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09 07:08: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科学实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科学实验

第1篇

一、创设兴趣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什么叫机械》一课中,我是通过进入教室就用班级的拖把拖地,仅仅用了2分钟就把讲台附件的地面给收拾的干干净净,学生都很好奇,为什么邢老师进教室就干活呢?看到他们疑惑的表情,我又找到一个身材高大的同学和我一起拖地,但是我给他一把没有拖把柄的拖把,让他和我比赛,学生都笑了,说他输定了。这时我告诉学生,机械的一个特点,在后面的课堂上,学生在做其他的一些机械原理实验的时候能紧紧地和本课内容联系在一起,效果非常好。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我是通过魔术创设学习情境的。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要看好啊。(我先拿出一个马铃薯,学生一起喊是土豆。我强调学名:马铃薯。然后我把烧杯装满水,让学生猜猜把马铃薯放到水中是什么状态?实验表明马铃薯在水中下沉。这时我告诉学生说老师有一种魔法粉(食盐),把它放到水中就会让马铃薯浮起来,然后把食盐放入水中并搅拌)学生们的双目死死地盯着。过了2―3分钟,学生们都惊讶了,马铃薯从底部慢慢的浮到了水面。这样他们的探究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都开始讨论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师:要想知道原因,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带着这样的探究兴趣,和教师一起开展了有效的实验探究。

二、选择生活中常见材料,方便学生实验操作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挂图、几段视频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如研究《电磁铁的性质》这一课中“电磁铁”的制作,教材选用铁定和线,取材方便、效果很好。

在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时,所选材料是否具有引导性,能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究。如在《认识水》一课教学中,我选用冷开水、淡盐水、白醋和牛奶,把他们分别放入洗干净的烧杯中,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四种液体,让学生充分利用眼、鼻、舌头等感觉器官来感受不同液体的差别,从而深化对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而且透明的液体这一概念的强化,效果非常明显。

只有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选取合理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让学生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认识,方便实验探究活动的是顺利开展,最终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对课程的设计要重在过程,理清探究步骤

第2篇

一、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能力测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领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教学若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便会失去生命力,一堂脱离生活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师无法看到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无法展开对学生的能力测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授课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科学实验中去,课外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科学实验能力测评。例如,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为“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太阳照耀下影子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并选择一个参照物记录其影子的变化。每个小组的人在实验中要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另外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在学生真正展开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以及小组成员总的表现来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四个等级。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实验能力测评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实验能力测评也帮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课堂机会进行能力测评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要充分抓住这段学习时间进行能力测评。观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前提,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的表现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耐心辅导学生并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头脑灵活,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又或者他们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症下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并给他们一些小奖品。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去测量温度不同的水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在学生测试水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水温测试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温度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学生在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第二,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第三,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第四,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持平。小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可以从温度计实验的步骤掌握情况看出,能把四个步骤都熟练掌握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通过考试进行能力测评

第3篇

一、“教”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一)优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纽带

“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汇报结论”是我们优化后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入水中》,我们就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汇报结论”的教学模式展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先用电子白板展示海面上180吨的大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而不沉到水底,然后揭示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在水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固体,苹果、螺丝、玻璃球等,猜测一下哪些上浮下沉?需要动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最后汇报结论。这样优化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

(二)准确的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催化剂

无论是对教材的“胸有丘壑”,还是对创设情境的“驾轻就熟”,都需要语言贯穿全课。科学是抽象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是严谨的、准确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分散的,所以我们的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

二、“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和经历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基础。在《把固体放入水中》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大胆预测固体的沉与浮,并让学生知晓这只是科学预测,并不代表科学结论,结论需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在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观察实验结果,教师注意对学生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学习科学,不在于学多么高深的知识,而在于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习惯。

(二)贴近生活的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真正懂得科学是来自生活,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科学,从而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培养应用科学的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用科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中,铅笔、树叶、大米、盐等实验材料都是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在让学生理解溶解这一现象时,教师就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妈妈洗衣时洗衣粉的使用,爸爸喝咖啡时加的糖,做菜时投入的味精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此时派上了用场,学生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实验效率。

三、“练”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规范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有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因此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影响探究的效率。很多仪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例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等;点燃酒精灯要用侧面由下而上点燃,点燃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不锈钢实验盘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实验完毕后,材料整理得规范有序,也要练习。

(二)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第4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情境;探究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呢?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搜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搜集。如,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各自准备新鲜土壤,里面还有活生生的动植物,非常便于观察。再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库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课《金鱼》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问:金鱼的鱼鳃一分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秘,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于是学生便对金鱼如何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第5篇

一、转变观念,重视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学科在本市是非考试科目,这就使科学学科有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成了学校领导、老师眼中的辅助学科。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主要还是看教学成绩,科学学科不考试,对教师的教学成绩没有影响,因此教师上科学课没有积极性,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量,根本谈不上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各级领导也很少花精力去抓一门不考试的学科。科学学科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更是难以开展。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各级主管部门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在为学校配备好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后还要落实好教学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学校领导要制订相关制度,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鼓励教师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只有各级领导观念转变了,对科学学科重视后,才能充分考虑师资建设、实验经费投入等这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科学实验教学开展给予保证。教师只有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和肯定才能积极地投身到科学实验教学中,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受益。

二、合理配备师资,建设专业的科学教师队伍

小学科学课程的形式决定了小学科学任课教师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教师,专业的科学教师是保证科学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但目前本市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通过调研,全市31处小学共135名科学任课教师,专职科学任课教师仅占3%。大多数学校科学课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代上,有一部分学校规模大,平行班级较多,每班一名兼职科学教师,这些兼职科学教师有的同时任教多门学科。这充分说明了学校不重视科学学科,师资配备极不合理,根本没考虑教师是否能胜任科学教学工作。这也导致科学教师的实验技能状况堪忧,直接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实验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合理调配师资,配备专职的科学教师,增加科学教师数量。各级主管部门要经常组织科学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培训,学校也要结合科学学科加强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改变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科学教师的学科理论水平和实验教学技能。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科学实验示范课,积极组织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与师生实验创新比赛等活动,引领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科学教师要自学充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教育理念,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开展科学实验教学

本市各校实验装备配备水平已经能满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际教学中,实验室和实验仪器使用率都很低,大部分学校只能做一小部分演示实验,只有个别几个学校能做极少数的分组实验。作为科学课大本营的实验室,有些学校的学生根本就没进过。大部分实验仪器看起来管理得还不错,摆放整齐、美观,各种记录完善,但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许多问题。例如,最常用的酒精灯,有些学校只有一两只灯芯有燃烧过的痕迹,可见学生根本没有分组用过。抽查学生做实验时,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实验仪器,如量筒、温度计、测力计等都不会用。可见,实验报告和各种实验记录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补写的。在硬件配备充足的良好环境下,学校要狠抓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的应用环节,物尽其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小气象站等学生实验基地;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易得的、廉价的材料来做实验;鼓励教师、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仪器;还要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活动,自主设计实验或改进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自制创新实验教学器材和教具。

第6篇

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

(1)事先告知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

(3)布置实验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4)推测实验结果的运用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如《磁铁》单元,首先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力,和电一样,磁也是人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可是它的影响力却处处可见。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然后提示:古代的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

二、想方设法拓展实验时空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搬到商店、搬到社区、搬到儿童娱乐场所等。

学校周围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山取土”进行实验原材料的选择。如我在做《拓印树皮》时,实验材料需要纸、笔和树木,于是我就安排学生上课时去学校内的美化树身上获取实验素材,同时还安排学生观察树上的蚂蚁、蜗牛、蜘蛛等小动物的活动情况。

三、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

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寓安全和玩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观察金鱼的身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在生存环境中积累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的环境,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

四、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第7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一

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实验的机会和有效科学实验的指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

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

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习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年,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年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具体教学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二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年级: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8篇

一、创设获取真实有效数据的条件

1、提供精准的实验器材

精准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法宝之一,学生通过对精准的材料进行操作,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才能从源头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反之,如果没有或是使用不恰当的实验器材则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而目前的一些实验器材,存在着精确度不高的缺点。例如很多温度计本身存在问题,同一时间、地点,正确操作得到的结论却是不一致的。那么,实验之前选取好能测出相同数据的温度计就非常重要了。

教师可以通过预实验,筛选出较为精确的器材;通过组合和自制教具可以为学生创设更有效的教具。利用精心设计有启迪作用的教具,开启孩子们探究与思维大门的例子很多,如兰本达的“结构化的学具”。又如,去新西兰听课的教师回来感慨,那里教材只有老师有,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做自己想做的探究,记录下实验数据,从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甚至可以不说话。

2、培养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科学实验需要借助实验仪器来测量得出数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那么数据就会出现偏差。

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仪器有很多,如酒精灯、温度计、测力计、显微镜、天平、直尺等。正确指导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指导、讨论、纠错等方法实现。

3、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实验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帮助学生获得精准的实验数据。

例如,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是否有效控制,直接影响着实验数据的精确与否。如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很多都做不到控制单一变量。“湿润和干燥”对比组,做不到“干燥”;“有空气和无空气”对比组,做不到“无空气”。如果在设计时就去不修正,不去想办法实现,那么实验结果肯定是有偏差的。

二、培养学生获取真实有效数据的意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自身数据意识薄弱,只是一味沉浸在实验的过程中,而不重视数据,“玩”大于探究,那么准备得再好,结果还是不理想的。学生需要有获取真实、有效数据的意识,养成重视数据的好习惯。

1、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孩子们爱做实验。然而,热闹过后,个别小组的记录表还是空白的,在汇报时仅凭记忆回答,有时甚至会出现没有完成,以自己的预测作为标准来回答的情况,还有的甚至在忘记数据后伪造数据。所以,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强调及时记录,并不定期地抽查和评比,让学生逐步养成记录的习惯。

2、重复多次实验的意识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大容易被发觉的现象。学生会经历一次测量后就下结论,这时的数据其实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进行重复检测。例如,2012年“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初赛的最后一题,找出实验存在的错误。我对全校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找出对比实验“在2种不同环境下用2种不同的食品做实验”没有可比性。但却找不出“实验样本太少,不能以一概全”。究其原因,学生在日常实验中,没有重复实验的意识,即使做了也仅是硬性规定。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孩子们明确数据越充分、样本越大,与越多的事实相一致,越令人信服;培养他们采用多种方式,多人或多次重复实验,用较多的数据去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认真、细致的精神

在实验中常常发现,学生一拿到器材,那股兴奋劲,赶着体验、赶着完成,寻求所谓的“实验结果”。但事实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及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在实验中经常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缺乏耐心,导致实验数据出现错误。例如,三年级下册《冰融化了》,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温度计放入冰中需要等温度稳定下来后再开始测温,尽管提示过了,仍然有小组没有等到温度下降停止就直接测温了,于是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精神,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实事求是的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标》明确指出“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数据。而实际上,有的小组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会选择漠视、忽略,甚至发生涂改的现象。原因有二:一、发现自己的数据和多数结果不一致时,害怕错误。二、有的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常常会只选择个别与既定结论一致的小组进行交流,如有不一致的则一带而过,不去分析原因。久而久之,“聪明”的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意思,用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去填写实验数据,而放弃真实的实验数据。

数据是学生对实验现象最直接的记录,是分析、整理的第一依据。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地面对数据,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认识,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重视、认真对待数据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