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04 21:15: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车间设备管理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

第1篇

1双导向管理在纺织车间工艺管理教学中应用

在纺织车间工艺管理教学中,首先确定工艺管理的目标为:①管理好工艺设计方案,生产出优质产品;②工艺上车率达到95%以上。为了达到第一个目标,采用如下过程导向管理:确定工艺设计的内容,类比同类产品的设计方案,技术人员设计工艺方案,对于经常生产品种,由工艺组长审核和批准;对于新产品和重大的工艺变更,还需厂里总工程师批准。经批准的工艺方案,做好编号管理和发放至有关人员手中。为了达到第二个目标,采用如下过程导向管理:车间根据工艺设计方案编制工艺设计牌,并将工艺设计牌公布于车间醒目的位置以便一线员工掌握,以防止质量事故。由车间技术人员检查上机工艺,计算工艺上车率,并比照目标对相关班组进行考核。在课程教学的初期,教师主要采用引导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设定工艺管理的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工艺方案过程控制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目标管理和过程导向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期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2双导向管理在纺织车间设备管理教学中应用

在纺织车间设备管理教学中,教师先确定设备管理的目标为:①设备保养一等车率达到100%;②设备完好率达到95%;③修理设备计划完成率达到100%。为了达到以上三个目标,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典型案例,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对设备过程导向管理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采用这些方法对设备进行管理?如何使设备管理到位?讨论之后,教师将这些结果进行归纳汇总,然后将学生讨论结果与教师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学生讨论的结果中的可取之处,尤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鼓励和表彰,同时指出不足和可提高之处。这是在课程教学的中期采取的教学方法,目标由教师给定,由于学生对设备管理不熟悉,所以先学习案例,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再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讨论出过程导向管理的方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剖析,学生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3双导向管理在纺织车间现场管理教学中应用

在纺织车间现场管理教学中,可以以学生宿舍的现场管理为学生感受管理的对象,让学生尝试设定现场管理的目标,教师帮助修正。如:学生设定的现场管理的目标一般为干净、无垃圾。学生设定的目标简单清晰。教师修正的现场管理的目标是:去除脏、乱、差,去除所有多余的物品。高效生产的工作环境,安全生产,节约生产。修正后的目标丰富、具体和有高度、有内涵。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①如何去除脏、乱、差?②如何使现场清洁、整齐、美观?③如何保持?④如何在10秒钟内拿到你需要的东西?⑤如何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通过讨论并结合先进企业现场管理的图片,使学生总结出做好现场管理的途径有7S管理、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做好这些管理需要精心的策划、细致的落实、到位的检查和严格考核。然后让学生对学生宿舍实施现场管理。这是在课程的后期采取的教学方法,通过前期和中期的学习,学生对车间生产管理有了一定的认知,再以他们熟悉的学生宿舍现场管理为感知和管理对象,由学生设定现场管理的目标、过程管理的方法和实施现场管理,在发现问题后进行修正,通过一定时间的实施、修正、实施、修正,找出较为完善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双导向管理在《纺织车间生产管理》应用着重“授学生以渔”,同时采用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教学法,使学生在纺织车间各类管理中都可采用目标管理和过程导向管理方法,提高纺织车间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卷烟厂;现代企业;企业管理;设备管理趋势;状态监测;新管理工具

卷烟厂在生产过程中怎样使设备管理得以加强及规范,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并在管理工作当中产生良好的效果,成为了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卷烟厂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意义重大,对卷烟厂实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1设备管理的崭新发展

1.1基层企业设备管理以及行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2009年颁布的《中国烟草总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在烟草专卖设备的基础上对企业、总公司和直属公司进行相应的管理。卷烟厂是卷烟工业公司法人当中的非实体内容,在设备管理层面,责任包括:(1)对上级制度及要求的执行,使管理体系更加完善;(2)进行企业设备管理规划进一步展开实施;(3)设备日常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保证生产过程的有效性;(4)对设备管理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价;(5)加强设备安全生产工作,并进一步加强节能与确保正常运行和生产过程;(6)对设备管理展开一定的绩效评价;(7)使设备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工作得以加强;(8)设备统计或者报表等管理方式。

1.2上级在设备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严格要求

主要包含如下方面的体现:(1)生产保障。在2009年7月提出了相应的行业发展策略,并使原本的模式从推动到拉动进行变化,对企业生产的稳定和及时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2)故障损失。如今烟草企业设备向电子化、高速化进行发展,如果有故障发生,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3)节能和环保。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实施清洁标准的过程中,开展相应的对标工作,并坚持进行优秀卷烟工厂的建立,进一步将节能与环保作为活动过程中的指标体系,对企业生存以及企业发展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4)安全性。在这些年的重组以及兼并之后,卷烟工业企业有较大的规模,如果有事故发生,影响通常也是比较严重的。

1.3推广使用新的技术以及方法

在技术持续增进以及生产设备不断更换进程当中,开展自动监测控制和信息化应用,推广相应的技术以及方法,并不断进行使用。现在的设备管理信息化从过去修和维护为主,转变为现代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模式,这能够保障设备管理规范化运行,且使管理过程更加标准。设备管理信息化能够进一步提供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一定的经验增长,并使其使用更多的先进技术,使管理流程提高,进一步改进管理过程,进一步提出对应的计算机技术方法作为基础,保障在企业管理技术发展进程当中,企业管理获得充分的发展。这些改变不但是现代卷烟企业设备管理综合效能面对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设备管理模式探索的过程中,与改革及发展之间有一定的适应性。

2建立设备管理新模式

2.1设备管理模式的内涵

管理模式在管理进程中,为了确保企业目标得以完成,建立资源组织以及活动方法,进一步标准和规范化控制活动进程。大多数时候,人们的观点是管理模式当中包括模式、目标、理念和思想等一系列的内容,另外还有管理方法、流程和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行业设备而言,它们的管理模式通常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将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主要原则,将预防维修以及点检作为核心内容,将TPM作为基础展开规范化管理,对设备展开综合化以及标准化的管理。不过这种管理模式往往无法使用在现代卷烟厂开展设备管理。

2.2构建新的设备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包括坚持一个方针,并推进两方面的创新内容,进行三个不同的管理目标体系的构建,最终达成相应的目标。2.2.1坚持一个方针。卷烟企业设备管理应当将技术进步作为主要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预防的方式确保安全,并使环境以及节能降耗的效果得以增强,进一步对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2.2.2推进两类创新。创新包括两大类别,分别是推动管理或者技术革新,设备管理与创新息息相关。不但要进行管理创新的推进,使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被引入,使企业管理的意识更新,并对业务以及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使业务效率得以提升,并进一步使成本得以降低,使市场反应速度提高,也应当进一步对技术创新起到推动型作用,注重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并加入到企业的产品之中或加入到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中的重点内容是设备节能减排以及安全环保的作用,并在产业工艺质量以及生产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展开相应的实践,能够使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成果得到积极的推广以及使用。到了2009年之后,有100多项技术革新已经通过了验收并且获得了奖励、60多项管理创新得以完善、20多项内容获得了公司市级和省级奖励。国优QC成果8项、专利4项。在2009年全国烟草行业,《卷烟生产企业以业绩持续提升为核心的递进式目标管理》是唯一的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2.2.3构建三个体系。第一,构建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其中载体是设备连续运行。其做法包含了四种方面的内容:(1)对劳动竞赛加以划分,将其作为载体,树立一定的明星机台。并且在包装和卷接等设备当中,选择两种机型以及九台不同的设备,并加入到设备运行劳动竞赛当中;(2)将达标考核作为主要的方式,进行示范车间的创设。将卷包车间作为示范带动点,在一切机型和机组之中进行试点经验的普及,使机台运行市场和机型差距等问题得以解决,并提升相应的运行水平;(3)将上游追溯作为重点内容,促进全方位的运行突破。在全厂开展设备连续运行方式,厂全部设备、职能部门以及从超过97%的员工和超过75%的管理人员都加入到其中,并使人、机、料、法等一系列要素进行进一步优化;(4)将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并进行长效机制的建立。包含了从指定计划到实施计划再到考核的过程,并进一步构建全员设备管理新体系,将设备连续运行作为载体。第二,构建多元化维修能力体系,并把点检定修当作主导作用。企业设备管理进程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预防对事后维修加以代替,并从检修转变为管理,作为相应的重点内容,这也就是设备多元化维修管理体系,其中的重要主导内容是以点检定修。具体方法:(1)点检、巡检体系较为完善。对点检部位、方式、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加以明确,并明确点检周期、点检标准等,对设备技术状态展开整体把控;(2)按照事实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强化,记录设备、故障等状况,并对完好程度和精度进行检查,对能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或者噪声污染,动力设备故障树和可靠性分析报告更加完善,在改进点检标准体系和定修标准体系的进程当中,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3)管理和技术等内容结合,产生闭环控制的改进、故障维修以及预测等作用,使故障排除能顺利开展,而且使设备维修人员理论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让故障排除能力和故障预测水平得以提高;(4)开展设备维修策略分析和维修选择等内容,并进行多元化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构建,在点检定修的基础上,包括可靠性、状态、预防性等维修内容,另外还包括设备检修和故障之后的维修等状况。现代卷烟企业应当是点检定修得以增加,并降低故障之后的维修量,进一步将点检维修作为主要内容,辅助其他维修方法所构建的多元体系。第三,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将信息化作为前提进行设备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1)进行装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结合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这不止是信息化问题能否得以实现,而是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使之具有更为先进的管理思想,把设备资产当作企业重心进行管理。引入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比如状态监测、故障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可靠性管理,了解决策分析和维修周期等一系列的状况,进行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开展一定的防范措施,展开紧急处理及可靠性评价,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使规范化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2)设备信息化与管理流程的结合,并结合相关管理体系。从功能方面,一切活动都包含了感知、组织和协调功能,并且包括总结评价和指挥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固化标准以及结果反馈,在改进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帮助。设备信息化需要结合相关体系,借鉴及运用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先进管理技术及管理方法,如质量、安全、环境及职业标准化和卓越绩效等方面的内容,使企业资产管理流程更加充足,进行内部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健全;(3)设备信息化与企业信息系统的结合。设备信息化系统逐步集成了管理业务和数据信息,从而能够使异构系统信息资源高效利用等状况得以解决,进一步实现装备信息化及现场监测系统集成。2.2.4达成目标。把方法作为前提,结合设备价值以及设备实际状况,并结合设备维修和管理,与设备更新与改造进行进一步的结合,与专业和全院管理相结合,并与技术管理以及经济管理相结合,将组织与技术作为前提,从经济等方面采取较为丰富的手段,使设备管理更为精细,从而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设备管理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结果。

3结语

管理模式是管理的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方式,在根本上是为了确保企业既定目标的高效完成,进一步建立的资源组织和实时活动过程。卷烟厂在实施和建设设备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企业生产保障类型进行转变,使企业成为综合效益类型,获得了一定的明显保障,使相关发展战略得以落实,并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文斌.当好设备运行状况的“侦察兵”——常德卷烟厂设备点检经验交流[J].新课程学习(上),2013,(8).

第3篇

关键词:点检;保养;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B49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以检定修,就是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点检,提前获取设备状况,以此为依据制定维修策略,在故障发生前将隐患遏制。这也是设备预防维修的一种手段。

养大于修,就是注重设备的日常保养,如日保、轮保等,通过保养减缓设备故障发生,而不是等故障发生以后去维修。

树立以检定修、养大于修的设备管理理念,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节约人工成本,更能掌控设备现状避免突发故障造成的停产。

2 管理理念的实现方式

2.1做好点检安排

点检,目的是维持设备性能,方法就是利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采用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设定的周期及点检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的部位进行预防性检查。通过点检可以及早发现设备的隐患并提前预防、及早处理。

点检包括:日常点检,在设备运行中的巡检,可由维修人员完成;定期点检,根据规定的点检周期进行点检,由点检组及维修人员共同完成;精密点检,根据点检内容,由点检组及技术组共同完成。

(1)合理制定点检方案。点检方案确定依据主要是设备说明书及维修经验。设备说明书中规定了设备的点检部位及周期,若没有特殊情况无需调整。另外由于设备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根据维修经验可以发现设备的薄弱点,将这些薄弱点加入点检方案。

(2)明确职责分工。人员是点检的主体,决定了点检活动的质量,因此,要进行人员的合理分工,根据不同分工确定每个点检人员的职责。我车间依据设备责任区和点检任务量来进行人员分工。

技术组,负责全车间设备点检工作的管理,制定和修改点检标准,合理分配点检人员,定期进行点检情况检查、统计、汇总,组织开展点检相关工作。

维修人员负责所辖责任区内设备的点检、,按照点检标准及时完成点检工作。

操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操作人员点检标准,做好机车的擦车保养,尤其是重点保养部位的保养,并认真填写点检记录。

要求责任区责任人对点检卡内容十分熟悉,对各设备的点检点位置非常清楚。对各自责任区内设备的状态及安全情况清楚明了,并按照点检表的要求明细逐一检查,并及时记录点检结果。

(3)有检查有激励。检查是为了保证点检质量,激励是为了提高点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更换地完成点检任务。为此我们每月开展一次“点检之星”的评比活动,每三个月开展一次全体修理工参加的点检竞赛活动。

2.2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定修,即制定维修方案,将点检结果汇总,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设备各部件的优劣情况,适时适量安排临时维修;利用数学方法绘制曲线,根据曲线趋势判断设备现状,并预算合理的维修时间点,结合生产安排制定检修计划。同时也可以根据曲线修正点检标准,为点检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作为设备的管理者、使用者、维修者,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制定维修计划时三者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兼顾三者意见。

2.3设备保养不容小视

如同人一样,要想设备尽量少出故障、在生命周期内多创造价值,就要对设备开展健康管理,也就是我们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设备管理。设备保养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清洁完好,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保养好设备,因此对设备的各项保养工作做如下要求:

(1)设备的日保工作,根据设备要求,利用班前班后统一安排时间保养,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2)设备轮保是设备的深度保养,一般利用停产时间,根据轮保项目进行保养。

(3)设备保养工作一定要严格按设备保养标准进行,充分利用保养时间,不得擅自取消、挪用设备保养时间。

作为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收入。但是仍然有个别操作者没有意识到设备保养的重要性,认为设备维护保养只会浪费时间,影响自己产量,对设备保养有意见、闹情绪,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好好保养设备一旦积累到一定的量设备发生故障就不只是影响产量的问题。还有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一个班次不保养还有下一班次,将任务推给他人,更有甚者认为设备维护保养是修理人员的工作,和自己没关系。

设备修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做好设备的轮保、检修和大修,有义务指导操作者按规定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只有对设备维护保养加强指导、跟踪与监督,让操作者养成爱护设备的好习惯,才能缓解检修、大修压力,减少设备维修时间。

技术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要协调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使他们互相配合、相互监督,在保证设备完好,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工作绩效达到最优。为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系统的监督检查机制,更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正如前文也曾提到,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因此,我们树立“操作人员是设备维护保养第一责任人”,“维修人员是设备的医护人员”,而“管理人员是设备的健康管家”的意识,做好本职工作,不推诿,并积极协调与其他两者的关系,一切以设备完好为根本出发点,这样既能保证生产顺利完成,又能保障员工个人经济利益。生产车间各级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的跟踪监督检查工作,忽视对设备使用的监督管理,对于保证产量和质量、保障员工高收入就是一句空话。

通过设备日常保养就可以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可见日常保养比事后维修更重要,这也是强调养大于修的关键所在。

结语

以检定修,养大于修的设备管理理念,是适应设备管理发展潮流的,经过不断地实践摸索及经验总结,我们的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设备管理变得轻松,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第4篇

结合实际,谈谈信息化在企业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信息化;设备管理;维修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和高智能手机及无处不在的wifi的出现,本人认为,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和先进工具,能够随时查阅设备管理先进技术及供销信息,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并促进设备管理标准化等。

1利用信息技术,及时了解最新设备管理技术动态和市场供销信息

设备管理及供销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互联网、电脑和高智能手机应能够随时查阅设备管理先进技术及供销信息,它的时效性高于各种期刊杂志、经验交流及行业会议,而信息化的动态展示及速度更是其它媒介无法比拟的。

1.1利用国家及各省市、行业协会等各种专业管理(机电产品)和设备管理方面的期刊杂志等的网站,了解最新技术和查询设备信息。我公司在研究纺丝车间腈纶丝束定型锅热能回收技改方案时,就是在相关网站上了解了有关高效喷射回收蒸汽的最新技术和设备厂家信息,通过联系,厂家到我公司进行了技术交流,并结合车间的实际工况,给出了腈纶丝束定型锅详细的高效喷射回收蒸汽方案,最终得以实施并于2014年6月投入使用,每年可为公司节约500余万元,这个新技术的应用,就是通过网络查询到的,如果没有网络信息技术,我们研究方案时就是闭门造车,更不用说应用到生产实际了。

1.2我公司在设备采购方面已经建立起了网上供应商招、投标制度,网上国内外供应厂家的相关设备型号、工艺参数、应用状况、产品价格以及各种备件的信息可一览无余。采购部门利用设备生产厂家的网址了解设备的型号、参数以及备件的供应情况,了解设备生产厂家的机构。尤其是对于我们吉林化纤公司来说,1998年及2005年筹建的奇峰公司和吉盟公司分别为引进的意大利及德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一些进口设备及配件的购买的及时性对于连续化生产的化工型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我们需要的这些信息。如我公司毛条车间的SEY-DEL860拉断机为英国产的机电仪一体化设备,它的一些配件,国产的根本替代不了。为了及时购置设备上的配件,采购部门首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查询到有关英国原厂家及其国内机构的信息。然后根据我们设备配件的代号及现场拍的照片,从国内机构的网址中实际展示的动态配件图片及代号选择,通过该厂家的驻京办事处与厂家取得了联系,最终购买到了拉断机的原厂配件并保证了供应的及时性。

1.3设备管理及供销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还可利用电子邮件直接与设备供应商联系,以便迅速将我们的要求信息送到设备供应商手中,设备供应商也可以利用邮件与我们联系,定期将有关供应信息投递到我们的电子邮箱中。

2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及时解决设备故障

2.1利用互联网、电脑和高智能手机及无处不在的wifi,可以即时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且费用很低。在实际生产中,一旦出现维修人员解决不了的设备故障,可以用高智能手机摄像技术和信息技术,现场拍摄设备运行状况并即时远程传输到设备高管人员及设备生产厂家,由设备高管人员及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如同设备高管人员及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在现场一样,提高了排除故障的及时性,并省去了大量的人员来往费用。如2014年我公司一台意大利GUQILANI公司生产的全自动丝束打包机,由于设备电器的控制单元问题造成打包机程序故障而停机,若不及时修复,会造成产品积压,系统停车,损失惨重。设备管理部门与外方联系后,通过传真和电话无法解释清楚设备故障问题,而外方派技术人员到达我公司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我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将从现场拍摄的有关打包机故障点的连续画面传递给外方,经外方原设计专业人员分析后将解决方案传递回来,仅用了半天时间就解决了设备故障,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来往费用,更避免了系统停车的重大损失。

2.2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管理方法不断涌现,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拥有一批具有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高水平员工是设备正常运转、生产顺利进行的强力保证。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提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必不可少。一方面企业内部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脑和高智能手机进行远程教育,将培训资料及动态图象和声音传输到被培训人员处,可以随时学,分散学;另一方面,企业对外可以在设备原生产厂家的网站上,通过信息技术,下载培训资料,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进行培训。

3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标准化

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这些都是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做为现代化企业,应随时了解和遵守国际标准中有关设备方面的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做为一种广泛被用来查询和使用的工具,信息技术体现出其它媒体所没有的、不可比拟的优势。

3.1企业要适应经济发展形势,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化,就必须遵守一些国际标准,如ISO9000和ISO14000等系列标准。利用互联网、电脑和高智能手机及无处不在的wifi等信息技术,企业及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到一些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和国家各行业协会的网站中去查询和了解这些有关设备方面的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样,企业更应该了解本国的国家及省市、部颁标准等信息,这些可以从我国相关人事和劳动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及各行业协会的网址查询到。

第5篇

[关键词]电线电缆;生产设备;维修养护;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Q6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105-01

1.生产设备在产品制造的应用

1.1 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

生产车间的各种设备必须按产品要求的工艺流程合理排放,使各阶段的半成品顺次流转。设备配置要考虑生产效率不同而进行生产能力的平衡,有的设备可能必须配置两台或多台,才能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得以平衡。从而设备的合理选配组合和生产场地的布置,必须根据产品和生产量来平衡综合考虑。

1.2 专用设备多

电线电缆制造使用具有本行业工艺特点的专用生产设备,以适应线缆产品的结构、性能要求,满足大长度连续并尽可能高速生产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线缆制造的专用设备系列。如挤塑机系列、拉线机系列、绞线机系列、绕包机系列等。

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新工艺要求,促进新专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新专用设备的开发,又提高促进了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如拉丝、退火、挤出串联线;物理发泡生产线等专用设备,促进了电线电缆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提高,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设备的维护保养

2.1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设备维护应按维护规程进行。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坚固、、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3)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

2.2 设备保养

通过擦拭、清扫、、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主要有四项:

2.2.1清洁

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2.2.2整齐

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2.2.3良好

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2.2.4安全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3.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

(1)设备管理人员包括生产单位的班组长要经常中巡回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设备的松动、异常响声、振动、泄漏等不正常现象,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汇报到生产部或设备部,由相关部门决策立即停机处理。

(2)监督设备使用者正确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不准无关人员随意乱动设备。

(3)贯彻执行设备制度,车间班组应定期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明确设备使用人员在设备使用和维护工作和分工。

(4)督促设备操作人员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班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填写各种相关记录,下班前对设备进行清扫,认真保养,要做到设备表面不积灰尘,不粘油污。

(5)定期开展设备的检查活动,内容包括:设备使用情况、维护情况、计划检修和制度执行的情况、检修质量和备件的使用、供应情况,设备缺陷及各种不安全因素,检查中要贯彻边查边改的工作方式。检查后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设备升级改造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6)设备检查。对设备的检查活动是以“完好”为标准的,国家对完好设备的规定和定义如下:1)设备零部件齐全,结构完好,仪表、、冷却、安全防护等附属装置完好、灵敏、可靠。2)设备性能良好,功率达到规定和计划水平,产品质量达到要求,物料消耗不超过定额。3)设备运行良好,达到运行周期内,无异常响声、震动、温度正常。4)设备的坚固、清洁、良好,基本无跑、冒、滴、漏现象。

(7)确实执行设备的“五定”办法,做到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执行设备的活动。

4.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的对主管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设备科学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去指导实际工作。例如,管理人员通过能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完好率,搞好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应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努力达到“四懂三会”的境界,所谓“四懂”指的是懂性能、懂原理、懂作用、懂构造;所谓“三会”指的是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维修人员通过培训能够学会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掌握设备维修,学会维护保养设备的技术,消灭隐患,能当好设备的“保姆”。 其次,要完善维修机制。

第6篇

一、积极加强岗位人员的全方位培训

“质量来自工序”。尿素车间充分认识到,虽然大颗粒装置生产装置由抽调的尿素车间各岗位人员组成,而且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总结了一些管理方法,但随着大颗粒装置的运行还属于新工艺,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主要原因有:①岗位人员对工序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不够,对其实质没有吃透;②在实际运行操作当中,执行比较浮浅,缺乏对实战经验;③对各设备的性能、关键参数还掌握不够熟练。在系统运行中出现异常时,达不到熟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标装。针对以上原因,在生产部的协助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从提高质量管理认识上着手,结合企业管理体系以及7S管理工作,让岗位人员充分认识工序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

选派相关技术人员,对全体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系统讲解,以加强岗位人员对工序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将《大颗粒尿素装置规程》等资料下发到各个岗位,促进大家对工序管理知识的学习,并且结合在实际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判断异常的检验准则,来发现和分析问题,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以加深理解。

积极利用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相关政策,开展针对性培训,增加了该装置在工序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的题目,以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

二、按质量体系要求建立工序管理记录文件

工序管理控制点在运行前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性记录文件,这些管理性工艺记录文件必须能作为大颗粒尿素生产在实际运作中的指导、控制、检查和验收的记录,而且所有相关记录必须符合质量体系要求。在建立这些记录的过程中,结合本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本着重实效、突出重点、落实符合性的原则,先后经历了记录的整理、修改和完善等过程。整理出的管理性工艺文件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岗位记录报表等。通过多次整理并与实际操作相比较,做好记录,终于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大颗粒装置操作规程》,达到了延长大颗粒装置运行周期的目的,并达到质量标准。

三、明确职责,理顺工序管理流程

为保证大颗粒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必须制定日常管理的流程,对工序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控制方法、设备、分析数据、记录等要进行综合管理,所以必须明确技术员、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保证尿素生产全过程的稳定,车间在生产部支持和指导下,对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分工。在试生产关键时期,生产部领导、车间领导和技术人员24小时跟随班作业。同时,将产品优等品率、合格率等指标严格考核,利用调度会进行通报。为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反映出来,在信息沟通和管理流程上,在车间内部形成中控操作人员、技术员、分管领导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每天将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加以解决;在出现产品质量波动时,严格执行调度汇报制度,由调度进行协调,减少不合格品率;出现疑难时,与主管部室联系来协助解决,从而稳定了尿素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过程控制

“质量来自过程控制”,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之处于被控状态,就能避免因系统性因素变异而发生异常,从而预防次品发生。结合尿素生产特点和现状,通过分析这五大因素,认为其中“人”和“设备”是影响尿素产品质量控制的主导因素,人员可靠才能保证设备可靠,设备可靠又能促进生产稳定。在生产管理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序管理当中,在保证“人”和“设备”可靠方面,主要做了以下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调配班组人员,均衡各班组之间技术力量。同时先后选拔其他间表现突出的现场操作人员,补充到大颗粒尿素生产岗位学习,增加了岗位的人员储备力量,也激发了其他岗位人员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加强职工技能技术培训。通过每季度车间员工考试以及新来人员培训,来提高职工整体技术水平。在培训考试方式上,力求创新,将本装置近期发生的事故或工艺波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作为考题,来提高大家在异常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

将工序管理重心放在设备管理上。主要设备管理措施有:1、制定了尿素装置停车置换确认单,每次停车检修前严格执行确认单管理,履行各种票证手续,以保证检修所需要的条件;2、对关键设备大修后试车,制定了详细的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确认表,确保一次试车成功;3、坚持备车不过夜,以保证备车可靠;4、对检修比较频繁的设备,在操作中形成特级维护制度,增加巡检频次,避免损坏设备;5、平时日常管理中加强设备管理,特别是加强重点设备管理,定期更换油质。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设备管理;探研

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为生产的主要承载体,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情况、故障状态等是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设备的管理和合理使用也是企业提高产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因此随着现代企业深化发展,如何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及手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产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他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自此,各种行业的发展开始真正地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进入研究和摸索的时期。作为现代制造主要承载体的设备,其管理也势必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有所突破。如何将互联网的技术溶入设备管理中,从而提高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水平,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把故障预防水平和设备故障排除率大幅度提高,如何促进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升级,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当前设备管理的状况

在我国现有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多样化,所以设备的管理水平也是良莠不齐。但从管理方式来看,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静态统计式的管理模式,即设备的基本情况、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都需要设备的使用者在设备管理登记册中记录,再上交班组或车间。因此这种静态统计式的管理使得设备的变化信息大大滞后,同时也出现一些人为因素而引起的设备状态不清的情况。

2“互联网+”设备管理模式

建立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设备管理模式是解决传统静态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变静态为动态,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在当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计算机管理、传感技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等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动态、时时性等特点,将设备管理放置到互联网状态下,实现在生产企业内部设备状况的实时共享。2.1搭建。“互联网+”设备管理的信息平台信息流的实现需要将设备、计算机和使用管理人员联系起来。因此需要构建以设备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平台,其面向用户,实现设备基本信息,生命周期维护、故障预警和故障维修的综合平台。如图1所示。2.2主要功能构建。(1)设备信息管理。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对设备建立信息档案。档案中详细记录设备的出产日期,设备的功能属性,设备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保养周期,设备出现过的故障情况,维修情况,当前的使用状态,并可利用影像记录典型维修过程。使用者通过设备专属条码或编号可以在信息平台中时时查询设备的具体情况。通过GPS定位,即可查询设备所在车间和所占工位。(2)构建设备工作任务卡。设备的工作任务包括:定期保养、正常工作、待机和维修等。在不同的工作任务周期,针对相应的工作内容,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上机处理任务的人员依据工作任务卡完成即定的工作。(3)定期保养提醒。要保证设备能顺利、高效地参与生产活动,设备的预防维护是必要环节。不同的设备,设备中的不同零件,根据使用周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失效,因此系统将全部生产设备的计划保养和常规保养任务纳入设备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根据时间设置,到点提醒,跟踪执行进度以及完成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调整或变更。(4)维修管理跟踪。建立故障诊断维修专家系统,将故障点、故障的诊断与识别、解决方案相关联,利用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对设备进行运行监控,根据设备的异常点或故障情况自行初步诊断,发出报警信号,并同时生成初步的维修任务书,直接将报警信号发送至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电脑终端或手机终端,实现实时响应,在最短时间里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理。(5)配件、备件管理。设备使用过程中,一些易损件需要长期有储备,建立配件、备件管理,基于设备运行维护和设备的维修频次,对配件、备件的数量进行跟踪,以及进库、出库管理,库存不足预警,优化采购及库存饱有量,保证配件、备件能及时采购合理补充。(6)任务追踪管理。根据任务情况,自工作任务后自动追踪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时,工作人员的占机时长,任务完成状态等信息,进而优化额定工作时间,核算工人的工时数,并可为同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2.3外延功能构建。(1)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通过图片、文字或影像等信息传输,与设备生产企业互联,对设备出现本企业维修人员无法解决的故障时,启动远程故障诊断机制,让设备生产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故障分析,提出解决方案。(2)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可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可自行通过平台所提供的教学视频,案例分析,设备使用技术培训资料等资源进行深入学习或讨论,在当前设备更新快,新技术、新产品快速更新的环境下,及时的提升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

3面临的困难

“互联网+”行动计划还只在起步阶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实业中的使用还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比如信息平台的搭建必须是在硬件设计完善的前提下,而对于设备管理来说,传统的设备多是单机工作,对信息特别是使用情况和故障信息的提取必须完成设备的升级改造,为信息的收集提供必要的信号源,这是一项集传感、监测、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综合的技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应用案例,还需要加大力度开发与研究。同时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互联网技术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在企业中专门从事互联网使用和维护的一般为专业的IT人士,而管理和维修人员多数对设备熟悉,对互联网技术比较薄弱,他们基本只懂简单的应用互联网,但并不能将互联网技术与自己的工作完美的结合,最终影响互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效果。这方面的技术设备的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是有待提高的。

4结束语

不论当前的技术条件是否充足,“互联网+”的模式将是未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研“互联网+”设备管理体系有利于推进“互联网+”的实际应用,为设备管理者和维修人员提供了创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思维。

作者:邓岐杏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5-03-06.

[2]方东红,岳鑫隆,王野.高校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267-270,283.

第8篇

关键词:冶金企业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

一、标准化及其内涵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二、现场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实施背景

1.对现场管理的认识以往在不同层面上存有模糊认识。部分干部员工把现场管理简单理解为“打扫卫生、擦洗设备、清除脏乱死角”,认为现场管理只是“生产现场、基层”的事,没有认识到现场管理是综合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石。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场管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还是表现为“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

2.基层建设、员工素质与企业要求尚有差距。车间和班组生产骨干是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在基层中存在个别领导班子思想作风不硬,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超前考虑生产技术等问题。他们不注重现场管理和员工素质的培养,单纯认为只要埋头完成生产计划指标,其它都是次要的,而没有在工艺技术优化、设备维护保养、员工技术业务培训等方面下工夫。

3.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首先,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不仅影响当前的工作,同时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也带来制约;其次,制度覆盖面还不能普及到各项工作中。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应用标准化在炼铁现场管理工作的实践

1.现场管理理念标准化。首先理清现场管理的概念,破除旧思想和旧认识。通过学习《现场管理操作指南》、《如何推进“5S”》等书籍,强化全员参与现场管理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座谈,促使员工对现场管理的概念、特点、意义、任务及如何推进有了明确认识,逐步提升了员工的认识,使大家意识到,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管理就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是保证现场和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能高效率的、有秩序地进行,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2.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化。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关键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条例等。从2007年7月份陆续修订完善了莱钢炼铁厂规章制度汇编,并出台了《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推进实施意见》、《现场管理管理办法》、《现场定置管理办法》、《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标准》、《办公现场管理实施标准》、《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推进活动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使现场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也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每个员工都能熟悉制度、了解制度、懂得制度,并让员工自觉按章程办事,按规范操作,杜绝习惯性违章,减少事故的发生。

3.现场管理方法标准化。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简称5S,它是企业管理的方法之一。“5S”活动的开展是企业进行现场管理最有效的步骤和主要内容之一,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抓好现场管理和强化企业管理的切入口。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我厂大力推行5S管理,使管理方式更具标准化。4.现场管理执行过程标准化

(1)工艺技术操作标准化。为了使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为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条件,完善了《岗位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规程》及《高炉标准化操作条例》,进一步规范标准化操作,提高了操作控制能力;围绕高炉安全稳定生产的制约因素,建立并汇编了《安全稳定生产过程控制关键点控制措施》,加强了对高炉生产关键环节、要素的关注,提高了过程控制能力;加强日常工艺技术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炼铁厂《工艺技术月度评价制度》,达到岗位操作标准化,过程控制有效化的目标;完善了原燃料管理监督制度,保证高炉分析调剂的及时有效性,提高了高炉操作的应变能力。通过标准化作业三区高炉都实现了长期稳定顺行、安全、均衡、高效生产。

(2)设备管理标准化。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生产的顺行,日常设备管理严格执行“一书四标准”,即《生产设备操作指导书》、《生产设备点检标准》、《生产设备给油脂标准》、《生产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生产设备维修标准》,车间依据“一书四标准”,健全设备基础管理台帐,职工教育学习记录、设备管理记录。针对实际生产状况与理想目标的差距,认真查找制约高炉生产稳定、均衡、高效、低耗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矛盾,依据目标管理原理系统编制了《设备零故障管理体系》,积极实施创新管理,大幅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在日常点检、检修作业时,严格执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和检修制度。设备运行记录及时、准确、齐全,设备隐患有记录、整改及时,对设备故障执行“三不放过”,责任落实到人,重大隐患做到了立即整改。

(3)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与QES(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紧密结合,系统思考,把现场管理工作融入QES体系中,符合三个体系中的有关要求。我厂按规定实施运行控制活动,为了满足运行控制的需求,建立了19个程序文件,作为这一要素的支撑,并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工作,所有与质量、安全、环境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针对已识别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建立了较为有效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程序。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应用平衡记分卡将我厂战略目标分解成四级关键绩效指标,并对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寻找改进方向,制定改进计划和目标,促进我厂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也提升我厂现场管理水平。

(4)安全管理标准化。在坚持实施《岗位操作规程》和QES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地创新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安全标准化条例》,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安全行为,提升安全执行能力,使安全管理理念入脑入心,努力实现本质化安全,确保了安全文明生产。(5)成本管理标准化。建立了《炼铁厂降本增效实施细则》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以“降本增效”为中心,对各单位的产量、成本考核确定了4:6的权重总原则,一并配套实施了对单位责任成本(责任费用)按一定超、降额的直接减加分数考核。完善成本管控和考核体系,加大成本考核力度,杜塞各类管理漏洞,避免效益流失,最终实现全厂效益收入最大化。

5.现场管理考核标准化

(1)根据《现场综合管理办法》,细化专业管理检查,全面实施综合评价。专业管理检查内容涉及到现场管理所涵盖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机动设备管理、工艺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管理、综合治理、现场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各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情况。各专业科室制定本专业检查标准,每月依据标准组织进行检查,计划科负责对各专业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专业管理排序、综合评价情况予以公布。通过检查、评价,各单位认清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工作的主动性。

(2)以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为契机,制定下发了《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推进活动考核办法》,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将车间主任、书记工资的50%,科室科长工资的30%纳入现场管理绩效考核,激发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健全中层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中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办法》,将收入与贡献、责任和工作绩效挂钩,每月中层干部按照绩效拿薪。制定《中层干部正职对副职综合评价办法》,正职从工作态度及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执行力、工作绩效、出勤率、团结程度5个方面,每月对副职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促进了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效果

从2007年开始应用标准化现场管理方法,炼铁厂共产合格生铁8902623.55吨。比2006年增产71335.79吨,增长0.8177%。2008年高炉实现了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设备故障慢风率、无计划休风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技术指标逐年稳步提升,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清洁工厂、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级现场管理样板企业等荣誉称号。

五、应用体会和下一步改进方向

一是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广标准化才具有坚实基础,发挥好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标准化顺利推行的基础。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广标准化才具有最佳效果。三是必须坚持以持续改进为动力,推广标准化才具有坚实保障,推广标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标准化现场管理方法的运用,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制度过于大而全,执行过程有待细化,相信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创新,加以改进和完善,必将为企业管理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使现场管理成为全厂生产经营工作的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