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服装批发营销方案

服装批发营销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09 07:10: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服装批发营销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服装批发营销方案

第1篇

广州服装,也正如这个城市的印象,似乎总是弥漫着层层迷雾。

曾几何时,全中国的服装业者都满怀着最大的热情,争先恐后地扑向这个城市。他们似乎奔跑在一条通往金钱与成就的好望角的大道上,尽管前路依然有暗礁,但又还有哪个城市有着如此大的魅惑呢?

多少年来,即便你每天站在广州流花板块的白马市场前,都能眼见着广州火车站上商贾潮水般地涌来,又潮水般地散向四方。

如果不担心鲁莽与草率,我甚至忍不住武断地认为:对广州服装的解剖几乎就意味着对整个中国服装业的至少一半问题的完美呈现。而这样的诱惑也足以让人鼓足勇气,去一探这座城市的服装兴衰与未来。

政治视野中的批发

广州就是个批发城市。

截至07年,这座城市拥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904个,总建筑面积约848万平方米,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集聚区12个。官方说法是,2006年销售总额约1500亿元,比2000年增长约2.4倍。但广州专业市场商会的数据是,2006年交易额实际上远超过3000亿元。该商会认为,即便按1500亿官方数据计算,也“约占广州市2007年总GDP的22.4%甚至更高。”不管如何,这都是个惊人的数字。

与国内其他以批发著称的城市相比,广州具有门类最多、市场数量也最多的优势。综合起来的销售总额也没发现有赶得上它的。

商贸名城,为广州服装业正名?

在广州批发市场中,服装市场占比排第一,约占工业品市场总数的16%。

广州的服装批发业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三大主要板块;流花板块、十三行板块、沙河板块。此外当然还有其他散布于四处的一些市场,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西湖路及广百新翼、美国银行中心大厦、中山八路、江南大道北等。

而三大板块中,自然首推流花板块。据统计,越秀区流花一矿泉服装专业市场园区聚集了白马服装市场、红棉国际时装城、壹马服装广场等39家服装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是批发市场专业化运营后的称谓,本文暂把两者同义化。“39家”的数据公布时间为08年),拥有商户2万多家,市场效应辐射全国各省市及北欧、南美、东南亚、中东、东非等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成交额最高的服装集散地。

2008年6月,广州市越秀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为“中国服装商贸名城”。

这是第一次省会大城市的城区进入该协会的评审体系。

或许,越秀区流花板块就是广州服装业的代名词。

而广州服装批发业所创造的批发总量为广州统计数据里的批发和零售总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批发业、以及OEM/ODM、品牌,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服装贸易的大盘。

但在广州,批发贸易远甚于后两者的价值。

以当前中国对价值链的掌控程度来说,普遍表现为国内贸易主流形态。对国际贸易的参与,还主要是OEM这种命运掌控在别人手里的形式。

如是,广州的意义对于中国服装贸易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不过,此次还真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向来无为而治的广州地方政府,首次把服装批发业作为自己的金字招牌,进行区域品牌建设。就在“中国服装商贸名城”认定随后的8月份,“2008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暨越秀缤纷时尚周”也拉开了序幕。

这一次,政府发力的宏观背景已是迥异以往的形势。国际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危机、国内的外贸增长困境、国内消费依然不及经济发展要求……

那么,政府还能做些什么?

批发,广州服装的灵魂字眼

2009年的今天,经过20年的风雨,已让我们彻底放弃了对品牌的讨论。

不过,颇为尴尬的是,批发,正日渐被视为品牌化的对立面而被认为是当代商品经营的粗俗、浅薄、浅陋的代表性模式。甚至就如新民主主义看中的中国的视角,它代表着落后与没有前途。

而人们总不敢直面的推演是:如是,难道意味着批发业应该、或者终有一天要被革命、被根除?

如果是这样,那么,2007年4月20日广州市政府批转《关于借鉴义乌市经验大力推进我市批发市场整合提升和发展的工作方案》(26号函)简直是历史性的大倒退?而其设立的市批发市场建设领导小组也是一场荒谬?

可是,我们面对的是:至少在服装业,广州依然以这种批发经营模式而流通天下、引领潮流。

无论以销售总量计,还是据企业数量以及解决的社会就业来看,批发经营依然是广州服装业的核心字眼。

甚至可以肯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现状也看不到要改变的迹象。

如果说从广州服装可以透视中国服装业的一半问题。那么对广州服装批发业的认识就意味着看清广州服装业的一半问题。

政府态度的变迁

坦白说,07年广州市政府要借鉴义乌经验的这一举措的确出乎意料。

自1990年代以来的15年里,翻遍政府的历次五年规划、以及各项文件,也从未看到对批发业、流通业的任何政策字眼。即便偶尔有相关文件,也绝对纯粹是整治主题。而放大到整个广东省,流通业的价值也一直超过GDP的10%、超过服务业的50%。如此大的占比,实际上绝对堪称支柱产业了。

那么为何广东的地方政府总是无视于这一庞大产业的存在?

广州总是在与上海比较。研究人士也总是提及1990年代以来上海等地就在推的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政策。两者的对比的确有趣。其实上海出台了一些政府层面的看法,也仅仅是因为其强势政府的一贯作风所致。但上海的流通业、尤其是批发市场发展得很不好。最兴旺的七浦路专业市场群也层次较低、全国市场覆盖面太小(仅仅偏重周边省市)。而广州的情况恰恰相反,政府没有什么作为,但民间自发运营得热火朝天。

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一种普遍的精英意识导致对批发这样的“下里巴人”产业的漠视吧?!其实并不像广州学者想象的那样,现实是上海也不怎么重视批发业,也被广泛批评为“重工不重商”。这导致多年前服务业就略微超过工业的GDP占比,但其后服务业与工业的比例一直处于振荡徘徊中,无法实现服务业的进一步拉大距离。(关于上海贸易主题,我还将在本刊继续讨论)而广东的地方政府中却也有特例,比如深圳1990年代就在工商局里特设了专业市场分局这一建制,并一直对行业进行关注与研究。

不管如,多年后,广州政府终于开始摆正态度,正视其价值。

然而,这迟到的幸福尚能亡羊补牢吗?

批发与品牌化:两种经营模式的辩证

既然产业、商业、乃至于经济学界都把批发当作先进的品牌化经营的对立面的一种,那么,批发业是否该被打入冷宫?

可惜的是,这种思想的认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广州服装贸易总量中批发贸易显然远远大于品牌所创造的价值。

我们必须理性地重新思考这一课题。

理解品牌

到底什么叫品牌?

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商品牌号、商标。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

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作为品牌战略开发的定义: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还有诸如品牌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关系等解释。而《牛津大辞典》的解释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

我的一位资深广告人朋友认为这些定义本质上都没说清楚。他特别下了一个定义:品牌是控制消费决策与消费行为的一种霸权。

不管如何,品牌已经被广泛认识为一个系统工程,是长期运营积累下来的商誉。

在经营上,与批发的买进卖出相比,品牌运营必须延伸至商、零售终端、消费者,对消费行为研究等营销系统具有高知识含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高成本、高投入、但不一定高产出。而相对来说,批发的效率极高、速度极快、周转量大。这一切都是因为其经营方式简单、流程短的结果。由于缺乏品牌附加值,批发业务追求纯粹的产品取胜、快进快出、回款性。

遗憾的品牌经济

多年来,品牌化成为中国产业经济的最显性的科学与课题。

铺天盖地的舆论导致品牌被无限神圣化、极致化。

然而,当把品牌作为营销模式的一种方法论,置于整个产业经济中看待,就会很容易发现品牌经济在整个产业经济中并不占有主导地位。大量的贸易行为与贸易结果都不发生在品牌贸易中。而正因为品牌的高知识性、大资本性特点,大多数人并不适合操作品牌经营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对解决就业来说也并非最主要的渠道。

此外,品牌的创立成本巨大、时间久远。然而,要毁灭它却可以是刹那间、突发性的状况。这一点,跟征信界讲的个人信用一般。故即便是国际著名品牌近年来也纷纷在中国遭遇质量、诚信等滑铁卢,失去了过去的威风。

在国内贸易中,品牌的主渠道百货商场只是对品牌招商,不需要采购,故形成不了所谓的OBM贸易。只有在品牌主与商之间才发生OBM贸易。此外,品牌还不一定与上游发生贸易关系,诸如温州等地的服装业更多的是产销一体化模式。

而一旦提升至国际贸易层面,所谓的OBM模式的品牌出口贸易就更是稀罕物了。

即便是海外发达国家的服装流通主要是品牌的连锁经营与采购业务,此外还有少量的地区性批发业务。

而在中国,尤其是广州,批发贸易还是一种主渠道。

并且,广州的大多数时装品牌也是从白马这些批发市场培育出来的。

有趣的现象

现在,关于批发歧视症来说,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是:批发商反而更具有商誉,而品牌商反而受到广泛的质疑与不满情绪攻击。

中大板块广州国际轻纺城的一位高端面料开发与销售商陈小姐就直言,品牌商往往借助于市场权势而一味地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货款,而批发商反而是现款现货。她说广州与深圳排前五名的品牌中分别都有两三家信誉不好,经常“跑帐”(市场行话,指货款被克扣)。尤其是深圳“飞单”多,意为跟一些“背包族”(草创一个品牌却没有任何固定资产的品牌创业者)做生意时总要请客,包括吃喝玩乐、要回扣。这些“炒货”一族打着品牌的旗号下面辅料订单,但品牌一旦做不起来就关门走人。而且陈小姐的经验是,这些“背包族”一般为原来品牌的采购人员或者销售人员等。

像陈小姐这样的中高端面料商有趣地把他们的客户分为三类:批发、批发品牌、品牌。

她们所说的批发品牌,指的是服装批发市场中的大户也注册了品牌商标、但并未按或加盟体系来运作,而是批发形式。而且,更让面辅料供应商高兴的是,这些批发与批发品牌反而下单量还更大。

在这个动荡年代,现金流量与应收款管理来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批发商似乎更受欢迎。这实在是个讽刺。

广州批发现状

用数据去描述广州服装批发业的成就只能是一种多余的奉承。还不如细述其今日格局。

广州服装批发板块

广州服装批发业在今日中国服装贸易中的巍然不动的地位,源于其几个相互协同的体系结构。

首先,其几大板块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如流花板块相对档次稍高,而十三行与沙河板块相对层次更低。于是,近年来韩国服装批发业者纷纷涌向流花板块的白马市场,分销到中国各地,而沙河的外贸则只是中东等地的低消费国家的货源地。海印集团根据原广交会旧址改造的海印缤缤广场在档次上更是脱颖而出,不论空间布局、装饰水平,还是经营层次都更高。

其次,这些市场已经开始品类细分。如流花板块的广控大厦与康乐牛仔城以牛仔休闲装为主,而西湖路及广百新翼、美国银行中心大厦则主营男装,海印缤缤广场则专营中高档女装,中山八路则专营童装,江南大道北专营婚纱。此外,各板块还有裤装、内衣等专业市场,而有些大中型市场也根据楼层细分为不同经营主题。

第三,批发市场的层级高。这里所说的层级是指覆盖面。广州服装批发业大多为一级批发,覆盖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市场。

第四,设计与品牌化是其最重要的延伸功能与竞争力。作为龙头市场的白马市场,自1990年代至本世纪初,已催生出一大批设计师与品牌。成为大众成衣市场事实上的流行源。

第五,上下游的互动形成成梦幻格局。在广州,中大板块的上游庞大面料市场已成为广州时装设计师的创作源泉与服装工厂的采购基地。而周边的诸多中小型工厂则形成了批发业服装供应的快速反应系统。至于大订单,则广州下属的区或县市、以及距离较近的珠三角其他制造基地则同样很快能完成其制造要求。

广州服装流通业的问题

事实上,广州服装流通业也受到了广州服装产业自身的一些问题的影响。

诸侯环立是最大的问题。

在广州周边的珠三角其他城市,服装产业集群林立,其中相当一部分产业集群还有了自己庞大的流通业态,如批发市场、博览会等。

深圳、东莞虎门是其中两个最大的诸侯。这两个地区分别有着庞大的女装与休闲装的产业集群、批发市场、博览会。

表现在百货商场这样的高端零售终端,深圳女装品牌甚至要强过广州。

而重大节庆活动的带动效应几乎可忽略不计。

2004年,初至广东任省委书记的张德江,继续其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合作,再度邀请其为广东开展《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同时,指示省经贸委整合广东各地服装展会资源,合力打造一个“全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服装博览会,并力图将其打造为亚洲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盛会”的2004广东国际服装博览会。然而,两年运作下来,各地的诸侯继续挣脱其藩篱,独立办展。而原来的广州国际服装节也日渐式微。至2008年,广州举办的最新的服装展会已摇身一变,成为广州市越秀区举办的“2008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暨越秀缤纷时尚周”新版本。

而时装周、时尚周也是各种版本各干各的。在广州,合力竟然永远无法实现,致使所有产业活动不但无法推动产业发展,还浪费了诸多社会资源。

至此,展会与文化活动的推动价值彻底宣告失败。

此外,这一产业还成了被政府政策遗忘的角落。

故广州服装批发的外部环境其实一直面临强大的竞争,而自身的一些基础建设却又形成不了支持力。

但是反过来看,这不正说明了广州批发的强大吗?在政府力量、文化力量等薄弱的情形下,广州服装批发业就是凭借着那些“草根”或者说“山寨”的力量,创造了广州批发的辉煌。

批发市场自身的问题

现在,批发市场自身还遇到了太多的困难。

原广州商业部门从政府视角列举了诸多问题。如一些自发形成的市场档次较低,面临改造升级或转型的必要,有些需要迁移重建;空间布局不太合理;由于没有严格审批和统一管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都参与市场建设,市场发展一度出现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状态还有44.9%的批发市场分布在内圈层的老市区,一方面由于市场面积受到用地限制和级差地租较高,市场规模不可能再扩大,反而会缩小,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内圈层的交通、消防、环保、卫生、城市形象等因素的制约,使其难以在老市区立足……

而有些改造的比较先进的市场却人气不足,如海印缤缤广场。

此外,相对近五年来长三角、以及北方的一些新建市场来说,广州的市场显得档次的确更低、规模较小、功能设施不健全。如贵为龙头的白马市场只有6万平米,而北京百荣世贸商城70万平米。

而市场间大户的转移会带来一个市场的盛衰变迁。如白马市场一楼的商铺在本世纪初被纷至沓来的韩国人侵占,并把租金炒得很高。而前年开始,这些韩流突然间全部迁徙至十三行,导致十三行在十多年的困顿后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潮流策源地。

当然,批发市场的战略转型、功能提升、以及与其他商业形态的竞争……是更大的课题了。

广州专业市场竞争力研究

重思专业市场竞争力・商业模式

在服装批发市场里,大量的款式、快速的更新、低廉的价格……总是引人入胜。

从现实角度出发,服装专业市场可能是唯一能够在价格与速度上与ZARA竞争的商业形态,反过来说,ZARA是唯一一家“个体”能够与专业市场一较长短的服装企业。

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两种模型的相互较量。

从基本的商品流通领域来说,专业批发市场最大的价值或许是在商流环节。即在展示与交易功能上有优势。而这一点,正大量涉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基础,如其中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充分等课题。

故现实市场永远有着面对面洽谈与交易这一更人性化的一面。

此外,目标对象群还有着对批发市场的认同传统。

重思专业市场竞争力・区域竞争

正如上所述,广州批发市场的竞争力在于其实现了在市场外的资源协同性、以及合理的空间布局。

广州对于专业批发市场的政策是要园区化集群发展、把内圈的市场迁徙至外圈。然而,运用这一政策需要格外的谨慎。一旦原有自发形成的空间布局与资源协同性被破坏,将可能对市场竞争力造成损害,甚至万劫不复。

一条地铁2号线连通的流花板块服装市场群与中大板块面辅料市场群尽管占用了城区土地,然而其造成的商业增值效应是如此的巨大,远甚于在这样的地方建造住宅。而它们之间构筑的产业链结构是全中国、乃至于极有可能不再生的梦幻格局。而这一梦幻格局尚不止于此。周边的配套制造资源、城区内的设计与咨询等三产服务机构、以及纺织服装教育体系均是与市场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排在广州之前的中国都市――上海与北京因其产业基础、低价、发展时间等因素,已经难以复制这一格局。而其他产业集群或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则远远不及广州。这就是为何我上述“极有可能不再生”的道理,看不到这些,则严重缺乏战略眼光。

专业市场创新

这是个把创新随时挂在嘴边的年代。可是对于专业批发市场领域来说情形迥异。

今天重提专业市场创新,的确有些晚了。因为已经错过了1990年代的蓬勃兴旺之势。

今天专业市场已是竞争对手如云。现代超市已城乡化,品牌专卖店一直开到了县镇等四、五级市场以下,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更是猛虎下山。

然而,亡羊仍需补牢。

专业市场:创新的坟墓?

这样的宣示固然让人坐立不安。

可是,现实往往正是如此。

当专业市场的开发运营商月月定期收到租金时,所有的创新动力荡然无存。

即便是政府开办的专业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1980、1990年代,到今天,中国专业市场仅有的变化是楼盖得更气派了、规模更大了、除了印本画册外还多弄了个可有可无的网站了。

而在政府层面,即便专业市场如是发达的广州,对专业市场的态度转变与关注也多是对环境、商品质量的执法管制。

难道创造了万亿价值的中国专业市场就不需要任何创新吗?

物流

过去10年,关于专业市场出路的最鼎盛言论是物流与电子商务。然而真是如此吗?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匆忙的误读。

大规模的物流不可能出现在专业市场内部――市场内顶多只能有一些小批量的流通,而只能在专业市场所在的地的物流中心。比如专业的物流园区、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

而现代期货制交易模式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传统商品流通理论所谓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全面分离。服装领域的招商会、订货会召开时,订单的下达与完成需要数天至数月的生产周期。于是,通过第三方服务,物流直接发生在工厂与客户之间,而不需要经过作为交易地点的专业市场。

故:专业市场――而且只能是高层次的专业市场,是物流的成因,而不是承载者。

电子商务

那么,电子商务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电子商务也只是一种手段、工具,而不是一种作为出路的模型。

否则,虚拟化的展示就完全可以替代作为实物空间的专业市场了。

那么,专业市场的最大特点无疑是一个展示功能――而且是一个能够用肉眼看到实物、人们也需要看到实物进行交易的现实展示中心。

那么,与电子商务之间的竞争性就在于其更低成本的信息搜索。

这里就必然冲击了一个传统的信息技术理论与认识惯性,即网络搜索的成本远远低于现实寻觅。

我要说的是:网络搜索有时成本也很高,而现实寻觅有时成本更低。

为何说网络搜索成本有时也很高?到底在什么时候高?

其实,这需要运用一个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即新古典模型所定义的完全信息导致充分竞争这一理论是不对的,这样的市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在现实中存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精力有限。

就像我们一天到晚看到100个广告,你在看电视时看到几十个的电视广告、你阅读报纸时看到很多个报纸广告、你在上网时也看到很多的广告、你在路上肉眼扫到很多块户外广告牌与灯箱――那就是一个个广告、甚至你在等电梯时还看到分众的液晶屏播的广告……那么为何你甚至没有记住一个广告呢?或者说经

过提示你也顶多想得起七八个广告呢?

因为人类头脑容量实在有限。

而当人们坠入互联网,更是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所以互联网的最重要工具与目前为止的最获利产品是搜索业务。而现实生活中就不存在这样的搜索,顶多只有黄页这样的经过大量人工编辑的、有序化的信息。

在我们时装业,一个专业学服装设计的老师或者学生能记住多少个设计大师?顶多50个。那么,全世界有多少个设计师能被专业的业内人士记住?顶多100个。而一般人、比如过去30年到现在的中国普通市民,记忆最深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皮尔・卡丹、一个是范思哲。

我这样的叙述或许稍嫌嗦,但可能会显得更容易理解。

那么,回到互联网信息海洋的辩证性中,我们很容易总结出一条真理:你不可能找到所有信息,即使你找到了你也接受不了(看不完)。

用“以人为本”的观点来说就是:过多的信息对于人来说只会是一种负担而不一定是成果。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甚至可以粗暴地推论:信息丰富是一场灾难。

如果一个二级批发商到网上去找新款成衣,那么他或许每天都必须留连在网上、一连数十天都没能下单。而他到广州的白马却在半天之内就选好了货品、让一级批发商给他运回去。

因为他以他的专业经验迅速地用肉眼扫描过若干个商铺里的衣服就选出了自己的适销品。或者在商铺里的销售员推荐下挑选了更多的一些新品。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网上交易与现实交易的优劣。

物流:都是第三方物流。

此外,现实交易还可能产生一些增值收益。如增进情感沟通、认识更多朋友、顺便旅游、调节心情与状态……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一级批发市场,而且代表着某种品类的最时尚、最快速、最丰富,那么,到这个市场来采购的成本自然远远低于网络搜索与交易成本。

创新空间

专业市场因为其微观市场管理机构的存在而具有两个层面的创新方向:一是市场管理者的创新,一是商户们的经营创新。

此外还有政府与行业组织这样重要的宏观管理与服务者。

理想的创新格局可以是:市场管理者在市场形象、服务功能、经营引导等层面进行管理创新,提升服务价值经营商户则在交易模式、组织形式、供应链管理等层面进行经营创新;宏观管理者在政策资源、产业研究、经营环境等层面不断创新,提供一个强大的伺服系统。

如此,创新的交替进行与协作必然引发显著的创新活动与创新绩效。

无比遗憾的是,上述的创新领域几乎均严重不足。仅有义乌、成都荷花池、广州白马等专业市场的管理输出与连锁化发展等一些有限的创新。而一些协会领导总是一味地建议加强设计与文化内涵等陈腔滥调,而政府则做得更少。

专业市场的未来

现代营销渠道的一大演变趋势是:渠道多元化。

唯一出路是迈向现代商业流通主渠道:既然品牌直营体系、加盟体系、超市、电子商务纷纷掠夺专业市场的生存空间,那么,专业市场也应该勇于雄起,以现代营销模式改造自我、振兴自我。

在此不揣冒昧地提出专业批发市场的几大出路可能:

(1)改造自我:运用现代技术与管理系统改造自身,如IT、物流等技术与现代管理知识。这主要致力于强化自身的基础。

(2)学习他人:吸收甚至集成其他业态与经营模式的优点,如、电子商务等。

(3)走出自我:突破有形市场的限制,让有形市场成为其中一个支点。甚至可以容忍其有一天变得不像是专业市场了。

就目前看得到的空间来说,专业市场起码有、也应该去探索这么一条出路:国际化。这是因为,在一国市场范围内其他商业形态必然会挤压专业市场的生存空间,而走向国际时供应链无形中被拉长、业务量也可以放大。

不过,更重要的是,那些批发大户们更急迫的问题是如何强劲自身的筋骨。

广州流通的政治哲学

广州流通业的问题自然基于广东的区域政治经济学。

30年来,广东的政府似乎只做了一件事情:制定招商引资政策。

而多年来的国家政策也大多在一般性工业,以致加入WTO前的所有积累几乎都沉淀在工业领域。

坦白说,在商业领域的所有成就基本上都是民间自发的作为。

这一点,跟改革开放前后的温州很相似。

在凤凰卫视胡一虎多年前的一次《纵横中国》节目中连续花了三期讨论“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后的广东还剩下什么优势?”

答案则是多年形成的自由市场主义。

这似乎部分地给了广东政府“不作为”的理论支持。

然而,当所有的导向丧失后,素质教育基础薄弱的广东商人能足以先知先觉吗?

我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一定程度上,正是政府功能缺位造成今天我们对广东后劲缺乏足够信心。

在一个高知识、高技术、深耕耘的时代,那些整天穿着拖鞋、泡在茶楼大排档的广东人会不会错失未来呢?

遗留的问题还很多。就像授牌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次超越生产基地而进入商贸领域,这的确是一次突破。然而,向来在商贸领域没有作为的工业协会能延伸自己的服务价值吗?

今天的广州批发业遭遇了诸多现代化难题、创新课题。

第2篇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中国13亿人口庞大服装市场的“供应商”。它包括采购、批发、生产、销售、品牌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生产”环节已经对世界制造业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生产以外环节呢?

它们对中国的意义,堪称是中国现代商业帝国的引擎。

这个巨大的引擎催生了100多个专业的产业集群,上千个纺织服装品牌,它的触角伸向了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把全球的时尚台前与幕后织成自己的时尚之网,中国服装电商更成为资本市场强有力的磁场。

在过去的10年里,不懂传统行业,却深谙互联网的人不断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有关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的一切,并且大获成功。目前中国成长速度最快的服装品牌是服装电商新品牌,他们可以在2年内从新公司变身为资产数亿的大公司。

有专家预测,未来的10年,中国制造将迎来第二波变革:由传统服装领域的人为主导的互联网商圈,将催生更多可在世界舞台竞技的优质品牌。而第二波变革最神奇之处在于:中国制造的名字或许不再叫中国制造,它会和全球各地的制造混合组成一个新的名字――互联网制造!

"Made in China" does not only appear in the section of production.

With the title of World Factory, China also has another important role which is the apparel vendor for huge market of 1.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It includes procurement, wholesale,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brand and a series of sections.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to the production pattern of the world. How about other sectors?

Those sectors can be called as the engine of modern business empire with their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his huge engine spawned more than 100 specialized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ousands of textile and apparel brands. Its tentacles have stretched to Paris Fashion Week, Milan Fashion Week. It wove the global fashion stage and backstage into the fashion web. Chinese clothing e-commerce providers have become a powerful magnetic field of capital markets.

In the past ten years, people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Internet, but not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ve constantly applied the so-called Internet thinking to reconstruct everything about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y had great success. Nowadays, the new clothing brands ran by e-commerce providers have become the fastest growing apparel brands in China. They could turn into large companies with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assets from green companies just within two years.

Some experts predict that Made in China will usher the second wave of changes in the next ten years. Internet business circle appeared in traditional clothing field will raise outstanding brands which are available on global markets. But the most wonderful part of the second wave will be like that, it may no longer be called as Made in China, and the new name which is composed with all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s around the world may come out, that is Made in Internet!

产品流通怎么做最高效?Internet给你技术亮点

南通明兴科技公司很热情的介绍他们使用RFID射频识别系统后生产效率的惊人变化。他们把RDID运用到服装吊挂自动化生产线管理领域,这项技术能让他们的产品生产自动化和生产效率提高35%45%以上,复杂时装生产效率提高65%。明兴公司的负责人说,传统的流水线从产品上线到成品出来通常需要0.5天至1天,甚至于两天的时间,而他们的第一件成品出来只需要一个打样的时间,如果成品合格的话,就可以在线上直接整烫包装。同时,由于服装吊挂流水线采用的单件大流水,一条线相当于传统的流水线3个组左右,传统流水线每个组的产品从上线到成品出来通常需要0.5天至1天,甚至于两天的时间,这样共需1.5天至6天,而他们――依然只需一件衣服打样的时间就有成品出来了,产品生产效率的对比显而易见。

RFID是这样一种东西:服装标签的左下角有天线,中间有一个小小的点的小玩意儿,天线和芯片结合在一块儿,外面封装成吊牌就变成了服装标签,服装标签的信息就存储在里面了。标签可以重复使用、重复读写,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10年前一个RFID就要十几块钱人民币,但是现在不超过5毛钱。

中国的仓储协会曾经投资成立过亚太RFID技术协会,做过RFID杂志和网站,他们从2003年就开始推进RFID的应用,而RFID的繁荣也印证了他们的眼光。整个中国服装界已经渐渐地从条码转变到RFID,它让产品流通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

沙氏公司就是其中的收益者。他们用了RFID之后,100件一箱的衣服只花1秒钟就可以全部通过数据读取。从生产到流通到零售,RFID实现了全程管控,做到实时监管生产流程以及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

沙氏公司负责人说:“因为服装并没有很多复杂的技术在里面,也没有会阻挡电磁波的金属类东西,所以服装使用RFID是非常有效的。原先每个工人入库能力大概是800件左右,现在整个通道一箱一箱过的话可以达到3000件的效率,比用工人的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3倍。而且RFID的工艺进步非常大,其灵敏度和速度,及整个准确率上都能够达到99.9%以上。如果再配一个MiniReader,读取产品上的UHF标签,这样能让数据和手机产生关联,企业可以利用手机把RFID信息传递给后台,后台又把衣服的信息传递给手机,完成网络式的配送工作”。

此外,很多门店里10点关门之后就必须花两三个小时来做一些库存的盘点,如果用上RFID的话20分钟内就解决了。

除了RFID,语音分拣也协助企业把流通的准确性提升到99%。通过语音技术可以一次性拣不同的单子,6个,8个,16个都可以,还可以实现实时管理,管理层可以随时监控流水线上的情况。配送中心每天的订单数量和订单行数很多,跟踪难度比较大,信息是否有效传递,必须靠各种软件和硬件作为支撑,而RFID,语音分拣解放了企业的双手、双眼,提升了产能。

中国的制造业对于流通环节的把控、利润率的影响要素等,都开始进行完整的思考。太平鸟的物流总监殷浩说:“我们一直在关注物流的网络,除了实体的网络,我们背后还有一个虚拟的网络,它能支持更快的服务销售市场。生产工厂直接根据门店的订单把它的货物配送到门店,我们会关注两天或者三天的时间内企业可以辐射多少门店。各式各样的运输模式和方式,如何做到更经济和更快速,这关系到整个运输模式的构建”。

当然,这个模式的构建必须根植在生产采购运输上的网络,这个网络有一个中心点:库房。

早期,企业执行业务的过程之中基本上是客户给出一张订单,企业拿这份订单到相应的库位找到相应的货品。但是现在,基本上所有的WMS(仓库管理系统)都可以和RF(射频)之间实现无缝结合,RF取代了早期的纸质化的作业。WMS会把客户订单的需求拆分成一条一条的指令,这一条一条的指令会通过无线终端发射给企业的RF,企业的RF根据WMS当中软件所形成的算法优化最好的路径,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个一次循环的拣选――也就是说:可能有5张订单通过WMS逻辑分析以后会生成1000条指令,这1000条指令可以通过终端发射到RF,然后再投放给不同客户, RF和WMS之间的关联让“服装、物流、信息化”变成一张实时互动的网络。

KNAPP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陈震天说:“我们国内的物流发展速度非常快,一个是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和国外不可同日而语。第二、中国有中国的人口结构,市场结构庞大,我们的挑战是如何把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户要和我们形成一种伙伴关系,然后用户再把自己的诉求告诉我们”。

KNAPP公司曾和爱马仕进行合作,做了针对退货的库房。退货是服装企业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在线上和线下合并运营的情况下。如果做服装的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率高达60%,而企业的运营模式是用户可以无障碍的下单,免费退货,那么企业保持盈利呢?KNAPP认为,企业需要一个很快的“再发货系统”,于是他们开发了一个穿梭车系统给爱马仕做了库房,这个库房处理的100万个品规只用了30个人,平均的货物周转是四天以内。货物退进来以后四天之后一定要发出去。库房把这个中心的性质变成了“高效率的交换站”,所有的网民通过这个交换站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

陈震天说:“我们是物流自动化的专家,用户是自己行业方面的专家。只有大家变成一个伙伴关系进行合作才能借鉴先进的东西,并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物流中心的规模会越来越大,配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于自动化系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究竟是依赖人,还是依赖科技进行物流的改进呢?

显然是依赖科技。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承认:服装、物流和信息化三个词并在一起对于企业来说负担是非常重的,要找到三样都会的人很难,而整个的产品分销从订单、补货、配货、物流一直到门店终端老板,如果依靠互联网,几乎所有的流程都能够“傻瓜化”――这应该是所有的老板想要的结果,而除了internet,无人能做到。

网络规划怎么做最聪明?Internet给你管理系统

借鉴了当前物流发展进程的现状,我们也许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混合的状态――我们被融入全球网络,我们的服装也是在网络里销售,我们无论去美国还是欧洲,上面看见了Made in China、Made in India、Made in USA等等,总是一个混合的状态。

现在市场越来越要求你有灵活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和网络化的管理,你必须管好你的“库”,你的流通,让自己的“制造”及时参与竞争。

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前期规划,因为规划成功,可能只需要付出1分钱的代价,但如果失败,后期纠错可能是1万块钱。前期,前期,还是前期!好的前期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后期补货也同样重要,因为各个企业物流公司的具体地点不一样,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同样在路线方面要做一个路径的优化,既要考虑到从RDC到经销商门店,也要考虑车辆循环的使用,要配备固定的运输路线和紧急调拨的设备。企业在分析RDC(区域分发中心)资源的时候要分析整体成本,不能让这个库房过大,不经济,位置太偏,或者位置太中心,既要考虑库内的布局,它的作业时间,也要考虑到综合成本包括运输成本、操作层本,库房的设备配比,将这些成本对比算出最终的方案……好了,说了这么多,说白了,我们必须面对一件复杂的工作:网络规划。

仓库系统在中国的走红就是基于上述复杂的工作需求。

这一系统主要由两大块构成,一是货架系统,二是作业的车辆,其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车辆,一种是人上行叉车,既可以进行储存提取又可以进行拣选作业;另一种就是专门的拣选车辆,主要是用于拣选作业。

整个窄巷储存系统作业效率的时候更多地是叉车的作业效率,这些车辆经过20多年的发展,行驶速度和提升速度基本上也达到了极限,也就是说非常难以通过提升叉车的行驶速度来提升效能,因为这些车辆都是人工进行操作的,所以虽然有司机在上面操作可以把这个速度变得更快,但实际上司机不敢开到这么快,从安全的角度来讲也不允许开到这么快。于是,有企业推荐开发“仓库自动导航系统”。

仓库自动导航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不论如何,企业都需要一个地址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叉车配备的车载终端上,自动导航系统会在终端上安装一个中间件,就是物流界面软件,这个物流界面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叉车从现在的位置到目的地位置最优化的路径,进入优化路径之后,车辆的中央显示器上就会告诉操作人员这个车应该如何动作,应该前进还是后退,应该提升还是下降。在司机看到中央显示器的提示之后只需要把两个相应的操作按钮按到最大,这个时候车辆就会自动地优化它的行驶和提升的速度,自动到达目的地来实现这种自动行驶的功能。在作业完成之后,安装在车载终端的物流界面软件会自动向仓库管理系统发送一个确认信息,告诉企业,系统整个作业循环已经完成了,仓库管理系统接着发出下一个作业指令给这个设备。

就这样,仓库管理系统和企业车辆控制系统之间就能够流畅通讯了!

还有聪明的企业会把这个车载终端通过RFID接口和车辆主动系统连接在一起。有了这些配置之后,仓库自动导航系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因为它可以自动规划,形成一种固定模式,自动完成托盘存储动作,向仓库管理系统确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它还可以显著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因为它能成功规避作业车辆进入错误的巷道和货位,不再需要人工进行货位的寻找,大大减轻了司机的作业强度和对于司机作业经验的要求。

自动导航系统把效率提高了10%-20%!当然,工人也减少了一大半!

科瑞特伦的王志峰说:“以前我们常说‘预测总是错的’,客户心变得太快了,使得我们很难预测整个潮流。但是,一些拉动生产型的服装公司却非常精通网络规划,他们通过规划来实时掌握潮流的动向,快速的设计生产和推广。他们可以把风险控制到最低。”

比如泉州云衣尚公司,他们很有信心的向众人展示自己的通讯系统,因为这套系统让他们能够以销定产:“以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卖到海外去,客户需要来看工厂,检查资料、监督货期等等,现在只需要在生产车间装一个摄像头,客户通过系统就可以完全了解到产品的生产情况。”公司销售经理林水河指着一个像电视一样的设备说,“这台设备像电视一样,也配备了遥控器,有菜单选择,并且可以数据同步,培训、开会、互动等等都可以实现。”他表示,这套程序还有移动端口,意味着只要有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可以实现“移动会议”,企业可以即时了解到供应商的生产、终端的销售情况,免去了奔波的时间和成本,还增加了交易的准确率。

如今,还有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在尝试“商品预审和订货平台演示”,以及包括APP、OA在内的“产业云平台场景演示”等系统,涵盖了“商品结构 ―商品企划―设计研发―货品组织―预选订货―采购计划―生产环节―品质控制―现有销售方式”整个流程,有企业称基本解决了整个服装业各个环节的问题。

事实上,从纺织到染整,从面料到成衣,中国的纺织服装全行业已经进入了技术升级的快车道。低碳原材料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企业生产线的“智慧”程度不断提高,在当今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产业云平台”更是成为纺织服装“智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链怎么执行最稳定?用Internet分工合作

据统计,大概有30%-40%的企业因为过量生产,衣服开始贬值。电子产品大概每天贬值0.1%,服装会贬值0.4%,如果服装可以早10天卖出去的话可以让企业的毛利增加13%。――对此,企业都认同:一个持续成功的企业应该同时要两条腿走路,对内是供应链整合能力;对外是市场营销能力。

供应链的优化如此重要,那么,企业在网路规划之后,该如何保证供应链效率的完美执行呢?

ZARA是供应链的明星企业,它自己几乎拥有设计、面料、生产、销售等全部环节,一件产品从设计开始,经过选料、染整、剪裁、针缝、整烫的一系列生产工序,运往全球店铺终端上架,整个周期最长只需3周――在这个数字背后,是ZARA自己投资建立的纺织厂、服装加工厂,以及连接14个工厂的超大型自动化配销仓库和欧洲一些主要地区的独立物流运输企业。ZARA还选择与当地一些管理先进、能力强的企业进行参股形式的合作。

Zara完全是自己“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上的“链主”。

中国的美特斯邦威曾探索“虚拟经营”模式,把耗资最大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外包,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附加值更高的品牌塑造和产品设计。用今天的管理思路说,就是在“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中,成为链主。

美特斯邦威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环境中:2009年,中国服装市场的规模将近500亿元,到2013年是2050亿,预计到 2014年将达到5195亿,占到整个B2C市场的27%,也就是说服装服饰市场占据了整个B2C市场的1/4以上。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供应链的管理效率成为包括美特斯邦威在内的众多服企的第一个难题,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走精细化道路的第一步。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的呼吁是:“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让员工解放出来。中国要成为制造业王国,成败之举在于把人口红利变为头脑红利。”话语未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六科技革命”、“新工业革命”等名词纷至沓来――包括郭台铭在内的很多企业家,都试图找到供应链管理的切入点。

“中意混血儿”的雷迪波尔,想到的办法是在网络中拆分供应链。

“雷迪波尔现在的高端品牌都是在意大利生产,因为意大利的生产成本现在未必比中国企业高。而一些基础和跑量款则选择往东南亚工厂转移,最后的主力产品,他们还是希望在中国生产,但前提是,能找到生产成本适中且拥有良好信誉的国内生产商。可以说,我们的自有品牌Raidy Boer(雷迪波尔)、并购国际品牌GHILARO、品牌Ferrante(费兰特),对设计资源、供应链、渠道资源都进行了一个国际化整合。”雷迪波尔的副总裁卢山说:“我们都知道,Made in China出名的不是品牌,而是加工。如今伴随着大量国际品牌将代工厂转移出中国,Made in China明显已经魅力尽失,通过全球供应链的资源整合,我们对制造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基础款式,选择成本较低的供应商,未来或考虑将加工地点放至优势较大的东南亚市场;对于品牌的高端款式,必须坚持与意大利优质毛料、皮革供应商和制造商合作,打造精品高溢价的产品;而今后需继续探索的一点是,关注国内具有国际大品牌加工经验的供应商,找准适当时机寻求合作。”

来自香港的利丰公司副总裁林至颖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供应链整合非常重要,利丰就有自己的供应商网络,我们接到一份订单的时候,就会立刻开启供应商网络来寻求最适合的合作者。我觉得每个企业都应该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网络来应对上下游供应链的变化。”――利丰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了企业核心能力与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能力要素的互补,企业间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和利益,实现价值链的共赢。在谈及面向21世纪的供应链管理时,利丰的董事长赵丽娟说,供应链需要提供生产周期更短、成本效益更高且安全系数达标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在人才、先进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持续投资。

有业内专家指出,打散自己的供应链,重新整合,可以加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在平衡各个环节的同时具有全局观念。在当今世界,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差异化因素。外包解决方案虽然也可能会使服务大打折扣,但它产生的效用依然是企业的首选。Made in China完全可以通过跨国的合作,实现升级和转型。

“国内服装品牌期待国内代工厂能够调整与原有国际大品牌的合作模式,在产品设计、原创层面有所发展,在原有大订单模式基础上,能够创新出一条能够满足国内服装品牌的新合作模式”,卢山说。

采购怎么做最便捷?Internet给你商业人脉

Internet不仅能够解决生产,流通和管理等那么多事情,它的全球采购,恐怕将会对世界商贸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不仅是在中国,全球各地采购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2013年,服装企业的采购成本预算普遍增加10%~20%,上涨采购成本中5%~6%转嫁给下游的零售商。而增加的采购成本预算,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质量的监管。

“Made in Intenet”在采购方面的优势,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2003年时,衣联网的创始人开设了专供服装店主交流的“小店春秋”服装论坛,到2007年这个论坛已经聚集了超过20万服装店主,现在通过衣联网注册的服装店已经超过了85万家,这个群体庞大的采购需求促使衣联网创办了众所周知的备货节。备货节开幕后,有平均26.2 万流量涌入衣联网,访客高达到26万创衣联网新高,单店突破100万只用了20分钟!下订单数为12.4万个,每单单价平均为890.2元。就服装个别类目“外套”突破10万件只用了60分钟,也刷新了衣联网的历史记录。活动截止总成交额已有1.103亿元!

作为最大最专业的服装批发网站,衣联网现在已经入驻了9200多家服装一级批发商。相比白马等传统市场1000-3000户商家的规模,衣联网上的实体批发商主要来自十三行、沙河、白马、虎门等服装批发基地,二级批发商可以直接向他们拿一手货。目前有9200多家服装一级批发商,数量庞大的一手货源在备货节上活跃。

衣联网认为这一切太理所当然了:“现在的电商基本上处于一种资源过剩的状态,实际上我们也是同样的状态,麦考林也好、凡客也好都建了很多仓,买了很多地,也有自己的摄影棚,建了自己的摄影厂,有自己的QA,这些都是为了上百亿元的业务做准备的。现在是寒冬期,大家都在收缩规模,资源大量过剩,能力、系统、设备、设施都是过剩的,我们想既然要发挥规模效应,为什么不抱团?”

而参加备货节的批发商们有广阔的品牌货源,工厂货源,外贸货源,尾货货源,网络货源,五大货源齐备,价格又低至出厂价格8折,更具杀伤力的是:备货节特别推出了“备货免费拿样”的服务,免去服装零售商对网络服装批发货不对版的担忧。

“免费看样虽然还是要出押金,但来回邮费被商家和衣联网包了。而且如果我不满意,把衣服退给商家,押金也会退给我。看好了下订单的话,押金就当货款用”。一位批发商说:“我们的店,20分钟内订单成交额已经突破100万元,整个服装批发市场1小时内突破10万件不同款式外套的销量。这些成交数量还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刷新,市场真的非常活跃”。

但是有网批专家说,批发市场林立,需要什么款式都可以找到,要多少拿多少,这些算是资源吗?对于立足于做大做强的网络服装企业来说,批发市场的货具有很多难以避免的缺陷。比如同质化严重、质量无法保证、库存和成本的问题,但是对于淘宝小卖家或者是规模不大的服装电商,比如说自主设计、比如说贴牌加工或外发加工的企业,这些确实是资源。

市场上开一家红火一家的网络批发采购的电子商务网站证明了这一点,阿里的批发市场,生意宝网络采购大会,1688,慧聪……几乎所有的专业和非专业的领域都开辟了网络批发的阵地。趋之若鹜的是清一色的中小店家,而具有外单加工能力的大工程则成了最受欢迎的批发商。

“网络批发的买方一对多模型与卖方一对多模型不同,买方一对多模型中采购方承担了建立、维护和更新产品目录的工作。虽然这样花费较多,但采购方可以更紧密地控制整个采购流程。它可以限定目录中所需产品的种类和规格,甚至可以给不同的员工在采购不同产品时设定采购权限和数量限制。另外,员工只需通过一个界面就能了解到所有可能的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并能方便地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时,由于供求双方是通过采购方的网站进行文档传递,因此采购网站与采购方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将使这些文档流畅地被后台系统识别并处理。”一名精于批发生意的女老板介绍说:“现如今采购员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网络来实现采购。与普通采购员不同的是,网络采购员不仅要能熟练的使用电脑,还必须具有网络批发的产品信息对比等能力,难度并不比线下的大。”

据商务部推算,2010年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纺织品服装约占25%,远高于出口总额,到2016年可能超越美国,达到34万亿元人民 币,在2020年之前将超过50万亿元人民币。――而50万亿的市场,将越来越多的在线上实现交易。

“谁能够率先掌握电子技术,利用信息数据,谁必将会率先从商品的劳动力及资源生产成本上升困境中解脱出来,在电子商务运行时代,谁能降低运营商、商、经销商等构成的营销成本,谁必将在转换利润空间里获得新生”。技术类杂志《连线》月刊的前总编克里斯・安德森说,技术领域发生的改变将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他还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坚定地认为,数字革命将超越电脑世界,进入由实物构成的现实世界,并带来巨大的影响。

马云更是用堪称激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预测,这段话也被广泛传播:中国制造业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你还在想“Made in China”,就过时了,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叫“Made in Internet”,所有的零部件、采购都在互联网上完成。刚刚我们的汽车节里,有两个小伙子造了一辆跑车,除了壳是模仿法拉利以外,里面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在淘宝上采购的,这辆车破100多迈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还上车展了,最后以140万人民币卖掉了,叫“Made in Taobao”。

微观点

周成建:

美特斯邦威董事长

未来5-10年,我们整个企业应该从一个传统裁缝变成一个互联网裁缝。所谓互联网裁缝,并不只是在互联网上的销售,它是传统门店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模式,但在理念、文化、管理流程、供应链及整个机制上,应该是互联网的载体。这是我要做的,我始终在思考和推动这个事情。我个人觉得未来人会真正进入互联网的生活,互联网生活包括媒体、商务、社交和其它方面的生活为一体”。

蔡勇:

易科软件中国区总经理

制造业服务化是趋势,从制造加工转身为服务营销只是形式,而最关键的核心是:企业能否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对应的管理软件。因此,在大量制造业公司希望向服务营销索取效益的时候,应该首先深刻意识到实施满足转型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的执行力。

熊晓坤: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

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模式将是线上与线下协调发展,线下专卖店的功能将向“展示”倾斜,而线上或演变为销售的主要渠道。线下渠道租金不断上涨,较大程度削弱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在逐渐发生改变。国内企业的线上购物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否则将难以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占据渠道优势。

马云:

第3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九十年代初期,服装品牌就如雨后春笋般地茂盛起来。原来的服装批发商也就逐渐成为品牌。批发商为什么要转变为商呢?所谓“人为利而有所为”,当然是利润驱动!

实质上,也是品牌特许经营的市场优势使然。

大量事实证明,市场批发不仅风险系数、利润率、市场竞争比不过品牌,而且从宏观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批发已近夕阳,而从事特许品牌,则是从事服装销售者的金光大道。

许多经济学家也已著书立说对此做了大量的分析论证。

既然品牌有钱赚,有前途,那如何才能做一个成功的品牌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伺机而动,量力而行。所谓的“机”和“力”,就是成功运做品牌的必备条件。

时下的服装品牌大都采用的是特许专卖的经营模式,而特许经营也是时下最为成功的一种营销模式。因此,商要做好品牌,首要的就是要了解特许经营的游戏规则。

特许经营的核心就是统一,是一个成功模式的拷贝过程。商受许的不仅是商品,而是整个模式,包括品牌标志、店名、商标、经营标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经营方针等,都必须按照总部的全套模式进行。而这整个模式正是总部经过长久反复的实践印证、具有绝对科学和市场优势的成功模式。如果商不能理解和贯彻模式的精髓和要求,模式的市场优势就无法体现,你再好的品牌都是难有钱图的,更不用说多品牌,无异于多养了几个“败家子”。

因此,商在选取了的品牌后,务必深入认真地理解总部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品牌特性和品牌的市场定位;严格按照“统一”的原则,对辖区市场进行贯彻和传播,不惜代价地保证辖区市场与总部的要求保持一致,这样你才能将品牌的有利资源一网打尽,使品牌成为你的摇钱树。

当然,理解特许经营还只是初步的思想认识,而更重要的还是执行。无论是“千店一面”的统一,还是“保姆式”的终端维护,你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和团队去执行。这就要求商必须“公司化运做”,必须建立系统健全的营运机构,培养素质全面、业务专业的营销队伍,才能真正承担起终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服务,确保终端网络健康良性发展,发挥最大的品牌营销效能。

所谓维护服务,就是要求省商必须积极协助、督促终端全面贯彻特许经营品牌专卖的营销模式,严格遵守“统一”的特许原则;不断保持与终端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协助解决终端的实际困难;准确把握感性与理性混合的市场状态的特点,引导终端充分利用品牌专卖的资源和优势,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只有这样,终端才能深切体会到品牌专卖赢利模式的魅力,自觉维护终端的特许经营路线,忠诚地团结在你的品牌麾下。

除此之外,你还应掌握几样基本素质。

一、 科学合理地规划、开拓市场:

有的商片面追求加盟店的数量,盲目扩张,一味追求业绩的水平增长(即全省总业绩的增长),而不考虑单店业绩的垂直增长;招商加盟不做任何调查研究,来者不拒。结果开设的销售终端杂乱无章,良莠不齐。几年下来,力气花了不少,开三家倒两家甚至不断缩水,然后就开始怨天尤人。这就叫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不留后路。这种人缺乏把握市场的全局眼光、长远眼光,没有系统的营销策略。

商选定加盟的品牌后,首先要深入认真地理解总部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品牌特性和品牌的市场定位;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确切信息,对辖区的市场进行战略规划。正如战场的将军规划要攻占的领地一样,要制定全局、长远发展的建设策略,切实执行。有了良好的建设策略,招商加盟就成竹在胸,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招商加盟一定要把好质量的关,严格挑选加盟商,不要急功近利,给自己种下后患。

做完招商之后还要及时跟踪维护,督促、协助终端严格贯彻特许经营的模式。有的商只图一时之快,以为终端一开张就万事大吉,就可以坐收渔利;于是就不管不顾,任由加盟商去摆弄;结果下去一看,辛苦铺设的网络,挂羊头卖狗肉的、打着红旗做八国联军买卖的、四季改行变脸的应有尽有。也有的商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销售数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提货,多多益善,个个欢迎。别说形象统一,连品牌专卖都没法保证。如此一来,跟做地摊货、搞批发没有本质的区别,总部殚精竭虑塑造出来的品牌号召力,在当地市场逐渐削减,特许经营品牌专卖的市场优势更是荡然无存。不仅严重影响了品牌在当地的市场形象,而且给该市场的后续发展设下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此开发市场,无异于自掘坟墓。 二、学会科学订货、科学备货:[/b]

如何科学订货,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经过科学分析作出结论。

订货好比请客,订餐首先要了解用餐人的口味。不但要请人吃饱,还要请人吃好。我们的省级商就是请客的主人,请的就是属下的每个卖场。

首先,从胃口上来说,你要明白他们需要吃什么。这就要求每位商,首先要是卖场陈列专家,其次要是高明的买手。你必须弄清楚属下每种规格的卖场最佳陈列方案可分几个区,每个区要陈列哪些货,这些货要有几个系列、几个款式、几个色系。货有主销货、概念货、配色货等等,他们的比重又如何分配,这些都是非常有学问、有科学依据的。因此,要做到科学订货,首先要懂得基本陈列的重要性,然后再利用专业买手的高明眼光,来规划你的陈列内容,也就是:选货。

选货要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时尚潮流、消费者穿着情趣、习惯特点等,以一个高明买手的眼光,给每个下属卖场科学配货。买手必须要能准确把握当地的流行趋势、穿着喜好、消费心理等,如果自己吃不准,也可以在加盟商、导购员中发掘、培养买手;高明的买手对于订货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专业的买手,吃什么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科学解决。

解决了吃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吃多少的问题了。也就是如何吃饱的问题。

首先,你得先弄清楚每个人的食量,需要多少的饭菜才能让每个人吃饱。也就是订货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属下有多少个卖场,每个卖场的最佳陈列应该要多少货;另外还有多少个卖场要在本季启动经营,总共需要增加多少货保证开张经营的最佳势头。结合对各个卖场基本陈列的科学分析和以往同期的销售情况,最终确定你这次订货的基本数量。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订货的时候做到瞎子煮饺子,心中有数。

有的人或许会说,原来积压了不少的库存,如果我照单进货的话,可能前面的吃不了,后面的我还得兜着走;要是加大库存风险,形成恶性循环,那就更惨了。此话乍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但是细一追究,就不对了。

我们知道,产品一定要围绕市场需求,一切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指导,才能提高销售业绩,才能赢利。我们也知道,服装经营是一种感性经济,产品要跟着时尚潮流走,上个月的跑火货到下个月可能就要变死货了,如果你一直抱着死货眼巴巴地盼望消费者的垂怜,那你就会成为消费者遗忘的角落。因此,处理滞销货一定要当机立断,在“将滞未滞”时就要动刀,由滞销到死货就是你的损失过程;动刀早,往往损失少,而且新品上架快,成交量才会拔高,货流量才能最大化,利润也就最大化,同时又消除了库存风险。因此,要尽量避免死货,决不能让“死”货挡了“活”货的财路。要不然,你就真的是“不知死活”了。

当然,进销存调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于科学订货、科学备货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个成功商必备的条件。

第4篇

一、女性服装企业的格局与发展现状分析

要对女性服装市场与消费趋势进行细致地分析,就不能脱离对女性服装生产企业的格局、女性服装业的发展现状和女性品牌服装的市场与消费趋势及女性品牌服装的主要消费者的分析,因为这些是“VSIC”服装服饰企业能否生存并发展壮大、新产品能否建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和营销策略能否取得优良的销售效果的关键所在。

1)国内女性服装企业的格局分析

服装行业是我国发展比较快的行业之一,过去的二十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已有五万多家,总生产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一,占领了高达20%的全球服装生产市场,为我国出口创汇、解决就业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女性服装生产企业的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国内大中型女性服装生产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拥有精湛加工工艺水平但大多在做OEM的企业,这类企业主要是赚取加工费用,建立自有品牌较少,或者想创建自有知名品牌却因物流环境、市场开拓能力及配套供应面料的研发生产水平等因素制约而不能实现。这类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国内的低廉人工资源优势在逐步减弱,加工费用在降低,利润越来越薄;另一类是已拥有国内市场一线品牌的知名企业,这类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牌与渠道建设较成熟,并稳固占据了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这类企业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水平距国际水准有较大的差距,品牌内涵肤浅、渠道庞杂增加管理成本,并因新兴面料依赖进口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因入关以来国外同档次品牌的不断涌入,且这些外来品牌在价位与品牌力度方面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当国家进口关税在未来的几年内完全放开后,何去何从就要看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力度了;国内第三类企业创建了国内市场上大部分的二类品牌,因其规模和实力与国内大企业的差距,加上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和中端市场被国内一线品牌和外来的中档价位品牌占据的局面,这类企业在缺乏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的优势状态下在剩余市场艰难的搏斗着。

国内女性服装生产企业的现状,同时也给了有物流环境、市场开拓能力和设计水平,能配套供应面料的女性服装生产企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2)女装业的发展现状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大地增加了女性的消费能力,这为女性服装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03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共销售女装501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5%,女装销售量占全部服装销量的27%,销量所占的比重仍居各类服装品牌第一名。

从目前国内女装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区域特征突出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杭派、粤派、海派、闽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各派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区域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杭州女装,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粤派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各地均有自己显着的特点,而各地品牌在当地形成一定气候后,开始进军目标城市。

(2)积极寻求个性发展

现代消费者着装比较讲求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而服装当之无愧地成为表达中国女性自我个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显示,这已成为当今着装的主流时尚。其中色彩、款式最能表达人的个性,因此对于女装生产企业来说,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成为关键因素。女性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要求越来越高,女装企业也认识到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面向市场要求,更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要。这表明,中国女装企业在行业的认知上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女装业现状,不难看出中国女装的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女性品牌服装的市场与消费趋势分析

(1)女性品牌服装的市场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女装已经基本满足了女性衣着需要,但是却只有少女装相对有个性,而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市场产生了分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服装。目前,我国老年、中年等各个年龄阶段个性服装都很短缺,很多消费者往往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就近几年来的市场夹看,女装市场占有率前十名的品牌主要以年轻女性服装为主,尺寸、颜色和款式也不适合老中老年女性。

同样,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对中老年人来讲,可选性不大。由于老龄服装市场过分单调,一些中老年人在市场上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只好到裁缝店量身订做,大大的延长了购衣时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9377万多,将进人老龄社会,服装企业必定要重视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2)消费趋势分析

从近年来女性品牌服装流行趋势看,消费将向个性化、休闲化、多样化、时装化和品牌化转变。尤其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一定消费品位的白领们来说,她们更喜欢的是有个性、有休闲气质(如职业装向休闲职业装的转变)、时尚而又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服装。因此,一定时期内的消费市场将会出现两种趋向:一种是位于高端的国际名牌的销售将有所上升;另一种是中低档消费开始渐渐向中档消费转变。

此外,随着服装行业倡导“绿色”“环保”格调,消费更高档的“环保时装”也渐渐崭露头角,如价格不菲的纳米抗紫外线休闲装、海洋甲壳质纤维针织品、芦荟材质内衣等来自大自然的高科技产品,也是今后高消费的一大趋势。

在风格上来说,今后女性服装消费在兼顾朴素、大方、实惠同时,还会向自然、舒适、浪漫方向转变。质地上,热销的服装“纯度”将会更高,纯毛、纯棉、纯麻甚至纯丝等会更加走俏。天然原料稍微加工后制成的服装会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三、女性品牌服装的消费者分析

(1)消费阶层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进入小康型、城乡居民对服装的需求进一步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社会层次的消费群:

a)名牌服装消费群:

这个阶层人员包括外企工作人员、着名演艺界人士、个体经营者、农民企业家、涉外机构高级人员、金融界人士等,约占总人数的0.61%,而消费量即占到3%。

b)中档服装消费层。

这个层次主要是城市中的工薪层和农村的富余户,约占城市人口的60%,农村人口的20%;

c)低档服装消费层。

主要是城镇中低收入者、失业人员以及农村主要人口,约占城镇人口的25%,在农村约占60%。

(2)不同年龄消费者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女装已经基本满足了女性衣着需要,但是却只有少女装相对有个性,而现代消费者着装讲究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和完美,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市场产生了分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服装。主要有以下三种年龄层次的消费者:

a)15岁----25岁的青少年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主要是学生和刚走上社会工作不久的人,经济大都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这群人对服装的追求标准主要是在流行和新颖性上,是更换服装最快的一群,他们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无力购买名牌服装。他们是品牌服装的潜在消费群。

b)25岁----45岁的中青年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已经工作或者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生活的品质,注重生活品位。她们认为服装是个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故对其的要求比较高。这群人是品牌服装的主要消费群;

c)46岁以上中老年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占有主导地位,经济收入处于衰退或者停滞的阶段,对服装的要求不高或者不能要求太高,不是品牌服装的主导消费者。

(3)不同区域消费者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华北及华东地区的人均服装消费额分别为920元及790元,高于全国的521元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人均服装消费能力最高,上海的人均服装消费额更达到1,587元,北京则达1,387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类支出占总支出约10%左右,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类支出占总支出约6%左右。

四、品牌的定位推广

1.通过电视广告进行宣传,最好是在热播的电视台,在黄金广告时段进行。

2.在销售过程中平凡搞促销活动,让”VSIC“品牌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

3.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广告进行乘胜追击让消费者真正明白”VSIC“这一品牌。

产品推广方案作品3

一、如何做品牌

做品牌尽管已经成为国内服装企业的共识,但是目前很多服装企业对品牌建设的理解比较片面。要实现品牌的树立,必须注意到:

第一,做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

前些年,服装企业都知道名牌好卖且能卖高价,可自己在做品牌方面却把品牌当商标,功夫和心思全搁在如何模仿名牌服装上了。集体跟风的结果是“千人一面”,消费者只识衣服不识品牌,服装企业生产出与名牌一样的服装产品却无法获得名牌产品的高额利润。痛定思痛之后,服装企业又开始高举“设计师”大旗。遗憾的是,服装企业与知名设计师的联姻并没有走出“短命”的怪圈。

第二,用个性营销模式创造个性品牌

单一的产品个性化很容易被其他服装企业借鉴和模仿,一旦被大量克隆之后,产品的个性也就不存在了。而个性品牌不一样,品牌个性越明显,其被克隆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实现品牌个性化的突破

一)品牌的定位

总的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定位:

1)品牌的概念:讲述的就是产品的来源以及历史,提供给消费者对产品内涵的理解。产品从设计到包装以及相关的宣传都是围绕品牌的概念来进行的,比如为一个运动休闲服装进行品牌概念的树立,就可以一个故事的讲述来定义为力量与美丽间的对比,这样产品的设计就以体现力度美以及年轻人活力而进行,产品的包装也会变得比较前卫或者是时髦,同时推广也会选用年轻偶像或者是运动来体现。

2)品牌的风格: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以及被认同的特点,可以分为正装、日常便装,休闲装,运动装,时装等。每个类型中又可以分为粗狂的,传统的,前卫的等。

3)品牌的服务对象:产品适合穿着人群以及这些对象的背景。

4)品牌的设计特点:主要是从商标、款式外型、面料、色彩等方面来体现个性化。

5)品牌的价位设计:确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品牌在市场的系列价格。

6)品牌的服务:提供销售中以及售后的系列服务。

二)、如何实现产品品牌的定位

现代消费者追求个性,展现自我。“韩服”之所以能够畅销于海内外,其原因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时代心理与所需展示的风格。

KOOGI是“韩服”中的一个知名品牌。它之所以成为知名品牌,并不是因为“KOOGI”这五个字母与“5001”四个数字紧密相连以暗示消费者:其服装非常前卫,即使时间跨越到5001年,也不过时的理念,而是它能够合进地运用市场细分的组合手段,将市场定位于当代具有活泼、躁动甚至有些叛逆心理,渴望前卫、新潮又强烈突出自我,无时不透发了青春气息风格的15—20岁间的青少年群体上,将品牌定位于极端的前卫与另类上。同时,为了体现服装的个性化,避免服装间的雷同,KOOGI的每一款服装都是小批量上市的。即使有些款式看似雷同,但细微之处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如:纽扣的位置、衣服的长短、颜色的搭配等。KOOGI的这些营销举措,无疑迎合了当代青少年要求突出自我、与众不同的迫切需求,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尽管KOOGI服装的价格不菲。

通过对KOOGI服装的简单分析,对于那些仅仅知道靠降价促销的中国服装企业能否有所启迪呢不容置疑的是,在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服装时代,适者生存并发展的服装企业一定是那些能准确把握消费群个性需求的企业。

未来服装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应该单纯的停留在25—50岁这种年龄范围过大的市场细分基础上,也不应该停留在“白领”或“蓝领”这种简单的职业划分标准上,更不应该停留在“时尚、自然、舒适”这种任何服装企业均可以使用的、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抽象词汇上,而应该是对消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细分。比如:外资企业中的白领与内资企业的白领,25岁的白领与40岁的白领,他们虽然都统属于白领阶层,但可以肯定,他们对服装的需求与理解是不同的。有文化的中老年人与无文化的中老年人,50岁有文化的中老年人与65岁有文化的中老年人,城市中的中老年人与农村的中老年人,他们虽然都是中老年人,但可以肯定,他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与理解肯定有着明显的差异。

可能有人会问,当所有的服装企业都无一例外地采用科学的市场细分标准,准确把握住消费群的个性需求时,企业还有何优势可言呢熞知道,时尚的服装永远不会面临饱和的市场,何况市场细分只是营销中的一段手段。服装企业要有效地满足消费群日益翻新的需求,就必须对这种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与透彻的理解,这对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

三)、品牌的构成

1、产品自身设计

主要包括:

1)品牌的号型系列搭配

2)品牌的号型生产数量比例

3)品牌的色系

4)品牌的款式设计

5)品牌的面辅料选择

6)品牌似的产品质量要求

8)品牌的包装

9)品牌的各种标牌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强调设计师与营销部门的密切配合,设计出来的产品一定要符合品牌个性,而且是市场所需要的。

2、价格定位。

价格竞争并非企业的唯一竞争手段。中国着名运动装品牌“李宁”在价格制定就明显高出其它国产品牌,但又明显低于进口品牌,而且对于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的年轻消费者来说,“李宁”产品的价格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压力。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价格的制定来确认自己产品的地位,同时也可以清晰地锁定自己的产品消费目标人群,而实现这一切,都是必须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分析就才可以制定出相应适合的价格的。

3、品牌的宣传

品牌的形象塑造与推广是企业营销的重要环节。虽然品牌推广的方式各种各样,但除了商品销售及“口碑”传播外,大体可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直销式”推广;二是“中介式”推广。“直销”推广是通过企业参与或举办的社会活动面对面地向现场的特殊消费者宣扬品牌;“中介式”推广主要通过媒体广告和专栏评论、专题报道等向社会宣传品牌。

时装“秀”不仅以其品牌形象和产品风格来“面对面”地直接感染现场观众,而且还为品牌的“中介”推广提供了依据和“素材”。因此,作“秀”者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现场氛围,而且要注重摄影师、摄像师对灯光、舞美的要求,为制作电视片、专场录像带、产品宣传册等“后加工产品”创造条件。

4、顾客服务

顾客服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进攻手段,服务也可以创造价值和利润。顾客在店面、销售点挑选服装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顾客服务在服装产品行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很好的展示个性的地方。在这当中,销售人员除了所必要的基本礼貌和热情之外,专业的装扮知识和恰当的服务是更为关键的环节,因为他们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更销售出去的是品牌的形象与品牌的精神。

5、店面设计

同时,要通过店面生动化、人性化、服务化来体现品牌的特点。店面生动化是从店面格局设计、视觉统一、产品陈列、POP、辅助销售工具等,实施全面系统的策划和管理,通过有效的环境规划、气氛营造、产品陈列等使卖场更加能够吸引消费者光临,最终促成消费者购买产品,实现整体销售的迅速提升。与媒体广告相比,店面生动化是一种较为廉价的推广手段,非常适合国内众多的中小型服装企业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店面生动化对品牌个性的塑造十分有效。

二、品牌的延伸

1、多品牌的战略

多品牌战略的开始实施,应该是在主品牌风格突出的情形下,为了将资源充分利用而展开的。

它应该能帮企业拓宽经营、提升档次。它的实施应注意遵从几个法则:

一是副品牌法则。

纽约的“唐娜凯伦”推出副品牌“DKNY”,就是为了区隔不同价位的消费者。而国内“七匹狼”的副品牌“与狼共舞”,推出时也是为了保持住批发市场的那部分客户。

第二点是扩张法则。这主要是从销售领域来讲。有时品牌需要拓宽宽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那么佐丹奴、班尼路都是这样,“波司登”购并“雪中飞”也是一例。

其他还有延伸法则、伙伴法则、姊妹法则,都要从企业当时需要去推动多品牌战略。

此外,多品牌经营应考虑到品牌的宽广性、各品牌的特性、各品牌的品牌名称、市场评估、品牌的掌握这些环节。

多品牌战略的实施更应顾及各品牌的文化内涵的经营。目前服装界一提品牌文化就是请明星代言人,这有失远虑。而且许多明星与产品风格没有很好地粘合在一起,也会是败笔。“七匹狼”在品牌诉求中,注意突出“狼”的特性,以此来演绎与众不同的人生观点,有了一个容易辩识的特点。而Esprit,它注重通过时尚生活的倡导来塑造品牌文化,也很独特。

2、如何实施品牌延伸

服装品牌延伸,即以某一既有品牌为核心,通过对其核心因素的展拓,形成新的品牌线或产品线。前者为主体品牌,后者为延伸品牌或延伸产品线,由此构成一个品牌族。

服装品牌延伸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1)、服装品类的扩展

一个服装品牌面世时,总是针对某一目标消费群推出某一或几类服装。一旦它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即可利用其信誉度进行类似消费层面中的服装品类的扩展以求品牌延伸。其形式细分为:

a)男装、女装及童装间的互动

如果以消费对象为基准,服装可分为男装、女装及童装三大品类。着名的迪奥品牌则由最早的女装扩展为女装、男装及童装兼具。

b)正式服装、半正式服装、便装及家居服间的展拓

以消费者使用场合为基准,服装可分为正式服装、半正式服装、便装及家居服。此间的服装品牌延伸如以正式服装为主的比尔布拉斯到便装式的布拉斯运动装;拉尔夫劳伦的内衣更被视为美国三大女装品牌之一。

c)某一特殊服装品牌的强势借用

有些服装品牌以某一类最为着名,通过知名度的移罩,可再作品牌延伸。如芬迪以裘皮服装着称,但如今其普通材料时装也很出色;古奇也已由最早的皮革产品延伸至机织、针织时装系列。

2)、细分市场的跨越

服装品牌的这一延伸形式主要着眼于目标消费群的移并。得益于主体品牌的知名度集中在流行传播中位于高层的目标消费群,利用时尚的传递,将产品延续到相邻的社会群落,实现细分市场的跨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级女装品牌,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最早看到成衣市场的潜力,利用高级女装在流行中的先导地位及皮尔卡丹品牌在高级女装中的影响于1962年起用同一品牌名生产高级成衣并取得辉煌业绩,随着高级女装及高级时装消费层的萎缩,几乎所有高级女装及高级时装品牌都附加了高级成衣系列并以此为主要经济收益。撑高级女装或高级时装大旗行高级成衣之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产品延伸必须在关联密切的消费群落间进行,否则会因名牌的联想效应不足而失败。如果将一高级女装品牌用于普通成衣生产,很可能会让人觉得普通成衣是盗用名牌或对原品牌产生失望和失落感而影响名牌声望。

3、二线品牌或二线产品

二线品牌或二线产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两种品牌延伸特点的新形式,始作蛹者为美国品牌安妮卡伦的二线品牌安妮卡兰二号。二线品牌起因于消费者兴趣的转移,时装大众化的潮流及品牌经营者扩大市场的欲望。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平素充实的生活方法风行全球,“买得起的服装”倍受各阶层消费者重视,原在八十年代以高价位为主的服装名牌纷纷在保持原有的设计格调的基础上降低材质及销售成本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推出二线品牌。如美国的唐纳卡兰的二线品牌DKNY在1997年全球销量达3亿美元;卡尔万克莱因的CK卡尔万克莱因仅批发就超过1。75亿美元。从某种意义上看,部分二线品牌的知名度已不在原来意义中的二线品牌了,而实现了柳暗花明的效果。

三、批发型企业如何建品牌

随着服装批发市场的日见萎缩,众多的服装生产商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品牌经营,连锁发展”这一诱人的阵地上来。一夜之间,在所有的大中城市及至乡镇,各类时装品牌纷纷而出,并正以连锁营销的模式迅猛发展,这就使得众多生产商家极欲“变脸上市”,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品牌经营真是如此易为吗生产批发型的企业真正到了日落黄昏,风光不再的地步并非如此,但品牌经营更易塑造形象,更具知名度,更能深入人心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从生产批发到品牌经营转型的过程是否也有捷径可走呢捷径有否或许不知道,但方法却是有的,或许可称之为成功的捷径。

首先,转型厂商遇到的便是产品设计,开发问题,传统的服装生产厂家以往只须成功抓住每年每季的潮流,生产出数种“火爆款式”,确保产品质量,低价批发,跟风作业即可大赚特赚,但“好景难再”,此类机会在今天潮流纷争的服装市场更显少之又少,而作为品牌连锁经营开设专卖店或发展加盟,产品必须是系列化,全方位的,必须使整个卖场的产品更为完善,如上衣、下装甚至配饰各占有多少比例,服装风格、路线等等都要早有预算,产品的开发生产已由“量化”向“质化”的方向转变,那么,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开发设计中心就显得必不可少,方可从面料开发伊始直至设计、打版、成衣等逐步实施,所以,产品开发设计作为品牌经营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其二,市场及价格因素。作为生产批发型企业,在以往的业务活动中,不需直接面对顾客,所以亦无需制定产品市场定价,而作为品牌经营,已经变换为一种零售形态,企业必须直接面对市场,产品方向及零售价格就要小心把握,店铺选址更会分至某省某城及至某街区,产品零售价格的确定又与批发价格的制定迥然不同,作为零售营销形态,定价时必须考虑到行政费用的支出、铺租、装修、宣传推广及设备等各类成本,而以往,这些都是批发客户去考虑的,所以,转型企业取得和分析自有已往的批发客户的资料显得尤为关键,其中包括他们的营铺形态、自有街铺或是百货广场铺位租金水准等,价格定位,即以何种售价将产品卖给客人,折扣情况、有否讲价等等,因为,作为品牌连锁经营,在大部分的市场范围内,必须是统一定价,而非讲价政策,但往往定价销售时会导致业绩与批发商经营时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撘虼蟛糠峙发客户销售时可讲价,能否在产品定价销售时,做到业绩良好,就涉及到以上所讲的市场及价格定位问题更加重要。

第5篇

大数据的五大作用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合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态,这些应用不断产生大数据。云计算为这些海量、多样化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平台。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与优化,将结果反馈到上述应用中,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大数据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面向大数据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会不断涌现。在硬件与集成设备领域,大数据将对芯片、存储产业产生重要影响,还将催生一体化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器、内存计算等市场。在软件与服务领域,大数据将引发数据快速处理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和软件产品的发展。

大数据应用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经营决策正在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零售商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应对;可以为商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帮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和个性化的需求服务。

大数据促使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发生重大改变。在大数据时代,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海量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对策。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数据信息应用,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大数据引爆全球信息技术和商业变革。在某种意义上讲“云计算是大数据的IT基础,大数据则是云计算的一个升级应用。”云计算是大数据成长的驱动力,而另一方面,由于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实时,这就更加需要云计算去处理,所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大数据的出现,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的信息技术与商业变革。在技术上,大数据使从数据当中提取信息的常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技术领域,以往更多是依靠模型的方法,现在我们可以借用规模庞大的数据,用基于统计的方法,有望使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这些技术领域在大数据时代取得新的进展。在商业模式上,大数据给营销业务提供了服务创新的机会。

大数据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应用

数字化服装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服装行业也开始进入服装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变革时代。目前,服装数字化技术已经涵盖整个服装工业设计生产的全部过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服装设计注入了新的理念,将想象通过电脑变为现实,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内容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构思和创意。数字化技术使服装产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也随之提高,给服装设计师也带来了巨大的灵感和震撼。

1、数字化面料设计

数字化技术在软件的特效菜单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一些独特的艺术处理,能奇妙地改变图像的效果,成为服装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在进行面料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相互衬托,互相对比,利用图像花纹,还可生成相对逼真的效果,使服装造型与图像花纹巧妙结合。

2、数字化成衣款式设计

数字化服装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服装设计和生产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服装专业教学和生产都在广泛开展数字化设计和应用。其提高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服装产品的质量,提升了服装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文化含量,这是我国服装行业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服装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应作出适时调整。

3、数字化样板设计

消费者对服装品味的追求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促使服装生产向着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短周期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服装企业必须使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服装CAD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服装工业结合的产物,它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工具。

数字化服装生产

数字化服装生产和管理是集先进服装生产技术、数字化技术、先进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式。它是借助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系统化的管理整合服装企业生产流程、人力物力、数据管理、资源管理等。

1、数字化服装自动化生产线

数字化服装自动生产线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制作工艺数据化和程序化地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通过自动化模板缝纫机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联结起来,自动完成服装成衣的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的生产系统。

目前,也有一些大型服装企业开始运用电脑自动裁床、吊挂生产系统等先进的设备从事自动流水线建设。服装自动流水线系统按控制方法可分为机械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现代生产中多采用后者。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上参数的设定实现衣片的按工位传送和各工位间的实时调节与控制。正因为如此,系统的电脑控制将各工位自动化缝制的断流、缝制工段到整烫工段的断流、整烫工段各工位的断流、整烫工段到服装成品物流配送的断流,进行信息的直接联接,所以服装吊挂系统是服装企业实现大数据共享信息化制造不可缺少的设备,没有它,企业大数据共享信息化就没有了通道。

2、服装RFID

射频识别系统(RFID)又称电子标签或“电子菲”。服装信息管理系统则是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实时采集工人生产信息以及工作效能,为工厂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管理者从系统平台获取实时生产数据,可随时随地了解关于生产进度、员工表现、车位状态、在制品数量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同时电子标签为管理人员、公司高层和车间一线工人建立了一个连接渠道,每个工人的生产进度可以直接反馈到管理人,实时统计工人计件工资,评估工人表现,不同角度的多种分析数据,以便管理者做出客观决策和深层挖掘更有意义的数据。从而提高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3、服装EMTM

数字化服装量身定制系统(EMTM)是将产品重组以及生产过程重组转化为批量生产。首先通过三维人体扫描系统获得的客户人体各部位规格信息,通过电子订单传输到生产的服装CAD系统,系统根据相应的尺码信息和客户对服装款式的要求(放松量、长度、宽度等方面的喜好信息),在服装样板库中找到相应的匹配的样板,此系统从获取数据到样衣衣片完成、输出缩短到8秒,最终进行系统生产的快速反应方式。按照客户具体要求量身定制,做到量体裁衣,是服装真正做到合体舒适;对于群体客户职业装或者制服的制定,需要寻找与之相应的合身的尺码组合。整个操作过程,从获取数据到成衣的完成只需2~3天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定制生产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速度。数字化服装量身定制生产已经成为国内外服装生产领域研究的重点,并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服装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服装营销

服装ERP是服装数字化营销管理的一个最有效工具。不同企业由于厂情差异大、企业生产的个性化特点强等现实因素,应用服装ERP必须创造性地构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特色服装ERP体系,明确企业信息化需求,因地制宜,坚持适“度”而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我个人认为服装ERP的特色化本土化应用要放弃服装ERP先进的管理思想,绝对是认识上的误区。恰恰相反,服装ERP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的理念、原理和方法,这一点是企业应用服装ERP首先要认识到的。而服装ERP应用软件则是集成了服装ERP的核心理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先进企业管理实践的支持企业运营的工具。对服装ERP基本的管理理念,原理和方法的认识的深浅,直接影响服装ERP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用的效果。

在现代服装企业营销管理中,企业主要是依靠信息中心和财务数据,商品管理营销也可以是具体、可执行的方案,而不是用文字描述,商品计划形成商品的企划要满足企业的战略,企业利润,把这些相关信息合并到商品企划当中,而公司的买手以及采购人员会结合产品企划,结合营销规划,实施产品定单,让销售进度,物流、调配、促销等全部都在计划当中完成的,数字化管理将是服装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标志着一种新兴的服装商务模式的产生。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交易模式将由C2C模式逐步向B2C模式转换。C2C模式虽然经济便利,但一些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给客户一个更加诚信的形象,他们会投资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从而过渡到B2C模式。同时,由于服装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需要不同的个,这就要求服装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多种个性化的服务。

基于大数据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服装NAD技术(Net Aided Design是网络辅助设计系统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可以进入网络的虚拟空间去选购时装,进行任意的挑选、搭配、试穿,达到最终理想的效果。服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将服装CAD、CAM、可视缝合设计技术VSD、NAD技术与管理信息(MIS)、柔性制造技术(FMS)、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等系统组成一个服装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从而提高服装企业大数据共享信息技术建设,促使服装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完善及业务流程模式的优化,实现具有快速反应功能的服装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运用大数据共享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可以整合并优化产业链,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以此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升级。

大数据应用的好处

即时准确采集生产数据,便于掌握生产动态。生产数据的实时反馈是保证生产运营畅通的基础。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在生产车间采集实时生产数据是通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插拔卡或刷卡的方式来实现,RFID阅读器通过读出RFID卡中所带有的特定信息实时的反馈到系统中,服务器并每5秒钟更新一次数据。通过这种操作方式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和数据分析。

生产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提升。生产车间实时生产数据反馈到系统,通过系统监控可以实时的发现阻碍生产流水线畅通的原因所在,及时的发现生产瓶颈所在。系统是通过实时数据归集对每个车间、每个组、每个车位及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可以发现任何生产环节出现的非正常状态,保障了流水线的畅通,提高了生产力。

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生产线车工的工作状态。系统能够实时的监控生产线工人的状态,通过对员工在每台车位的不同状态的观察,从而实现工厂整体的透明化管理,提高工厂管理的效率。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匹配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先进评比等策略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整体产量得到提升。

订单进度实时跟踪,保障及时交货。订单如果不能及时交货意味着企业不但不能盈利反而导致亏损,同时也影响企业的信誉度。运用大数据,系统不单从整个订单的进度入手更为细节的了解每个订单款式的颜色、尺码的完成数量,还能精确的掌握每个订单的生产进度,达到及时交货的目的。

严格质量管控,降低返修率。质量是生产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也是企业面对客户的品牌保证,而最高目标就是要达到质量问题退货率为零。在系统严格的质量管理的情况下,把责任追踪到个人身上,把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是在什么时间做的什么订单的什么颜色什么尺码的产品一一记录在案,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又抓上来质量工作,降低了返修率的同时提高了生产力。

快速进行产能和计件薪资的统计。传统的产量统计和工人计件薪资的核算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数据的滞后性,数据失真都造成了不良后果。然而在系统全面使用后,通过系统来统计工人的产能以及计件薪资,可以代替原有的人工统计方式,提高了生产数据的统计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工人真实的产量统计和实时的薪资报表,便于薪资的核算,提高公司生产运营的效率。

利用大数据挖掘商机,推动企业开拓新市场。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对企业销售信息或网上商城的销售实绩、POS销售终端以及会员属性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检测每个顾客属性的销售倾向和商品间的交叉销售率以及促销活动的效果。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分析出有利于营销策略制定的参考依据,占据竞争优势抓住了商机。运用大数据的最新信息技术引领市场发展,创造出大数据时代新型的商务模式。

运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出不同消费需求,从而实现差异化服务。大数据平台是支撑新商务模式基础,在多种决定价格的因素(如服装的款式、色彩、风格、工艺板型等)和每月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价格计算推算系统。需要整合的基础数据过于庞大,为了导出价格计算准确推算,以往需要数日才能处理的数据,运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只用半小时以内就处理完了。也就是说大数据技术解决了商务模式问题。通过信息分析集群处理和验证,成功地构建了最佳价格计算程序,提高了“同一品质,同一价格”的精确度。

第6篇

仅仅过了一年,大家发现,微信竟然成为电商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成为电商的入口,是微信的战略之一。而腾讯也在不停地改变着自己在微信电商方面的策略:2013年8月,微信5.0把公众账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并加入了支付功能,随后,淘宝完全屏蔽了微信公众账号和能够指向其他网购平台的外链二维码图片;2013年11月,腾讯旗下的电商易迅入驻微信“我的银行卡”;2014年,腾讯却把拍拍、QQ商城和部分易迅股权打包给了京东,并向京东开放了微信的接口。随后,在微信“我的银行卡”中,京东微店取代了之前的易迅;5月29日,腾讯又正式宣布推出“微信小店”,凡是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的认证服务号皆可在公众平台自助申请“微信小店”功能。

“微信向京东开放接口、推出微信小店后,微信电商的概念就尘埃落定,没有人会再怀疑微信电商的生态了。”西村农品创始人冯舒翔说。2013年5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尝试着利用微信朋友圈贩卖家乡甘肃的大枣,当时的他也没有想到,不到一年他已经把供应规模扩大到了4万亩枣园和两个农村合作社。

在过去一年,至少数万人加入了微信电商的行列。这些人里既包括了像冯舒翔这样的草根创业者,也包括了像联想副总裁陈旭东这样的大公司高管。2013年12月8日,陈旭东在朋友圈里说:自己将在微信上开个小店,每周推荐一款自己用着好的东东给朋友们。最终,有1240人赞成陈旭东用“旭de东东―抢”作为其微店的名字。陈旭东卖的第一款产品是联想Yoga平板电脑用的OTG线,可以给手机充电。

当然,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陈旭东的尝鲜只是为了公司管理需要理解新事物。3天后,陈旭东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提出要向互联网转型。他在邮件里说,“站在互联网的山头往自己这个山头望,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攻占自己这个山头;一旦发现机会,就应该建立起新的业务模式,主动去进攻自己这个山头。” 显然,在他看来,微信电商值得重视。

朋友圈电商的进化

几乎所有的人赞同,微信电商是从一部分人利用朋友圈代购、卖高仿产品开始的。

对于原本在北京大红门一家服装批发公司上班的陈欣来说,利用朋友圈里做生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2012年4月,微信4.0上线,加入了朋友圈和相册功能。平时喜欢打扮、自拍的她,开始频繁在朋友圈里晒各种自拍照。“我发现,朋友们不但点赞,还经常问我衣服和包包在哪里买的。”被问的多了,陈欣就想,为什么不批发衣服直接在朋友圈卖呢?

抱着赚外快的心里,陈欣开始了自己的朋友圈创业之路。经过同事的介绍,陈欣找到了一家可以直接拿货的渠道。因为订单量不大,对方开始并不乐意接陈欣的单。陈欣看来,在朋友圈做生意的第一步是能找到货源,“我有些朋友也想用朋友圈做服装生意,但根本拿不到货。有人去动物园拿货,一件衣服比我拿货的渠道高十几块,而且衣服质量完全不能比。”

陈欣每个月都会去厂家那里看样衣,挑选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衣服进行搭配,然后拍照,放在朋友圈里出售。刚开始只是一些好朋友捧场,渐渐地越来越多小女生加她为好友,买衣服。“我没有淘宝店,就只在朋友圈里卖,对方通过微信告诉我想要的款式,通过支付宝把钱付给我,我再把衣服快递出去。”在陈欣看来,利用朋友圈卖货,既不需要图片设计也不需要支付费用,非常简单。“我卖的就是A货,是服装厂照着大品牌的最新款做的,但是我拿的货质量一点也不差。我还没接到过投诉。”

大量淘宝店主也开始迁徙到微信上来。此前先后做过记者、华尔街英语销售的陶陶在辞职后到了新西兰边打工边旅游,偶然发现了当地一款好用的蜂毒护肤品,“只是单纯晒一晒。那时微信还没现在火,谁承想,朋友们纷纷要求代购。”2013年初,回国后的陶陶不想继续工作,就干脆做起了全职代购。

一开始,陶陶并没有想过依靠微信做生意。她先在淘宝注册了“乐陶陶新西兰代购”,但是却一直没有流量。“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又没那么多钱去砸广告,就想先利用微信上把产品宣传给周围的人。”因为朋友们知道陶陶在新西兰的经历,就都纷纷解囊购买,慢慢小店的生意就做起来了。“小店开了一年多,最神奇的是没有一天是零订单。都是眼瞅着临近旁晚还没订单,马上在微信上发个小广告,就有人留言要买东西啦。”陶陶开心地说。陶陶的生意主要还是在她的淘宝小店里完成的,微信主要起到了导流的作用。

如果说第一波微信电商的尝试属于以服装、配饰和化妆品为主的“衣食住行”中的“衣”,第二波则是以“食”为主。

西村农品的创始人冯舒翔就认为自己属于微信电商的第二批创业者。2013年5月,在朋友的劝说下,冯舒翔离开之前的媒体,开始尝试着在朋友圈里贩卖家乡甘肃的大枣。开始,他同样采用了最原始的交易方法,客户通过微信下单,通过支付宝支付。生意进行得特别顺利,最高峰的时候,靠着冯舒翔一个人,一个半月就销售出了6吨的大枣。

邵嘉翔原来是新民网创始人,偶然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了一下自己买的新西兰北极贝,结果引来了六七十个人问询细节。凭着13年的媒体从业经验,邵嘉翔于2013年3月离开媒体开始创业,成立了一个“翔哥特供”的小项目,依托微信在朋友圈销售高端食材,几个月下来,月销售额近10万元。

在分析师们看来,生鲜和农产品生意在微信朋友圈兴起的根本在于生鲜电商的兴起。“搞生鲜电商,开始不能当土豪,越土豪越没戏。” 电商分析师、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发现,与平台电商不同,其实淘宝、天猫和京东上的个体生鲜玩家一直都在盈利。而相比之下,利用朋友圈做生鲜和农产品生意,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如今,鲁振旺也开始尝试着做起了生鲜生意。

“微信是个大流量入口,创意的营销方式可以通过朋友圈关系链传播,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精准营销。”易积电器市场部高级营销经理Amy说。但这些依靠微信朋友圈做的小生意,还不能算是微信电商。“交易的闭环不在微信,微信只是起到触达影响渠道价值的作用。”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说。

冯舒翔也发现了问题,微信朋友圈只适合小规模的生意,随着生意的扩大,单纯的依靠微信下单、支付宝支付的交易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进入2014年,冯舒翔成立了西村农品,告别了只靠一个人在朋友圈更新图片、接收订单的模式。“我现在已经不用纯朋友圈推广的方式去做了,”他认为,微信电商已经完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微店时代的独立平台时代。“不但要通过第三方开发微信店铺,而但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营销链条。”

微信支付的开通让微信真正成为一个电商的强势渠道。2013年8月,微信5.0加入支付功能。几乎同一时间,无论是依托于电商平台的小型商户,还是像联想、中兴这样大体量的公司都注意到了同一个现象:用户去了移动端,其中微信成为打开率和停留时间都很长的超级App,运营者也开始在自己的公众账号里嵌入五花八门的应用程序。

2013年11月份,联想事业部数字营销总监赵海生找到微信负责人,谈起了大微mall的构建规划――在其公共账号 “联想服务”中增加“专卖店”栏目,各地联想经销商可以加入并获得一个展示位。

“微信方面1天半给了答复,决定要和联想合作。12月初,以联想副总裁陈旭东为主要负责人的‘旭de东东―抢’微信店作为前站率先开通。联想一边与微信的团队共同开发承销,一边在全国召集经销商,1个半月时间,2000个名额就满了。”赵海生说。如今联想不但拥有多个服务账号,而且又相继推出了元庆店、人人店等特色微店。一丁集团华北区董事长王晓光说,实体店受到互联网的巨大挑战,有时候一家店每天也就销售两三台机子,但微信店则可以销售几十台。

如果说,最初企业对公众号的架构需求还停留在展示企业产品信息和互动的阶段,那么,随着微信接口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微信支付功能的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电商平台。现在,优衣库、东方航空、众禄基金、小米等企业都已经在微信公众号里加入了微信支付功能。

腾讯的电商遗梦

一些数据确实显示出了微信作为流量入口的无可比拟的作用。

2013年11月11-24日,易迅在微信“精选商品”上线仅两个星期,订单数便突破了20万单。志在挤进电商平台前三的易迅网CEO卜广齐甚至一度相信,微信给易迅带来了重塑格局的机会。

也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腾讯曾对易迅寄予厚望,希望借助微信改变自己在电商行业的尴尬地位。2013年8月,微信5.0在公布支付方案后,易迅网率先接入微信支付,而同为腾讯旗下的QQ网购、拍拍等却没有接入。2013年双12,微信“精选商品”再度升级,扩充了商品品类和数量并接入品牌特卖。

然而就在卜广齐踌躇满志的时候, 2014年3月10日,腾讯突然宣布与京东合作。最终促使腾讯放弃易迅的原因很简单,2013年B2C品类中,天猫销售额为2200亿元,京东也高达1100亿元,而易迅加上QQ网购刚突破200亿元,与前两名相去甚远,而且,易迅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亏掉了9.2亿元。

不过京东介入微信后的表现不如期待。今年的618购物节是京东接入微信和手机QQ的渠道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促销。按照京东自己的数据,移动成交比例仅仅占25%,这还是包含了京东自己的App。而早在2013年底,京东就号称自己的移动端占据了20%的销售渠道。这意味着微信、QQ等优质渠道,并没有给京东带来销售上的极大提升。而同期阿里巴巴宣布自己618全平台移动成交已经达到了27.4%。

7月14日,在由京东运营的新拍拍亮相会上,拍拍网运营副总裁林琛表示,“微信会是一种非常好的触达用户的方式,拍拍会帮助商家利用好微信这个渠道,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接入多种的微信方式,包括京东微店以及口袋通等第三方系统。”他特地强调,在目前的电商格局里面,拍拍可能会是唯一一个具备完整的微信系统支撑的平台。

易积电器曾积极申请京东微店,不过类似西村农品这样的微电商并没这样的打算。在西村农品创始人冯舒翔看来,对于像西村农品这样的商家来说,加入京东微店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加入京东微店,首先需要大量的推广费用才能不被其他商品淹没,对于我们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现在能够直接影响用户,用户影响用户,极具想象空间,这是我们的电商价值。”冯舒翔认为,自己通过微信、微博和QQ空间进行的自我宣传也是在为品牌背书,而购买过产品的用户形成的口碑效应,也是在为其背书。如果选择京东微店或者拍拍这样的平台,由于平台中的产品过多,它们无法为任何一个商户背书,最后还是只能靠广告和流量。

事实上,京东微店虽然开放了申请,但进展缓慢。“主要还是审核周期的问题,有点长。我们到现在还在等接入微信支付。”礼物品牌#BBF创始人金雨菲说。目前入驻的主要是一些淘品牌和线下品牌,比如骆驼,森马等。而对于他们来言,京东微店,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平台而已,前期可能并不会带来很多的销售额。在刚刚去过的618促销中,有商户爆料称,来自京东微店的导流量让人失望。

就在诸多小商户焦躁的等待着京东微店项目审批时,5月29日,微信公众平台宣布正式推出“微信小店”。根据规定,只要拥有认证的服务号,再缴纳2万元的微信支付接口押金,开通微信支付接口,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微信小店。

与备受吐槽的京东微店不同,微信小店赢得了诸多电商分析师的认同。“相对看好微信小店,依托于公众号运作,通过公众号吸粉,利用微信小店实现落地销售,一些O2O项目也可以做起来。”电商分析师鲁振旺列举了平安微信小店的例子,依托微信小店,平安的在线交车险、汽车维修、在线预约看车、缴费上门服务做的有声有色。不过,鲁振旺同时指出,如何让公众号合理地吸取有效粉,然后在落地销售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如何标准化,仍然需要摸索。电商分析师鲁振旺说。电商分析师龚文祥更是表示,在淘宝系电商80%亏损的背景下,微信电商是中国电商创业者的新希望,不过他也警告称,“不要大投入,随时被封杀。”

“腾讯之前连C2C都做好,买给了京东,但又不甘心还老惦记这电商。”亿欧网创始人电商分析师黄渊普说,“微信小店也不会对电商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只是有些象征意义罢了。京东太强势,腾讯不好把控,就一直在折腾微信,表示一个态度:我随时可以再重新拾起电商自己做。”

根据黄渊普的了解,微信张小龙方面,其实并不想在电商方面花太多的精力。在一次微信公开课上,黄渊普遇到了一位微信负责与商户沟通的成员,对方对他说,“别看我们做电商、搞O2O,我们就5个人负责与商户接触。”而且,据称微信并不鼓励他们直接去联系商户。

“为什么商户没有自己的流量?”在北京798举办的口袋通沟通大会上,口袋通创始人白鸦反问道。他提供的数据显示,淘宝皇冠店80%的流量、典型商家30%的交易额都是商户通过广告等形式购买得来的。

“你们应该要去消费者待的地方经营,要去把那些买了商品后再也不回来的客户找回来。”白鸦提醒在座的各位说,要炒作朋友圈,抢劫短期流量红利,“现在,抢到了就是赚了。”那次原本计划邀请200人的大会最终有700人购买了入场券,现场不停地有各种微信营销和培训公司的人员在发放广告。

鲁振旺调侃说,“搞微信电商的发大财的不多,但是搞微信电商培训的基本上都发大财了,还出了一群传销的。”

营销的悖论

在微信之前,当有新品上线时,电商通常会群发短信给已经在店里消费过的客户,按照一周差不多要发5万―10万条短信,每条短信按平均5分钱计算,一周也要花上2500元到5000元钱。而且,虽然投入了这些钱,但大部分客户在收到短信后根本就不会做出购买举动,甚至连短信都不会阅读。而有了微信,电商们可以省下一大笔短信费,对于那些营销活动频繁的商家,一年通常可以省下近二十万的短信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公众账号的经营,商户们还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并且可以与粉丝进行互动。

“我们是小团队精益创业,没什么市场预算,通过朋友圈推广也是现实的需要。”金雨菲说。2007年金雨菲和周翔宇共同创建了中国独立时装品牌Xander Zhou,后来她因为怀孕而出国。今年6月她通过微信推出了互联网礼物品牌#BBF,主打朋友间的礼物赠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公司加入微信电商的行列,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很多人还只是在通过朋友圈卖,但这个趋势很快就要过去了。最早大家觉得朋友圈买东西新鲜,但做多了就会觉得是骚扰了。”西村农品创始人冯舒翔说。

一些用户实际上已经悄悄拉黑了那些不停发代购信息的朋友。在他们看来,过去一年来,朋友圈里到处都是高仿的包包、服装,以及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做媒介出身的刘晓宇就特别反感朋友圈被刷屏。“就说一个面膜,你也不是这公司的人,不过是n级,这面膜怎么来的?有没有副作用?自己都不了解,就天天在朋友圈里吹得牛逼到不行。然后发的试用后照片,都是统一格式,统一风格。不但上了妆,还p的很过分。”在刘晓宇看来,如果不让他感到厌烦,至少要拿出诚意来,“朋友圈卖东西,最重要的是诚意,就是雷军说的诚意。”

作为微信电商的经营者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我每天早上起来,把家里漂亮的角角落落布置好,开始拍产品照片,微信上啦。因为卖的都是保健品、护肤品,所以要抓住女性消费者的心,不能只发冷冰冰的产品介绍,要讲故事。”乐陶陶新西兰代购的店主陶陶笑称,“总发广告也不行,还要分享生活,否则肯定好多人会把我屏蔽的,微信上卖东西的人太多了,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有一两个刷屏王吧。”因为全职做淘宝,陶陶有充足的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她基本每个月都会去各地旅游,一边在微信分享生活,一边夹杂着不太密集的小广告,“效果很棒”。

走精品甚至是单品路线,成为了微信商户另一个不约而同的选择。只在微信圈卖高仿产品的陈欣现在每月都会去2次服装厂,每次挑选2-3套不同款式的服装。“不敢多拿,第一个月没经验,挑回来了十多套,每天在朋友圈PO图,一些朋友嫌我刷屏不说,每套衣服获得的关注也不高,到现在还有几十件堆在家里,服装样式更新太快,这些就砸在手里了。”提起第一个月的经营情况,陈欣对自己当时的冲动还是有些懊悔,不过,这也让她在之后学到了经验,“就是要少而美。”

“做多产品,虽然用户的可选择性多,但问题是,产品线拉得太长,许多地方都要耗费精力去维护。”西村农品的冯舒翔也认为微信电商更适合单品经营。最初,他一个人同时卖过4种农产品,但是从营销、采购到发货都让他忙得不可开交,“许多地方都顾不过来,容易影响用户体验。”最终,他舍弃了其他产品,专心经营大枣。

“在微信上,我们希望能玩一点不一样的。” 2013年7月女装品牌叁陌绽放的店主茉莉发了一条微博,称其微信预售订单破2000,一次群发促成几十万的交易。主打国内第一旅行女装的小而美店铺“绽放”也是第一批微信支付内测的商家。店主茉莉的微信、微博、微淘聚集了非常多的铁杆粉丝,在“绽放”的微信公众号上,页面底部设计了“绽放”、“在路上”、“商城”三个菜单导航,目前上架销售的商品仅10款,且多是预售商品,与淘宝店铺动辄数以百计的商品形成了明显区别。“我们一直坚持精品策略,做得都是我们喜欢并且真的值得推荐的产品。”茉莉说。

帮助叁陌绽放完成订单交易系统的是一个第三方平台“口袋通”。在口袋通服务的商户中每天微信粉丝增加一两千的大有人在,一天交易超过几百单的商户也不在少数,差点的话也有十几单。”口袋通创始人白鸦说,目前使用口袋通的商户超过10万家,主要覆盖了女装、化妆品、家具、小家电、母婴等类目。

其中让白鸦感到震撼的是阿芙精油。阿芙精油在自己的公众账号后台给用户贴了许多标签,比如:产后抑郁、至尊闺蜜、是否怀孕,甚至还有一组人被贴上了“接待注意”这样的标签,提醒客服在与这类用户沟通时要格外的小心,“估计这用户比较刁,”白鸦猜测说。

阿芙精油贴给用户的这些标签或者是基于客户的购买行为和聊天记录,或者是通过调查问卷。“这对于他们去做垂直分组的群发,和个性化的客服会是非常有帮助的。”白鸦说。阿芙精油并不是唯一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给用户贴标签、分组的商户,另一家让白鸦记住的商户是一家鞋商,它们根据用户的购买记录,按照鞋码的大小进行分组,“当他们38号的鞋子有库存要做促销的时候,绝对不会把促销信息发到40号或者36号的人群中。”

而喊出“诚意是王道”的小米科技现在微信上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其中60%来自小米官网、论坛以及电商渠道转化。小米副总裁黎万强认为,在电商渠道中,企业要善于拆解自己的业务流程。“看哪些环节可以和微信相结合,引导在用户购物过程中关注小米公众号,例如你可以告知用户用微信可以查物流。”

“在摸索了一个多月以后,我们认为微信具有很好的服务属性,加上微信本身具有很强的私密社交属性,所以,我们决定将微信定位为我们的客服平台,帮助小米提升CRM(客户关系管理)。” 在黎万强看来,小米从未将微信作为一个销售渠道,而是作为一个客服平台。微信公众账号刚兴起时,小米也有些纠结,不知道该如何与米粉互动才是最有效的。

“小米手机公众号做到5万粉丝的时候,我们发现做不动了。”黎万强说,由于当时还没有建设客服后台,靠人工单纯直接来维护账号,难以把量做大。黎万强专程去腾讯广州研发部找到张小龙,争取了一个接口,并做了专门的客服后台予以对接。在微信会员超过10万以后,小米每天推送的消息减少到两条。“千万不要多了,微信本身是私密的平台,尽量不要太扩散,也不要给他的朋友圈造成扰民。”

第7篇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钻石模型 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广东的服装纺织业在规模上和技术上在我国都具有领先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集散市场中心和出口中心。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该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内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的竞争以及东南亚国家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另外,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广东纺织服装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客观评价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业的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与结构、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机会等主要影响因素,对金融危机后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相关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体现为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各自相对竞争优势,即比较优势。所以,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裴长洪、王磊,2002)。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90)提出了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主要以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作为分析框架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作为辅助分析的参数。

伯拉萨(Balassa,1965)提出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来评价国际竞争力,认为一国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可以用该产品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以及世界该类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例来衡量,是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反映了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实际结果。狄昂照(1992,第146~147页)采用欧洲货币基金组织指标分析方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就亚太地区15个国家(地区)的情形,重点研究和比较国际国家竞争力的大小。金碚(1997)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角度对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构建包括3个层次、8个指标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影响一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邹薇(1999)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研究中国和亚洲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问题,通过对比较优势的分析,认为在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处于竞争优势,而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处于劣势。周星等(2000)提出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资产x产业竞争力过程的论点,从产业素质、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的环境制度因素及产业国际化程度和能力等4个方面建立了一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评价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于纺织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洋(Young-ALEE,2002)通过对密执安州的服装和纺织企业的调查研究,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产品开发、企业组织和管理、技术发展和创新、国内和国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徐贤权(1996)采用一种国际上广泛用来测量比较优势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测算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李创、王丽萍、任荣明(2005)基于线性模型探讨了差异化与竞争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金志豪(2008)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各种深层次决定因素,主要运用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定量分析;周颖(2007)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曾涛(2009)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侧重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的分析。

已有文献对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相应变化缺乏讨论。本文运用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广东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比较,明确广东纺织服装业在金融,危机后所处的国际地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钻石模型”模式下广东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1 生产要素

劳动力方面: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到60%。从劳动成本看,虽然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2007年与2002年相比上涨11.8%,比2004年成本提高23%,但是比起多数发达国家仍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是受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的初级产品进入一个成本上升的周期。从而也推动我国企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的2008年国际纺织业上游(纺和织)每小时美元工资的统计表显示了全球大部分国家2008年普遍提高了纺织劳工的工资。与2007年相比,中国内陆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增长了162%,沿海地区增长121%。而其他国家增长最快的捷克共和国仅为56%。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在逐步下降,尤其是与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相比。

原材料方面:2009年3月份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开始快速回升,全年涨幅高达35%,并与国际棉价差距不断加大。同时,受棉花大规模收储、进口配额不足及棉企囤积惜售等因素影响,国内出现高等级棉供应紧张的现象。与此同时,印度、巴基斯坦等主要竞争市场的棉价均低于我国,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近两年来,我国煤炭价格上涨60%,工业用电、蒸汽、运输费用和水的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攀升,使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知识资源、资本资源方面:纺织服装行业的专业人才至少需要三方面能力的整合:首先要有丰富的纺织服装生产知识,其次要精通采购、营销,最后还应该有能够熟练运用电脑的能力。目前这种人才在我省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非常缺乏。2005年底广东省统计局选取477家有一定代表性的民营企业

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每百名员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15.3人,从地域分布看,每百名员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珠江三角洲地区多达22.2人,其次是粤西为13.2人,最低的是粤东地区只有10人(资料来源于广东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第一号)公报)。另一方面,2008年广东省纺织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0.84亿元,在全省442.35亿元总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中仅占0.05%。

2 需求条件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的消费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纺织品服装最大的潜力市场在农村。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消费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农村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城镇化建设也将促进消费增长。国家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更加关注民生和消费,纺织品服装市场将大有可为。

金融风暴导致了世界市场的低迷,仅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市场的角度讲,最直接影响是发达国家居民衣着类消费增速的大幅减缓甚至负增长,使行业出口市场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在2008年之前平均每月的增速基本在20%左右,而在2008年之后,纺织品出口主要呈下降趋势。2009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670.24亿美元,同比下降9.8%。2007年广东省以服装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高达423.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但在2008年,受外贸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和全球金融海啸等多重因素影响,2008年出口纺织服装341.3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出口量大幅下降。2009年,广东省出口纺织服装309.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0.2%。

3 相关及支持产业分析

广东服装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拥有26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集群外部规模效应和内部规模效应增强了集群的活力。这些集群具有较周到的地方政府服务和日渐完善的第三产业配套,并与港澳市场结合紧密。即使如此,广东省纺织产业集群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产品缺乏创新与差异化能力;集群区产品质量缺乏保证体系;产业集群基本上在地方行政区划框架中发展,集群之间配套性不强;家族式的管理体制束缚了企业发展,间接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目前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有3万多家,包涵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中小民营企业是主体。一般都是原来从事“三来一补”家庭作坊生产或服装批发业务,积累原始资本和经验后,自主创业,为国外贴牌加工赚取利润。所以,这些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家族式管理,企业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暴露,阻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

由于广东的纺织服装企业大量从事的是贴牌生产,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渐渐缩小。自主名牌产品的稀缺是一直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软肋”,在竞争中处于追赶和从属地位,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浙江宁波、温州等地。

5 其他因素:政府与机会

中央和广东省各级政府一直提供的优惠政策为广东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义工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危机波及纺织服装业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扶持相关行业,与企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2月5曰联合《关于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2009年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到16%。通过这些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扶持措施,可以提升其出口竞争力。

另一方面,广东的纺织服装业也面临着新的机会。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建立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模式,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的服装纺织业的基本格局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据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数据,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传统化纤纺织行业综合能耗高达11,138.6千瓦时/吨,比全世界平均能耗高2~3倍,是日本高8倍。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我国纺织行业的能耗、水耗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达1倍以上,一方面说明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节能减排的空间所在。因此,对于广东的服装纺织业来说,节能减排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改进生产方式,发展低碳服装,将更加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四、衡量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指数分析

在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都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份额的比例,反映了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实际结果。一般认为,RCA指数大于2.5表示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介于1.25~2.25之间表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介于0.8~1.25之间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小于0.8表示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表1可知,印度的RCA指数在各国中是最高的,而且从1995年起印度的RCA指数一直高于中国。中国的各年RCA指数均大于2.5,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的RCA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年均降低3%,与印度的差距从1995年的0.35逐渐拉大到2004年的1.15,竞争力优势已受到一定的冲击,竞争压力日趋激烈。意大利和韩国的RCA指数介于1.25~2.25之间,表明两国的纺织服装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是以品牌经营和设计为核心,是世界服装发展潮流的领导者。而韩国通过参加各种展览会、时装表演等手段,带动了高附加值的OBM出口;同时韩国服装产业逐步向海外转移OEM生产基地,形成“设计、管理、市场乃至品牌在国内,生产在海外”的新的加工贸易形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贸易竞争力指数TC计算的是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TC大于0表示产业处于竞争优势,TC约接近1则竞争力越大。由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统计数据可知:2002~2004年广东纺织服装业的TC在0.3~0.5之间平稳上升,处于竞争优势。2005年后TC指数

有明显增长,2006年以后各年的TC指数均超过0.5,说明广东纺织服装业正从竞争优势状态进入强竞争力时代。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取消后,中国对欧盟、美国等地出口纺织品服装的配额制约因素消失,在全球纺织品市场的所占份额进一步扩大,广东纺织服装不再需要香港、澳门作为中转港,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得到:广东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目前正在上升,与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差距逐渐拉大,但仍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即人力资本等非常短缺;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品服装国际需求下降;进一步开拓内需市场,将成为广东省纺织行业持续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集群的发展比较突出,但集群内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同时,通过RCA指数和TC指数的定量分析,我们看到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仍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的RCA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与印度的差距逐渐拉大,竞争力优势已受到一定的冲击。2005年后TC指数有明显增长,广东纺织服装业从竞争优势状态进入强竞争力时代。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改善要素条件,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

广东纺织服装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从高级要素的获得和培育着手。政府要调整思路,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来吸纳人才,促进人才的流入,同时关注职业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产业工人和具有创新能力高级技术人才。

2 内外兼修,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会更加紧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消费需求。一方面,大力发掘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力,同时又要运用多种途径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构建新型产业集群系统,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要提升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要产业结构升级,更要形成有序的产业架构和聚集特色。要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性销售网络等途径,有重点地建立和发展企业品牌与集群品牌。集群品牌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