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4 22:5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兴趣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49
1 目前聋哑孩子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这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显得很困难;部分学生来自城市,他们的理解是认为自己游戏玩得不错就是计算机学得好;当然有极少数的学生已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他们学计算机就更容易入门。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他们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加上他们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后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加上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也时间不多,导致学生不能主动探索知识;还有的学生,上课时,当老师用教学广播软件控制其电脑后,他却悄悄结束教学广播软件程序,自己在下面玩游戏。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急需提高,学习态度急需端正。正常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就比较弱,更何况是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是照着葫芦画瓢,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很少有学生会举一反三,设计自己的作品。
1.3 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还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不同,接受知识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这就难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2 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途径
2.1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通常在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顺序是这样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 幻灯片、网络基础知识等,对于一个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正常学生可能是比较合理的顺序,可是当你面对的是一个有听力残疾、语言障碍、基础很差、理解能力又不强的学生,这样的教学顺序是很难入门的。如果还是按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一开始就是理论、概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引起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反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安排教学课程,整合教材,从打字入手,由于聋哑学生听觉及语言能力的丧失,导致了他们的拼音很差,所以在教授打字的时候,最好教授五笔打字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打字方法后,再进行Word 入门,因为操作简单、易懂,只要学生会打字,就很容易入门。教师也可以教学过程中将word操作中遇到的软硬件相关知识提出来让学生了解下,由于学生在学习word时,需要存储自己的文件,那他们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创建文件、文件夹等方法。有了对Word学习的兴趣,学生再返回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就容易多了。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适当开展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抢答大赛、打字比赛、电子报比赛、演示文稿制作等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于学生的是否参与,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台主机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提问:“你们知道主机里面都有些什么吗?”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便急切地想把自己对主机里面所了解的情况告诉给其他的同学,然后教师可以打开主机,让学生们观察,让他们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最后教师再逐个地进行介绍,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各个部件进行详细解释,这样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2.3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吃不饱”和“吃不了”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从而区别对待,这样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组教学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对于这些聋哑孩子,因为他们的生理缺陷,同时又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接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差别很大,导致知识结构与所学的知识形成必然的分歧。对于WindowXP来说,一部分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就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有一些动手操作能力,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观察了解,以便有的放矢,以及对计算机新知识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清楚了解。此外,根据学生对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目的是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具体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的同时,要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
总之,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怀着三心去教导这些孩子,即关心、爱心和耐心。我们不能与正常学校的学生比聪明比反应,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群特殊孩子的认真与努力。我们不能与正常学校去比升学率,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进步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2-9-20(4).
【关键词】案例教学;学习兴趣;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20-01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校,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则尤其有必要。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而且为以后更好地专业学习,职场工作,提供了帮助。教师如何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中职校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融理论、操作技能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软件的使用,这门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用的计算机常用软件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同时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与计算机相关联的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掌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后,为以后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1、教材建设与选择:我校依据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我校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立足基础,采用了不同的教材。有的专业使用省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的计算机教材,有的则使用本校教师所编的校本教材,比如学校的幼儿师范专业,考虑到学生就业方向,需要自己独立制作教具和电子教案,所以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幼儿师范专业相结合,把EXCEL的大部分内容,作了简化,而幼教工作中所设及的电子教案部分,则通过强化PowerPoint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进入职场后,可以独立制作电子教案。还有文秘专业,教学中则加大了输入法训练,以及Word内容的强化学习。为学生的职场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2、分层教学:在当今的中职校,由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城市学生,初中就学过计算机课程,对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较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大多数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当地教育条件等原因,接触计算机只限于玩玩游戏,练练指法、输入法等简单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偏重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中,包含基本知识训练和强化技能训练两部分,尽量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和提高。
3、强化上机操作实践: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上机训练时间。并与相关企业联合,探究学生提高训练的相关软件,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有的企业在我校开设五笔输入法比赛,从中挑选合适的企业工人,因此,强化训练让中职校的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更好、更快地融会贯通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基本素质。
三、教育教学方法的思考
1、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兴趣
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方法。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实践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事先设计好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有代表作用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Word的图文混排教学,让学生学完基础操作后,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有一定深度的广告案例,让学生选择最愿意完成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一起完成案例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不断地从教学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项目教学法,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零散的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学完一项较完整的章节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与该部分知识有关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该任务,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学完Excel的排序和筛选后,可以让学生完成班级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统计和排名等工作,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还有在Word的图文混排内容学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节”主题的电子报刊、学校的校刊自我设计、环保主题的电子报刊等任务,每一小组任命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事务。从网上信息收集、制定计划、选择图文混排的方案、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学生向准职业人迈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42-02
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是人们获取、处理、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各个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在服务、技术、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缺少互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只能理解较少一部分。这样,学生极易形成懒惰的思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
2.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强。如果只重视理论教学,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果学生认真听课,接受教师的有效监督与指导,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试验任务,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3.计算机课程内容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缺乏时代感。信息时代下,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其应用方式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却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分析
1.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在构建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的教学方法之一,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同时在思想中构建知识框架。在构建主义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构建的主体。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由内而外”主动吸收,而不是“由外而内”灌输。例如,在学习Word处理软件时,首先向学生介绍Word易学、易用和实用性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时,给学生展示用Word编辑的图文并茂的文档,展示软件的强大功能。同时,通过演示文档介绍使用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快掌握使用技巧。这样,可使枯燥的Word处理软件界面以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建立网络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仅仅凭课堂讲解远远不够,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必不可少。例如,教师将电子教案、各个阶段的模拟试题、上机实验项目及材料、计算机等级模拟考试等资源都放到网络上,方便学生下载和学习。同时,要摆脱只重视理论教学的传统方式,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大力发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中职学校不但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也要注重教学思路的探索,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使用计算机软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加课程信息量和直观性,让学生轻松了解知识,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3.实行分层教育,改革考试方式。虽然中职新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但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可在入校后进行一次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授课。划分层次后,根据计算机水平展开授课,并将传统的考试变为笔试和上机考试组合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多寻找习题资料放到网上,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和学习,将测试和学习结果作为平时考核的成绩。期末时,可根据学生的上机表现、笔试和上机考试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这样,不但可以测试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实际水平,还能够激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力。
4.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计算机的实践性较强,上机操作训练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上机操作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的题目,使学生能按规定的要求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应耐心做好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的指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实验操作完成之后,也应认真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在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查漏补缺,积极补充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授课时,要合理利用课间进行教学。选择课件时,要以突破教学难点作为最根本的目的,课间只是辅助教学。若常规的教学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可尝试采用课件。生动的课件可起到辅助教学的妙用。因此,制作教学课件时,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罗列出来,而应将难点用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时才能一目了然,能够主动学习这些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可穿插介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小常识,以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形势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培养跟上时代的高素质新型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燕燕.加强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实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4).
[2]黄乐佳.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
[3]张庆凯.职专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0,(10).
[4]丰雁,代玉梅.高职院校软件技术教育之道路探索[J].成才之路,2008,(01).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理、工、文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按照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非计算机类计算机教学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而开设的。该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和思想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该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和对社会的影响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0办公自动化软件(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电子表格Exce2000、电子文稿PowerPoint2000等);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使用);计算机安全等知识。
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多年来,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从无到有,从只开一门课程到提出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高校得到发展,已步入了一个高起点、重应用的新阶段。特别是进入21世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社会要求大学生应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学时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完成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育任务,实施对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推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值得借鉴。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校情不同,各个学校在基础设施、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素质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应该有所区别。为此,探索适合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 改革主要内容
⑴开展《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研究,根据整体建设规划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修订教学大纲,更新课程教材,改革《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组织教学研讨会,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⑵建设、完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体系。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教学、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课程实施安排上,一是注重计算机常规操作能力培养,克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二是加强学生的硬件知识和硬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训练学生文字与表格、图形的处理与制作能力的培养;四是加强Internet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拨号方式和通过局域网两种方式连接因特网,能上网收发E-mail、下载文件、上传文件,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浏览、检索、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五是加强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熟悉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⑶建设、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教师认真考虑、分析实验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实验学时,灵活安排实验内容、上机实验方式,实行个性化教学。
⑷建设、完善考试体系,推行多种考试方式,突出对能力的考核。多年来,《计算机基础》考试以笔试为主,其它考试为辅,这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考试及格率偏低.针对这种情况,逐步改进了考试方法,上机考试与理论考试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上机考试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随机抽题,机器阅卷,自动记载成绩;理论考试由60%客观试题和40%主观试题组成。
⑸建立、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提供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电子教材、课堂视频、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联系教师、相关题库等教学资源。
⑹师资队伍建设。面对新的形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与时俱进,其教学深度、强度都将明显提高,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培训,以真正适应教学需要。因此,要调动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计算机基础知识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和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6期.
关键词:教师主导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旺盛,可以说现代社会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可见尽快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而努力推进国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显得格外重要。高等学校作为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阵地,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我国国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毋庸置疑地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并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总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1.1何谓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组织、引导、督促作用,是“导学”。教师为主导的提法,是针对教师的职能和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的,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双向活动中作为教这一层面上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发挥好“教”的作用,才能保证教学双向互动的效率,事实上教师的主导性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自始至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做出恰当的选择。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适时指导,才能有助于学生完整掌握所学内容。
1.2充分发挥教室主导作用有利于解决各种教学问题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高效学习方法,老师教学方法失当等等,这些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丧失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如果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自己应有的主导地位,工作被动,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就解决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1努力在教学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这有赖于教学双方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流,为具体教学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教师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多多了解学生,与学生多谈心、交流,尊重和理解学生,积极创造与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密切接触和沟通的条件,使教师在感情上理解学生、人格上尊重学生、学习上了解学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和谐关系。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这是保证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条件,是教学双方合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2.2教师教学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要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总结计算机教学经验,学习新的计算机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教学督导,加强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设,组织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教学竞赛,建立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的机制,为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计算机教师还应该更多的了解学生,以便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方法与内容,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3努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但是学生却一直是主体,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门课程最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并能充分利用各类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融人到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学习教学法、观察发现教学法、谈话讨论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网络自学引导教学法等。此外,在实操课教学中可以把练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实际问题相结合,更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4努力提高实操课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遵从具体学科的教学规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亦不例外。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案的制定应围绕实践教学展开,以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基本原则。首先,教师要认真准备实操课教案,教案应体现与课堂授课内容的一致性及可操作性,同时实操内容不仅应该有验证性任务,而且也应该有综合性和设计性任务。其次,教师可利用机前示范性教学,学生边听边练,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激励,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才能最终提高计算机实操课教学质量。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计算机教师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学习,发挥好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才能有利于学生掌握好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季静.浅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J].科技信息,2007,(7):139.
1计算机教学障碍的成因分析
1.1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由于近年来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得职业学校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普遍厌学,学习目标定位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强;加上网络的普及,使得学生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毅力和兴趣不足。
1.2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教学方式应优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节课讲,一节课上机,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硬件环境受到限制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要上好理论课,而且要及时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也就是上机操作。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更多的创造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业余的时间更多地开放机房,才能使投入的设备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而这些要求由于校舍、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使得许多中职学校还难以达到。
1.4教学内容相对抽象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学生要面对许多抽象的新名词,例如二进制、字符码编等,都是学生从未接触过也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导致学习这些知识的适应过程较其他课程漫长了很多。
1.5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更高的要求学生心脑并用,手脑并用,更高的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的能力,这些要求让许多原本基础就不好且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
2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2.1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计算机课已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我国目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还相对紧缺,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更少有机会接受必要的培训和与外界接触。这些都使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无法及时得到更新和提高,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是难以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如今,多媒体、投影、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已经逐渐取代了黑板和粉笔,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成了问题解决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思维敏捷,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动态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学校也要适时的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计算机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
2.2合理设置专业
不同的中职学校,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合理实用的专业。
例如,对于以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的计算机专职学校,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对于培养中职网络管理员为主的专业,可以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使学生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具备国际互联网基础网络规划基础;对于其他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校,则可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能力,以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2.3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注重操作技能培养,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保证充足的上机时间。②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可以设置新颖的导入环节;从学生爱好入手,寄学于玩,学玩结合;布置有趣的作业,进行任务驱动,等等。③选择一本好教材,拓宽讲授内容。教材选择应注意实效性和实践性;拓宽讲授内容则要求教师经常上网收集与所教课程有关的资料,吸收最新、实用、有价值的技巧传授给学生。④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唤起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⑤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信的品质;培养学生专注与坚持的精神,等等。
2.4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中等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2.5建立网络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笔者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兼顾了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情况,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因材施教。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显著的关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越浓厚,注意力也就越集中,反应也就越积极,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也最有成效。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计算机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有独特的素质。如果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地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如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时,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对将来的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适时地补充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此外,对于一些英文缩写,我在讲课时尽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由来,在加强记忆的同时,也认识到英语的学习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很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其积极思考、发掘其创造力。
二、注重计算机操作能手的培养
每一学期开始,我针对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学生逐个分析,给每一位学生设计出培训的目标和方案。对基础好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学生重点培养,目的就是要将他们培养成计算机操作能手。这些被我们培养出的计算机操作能手,无形当中成为了计算机专业的形象代言人,他们以自己是计算机专业的能手而自豪。对计算机专业别的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知识来源于实践,更要服务于社会。计算机学科也一样,每学期我都组织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到当地城镇去,深入到服装厂、鞋厂等企业当中去,运用自己所学,为当地父老乡亲进行实地服务,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一开始就知道,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是很有用的,是有市场的。
【摘 要】普通教师应该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要实现这一新式教学,关键是备好多媒体教案。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浏览多媒体课堂软件,耐住寂寞,狠下功夫,使课件精益求精。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体会
Discussion on how to use computer-assisted classroom
Ahamaiti・Hahaerman
(Tory Urumqi County School Xinjiang Urumqi 830000)
【Abstract】Ordinary teachers should learn to use computer-aided pedagogical. To achieve this new teaching, the key is to prepare a multimedia lesson plans.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be more access to the multimedia classroom software, durability lonely, make great efforts to make courseware excellence.
【Key words】Computers; assist; teaching; Experience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折时期,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已被看做是一个国家现在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个信息时代,培养和教育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是极其重要的问题。以此为契机,我开始接触计算机并尝试使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多,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1. 通教师也能学会计算机操作,学会用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 我因为是初次接触计算机,所以刚开始在南召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基本操作训练时,望着计算机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不知如何下手。从辅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与示范中,我慢慢悟出,练好键盘操作是进入计算机世界的门户。于是,我坚持提前到校,最后离校,以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键盘操作练习。最后,枯燥繁琐的字根练习终于换来了熟练使用键盘时的自豪感。我终于能进入计算机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妙了。
此后,我重点学习了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和使用。当我用鼠标分别点击习题讲解、难点分析、课堂练习的按钮时,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中得到了丰富新鲜的教学信息。在进修学校参加培训的日子里,我的教学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奠定了我要告别“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模式,走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天地的决心。
2. 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关键是备好多媒体教案 在教学重点难点上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的优点,举一反三,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出版社出版了多媒体课堂软件,如北京科利华的《CSC家庭课堂》、深圳的《鹏博七多课题课件》、上海的《亚青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平时,我在备课时,既考虑教材教参中知识点的讲解,也参考各家软件中对此知识的分析讲解,使得在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丰富而充裕。这样一来,不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住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又使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的学生能更多的接触反映此知识点的各类型的习题,充分展示了多媒体课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通过一年多的多媒体辅助素质教育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非常浓郁,班里出现了不少小数学迷。
3.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要耐住寂寞,反复揣摩,学会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少个深夜,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人伏案在计算机前,尝试设计制作课件。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环节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每当一个漂亮的课件设计成功,在课堂上受到学生欢迎的时候,一种喜悦和自豪感便涌遍全身,更加激发了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积极性。
有一次,我用Power Point制作一个几何课件,要画出ABC的高AD(或中线),并制作出ABC绕AD旋转地效果。最开始,我把线段BC设计成一条线,但是这个动画效果很难出现。于是我就把BC换成BD和DC两个线段,再依次画出不同位置状态下的AB和BD,并把同一状态下的AB和BD组合成一个对象(注意:若要旋转地快,则不画几个AB与BD组,否则多画几个以起延时作用);然后将旋转次序依次给上述AB、BD组定义动画。其中第一组的“动画”栏内选出现在下面的“动画播放后”栏内选“下次单击隐藏”,“时间”栏定义为“在上一对象出现后0秒”;第二组至倒数第三组均在“动画”栏内选“快速闪烁”,“时间”栏定义为“在上一对象出现后0秒”;最后一组在“动画”栏内选“出现”,“时间”栏定义为“在上一对象出现后0秒”,如此反复揣摩设计才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