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0 00:29: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本培训个人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讨论的出发点:当前校本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急功近利,培训的本质被扭曲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许多都是以红头文件形式布置到学校。但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学校往往缺乏总体规划,忽略了教师的长远发展。或者虽有方案计划,但实施过程中有随意性、随机性的倾向,难以使培训扎实推进,有序深入,无法真正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有些学校甚至仅仅为满足部分教师的功利性需求而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是为了获得晋级资格,这就扭曲了校本培训的本质。
2.纸上谈兵,培训内容与现实相脱离
校本培训兴起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对校本培训含义的阐释,但对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制度的建立关注不够,这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就需要与现行的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各种制度协调一致。校本培训如何进行,还要靠校长的宏观指导。然而有的校长不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在不了解本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只凭个人意愿设定培训内容,闭门造车,根本不能发挥校本培训的功用。
3.简单狭隘,校本培训浅尝辄止
校本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要继承以往传统教研中有效的做法,也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采用新的培训方式。有的学校简单地把传统的教研活动,诸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同于校本培训的全部或主要形式,有的则狭隘地把邀请专家来校做报告看成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的学校注重培训,但却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只关注教师参加培训的人数、完成作业的情况,而缺乏对培训组织、培训者的评价,导致校本培训形式松散。
4.职业倦怠,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通常就无意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有的学校舍得投入,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专家们认真准备、细致讲解,内容也有针对性。然而参训教师反应却并不积极,培训现场气氛沉闷,交流不畅,甚至对培训有心理上的排斥厌倦。因此,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为培训的主动与自主提供精神支撑,是校本培训中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有效培训的前提:对校本培训的准确定位
要想把校本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使之真正成为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广阔平台,就必须对校本培训有个准确的定位。
校本培训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要从学校面临的现实出发,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要把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主体,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培训要研究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说:
1.要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的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校本培训中,面对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更侧重后者,要认识到校本培训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引领、导向和支撑作用。学校要成为“名”学校,就必须树“名”思想,塑“名”教师。只有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规划校本培训,才能真正发挥其内在的作用。2.要提高对校本培训个性化的认识。校本培训如果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校本”。每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各自不相同的教育经验和人文底蕴,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创设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风格的形成,促进学校向名、优、特迈进。3.要明确认识校长、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校长是校本培训的主要设计者,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确保校本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也要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全责,教师的主动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教师要把个人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学校发展联系起来,找准发展个人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的结合点,主动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加速自身专业发展进程。4.校本培训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把校本培训单列出来,势必增加学校工作的负担,而且,校本培训离开了学校的日常工作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使培训走向工作,工作贯穿培训,把培训与学校学习、教学、教研以及其他各项主体活动结合起来,逐步使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以达到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
三、有效培训的基础:建构起切合学校实际的培训内容序列
要使培训收到实效,就要有切实的培训内容。大致说来,校本培训可以构建这样几个内容序列:
1.开列书单,构建读书序列
吴非在他的《课改需要爱读书的教师》一文中写道:“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中国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
读书是校本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当一个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书匠,但他不一定能身心幸福,不一定能让学生身心幸福,因为他的课堂教学可能缺失精神生命的涌动。所以,校本培训要引导教师有计划地读书,通过阅读,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去提升自身感悟美、表达美的能力,去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通过阅读,教师自然由单一的现实中人,逐步地汲取了“理想中人”的气质涵养。再通过课堂这一中介,将这种现实与理想合二为一的气质、修养传输给学生。所以说,阅读能帮助教师完成自我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教学生命产生质的飞跃,教育的品位就是这样形成的。
要开展好读书活动,要对教师的读书进行指导,要做好书籍资料的推介工作。如,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全集》《教育目的》《爱心与教育》等;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通识类教育书籍―――《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推荐学科教学类书籍,推荐教育期刊。
2.整理出学校的“问题序列”
校本培训是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难题,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要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征集活动,并把这些问题归类整理。
关于学校教育的问题―――“教育智慧如何成就学生优秀人格”“教师素质与教育公平”“潜能生的关注与培养”“对学生评价的期望激励”“学习速度研究”等。
关于个人教学的问题―――“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空间在哪里”“课堂教学中学生倦怠情绪分析”“学生迁移能力差的原因归类”等。
3.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求序列”
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位教师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为了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学校可以制定“全员培训,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的原则和策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采用“合格优秀名师专家”不同的培养模式,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拟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只有在认清了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后,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具体状况,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培训途径等方面正确定位,精心设计,科学施培,才能加速不同层次的教师的成长。
四、有效培训的载体:建立起培训的活动序列
校本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传播上,还要在实践的引领上下工夫。实践证明,案例研究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个典型案例包含了教育教学现象及规律的许多要素。为了激发教师案例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建立起了校本培训的活动序列。
集体备课的操作序列:个体初备―――集体研讨―――个体修正―――课堂实施―――课后反思。
个人初备:首先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备课,设计和编写教案。集体研讨:在组内进行说课交流,教师们共同探讨,去伪存真,矫正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合理、充实和完善。个人修正:再由教师个体结合所在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性化与创新处理,形成优质的个人教学方案。课堂实施: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摩验证。课后反思:课后再次进行反思与交流,对备课与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进行改善,实现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建立起教学公开课序列: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精品课。
汇报课:由初入门的年轻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上课。展示课:根据确定的主题,由比较成熟的教师执教,为全体教师的教学研讨提供素材。示范课:由学校的名师执教,为全体教师作专业引领。精品课: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星、获得过省级以上优质课大赛的教师执教,重点在展示风格。
建立起教师听课序列:学习性听课―――指导性听课―――研讨性听课―――交流性听课―――检查性听课。
学习性听课: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向中老年教师学习,听取本学科或相近学科中老年教师的课。指导性听课:有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要主动听取年轻教师的课,以结对帮扶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切实的指导。研讨性听课: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安排教师进行公开教学;同学科组教师集体听课,并进行研讨。交流性听课:同学科教师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借鉴提高。检查性听课(推门听课):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适时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有重点地听取相关年级教师的课。
建立起灵活的培训形式序列:诊断反思式―――互动生成式―――课题引领式―――师徒结对式。
诊断反思式:基于“每一名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这一理念建构起来的,引导教师从以下几个过程进行反思:教学前反思,有效地提高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互动生成式:一般由教学骨干主讲一个案例,教师根据案例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发表见解,相互交流切磋,进行思维碰撞。课题引领式:以各课题组活动为主线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带动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师徒结对式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优质师资将“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结成对子,可以让新教师从感知老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老教师的思维方法,从模仿老教师表层行为技能中领悟其深层理念,取法乎上,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论文摘要:在校本培训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建构是校本培训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校本培训实践的关键。本文经过理论的分析与探讨,从促进学校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三个价值角度提出了关于校本培训模式建构的设想,并给予相应的操作策略的建议。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资培训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学校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师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正方兴未艾。本文将采用第二种方式,即主要从理论研究与分析的角度出发,提出有关校本培训模式建构的理论设想。通过对校本培训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其要素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校本培训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二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解决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具体展开。
一、以学校发展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
以学校发展为视角,着眼点在于学校发展需求的满足,即以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学校特色的发挥、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与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前提进行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目前,一些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对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了多方探索,创建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模式。其中,有两种做法值得关注:
一是将学校按其办学水平、师资状况、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等要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再依其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培训模式。例如,湖北省十堰市校本培训实验课题组所构建的“三型十环”(即三种类型学校、十个培训环节)的校本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校本培训模式是遵循“因校制宜”.、“因师施教”的原则,并依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师素质状况,将中小学校划分为欠发展型、发展型、优先发展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确定为四个培训的基本环节,并使三种类型有机相连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笔者以为,这种培训模式的设计方式是可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而湖北省十堰市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因此很值得推广。
二是以学校特色为本构建校本培训模式。特色是一种能够产生效益的资源,具有特色的学校可以提高自己的声誉,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挥学校的优势,所以,创建特色学校是每个学校的追求。学校特色有赖于教师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发挥,而教师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必须基于一个有特色的特定环境的造就。因此,校本培训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即要寻找适合自己特色与个性发展的培训模式,以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纳人本校的培训体系,使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改革思路,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意识,进而使办学特色得到充分体现且持续地发扬光大。
以学校发展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操作程序:
1.校本研究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校本研究,深人了解学校的自身条件、可用资源、发展方向、师资水平、实践需求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发展状况与环境,特别是要认真把握师资队伍现状与学校预定发展规划之间的差距、诊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以便于明确自身的培训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目标;同时,有效的校本研究也可帮助学校建立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制定方案
成功的培训方案,是实施校本教师培训并取得成效的指南和保证。所以,学校应重视培训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并以它作为培训活动的准绳,以监控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内的培训活动,培训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明确的目标、实施目标的步骤与时间、培训的物质条件(如学习资料、学习场所与设施等)、培训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评估效果的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使培训方案明确而具体,具有操作性与可控性。
3.组织实施
在校本培训工作组的领导下,执行方案,激发培训者与受训者的参与动机,使其积极投身于各项学习、研究活动,把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反馈调整
加强培训过程的监控与评估,随时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不断修正培训方案的不足,及时调整活动策略,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和培训者应注意回顾与总结,详细记录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与原计划的不足,并将其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新阶段培训的借鉴和起点。
总之,校本培训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学校的发展只能建立在学校的实际基础上并采用适合学校的方式与措施,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
如果仅以学校发展为视角进行校本培训,则会出现过于强调教师对学校发展需求的适应而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状况,当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与学校发展计划、培训计划相抵触时,或者当教师的某些发展要求被学校忽略甚至否定时,教师往往会感到压抑,产生矛盾、失落与不满的情绪,而这是不利于校本培训的开展的,最终也会不利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因此,以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校本培训,需要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全面考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满足。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首先,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开展培训活动是校本培训成功的重要保证。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及其特征等问题,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亦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观点,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些相关研究为教师的校本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按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教师的发展既有地区与学校的差异,又有专业发展阶段的差异,还有类型的差异(全面型、研究型、教学型、专长型等),而且,教师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自我发展期望、兴趣特长、个性特征、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由此便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适应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需要;三是适应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几种发展需要都应得到关注与满足。
总而言之,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经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各具特色与需求,因此,在校本培训中可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实现。依据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及其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开展以下几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有效的,即师徒帮带式、观摩交流式、反思教学式、全员岗位练功式、专题讲座式、自主学习式等。在校本培训实践中,综合运用上述各种培训形式,既充分发挥每种形式的优势,又能实现优势的互补,以此达成校本培训的成功。
以教师发展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操作程序:
1.诊断了解
对于教师的了解或教师的自我诊断是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前提。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教师个体会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必须加以分析与把握。在此步骤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教师的发展需求与学习需求的诊断和明确,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拟定计划
无论是集体进行的培训还是以自我为主的学习都需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在计划中,应包含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内容与材料、学习手段、学习地点与时间安排、评价标准等方面,使培训活动在严密的计划下井然有序地进行。计划的制定,还需注重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与学校发展计划的协调,特别是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因为只有符合教师需要和兴趣的学习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选择形式
教师校本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不同教师来说,不一定每一种都适合。实际上,最适合某些或某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与形式可能完全不适合另外的教师群体或个体的发展与要求,因此,对于恰当的培训形式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前述各种培训形式中,各有自身的优势与适用范围,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它们并不是界线分明的,’而是交织、整合在一起的,共同构成培训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挑选可实现培训计划的活动形式,或者单独选用自己所偏爱的某种形式,或者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培训形式,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效。
4.实施评估
评估的目的在于考察培训活动是否有效,即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师原定的需要和目标。通过评估,可以对培训目标、内容、计划和方式进行反思,以改进日后的继续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校本培训必须以教师发展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充分挖掘教师发展的潜能,实现教师发展的目标。
三、以问题解决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
在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难题和困扰,主要表现为两大类问题:一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逃避的、必须解决的,特别是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还会遇到更多甚至可能是层出不穷的问题,因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然成为教师培训的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模式,’着眼点在于从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它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培训者要从理论的讲解者或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和点评者;受训者则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培训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其次,培训基于教师工作的真实环境,在培训方式上,’注重教师问题意识的启迪,鼓励教师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以问题解决为视角的校本培训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操作程序:
1.诊断问题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所以,“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的基本信条是‘先问题,后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间题,必须首先进行诊断、分析与澄清,按其重要程度分清主次、先后;按其性质划分类型(学校所存在的管理及其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方面的两大类问题又可具体分为泥沼型问题,即错综复杂且互相牵制的问题;常规型问题;两难型问题;实施型问题等);同时,对问题的形成原因与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等都应明了,以更好地把握问题。
2.前期准备
在问题明确后,就要进行问题解决的前期准备。这种准备包括三方面:一是学习材料的准备,专题研穷如各种文献资料、案例的搜集与整理、音像资料与多媒体软件等;二是研究条件的完善,如专家的指导、制度支持、同事的合作、时间与经费的保证等;三是计划的制定,如学习计划、课题研究计划、行动计划等。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对培训条件、培切!者及受训者的要求都较高,因而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培训活动顺利进行,也才能取得最佳成效。
3.开展研究
问题的解决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完成的,研究的结果就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开展研究与学习活动,就是要努力探索各种可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从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加以实施,并随时观察实施的效果,不断调整行动策略。对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活动,除了教师独立进行、校内教师合作研究外,笔者将特别强调大学与中小学校的校本合作研究,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研究脱离教学实践、而中小学校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偏颇,同时使中小学校教师能够得到大学学者与专家在信息、理论与技术等多方面的指导与支持,以更好地提高中小学校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
4.总结提高
关键词:本科院校;校本培训;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89-02
校本培训的内涵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实施、以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1]。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新升格本科院校,面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师资队伍由原来教学型转化为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情况下,校本培训不失为培训范围相对广泛、易实现、多元化的一种办法。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转型期的本科院校在职教师的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培训需求,为制定校本培训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专任教师。医学院的前身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与广西工学院合并升格为广西科技大学。
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经课题小组讨论编制《医学院校本培训现存问题与需求问卷》,内容包含教师基本情况、校本培训现存问题、培训需求三个方面。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6份,有效问卷145份,结果用SPSS19.0分析。
3.结果:①教师基本情况:表1显示,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的比例约为2:1;年龄上以30岁至45岁中占的比例最大;职称中讲师占的比例半数以上;受教育程度多为硕士研究生;多数教师均从事较长时间的专科教学工作。②教师培训需求: 表2显示,培训模式、培训形式、培训内容、需要提升的能力、开展培训遇到的困难等方面的需求相对集中。③校本培训现存问题及教师理想的校本培训:问卷调查显示,专任教师认为目前学院校本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依次是:培训时间与教学工作相冲突;培训内容定位太高;无制度与经费保障;培训无计划,不能常态化;培训模式单一,主要为讲座式的培训;培训流于形式。专任教师们认为理想的校本培训是针对教师专长及个人发展规划制定分领域分层次有目的的培训;不与教学时间相冲突;有计划进行培训;集中时间培训;培训模式多样化。
4.结果分析与对策。自2013年升格为医学院以来,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院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培训,但参加培训的人数少,收效甚微,没能发挥将专家请进来应有的作用,并存在着教师期望值大而目标达成度小的矛盾。
本次调查显示教师队伍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而女性通常需花在家庭的时间比男性相对较多;年龄在30岁至45岁的教师占比例为64.2%,此年龄阶段也正是家庭时间需要付出比较多的阶段。因此在调查中加强平衡工作生活能力的需求频次达到了26.2%;职称中讲师占56.6%,硕士研究生占57.2%,年龄、高学历均有年轻化的趋势,相对合理。在高校工作时间多集中在4至20年,体现教师教学有一定的积累,同时因为合并前主要是大专层次的教育,以教学为主,从专科升格到本科的跨越,本科职称评定与学科的发展使科研的比重骤然上升。因此在培训内容方面,体现出对最新的教育理念、科研能力提高的大幅度需求。
培训需求的调查中还显示,教师们的参与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培训模式需求呈现多元化表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药学、医技类不同学科,需要更专业更个性化的培训;从培训形式来看,因为医学教育的专业性强,教师们更倾向于3个月以上的脱产学习,这也对校本培训带来了思考与挑战。另一方面,原来专科层次的教育,招生量大,师生比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所以调查中凸现校本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培训时间与教学工作相冲突的矛盾。
针对转型期的校本培训,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对校本培训正确定位,做到培训常态化。改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实现调研―计划―培训的管理模式,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再根据实际内容选择讲座式或座谈式或观摩式等培训模式。另外,引导教师对“校本培训”正确定位,它仅是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手段,而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形成常态培训化的同时教师要善于思考,触类旁通,开拓视野。
2.分层次分学科的个性化的培训方式。以学科为单位,依托于系部,进行专业领域的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技能。同时根据职称、学科、受教育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
3.集中培训,做好网络培训宣传与把控。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在开学前几天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地进行培训。借助网络资源,宣传国家或省级的网络培训内容与时间,让教师有计划地选择并实施网络培训。
4.更重要的是转化“校本培训”理念,突破思维定势。校本培训常是一种被动培训,难以使受训者保持持久的主动学习与精神愉悦状态。因此要突破定势思维。近年来提倡的“校本学习”值得借鉴[2]。“校本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清晰进而发生的主动学习的一个持续不断过程,故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的内在动力。教师从而将学习当成职业习惯,同时教师可将教学及科研中获得的经验不断反思内化,并将学习热情传递给他人,实现从被动学习发展到需求学习。
参考文献: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张祖春主编)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宁德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三沙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海岛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水门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2007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三沙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校本培训; 探索; 实践
从2006年至今,我校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操作经验。
1 准确定位教师培养目标
我校在制定“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对我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定性目标:“通过培养,使我校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并有技术开发或设计成果;具有较高的企业生产操作能力,获得与本人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具有胜任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2)定量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90%以上,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占95%,其中持有技师证书的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的50%以上”。
(3)各专业部依据这一计划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具体的专业课教师人头上来制定《专业部学期“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每个专业课教师制定《“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明确本人在哪个时段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
2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探讨确定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做好“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校本培训计划,专业部制定了“双师型”培训实施方案。几年来,从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案及培训过程中我们提炼出了以下五个模块方向的培训内容。
模块一: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模块二:教学方法导论。
模块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模块四: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应用。
模块五:专业实践课教师专业操作技能训练。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上五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将模块一至模块四的培训内容经过提炼与编撰,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校本培训教材,模块五的培训内容形成培训教材的副本,以专业为单位形成任务培训包。
3 按照校本培训计划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落实有效的培训方式
(1)教学能力培训方式。我们利用校本校训资源对“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培训:第一,岗前培训。由于本专业每年的新聘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大学到中职校的,这些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的全过程还不熟悉。因此,就要在他们上岗之前,利用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校内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使教师了解学校以及学科教学或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特点,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所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了解岗位的要求。第二,在岗培训。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结成“师徒帮带”的方式,由专业部派一名老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关系,定期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为新教师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大大缩短了新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周期。第三,专项培训。我们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利用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第四,通过科研教研活动进行培训。我校利用专业和地方的优势,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研发,使教师得到锻炼。
(2)实践能力培训方式。校本培训中“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培训:第一,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进行培训。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挑选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缺乏实践技能的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第二,利用校内工程进行培训。专业建设中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校内工程实践,这样也可以免除工程承包给商家所耗费的资金,同时也使学校的教师得到锻炼。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机械加工设备的安装、维修等,都由本专业的教师组织完成,使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就能得到锻炼、培养。第三,通过建立车工、铣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站进行培训。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深入系统地研究机械加工行业员工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与来自企业的其他考评员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切实际的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第四,选派中青年“双师型”教师到企业进行参加实践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对口、专项短期实践,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
4 切实做好有效的培训保障机制
(1)培训制度保障,包括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与激励机制。根据“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结合2006年至今的校本培训成效,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技能培训制度》等校本培训制度。
(2)培训师资保障。我们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然后回校担任本专业的校本培训指导教师。
(3)培训经费保障。学校建立了师资培训费专项帐户,从办学经费中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10%列支出师培费,用于教师培训的生活补助、培训教材、比赛奖励等。
(4)培训时间保障。每周末两天是集中培训,而周六上午安排为全校学科教师分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下午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操作动手能力实践培训,每月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或研究课讨论反思或说课比赛或优质课比赛或示范课观摩活动。
5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取得的效果
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目标要求:
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
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
四、培训内容:
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
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
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
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
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
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5月30日
教师进修学校
曹益伦
郑国平;张 谊
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6月24日上午(8:00-11:00)
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
我镇全体在职教师
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
C、组织校本培训。
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
具体培训进程、内容:
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
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
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
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
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共2页,当前第1页1
⑥、7-8月实践操作,要求建立“个人工作室(BLOG)”;完成作业4;
⑦、9月份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写好个人学习体会,培训总结;复习迎考。
六、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1.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
2.书面考试。主要测试《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理念等。实践考核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评价依据。
3、考评阶段(XX年9月底)。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
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①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我镇在9月底完成课程培训考核表并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②书面考试。9月底全市统考,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省统一命题,区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阅卷。考试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师允许有补考机会,但补考前必须重修。考试作弊的教师本课程总评不合格,并记录在案。
③学分登记。过程考核和书面考核合格后,进修学校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中记入相应学分。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④总结评价。XX年9月底建立《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档案(包括校本培训计划、考核表、培训总结、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3次作业等资料),同时将《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总结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七、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1、培训成绩和证书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评先和考核的必备条件。
2、教师培训学习(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学校的月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九龙湖中心学校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教育的起点是以人为本。按照人的发展规律,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然人,第二层次是社会人,第三层次是精神人。因此,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关注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心态阳光的自然人;其次,我们要教育学生成为懂得礼孝、诚实守信、宽容大气的社会人;最后,引领学生成为知识渊博、注重能力、素质全面的精神人。教育的主题和核心是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主要落脚点是教师的校本培训。有效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是促进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它的切人点是把培训学时积分和作业成果积分相结合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与教师的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切实改变目前校本培训实效性低下的现状。
一、教师校本培训实效性低下的归因分析
第一,学校办学思路与教育理想有偏差。当前有不少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生命理念、做人理念和能力培养。学校办学方向以社会和家长的评价为导向,片面认为拥有高升学率就是一所成功的学校。实际上,一所成功的学校取决于一个务实创新的校长,一个实干和谐的领导团队和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关键是教师群体的素质.教师的整体素质是破解当前教育畸形发展的利器。有的学校领导办学理念模糊,导向不明,以升学率评价教师的实绩,不是把教师的素质提升和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导致校本培训走过场。
第二,教师对培训主动性不强。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没有完整的科学考核和评价机制,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过分自信,没有学习的压力,使教师对培训缺乏危机感和主动性。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培训要求准时出席,在培训中获得多少知识和提高多少能力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和努力目标。
第三,学校对培训定位不准,需求不明确。学校对校本培训的作用认识上不到位,行动上不落实,措施上欠有力。学校主要精力集中在升学率上,眼光停留在优秀学生上,认为校本培训花时间,不能立竿见影,又耽误教学工作,对学校发展作用不明显。在这种思想氛围的感染下,教师对校本培训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培训照样上课,照样考出好成绩。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分析阻碍学校发展的一些问题,没有认真考虑教师最需要哪些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个人专业成长的培训。
第四,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教师的校本培训缺乏对学校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缺乏科学可靠的措施和评价考核机制。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实绩考核分割开来,功利性地认为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学生的成绩是两码事,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纯粹当成完成上级的任务和教师个体学分。
第五,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单一。不少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时,只是简单地读几个学习内容,搞几次活动,看几个视频,没有作业,没有反思,没有总结。缺少典型的案例分析、同伴的互助研讨、教师个体问题诊断分析,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没有新颖性和可行性。
第六,培训缺少与专家、名师的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困惑,需要有理论来指导,需要专家和名师来指点。校本培训中,我们缺少的是与科研机构、高校的联动,使教师的理念和思维禁锢在狭窄的校园内,不了解其他学校和教师的教改动态,信息闭塞。
二、综合积分机制的培训方式:案例与实践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培训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立足于工作岗位,针对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校本培训的三大特征。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和创造能力的要求,从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人手,攻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此谋求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较强的创造能力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建构一般分为五大模块:(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要确保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建立方案可行、检查到位、措施有力、成果显著的考核保障机制。
1.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科学建立校本培训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
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学校把抓好教师的综合素养作为学校管理的突破口,通过理念引领、政策导向、专题讲座、规范解读、案例研讨、榜样学习、阅读经典、撰写反思、视频观看、主题论坛、问题破解等校本培训方式,打造一大批具有业务能力、驾驭课堂的底气,安心教书、潜心育人的静气,知识渊博、志存高远的才气,关爱学生、刻苦钻研的正气,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勇气的教师群体。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构建应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任务和破解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制定培训计划,列出培训菜单,坚持桌菜和自助菜结合原则,坚持群体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原则,坚持学时积分和作业成果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建立校本培训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把教师的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如,我市某校把教师的校本培训分为教师师德培训、自律规范、安全教育、经典阅读、实践反思、命题能力、论文写作、视频制作、课堂教学、认真工作、课堂组织管理、潜能生辅导、合作研讨等内容,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专家专题讲座、布置经典阅读任务、校际观摩交流、课题带动、研讨问题破解方法、实践案例反思、远程视频教育等方式引领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汲取教学名家的教育风格和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了解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这所学校结合进修学校培训情况和校情,制定好阶段性培训计划,并把各项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按学时积分和作业积分建立综合积分考核制度,针对学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和教师急需提升的能力等方面,加足学时并提高作业成果考核分值。如,在教师的命题能力、课堂效益、师德基本修养、对学生的沟通教育能力等方面安排足够多的课时和提高作业成果分值。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青蓝工程结对等方面个性化培训实施附加综合积分。对各方面培训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针对作业完成质量邀请专家和学校校本培训评议小组进行A、B、c分层次评估,综合学时得分和作业得分,汇总累积成培训综合积分、培训综合积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的依据。
通过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提高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热情,加强了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破解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统一的矛盾,使教师校本培训真正走向制度化、实效化、科学化,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以检查和整改为手段,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计划和任务预置是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工作,是提高教师校本培训实效的前提。把学校的平时有效检查、及时整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师的校本培训主要目的就是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和教育管理中,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通过强化平时检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疑难问题,及时破解问题和整改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市一所学校在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基础上,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展了教师师德治理行动,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授业与传道相结合;育人与育己相结合;保质与保廉相结合。树立教师“三种意识”:形象意识,表率意识,服务意识。行动的具体内容有:在网上一些歪曲事实、内容失实的帖子或言论的。上班期间上网玩游戏、观看与教学无关的娱乐性视频、网上小说、炒股或购买基金的。无视学校安全规定,课堂组织无序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按时参加校本培训或其他继续教育培训的。上班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私出次数过多的。私自征订资料并收受回扣的。参与赌博活动或变相赌博活动的。工作不落实,备课不仔细,作业批改不规范,单元练习不到位,监考不认真的。擅自离岗,课堂管理出现空位,无故推诿学校临时性工作的。
平时由校长室会同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进行不定时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相关教师下发整改要求,并把检查结果与培训综合积分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对屡教不改的教师与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同伴扶助小组,帮助其及时加以整改。这样通过平时的检查和有效的整改,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性,也不断完善了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使教师明白校本培训的终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三、综合积分机制与校本培训实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