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2 13:0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指导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指导思想: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板块建设为载体,以压缩冬闲田为突破口,强化科技支撑,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原则,促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
其中夏粮130万亩(小麦90万亩,目标任务:全市秋播面积力争达到500万亩。马铃薯30万亩,豆类10万亩)总产5.5亿斤;油菜280万亩,总产6.5亿斤;蔬菜70万亩,新增桑园2万亩、茶叶2万亩、药材10万亩。
二、千方百计扩大秋播面积
确保种满种足500万亩。一是要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油菜是市秋播生产最具比较优势和增收潜力、秋冬覆盖最广的作物,各地要压缩冬闲田。当前市场行情看涨,单位面积效益不断提高,为我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菜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特点,加强宣传引导,采取过硬措施,把油菜种植面积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和田块,确保全市种满种足280万亩。二是要突出发展马铃薯生产。马铃薯产量高、用途广。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冬闲田、冬闲时间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优化我市粮食种植结构,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要尽快规划,科学布局,科学调度,确保今年全市秋播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三是要稳步发展蔬菜生产。要以建设蔬菜板块为载体,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发展露地蔬菜与大棚蔬菜,全面提高我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确保面积发展到70万亩。尤其是、、三个县(市、区)要立足武汉城市圈,做到特色菜与速生菜相结合,名优菜与大路菜相结合,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三、切实抓好油菜统一供种
全市都实行了油菜主推品种制度,近年来。但是油菜品种仍然过多过杂。年要重点推广武穴市政府由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实行统一供种的作法,认真做好工作,搞好服务,力争在统一供种上有新的突破。全市重点推广中双9号、中双10号、华双4号、华双5号、中油杂2号、华杂6号等优良品种,争取每个县主推35个品种,每个乡镇主推12个品种,通过推广良种提高单产、提升品质。
四、积极推动科技服务
秋播劳力不足的实际,针对当前我市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要大力推广六大技术:一是轻简栽培技术。油菜推广以播代育、免耕直播和免耕移栽,减轻劳动强度,小麦推广棉林套播,棉花茬口的油菜实行棉林移栽或直播,水稻推广机械留浅桩收割。二是油菜“一菜两用”技术。城郊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实行油菜早播早栽早管,积极发展油菜“一菜两用”力争面积达到20万亩,亩平增收400元以上。三是稻虾连作”技术。要充分利用低湖田、烂泥田,采取留高稻桩发展稻虾连作技术,力争面积达到20万亩,亩平增收1500元。四是芋稻芋”连作技术。市部分中稻在9月底前收割完毕,12月底播种冬马铃薯中间有3个月的间隙时间,有种植习惯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种植一季秋马铃薯,力争面积突破5万亩,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五是中稻—双孢菇技术中稻套双孢菇经济效益可观。年各县(市、区)要办1个100亩以上连片的中稻套双孢菇示范片,以后逐年扩大,切实提高比较效益。六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实施好沟厢配套的基础上,要认真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减少损失,增加产量。
五、努力提高单产
多措并举,要围绕国家农业部提出的油料单产“123即芝麻100公斤/亩、油菜200公斤/亩、花生300公斤/亩)粮食单产“567即小麦500公斤/亩、玉米600公斤/亩、水稻700公斤/亩)高产创建目标。深挖潜力,全面提高我市粮油单产水平。首先要落实高产田块、核心区建设面积;其次要制定好多种高产技术操作规程;第三要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第四要切实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六、突出加强板块连接
即在产品上,年主要抓好产品、产业两大连接。实行跨行政区域连接,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产业上,把链条延长、加粗、连紧,通过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推广“基地+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赢格局。当前及今后几年要突出抓好三大板块的连接,即促进、罗田、英山和蕲春的蚕桑、茶叶和药材板块连接,打造100万亩桑茶药板块经济区;促进红安、、和孝感大悟的花生板块连接,打造鄂东北100万亩花生板块基地;蔬菜板块连接,打造200万亩蔬菜板块经济区。为此,要抓好四个落实。一是落实面积。要把面积落实到县、乡、村、组、基地,确保建设进度。二是落实示范点。各县(市、区)都要有自己的示范样板,示范样板要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生产、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施用配方肥、统一收购,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板块建设。三是落实技术培训。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技能。四是落实产业开发。要围绕优势产业搞好招商引资,引进增量、盘活成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订单生产,保证农民持续增收。
一、评估考核范围
全区93个社区。
二、评估考核原则
(一)坚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二)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绩;
(三)坚持规范程序、便于操作;
(四)坚持创先争优、鼓励先进。
三、评估考核内容及标准
实行“10+X”考核体系,“10”指社区党建、社区规范化建设与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社区计生、社区保障和社区文明十个单项考核指标,满分为100分。“X”指创新性工作考核和民主测评等内容,满分为30分。具体评估考核细则见附件三。
四、评估考核实施
成立区社区工作评估考核领导小组(见附件一),负责全区社区评估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评估考核工作在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主要采取责任部门考评与民主测评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半年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一)创新评定。各指导部门负责对社区创新性工作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于当年12月10日前反馈各街道,并报送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半年考核。由区社区工作评估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负责协调组织一次入户民意调查,民意调查成绩作为各社区半年考核成绩,按权重计入年度考核成绩。
(三)年终考核。年底前,先由各责任部门根据社区单项工作评估考核细则,对各社区进行单项评估打分,将评估成绩反馈各街道并报评估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街道再根据指导意见,结合责任部门评估结果对各社区进行综合评定。最后,区社区工作评估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街道对各社区的综合评定结果,在征求区纪委、区局、区委610办、区计生局、区城管局、区安监局等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各社区最终评估考核等次。
五、评估考核等次及比例
(一)评估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其中,优秀、良好等次由各街道分别按照15%、20%的比例确定。
(二)单项工作评估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的、被有关部门“一票否决”的,均不能定为优秀、良好等次;年终评估考核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下,或因工作不到位而出现影响我区在全市绩效考核成绩的,应定为不合格等次。
六、评估考核结果运用
一、工程概况
市二二三地质队实验学校教学楼工程位于市月区二二三队大院西侧,工程为一幢六层属多层的条形建筑,其建筑面积为3971m2;建筑高度为23.4m,独立基础,框架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二级,6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等级为四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分类为Ⅱ类,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由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察,圆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二、地质基础概论
根据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为市二二三地质队实验学校教学楼工程项目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场地属第四系粉质粘土和白垩系细砂岩等组成,现分述如下:1)杂填土.2)粉质粘土.3)强风化细砂岩.4)中风化细砂岩.5)微风化细砂岩等五个土岩层,无断裂构造。场地下层未发现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本工程采用的独立基础形式,可视为适合本工程合理的基础形式。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版)等的划分,区内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无须抗震设防。
根据府厅发[]1号文件精神,该工程为人员密集型工程,应纳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范围,建议进行6度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场地内土岩层分布简单、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三、总评与建议
本工程属教育部门的自救能力较弱人群使用的教学建筑工程项目,应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第4.0.3条,进行丙类抗震设防。经专家讨论,本工程为六层教学楼建筑,建筑面积为3971m2,建筑高度为23.4m,可不进行地震作用的计算,但应强调抗震概念设计,本工程抗震措施符合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要求,使建筑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经讨论研究,专家组认为本工程结构基本具备6度抗震设防的要求。
建议:
1、轴5~轴6和轴1/5~轴1/4的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应设钢筋砼构造柱,并始于基础;
2、所有框架柱、构造柱均应沿柱高筋与墙连结,伸入柱两边墙内长度≥50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深化殡葬改革为宗旨,以巩固提高殡葬改革成果、整治丧事扰民为重点,依据有关殡葬法规,进一步加大殡葬管理力度,着力营造文明治丧环境,促进殡葬改革工作持久、健康、稳步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2007年度,丧事扰民行为得到根本性控制。
二、主要任务
我辖区是全区丧葬礼俗管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必须切实加强丧事扰民管理,全面禁止出大殡和丧事大操大办等封建迷信活动。
1、丧事扰民整治严管区:整个洪殿辖区。
2、严禁丧事扰民行为。对丧事扰民实施综合整治,丧户出殡不放鞭炮,不吹哀乐,在家不设灵堂、做道场、念经,花圈摆放不占用公共场所,在丧葬礼俗中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3、推行丧事集中办理。积极推行丧户将丧事集中在市殡仪馆办理,把丧事扰民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4、整治和改善治丧环境。加强对丧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坚决打击和查处非法制造、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行为。对经过审批的商店,重点清理整顿花圈、花蓝等悬挂、摆放街头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进一步净化和规范丧葬环境。
5、做好上门宣传工作。畅通丧户信息渠道,全面掌握丧户信息和动态,街道、社区干部要及时上门对丧户进行宣传、劝导和教育,切实做到从简办丧事。
6、开展联合执法工作。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对一些有不听劝阻倾向的丧属上门预告,努力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对个别一意孤行出大殡的丧户依法查处;对一些典型案例由媒体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营造全区良好的殡葬改革氛围。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街道调整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辖区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街道政务科,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把殡葬改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选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条件之一,纳入各社区(村)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每月对辖区殡葬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殡葬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实行分级负责。街道进一步健全殡葬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各社区、村设立殡葬改革信息员,完善街道、社区(村)殡葬改革工作网络。街道、社区要及时对丧户进行上门宣传引导,并送达殡葬改革通知书、通告等,协助配合民政部门对出大殡等丧事扰民行为进行管理。
(三)坚持齐抓共管。辖区各职能部门在各自履行职责的同时,更要相互协作,组织安排人员参与统一行动,确保管理工作有效到位。
1、街道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务科切实负起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牵头作用,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监管。
2、辖区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殡仪活动在公共场所念经、做道场等非法宗教活动。
3、工商部门,要加强对丧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取缔无照丧葬用品店。
4、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市区花圈摆放占用公共场所的管理。
5、工商、文化部门负责对乐队的管理,禁止在严管区内吹打、奏哀乐。
6、公安部门负责对殡仪活动时燃放鞭炮及其他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行为进行管理,根据规定予以处罚。对拒绝、阻碍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者侮辱、殴打殡葬管理人员,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部门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街道纪工委和政工科监督检查有关单位殡葬改革工作落实情况,依法依纪追究违法违纪及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对干部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省殡葬管理条例》行为进行查处。
8、街道政工科要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正面宣传和反面典型案例的曝光。
(四)拓宽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根据区里规定,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遗体土葬,骨灰装棺再葬,新建、翻修私坟,出大殡丧事扰民的行为给予奖励,提高群众参与殡葬改革工作的积极性,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提高殡葬改革工作效果。
(五)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利用辖区宣传栏、橱窗、广播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宣传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教育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倡导厚养薄葬,使殡葬改革成为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行动。倡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殡葬法规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筹备宣传阶段:(7月—8月)
召开辖区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殡葬改革任务;健全殡葬管理网络,落实殡葬改革工作目标管理责任。
(二)全面整治阶段:(9月)
9月份作为深化殡葬宣传活动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宣传氛围;街道要集中力量整治丧事扰民、出大殡等现象。
今年全县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市政府企业减负工作要求,以服务企业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以解决企业和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为重点,以开展源头治理为主要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为实现“工业大变样”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抓好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做好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整治。按照“三取消、一不准”规定,即:**年后,未征得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而新增加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中央和省已明确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收费一律取消;各地出台的地方保护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准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变相向企业继续收取的规定,继续加大对涉企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不合理收费的清理整治工作。从制度上、程序上制止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其他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二是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的收费、服务行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36号)规定和省、市相关要求,监察、工商、物价、民政和编办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重点清理挂靠在政府职能部门的部分中介机构对企业乱收费和重收费、轻服务的问题;遏制对企业培训过多、检查评比过滥、收费过高甚至乱收费等突出问题。三是巩固公路“三乱”专项治理成果。物价、交通等部门要对涉车收费项目进行再清理,严格涉车收费及收费站点的审批和管理,重点清理复查已撤消的收费站收费设施拆除情况,清理查处非收费的道路捆绑收费、变相收费问题和借转让之机延长收费期限问题;对已取消的涉及机动车辆的行政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的收费监督管理,严禁重复检验、重复收费;根据公路实际通行情况,合理调整、规范交通、公安部门设立的不合理的车辆行驶限制标记;进一步完善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统贷统还”政策;继续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切实做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损耗、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二)清理规范涉企评比达标表彰和检查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意见的通知。》(〔**〕102号)要求,对保留的项目要加强管理,对明确规定取消的项目要检查落实情况。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检查申报制”的通知》(**委办发〔**〕7号)要求,从严控制对企业的各种检查活动。继续开展涉企统计报表的清理简化合并工作。
(三)做好涉企案件查处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负担监测联系点和监督员的作用,形成广泛的企业负担监督网络体系。对企业、群众投诉的案件和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纠正、处理。重要案件由县减负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查处;一般问题移交相关部门或各乡镇查处。建立查处情况回复制度,对特别典型的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
(四)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涉企管理制度。针对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收费公示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收费登记制度、企业内部收费报告制度、政府部门收费审计制度、企业负担监测联系制度和企业评议政府制度,保证和促进企业治乱减负的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和县级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认真对照工作目标,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严格落实。特别是减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理顺关系、密切配合。各专项治理牵头单位要统筹兼顾,研究制订可行方案和有效措施,积极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关注热点难点。按照我县提出的实施“工业强县”目标,今年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要紧紧围绕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这个主题,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新老“三乱”等突出问题,以开展源头治理为重要措施,加大力度、标本兼治,推动企业减负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严格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以“三查”(查基层单位、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为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加重企业负担行为的突出问题。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涉企违规违法问题。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分别于**年7月1日前和12月25日前,将本乡镇、本部门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和目标完成情况报县减负办,由县减负办汇总后报县政府和市减负办。
一、充分认识占补平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实现占补平衡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确立的一项占用耕地的基本制度。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障我市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生态、水土保持等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大。“十二五”期间,正值我市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大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亟需用地。因此,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既是落实耕地保护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合理分解任务指标,建立全市统筹管理机制
根据上年度市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指标和我市的用地需求等情况,每年年初,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综合测算、合理预判当年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量,结合各镇(街道、园区)的后备资源现状,分别确定出各镇(街道、园区)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由市政府直接下达。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经市和省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按照“谁开发(复垦、整理),谁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所在镇(街道、园区)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耕地补充平衡。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少、无法实现耕地自我占补平衡的镇(街道、园区),缺口部分由市统筹调剂解决。
三、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占补平衡工作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行“市政府协调推动、市相关部门业务指导、镇(街道、园区)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委托有关镇(街道、园区)进行开垦造地,并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各镇(街道、园区)是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完成市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任务;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补充耕地计划管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统一管理和调剂、制定项目施工及验收标准并组织竣工验收等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立项及规划设计审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市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市农业部门负责补充耕地土壤检测、建设指导和质量评定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搞好配合。
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顺利开展。
四、严格操作程序,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一)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在全面调查土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全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由各镇(街道、园区)组织申报,经市国土资源部门与市财政部门审核合格后,纳入市级项目储备库管理,入库时间为每年的10月底前。未纳入市项目库备案的项目,不予立项。
(二)立项。根据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市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对各镇(街道、园区)已上报入库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逐一进行筛选审核,对符合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立项条件的报市政府予以立项审批。申请立项时,各镇(街道、园区)负责编制提报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规划设计、预算书等材料。
(三)实施。立项批复后,市政府与有关镇(街道、园区)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镇(街道、园区)委托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工程依法公开自主招标,在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依法确定出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照《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01-2009)、《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及获批的《初步规划设计报告》等相关标准要求,认真组织工程施工,竣工时间为当年的5月底前。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责任制度,签订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等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四)验收。项目竣工后,由镇(街道、园区)提出验收申请,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各部门要加强占补平衡项目验收工作,严格按国家规程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初验时,要按项目逐个进行外业与内业验收,对资料不齐全,面积不准确,质量不达标的项目,不得通过初验。
项目的内业资料要满足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符合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字〔2011〕655号关于项目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园区)应按三阶段准备相关资料:一是计划和预算阶段,包括:立项请示、可研报告、论证意见、规划设计、预算书、批复、现状图、勘测定界图、平面布置图、规划图等;二是工程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委托合同(协议)、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施工和监理材料、资金拨付及使用等;三是验收阶段,包括:验收申请、竣工图、审计报告、土地统计台账变更情况说明等。
对经初验合格的项目,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申请终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将组织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对申请终验的项目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比率为100%。终验工作在当年6月底前完成。
五、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行
切实加强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落实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绩效,确保项目资金及时使用和专款专用。
(一)资金来源。从市财政收取的耕地开垦费中列支。
(二)资金拨付标准。按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终验合格后的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开发(复垦)项目6000元/亩,土地整理项目3000元/亩。
一、目标任务
对列入中心城区搬迁改造计划的工业企业,按照优化产业布局、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利用3-5年时间,向同类产业或配套产业相对集中的市域其它工业园区转移,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支持政策
(一)搬迁补偿
1、对列入搬迁改造计划的工业企业实施异地迁建的,给予搬迁成本补偿。搬迁成本包括土地补偿、建筑物及地面附着物补偿、设备搬迁损失补偿、搬迁费用等,按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和测算。
2、市土地储备中心优先收购搬迁企业土地。企业原址土地按招拍挂方式出让的,从土地出让金中补偿企业搬迁成本;未及时出让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用土地收购资金支付;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收购资金无法补足搬迁成本的,差额部分由企业所在区、开发区补偿。
(二)鼓励新建
企业异地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所涉及的行政性规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执行园区招商引资相关政策。
搬迁企业上一年缴纳的排污费,作为搬迁后污染治理补助资金,专项用于“三废”治理设施建设。
搬迁项目在竣工投产纳税后,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5%的补助。
(三)设立专项奖励资金
2012-2015年,市财政每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企业搬迁项目奖励,实行早搬早奖、快搬多奖、逐年递减的奖励办法。具体办法由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三、工作流程
(一)编制计划。各区、开发区要编制“十二五”及年度企业搬迁计划,确定搬迁企业名单,报市中心城区工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后,提交市领导小组审定。
(二)制定方案。列入搬迁计划的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规定,结合企业重组、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等制定搬迁方案。搬迁方案中要明确搬迁地址、用地需求、搬迁期限、原址资产处置等重要事项。
(三)部门会商。企业搬迁方案经所在辖区工业转型组织机构审核后,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信委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对企业搬迁方案进行论证,对涉及到的重要事项进行会商,形成论证报告后提交市领导小组审定。
(四)批准实施。召开市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定企业搬迁方案和论证报告,涉及到的规划、土地等重大问题提交市土委会、规委会批准。
四、其它
(一)已启动搬迁且已享受补贴政策的企业,按原定方案实施,不纳入本意见支持范围。
市委宣传部要牵头,联合市文体局、建设局、旅游局、文联等单位,从打造海南西部文化中心的新高度,重新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新的发展规划,必须突破过去就文化抓文化的框框,更多地从文化产业化、增强文化力上去谋策文化工作,把文化的社会贡献力全面发挥起来;必须突破过去重于学术论述的局限,更多地推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缺乏操作性的规划,再华丽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站在排浦的海岸,可以望见洋浦耸立的高楼和吊车。排浦到海头的金滩,洋浦到光村的银滩,沙滩和海水质量不比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逊色。松涛水库、兰洋温泉、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等都是全国难得的旅游资源。要把保护和开发中和古城、挖掘追溯东坡文化、整理提升洗太夫人事迹等与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以历史文化、地方文化为内涵,策划、包装、推出一批文化项目、旅游项目,推动文化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发展,真正打响文化品牌。
二、大思路规划中和古镇,打造海南独一无二的文化名镇。
中和古镇是海南最早的郡治地之一,是海南最具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古镇。中和古镇的发展,要大思路、大视角、大手笔。要保护和完善中和的古建筑,历经千百年沧桑的东坡书院、中和古城墙、冼太夫人宁济庙、光榔庵等,有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都是历史留下的宝贵的财产,海南没有任何一个城镇具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光榔庵现在已经破败,需要重新修编规划。在光榔庵的重建中,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修古如新,使其适应现代旅游文化的要求。
东坡居儋三年,冼太夫人四进,让中和镇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历史人物的深远影响力,是中和镇打造文化名镇最为重要的资源。坡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人,中和是东坡人生的最后驿站。中和的三年,是东坡总结人生的三年。这一总结,不是一种简单的梳理,而是在总结中又展开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章华采。从东坡居儋三年的诗作中看到,这个充满浪漫主义的大文豪,居庙堂之高时浪漫豪迈的风格,在这里转变为处江湖之远后亲近民众、与民同乐的朴实。做好东坡居儋的文章,是中和镇的重要着力点。
冼太夫人四进琼岛,每一次都在中和留下足迹,这不能不说是中和的奇缘。是她建议朝廷再次将海南纳入国家统治版图,对国家对海南功不可没。总理称冼太夫人为“巾帼英雄第一人”,这是对历史女性的最高评价。冼太夫人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宁济庙是海南纪念冼太夫人最早的庙堂,堪称祖庙。收集、整理、宣传冼太夫人四进的事迹,对从另外一个角度扩大中和的影响力,又是一个独有的重要资源。目前,省里老领导等发起建设“冼太夫人纪念苑”,已做了很多前期研究工作,但选址还未确定。根据历史事实,将该项目在中和镇建设,无疑是最合适的,我们应当积极争取。
而且,由于东坡、冼太夫人的影响,许多历史人物走进中和,这也为中和增添了亮点。宋代的李纲、杨万里,清朝翁方纲,现代的、郭沫若等,这些人物留下的诗词和故事,都是海南不可多得的财富,更是中和今后发展中弥足珍贵的资源。加上由于东坡居儋敷扬文教,开启了海南文化,这之后,海南有了海瑞、丘浚,也出现了海南的第一位进士和最后一位进士。因此,在中和的发展谋划上,我们的立足要高一些、着眼要远一些、思路要开阔一些,不要只是停留在中和遗留下来的遗址上,不要只是停留东坡居儋三年上,不要只是停留在东坡对的影响上。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把东坡之后海南本土成长起来的文化名人,把慕东坡之名走进海南、走进的历史名人,把东坡居的诗作乃至东坡一生的作品、历代名人题写东坡和的诗作等等,都集中起来规划兴建一座东坡文化园?韩国强先生经三十多年研究,几乎考察了东坡从眉山出生地到常州去世,以至河南“三苏坟”等所有遗迹,可否把这些遗迹、纪念物在复制或浓缩?这些都是今后我们思考中和开发建设的方向。要做好中和镇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市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建设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严格、迅速地按照省建设厅的要求,落实各项整改工作,力争在今年评上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三、要对文化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文化在海南的地位。
东坡居儋三年,敷扬文教。应该说,东坡是海南文化的启蒙者,是中原文化进入海南的第一站。因此,也可以说是海南文化的传播点,东坡书院就是海南的第一所“大学”。中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有书院2400多所,这些书院就相当于如今的大学。东坡书院当年的学子都来自海南各个地方,这些学子在东坡书院接受中原文化的启蒙。自东坡之后,海南开始书声朗朗,“南蛮”之地从那时开始沐浴中国正统文化的光辉。这一历史事实,是无人可以否定的。因此,要对文化在海南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进行新的研究和定位,这对宣传文化、扩大影响极其重要。
市委宣传部要主动与省社科联联系,邀请有关专家对文化进行一次系统的调研。要争取省社科联多多支持,以“文化在海南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为题,组织力量,对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等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调研,对文化的地位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给予一个“名份”。中和古郡、坡居儋、冼太夫人四进以及调声、山歌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海南独一无二,在全国也不多见。明确了定位,有了“名份”,我们就能够更多地宣传文化、更好地宣传,把文化这个极富魅力、极具地域特色、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品牌做大做强、做精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