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交流材料

建筑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19 02:05: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交流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交流材料

第1篇

全市建筑节能工作交流座谈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节能工作交流座谈会,充分体现了朔州市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抓好节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按照会议流程,下面由我代表朔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部就朔州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建筑节能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机构设施

朔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部节能办(原名建筑节能监管中心)是单位最早成立的内设科室之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负责开发区建筑节能执法监管工作。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开发区建设管理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节能减排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建立起了闭合式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节能建筑施工质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我区建筑节能已全面实施于商品住宅、公建工程、安置房工程以及各类民生工程,已竣工工程中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工程项目基本达到100%。

二、工作履职

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座谈研讨、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全面领会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建筑节能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建筑节能工作自觉地落实到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不断提升全市建筑节能管理水平。

一是把节能监管的关口前移到规划阶段。建设单位提交的规划方案必须符合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我单位局要对规划项目是否符合节能标准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意见,对不符合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规划许可证。

二是严格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进行审查的同时,要审查外墙保温装饰、屋面保温等设计内容,凡不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达不到节能设计深度要求的,不予通过设计审查。

三是加强节能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筑工程必须使用经省建设厅认证并在市墙改节能办备案的节能技术产品,使用时要在监理人员见证下进行产品质量抽检。监理单位对关键部位、工序实施旁站式监理,质安科加强对关键部位节能施工质量的监督抽查,凡材料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必须限期整改。同时,不断完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巡查制度,坚决查处各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行为。

四是严格节能建筑验收和项目备案管理。建设项目实行建筑节能单项验收和节能建筑认定制度。工程项目综合验收前必须实行建筑节能分项验收,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办理建筑节能认定证,凡未取得建筑节能认定证的工程项目,质安科不得办理综合验收和竣工备案手续,项目不得作为合格工程交付使用。

    三、二〇一九年建筑节能工作成效

2019年,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增民用建筑27.7万平方米,全部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目前开发区工程中所采用的外墙保温技术基本上都是建设部、建设厅推广应用的成熟的技术体系,一些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工程上不断得到推广应用。。节能办、质安科将建筑节能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监理单位按要求对节能施工技术、进场材料、隐蔽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理。技术依托单位派人现场指导,试验示范,对施工工人进行培训,确保了我区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四、目前开发区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筑节能意识不强,部分建筑的设计、施工未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有关规范标准。

2、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五、下一步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打算

1、进一步健全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及配套政策。

2、加大对区内建筑企业和在建项目宣传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全员的节能培训工作,深入普及建筑节能知识,转变人们的节能意识。

3、强化行业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严把施工图设计审查和质量验收关,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杜绝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投入使用,确保交付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规定。

4、加快推进朔州经济开发区2019年建筑能效提升计划的编制工作,并切实按计划要求组织实施。

第2篇

一、坚持强有力推进,保证乡村公路建设顺利施行

一是加强组织指导。国家启动乡村公路建设后,我县及时召开全县乡村公路建设工作发起会,分析形式,宣传政策,部署任务,还成立了乡村公路建设指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指导、协调、督办全县乡村公路建设。针对乡村公路建设在推进、攻坚等不合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召开专题大会,钻研处置方法,明确工作要求,着力推进全县乡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各乡镇也响应成立了指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然后使全县乡村公路建设工作组成了指导挂帅、局部一起、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组织系统。为保证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我县每年在岁首就下达了年度建设方案,并将其作为对交通局部和各乡镇目标责任制审核的一项主要内容进行审核和奖惩兑现,然后组成了各方一起加快建设的责任机制。

二是政策重点倾斜。我县接踵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乡村公路建设供应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证:出台了《关于加速乡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并研讨决定对县乡经济干线征地拆迁和路基工程施工执行乡镇属地负责制;公路建设触及到公安、国土资源、水利、环保等职能部分的各类行政性收费一概执行减免;县级财务顶用于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和经过“一事一议”收取的用于公路养建的资金,全额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各乡镇依据各自的实践,积极制定了响应的保证办法和优惠政策。如茅坪场镇对在规划范围内建设的通村公路每公里津贴4000元,并在验收及格后对村干部赐与资金奖励,、、等乡镇则从矿山企业外销收入中提取必然比例资金对乡村公路建设赐与津贴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启动,使乡镇县政府和农民修路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你追我赶的乡村公路建设在全县具体开展。

三是注重宣传发起。为切实指导好、调动好、组织好农民群众的修路热情,我们借乡村公路建设的微弱春风,声势浩大进行宣传,做到以村组为主要阵地,以送政务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播送、电视、口号、展牌等宣传为主要手段,以省市乡村公路建设工作大会精神和相关政策为主要内容,具体开展宣传攻势,把乡村公路建设工程的严重意义、政策、任务和要求宣传到户、到人,使全县农民群众构成了“交通好、流通活、群众富”的共识,激起了他们建设公路的热情,由“要我修”改变为“我要修”。

二、坚持多渠道筹资,破解乡村公路建设瓶颈制约

搞好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是关键。我们在筹资进程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多措并举,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当地配套建设资金,构成了“县政府扶持、交通津贴、企业捐助、村民自助”的筹资机制。一是积极争夺上级津贴和国债资金,保证以奖代补资金足额兑付到位。二是加大财务扶持力度。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实事工程来抓,想方设法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加速乡村公路建设措施。作为山区小县,县在财力非常吃紧的状况下每年仍挤出必然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对普通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予以津贴(年提高到每公里3万元),对洋百、望高级10条主要经济干线则按每公里5-12万元标准赐与重点扶持,各乡镇县政府也在财力好不容易的状况下想方设法配套资金予以支持。4年多来,县县政府累计配套津贴乡村公路建设资金达3800多万元,各乡镇投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累计达1700余万元,最大限制地减轻了村级担负和农民群众的压力。三是采取“一事一议”方法,发起农民群众任务投工投劳。四是倡议社会各界捐助筹集资金900多万元。五是鼓舞民营企业“反哺”乡村公路建设,据不完全计算,全县共有40多家民营企业捐赞助建乡村公路建设,捐助资金600多万元。六是指导村民投工投劳。如镇金桥村、茅坪场镇八角村等群众自愿捐资40余万元,完成了村路建设。经过以上方法,全县共筹集资金1.4亿元,为乡村公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供应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三、坚持高标准监管,打造乡村公路建设安心工程

一方面,严把“五道关隘”。即严把市场准入关,在落施行工队伍时,严格进行天资审查,对一切工程一概执行公开投标,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严把资料出场关,对工程资料均进行严格查验和监督,对不及格资料禁绝进入施工现场;严把工程技能关,从路基处置、灰土施工到路面铺设,都必需经由层层查验,上道工序不及格,坚决不让进入下道工序;严把工程监理关,县县政府每年预算20万元专门延聘质监员,4年来,先后延聘了130余名质量监督员,坚持起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收集,并采取“分片治理、查巡结合”的监管方法,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荫蔽工程、单薄环节执行监督;严把社会监督关,由建设工程地点村选派责任心强的老党员、三职干部对工程建设全进程进行监督。经过严把“五关”,我县已建成的726.6公里乡村公路经省市质监部分抽查验收,质量全部及格。别的,我局还专门报请县编委同意设立了质量监督站,并将2名定编人员工资纳入财务供应,以重点增强乡村公路质量监管。

另一方面,健全监管机制。制订了《乡村公路建设治理施行方法》,坚持健全了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治理和工程质量责任追查等多项制度。在对一切建设项目都按要求进行投标的还,我们严格对投标后果进行核对,发现转包、分包、借用天资投标的施工单位坚决肃清进场,并列入公路建设“黑名单”,截止当前,已有3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为增强建设资金治理,我县对公路建设资金执行专户存储,财务直达,独自建账,独自核算,并严格审批拨付顺序,增加了资金运用透明度,保证了工程资金安全。

四、坚持标准化管护,努力维护乡村公路建设效果

第3篇

关键词:房建工程;造价;供应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造价管理一直是房建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控制好工程造价,能够有效的节省投资,能够帮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造价管理相对比较复杂。我国建筑领域一直致力于研究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而建筑供应链的出现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一次全新尝试。

一、建筑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一)供应链内涵。供应链指的是一个一体化的供应结构模式,它以企业为核心,从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到中间产品的制成和最终产品的形成,到最终把产品供应给消费者,它将这个环节中的所有主体,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量以及客户等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最终加强了对企业资金流和物流等的控制。

(二)建筑供应链内涵。从供应链的内涵我们引申出建筑供应链的内涵。它以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商为核心,从工程中标环节开始到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到最终的售后服务,它将这个环节中的所有主题,包括施工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商,包括工程的分包商和工程的使用者业主等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工程造价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建筑供应链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通过对工程项目总体的管理,旨在让建筑施工企业用最少的钱建设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建筑供应链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克服房建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能够提升房建企业的竞争力。

二、房建工程造价及相关理论概述

在理解房建工程造价之前,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造价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建筑工程造价总体上包括两个含义,简单来说,一种指的是建筑工程的艰涩哈投资,另一种指的是所建设的建筑产品的价格。同时,从建筑工程的总的投资消耗来看,原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消耗是其最重要的资金消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建筑工程造价中采用供应链模式恰如其分。

而房间工程造价相比较建筑工程造价,范围相对缩小,并不需要考虑建筑工程造价中所需要的管理费和土地等费用,而只需要考虑目标成本、作业成本及战略成本。

三、建筑供应链对房建工程造价的积极作用

(一)建筑供应链可以为房建工程施工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能为控制工程造价打下良好基础。在传统的房建施工中,信息闭塞,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是极为常见的。正是这种信息的闭塞,使得房建施工中问题重重,材料采购成本增加,施工中的冲突增多等,这些都影响了工程造价。很多房建施工企业还不能认识到构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打造一个信息平台需要投资,认为一个信息平台对于控制工程造价意义不大,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很多房建企业都不重视信息平台的构建,都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信息平台的建设。然而实际上信息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让房建施工总承包商和各材料、设备供应商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通过交流,施工单位可以选择价格最优、质量最好的材料和设备,可以节省原材料的采购费用,能够减少工程的造价成本。其次,它可以让房建施工各部门之间、各技术人员之间形成交流。可以改变各部门之间不注重交流,导致施工中的配合失误频现、冲突不断等现象,可以让各部门在施工前通过信息平台有一个直接的交流,让各部门明确施工职责,在施工中分工明确,完成各自的工作。可以让各个工种和工序的技术人员之间形成交流,让他们就施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再次,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可以形成以各方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主观决策造成的失误。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工程成本的增加。

(二)建筑工程供应链以客户为导向,能够让房建施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供应链中,客户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很多房建工程对客户都不够重视,他们更注重与工程总承包商之间的沟通,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造价管理往往存在片面性。而以客户为导向,可以保证客户之间与房建施工企业的沟通,可以让他们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可以避免客户对房建产品不满意引发的争执和矛盾。通过供应链,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可以及时地进行沟通,可以了解业主对建设产品的需求,可以让他们清晰地看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程。这样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避免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延误工程工期,造成造价成本的增加。同时,这里所说的客户除了业主之外,还包括设计院和监理方,通过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提高房建工程各项事务的办事效率,能够提高工程工期,缩减工程成本,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建筑工程供应链将供应商和施工企业连接在一起,有助于他们形成联盟。建筑施工企业最大的成本消耗就是材料消耗,建筑施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砖、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需要采购的。如果施工企业不能与材料的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就会造成供应材料供给的短缺,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而采用供应链模式,房建施工企业和材料供应商之间可以形成结盟关系,可以保证材料供应的连续性,可以降低采购难度和采购成本,同时能够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可以极大避免因为材料供应不及时导致的工期延误等问题,可以提升房建工程的造价控制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房建工程造价控制中引入供应链模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能够让复杂的房建工程造价控制变得清晰化,能够加大对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可以达到较好的造价控制效果,值得在建筑领域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士强;郭跃显;;施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年41期

[2]高岩;关会芳;;建筑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探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年09期

第4篇

建筑知识(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 issn:1002-8544 cn:11-1243/tu 邮发代号:2-189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知识期刊简介     [杂志简介] 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建筑刊物。宗旨是为城乡建设服务和读者服务,面向基层,注重实用,介绍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新经验、交流建筑科技方面的新成.

    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建筑刊物。宗旨是为城乡建设服务和读者服务,面向基层,注重实用,介绍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新经验、交流建筑科技方面的新成就。《建筑知识》杂志社刊登范围涉及建筑理论与设计、建筑结构、规划设计、建筑节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程质量与管理、建设经济、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技术、公路桥梁、建筑遗产等。

    《建筑知识》是由建筑师、工程师的学术团体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建设部主管的期刊,创刊于1981年,现拥有读者近4万。他们遍及全国的各个设计院、建筑师、工程师、材料商、房地产开发公司、装饰公司、大专院校的学生和各大企业的基建部门。创刊二十多年来,以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欣赏与信赖。

主要栏目

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建筑旅游、建筑经济、建筑摄影欣赏、新能源与建筑、建筑技术。

第5篇

[关键词] 地域性;建筑设计;建筑理论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关于建筑地域性的认识,笔者认为从四个方面加以把握,首先需要明确地域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伴随人类历史全过程。然后需要分析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和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再者,建筑史学界、评论家对建筑的地域性产生思想、流派做了详细和全面的概括与分析,我们要认真学习了解和关注各时期地域性发展的特点,总结和吸收前辈建筑师们在建筑地域性思想与实践方面做出的尝试与探索,用以指导我们的设计工作。

一、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

地域性是建筑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地域属性的自然要素、文化要素、技术要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原始生存时期――自然的因素明显

这是指在原始农耕和畜牧业时期人类社会产生的建筑形式。在人类建筑发源之初,几乎所有地区的建筑类型都属于此例,这里不妨将之称为原生建筑。此时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完全直接得益于自然界的灵感,建筑与大自然密切相关,没有多少人文因素。获得遮风避雨、抵御伤害的栖息场所是建筑的主要功能。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地区,还存在着原生类建筑,如印第安人的草屋、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

2.农耕文明时期――自然、文化、技术因素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原生建筑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在长期对抗自然环境之中的地形、气象、水文和生物等事物的基础上对自然界形成新的界定,衍生出新的定律,如我国的风水观。另一方面,社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文化结构对地域建筑的布局和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的功能空间在不断衍生。这个时期是不自觉发展的地域主义,该时期的建筑相对于今天不妨称之为传统建筑。如我国现存的故宫、北京四合院民居(图2-2)都属于此种类型。

3.工业进程时期――地域性的丧失与反思

发端于不列颠岛的工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产业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的发动机,它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建筑观念:建筑成为可以大量复制的工业化产品,成为居住的机器。在此形势之下,建筑的地域性逐渐丧失原有的存在地位,不论从内在的文化传统到外在的建筑材料,其存在的意义都遭到巨大的冲击。出于对工业化的抵触情绪,使得传统地域建筑中包含的各种要素,成为地域主义建筑师捍卫地域传统的有力武器,他们开始自觉地维护并发展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如赖特、阿尔托等建筑师用传统的、地方的元素来对抗工业化社会的同一、单调和贫乏,期望回归自然,回归传统。

4.信息全球化时期――地域性的理性认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给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美国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可以代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全球化导致的建筑形式同一化的一种反思。还有学者提出了“广义地域主义”之说,广义地域主义承认各种建筑文化的交流与糅合,承认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地域化使用,以此对地形和气候做出全新的诠释。的确,信息的广泛、快速交流,使世界有趋同的趋势,但各个区域对于当代先进建筑观念理解的差异,及其与当地地域建筑结合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新的不同于原地域特点的新的地域主义建筑形制。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娱乐性建筑、耀眼的霓虹灯,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各种夸张的手法也正成为该地域的特色。

二、建筑地域性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动力

2.1形成原因

1.弱交流下本土建筑自觉性的探索:

如上文所述,在人类原始生存时期,在处于生产力极度低下,基本封闭的状态下,人类在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下,为了获得遮风避雨、抵御伤害的栖息场,

直接采用当地材料和从大自然中学习到的建筑方式,建造了具有地域差异的,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原生建筑”。

随之人类智慧积累,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发展到了农业社会,此时建筑已经不单纯是遮风避雨、抵御伤害的栖息处了,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文化结构对地域建筑的布局和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建筑”的功能空间在不断衍生。此时人类的交流依然缓慢,但已基本形成东西方两个大的文化阵营,建筑也依此为分为以石头为砌体的西方建筑类型和以木头为框架的东方建筑类型。

2.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创新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的交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东西方之间,各国家、各地区之间,都比比皆是。这种文化的交流,先不论是强势文化的侵入,还是弱势文化的对外学习,只谈在这种文化的融合中,确实产生出一股创新的动力,若比较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融合,可以发现这些创新可能都是当地对于外来事物加以重新的诠释的结果。

3.强交流下寻求建筑差异性的手段:

西方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工业产品成为人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极大冲击了地方固有的文化传统等差异,出于对这种工业化的抵触情绪,使得传统地域建筑中包含的各种要素,成为地域主义建筑师捍卫地域传统的有力武器,他们开始自觉地维护并发展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

信息的广泛、快速交流,使世界有趋同的趋势,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全球化”“普世化”的建筑使得“千城一面”,地域性成了寻求建筑差异性的手段,成为自发的过程。

2.2发展动力

建筑地域性究其本质,笔者觉得是建筑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来自自然气候的差异,来自社会文化的差异,技术条件的差异等。

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对人造环境产生认同上的危机与规划的失落,千城一面的结果造成地域特色消失,人变得没有归属感、彼此更加疏离。

究其原因是世界各地建筑的这种差异性逐渐缩小和不明显:其中自然条件的差异永久存在,没有明显的变化,是个恒定的要素。市场作用下驱使普世化的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使技术的效益最大化,这使得各地技术条件的差异变得不明显,或者被抹平。另外全球化的进程中,就当今世界大环境下,仍然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西方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仍然在不同程度的抵御这种文化的侵蚀,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建筑文化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地方的建筑师群体这种保留地方文化传统的诉求和责任感特别的强烈。

当然作为各地区小范围的比较,自然气候、社会文化、技术水平还是有些差异的。另外,在当代人类社会倡导的节能、环保、低碳、生态理念的大环境下,

建筑地域性所遵从的:建筑与自然气候、社会文化的融合及适宜性技术的采用等原则很好的契合了上述人文大环境。

因此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全球化才有地域之分,只是全球化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原有地域差异的消失,这才使人们对于地域的探讨越来越多,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也因此当今中国,建筑的地域性得到如此之关注与重视。

综上所述建筑地域性当下存在的发展动力如下:自然气候的差异、社会文化的差异、技术材料的差异、弱势文化抵御强势文化侵蚀的方法、当下全球生态理念的需要。

三、作为建筑史学、评论家的概括与分析

所谓各种主义和流派以及被冠以某个主义或流派的建筑师,是一些研究建筑史学家、评论家所做的概括与分析。地域主义建筑及地域主义建筑师也不例外。

地域主义理论来自西方,建筑史学和评论界提出了地域主义建筑同时,分析了地域主义思想产生、发展阶段(摆脱通行古典设计的渴望、对国际风格的反叛、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并将其分为不同的思想流派(广义的地域主义、狭义的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等)。我国建筑史学和评论界有所谓一开始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之后有“地方主义”、“乡土主义”、“风土主义”等,再后来有“场所精神”等的提法。

四、作为一种建筑创作的方法

这种建筑创作的方法是抵抗一切主流文化最有效也是最坚韧的武器,是用来打击与反抗现代主义的国际式样、产生差异性的有效的建筑创作方法。这种方法旨在设计上吸收本地区自然环境、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创造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使用此方法创作出来的建筑作品被大家称为“地域建筑”。

一切有志于抵抗大一统的主流文化以保护地方个性和民间情调的建筑师,必然会把它作为自己的庇护所。它一方面延续地方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又张扬自我的个性。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地域建筑创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又极富个性。

五、结语

某种建筑能在一个区域成为主流,无非是这个建筑是最为经济适用的,同时符合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传统因素。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改变导致地域建筑的改变是必然的。当代的地域建筑地域性的创作,应该是创新的,或者说是进步了的,应该基本摆脱了地域生存环境对于原生建筑的强限制性,文化习俗对于传统建筑的强束缚性,取而代之的是创造性,是多种自然、文化和技术要素的综合发展过程的结果。

[1] 凯瑟琳・斯莱塞著.彭信苍译《地域风格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0.

[2] 袁牧著.《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建筑师》.2005(06).

[3] 沈克宁著.《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师》.2004(10).

[4] 王颖 卢永毅著.《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批判性阅读》.《建筑师》.2007(05).

[5] 赵星著.《传统乡土建筑的当代“建构”之路》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5.

第6篇

【关键词】幕墙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影响

随着幕墙设计的逐渐发展,幕墙设计对于建筑工程外立面设计效果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建筑外立面设计效果需要建立在满足建筑工程基本性能与要求之上,同时还要达到优化建筑工程外立面的效果,积极探究幕墙设计对于建筑工程外立面设计的影响,对于提升建筑外立面设计效果,同时提升建筑设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我国幕墙设计的现状分析

幕墙设计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现代社会建筑设计要求以及标准的逐渐提升,目前设计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逐渐显现出许多问题。首先,我国缺乏专业的幕墙设计人才。在建筑设计中的幕墙设计过程一般都是由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设计人员进行的,由于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存在一定差异,由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设计出的幕墙设计作品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整体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幕墙设计一般都是在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完成之后,在建筑工程主体工程完成之后进行的幕墙设计不能够在建筑外墙上设置预埋件,在幕墙设计施工时只能够通过锚定固定,利用该方式进行施工的幕墙不仅施工成本高,且幕墙施工质量较差。此外,即使有专业的幕墙设计人员进行幕墙设计,但是,在幕墙设计过程中,幕墙设计人员与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以及建筑施工单位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幕墙设计人员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不够了解,因此,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效果十分有限。

2幕墙设计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

幕墙设计在建设设计中应用对于外立面设计的影响十分重要,幕墙设计中的核心与关键主要有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功能的综合考虑以及护结构的设计。幕墙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且关键的一项外墙设计环节,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幕墙设计对于建筑设计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十分关键。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对于外立面设计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幕墙设计对于设计人员设计思路与设计视野的影响,幕墙设计对于设计理念的影响,幕墙设计对于外立面施工成本的影响,幕墙设计对于外立面性能的影响四个方面。

2.1幕墙设计对于设计人员思路与视野的影响

幕墙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中较为先进的一项设计技术,因此,幕墙设计的理念以及幕墙设计中对于材料的应用相对较为先进。积极将幕墙设计应用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拓展建筑设计人员的知识面与视野,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与质量。幕墙设计过程中涉及许多新颖的材料与技术,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也能够将幕墙设计中的新颖技术与材料带入建筑设计中,进而促进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 建筑设计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2.2幕墙设计对于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影响

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建设设计与幕墙设计理念与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必然会加强建筑设计人员与幕墙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随着建筑设计人员与幕墙设计人员交流的加强,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人员的理念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对于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的有机融合十分有利,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2.3幕墙设计对于建筑外立面施工成本的影响

幕墙设计应用与建筑设计中存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存在冲突。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存在的冲突不仅会影响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的效果,其还会增加建筑施工成本,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的结合,一般都是以建筑设计为主体,幕墙设计需要建立在不改变建筑设计主体基础之上,而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由于缺乏交流,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一般都是以改变幕墙设计为主,而幕墙设计的效果也随着两者之间的冲突以及目前设计的更改而大大降低。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存在冲突之后需要对幕墙设计进行修改,而修改过程以及幕墙设计效果的降低都会增加建筑施工的成本。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尽量将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融合,从而降低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成本,同时也提升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的应用效果。

2.4幕墙设计对于外立面效果与建筑功能一致性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要求的逐渐提升。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幕墙设计需要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与要求,二是幕墙设计需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外墙的美观性。根长时间的经验显示,在建筑主体设计与幕墙设计之间进行外立面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外立面设计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满足外立面设计以及幕墙设计的基本要求。随着近年来国际文化的变化,建筑设计中的审美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美观性能的直接表现,建筑设计中外立面的设计受到国际文化以及艺术的影响较大,因此,根据各国艺术与文化的不同,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各国建筑设计中外立面设计风格以及理念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外立面设计需要贴合建筑工程的实际功能与性能要求是共同的基础条件。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外立面效果与建筑功能的一致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水平的提升,建筑外立面设计与建筑工程的性能逐渐一致化,外立面设计不仅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要求,其还大大提升了建筑外墙结构的美观效果。

3结束语

通过对幕墙设计影响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探究,探索提升建筑外立面设计效果的途径与措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宋克威,孟强.谈幕墙设计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第7篇

会议首先由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剑秋先生做了关于《中国建筑创新之路》的主题报告,他从行业角度出发,讲述了如何进行创新设计,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随后,住建部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国标建筑幕墙编委朱宗武教授分析与讲解了建筑幕墙对新型户外建材的应用要求。

当天重头戏当属唯格瓷砖ceo姚文江先生深度解读新型户外建材2㎝唯格瓷板,通过与石材等常规建材的对比,全面展示了2㎝唯格瓷板在外观、性能、使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让大家充分认识到2㎝唯格瓷板是一个成熟的、值得信赖的产品。姚总表示,未来2㎝唯格瓷板还将在设计和规格方面不断提升,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此外,姚总还饶有兴致的披露了2㎝唯格瓷板因为太像石材而被青岛海关扣留的小插曲,充分说明了2㎝唯格瓷板逼真的石材外观。

会议下半场由Aecom中国区建筑设计建筑部经理贾渤先生分享了建筑设计师日益关注的绿色建筑发展趋势课题,他指出以绿色思维创新建筑设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各国建筑专家的共同追求;来自韩国KumKang S& d.的金社长,分享了他在实际应用工作中对于2㎝唯格瓷板的体会,让我们更加形象的看到了2㎝唯格瓷板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当晚的交流晚宴上,设计迪拜帆船酒店的世界顶级设计师martin Jochman将本次活动推向了另一个。作为著名的迪拜帆船酒店的设计者,martin Jochman深受建筑师朋友的推崇,当晚martin Jochman向大家分享了他另一杰作——上海世茂深坑酒店的设计思路与独特见解,给建筑师朋友带去了启发与深思。

第8篇

[关键词]地域性、新型地域性、国际化、融合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02-01

一、地域文化根治于自然环境中

不同的地域自然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日照角度、日月潮汐、水流风势、气温、气压、食物、土地、水质、植被等等。景观作为建筑的外部环境就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地域特色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每一块土地上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方地域文化,例如中国就是一个具有很多地域文化的国家。

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岛,椰林茂密,气候炎热,人们用椰树叶、棕榈叶盖起了适应热带雨林的茅草房、小木楼,通风、凉爽、轻盈、简洁,建起了热带雨林建筑。

在中国的西部高寒地区,人们用石块垒砌、依山就势盖起了石板建筑,避风、挡雪、保温、御寒,筑成了高原山地建筑。如中国的、青海、四川等少数民族在中国西部依山就势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建筑群。

这些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适宜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所以也就构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景观。但是它们都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服从于自然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不同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景观形态。由于国度、、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各地的文化习俗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居社会时空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时空性和多元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域、民族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国际化文化,也可吸收、融合新的地区与民族性文化。在当今世界里,各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前者的吸收与融合。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地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构成,最终才能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三、当今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在今日全球现代化持续加温,对地区和民族文化构成极大威胁。新的地域特色也在这个信息时展起来。

信息网络的发达,使得跨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随同其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造成了许多城市空间地域特色的丧失。一时间,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似乎马上就要席卷全球。随着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西方人自我认同的危机日益加剧,促进了城市建筑与广义的环境的深刻反思的思潮。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也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全球性与地域性可以互相融合、发展。地域民族性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文化;国际性文化也可以被接受、融合为新的地域与民族性文化。人类的城市空间将在广泛的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发展城市空间的新型地域文化。

对个人情感的普遍尊重和地域特色的广泛认同,成为新时代城市空间的重要特点。

四、新型地域特色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

地域性就是要强调地区的不同性、多元文化、地区的地理、气候和材料的不同性。新型的地域特色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合当代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科学技术。

新型的地域性特色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实践。以下就是几个例子: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建筑结合了新的和传统的要素创造了一种真正的日本建筑如。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的建筑深深根治于地区特色如。香港建筑师GaryChang使用地方材料并将建筑与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墨西哥建筑师诺腾的建筑采用新材料和传统材料并使用现代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新型的地域主义特色如。如日本的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作品就是以地方要素入手进行独特建筑实践。瑞士因其位于得意等国家之间,具有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状况,它也具有强烈的国际文化和大都市的传统。

新的地域特色的实践,其存在的前提是一个地区有其独特的地方传统,其次是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意识还没有被商品文化,异域文化和主流文化彻底征服,还有独立思考的个人和群体,还有重视地区的地理、气候、地质、材料、色彩、植被、文化和艺术,同时具有现代意识,熟悉现代大同文化和技术,将现代设计方法,形式特征和材料及构成方法结合当地地理气候和特定的环境加以设计。这种设计思想和方法通常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新型地域特色气息的感觉。这样的作品根植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质融为一体。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沿袭至今,既古老又博大。古今交融探索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问题。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许多特点,如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富于变化;建筑造型,丰富多彩;空间分隔,灵活多样;室内装饰,讲究内涵;色彩运用,五彩缤纷;庭园绿化,更是含蓄活泼,变化万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创作现代建筑当中,当代建筑师应吸取古代建筑文化丰富的营养,按现代化多方面的要求,从分析各种矛盾中探索和追求适应人们生活发展的新方向,并且使人们与迅速变化中的时代造成的新情感相适应。

总之,在这个文化处于全球“大文化”系统之中,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在此共生共荣,组成了世界文化的交响曲。全球化的社会进程给文化交流带来了碰撞与会合,冲突与交融。什么样的交融和交流具有生命力,经受得起时空的考验?只有那些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精髓,融合为本民族的地区与民族性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相信新型地域性特色也一样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好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