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7 12:49: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第1篇

培训伊始,培训处的领导先就纪律做出了要求:每天按时上下课,不准早退、迟到!每天要点名,如果真的有事情,也一定要履行请假手续。培训中,班长果然每天都点名记录。纪律严谨,这是今年培训给我的第一个感觉。

可以说,这次培训的老师授课非常系统,解说概念很清晰,非常专业。培训专业,这是今年培训给我的第二个感觉。

这次培训也给了与其他各位同行交流的机会,在课余和晚上在宿舍休息的时间里也和舍友们交流交流每天的学习情况。研讨氛围浓厚,这是今年培训给我的第三个感觉。

在这次培训的教育教学实践阶段,教育局安排我们在县城小学——芦溪小学给我们安排了一周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在培训中获得的理论知识有了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认真地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地听优质课,认真的上课堂教学观摩课,有许多收获和感触。

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

第一、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第二、在一些老师、领导当中有一个误区:课程改革之后,旧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教材了,于是一上公开课、示范课就搬到多媒体教室,否则就怕被评价为“老一套”。那么,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就真的不适应新教材了?我原先也有这样的困惑。经过培训其间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方法只是方法,方法不是目的。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可以照搬、照抄。

第三、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深受启发。这句话是江西的一位名师问的:“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

第2篇

三月份,在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局xx年度工作要点》以及外地先进的教师队伍培训及管理经验基础上,在主管雷校长撰写的《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xx”规划》和《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下,办公室撰写了《xx年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农安县第二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性学校创建活动方案》、《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重新认定方案》、《农安县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读书使我成长”征文评选活动方案》以及《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方案》等。

3月30日上午,在进修学校六楼多媒体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由全县中小学校业务校长、德育校长及部分骨干班主任参加的“干训师培、德育工作会议”。会上下发了相关文件,并对本年度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教育局副书记李春晓、进修学校校长王兆文及副校长雷宏分别强调了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后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局工作要求,5月下旬,在校领导的反复指导下,撰写了《农安县中小学教师教育工程实施方案(xx—2015)》,工程实施方案共23页,涵盖了教师培训五年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工程体系、实施策略以及相应管理机制与办法。

1.省级学科骨干教师推荐工作

8月份,办公室接到《关于做好 xx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把文件上传进修学校网站,并通过面对面传达文件精神及本县做法,即:采取基层学校推荐申报、办公室对申报教师提交的各种证件进行审核的方式确定省级骨干教师申报人选,确定后向上级部门推荐申报。本次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我县共推荐申报32人,经过市继教办审核后16人完全符合条件,目前16人已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笔试和答辩,进一步的认定程序等市里通知。

2.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工作

按照长春市教育局下发的长教发53号《关于推荐长春市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通知》要求,3月25日—4月8日,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申报工作。针对学校推荐的教师,办公室进行了认真审核,并从各校名额所占比重、学科结构、申报教师年龄特征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衡量、具体分析,最后确认156人入围,4月8日报送市继教办。经市级骨干审核、笔试,我县中小学共有84名教师被认定为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7月17日—7月25日,82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按要求参加了省级培训活动,并被正式认定为xx年12月——xx年12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目前认定公告已上传进修学校网站。

第3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教学理念

根据“沧州市教育局关于2013年沧州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具体安排的通知”精神,受市教育局委托,沧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承担了本次培训的教学及学员管理工作。培训工作本着以提升我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师德素养为目标,加强教师对专业标准的理解及对多媒体教学技能技巧的灵活运用,培训开设《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教师修养》和《PPT高级制作技巧》三门课程,均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对本市451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加强教学管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培训工作的核心。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式的讲座,令学员耳目一新;先进的教学理念、贴近现实教学案例,使培训过程气氛活跃,学员情绪高涨。其次,加强学员管理。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管理团队,对学员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纪律管理规定、生活管理规定、学习研讨规定、综合考评规定。使学员目标明确、有规可依。有学员在培训总结中这样写道:“参加这次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摆脱了倦怠的情绪束缚,让荣誉和责任成为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动力,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带着新的教学理念投入工作,在反思中前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并且我们从中发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培训应紧密结合本地教育实际,注重输入新鲜血液

提升培训有效性的关键是要紧扣宗旨,抓住重点。市级骨干教师来自本市各中小学,覆盖面广,人员多规模大。我市现有中小学教师61043人,其中农村教师约50505人,占教师总数约 82.7 %。我市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也在农村。调查显示,与城市相比,农村合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过少,致使农村教师接受前沿信息和继续教育机会受到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牢牢抓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市培”的核心导向。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转向农村骨干教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从社会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四个方面准确把脉、充分考虑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制定出细致周密的培训方案,实施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教师为根本,力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按需施训、量身订制,务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培训时“有用”,培训后“能用”。因此,我们聘请专家讲课内容,首先要考虑案例、传授方式要贴近农村教师的生活,其次注重传授新理念,了解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培训应针对学员的特点,对不良学习心态注意引导和纠正

接受培训的骨干教师来自于各中小学教学一线,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培训院校来说,他们是学生;相对于社会来说,他们是教师,而且是教师队伍里的中坚力量。这种特殊的角色所产生的特殊心理对他们参加培训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学员都工作在教育实践的最前沿,他们对整个基础教育过程有着很敏感的体验和理解。长期的教学经历使他们不自觉地以一种带批判性的心理参加培训,希望接受到立即能应用于实际的、立竿见影的知识,还有,他们确实是本学校的教学精英,骨干教师,有一种居功自傲,高高在上的情结,这种心态往往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这种不良心态和急躁情绪得不到纠正, 任何培训都将不能真正令他们满意。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工作中不能无视受训学员这些特殊心态和要求,而应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他们对参加培训有正确的认识。

三、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注重调动学员的主动性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一般采取到高师院校集中学习、讨论,到中小学实践观摩等方式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集中上课学习多,讨论少、实践少、观摩少。一项针对骨干教师的调查显示[1],骨干教师年龄一般在三四十岁间,大都已经没有了长久关注系列讲解的思维习惯,坐在课堂中很容易“听着听着就开小差,听着听着就犯困,一点办法没有!”。但是,这些骨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多年,有许多来自实际问题的思考,针对实际具体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往往是活跃而积极的[2]。现实中骨干教师培训无非两种方式:一是纵向引领, 二是横向交流。专家讲授可以起到纵向引领的作用,但专家讲授往往没有结合受训者的实际问题,是非情境化的。有时候听起来挺好,但听过则已,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受训者各自有着丰富的实践、思考和困惑, 应当视受训者为宝贵的培训资源。培训的课堂应是动态的,生成的是“群言堂”。学员在横向交流中所擦出的思想火花、得出的精彩言论,给予大家以精神的满足和提升。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除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指导、自修自研、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等形式外,还可适当采用教学案例剖析与研究、教学反思、学员论坛、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充分表达其所思、所想、所惑,互相碰撞启迪,从而获得认识和感悟。

参考文献:

[1]王成云,王国森.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8.

第4篇

一、农村校本培训的简要回顾与反思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在职培训始终贯穿教师职业的终身,这也是《教师法》所规定的,因此学校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一直就开展着。例如,暑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组织班主任交流德育经验,平时也有一些理论学习及课堂教学研讨。但对培训的认识还不到位,故目的性不强,活动零碎没有形成制度。2005年,我省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为迅速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从高校邀请专家教授前来就新课标进行解读。镇江市教育局也赠送每位教师一些教育专著(如袁振国《教育新理念》、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等),并组织学习和考核。新课程强调灵活与放开、强调因时因地制宜,于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学校为主体、为了学校师生的各项教育活动得到了重视并逐步兴起,例如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师培训等。随着课改的推进,以新课程的理念学习为重点的校本培训逐步强化并形成制度。这些培训迅速更新了教师观念,使教师的教育理论得到了革命式和爆发式的增长。课程改革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教学中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科学学业评价等具体操作方面,还是需要一线教师领会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实践。为此一线教师经历了艰难的调整与摸索,虽然取得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惑。

近年来,校本培训立足课堂实践更加体现务实精神,并且还上升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终身性和一体化的高度。一线教师希望观摩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成效显著的鲜活课堂教学案例,以便进行领悟总结、学习借鉴。心动还要行动,农村学校不少教师在教科研上还未起步,万事开头难,必须依靠学校的骨干教师对他们进行选题、方法、技巧等方面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二、校本培训中骨干教师带动作用的分析

当前,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职业的必然诉求,课程改革也进入总结阶段,提升课改实践能力,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更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热点。农村教师人员众多,基础薄弱,专家教授讲座报告的形式可能略显单一,他们不可能常来指导,更不可能进行手把手的帮扶,所以专家引领与骨干教师日常带动相结合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不少农村学校进行了重组合并,学校规模的扩大带动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壮大。这些骨干教师在取得教育教学实绩的同时,专业化的道路上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们大都在各方面均衡发展,有的甚至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上有一定的成绩和优势。因此,校本培训中注重骨干教师的作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有了专家的指引,发展道路上也有了骨干教师切实的帮助。

1.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教师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培训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理论的增长和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就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培训。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参加了省、市级的新课程培训或校级培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整体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当前农村校本教师培训的重点应该是课改背景下实践技能的提升。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实践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他们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夯实了教学基本功,磨练了教学技巧,且大都经过省、市、区教学竞赛的检验,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且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对传统教学的利弊有深刻的认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后往往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实践能力。课改以来,很多骨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发表在各学科的权威刊物上。所以,他们能够也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成为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重要一环。为此,区教育局围绕“高效课堂”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和“课堂改革我能行”活动基础上,统一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区级集中展示,提炼课改实践经验。区骨干教师讲师团的讲座主要也是针对实践技能方面的内容,如高效课堂、有效备课、课堂决策、语文(外语)阅读教学、各科问题教学等。

2.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能够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对教师培训也具有指导意义。教师队伍庞大,其专业发展水平也有类似于金字塔式的高低之分,教师培训也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分层实施。因此,各级骨干培训的对象都是在各方面取得实绩,通过培训很可能成为各级骨干的教师。农村校本培训主要是整体提升,另外还涉及某方面补短,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发展先行者的角色参与培训符合培训的层次需求。骨干教师与群众亲密接触,周围教师和他们并没用距离感,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成绩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激发身边教师敢学敢超的勇气并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骨干教师专业化的追求精神和努力过程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带动身边教师。骨干教师了解当地特别是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便于实施有效引领,有针对性地补齐教师发展上的短板,帮助周围教师穿越专业发展上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更好更快成长,实现专业发展上的跳一跳够得着。

3.易于形式多样地常态开展

农村学校远离高校和科研院所,教授和特级教师难得的培训主要是把脉和指引方向,虽然弥足珍贵但难以实现常态形成持续推动力。而骨干教师参与的校本培训注重实践,形式多样,能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课堂教学方面,骨干教师不但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分享教育教学上的经验与得失;也可以通过区级或校级示范课、研讨课的形式就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或点拨,总结教学经验;还可以带领身边的教师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相关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提升教师们的实践能力,探寻教育规律;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本校的骨干教师可以随时为周围教师提供选题帮助、文字修改提炼、推荐成熟媒体(杂志)投稿等实实在在的帮助,将更多教师推上教科研的幸福之路。所以,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能够做到与日常教研活动有机结合,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并使培训常态化,做到了贴身服务,形成持续的专业发展推动力。事实也是如此,骨干教师在各个学校大都为课题研究的主持人,担任师徒结对的指导教师,帮带着身边的教师。而区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讲师团和系列“高效课堂”系列活动更是将骨干教师推向常态的校本培训的广阔舞台。另外,当地的骨干教师是一个队伍,分布在不同的学校和教研组,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多点联动,形成了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燎原之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促进骨干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制度建设

第5篇

关键词:外语教师;培训模式;模块

一、引言

在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进程中,外语,特别是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已成为我国未来公民的必备素质,英语教师担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新型外语人才的重要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谈到外语教学质量时指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素质(章兼中,1997),因此,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外语教学质量之影响不言而喻。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恶劣、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公民外语素质普遍较低。外语教育投入不足和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西部地区外语人才培养的两大难题。

为提高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西北师范大学在实施了2007年教育部委托西北师范大学“送培进疆”新疆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又承担了教育部2008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其中关涉英语学科教师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拟就本次国家级培训中外语学科(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之处进行厘梳,期冀对今后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之有效模式加以探索。

二、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师培训(教育)范式之回顾

(一)外语教师培训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刘润清先生在Jack C. Richards & David Nunan主编的《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英语文献中,师资培训(teacher training)这个概念已变化三次。即教师培训、师资教育(teacher education)、师资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还有一个中性词教师培养或教师准备(teacher preparation),这里不再赘述。Steve Mann(2006)认为这几个概念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但也有细微差别:师资培训主要是介绍可获取的方法并使教师熟稔语言,教师当前普遍认可的一系列概念和术语,尤其以培训者呈现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为典型特征。Parker也指出“完全不合格的教师教授语言的时日将屈指可数,但仍有相当多的低水平的语言教师存在,只能对其进行职后培训”(Parker, 2004)。Steve Mann也认为“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师资培训的概念不会受到挑战,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培训是外在的――一种已被接受的方法”(Steve Mann,2006)。但从广义上讲,无论是“培训”“教育”还是“发展”,其目的都是围绕“教师”这一主体以促进其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的逐步成长的过程,正如Lange(1990)所说,在英语教育文献中,教师发展指教师在智能、经验及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三个词汇所暗含的对教师培养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以及侧重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然,也有许多学者没有对三个词汇的内涵做详细的划分,将它们等同起来,互换使用(贾爱武,2003)。

(二)当代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师培训(教育)之三大范式

国外语言教师教育三大模式经历了从匠才/学徒模式(the craft model)、应用科学模式(the applied science model)到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l)的发展过程(Wallace, 1991)。

匠才/学徒模式即经验教师告诉新手做什么而且演示该如何做,新手通过观课和模仿向经验教师学习,最后形成教学专业能力,如图1所示:

应用科学模式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专业培训或教育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方式。学员教师从专家学者的讲授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的成果,然后将它们应用于教学实践,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从理论到实践模式,如图2所示:

反思模式强调教师将专家的理论研究与自身的实

践相融合,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个人的认知体系,即通过“行动中的反思”(reflection in action)形成“行动中的理论”(theory in action)。在外语教学领域,间接获得的知识即理论知识一般包括英语史、语言学、学习论、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等。由实践产生反思和由反思推进实践形成的连续反思回路成为语言教师专业能力呈现动态发展趋势的动力源,如图3所示:

上述三种模式中,匠才模式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经验层面的训练,无法应对当今科技知识剧增时代对教师教育的要求;应用科学模式虽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将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并且“科学”的结论并不能解决复杂的专业困境问题;反思模式比较折中,把教师的科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经历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为教师反思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准备条件,该模式也重视学员教师本人以及他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身作用,但主体活动的个性化使个人反思的经验结论存在着与群体共享的矛盾,而且对每个学员教师而言,很难找出一种适合他们个人反思活动的框架结构。

三、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及评价反馈

(一)注重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和培训方案的设计

在本次国家级培训启动前,负责外语学科教师培训的学科专家带领相关培训人员深入兰州、庆阳、陇南等地,同当地外语教研机构人员、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座谈,并发放问卷,了解基层外语教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及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本次外语学科教师培训预备方案,然后在省教育厅师范处确定了参加本次国家级培训的外语学科学员名单后,将培训预备方案和需求调查表寄发给每位学员,征求其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做了详细整理,作为修改预备方案和设计培训内容与活动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一线调研和二次问卷的基础上,对预备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的方案反馈到教育部师范司,听取意见,进行第三次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本次培训的执行方案,最终的培训方案和内容以模块形式设计和出现,下文另有论述。

(二)多元化培训团队组建及学科专家负责制

有了好的培训方案,还需有高水平的培训团队去实施。我们根据国家级培训和外语学科培训方案,认真选聘培训者(见表1)。

同时,我们采用学科专家负责制,由西北师大外语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专家担任学科培训负责人,从需求分析、方案制订、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本学科负责;尤其是在学科负责专家的带领下,每个参与本次培训的培训者进行集体备课,并向其他培训者展示和说明自己的教学安排与设计,集体研讨,不断完善,形成集体智慧和合力;这样避免了教师培训中培训者各自为政的现象,也避免了培训内容和方式上的重复或矛盾,从而保证了学科培训的整体、系统和有效。通过这一合作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培训必须是培训者全员参与、协商、交流、研讨和帮助的过程,那种一人一讲,互不干涉的培训,只能导致培训的低效甚至无效(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2007)。

(三)模块化的培训内容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模块一:课标与教材(curriculum & subject matters) 本模块具体包含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解析与研讨、课标实施中的问题梳理与研讨、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梳理与研讨和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之比较等版块,旨在使英语骨干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从而形成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

模块二:经验与分享(experience & sharing) 该模块主要由英语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教学问题梳理及解决新课程教学问题对策等版块组成,旨在使骨干教师共同分享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梳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探讨开展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的策略与方法。

模块三:观摩与研讨(observation & discussion) 本模块的主要素是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语音课等课例观摩与研讨,通过真实感知课例并开展研讨,使骨干教师以课例为“案子”向“镜子”“引子”转变,即启发其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不再是“挑刺”评课,而是从课例关照自己的教学,进而引发对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本真的思考。

模块四:专题与探究(issues & inquiry) 该模块主要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及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版块组成,旨在使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及与时俱进的教学观、教师观和课程观等理念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提高对外语教学的宏观把握和反思能力。

模块五:设计与展示(design & performance) 本模块主要涉及英语课文教学活动、单元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活动及中小学衔接教学方案设计与展示等内容,使外语教师能以实际案例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掌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原理与途径,反思和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模块六:对话与交流(dialogues & communication) 该模块也是培训内容接近尾声的模块,包括与一线英语教师和课改研究者的对话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总结与交流,意在帮助学员教师梳理培训期间的学习内容,并同其他同行和专家展开对话,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就需要在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本次培训中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具体包括参与式研讨、对话与交流、专家讲座与解疑、现场学习与课例观摩等。

专家讲座也是教师培训的方式,但不应成为主要方式。本次培训中,专家讲座只占了10个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8(共80学时),分别是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解析、不同版本英语教材比较、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整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方案等,而这些讲座也都是基于需求调研和分析而设计的。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突出了参与式培训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现场学习、课例分析、对话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充分体现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与实效性,以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本次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评价与反馈(以初中英语班为例)

参加本次初中英语学科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为45人,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收回率为97.8%,现将本次培训效果评价反馈分析如下:(见表2)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在培训方案的设计方面,有42人认为很好或较好,比例高达95.5%,无一人认为差,这说明本次培训方案赢得了参训教师的高度认可。培训方法的多样性方面,有42人认为本次培训方法丰富多样,比例占到95.5%,仅有2人认为一般,占5%,无一人认为差;说明本次培训在方法的选择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国内外语教师培训方法和模式积累了经验。同时,有37位骨干教师认为理解了培训内容,对自己的教学有信心,占84.1%;有7人认为一般,占15.9%;无人认为差;有36人认为能将此次培训中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占81.8%;有6人认为这种可能一般,占13.6%;还有1人认为不能将培训中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这说明大多数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及对今后教学的指导作用还是认可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可能受现行考试评价体制的影响,有15.6%的教师不能确定落实培训中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等。

最后,42人对此次培训整体感受和印象认为很好或较好,总计占95.5%;2人认为一般,占5%;无人认为差;由此也看出,基本上全体参训教师对本次外语教师国家级培训给予了高度认可。

四、结语

如引言中所言,我国是英语教育大国,但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的外语教师的发展已刻不容缓,否则我们谈教育公平和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点上无疑是自欺欺人之语;当然我们也看到,国际外语教师培训(教育)已经进入反思发展和建立学习型组织、组建学习共同体的时代;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教师培训在特定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意义,尤其在我国,教师培训还将继续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推进我国外语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探索与国际外语教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兼具中国特色而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和体制应是我国外语教育界和教师教育机构不断研究的课题;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外语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成长,促进其专业觉醒,进而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自主地位的实现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教育部2008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英语学科在外语教师培训模式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并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赢得了参训教师们的高度认可,期望能对今后西部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外语教师培训提供借鉴和启示。

05

参考文献:

[1]Freeman, D., (1996). Renaming experience/re-constructing practice: developing new understandings of teaching[J]. In Freeman & Richards (eds.), 22-32

[2]Lange,D.L., (1990).A blueprint for a te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J]. In J. C. Richards and D. Nunan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Mann, S., (2006). The language teacher’s development[J]. Language teaching.

[4]Parker, L., (2004). Adult learning languages: the challenge[J]. In Harnisch Swanton(eds.), 9-20.

[5]Wallace, M. (1991).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a reflective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程晓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英语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34.

[7]贾爱武.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45-48

[8]刘道义,龚亚夫.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14-15.

[9]王蔷,张连仲.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英语[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0-121.

第6篇

一、为什么要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3个维度和14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路线图和风向标。要想使教师专业标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来实现。因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唤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从专业化的一般理论来分析,教师培训专业化应当包含培训目标专业、培训机构专业、培训队伍专业、培训内容专业和培训评价专业等几个层面,缺一不可[1]。但从我国当前开展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来看,对培训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往往是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科学地开发培训检测工具,加强对培训效果的量化研究,成为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2.对教师培训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效手段

一项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提高和发展,是检验这项培训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的重要标尺。而在现实中,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多为定性评价的方式,“通常是以培训学员的描述语言、心得体会、研修成果文本为例说明的”,鲜见定量评价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很少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测,更缺少定量检测的专业化的工具[2]。因此,亟待加强对教师培训效果评价的量化研究,提高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对教师培训的现实价值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判断和甄别。

同时,这也是对未来培训开展定位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科学地检测教师培训效果,可以对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和诊断,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供依据”[3]。

二、如何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以下简称“265工程”)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精心谋划并启动实施的一项教育均衡工程,旨在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在农村引领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4],带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中,天津市坚持任务驱动、方法多样,将专题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导师引领和自我反思相结合、主体实践与合作研讨相结合,初步形成“专业引领―自主研修―实践跟进―交流提升”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本研究所要构建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265工程”的预期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对初步形成的培训模式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解,并按其在培训学习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分布各级指标及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用以检测在这种培训模式操作下进行培训的效果。

1.指标确定的基本依据

“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为教育学、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估等相关理论成果。政策依据为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天津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津教委人

〔2008〕27号)文件等。

2.指标体系构建的主导思想

主导思想是指标体系构建的行动指南。本研究采用征求意见法,与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机构中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专家、一线资深骨干教师及部分学员进行座谈,提出基本观点,确定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主导思想。

一要体现培训目标的要求,具有导向性。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因而,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一定要突出开展培训的目标指向。此外,评价指标的确立要紧密围绕既定的培训目标,坚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专业化发展服务的方向,通过评价使学员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引领学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向更高的专业层次迈进。

二要体现学员通过培训获得的专业发展增量,具有发展性。成人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要基于经验。开展教师培训不是从零开始,要在教师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促进学员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培训效果评价要检测学员在培训中取得哪些实实在在的收获,在哪些地方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同时,由于教育成果显现的后发性,指标体系在考查学员的学术成果和专业成就的基础上,要注重挖掘潜质,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全面考查学员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素质和潜能。

三要体现培训的过程,具有多元性。“265工程”是一个历时三年、整合多种资源、吸引多方参与、组合多种形式的系统工程,因而,指标体系必须关注培训的过程,注重过程的监测,突出多元评价理念。在评价主体上,将自主与他评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运用多种手断获取准确信息;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对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鉴,又要注重对师德修养、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查。

3.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根据主导思想,按照教育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进一步确定制定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目标一致原则。教育评价是按照某一特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和教育对象所进行的价值上的判断[5]。要想提高教师培训评价的效度,评价指标必须以教师培训目标为根本依据,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培训目标的要求及内涵。由于评价本身具有价值判断取向,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而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权重要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且指标与指标的设计相互一致,没有矛盾。

二是量化可测原则。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通常是有原则的和概括的,无法对它们进行直接评价、判断,为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要尽量使指标易于测评、易于量化,通过逐级分解,使它们具体化,直至可以直接测试为止。对指标的描述要简短精练,不宜过于冗长,否则会失去针对性,导致评估人员找不到评估的重点。

三是同质可比原则。指标必须反映评估对象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规定相应的尺度,否则无法判断所有评估客体的价值。只有有了确定的、客观的尺度,才能在各个评估对象之间和在评估对象与客观尺度之间,形成科学、客观的比较[6]。

4.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操作。由于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是指标体系设计的核心内容,本文会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本研究主要采用主观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研制。本文运用主观经验法,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初步确定一级指标并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选取10名从事教师培训工作10年以上,在教师培训培养方面有研究成果的资深教师和专家,作为咨询对象,编制咨询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科学综合咨询意见,最终确立“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5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作为一级指标。分别是:

(1)品德修养。师德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对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高尚的师德,专业水平再高也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指标体系把教师的品德修养作为第一指标,要求学员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讲究学术诚信,具有大局意识,能够团结协作。

(2)学习表现。学习表现是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现实表现。要求学习态度端正,自我发展需求强烈,勤奋刻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实践活动,遵守学习纪律,出勤良好,认真开展自主研修,按时完成各项研修作业。

(3)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学员在参加培训获得的最直接的收获,反映学员专业水平提高和发展等具体方面和实际程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研修升华教学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特色,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专著、论文、案例、课题、个人发展规划等。

(4)专业影响。专业影响是对骨干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是骨干教师专业地位的根本显现,提倡学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本市及外省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专业影响力。

(5)作用发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种子”作用,是带动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265工程”的根本目标。

经过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确定了14个二级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三、如何实施教师培训效果评价

本研究在2013年对即将结业的“265工程”一期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在评估实施的过程中,不但遵循教育评估的一般规律,还在评价形式和程度上进行探索。第一,学员自评。引导学员认真回顾参加培训以来的收获,对照考核评价标准,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撰写自评报告。第二,区县评议。各区县参照评价标准,对学员在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实践业绩、专业影响、引领作用及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写出评价意见。第三,日常考核。组织力量对学员在培训学习中的出勤、作业提交、博客交流、自主研修等情况及在各项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议学员在日常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第四,成果评审。组织专家对学员提交的开题结题报告、学术论文、教育考察报告、教育教学案例等研修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及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教育实践情况进行评审。第五,影响评估。聘请专家对学员在培训中产生的专业影响进行综合评议,包括研修成果的推广交流情况、参加本市及外省市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参加教育科研攻关合作项目情况及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情况等。第六,研修答辩。聘请本市及外地教育教学实践专家、教育理论研究专家组成研修答辩专家组,结合学员个人取得的研修成果,现场提问进行答辩,对学员理论认知水平、教育实践能力、专业积淀、发展潜力、综合能力等进行面对面的考查和直观的评议。

此次评估结果验证了“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265工程”的培训模式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会有效地促进学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学员也可通过培养效果评价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综合分析评价的全过程,听取专家、区县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发现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应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检测。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对学员结业成绩的测评,先期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这一指标体系为“265工程”设计研制,因而其并没有条件提前选取样本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测。第二,评价过程难免出现评分标准的出入。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本研究比较注重发挥本市专家及资深教师的作用,通过咨询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鉴于评估的公正性,参与指标体系构建的专家和教师进行回避,并未参与培训效果评价的实施。由于专家资源的有限,聘请的评价人员对“265工程”的了解程度不同,对指标内涵的理解也因个体经验而有异,难免会出现评分标准存在出入的情况。因此,应加强评估前的培训,使每位评估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评估指标的内涵评估方法及标准。第三,本研究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涉及“265工程”培训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评估工作中人力有限、时间有限,每个单项都不能深入地进行。在今后的评估中,可在每个要素下选择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密切相关的1~2个核心指标进行深入评估。

此外,本文是基于天津市中小学“265工程”的个案研究,虽在本地区具有适用性,但作为个案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须扩大实验,给予进一步验证。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训模式及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BE1018)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雷振海.校长专业化需要培训专业化[N]. 中国教师报, 2013-10-09.

[2][3]王远美, 李春山, 钟祖荣. 教师专业素养与培训效果检测的初步研究[A]//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一辑)[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天津市教委、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津教委人〔2008〕27号)[EB/OL]. http:///cn/introduce_2.asp. 2008-11-18.

[5]王景英.教育评价概念刍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3).

第7篇

一、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平台

我校校本培训的特点是“三级培训、学分管理、评先挂钩”。

1.三级培训

三级培训,即校级培训、教研组级培训和教师个人自我培训。校级培训的时间是每周四第7、8节课,培训形式为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新课改通识方面的培训、全校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培训的其他内容。主讲人为学校有关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级培训时间是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培训内容为新课改条件下的学科培训、教研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培训的其他内容,每次教研组培训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教师个人自我培训时间自己灵活掌握,培训内容为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学校要求自我培训要有培训笔记。

2.学分管理

我校对校本培训采取学分管理,既有对培训过程的管理,也有对培训结果的管理。培训过程学分占60%,包括对校级培训、教研组级培训出勤的考核,对三级培训的培训记录的考核。培训结果学分占40%,主要是在学期末的培训考试。

3.评先挂钩

我校把对校本培训的考核结果与年末的评先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二、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平台

为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同伴互助的良好平台,我校积极探索开展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活动。

1.优秀教研组评选

(1)评选办法。量化打分,初中取前2名,小学取第1名。

(2)评选内容。教研组计划、教研组总结、教研组活动次数、教研组活动人数、汇报交流、现场观摩主题研究课和主题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资料、成果加分等。

(3)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4)奖励。学校对当选的优秀教研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2.优秀备课组评选

(1)评选办法。量化打分,每个教研组评选一个优秀备课组。

(2)评选内容。备课组计划、备课组总结、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主题研讨活动、活动特色等。

(3)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4)奖励。学校对当选的优秀备课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各备课组、教研组认真按照学校的评选标准准备,除完成规定任务外,还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研风格。如在上学期,初中语文组、英语组,小学语文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初一语文备课组、初三数学备课组、初三英语备课组、小学语文一年级备课组、数学五年级备课组被评为优秀备课组。通过评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优秀青年教师和校内骨干教师的评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平台

1.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

(1)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2)评选办法。我校依据《开发区一中青年教师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评选,90分以上的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量化考核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加分三部分。过程考核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门培养青年教师的专题讲座、教研组内与其他教师结队情况、青年教师完成“八个一”情况。即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每学期撰写一份课例研究报告,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期主持一个校本教研中的校内课题,每学期听本教研组教师的课各一节,每学期听其他教研组教师的课每组听一节,每学期写一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每学期写一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总结。对结果的考核包括期中、期末成绩和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的成绩。加分指青年教师在区级以上取得的教学奖励按级别加分。

(3)奖励。学校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并颁发“开发区一中优秀青年教师”证书。

2.骨干教师的选拔和考核

(1)骨干教师的选拔。学校依据《开发区一中骨干教师选拔细则》每两年对骨干教师选拔一次。教师自愿报名,学校按细则中规定的骨干教师条件筛选确定候选人,最后以领导评价、学生评价、一节研究课、荣誉加分等确定骨干教师。

(2)骨干教师的考核。学校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和加分三项。过程考核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针对骨干教师成长的专题讲座、外出听课学习笔记、完成“五个一”情况(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期主持一个校本教研中的校内课题,每学期写一份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每学期写一份骨干教师发展总结)以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情况);结果考核指对教学成绩的考核。加分指对骨干教师获得的区级以上教学奖励的加分。

(3)考核结果的使用。学校每学期对骨干教师评价一次。得分在80分(含80分)以上的获得“开发区一中骨干教师津贴”;60~80分的获得津贴的50%;60分以下的没有津贴。如在上学期,学校评出优秀青年教师10人,12人获得学校骨干教师津贴,这在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第8篇

为实现我区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特提出本实施意见。请各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围绕“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优、影响广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二、培养计划

用五年时间培养1—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10名左右省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80名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区级骨干教师、400名区教坛能手、800名校级骨干教师,使我区有一批教师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其中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是:*—2009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教坛能手100名;*—2010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级骨干教师50名。同时,积极选送我区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选送对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确定。

三、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各级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分别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要求分别按照《四川省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区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和管理意见》(*教发【*】22号)中规定的骨干教师相应职责确定。

四、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有关科室、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由校长负责,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制订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以使有更多的教师进入各级骨干教师行列。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名单应在学年初报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五、选拔与培养

(一)骨干教师的推荐条件与程序

1、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第二,业绩突出。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终身学习理念,教学业绩突出,综合考核成绩优秀。

第三,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师队伍中能起到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的选拔程序

第一,教师本人书面申请。

第二,任职学校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对照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在规定的名额内确定候选人进行公示,向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候选人名单。

第三,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推荐的骨干教师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评议,在充分征求学科教研员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差额推选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相关培训。

第四,为激励教师钻研教学业务,优化课堂教学,区级以上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即为区教坛能手正式候选人。

第五,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由区教育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待遇。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办法

为适应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拟按“整体着眼,分层培训,整体提高”的策略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研修

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各校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让位子、压担子、搭台子、结对子、发票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2、区级培训

区级培训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第一、业务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骨干教师的不同层次分批进行。集中培训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分散培训通过校本研修由学校自行组织。业务培训突出指导性和实效性,注重方法指导和经验共享。

第二、结对带徒,拜师学艺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区教坛能手、区级骨干教师的拜师带徒工作,建立骨干教师拜师带徒工作档案。根据学科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由教师自行与更高层次的骨干教师结对。结对可以跨校选择,所在学校及各级骨干教师应予以积极支持、配合。

第三、学术交流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每学期召开一次同层次培养对象的经验交流会,组织一次区级骨干教师教育论坛或课改沙*,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谈体会、摆问题、找差距、寻路子等形式或方法,不断提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学术水平。

3、省市级和国家级培训

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是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六、考核与管理

1、培养对象的确定。区教育局将已有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分别列为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全部列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区教坛能手全部列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实行动态管理。由区教育局人事科和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共同负责,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业绩档案。在规定的培训周期内,对经考核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实行淘汰制;对虽未列入培训对象,但又能脱颖而出的予以及时补充。

3、建立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必须履行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为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对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上级授权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区级骨干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制。年度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享受骨干教师的称号和待遇。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称号和待遇。骨干教师调离原校后,经年度考核合格可保留骨干教师称号但不再享受骨干教师经济待遇。

4、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联系制度。学科教研员是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力量,对骨干教师培养负有培养、管理和考核的职责。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在骨干教师培养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骨干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搞好工作。

七、骨干教师的义务

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义务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1、区级骨干教师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年综合考核处于本校考核前列。

(3)、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学习研讨活动,主动接受学科教研员的培训和管理,学科教学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每学年必须在校内独立开展一次以上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每年至少承担一节片区或区级以上示范课。

(4)、主持一个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课题计划可操作性较强,研究过程完整、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充实,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获得市级论文竞赛奖);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两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6)、发挥帮带指导作用,承担培养3名校内外青年教师任务,主动参加各类支教、讲学活动,积极承担支援薄弱学校任务。

2、区教坛能手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有新意,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同行与社会的好评。

(3)、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学年面向区内外举行一至两次公开教学活动。

(4)、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发挥重要作用。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在区级以上论文竞赛中获奖)。

(6)、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一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八、骨干教师的待遇

1、建立“*区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和专项资助。

2、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3、区级骨干教师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级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原则上每两年安排一次外出考察学习,其考察学习经费在“骨干教师专项资金”中统一安排;

(4)、由区教育局每月发给100元骨干教师津贴,学校每月发给50—10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300元书本资料费。

4、区教坛能手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教坛能手参加区级骨干教师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安排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4)、由学校每月发给40—8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200元书本资料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