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0 05:53: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西医临床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一般资料
全部50例病人为本院2005年3月到2008年11月期间住院手术病人。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左膝16例,右膝34例。病程最长22年,最短9月。
1.2症状体征
所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膝肿胀疼痛,部分患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22例病人X线提示有不同程度的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或关节周围骨质疏松。
2、治疗方法
2.1关节镜下治疗术
无菌手术常规准备,持续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常规入路进关节镜及器械,按顺序依次探查髌上囊、内外侧间沟、髌股关节和髁间窝,在多部位取滑膜组织送病检,同时将一些增生无功能的滑膜组织给予刨刀切除,清理。[1]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直到引流液体清亮为止。术后第2天进行膝关节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2.2中药外用熏蒸
术后切口愈合后开始中药外用熏蒸治疗。采用自拟的通经活络汤:独活30g、防风15克、乳没各20g、木瓜30g、牛膝30g、杜仲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忍冬藤20克、红花15克。煎煮好后,乘热熏蒸患部,每日3次,每次15min,7d为1疗程。
2.3内服中药
术后第2d开始内服壮骨去瘀汤:杜仲15g、五加皮20g、狗脊20g、熟地20g、山萸肉20g、木瓜20g、威灵仙15g、川牛膝20g、秦艽20克、鸡血藤20克、乳香10g、没药10g、红花10、赤白芍各20克。辨证为湿热,上方加黄柏10克、苍术10克、苡仁20克、忍冬藤30克、地龙10克;辨证为寒湿,上方加附子10克、桂枝10克、独活20克、麻黄10克。
3、结果
本组50例中,无一例感染,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病检和相关检查,50例中,创伤性滑膜炎25例,骨性关节炎15例,化脓性关节炎4例,痛风性关节炎3例,滑膜结核2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疗效评定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临床疗效按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0分评定。本组优37例(74%),良7例(14%),中6例(12%),差0例,总有效率100%。
4、讨论
肾主骨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养骨骼。《素问。六节脏象论方》说:“脊者....其充在骨。”骨骼起支持人体的作用,为人身之支架。骨之所以能起这样的作用,依赖於骨髓的营养。骨髓由肾精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生骨髓”髓藏於骨腔之中,以充养骨骼,所谓“肾充则髓实”。而髓的生成,为“肾主骨”提供了物质基础。肾主骨和髓的生长发育,与骨的功能有关。肾藏精,精生骨髓,骨髓充实,骨骼强壮,运动捷健。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营养、功能等,故称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骨髓。”肝主筋,出《灵枢•九针论》。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之合为筋。《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筋膜有赖肝之精气濡养,肝之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肢体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之气血亏虚则筋力衰惫,肢体关节屈伸困难。故凡骨科疾病多与肝肾有关。本病属于中医的“痹症”。[3]痹症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标实为寒湿、湿热痹阻,日久成瘀,阻塞经络。[4]外用方中独活、防风、乳没、木瓜、牛膝、杜仲、伸筋草、透骨草、忍冬藤、红花,祛风通络,化瘀止痛;内服方熟地、山萸肉、鸡血藤、芍药、杜仲,养肝肾生精益髓;五加皮、狗脊、秦艽,强筋骨祛风湿;木瓜、威灵仙、乳没、红花、赤芍,舒筋活络化瘀止痛;川牛膝引诸药直达病所。辨证为湿热者,加黄柏、苍术、苡仁、忍冬藤、地龙,清利湿热;辨证为寒湿者,上方加附子、桂枝、独活、麻黄,祛湿散寒止痛。滑膜主要分布关节周围。于关节腔相通,分泌液关节。在受各种病因(如骨质增生、关节炎、关节结核、风湿病等和创伤性外伤、骨伤、关节内损伤、周围软组织损伤、手术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损伤产生炎症反应,而滑膜对炎症的刺激的反应是分泌渗液。产生疼痛,严格地讲,只要关节内有渗出积液,就证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现关节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增多,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滑膜炎是由于微循环不畅造成的无菌性炎症,主要症状是产生积液,关节滑膜是包绕在关节周围的一层膜性组织,它不仅是一层保护关节的组织,而且还会产生关节液,为关节的活动提供"液"。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出现对关节液的重吸收障碍时,由于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被打破,关节液的产生大于重吸收,便会出现"关节积水"。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多的关节,故滑膜炎以膝为多见。当膝关节直接受到暴力打击,长期负重慢性劳损,间接膝关节扭伤、手术过程中的损伤,剧烈体育活动或超强度训练,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关节本身退变,膝关节反张,甚至穿鞋不当均可引起创伤滑膜遭受损伤、滑膜充血、肿胀,滑膜细胞活跃产生大量积液,其中含有血浆、白细胞、吞噬细胞等。正常关节滑液为碱性液体,由于损伤后渗出增多,关节内酸性产物堆积,滑液变为酸性,促使纤维素沉淀,如不及时清除积液,则关节滑膜长期炎症刺激反应,促使滑膜逐渐增厚,且有纤维机化,引起粘连,影响关节正常活动。滑膜细胞分泌液体,可以和滋养关节,机体运动时膝关节所产生的热能全赖于滑膜液体及其血液循环而得以散发。当关节受外在性和内在性因素影响时,滑膜发生反应,引起充血或水肿,并且渗出液体,表现为关节肿胀,痛疼,功能受障碍。
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是真实存在的资料,不能是页面无法显示或者已经删除的文献资料,这样的参考文献对论文来说是毫无价值意义的,这些也是论文中论点无法查证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鉴赏。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梁惠芳,柳启沛.175例60~79岁老人核黄素营养状况及抗氧化指标的研究.营养学报,2009,21(2):143-148.
[2]刘欣,胡朝辉.氧化-抗氧化体系与不同类型白内障之间关系.广东医学,2007,22(7):594-595.
[3]刘蕙珍,雷俊阳.PHA及rhIL-2对新鲜分离肝细胞体外实验观察.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11(4):59-60.
[4]张惠英.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6):690-691.
[5]任军.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14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28-129.
[6]许士凯,吴文国.现代抗衰老化学药物研究进展(之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7):2221-2225.
[7]许士凯,李广俊.现代抗衰老化学药物研究进展(之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359-2362.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赵荣.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384-385.
[2]孙睦,高普.自组织理论与中医抗衰老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5.
[3]蒋文波,徐献强,查丽,等.针灸对机体衰老的预防和延缓作用综述.吉林中医药,2006,26(7):58-59.
[4]吴中朝,王玲玲,徐兰凤.灸法抗衰老防老的理论依据.江苏中医,1994,15(10):25-26.
[5]朱斐.中医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550-551.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马历阳.衰老机制和延缓衰老的措施[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4):108.
[2]许士凯,王晓东.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临床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9):2497.
[3]黎雪如.枸杞多糖在微生物和免疫中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8,23(2):18.
[4]齐春会,张永祥,乔善义,等.六味地黄多糖体外对正常及衰老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2):157.
[5]甘璐,张声华.枸杞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3,25(2):200202.
[6]王玲,张才军,李维波,等.枸杞多糖-D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防治作用[J].河北中医,2000,22(2):159160.
[7]HarmanD.Aging:atheorybasedonfreeradicalandradiationchemistry[J].JGerontol,1956,11:298.
[8]王斌,李卫平.枸杞总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4):298.
[9]徐承水,房玉珍.枸杞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实验[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23(3):16.
[10]戴寿芝.浅析中药抗衰老的免疫调节作用现代[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3(2):219.
[11]文润玲.枸杞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枸杞[J].老年学杂志,1999,10(3):215.
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第一胸椎至第五胸椎两侧各5分处,经常刺激这些穴位对于人体加强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和强壮内脏功能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由于人们对经络的了解程度不高和人体自身结构特点,能够学会有效利用这一机理改善自身状况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现介绍一种由温州华理保健研究所和温州市洞头县中西医结合理疗研究所联合研制的专利产品―――健身磁棒,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起到较好的保健效果。
“仙手牌”健身磁棒(国家专利号:952091291)是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和发明人20多年临床实践及日本国际预防医学研究所发明的《骨盆压揉涌命无命法》研制而成。这种产品是以人体背、腰凹凸的自然生理结构和华佗夹脊穴、膀胱经的位置而设计的,棒体内装有多个特制永磁和特定磁场的医疗磁铁,结合棒体的凸起轮状体而综合性刺激了华佗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等经络及周围的组织。这种特制的健身棒在使用中以棒的正中最宽处对准背部脊椎作上下运动,棒体两旁开的六个磁轮刚好对准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两侧5分的华佗夹脊穴和脊椎旁开1.5寸和3寸的足太阳膀胱经,在健身磁棒刺激经络及周围组织时,能使体内一种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组织细胞活跃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网状细胞,进而达到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微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这种方法既能祛淤血,又能有效清除体内致疲劳、关节酸胀的尿酸及预防癌症的目的。
本健身磁棒于1989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实践,经十多年时间对各种症状的病员进行辅助保健调理,均取得满意效果。除对癌症的预防保健作用外,对肾虚腰酸,慢性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过度疲劳等均有显著的保健作用。《健身棒的防癌作用机理与健身疗效及近十年使用后信息反馈》一文在北京世界医学创新大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证书由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博士亲自签名,并被授予卫生部批准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2000年5月撰写的《仙手牌健身磁棒滚膀胱经整体祛风湿和补肾及强壮性机能》一文经中华医学优秀论文金杯奖专家评委会审定,确认文章内容详实,知识新颖,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并荣获《中华医学优秀论文》金杯一等奖。
作者简介:
出生在中医世家的李俊从小受父亲熏陶,对祖国传统的医学情有独钟,其父李诗坚享有国务院津贴的名中医,多年的行医实践与理论深造,使他在骨伤科领域具有独特和高超的医术,治愈很多疑难杂症,多次应邀到北京为中央首长治病。撰写《中西结合骨伤诊治》(合著),1990年由江西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被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中医学院聘为教授。1992年10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被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打小就在父亲身边学习的李俊,不仅深得其父真传,而且身兼中西医结合的技术,自1991年以优异成绩从九江医专毕业分配到九江县中医院后,更是如鱼得水,在努力工作之余,致力于医学技术钻研,在伤寒类疾病的辨证施治、方剂的运用与创新、针灸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短短十多年,李俊在省以上杂志20余篇,他设计主持的科研课题“跟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的研制”被批准立项为国家级科研课题。由于李俊的刻苦钻研和对医学技术的精益求精,不久就成为县中医院骨伤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一把刀”。不愧是名医传人,其囊括学科范围之广,所学之精深,疗效之确切让人敬佩。
为更好的探索深奥的中医理论,并使之结合于临床,发展李氏骨伤,创新中医骨伤,李俊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怀着对中医药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弘扬、传承、促进中医药学术与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是他的行医初衷,对待病人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起爱护和敬重,他跟我说“病人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医院,就是因为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所以我们更应该付出百倍的努力,医治好病人,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良心”。听到这番话时,我深深地感动,这才是无亏于人们心目中的好大夫,急病人之所急,竭诚为患者服务,是多么高尚的医德啊!悠悠寸草之心,回报患者则是信任的洋洋春晖之情。
二、兼济中西求创新,医德高尚传世人
自1991年以来,李俊每年被患者和家属点名主刀的手术就达200余例,个人年均为医院业务创收均在100万元以上,他主治的患者基本上得到了康复,这在九江市医疗单位是不多见的,早在2000年初,就被江西省卫生厅批准为全省骨伤医疗中心。
在李俊院长的带领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开创了县级医院开展骨创医学的许多先例,如率先在全省县级开展椎间盘突出症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术、骨肿瘤瘤段骨切除灭活再植术、高龄老人人工全髋置换、脊柱骨折椎弓钉内固定术、骨盆骨折术、带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骨折术等,赢得了良好的医疗信誉,不但县内的病人纷至沓来,而且县外省外的求诊者也络绎不绝!这就是我采访时看到很多外地患者不远千里慕名求。
从上班伊始,连续接诊5-6小时是常事,但他从不推诿任何一位病人而提早下班,常对跟诊医生说“不能让患者风尘仆仆赶来,在满怀期待的目光中受到一丝的冷落。”。科间会诊,李俊也从不摆名医脸谱,常下科室到床边亲自诊治,一句问候,一次握手,让患者如沐春风。碰到年岁高的患者,他亲自指导医护人员进行诊治与护理,并细心的嘱托各种注意事项,出院后安排护士到家随访,以求善全。他常说让患者病情彻底康复是我们每一个做医生的心愿,和患者交朋友、谈心,让患者不仅在病情上有很好的治疗,同时在心理上有很喊的放松,更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延误治疗,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后自体大网膜及四周肠袢包裹局限而形成的右下腹脓肿,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行阑尾脓肿切除术,则并发肠癌几率高,有一定病死率。其治疗原则以西医保守治疗为主,但病程长,复发率高,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显示无包块存在,随访半年无发作;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包块明显缩小;无效:包块仍然存在,压痛明显,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痊愈4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从开始治疗到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时间平均为10 d,痊愈病例疗程平均为11 d。
4 病案举例
5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血液循环不良致阑尾体炎性水肿,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网膜与附近肠管趋向阑尾形成包围,炎症局限于阑尾周围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不合时宜的手术非但因粘连过多、组织水肿质脆、操作困难而阑尾切除不宜,且有破坏自然防御机能而使炎症扩散的危险,甚至造成盲肠穿孔,况且术后切口感染率很高。
【关键词】 脑梗死;丹红注射液;疗效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其发病具有反复发作、难治愈等特征,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老年人,其复发率、病死率、致残率相当高。据研究报道,脑梗死复发率高达10%[2],患者大多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倾向等疾病特征[3]。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脑梗死患者分别采取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与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2岁~87岁,平均年龄为(73.62±3.59)岁。其中轻型32例,中型31例,重型2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63岁~89岁,平均年龄为(76.24±2.46)岁。其中轻型30例,中型36例,重型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每支10ml,在30ml复方丹参注射液中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采取丹红注射液治疗,每支10ml,在30ml丹红注射液中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1个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标准[4] ①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至少9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至少50%,病残程度为1~3级;③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病残程度严重化;④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8%,患者的体征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我国,脑梗死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0%[5]左右。祖国医学认为,脑梗死属风中经络症[6],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风中经络、气血瘀滞、脉络瘀阻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是本疾病的治疗关键机制[7]。丹红注射液具有植物丹参、红花提取物等成分,有利于提高复发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成功率。其中丹参与红花药物作用相辅相成,丹红注射液的治疗优势在于[8]:活血行血、瘀祛络通等,可以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挥重要的抗凝、促进纤溶作用,实现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抑制。以上研究表明,给予观察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疗效相当显著。
总而言之,给予复发脑梗死患者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飞月,宋永健,何文绮,等.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168例临床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8(21):825-827.
[2] 李杰.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7):349-350.
[3] 邓芬.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
[4] 王淑贞.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A].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2011:4.
[5] 李永芝.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45):240-251.
[6] 毛群.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5例疗效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3.
【论文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的临床症候群, 可分类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1, 2]。而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临床上并没有非常确切的方案。本次研究于本院就诊的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 其中女31例, 男49例, 年龄26~62岁, 平均年龄(42.6±6.1)岁。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经检查确定为肾病综合征。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 进行各项体格检查, 并对患者的尿蛋白、血浆蛋白及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登记。给予对照组患者强的松1 mg/(kg·d)[2], 潘生丁120 mg/d(若患者无出血现象可使用低分子肝素4500 μl进行皮下注射), 1次/d, 14 d为1个疗程, 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现象, 给予有效的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处方进行治疗, 具体处方:黄芪25 g, 党参15 g, 炒白术15 g, 炙甘草10 g, 陈皮10 g, 当归10 g, 升麻10 g, 柴胡10 g, 丹参15 g, 菟丝子15 g, 将这些药草用水煎熬, 以3∶1的比例(即将300 ml水熬至100 ml左右), 方可服用, 2次/d, 14 d为1个疗程。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若出现感染现象, 应及时进行感染的治疗控制。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血浆蛋白含量及各项体征检查指标并进行比较。将各项体格检查指标比较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 优:患者的各项体格特征趋于平稳, 血压、心电图检查及体温等指标都在正常指标范围之内;良:患者各项体格特征基本平稳, 血压、心电图检测及体温等指标检查趋向正常值范围;差:患者的各项体格特征较入院之前比变化不大,医药卫生 血压、心电图检查及体温指标等与入院之前相比, 幅度变化不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尿蛋白含量及血浆蛋白含量比较 观察组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血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 P<0.05)。见表2。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如若不及时治疗, 则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感染、静脉血栓等), 更有甚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最常见症状为局部水肿[2, 3]。而临床上针对这一症状, 通常给予强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 若伴有高血脂则降脂, 严重低蛋白血症则加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这类疾病的反复率高[4], 因此患有此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 而西药的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肝肾功能逐渐下降, 药物的吸收也会减弱, 从而患者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特别是伴有肠胃功能不足患者, 对于西药的使用, 对身体的损害性更大。
结合中医治疗, 处方中的甘草、白术可以健脾胃, 而丹参可以活血化瘀, 起到抗栓的作用;处方中的其他药物可以调节机体脏腑的平衡, 达到整体治疗、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效果。本次研究证明, 观察组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而血浆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 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有效调节人体的血脂血糖, 提高血浆蛋白含量, 从患者身体病症的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减少肾病综合征的反复次数, 减少肾病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与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4]。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 可减少病症反复次数,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等中医药人才是新时期中医药教育的目标。文章通过分析现行中医教育制约人才成长的因素,提出从培养周期、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实践、考核等环节的改革来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建国50多年来,中医药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基本形成了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时期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医教育体系由于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复合人才的需要。
1现行中医教育制约人才成长的因素
1.1学制太短
现行中医教育普遍实行五年制培养,七年制专业只是少数院校开设。通过五年培养周期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甚牢固、动手能力不强,中西医都懂一点但都不精的情况。
1.2培养目标存在误区
一是求全: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医疗、科研、教学型的高级中医药人才。二是求备: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追求中、西医兼顾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但两种医学领域里各自庞大的理论体系和大量的临床实践要求,在短短的几年时一间里,不可能完成设想的培养计划。Www.133229.cOm
1.3课程体系重复繁琐
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弊端:
(1)中医学科界限不清,中医课程内容与课程界限不清,内容大量交叉重复。
(2)素质教育薄弱。
(3)课程结构单一,造成基础过窄。
(4)反映在中医课程体系上的中医理论无明显进展,临床课程停留在证型论治上,缺乏临床思维训练,学生临证能力差。
(5)西医课程知识模块沿用了西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实行压缩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处理病房工作及危急重症能力差。
(6)中西课程之间,缺乏沟通、比较的桥梁课程,未能达到整合目的。
1.4教材编写滞后
内容陈旧,且重复无序,教材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很大。
1.5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两个互相独立的阶段,临床实习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与理论教学难以保持前后一致,学生临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1.6综合素质培养不够
重专业学习,忽略其他自然科学特别是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差,知识面窄,适应社会能力差。
1.7考核制度死板
考试以考核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忽视了临床能力的培养。
2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笔者认为,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前提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
2.1培养周期
现代社会的中医院已经远非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诊所相比较,因此对中医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不断增高。为了保证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要有足够的培养周期。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探讨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学制的合适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