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5 18:39: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专计算机教学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内容,在平常的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一步步搞明白,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学会用计算机语言思考问题,在教学前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上机实训方面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搞一点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从兴趣中慢慢拓展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反应到教育上是要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实训实验。教师要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重视发现知识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课大部分是实训型,在实训中,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来做,教学生组网的时候不仅可以将PC连PC,也可以将一些设备作为终端连起来。允许学生有大胆的想法,并努力实现,创新是教师应有的观念。
二、被动因素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之间差异很大,只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不同计算机课程,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的计算机课相应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以讲授为主的普通课
在平常的教室进行的理论性内容的学习,比如计算机基础理论介绍,语言编程学习等都可以用这种教学方式。与普通的讲授课相同,是以传达固定知识原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易产生疲劳感,所以一定要结合当下一些现实应用讲解,能展示的一定要展示,这样才能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实验课
一般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比如C语言、OFFICE基础与实训,PPT基础与实训,EXCEL练习等。也有在实验室进行的,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工程施工等。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当学生比较多时,教师辅导时间不足。
三、以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是近年来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课件贯穿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在教学软件的指引下学习。适合多种教学内容,国外应用比较多,但其对软硬件要求比较高。
四、发展学生自主能力项目的任务教学方式
也有的将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任务驱动。中专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时,要结合知识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让学生有完成的兴趣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就感。比如教学生综合布线时,可以将布学校教学楼网络为项目任务,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比学生的结果和实际教学楼网络的结构,看看哪种更合理。当然这只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除此外还会有很多的教学方式,我们不必拘于形式,只要是对学生学习有利的,都可以采纳,或者是结合其中的几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可以的。
五、总结
1.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有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的愉悦。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一般包含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阶段。程序设计教学中作为主要内容的框图教学正是这四个阶段的有力体现,学生拿到一个问题后,要设计成一个正确的程序大致要经过如下的过程:设想框图程序调试修改调试成功。从设想到框图是准备和酝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程序构造一个总体的框架,有了框图就能找到程序设计的线索,一个程序往往就能一气呵成。然后就是不断的调试,不断的修改,直到成功。这种经过艰难思维后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多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勤学好问。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1.2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比
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调试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它本身对于学生的刺激就是丰富的,高效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是提及要点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探究、琢磨,并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出结论,进而掌握更多的操作方法。既探索->思考->顿悟->得出结论->掌握操作的过程。在教师的适当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把任务完成、把工具的使用掌握,这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通过这个过程更始锻炼了学生遇问题抓住关键点的能力,从而让自己的思考行为从不自觉上升为自觉,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Excel的工作表的有关概念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工作表可以“重命名”、“删除”等等,而是问学生:你们在了解了工作表概念后,会提出什么想法吗?你还想了解有关工作表的什么问题吗?在讨论后,引导学生去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一种学习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另外,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做出了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特别是目前高年级的学生,最终完成了一个项目作品,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地形成一个开发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
2计算机教育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1.1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特点
在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通常情况下,其开设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初步应用等.
1.2民族预科教育中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
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了解认识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熟练掌握、熟悉了解、完全陌生等三个不同层次.其中,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生,多在入学前接受过计算机的相关教学与培训,这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相对较高,对于预科教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学习应用不太熟悉;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入学前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接触,其就读的中学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比较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完全陌生阶段的学生,多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相关内容知识,在对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了解情况调查中,处于熟悉了解和完全陌生阶段学生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大,处于熟练掌握阶段的学生比例较小.
1.3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应用方法分析
根据上述对于民族预科教育中学生计算机掌握情况的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实现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结合现阶段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结构层次,首先,是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所应用的原理性教学方式,即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原理、理论知识.第二个教学阶段通常被称为是技术性教学阶段,是在上述的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与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以实现操作性的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进行指导.常用的教学法有谈话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计算机教学的第三个教学层次,为操作性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的特征所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教学方法,如计算机上机实践操作教学法.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形成的教学活动结构与程序,比如,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地位能够充分的发挥实现,在教学组织与评价监控上具有很大的便利;而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则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两种教学模式之间不同的特征优势,进行综合利用以实现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的民族预科教育中,不管是计算机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对于讲授法以及问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多.结合上述对于教学模式的分类总结,目前民族预科教育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多属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地位和作用强调比较明显,但在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与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明显不足,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学生上机操作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实践教学为主,同时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2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策略分析
在进行民族预科计算机教学中,考虑到上述教学情况与方法特征,加上预科生多处于思想逐渐成熟的年龄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为主,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与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养.首先,在进行民族预科计算机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水平.其次,在教学内容与知识的设计上,应注意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学习能力,克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再次,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应注意结合上述教学方式的不同层次,以技术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主,在计算机教学中注意将理论与上机实践的教学进行分开设置,在教学中以演示法与实验法为主,注意将两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应用,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3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上用人单位需要的计算机实用型人才。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直接对学生传授计算机专业知识,从而无法体现出中职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依据一项统计,今后五年中,我国用人单位对于实用型计算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为45万人之多,而真正符合当前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只有10万人。同时,社会上对于网络服务的人才需求量达到了100万人,但是,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只有20万人,导致人才需求和人才供应之间具有相当大的缺口。在目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当中,教育主要被分为四大模块,即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知识、网络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依据社会对于实用型计算机人才之需求,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具备一技之长。中职学校涉及计算机行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文秘工作、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等。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形成选修课模式,让中职生们可依据自身兴趣来选修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希望学习平面设计与三维动画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与熟练掌握Photoshop、Auto-CAD以及Flash等常用软件之外,还要对中职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提出要求。所以,选修模式要能让学生们依据自身兴趣选择自身试图学习的内容,并且将兴趣融合于学习之中,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完成和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之间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
目前,陈旧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以理论知识学习为重点,十分强调计算机知识所具有的理论性。该教学模式当前已经不再适合于社会对于计算机实用型人才之需求。中职学校计算机课要以培养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为主体,从而形成专业基础课加上专业技能课再加实践知识的教学模式,从而做到以专业基础,为计算机实践操作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与此同时,要运用操作与实践来切实巩固中职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所具有的认识。比如,在教学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内容时,计算机课程要设置成审美与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课,再加Photoshop软件等相关的图片处理软件方面的课程。其后,要让中职生们运用自主设计与自主性操作来完成设计作品,并且上交作业。审美学习与设计基础课学习主要是为中职生们的自主性设计提供足够的理论基础,并且帮助中职生们形成新型审美观。同时,计算机软件课程则主要是教育中职生们怎样把自身思想运用软件加以表现。与此同时,要合理地进行作业布置,让中职生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设计作品。与此同时,熟练掌握课堂中所教的软件,通过理论课加上技能课,再加上实践课设计,这是我国中职教育中十分接近于企业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各所中职学校要进行积极应用。
三、积极开发计算机校本教材
在中职学校中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要想找到一本真正适合于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教材非常难。一旦依据目前的教材一章一章地上,那就根本无法调动起中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鉴于此,积极开发计算机校本教材十分必要。但是,要想开发计算机校本教材,说起来容易做到,但实际上却并不简单。怎样让所开发出来的校本教材能够适合于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学习,并且能够真正地提升中职生群体的实际就业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先是在教研组当中划分不同的备课组,分别实施各门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总体而言,是由教授同一门课程内容的数位教师讨论、分工来共同加以完成;其后再让计算机教师进入到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中进行调查,从而努力做到让教材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相互结合,让中职生们在学了之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能实实在在地使用。最后,在计算机课程实践当中进行反复实践,并且持续加以健全完善,尽可能地提升中职生们能力的提升。
四、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考核方式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中设置计算机课程呢?”显然,这是科技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30多年来,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定位始终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有的专家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面向计算机学科,面向理论,要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就应该向理论的方向提高。另一种意见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面向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任务是培养千万计算机应用人才。笔者始终支持后一种观点。回顾计算机基础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于认识这个问题会有启示。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在大学中开设计算机课程,并不是由少数人闭门造车拍脑袋规划的,也不是由上面硬性指定的,而是由下面推着上面走的。笔者清楚地记得,当时清华大学的许多专业,在教学和科研中迫切需要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而教师和学生都不会使用计算机,因此各专业纷纷要求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笔者当时在清华大学计算中心工作,根据各系的要求,给全体教师和研究生讲授了BASIC语言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再通过各系的教师迅速在全校各系普遍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并立竿见影地用于教学、科研和毕业设计中。各系研究生和应届毕业生在设计任务中纷纷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如土木系用“有限元法”编写程序求节点的应力。在此基础上,1981年笔者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电大向全国师生讲授了“BASIC语言程序设计”,迅速在全国高校打开了局面,开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历程。可见,是计算机应用的需要推动了计算机教育,有需求才有发展的动力。
2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应当服务并推动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它本质上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是为学生将来在各领域开展计算机应用打下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的第一届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明确指出: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以应用为目的,从应用出发。这个指导思想在全国取得了共识,深入人心。每做一项事情都有它直接的目的,譬如,人为什么要吃饭?因为营养的需要。为什么学开车?因为交通便捷的需要。为什么学外语?因为对外交流的需要。公务员为什么学电脑?因为工作需要。老百姓为什么学电脑?因为生活需要。为什么在中国先后出现了4次全国性计算机普及,几亿人踊跃学计算机?因为离开计算机人们将寸步难行。总之,是应用的需要。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请思考几个简单的问题:毕业生将来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是理论还是应用)?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最缺的是什么(是理论还是实际能力)?大学毕业生感到自己最缺的是什么?有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工作找不到需要的人,问题在哪里?毕业生希望大学计算机教育应当加强什么环节?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就业中有更大的竞争力?一些资深的教育家提出:“中国的大学有两个‘不够’:一是创新能力不够;二是社会服务精神不够。当今大学发展潮流,不是越来越脱离社会,而是越来越靠近社会。教育要向‘应用性’和‘创新型’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我国的大学绝大多数是应用性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将来多数人是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即使是计算机专业,多数学生将来也是计算机应用人才。显然,计算机教育应紧密与社会结合,深入研究社会需要,按照社会需要确定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教学要求与内容。可惜这方面恰恰是我们的“短板”,有的同志往往不认真调查社会的需求,不仔细考虑培养对象的特点,孤立地在书房中“纯学术”地研究教学改革,这样很难做到有的放矢。有人有意无意贬低应用,认为应用就是简单操作、没水平,理论高级,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向理论方向提高。
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计算机的第一属性是工具,应用是目的,离开应用,计算机只是一堆废铁。应当回归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本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人才,推动各个领域中的信息化。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动摇这个根本。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已经走了很久,也已经走得很远,却往往会忘记我们出发时的目的!”今天我们应当更加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高举计算机应用大旗,坚定不移地坚持面向应用的方向,着眼于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我们强调应用,但是应当说明:①应用并不等于简单操作,是分层次的。大学本科不同于高职和中专,不能满足于学生只掌握最基本的操作。用好计算机,用出水平,并不容易。②应用在发展。计算机应用要跟上科技的进步,要结合专业的特点,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深化。③计算机应用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要使学生在应用中游刃有余,就应当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学习必要的基本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但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不应是脱离应用的纯学科理论知识,而是针对应用需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以飞机专业为例,飞机设计者和飞机驾驶者所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需要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后者需要学习的是应用知识。什么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线?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当以计算思维为主线,一种认为应当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我们支持后一种意见。当前,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入发展,首先应当在面向应用方向上有所突破,要深入研究社会和专业的需求,研究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当前,如果能根据应用的需要,研究和制定出计算机应用的知识体系,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要想争取各专业重视计算机课程,最根本的办法是把计算机课程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为专业服务,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各专业领域中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学计算机教育应当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学校与社会要形成闭环系统,计算机教育与各专业要形成闭环系统。这样,计算机教育自然就成为各专业教育不可或缺、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当前在面向应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信息技术已远非20年前的情况了,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云计算和大数据正在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搜索技术、微博微信已为老百姓普遍使用。智能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正在取代着传统的PC,计算机的应用方式已由单机使用发展为各种应用平台,进而形成无处不在的工作环境。教材和教学内容应该体现信息技术的新,有助于大学生清晰地了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而目前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基础课程只有一两门课,内容比较单一,跟不上发展。
2)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现在有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理论,有的甚至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浓缩版。应该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来设计课程体系,明确分析和提出应用能力的要求,编写出体现应用特点的教材。
3)教学面向应用以及与专业结合很不够。我们对专业的需求研究不够,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社会的需求相比有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各领域日益发展的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包括两部分:一是低年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二是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计算机课程。二者都应当面向应用,要把低年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高年级的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和连贯起来,形成一个贯穿4年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这项工作需要有计算机基础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各院系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相互交叉渗透,合力促进计算机在专业领域中更深入的应用。低年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掌握必要的共性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信息素养。同时要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计算机对本专业的作用。其实在基础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中,都可以找出它们与专业需求的相关性。有的医科院校在低年级开设“医学信息基础”,农业院校开设“农业信息基础”,艺术院校在低年级开设计算机用于艺术的课程(如动漫),都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4计算机应用与培养科学思维的内在联系
科学思维是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不仅学会干活,还要学会正确地思维。思维是无处不在的,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正确思维的指导,如吃饭很简单,但是如果乱吃,不仅无益于身体还会损害健康,所以电视台有养生节目,帮助人们建立营养思维,科学地饮食和养生。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人要培养和掌握设计思维,从事经济工作的人要有市场思维,公务员要有法制思维,军人要有国防思维等。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提出了与本领域有关的思维,如创造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网络思维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进行研究和描述,进行归纳分类,但这都是相对的,并无严格的定义和和公认的标准。其实,对一般人来说,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只要是科学思维,都应当提倡和推广。创造性人才需要有科学思维。近一时期国内外一些计算机专家提出的“计算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启发人们更深入地进行思考,探索信息时代思维的发展与特点。对于“计算思维”,无论国内外科学界和哲学界还未就此取得公认一致的意见,目前仍处在初步研讨阶段,有不少有益的见解,但还不成熟,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和实践中深入地积累经验。思维从本质上说属于哲学范畴。对思维如何描述和分类,可能哲学家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作出更科学准确的分析与说明。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的,精神是第二位的,但是精神又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不能脱离物质的基础孤立地研究精神。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不能离开计算机应用,孤立抽象地讨论计算思维。
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行动。培养计算思维很重要,但不能说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计算思维,正如不能说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营养思维、学开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交通思维一样。人们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计算思维,它又反过来推动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发展。计算思维的根在计算机应用,离开计算机应用,计算思维就成为了无源之水。离开问题的处理过程怎样培养思维?计算思维不是悬空的抽象概念,是体现在计算机教学和应用的各个环节中的。其实,在提出“计算思维”这个名词之前,人们通过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在头脑中已经有了计算思维。正如人们学习了数学自然地培养了逻辑思维一样。现在无非把“隐性”变为“显性”,由不自觉变为自觉。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不仅培养了计算思维,也培养了其他的科学思维,如逻辑思维、实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不能书生气地讨论“这个问题属于计算思维吗?”如果是就重视,否则就不重视。不应当孤立地突出其中某一种思维而不顾其他,大学生需要有多种思维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是多种思维共同起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也不仅是培养计算思维。在教学改革中要有整体的思路,计算机基础教学要综合考虑以下3个方面:①体现信息技术的新发展;②计算机应用的要求;③培养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这是一个三维的模型。三者紧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不同类型的教学在三维系统中的坐标不同,要具体研究和探索。要把计算机应用和培养科学思维辩证地自然地结合起来,提高信息素养。从技术的角度,把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应用,着力培养应用能力;从教育的角度,要注意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信息素养。在研究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时,要站在提高信息素养的高度,在落实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要强调应用的特点。
5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科学思维(包括计算思维)并不神秘,是人人触手可及的。当前,在对计算思维的研讨中,不应当把它搞得深奥化、神秘化,使人觉得高深莫测。其实完全可以使它大众化,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大众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的大众化。要区分专家的研究层面和一般群众的学习层面,不要把专家研究的学术问题直接搬到一般群众中。研讨计算思维有不同的层面:哲学家的计算思维、计算机专家的计算思维和大众的计算思维。它们的要求和内容是不同的。以哲学为例,哲学是被认为很深奥、一般人难以企及的。20世纪30年代我国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写了一本《大众哲学》,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例子把哲学理论讲得清楚透彻。解放初,笔者15岁时就基本看懂了。这本书把哲学从书斋中解放出来,成为千百万群众所掌握的思想武器。对大众而言,不要牵涉太多的专业术语,不要说得玄之又玄,人摸不着头脑。对计算思维的研讨,应当区分不同人群,不能要求一般教师和大学生都去研究那些深奥的内容,少数专家可以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提出自己研究的见解。一般教师应当对计算思维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计算思维。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是应用好计算机,在此过程中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计算思维。没有必要搞成“全民性”的研究和贯彻计算思维的“运动”,毕竟学习的是计算机课程而不是思维课程。要求应当实事求是,要考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计算思维的内容很广泛,牵涉的方面很多,不能要求在仅有的一两门课程中把计算思维各方面都全部覆盖。如果多数教师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培养计算思维,就很不错了。
2)方法的大众化。要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师生易于了解和培养计算思维。要从实际出发,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循序渐进,而不是另起炉灶,使人觉得是从天降之物,无可适从。我们多年前曾提出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讲知识、讲应用、讲方法。讲知识,又讲应用,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应用性特点(不能只讲理论知识),讲方法就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不能满足于具体应用,还要举一反三,归纳分析,总结规律,上升为思维。一位大学校长说:“教授有三流:三流教授只讲授知识;二流教授除传播知识,还讲授方法;一流教授,听了他的课就能站在这个学科的前沿,并且产生一种进入学科前沿的冲动。”这充分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创造。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多年前曾经提出,应当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培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研究会全面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指出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升华,知识、能力与素质是创新的基础,信息素养包括养成科学思维。只有把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紧密结合,并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同时全面归纳了计算机教育的作用,即计算机是工具,是文化,是现代意识,是时代素质。以上这些提法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承上启下,引导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这些提法容易为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教师经过努力就能够做到。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这种科学而实际的工作方法。采取合适的方法自然会事半功倍,而方法不对头必然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请考虑我们是怎样通过数学课培养逻辑思维、通过物理课培养实证思维的,我们就会明白怎样通过计算机课程培养计算思维了。它应当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生硬进行的过程;是本身存在的内在关联,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概念。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努力掌握业务知识,还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思想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外,只唯实。当前,应当了解各发达国家各类大学在计算思维问题上的各种观点和做法,了解国内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做法,分析比较,深思熟虑,谨慎行事,尤其避免用行政手段勉强贯彻,拔苗助长。
6结语
(1)高职学生的基础状况需要分层次教学。高职学生计算机的差异性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计算机基础也各不相同,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方法也各不相同,针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计算机学习的准确定位,找到合适的学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兼顾学生的基础,就会让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到老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较少,不能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而计算机城市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老师所设计的目标难以实现,教学内容不易消化,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学习效率也无法提升,更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2)技能型人才需要采取分层次教学法。高职院校是我国社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应该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也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型人才,分层次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人才。高等院校培养职业型人才定位各不相同,也就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采取分层次教学法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很好的指导和教育,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分层次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向软件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成为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
2高职计算机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分析
2.1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法,首先应该针对学生的基础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计算机水平,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层次,给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了解自己的基础,确保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基础相符合,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及时的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结合学生的发展进步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找到合适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不断进步进。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变化,对学生进行动态的管理,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基础各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基础逐步提升,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很多层次较弱的学生有可能成为基础层次较好的学生,此时就应该给他们制定新的学习目标。这样,通过动态的教学目标管理,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2针对学生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活动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基础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发展阶段,采取有区别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中等层次学生为衡量标准,对优等生有一个更高的要求,给他们设置更多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引导他们想更高层次目标努力,让他们在做好各种软件应用的基础上,学会开发设计更多的程序,或者编写较为复杂的应用程序。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方面引导他们学好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不断地获得自信和力量,给他们以方法和指导,让他们逐步找到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基本应用操作,在反复的实践当中训练他们的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他们更好的将来从事与计算机应用奠定较好的基础。而对于技术层次较好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究性活动,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富有创新性的任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培养计算机高端人才。
2.3坚持动态跟踪管理,教学评价注重基础层次
计算机教学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教学管理过程中,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分层次管理,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变化。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适当调整学习目标,引导向更好目标迈进,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及时看到进步和成绩,不断增强自信和勇气。对于成绩进步较慢的学生,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合理分层,并能够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应立足学生的基础,实施分层次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引导他们不断创新突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特长,不断增强学习自信,防止灰心丧气,让他们及时发展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国内的计算机应用已经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近几年计算机的发展可谓超乎想象,逐渐走向微型化、网格化和智能化。云计算和云存储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和4G网络技术的应用,让中国社会变得互通和智能。
2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作为公办普通高职大专院校,学校规定毕业生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证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根据学生实际专业需要安排了大学信息技术教程、《VFP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公共课程,《Photoshop》《Pro/E》《CAD》等许多和专业相关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但实际考试情况并不理性,一级一次通过率约为60%,二级则更低。专业教学的实施也因为计算机能力的低下而不能顺利展开。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再学生基础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总结经验教训,按照考试内在规律,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3计算机考试的作用和局限性
江苏省计算机实施全省统一考试,使得衡量一个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大专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在软硬件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有效地支撑了教学工作。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是社会上用人单位迅速评价一个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重要手段。也促使学生必须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掌握计算机知识。但由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以及考试内容和实际应用的脱节、证书的泛滥,使得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大大降低,越来越得不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重视,逐渐成为学生和单位眼中的鸡肋。而大学期末考试,由于长期存着的一些弊端,也无法有效的促进教学工作。
4计算机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4.1教学手段僵化,教学和考试内容滞后
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教学内容却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许多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让学生及老师产生一些困惑。比如学生现在学习的office版本还是office2003,而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早已开始使用office2007甚至更高的版本,这样的教学内容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4.2师生比较大,学生水平层次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持续膨胀。虽然学校也对计算机专业老师进行了扩编,但师生比仍然过大,不得已许多计算机课程都采用合班上课,一个老师要应付一百多个学生的教学和辅导,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一方面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总结普遍存在的问题来集中讲解,讲解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差异化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4.3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而今年来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让大量本来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通过注册成为学院的一员。部分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理论课不主动思考,实践课玩游戏等现象成为了影响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尤其是要控制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增强学习动力。课堂教学和考试的改革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保证。
5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实践
5.1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信息及时日新月异,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充电,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把相关内容充实到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在平时,需要积极的收集很教学内容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在课堂中介绍给同学,让学生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上机教学中,要改变“授之以鱼”的做法为“授之以渔”,在讲授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更多考虑让学生有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其使用方法。让其能够自如的应付软件的升级和新软件的学习。
5.2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已经逐渐跟不上计算机教学前进的步伐。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在课堂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常规的教学方法只能简单的完成教学基本任务,教学效果不理想,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做更多的功课。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在课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关注,比如开发智能手机APP,让学生利用离散的片段时间参与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中。在APP的开发中,要注重其娱乐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时间上不易过长,难度上要循序渐进,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5.3改进考核方法
预科生大部分都是已成年人,与一般的学生不一样,预科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性和自我控制力,并且对知识具有一定的欲望性,且会通过自己的行动主动寻找学习知识的机会。作为预科生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主体对象的不同特点,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预科生学生,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才能确保教学效果。
1.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预科生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同时,也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他们会讨厌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在课堂上讲,忽视学生主体的互动,那么,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热情对待计算机课堂。计算机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能更好地开展后期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新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能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采用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层面到技术层面,采用渗透教学方法。所谓渗透教学就是要利用实践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例如在MSExcel和MSPowerPoint等课程教学中,应该先根据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对课堂产生兴趣。
1.2注重教学总结
作为一名预科生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还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能赢得学生的赞扬,就必须要重视课堂的总结和反思。教学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但是要更加懂得总结课堂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解决问题。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但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实践,然后知道,最后再用理论知识总结,这样学生能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应该掌握得重点知识,从而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