识建构,实现知识传递.课中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组织参与合作性学习,交流分享学习经历与成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实现课堂翻转.课后应用是课堂的延伸,通过总结与反思,改变应用环境及条件,拓展知识应用范围,实现知识的深化和巩固[5-6].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2.1教学资源变粗糙为精练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仪器、学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确定知识点,精心设计录制“微课视频”,使教学资源从信息的海洋(精品课堂视频、开放课程视频、文字资料等)中解放出来,变为“微课视频”与指定阅读资料(实验教材)相结合的精细简洁教学资源.
2.2突破局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微课视频”表现为内容精、时间短、容量小,教师便于通过电脑和网络发送,学生利用手机就可以方便地接收下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时的问题及进度,以方便有针对性地交流引导[7].“微课视频”打破了时间、空间、内容的局限,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预习或复习不同内容的知识.“微课视频”中设置的不同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微课视频”把实验中的理论讲解移出课堂,让实践性内容进入课堂,对于实验课,可以大大延长动手操作时间,使动手操作更深入、更全面.“微课视频”的融入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
2.3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霸占课堂阵地、唯我独尊地传授知识,而是变成了策划者、导演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角、主体和主人,可以自由思考、积极发言、充分展示.师生关系从原来的从属关系变为平等互动、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畅通愉快,没有畏惧.
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1制作“微课视频”,完成课前知识传递
制作“微课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用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微课视频”,选题要精细准确,教学环节要完整,制作技术要精细,练习反馈要及时,以适应学生特点和满足学生需求.我们把大学物理实验的“微课视频”分为介绍视频和实验视频两类.介绍视频包括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力学基本训练和电学基本训练4个.实验视频是针对12个实验,每一个实验设计一个视频,有较强的针对性,学习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每个视频最后紧跟4~5个测试题,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实验视频的制作原则是从学习者角度思考实验内容,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每个视频由教师讲解、PPT辅助和仪器现场演示来完成,内容包括实验背景、仪器介绍、设计思想和测试作业四部分,主要解决为什么做,根据什么做和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例如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微课视频”,我们通过气垫船在两栖作战中的作用,介绍了气垫技术的发展;通过仪器展示,介绍气垫导轨、MUJ-6D电脑通用计数器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轨道水平、倾斜的实验设计,启发学生思考黏滞阻力对实验的影响,进而设计摩擦系数的测量实验.通过有几种办法对轨道进行定性和定量判断水平等测试作业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微课视频”在进行实验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同学一起讨论学习.学生借助于“微课视频”和指定阅读材料,实现知识传递后,要完成测试作业.拿到合格成绩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以确保学生有准备地参与新课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动态、问题讨论(以利于课内教学中设计问题),但并不判断对错,以免影响学生讨论,并观察学生表现,结合测试作业,给出学生预习成绩.
3.2讨论解决问题,完成课上知识内化
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是翻转课堂的关键[8-9].翻转课堂活动的要旨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这些问题可以是理论上的也可以是实践中的,可以是预习中的也可以是事先有针对性设计的,可以是课内完成实验的也可以是课外应用产生的.教师在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交流、控制进度、引导讨论、诱发创造力,完成知识内化的目标.如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课堂讨论的问题是(1)你认为仪器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你能想到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3)如何进行数据处理?(4)利用现有的仪器,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实验?课堂教学过程分两个阶段:(1)学生进实验室后,每个人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尝试操作,熟悉仪器及安全、原理及性能,对实验整体有一定的把握.教师强调安全要领,在实验课中,强调安全及设备使用重点不仅利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设备使用方法,进而减少设备损耗.如气垫导轨实验中,要避免滑块内表面与轨道表面直接接触.(2)集体讨论与分组实验.每个大组20人进行集体讨论,每个小组2人进行独立实验.集体讨论中,采用问题调查法,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展开多项答案,供学生选择发表看法,针对每种看法,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评价.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采用互动为先、适时激励的办法,即引导害羞的同学主动与其他同学互动,并在中间关注鼓励这些学生,让其参与互动并保存热情.分组独立实验中,要实现具体操作、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判断结果这些内容.一个人操作仪器,另一个人记录数据,也可以互换角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2个人一组的好处就是遇到实验异常现象可以互相讨论,在无法解决时再寻找老师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对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观察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计入操作成绩.如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轨道调不水平,测不出实验数据;(2)电脑通用计数器读数错误,不会寻找原因.
3.3反思拓展应用,实现课后知识巩固
反思拓展应用是翻转课堂的延伸.反思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应用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举一反三,应用知识唤醒创造力.尤其是课内研讨不充分的案例、问题,必将延伸到课后,实现知识巩固.如针对实验中的误差,如何改进实验,如果改变实际应用的环境和条件,怎样设计实验.同样的仪器设备,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物理规律的验证实验吗?或你能设计出研究性实验吗?在气垫导轨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请设计验证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请设计研究简谐振动特点的实验.教师除了提供给学生实际应用环境及条件,检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结合“预习测试”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更要反思“微课视频”、课堂问题设定、对话引导设计、问题解决途径等方面的特点与不足,为后期的视频资源开发、翻转课堂教学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