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一年级期中总结

小学一年级期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28 21:21: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一年级期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一年级期中总结

第1篇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一年级学生个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转)。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7人。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一年级孩子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本学期,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目标:

作为一名新教师,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真是一种挑战。只有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1、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2、制订小干部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得力助手,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3、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才能更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多方联系。

4、重视后进生管理工作,落实他们的一对一分工帮教制度,关心他们的成绩,关注他们的成长,以心换心、热情关爱,多表扬鼓励,使他们取得进步。

5、认真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搞好校教导处、大队部、体育组组织的假日活动、主题教育和各项竞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对于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也就是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贯彻《宁波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萧王庙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细化规范内容,注重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校"五项竞赛"活动为杠杆,结合班级"最佳拇指奖",注重在班级内树立各方面的良好榜样。

2、加强班干部的建设。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要切实加强班干部的能力,落实每个小干部的责任,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大事小事进行商讨研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以此带动全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3、加强班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设有生物角、黑板报、竞赛栏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促进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也为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了条件。

4、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联系,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普访,使班级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并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配合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促使学生提高参与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6、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让他们做学习的的小主人。寓教于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习的效果。

7、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积极评价学生,讲究批评的艺术,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8、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晨会、集会、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平时多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铲除隐患,确保学生安全。

五、本学期班队主题活动大体拟定如下:

第一周:学生报名,做好开学工作。

第二周:安排好学生座位,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第三周:挑选班干部,制订班队活动计划,强化常规管理条例。

第四周:主题班会:“我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第五周:主题班会“整治四乱,从我做起。”

第六周:组建班级好人好事队伍。

第七周:班级辩论赛。

第八周:期中考试动员、考风考纪教育。

第九周:复习迎考。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得失谈。

第十二周:社会实践。

第十三周:主题班会:特长展示(手工制作、绘画、书法等)。

第十四周:好人好事总结会。

第十五周:开展学习少先队活动。

第十六周: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动员。

第2篇

一、有效性评价的特点

当前,小学生《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采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有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应该说,当前的评价方式是积极有力的,与以前相比,具有非常大的改观,效果明显。评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有效的评价将会是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助推器。有效的评价方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适时。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转变的过程。适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会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且针对性特别强。这就需要评价者善于观察,仔细倾听,善于捕捉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策略,做出中肯评价。

2. 适量。每个人习惯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逐个需要渗透的方面给予怎样一个量的评价,需要我们认真揣摩和验证,但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讲,必须是适量的。

3. 多元性。评价应该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一个人的品德是在道德舆论和社会风气的熏陶,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今的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放权于学生、家长,大家都参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不仅能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更能从各个层面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进行强化,以宽容的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品行出现障碍的孩子,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从而实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4. 多样性。是指评价方法要多种多样。知识考查性的评价可以有,但更多的还是要放在具体的活动之中,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摈弃以往那种“贴标签”式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评价。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多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观察学生,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纠正学生的某些回落行为,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选择。

二、判断评价有效性的方法

评价是否有效,归根结底要看被评价者的表现如何。总体上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衡量:

1. 学生参与兴趣能否持久保持。好的评价不在于评价的准确度如何,而在于是否保护了学生的那份参与兴趣。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呈下降趋势,那么,采用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就是不足取的。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正处于情感形成的关键期,其品德的形成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受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如果不能使评价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强化力,评价则是无效的。

2. 被评价主体是否不断进步。良好的评价方式能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个起点、一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因此,检测评价是否有效或是高效,就要看学生在这种评价机制下,能否持续不断地进步。在学生个体身上,还表现为一些不良习惯逐渐消失或明显减轻。

3. 被评价主体能否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内涵是多方面、极其丰富的。从心理方面看,学生品德结构应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组成,四者缺一不可。我们对被评价主体的考查不能单从某个方面进行认知,而是要全面把控。因为,对于不同的被评价主体来讲,某些方面改正的难易程度是不相同的。如果仅注重学生是否有进步,而不注意全面考查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就很可能无法对学生做出持续公正的评价,从而失去评价的有效性。

4. 被评价主体能否有创新性表现。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是能激发学生“超常”发挥,在思想品德形成中有创新性的超常发展与进步。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评价真正成为激励、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唯有如此,评价具有的“助推剂”的作用,才得以正常发挥。

三、评价的频度

从时间上分,目前思想品德的评价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评价;从阶段上分,有注重过程的成长袋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如果从细节上计评价的频度,比如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认定难度将大大增大。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频度多少为合适,本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依据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体上,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基本原则,即由高到低原则。就是说,小学一年级的评价频度要高,然后逐年降低,至六年级为最低点。这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情感认知偏弱,特别是低幼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不断强调、多次强调才会达到有效效果。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评价的频度也可随之降低,但效果并不受影响。相反,如果频度过高引起学生反感,则事倍功半。

第3篇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第4篇

――题记

最好的那个天使,我最熟悉的是您的名字。

中考后踩着分数线进一中大门的我,像一个在原地盲目转圈的小孩,茫然,压抑,不知所措。当您用洪亮的声音在期中总结大会上叩问每一个学生三个问题时,我的叛逆张扬就悄然画上了句号;当您在班上用愤怒的眼神直视我后,我爱讲话的毛病就悄悄改掉了。

那时的我对您充满敬畏。

您都不知道,每当您值周时,教学楼定是鸦雀无声的。您都不知道,当您嘹亮的哨音在校门口吹起时,走读生跑得飞快。

他们说您不苟言笑,是腐朽的石头;他们称您为“小石头”“铁面石主任”。

于是只要在走廊中有人惊呼:“石主任来啦!”淘气的学生就立刻如一个个有秩序的士兵一般在教室里安静下来;于是逢您所到之处,便有严明的纪律。

您从不会想到因为您,我变得守纪律吧?您定不知晓因为您一次次发人深省的叩问,使我悟到努力的意义吧?

我对您充满了敬意。

最爱的那个天使,我会时时把您铭记。

您一定忘记了那个严冬。雪花漫天飞舞,由于地滑,走读生提前放学,那天我收拾得慢,走得也迟,踩着咯吱作响的雪回家。

这时,您和几位老师并肩走来。您双手缩在袖筒里,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一朵朵白色的云。您走过来,竟开口问我:“这么迟了?你会不会乘上车呀!”您的笑容如清晨的一缕阳光,柔柔地温暖了我的心房。您肯定不知道我从小学一年级起,纵使遇到瓢泼的大雨,家里也没人关心和送伞。父母说是为了培养我坚强的性格和强壮的身体,但我却分外渴望狂风暴雨时他们的关心。孤独的我竟在那一刻得到不苟言笑的您的关心。

那一刻的温暖一直萦绕在我身边,到现在也不曾忘却。您给的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点缀。

最好的那个天使,我要用自由的歌来赞颂您。

我记得当初选理科时受到您的鼓励,我记得6班的学生对您敬业精神的声声赞美,我也记得您严肃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热爱一中学子,热爱事业的滚烫的心。

您是天使,我们都敬爱的天使。如果有一首歌会让您感动,我希望是我这首!

如果有一天,我再次成为您的学生,我会踮起脚,轻轻地告诉您:“石老师,您是我眼中最可爱的一中人!”

点评

第5篇

关键词 家长会 时间 家校合作

一、一年级首次家长会应在报到日召开

学生来到一所新学校,开始一个新学段,学生及家长对新学校不仅有着很多憧憬,也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针对我国中小学新生报到手续大多都是家长代为办理这一实际情况,应在新生入学第一天下午召开新生家长会。

中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校层面的全校新生家长会,由校长亲自主持。在家长会上校长应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校史,通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培养目标、管理方式、师资情况等,并对家校合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第二阶段是各班级班主任或辅导员组织召开的家长会,班主任或辅导员向家长介绍班级任课教师、班级工作的初步设想等。家长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家庭表现、性格特征、社会活动、特长、兴趣爱好等情况。通过相互交流,缩短学校与学生间的相互适应期,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

二、教改举措实施前召开家长会

2015年7月,教育部联合、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将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该《意见》的,必将在中小学引发大动作的教育改革。要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开家长会,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家长会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对学生应该从事哪些社会劳动、学校劳动和家务劳动,各类劳动的时间及应达到的目标等进行细化。明确各类劳动中家庭及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将学生的劳动天数、每天的劳动时间、劳动成果等内容计入劳动档案,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三、重大活动前召开家长会

学生参加重大活动,如校庆活动、社会重大活动的开幕式或闭幕式演出、社会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学校组织的冬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内外游学活动等,在活动之前开家长会,让家长对活动有清楚的了解,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以暑期夏令营为例,参加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能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优秀的夏令营,活动内容的专业性非常重要,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学”和“玩”兼顾,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夏令营活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学生活动的组织难度很大,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操作规范,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开展夏令营活动前开家长会,充分听取家长意见,与家长共同设计活动内容与活动方案。

四、发生突发事件即时召开家长会

现今资讯发达,时而会报道一些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突发事件,如学生失联、遭遇人身伤害、突发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即使突发事件不是发生在本校,也应即时召开家长会,家校联合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o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例如,每当发生学生失联事件时,总会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此时学校应即时召开家长会,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对上下学途中、在校期间、在家时间等方方面面的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问题与家长沟通。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与家长共同商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安全教育。

五、重要考试前召开家长会

毕业考、中高考,是中小学生的重要考试,在这些考试前召开家长会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提高考试成绩。有助于家长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调整家长的期望值,促进家庭和谐。

由于我国的中高考决定学生的升学质量,整个社会都对这两个考试给予高度重视。在中高考前,开一次家长会,对考试前考生的心理疏导问题、压力缓解问题,及对考试期间的安全、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做好考试期间的后勤服务,家校共同努力,让学生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六、农村中小学在寒假期间召开家长会

师生在寒假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春节的快乐中,利用寒假召开家长会的学校很少见,但对农村很多留守青少年而言,他们大多只能在过年那几天才能与父母团圆。农村中小学应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将家长会安排在寒假,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讨论留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留守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教育难度远高于其他青少年。很多农村家长不懂教育、不会教育,使得这些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愈发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农村中小学应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这一时机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不仅要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还应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

七、每学期期中开一次家长会

每学期期中应例行召开一次家长会,并形成惯例,通过家长会对学生前半学期在校表现、学习状况、存在问题等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由于家长会是在考试后召开的,还应就期中考试情况向家长单独通报,但不要在全体家长面前公布学生的成绩及考试排名。每学期期中家长会,有助于教师总结前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家长共同制定下一步的班级管理计划和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计划,家校合作,为每位同学量身制定个性化的施教方略。班级的全体任课教师都应参加每学期期中家长会。任课教师更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潜质等个性特征,通过任课教师的介绍,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孩子的特长发展,也有助于家校合作,有效实施学生“个人课程”。

八、毕业前夕召开毕业班家长会

学校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在校这几年的发展状况,更要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虽然学生即将毕业,但学生还存在哪些成长中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后续发展等问题应该通过家长会跟家长沟通。

我国的家长很重视新生报到日,各级各类学校的新生报到日都有家长甚至亲友团的热情参与,但在学生完成本学段学习毕业离校时却极少有家长的参与,这种现象与西方国家正好相反。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及教育研究者也在积极探讨离校课程的建设问题,部分学校的离校课程形式多样、有声有色,但家长参与度却不高。有效实施离校课程少不了家长的参与,在学生毕业前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将学生本学段的学习状况、各方面表现等向家长详细汇报,就学生的后续发展问题与家长进行认真的交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并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应提升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给予重视。

九、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会常态化

家长学校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很多学校都办过家长学校,但真正运行得好,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家长学校却很少。

第6篇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佳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了书包都有人背到学校门口,如果允许,爷爷奶奶也许会帮他把书包放到课桌上拉开拉链。

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除了有些娇气,老师一直夸他聪明。对儿子的智商我们也是有信心的。小学一年级,儿子虽然学习不太努力,但考试成绩都还行。

二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是期中考试结束以后。儿子的试卷摆在他的课桌上。一看他的成绩,我蒙了――语文74分,数学71分。老师总结同学表现的时候,说到我儿子,评价是这样的:“很聪明的一个孩子,就是太懒惰,作业不交,偶尔交上来也是只做开头和结尾,中间省掉。”家长会结束后,我硬着头皮找老师沟通。老师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余佳佳不做作业的事,我多次跟你们家长反映过,你们怎么不管呢?他不但不做作业,也不参加值日,同学们对他意见很大。这孩子真是懒得厉害啊,上课都想趴着听讲,说坐直了太累。佳佳这次考试能得70多分,都算超常发挥,按照他平时的表现,不及格也属于正常。”

我羞愤交加,一回到家就指责我老公:“你们家的宝贝现在都成了学校有名的懒汉了!”我问公婆孩子不做作业的事情,婆婆支吾道:“老师说过几次,小孩子累了就不做吧,什么大事啊!”我把儿子在学校的情况及老师对他的评价说给公婆,他们一听傻了眼。我相信,他们也希望孙子做个好学生,将来有出息。

冷静下来后,我们分析了儿子懒惰的原因,认为是大人对他照顾得太周全,让他失去了动手的机会。我和老公当机立断,决定多管齐下,帮儿子改掉懒惰的毛病。一是在家里改造他,让他亲力亲为做一些事情,我和老公也给他树立榜样。二是在学校里锻炼他,我们请老师让他担任一学期的值日组长。值日组长的任务是带领小组成员打扫教室卫生,还要负责给同学们打水。

在家里,我先跟公公婆婆讲明了溺爱孩子的害处,请求他们不要再像过去那样对佳佳包办代替,比如佳佳以前的书包都是爷爷奶奶帮着整理,接送他的时候爷爷奶奶也替他背着,现在,我让他们把书包还给佳佳。其次,我们给儿子布置了任务,家里每天的垃圾袋由他送到楼下的垃圾箱里。我和老公也主动反思自己,过去我们下班回到家,习惯了等吃等喝,家务都是老人在做,今后要自己动手,特别是双休日,要亲自做饭招待公婆,要亲自做家务,做一对爱劳动的父母。

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给儿子制订了作业完成计划。每天晚上的作业,老师会用短信发给我们。我们每天抽出时间监督儿子做作业,然后替他检查作业。

这一系列的改变,儿子一开始是很抵触的。他仗着有爷爷奶奶撑腰,多次耍赖。有天下午,婆婆回家后对我说:“佳佳今天说他胳膊疼,把书包扔地上了。我狠狠心没有理他,自顾自地在前面走,他只好捡起书包自己背回来了。”我一听,觉得是鼓励佳佳的一个好机会,便在吃饭的时候表扬他:“听奶奶说,佳佳今天胳膊疼,还坚持自己背书包,佳佳真是进步多了啊!”小孩子最喜欢听表扬,当场便毫不掩饰地乐了,那天晚上的作业,他也完成得很快。

儿子送垃圾这件事,看起来是小事,可我们执行起来也毫不含糊,每次他顺利完成任务,我们都会郑重地向他表示感谢:“谢谢佳佳!”佳佳送了几周垃圾,楼上楼下的邻居都看到了,大家在楼道里相遇,都会说一句:“你家佳佳真勤快啊!”大家的赞扬无疑是对佳佳最好的鞭策。时间久了,佳佳还真的越来越勤快了。

监督儿子做作业,是最令我们头疼的事。不能太逼他,怕他厌学,还要让他按时完成,的确很费脑筋。我每天把他的作业分成几部分,让他做完一部分后休息一会儿,其间不忘适时鼓励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基本上每天都能完成作业了。

我和老公更是身体力行,每个周末,老公负责打扫卫生,我负责做饭。婆婆嘴上说不用我们做,心里还是蛮高兴的。一次佳佳问我:“妈妈,你也会做饭啊!以前咋没见你做过呢?”我说:“以前妈妈懒啊,现在妈妈变勤快了。”佳佳说:“爸爸也变勤快了,以前都是爷爷打扫卫生。”我说:“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不能总让他们照顾我们,佳佳也长大了,我们都要变勤快。”佳佳听了直点头。

老师反馈给我们的信息也让我们欣慰,说佳佳自从当了值日组长以后,每次值日都主动打扫卫生,学会了拖地,还学会了给饮水机换水。老师说,他在班会上表扬了佳佳,同学们也都为佳佳鼓掌,佳佳很高兴。

第7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那么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而现今,乡村英语教育成为乡村教育的拦路虎,很多学生其它科目学得不错,就是英语拖后腿。在英语学不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搓损了学生对其它科目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往往会有恶性循环的结果,本来前途大有希望的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也有伤失继续前行信心,那么制约乡村英语教育的因素是什么?

通过对学生方面、家庭方面、老师和学校方面进行深入的破析,我们找出了成因、并提出破解乡村英语教育瓶颈的办法及其思考。

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欠佳,导致英语学习困难主要反映在:语法概念模糊;词汇缺乏;解题技巧差;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薄弱;畏难情绪重,学习信心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和策略又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现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对英语学习兴趣差,有畏难态度,缺乏信心和毅力;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习惯差,学习时间不足;很少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单词记忆效果不佳,词汇量难以有效积累;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忽视阅读策略的运用,语言积累不够;自我整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薄弱,知识遗忘率高;孤立学习,没有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有效学习方法。

通过对表象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正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行为和策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英语继续学习和教师的正常教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最终形成英语学习的瓶颈,其主要成因存在于这样的几方面:

学习方法与学习信心

小学英语学习的方法倾向于模仿性、抢记性。同一内容反复率高,平时训练的思维模式开放性不够、被动状态多,而强化记忆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然而,初中英语学习的容量加大,强度和难度也大幅上升,学习主要以理解和应用为主,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而且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和实践的能力,需要学生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在练习、作业和考试中得以灵活运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如果仅仅依赖模仿和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会寸步难行,结果导致消化不良,那么在知识的重压下,导致学生畏难而退,由此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有效指导与学习效率

如今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研活动多,教学进度往往也很紧张,这些客观因素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全面认识,使得许多教师重视教具体内容,而轻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形中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情况的出现,很多时候甚至是事倍功半。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并让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科学、有效的指导应当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事半功倍。

习惯培养与欠效瓶颈

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应是教师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应该重视的首要环节。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态度、细节、践行等都是构成习惯的重要因素。而现实往往是,我们的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教学中疏忽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课前、课后的活动常表现为无序行为,在课内也没有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能是:没有老师的引领,不知道做什么。学生有时在稀里糊涂中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呈现无序、低效进行。因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还未建立,导致废课、弱课的欠效结果的出现。

家庭方面

现在乡村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与滞后,带来了学校教育的跟不上。从每个学生的本质来说,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对于英语科目的学习,起始时,他们也有愿望要学好,可是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他们掉队。此时,起关键作用的家庭教育却无法跟上,家庭受教情况几乎没有,这也是乡村英语教育难有大的起色的原因之一。即使有家长在家的,对于英语的辅导也是鞭长莫及。家校联系不紧密或空白,是学生学习失败的又一主因。

教师方面

教师的素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挥者,课堂无论怎么改革,教师的主导功能是无法代替的。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个好的学习群体往往是建立在教师的优秀的业务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业务素养对学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评委,曾多次听课,有一次,听了一节六年级英语课,老师教了六个单词,尽然有三个读不准确,可想他所教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目前,乡村师资力量差。专业的教师群体人数少,发挥的师范、带头作用不够;由于师资不够的原因,起用了很多半途出家的老师教英语,导致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制约英语教育的主要瓶颈因素。

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对学生学得如何?心中没数;对待工作是得过且过。有些人本身业务就不精,又不爱学习,备课不动脑、上课无新招,凭老经验教书,不求胜者,结果是课堂效率低下。责任心不够还表现为:课后从不辅导、不过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些人的不作为,有很强的传染病,所以说,教师的继续教育要真抓实干;教师的业务考查必须落实到实处;建立师生同场考试制度。教师应该在不断自学的同时,还要教学相长。

学校方面

学校领导对英语教育的认识

第8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村 小学教育 探析

一、农村小学教育变迁及现状

21世纪初期以前,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每个自然村均有各自的校舍、设备和教育系统,尽管有部分小学生在外就读,但所占比重较小,绝大部分可以在本村完成小学教育。

从2005年开始,旗辖区内开始并校,自然村的小学纷纷被撤销,逐步并入乡镇中心小学。截至2010年,80%的自然村小学被撤销,多数小学生开始外出就读。尽管部分自然村依然争取重新开展小学低年级(比如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育活动,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和教育经费的不足等原因,并未得到预想的效果。

当前,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外地就读,如去通辽市内小学就读;一部分到并校后的乡镇中心小学就读;第三部分便是在乡间私立学校就读。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吸纳的农村小学生占较大比重。从经济角度看,在通辽市或科尔沁地区就读的学生开销较大,而在乡镇中心校和地方私立学校就读开销较小。因此,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农村学生就学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加强了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但固有的城乡二元格局限制着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之间的交流。为了实现集约优势,合并自然村的教育资源也是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在转变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教育体系脱节

并校后,大部分小学生在六七岁便外出就读,甚至在四五岁便外出接受学前教育。该年龄段是接受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自我意识和学习传统道德的阶段。但外出教育需长期寄宿于学校,在家中时间较短,与家长的交流较少,直接削弱了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功能。

此外,通过初步调查,发现随着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绝大多数家长在子女教育上更多寄希望于学校,而忽略了家庭在子女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相对传统,现有的家庭教育功能已出现较大萎缩,但是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差异较大的场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子女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中发挥的功能不同,尤其对于小学学龄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承担家庭的教育功能。

(二)经济负担加重

由于大部分学龄儿童外出就读,从食宿、交通等方面加大了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虽然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为学生提供部分食宿补助,但与在本村就读相比,并校后家庭对子女小学教育的开支剧增。

通过调查,在通辽市内接受小学教育的费用较多。如在通辽市新世纪私立学校就读的小学生每年度的花费为12000~17000元,在乡镇就读的学生每学年的花费为5000~7000元。在并校前,由于实施义务教育,每年教育部门发放给每位学生补助就足以满足日常花费,节省了外出的交通和食宿等费用。

(三)学习状况不佳

教育资源整合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增加。学生的学习状况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据调查了解,由于学区之间对生源的争夺,小学生不得不转学,甚至多次转学,尤其正值并校过渡期的小学生。学习环境频繁变换,学生的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扰乱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较差,并未达到家长预想的效果。

部分学校为了争夺学生,出现欺骗性教学行为。在部分私立学校,事先发放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随后对试题进行详细讲解,用于期中和期末考试,如此每位学生的成绩均较高,绝大部分能得到满分。此外,除学习奖励外,学校以不同的缘由为学生发放奖状,以此来哄骗家长选择该校。

除了频繁转学和教学质量方面,频繁的家校环境转换也给对小学生的教育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每周或每两周小学生回家一次,并校后家校之间距离较远,途中时间较长,对儿童的身体影响较大,尤其从家回到学校后,小学生都要经过一定的状态调整才能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刚刚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后又到了假期,加之学校管理的纪律性和家庭娇惯的环境反差大,小学生普遍存在“奔家心切”的现象,如此反复,大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甚至出现小学尚未毕业便辍学的现象。

三、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注重家庭的教育功能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出现外出就读的农村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儿童与家长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短,随着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家长与子女交流的方式与发生了较大变化。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功能越来越小, “孩子只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面对此种情况,必须加强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保证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能将教育责任完全寄予学校教育,不能忽略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提升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发挥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学校严管、家庭纵容”的教育现状,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相配合。

(二)调整教育补助制度

在并校的教育环境下,应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小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育补助政策。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对小学生的家庭按照经济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实施城乡有别、户户有异的教育补助制度,在保证农村小学生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保证每位学龄儿童均不会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影响其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保证每位农村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小学教育。

(三)加强教育监督

在保证家庭教育和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学校教学质量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保障。经调查了解,各个私立学校都已申请并获取了与公立学校同样的教育补助。但教育质量未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存在哄骗学生和家长的现象。应对此种情况,教育部门应该进行调查了解,建立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的教育监督。严格成立私立学校的审批制度,并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一视同仁,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教育质量检查,保证农村小学生教育按质按量完成。

四、总结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社会转型给农村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也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加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学生学习状态欠佳,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都是影响农村小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小学教育作为社会转型当中的一部分实施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并校改革的过程中,当前制定的教育制度与实践之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必须正视,并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研所、教育系编.农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马戎,龙山(加).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