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0 17:23: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暑期挂职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不断开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局面
——安阳师范学院201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共青团安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安阳师范学院201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服务社会做贡献,实践锻炼长才干”为主题,着眼于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活动开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团的根本建设相结合、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着力加强思想引领、关注热点难点、服务就业创业、推进素质拓展、推动团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理念:“两全”
今年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实践育人”这一目标,以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着眼点,活动开展坚持重心下移、以院系组织为主、点线面结合的原则,立足学校、院系、个人三个层面,采取集中组队和分散返乡两种方式进行。确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喜迎建党90周年,世博宣讲调查实践,关爱农民工子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见习,大学生文化宣传,大学生骨干挂职,科研项目培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拓展、学校课堂向社会课堂延伸、书本知识向综合能力迁移,切实达到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二、战略谋划:“三结合”
活动开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开展法律咨询、模拟法庭审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游戏等活动;传播文明,普及文化知识,开展关于安阳历史文化遗迹的调研与宣传、进行世博知识中英文宣传;勤于动手,服务群众需求,义务维修家电,排除电脑故障,为居民进行体质测试并开出“运动处方”。
活动开展与服务团的根本建设相结合。坚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团员意识教育和团组织根本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尝试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团队建团、县域建团,成立临时团小组和团支部,定期组织团员青年学习暑期社会实践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上级党团组织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随时掌握团员青年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和实践动态,维护他们的权益,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体质情况,努力帮助团员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发挥临时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活动开展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坚持与学生思想引领相结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喜迎建党90周年为主题,宣讲党的成就和政策,感受党的精神和光辉;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见习、大学生实习就业调研、大学生就业实践等活动;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发挥专业知识,实现知行合一,开展文艺下乡、世博宣讲、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义务支教、挂职锻炼等活动;与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开展大学生科技攻关、“挑战杯”项目培育等活动。
三、运作思路:“五着力”
一是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结合实际组建了“喜迎建党90周年成就宣讲”,“跟着党旗生态游”等5支党建成就宣讲服务队,通过版面宣传、红歌联唱、文艺演出、重走红旗渠、诵读中华经典、走访慰问老革命等形式,宣讲建党89周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足迹遍布安阳小南海、林州市、鹤壁市淇县新庄村、安阳市监狱,服务队发放“时政热点、党建宣讲”宣传页1000余份,服务群众1100余人;外语世博——彩虹爱心行动”服务队精心制作了24块世博展览宣传板,深入安阳市内及周边县区的乡村、社区、车站及旅游景点开展了以上海世博会为主题的中英文宣讲,共向城乡留守儿童发放世博知识宣传单700份,总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发通讯报道28篇、心得46篇、报告论文5篇;持续推进“青年者培养工程”,与北京大学学院11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青年者的成长”座谈交流,选派29名学生骨干参加全省高校团学干部培训班或到安阳市五县五区团委及体育局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着力服务就业创业。开展就业创业调研。队员们走访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国人寿保险安阳分公司等59家企事业单位,走访大学生创业典型、公务员、公司经理、技术骨干等260多人,开展旅游业、教育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专题调研。组织学生就业见习。校团委与中国移动安阳分公司联系,为学生提供带薪见习岗位100个,“梦想团队”等分别到旅游景点、酒店、建筑工地进行就业体验。筹建安阳师院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三是着力推进素质拓展。与社会观察相结合,重点组织100多名大学生深入豫北地区进行科学发展观和党建成就宣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卡片、捐赠红色书籍、播放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素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以筹备201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和2012“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年为契机,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以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学院分别组建科技创新攻关团队,针对“PC的可视化蓄电池组微机自动监测系统”、“直流电源、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制作”、“手性分子羟基膦酸的合成研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光调控磁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等12个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暑期,结合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承担部分项目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科技开发和市场开拓工作,培养学术研究思维,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十分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本届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竞眩我竞选的职务是学生会副主席,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三峡学院的皎皎者,实力不可小觑,但,我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挑战主席团!
站在这里是需要勇气的,说这句话更需要十足的信心。学生会是什么?它不是凌驾于同学之上的一个机构,而是一个同学的帮手。
可以这样说,学生会就是在同学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的代表大家利益的组织!学生会是老师与同学间沟通的桥梁,学生会应该是值得我们全体同学依赖一个家!学生会的干部必须有肯干实干的精神和不怕一切大胆开展工作的勇气,在学生中起到领头作用,做任何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无愧于心。
尤其是作为三峡学院学生干部的我们,面临与重庆其他高校地理隔离的尴尬,更应严格要求自己,独立工作,敢于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三峡库区的亮点,团结勤奋、塌实肯干,像任老师所说的“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
人,是在逆境中成长的,相信各位都已经看到了我们正面临的挑战,随着新区建设的启动,我们的领导、老师已经开始辛勤的筹划以后的学生工作应如何开展,我深信在新一届主席团的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下,我校的学生工会有新的进步,新的突破。并且我们更应该相信,在这样艰辛的环境中锻炼出的学生干部,我们的能力并不亚于重庆高校那些在顺境中成长的人才!
同学们,两年来,我在老师的辅导下工作,在大家的支持中成长。自入学以来,先后担任我系学生会新闻部干事、副部长,校团委大学生通讯社《三峡大学生》编辑部干事、副部长,现任校大学生通讯社社长助理。
在我系新闻部任职期间,在辅导员刘老师的带领下本着学生会主席王韵同学所交给“不做不说,做了必说”原则,着力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了宣传整体效果,曾亲自与三峡都市报、万州电视系、交流,从而,我系所组织的学生活动也多次得到此两媒体的报道; 学习之余,我用周末的时间带领我系新闻部干事去外校采风并与其交流工作经验,本期我系新闻部排名全校第二,获“优秀通讯社”奖;
在通讯社任职期间,在做事方法与工作模式方面得到任书记的悉心指导,与部门另两位负责人大胆的策划、组织、举办了首届《三峡大学生》封面模特大赛;此期间多次与校内相关部门领导交流,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007年随我校暑期“三下乡”“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团”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负责宣传报道我团队活动动态,此次活动,我们细致的总结、精心的策划、不怕劳累、不怕吃苦。活动结束后在负责人熊贞贞老师的辅导下顺利的编辑了我校向团市委递交的“重庆三峡学院2007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材料汇编”,在我们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团”被评为2007年暑期三下乡“全国优秀团队”。
同学们,是老师们的关心让我变得勇敢大方,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有今天的机会。成绩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在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学们,我是农民家的孩子,我更知道什么叫知恩图报。从小到大一路上都是辛酸坎坷,我比谁都能明白什么叫塌实勤奋,什么是吃苦耐劳,什么叫不遗余力的付出!
这双手,是劳动的手,是勤奋的手;这颗心,是淳朴的心,诚实的心,是敢拼敢闯的心!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工程都是人类创造的,我们年轻,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希望,有的是施展才华的勇气和信心!
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今天我要说的是:“为什么我的心里常怀着感动,因为我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两年来团委的老师、我的辅导员赐予我的每一次帮助我深都深深的记在心上,同学们、朋友们对我的每一次鼓励都让我感动万分,现在,我真的应该为大家做点什么了。
此时此刻,再多的话语都是空谈,唯有朴实的行动才能证明我自己。
我承诺,只要同学们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认认真真的学、塌塌实实的做,让老师满意,让你们放心!
谢谢大家!
获奖情况:曾于全国50强杂志《创新作文》上发表文章;
多次在我校校报上发表文学作品,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中获过一等奖和数次二、三等奖;
作品《守望前代的诗人》在校报上发表并获重庆市2006年度高校校报好新闻三等奖;
孙冰心系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2013年9月-2014年9月挂职于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先后任学校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兼任全国高校赴新疆挂职团干部工作队队长。这篇回忆挂职岁月的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新疆对我的意义,或许可以用“返程”和“启程”来总结。
“返程”,是心灵的回归,新疆教会我淡然的坚强,勇敢的热情,新疆团干部让我知道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客观和包容。
“启程”是人生的前进,未来的日子里,新疆仍然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让我带着新疆人民的情意一路前行。
为什么而去?
作为内地来的40名挂职干部里为数不多的5位女同志之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我常被问起:为什么要来挂职?
2013年8月,第一次踏上阿克苏的土地,站在克拉尔气田的中心,我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在黄沙漫天的乡村道路上,一位皮肤黝黑,身着迷彩服的基层干部蹲在路边,告诉我,他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家,而家中幼子刚出生两个月在新疆工作的日子,我无法忘记广阔土地带来的震撼,无法忘记那位乡镇干部坚守岗位带给我的感动。
我希望看看真实的中国,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有一段自我完善的旅程。
一年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常常自问,是否圆满了初衷?
做了什么?
2013-2014年是新疆事件频发的一年,也是团干部力量奇缺的一年。许多挂职干部在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00万字的文稿、3000多场的活动,20个创新的品牌,近1110万元的经费引进,40个校地长期合作项目,都是点滴积累起来的。
一年里,我主要负责学校战线大型活动组织、挂职干部管理、团干部培训、学校工作的考核指导,以及学生动态调研、部门的文稿起草工作。我曾先后组织实施自治区大中专学生纪念“12・9”运动诗词诵读大赛、“共同的校园、多彩的舞台”自治区大中专学生文化艺术节、自治区高校戏剧展演、“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新疆赛区比赛、“挑战杯-彩虹人生”中职高职创新创优创效比赛、“新疆学子百村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师生近万人次;在上海团市委和母校的帮助下,先后策划组织全区高校团委书记、青年教师赴上海、武汉参加团务知识、创新创业培训共40余人次;在自治区团委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新疆高校学生动态调研员队伍,在“5・22”事件后进行了广泛调研,报告获得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批示;2014年4月起筹划组织复旦大学社会实践“新疆专项”,积极促成复旦和新疆的高校、地州、厅局合作,围绕公共卫生、基础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内高班学生成长路径等5个方面组建了由专业老师带队的5个项目团队分赴新疆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
回想那一年的工作,孤身在外,困难是有的,但来自各级团组织和母校的帮助,来自挂职单位领导的指点一直支持着我。工作中,我总是谨记自己身上共青团干部的烙印,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勇担工作重任。曾经3个星期内连续通宵五六个晚上,就为了一个其他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个学校参与,1000多名学生的活动,连续三场大型展演,两个工作人员。我不愿意放弃,因为我不想辱没了母校的期望和团干部的使命。
得到什么?
新疆一年的工作中,我的工作对象由高校学生变为背景各不相同的青少年,工作内容由引导学生就业指导变为围绕民族团结开展的各类工作,视野进一步扩展,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最珍贵的,是我感受到了一段关系,一种使命。
一段关系,是在新疆感受到的个人和祖国的依存关系,和各民族同胞休戚与共的血肉关系,和这篇土地的人民的共情关系。我曾经用四个词概括这片土地和人民:孤独而热情、抗争并舞蹈――个体的新疆人豪爽淳朴,而作为整体的新疆人却偏向孤独;他们生活在颇为严峻的形势下,但依旧坚强乐观,伴乐起舞。
“5・22”之后的维稳誓师大会上,满载着武警官兵的车辆在面前开过,“维护法律尊严,保护人民安全”的口号在耳边响起,人群里处处都是响亮的掌声,偶尔伴随着沉默的哭泣。
一位老妈妈把手举过头顶,持续不断为战士们鼓掌。我和一个维吾尔族阿姨并肩站着,一起鼓掌,一起流泪。泪水和掌声让我知道,和平对于新疆人民而言,是内心最深沉的渴望,这种渴望不分地域、年龄、民族的任何界限;暴力恐怖事件,是新疆人民最刻骨的苦痛,尤其对于维吾尔族而言,更加深重;祖国是各民族同胞最有力的依靠,而这个依靠决不可缺位。后来,我和挂友一同撰写联名信《我们和新疆在一起》时,这样写道:“我们要向全国各地各民族兄弟姐妹发出呼吁,请大家关心新疆,理解新疆,帮助新疆!新疆的安定与和谐,关乎你我!新疆的发展和未来,有我有你!”
在这里工作,内心的使命感更甚。从新疆干部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共青团事业的坚定,对于新疆长治久安的责任感。因为这样的使命感,新疆的干部对思想引领工作义不容辞,为求当地稳定,不计得失地默默奉献。因为这样的使命感,他们才能成就两种能力――在冲突中寻求共识的能力,在偏见里保持客观的能力。新疆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干成一件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冲突、偏见和阻力是不可回避的,但是他们用担当、智慧和胸怀去化解。他们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成就了我所期待的自我完善。
这段关系和这种使命会融入我的血肉里,变成精神的力量,让生命丰满,让心力强大。
留下什么?
2014年10月上海挂职干部的出征仪式上,领导对大家嘱托,要留下当地群众满意的实绩,留下深情厚谊,也要留下自己终身难忘的青春印记。我反观一年的工作,问我自己怎么样才算是实绩?我有三点总结,挂一漏万,仅供参考。
在工作完成面上覆盖时,注意点的突破。这主要在服务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培训方面,服务团员青年是面,团干部培训是点。找准了点,找对了方法,就能辐射更大的面。我在组建高校学生调研队伍时,通过规范调研流程、强化实操训练,手把手培训调研员,经过两个月,团队中就出现了能独当一面的调研小组负责人。
注重让新疆干部走出去,同时也重视内地青年引进来。我做过两期新疆高校团委书记和老师的业务培训,分别赴北京、上海和武汉。后来在领导的提点下,我明白如果内地就读的新疆学子能学成归乡建设家乡,如果内地人更加了解新疆并以实力支持,那么新疆的发展会更快更好。复旦大学去年派遣了由专业老师带队的社会实践队伍等实习项目,共计80人,尤其注重项目中年轻辅导员和在内地就读的新疆学生的参与。
做好阶段性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这个感悟缘起于一件小事。前一阵子,前新疆同事问我某项工作的细节问题,我想不起来。我让她翻阅我留下的工作任务分工和文件,问题就解决了。制度设立,流程规范,为团干部讲授团课。这些工作业绩不显性,但是许多挂职干部都在坚持做着。所以我想,我们不是来这里放烟花的,看的时候挺高兴,然后呢,观众们还得清理一地烟花屑。我们要留点盆栽,不能雪中送炭至少也锦上添花,如果力所能及,再建设一下苗圃,播下点种子。
一、我校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按照时间划分,我校实践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寒假社会实践、暑假社会实践和学期间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以“大工学子母校行”为主,各学部、学院组织各种主题的自主实践为辅。“大工学子母校行”顾名思义,大工学子,回到高中母校,宣传大连理工大学的各项政策、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连理工大学,为我校获得更多优质学子打下良好基础。各学部、学院组织的自主实践主题宽泛,地点自由选择,通过立项后,既有资格到实践、地开展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实践是没有经费支持的,学生要自行解决一切费用问题。
暑期社会实践是主题最宽泛,团队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包括报国企业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多个主题。学生自由立项,通过答辩评选出精品团队、重点团队和普通团队(活动经费不同),即可开展实践活动。
学期间实践主要有社区挂职、志愿者服务工作、自主实践、党支部实践、实习等形式,时间活动性比较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连续性比较好,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参与实践活动,来充实大学生活。比如支教、挑战杯志愿者、去社区挂职锻炼等。
我校正在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实践平台,每年都会有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做出改革与改变,学生也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二、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常见的心态以及会出现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思想成熟较晚,价值观等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心态问题。下面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一)积极心态
1.了解新鲜事物,增加新阅历,新认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实践立项时,很主动的选择那些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主题,来增加阅历。比如在报国企业行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第一手的企业用人信息,用人标准,结识人脉;还会了解到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部分学生对感兴趣的领域更深入具体的了解,很有益于世界观的建立。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坚韧不拔精神,提高组织能力等。社会实践团体是一个和谐融洽的小组织,队员性格互补,相互学习,共同生活,一起处理问题。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小摩擦,观点不合等常见现象,但是队员及时调整,做出改正,共同创造和谐愉快的团队氛围,相互鼓励,不抛弃、不放弃。在团队中,每个队员都会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摄影、通讯、宣传等。强项技能可以继续发展,弱项短板可以努力学习,只要有想法,在实践中都可以创造机会提高自身能力。
3.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帮助,部分大学生会利用好假期时间积极的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比如,为农民工子女做义务家教,走进老人院看望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等,积极主动寻找途径,帮助他人,无私奉献,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发挥光与热,实现自身价值。
当然,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心态也是多方面的,以上三点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学生在实践中的心态更成熟,实践活动可以做到有始有终,积极传递正能量。
(二)消极心态
1.追求行为积分,目的实践类奖学金。很多同学做实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实践类奖学金,于是参加很多个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的危害有:盲目性、实践活动质量不高、思考少、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比如在2012-2013社区挂职活动中,部分学生做的非常差,以至于被取消挂职资格。其实,想要拿到社会实践奖学金并不难,学生要做的是把每一次社会实践都努力用心的做好,目光放得更远,善始善终,实践成果必然会很丰硕,更容易被别人看到,收获的不仅仅是奖学金,甚至会得到更多你想不到的收获。
2.遇到困难易放弃。实践活动中难免会遇到经费不足,气候恶劣,团队不和谐,准备不充分等形形的困难,如果队员存在消极心态,就不会积极的做好本身角色和分内事物,甚至传染其他同学,最终导致实践无法进行。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每年最终答辩的实践团队都远少于参与立项的团队,充分说明放弃实践的队员数量不少。
3.实践团队出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难免因为观点不合等问题产生冲突,性格不和发生摩擦,最终使团队出现问题,不能圆满的完成时间任务。
三、社会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践团队请辅导员当指导教师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带队教师和非带队教师两个角色,其职责和作用如下:
带队教师职责:
1.确保所有实践队员的人身安全安全,财产安全;
2.把握实践主题,不偏离大方向;
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非带队教师职责:
1.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知道学生实践去向,给出参加实践活动时参考性意见;
2.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实践情况,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
3.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困难,提供最大的帮助。
短短几十天的实习生活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一 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暑假前夕,我系社会实践部以身作则,举行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发同学的自主性为主,让他们能勇于展现自我,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同学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让大家都树立起利用做实事的观念,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实践机会,同时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 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
2010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除在保持自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学院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
有了实战的基础,同学们还认真的总结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避免再犯不必要的错误。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思考
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倡导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日益蓬勃发展。高校应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根据时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强国之路。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以当地团组织为纽带,以传播科技、了解国情民情、提高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做好社会实践与时代相结合,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各项工作,坚持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教育性、先进性、时代性、挑战性的组织原则,以培养人才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依靠高校相应的组织机制和评价机制,实现了!基地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良好局面。
1精心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和前期培训
1.1注重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和前期培训高校在整体规划上,应重视组建示范性团队,坚持将学校特色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确立鲜明的实践主题。利用学校的信息网络资源建立社会实专题网站,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网站了解公告文件,实践参考课题,实施在线申报立项,评审、公示等关键功能;在提高社会实践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各实践团队的最新讯息、总结及个人感言。实践前期培训方面,学校不仅要重视团队的组建,更应该关注实践队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培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团委负责组织开展,校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等主要部门配合,各部门领导及各院系领导均通过实践前的团队立项评审会,亲自参与指导实践活动,商讨团队目标、确立实践团队活动主题、任务分工、活动策划、经费预算等各种问题。学校每年可邀请本校人文管理类的知名教授和企业、科研院所的知名人士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的专题讲座;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摄影师,针对实践过程中如何开展宣传,如何做好图片、图像的采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邀请校医院和保卫处负责人对团队负责人进行实践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的人身安全和团队实践质量;在实践团队出征前,统一制作了实践队旗、实践队服,并配备学校的宣传资料,希望通过实践队员的足迹扩大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
2建立比较稳固的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
2.1充分发挥学校特色,积极利用各项资源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和地方的联系充分发挥、挖掘学生自主能动性,利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团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差异,在西部地区(新疆、、青海)深入推动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通过关注贫困地区群众,引导学生立志服务西部、服务基层,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发挥高校的科研技术优势与社会相关单位进行的技术合作、交流项目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大学生进行长期、长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基地的保障,也实现了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
3建立健全实践机制,使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制度和机制才能保证其覆盖面和持久性,学校把社会实践列入学生培养计划,社会实践与学分相结合,规定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后方能毕业。
4加强实践创新,使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化针对学生的不同年级和层次,量身打造不同实践类别,本科生侧重于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等,研究生、博士生侧重于技术扶贫、科技攻关等;根据专业不同,设计了赴农村、城市、企业、政府等系列;根据内容不同分别设计了传统教育、科技服务、文化服务等。通过不同系列的设置,可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分别参加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和锻炼。
5突出主题,力求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社会实践团队,特别是重点团队的活动主题需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团队建设和主题确定上,学校十分注重坚持正确方向,努力创造精品,扩大育人效果,主题应结合学校和学科的特色。此外,根据当年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等确定若干突出时代特色的主题,如:2008年以!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题,开展!关注民生民情?、!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农村政策宣讲?、!拓展就业市场?、!红色之旅?、!情系西部?等众多项目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葫芦岛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摘要: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义入手,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怎样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实现专业外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外语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 :船舶专业外语;工学结合;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10-03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2006年,我国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作为以船舶专业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我不断探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船舶专业外语课程中的应用,期望以此增强我高职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船舶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以往的专业外语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缺乏能与职业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专业性实践课程。很多高职院校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
其次,我的专业外语课程设置没有根据船舶各具体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分析,在实训课程开发上缺少设计,如实训课程的内容安排、校企合作开发比例、实训学时比例等脱离职业岗位需求,缺乏足够深入的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研究。
再次,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实训基地建设障碍重重。船舶企业没有太多途径提供相应的船舶英语实训环境,即使学生走进企业,也没有机会将专业英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存在着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训设备场地不够、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限制了专业英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外语课程中的应用
(一)构建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教材体系
我尝试打破传统教材的选编模式,由企业专业人士、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撰写教材。教材编写目标贴合课程培养方向,充分利用船舶企业的资源,结合多媒体资源库及网络途径获取充足的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资料,注意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既注重船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锻炼,又兼顾语言的掌握。在编写专业英语教材时,要贴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深入浅出。
我所尝试的教材编写思路如下:
1.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编写思路,以企业要求、岗位标准为编写目标,以与企业专家沟通合作为编写方式,围绕职业活动,在教材中模拟工作情境,提出工作任务,着眼于完成任务的方法与过程。在内容设计上突出岗位操作技能,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新优化内容体系,将教材从原有的10个单元删减为8个,并根据教学需要重新调整单元顺序安排。每一单元的内容设置不能超出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同时增加自主学习内容及实训操练内容的设置比例,构成“教—学—练”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专业外语教材体系。
为此,我们创新采用了“教—学—练”三位一体的专业外语教材体系,如图1所示。
(二)建成专业外语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以任务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与方式 我们深入船舶企业内部调研,了解船舶行业对船舶人才的需求状况,对船舶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总结人才需求标准。根据船舶企业要求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中。(1)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注重培养我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2)实训教学。是对我学生的船舶专业英语语言操作技能、船舶知识与英语语言相结合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是提高我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3)实习教学。尝试对我的船舶专业外语教学开展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船舶专业外语课程中加入毕业设计环节,此外还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活动。我对船舶专业外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职业,将校内所学的船舶理论和技能与船舶英语知识相结合,并应用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我的船舶专业外语设置突出“职业性”,目标岗位能力突出“技术性”;另一方面,我的船舶专业外语教学在内容上注重“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要通过船舶专业外语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采用可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尝试对专业外语教学实施“学生主体、任务驱动”的工学项目派遣实训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其依托基础是校企合作,实施方式是任务驱动,组织方式是项目派遣。基于此组建工学作业团队,联系工学项目派遣对口企业。如此一来,专业外语课程带有自己的学科特色,也可以成为骨干校建设中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出发,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SECP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船舶为背景,以英语为平台,以能力为主线,以技能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往我讲授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很大,一般由各系自主安排,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整合学院各系英语教师资源,做好教材使用的统一规划,同时对基础课部的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培训,负责讲解船舶专业英语的基础课程,尽可能地解决好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过渡与衔接问题。
2.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我作为骨干高职院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让我学生到企业中去,才能真正熟悉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在船舶企业的岗位实践中受到职业素质的训练。船舶骨干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我的人才培养质量。由学院进行硬件投资,建立专业英语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的设置与管理要配合专业外语教学内容,配置船舶模型和大量英文船舶资料图片,模拟船舶企业岗位环境,提供学生英文会话实践情境,使学生可以在实训教室中用英语介绍船舶的类型﹑船舶的结构﹑重要的船舶设备,练习船舶专业英语词汇,并模拟船舶商务谈判情境或船舶企业生活情境进行英语对话。要与船舶企业做好沟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企业实训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分配实践教学课时,给学生提供船舶英文资料翻译及与国际船舶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的机会。
3.研究各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程设置情况,引进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开发网络英语视听说课堂,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引进了先进的朗曼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众多情境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4.建立校内英语证书培训基地,做好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船舶岗位能力培养的培训工作。我已经有针对全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设置的培训中心,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并开展了多期授课。今后还要尝试开展专业外语的岗前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证书和能力保障。
5.我们参照其他专业的做法,对我的外语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95%,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提高具有教授及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同时,利用“季节差”实现校企精英互通的弹性“双兼职”,以打造一支高品质的“行家能手”兼职教师队伍。还要鼓励英语教师利用暑假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活动,到实践中学习船舶理论,撰写挂职锻炼心得。我有部分讲授专业英语的教师在暑期深入船舶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了解船舶企业,学习船舶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6.在专业外语考核模式中,要摒弃常模参照评价,采用标准参照评价。职业英语专业教学采用标准评价的依据就是获得职业情境下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际评价结果。对于船舶高职院校而言,测试情境要求尽量与实际的船舶工作情境相似,使评价证据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还要根据学生在船舶外语的职业情境中所完成的相应的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推断他们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英语运用能力。工学结合的专业外语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将船舶企业评价、船舶岗位实训评价纳入期末考试测评中,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我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过程中,要有人性化评价,以此促进每个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要针对我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制定个别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如客观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现场船舶外语职业情境测试与知识测试相结合等。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场景模拟、口头和书面提问、实训演练等来评价和认定我学生船舶英语的运用能力。
船舶专业外语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有效实施,可以加强对实践教学改革内涵的正确理解。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及课程的准确设置,可使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由此可以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特色的体现。因此,这项改革的研究还应继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蒋文.以工学结合模式推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1(27).
[2]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企业、社区、科研院所等实践工作经验,具备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任职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分工的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专业化趋势,高职院校要谋求生存与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教会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而这些操作应用能力在书本内是无法学到的,需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实现,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都知道"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培养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如下:
1."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引进人才基本局限在高校应届毕业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或科研人员的范围之内,使得具有高水平,但学历、职称相对较低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难以进入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学历达标已不是问题,很多学校不乏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但业务部门出身的教师较少,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经验,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
2."双师型"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偏低。另外,"双师型"教师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高职称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许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还比较低。数量还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而且由于认定标准的偏差,大部分仅仅只是具备"双师"资格而已,真正称得上"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或许更低。目前,职教师资素质缺陷明显,要么能文不能武、要么能武不能文,匮乏文武全才的职教师资。外聘的技术人员深谙实践、擅长技术不擅长教学,校本的教师擅长教学、不懂技术甚至不清楚实践,所以我们的职教是在一条腿走路,培养的人才会是什么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培养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迫在眉睫。
3.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积极性不高。
长期的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必须与企业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紧密结合。但从实际情况看,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从认识上、政策上、待遇上制定有效的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这一方面使得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公共课教师不注重双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又缺少政策保障,缺乏校企合作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环境。
4."双师型"教师培养乏力。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质量,仅局限于满足上级评估指标的要求,满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表面成就,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参加技能培训的参与人数,而忽略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水平,使得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流于形式,这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愿望是相违背的。如:目前很多教师通过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或参加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各类形式培训来获取"双师型"教师证书,这类培训,往往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颁发给所谓的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证书,完全以拿证为目的,费用高,实效性差,且培训项目本身针对性不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改革探讨
既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是高职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下面介绍九种富有实效的培养路径,希望能对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具体实施有所助益。
1.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培养师资和学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它是工学结合的基础; 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特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可以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每年组织教师利用暑期进行 20-30 天的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参加企业的科研课题研究,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在工学结合的实战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联系,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挂职锻炼方式。
加大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力度,实现教师假期生产实践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利用寒假、暑假期的时间,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的跟班学习,事前做好计划,带着任务有目的地深入学习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分析和总结教学如何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并与企业技术骨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选派有一定教学和生产实践经验、师德师风良好、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从更高的层面上参与企业生产过程,深入思考和梳理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差距,并将学习和收集到的有关成果和资料,应用于教学改革和教学活动中。
3.顶岗实习方式。
高职教育的师资多数是从高校引进的,对从事职业教育他们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不了解生产一线的运行的情况,"必须、够用"的教学理念,对青年教师来说的确是"望洋兴叹"。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有计划地让青年教师和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分期分批放到企业顶岗锻炼,参加生产实践与管理、项目论证、设备安装与调试,学习与熟悉专业生产的操作技术工艺,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产品的市场状态,以及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素质、知识、能力,掌握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技能,采集专业教学、学生实验实训以及毕业设计所需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等,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培训与取证方式。
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体系( 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高校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等) ,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学能力培训、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1) 通过国家教育部搭建的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有计划组织和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2) 研究制定青年教师学历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学历学位的进修和深造。(3)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取证培训,不断提高自已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适应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5.联合开发方式。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与企业合作,不断开发创新师资培训新领域。高职院校各专业可以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积极和外部公司进行合作,利用教师的专业特长为公司服务,公司提供场地和相关的设备,同时公司利用自身的业务关系,让专业教师参与到公司的真实的业务过程中去,在真实的业务工作中提升教师的动手能力,这样能让专业教师极大的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并掌握本专业技术及管理最新发展动态。
6.引进能工巧匠方式。
根据各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从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学院要及时从社会聘用有经验工程师做实训指导,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
7.技能竞赛方式。
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是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技能竞赛水平体现在学生,决定于教师。提高专业教师指导水平,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必须有计划组织教师开展技能比武、科技制作与创新比赛等活动,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教授工作室,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由教务处、人事处联合组织开展教师实践教学比武或说课比赛、说专业比赛和多媒体教学比赛等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8.以老带新方式。
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新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各高职学院可以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每年选派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的老教师指导1~2名新教师,从制度上保障了对新教师的培养,也让青年教师从迈入高职学院的第一天起就明白,高职教育的教师做什么、怎么做,在老导师指导下,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成长。
上述九种方式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路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各学校的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要充分注意各种方式的优缺点,灵活的加以组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较长时期的规模扩张之后,正迅速向内涵式发展转换,而内涵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