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业控制计算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17 16:14: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控制计算机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工控机;防病毒

工业控制计算机(以下简称工控机)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其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都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进程和结果。工控机虽然外观形态各异,但它们仍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具有CPU、存储、接口,并有操作系统、计算能力、友好的人机界面等,因而工控机也有可能遭到计算机病毒的损害,工控机病毒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控机防病毒分析

出于安全保密需求,企业许多工控机采用单机模式运行,与互联网及其他网络物理隔离,只能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与外部进行数据传递,一旦移动存储介质携带的数据中包含病毒木马,就会被感染,而染毒工控机又会感染其他与之数据交换的工控机,从而造成广泛的影响,和无法预估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以往采取的措施一般是给工控机安装杀毒软件来查杀病毒,这种方式有六点缺欠:一是部分顽固病毒不能被杀毒软件完全清理;二是部分工控机因系统配置或软件兼容性问题,不适宜安装杀毒软件;三是杀毒软件存在误杀,即使用查毒模式,现场操作人员对扫描结果也难以判断;四是单机状态下必须手动更新病毒库,实际应用中,并不能确保更新到位;五是目前市场上的杀毒软件往往会占用较大的系统资源;六是查杀过程会占用较多时间,影响正常科研生产活动的推进。

2工控机防病毒新措施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式。

2.1变更流程,预防为主

简单说来,就是“先杀毒,后上机”。具体措施是在生产现场设置少量中转计算机(以下简称中转机),所有移动存储介质必须先通过中转机进行病毒查杀,确认安全后,才被允许接入工控机。在中转机查杀,既不占用工控机自身的运行时间和系统资源,也省得一个介质在多个工控机上重复查杀,更为不适宜安装杀毒软件的工控机提供了支持。查杀中若发现病毒,在中转机上即时处理,若有删除不了的顽固病毒,可以尝试手动方式清除,若仍无法清除的,退回处理。以此保障所有接入工控机介质的安全性,从源头扼制病毒木马传播,杜绝交叉感染。为中转机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更新病毒库,使病毒库维持在最新状态,并对每一次中转情况进行登记记录,方便日后查找原始数据来源,为判断误杀、数据恢复等工作提供帮助。

2.2技术手段保落实

单纯的管理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有疏漏。要保证“先杀毒,后上机”的落实,需要辅以技术手段。以实际使用频率最高的U盘为例,关键在于上机的U盘必须是查杀过病毒木马的U盘,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对U盘本身进行定制,通过软硬件编程,对U盘写入标记,标识“已杀毒”、“未杀毒”两种互斥的状态,并在相关计算机上配置处理程序。初始,U盘赋予“未杀毒”状态,在中转机上杀毒成功则赋予“已杀毒”状态,工控机对接入U盘首先进行状态识别,“未杀毒”的拒绝读取,“已杀毒”的允许读取,并将状态重置为“未杀毒”。以此确保工控机使用的都是已杀毒的U盘。另外,U盘病毒大多是利用Autorun.inf自启动,从而感染宿主。禁止自启动是最为简单,却也是最为有效的防毒方法,可在计算机组策略或者注册表中进行设置,为简化操作,利于推广,将这一系列操作编成批处理命令运行,进一步强化工控设备本机安全。

3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工控机病毒防治的重要性,分析了现行措施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推行“先杀毒,后上机”的操作流程,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U盘的状态识别,保证上机U盘均为杀毒U盘,如此,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双管齐下,从根源上隔离了病毒木马,为工控机群留出了一片干净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靳悦振.浅谈U盘病毒(auto病毒)及其防治措施[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100-103.

[2]李佳玮.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J]中国电力,2015,48(10):139-143.

[3]周航.图书馆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9):323.

[4]“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大会在津召开[J].信息网络安全,2014,(08):99.

第2篇

(一)与供货商争利

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缓解就是原材料的采购,在这方面采购企业拥有较为宽泛的选择权,为了增强自身的利润空间,企业过分压低供应商的价格。工业企业在与供货商博弈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供货商难以接受工业企业的条件而选择放弃合作,如此,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供给就出现了很大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正常的生产运营,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延误了工期,造成大量额外成本支出。

(二)盲目降低库存

库存成本是企业成本支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很多工业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而过度降低库存,当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速度之时,库存量不足,会限制生产的进度,如果完不成订单任务,会严重损害企业的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忽视过程管理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往往停留在具体的环节,诸如采购、生产等,而没有从全寿命周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这样势必会导致各个环节之间的成本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四)过度降低材料成本

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很多企业为了节省原材料成本,不惜牺牲原材料的质量,这虽然在短期增加了企业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的信誉和口碑都将受到很大影响,这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

二、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入地理解,为了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成本控制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沟通协调

为了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持续,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供应商的沟通与协调,对企业的主导链条进行优化。只有改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才能维持和吸引更多的供应商,这样企业的选择权就能更好地行使。诸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和销售计划,调整与供应商的供货计划,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的可靠性。

(二)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是完善的制度,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让员工更好地把握企业精神的精髓,转变其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优化工作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三)降低风险成本

实际的成本控制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企业的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成本核算的结果,将预测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在实际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对成本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将相应的信息反映给管理者,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效果。

(四)完善控制体系

虽然加强对工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十分重要,然而从当前工业企业的成本使用情况来看,各个环节之间的节点,也是成本支出较大的一个部分,为了取得更好地成本控制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各个环节及节点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工业企业应该优化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间隙,进行充分地调查分析,进行研判、评估,采取有效地部门间衔接措施。

(五)降低库存成本

为了有效地拉动企业的生产活动,企业可以采取“以销代产”的措施,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予以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工业企业都在用这种生产系统。当企业的库存减少,生产任务扩大的时候,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还能增加企业的营业额,这对企业的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核算;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200-01

会计工作因其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它也会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完善和发展。近年来,房地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房地产开发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住宅价格的高低,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购房能力,制约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寻求包括房地产信托和房地产基金在内的多元融资途径拓宽资金来源外,还得从内部着手,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自身实力,来改变目前处处被动的局面。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获得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必备的管理自然也就是众多关键因素的一部分。在成本管理因素中包括财务性的和非财务性的,除非财务性的指标外,财务性的成本核算指标也应该与战略相结合,为企业可靠、及时地收集、核算和报告关键成功因素的信息。企业要获得长期的成功,则需更多地站在战略的高度去审视成本核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单位之间规模大小不同,业务繁简各异,管理要求不一,因此其所需要设置的凭证和账薄的格式与种类,以及对记账程序和方法的设计也是各不相同的。随着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的变革,会计活动范围早已由传统的经营方式,扩展到承包、租赁、股份、联营、兼并、破产等领域;会计业务内容也不断扩大到投资、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等。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良好的经济环境能促进会计的发展,也表现为不良的经济环境会限制或妨碍会计的发展。当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施工项目成本目标测算不精确。目前, 许多施工企业在测算项目的目标成本时是由造价员以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依据,参照定额消耗量及市场信息指导价计算其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而工程量基本上参照投标书中的工程量清单数量,而未在测算目标成本时重新核算施工图中的数量,未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单价的组价。(二)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不到充分发挥。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项目经理责任制是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施工项目目标责任制度。由项目经理代表企业对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控制目标得以实现,但现行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三)忽视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不强。由于目前发包方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标时,其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都制定得比较苛刻,并且发包方另行分割发包的情况也很多,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带来较多困难。施工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不十分重视合同的签订,认为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都已有了约定,就简单的按发包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进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逐条研究。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建议对策

(一)组织措施。严格执行项目法,体现企业利润中心的地位和施工项目成本的职能,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管理层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为主要工作内容,作业层以施工作业为主要工作内容,从而实现成本控制职权到项目、责任下项目、成本控制单位在项目、成本控制考核看项目,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二)技术措施。深入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强化信息处理能力,把开源工作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根据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办理增减手续。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就工程变更及时进行合理报价,办理增减手续,并通过计量取得补偿。选择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案,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均衡施工。在项目实施中,招标人通过合同分解项目目标,落实承包人,实现对项目的控制权力。合同总体策划对整个项目有很大的影响,招标人在招标前首先必须决定,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为几个包,可以采用分阶段或分专业承包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总承包的方式。(三)经济措施。强化经济观念,树立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经济参与意识,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围绕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流程图开展工作,转变观念,从“要我管”到“我要管”,形成讲成本,讲效益的良好氛围。同时,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

结语: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而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作者单位:慈溪安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作者简介:赵颖东,男,大专,现就职于慈溪安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 成本 核算与管理控制

新形势下,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工业产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从而控制企业产品的成本支出,保证企业的效益,还对因制定不当的销售价格而造成的企业亏本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有所避免。因此,企业产品核算是在现代经济市场发展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加强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有利于企业根据核算内容作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具有独断性和局限性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主要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独断和局限。第一、当前社会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地重视。企业取得一定的信息,也是耗费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在成本核算上,并没有把信息核算到成本内。这导致了成本核算少了信息这一方面。第二、在成本的核算中,没有做好人工成本方面。企业对这方面的核算只是局限到一线的生产工人上,而没有对其他岗位上的职工进行核算,大大减少了对人工成本的核算。第三、在对企业的其他资源上面,成本核算也没有做到面面俱到。由于资产比较多,在核算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计算,对于特殊的资产和土地资源等,没有明确的核算出来。第四、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文化和服务。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服务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五,核算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企业大都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的成本核算方法,忽视了对会计成本的管理,直接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1.2、缺乏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的监督体系

不少企业存在对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监督体系的缺失问题。由于大多数企业还未能实现彻底的数据化和标准化作业,而数据本身也需要进行人工输入,这样就容易发生数据输入和计算的失准、工作人员的弄虚作假等问题。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剧了上述问题的发生,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

1.3、管理控制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的漏洞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工业原料采购紧张。由于我国工业原料供应市场非常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而大大降低了采购的价格,导致了供应商寻求新的买方,不再给原来的合作企业提供原料,这加大了工业原料的供应压力。第二,采用廉价的原材料。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部分企业通常采购廉价的工业原料来降低成本,但这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降低,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2、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的措施

2.1、加强思想重视,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工作的思想重视,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其能够合理科学、及时有效地完成。该制度包括对成本核算范围、核算流程、核算方法、核算复查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促使工作人员能够遵照制度上面的要求,对企业成本进行有序、全面和准确的核算,保证核算工作的及时有效完成,为企业测评产品市场效益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建立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尽量减少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库存,从而促进企业的库存成本大大降低。

2.2、抓快对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

由于企业部门较多和比较复杂,导致了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工作量比较大,更增加了成本。这就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和管理,促进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的有效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管理,减少因部门间的合作的成本代价。

2.3、建立企业人才队伍和文化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是未来企业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培训、技术竞赛等形式,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的提高,促使其工作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加强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领导和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不仅能加强了对企业成本的管理控制,还能为企业打造道德形象,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

2.4、建立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监督

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合理的建立会计部门的监督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确保在维护企业与职工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对会计职工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管。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审核,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提升对资金的有效利用。

3、结语

由上可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其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知识,而且要了解把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实情况,同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措施,落实好核算与管理控制工作,真正地核算和管理好企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上月刊),2011(9):60.

[2]丁丽.当前企业成本核算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21):91-92.

第5篇

    就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应用水平上。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少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人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会计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企业管理都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要改变形成的习惯方式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3.不少企业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要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奔腾Ⅱ一直到奔腾Ⅳ,机型换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4.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5.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同时,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眼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经过这样的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电算化环境下对内控的要求。

    二、

    由于上述现状及原因,强化内控管理,制订有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电算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般建立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外乎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系统运行方面的及操作过程方面的有关制度。下面就实行会计电算化应该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所包括的内容予以说明。

    (一)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法律上未规定为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下载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舞弊行为及惩处方法;(2)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受何种保护。

    (二)制订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

    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订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作方面作了一定的设计以外,制订并严格操作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

    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等。

    3.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

    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作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等。

    (三)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

    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规定等。

    2.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

    3.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如数据备份、不准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等规定。

    4.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如规定会计核算软件的修改需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批准等。

    (四)加强制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汁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制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行会汁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保存的有关规定按《会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保管期截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的三年。

    3.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

第6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施工中的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会计电算化就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会计电算化可以根据施工企业施工流动性大,周期长等特点,对企业的项目进行层层的分析,对施工的成本做到有效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作用

1、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技术,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并且对会计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为企业的发展起到预测和决策的作用。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2、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首先,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对会计信息及数据的及时和准确的处理,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使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减轻;

其次,会计电算化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可以使财务会计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的管理中;

最后,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创新,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开发适合企业的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工具,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施工成本的最低化

作为施工企业,成本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通过各种成本管理的手段,力求达到施工项目成本的最低化,在实行最低化原则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到的是要实行可能性和合理化的成本最低。对可能降低成本的部分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期变成现实,但是同时还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出现,进行合理化的成本降低。

施工成本的全面控制

全面控制就是说对整个施工的企业,员工以及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使项目成本控制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实质性内同的经济核算工作,做到人人参与。随着施工的进展,成本控制工作应该要在各个阶段连续的进行,不能有疏漏,对企业施工的成本应该要自始至终保持在有效的控制下。

3、施工成本的动态控制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如果说到了项目竣工的时候才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控制,那么成本的盈亏已经成为事实,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和改变。所以,在施工中,应该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动态的控制,及时发现,及时制定对策,要对信息做到及时的分析和反馈。

施工的管理要做到权责分明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和权利。项目经理应该要对所有参与工作的部门和班组进行责任和权利的划分,并且对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做到奖罚分明,只有权利和责任得到很好的融合,才能够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

会计电算化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不但改变了手工会计的工作和核算方式,同时对会计信息和数据也进行了电子化的储存和处理,扩大了会计数据的利用范围和领域。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施工企业中,利用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工具,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进行设置和分析,达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企业中,现在主要有两种会计电算化的工具被普遍的使用,这两种工具在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中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而且用途非常广泛,使用简单。

工作分解结构(WBS)

工作分解结构也就是说将一个项目的全部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一层层的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然后在分解成一个个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公做中,一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通过它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一个工程项目都都需要做些什么,大概所需要花费的费用是多少等等,通过工作分解结构,可以清楚的知道施工的进度、成本的计划、以及质量的计划,管理人员在施工期间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的相关数据,对工程的预算和决算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WBS可以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整体的归纳和定义,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详细的定义,甚至对材料采购的计划和价格的变动都可以进行预先的控制,是预先控制成本的有效工具。

WBS采用树状结构的分解方法,自上而下一步步的进行充分的分解,分解之后的每一个工作都一目了然,整个项目的所有结构都清晰明了,所有的工作都被细化到人、时间和资金,有效的把握了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成本的控制,做到了整个项目的全局统筹和规划。

挣值法

(1)挣值法的成本控制的特点

在企业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靠对项目费用和进度来进行项目执行情况的了解。在施工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工程的成本和施工的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工期的提早完成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进度和费用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在整个工程的控制上,就没有办法通过对两个指标的分析来了解工程的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挣值法主要是对项目的绩效管理,通过对项目实际和计划中的差异进行比较,也就是通过对每一个项目任务的时间、内容、成本以及质量等方面跟计划进行比较,根据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就可以做到对整个项目工程剩余的任务量的预测和调整。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对已经完成的工程的预算费用进行测量,跟完成的实际费用和计划中的预算进行相互的比较,得到进度和费用的实际偏差值,对项目施工中的费用进行综合的控制和进度的把握。

挣值法的使用前提

在施工的企业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挣值管理方法,对项目施工进行的绩效管理,挣值法的使用是需要一定的前提的,它要求施工企业要有一定的项目计划和跟踪项目的实际进度。在计划和实际的跟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项目任务,每一个任务都可以进行成本的预算,还要有任务完成时的实际成本。也就是说,对于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是通过任务的工作量来体现的,在整个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任务都必须要有计划和实际的量,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任务进行充分的分解,将任务分配到具体的人,然后再细化到具体的工时,对于每一个任务中的人和工时都必须要有计划和实际发生的两种数据。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些,挣值法没有办法是用,施工企业想要用挣值法来进行成本的控制,是不行的。

在挣值法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要配合其他的方法进行使用,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利用挣值法来查看工程的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对工程中的时间进度以及施工中实际的成本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管理的需求,才能够做到对工程的全面管理。

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施工企业中的进度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的管理可以有计划的一步步的完成,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是应该要深入到工程施工的现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了解,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石茂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2期

[2] 李晓东;;浅谈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外资;2012年20期

[3] 白丽红;;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年05期

第7篇

关键词:内控管理 绩效 预算 体系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同特征

(一)目标的同一性

预算绩效管理就是为了完成预算管理、调节资源配置、管理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以及保证公共服务水平,内部控制方面,行政事业也要做到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内控运行情况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效果影响较大。

(二)执行贯穿全过程

预算绩效管理的标准是把预算管理的各工作流程中的绩效作为核心价值导向,将绩效管理融入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各环节;而内控的全面性原则标准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与执行活动、监督活动的过程,全面控制好经济活动。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与内控都要做好事前防范与中途控制,事后监督的整合,把握活动流程的控制。

二、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思考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单位的现状

自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经过全面普及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至今,已不断取得成效,不过依照内部控制的标准要求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存在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行政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它的对象就是单位的经济运行风险,内控管理的范围涵盖了预算绩效管理。可一些单位却不把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联系在一起。觉得在每年预算执行结束后,又要做绩效评价,任务量已很是繁重,而内部控制规范出台后,工作量更多,因此在工作态度上更显消极,忽略了流程管理,工作趋于表面。甚至有部分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根本不够重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以及追求的社会效益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有所不同,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干扰到预算绩效管理的正常运行。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没有体现出内部控制的规范

内控规范所强调的如何防范管理风险和制定怎样的管理措施已经在单位及业务两个方面显现出来,预算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复合内部控制需求。国内业界经过多年探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务部门都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制定出了利于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度的系统的规划,从基本上反映了预算管理中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所有环节所对应的要求,可指标的解释还是不够细致准确,不能体现内部控制在财务资金管理以及使用上的要求。如某省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中,有“项目决策”到“决策程序”的一个过程,可将其理解成“项目的决策与项目审批合理与否,是否做了充分的可行研究,项目调整有无履行相关手续”,其内容未注入内部控制同建立决策议事机制何种关系,尤其是关键项目决策相关要求。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的项目申报以及项目审批体制不科学,也不能把风险降低至有效范围内,可只用依照相关规定办事,就可以使绩效评价的达标,由此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度偏低。

(三)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不能衔接好风险评估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明确规定,在经济活动中,行政单位须建立风险定期评估责任体系,把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评估。处于预算绩效管理内进行绩效目标管理的追踪,便于统计绩效数据,更能够明确预算执行的状况,掌握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率先进行风险评估,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执行。但现在预算绩效管理大部分的绩效评估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经财政部门的协调组织做部分财政资金,而单位自身无法主动展开预算绩效管理,更无法充分完成风险评估与控制,从而其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组织单位全员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培训

运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改变行政单位全员的认知错误,首先是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明白凡是财政资金一经使用就有涉及经济活动,就要符合内控管理规范;二是提高单位干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内控管理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其他部门也要掌握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统筹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明确内部控制的作用,把内部控制的观念运用到预算绩效管理当中,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同内部控制的紧密联系。

(二)根据内部控制要求,制定并完善贴切细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点,其评价指标的科学与否,是否符合单位需求,直接关系到其执行质量。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施行提出了新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要精确区分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外风险,掌控各关键因素,能够针对地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项目的决策中,指标体系要设有在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决策议事方式,当企业需要进行重大经济决策的时候,进行集体决策,或者设立项评审的制度;项目管理指标应完善契合政府采购标准的相关制度,建立及完善合同内部的管理制度,按照预算执行状况做定时分析;在项目绩效中,该体系要设有预算执行考核制度,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充分发挥监控作用。

(三)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有效规避、控制预算业务风险

首先,绩效管理要严格管理预算执行的每个环节,强化预算执行追踪力度。财管部门在这方面要确认单位每次进行预算执行的信息,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其次,设置一项执行通报的制度。根据单位预算执行状况与当前绩效反映进行定期通报,强化信息沟通,实现员工相互激励约束;另外,及时纠正绩效目标偏离,履行预算调整程序。

参考文献:

[1]张友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行为――以成都铁路局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 2012.03

第8篇

【关键词】 钢铁工业 自动化 工业以太网

钢铁生产过程繁杂且冗长,一般包括选矿、烧结、高炉、转炉、轧钢等等工序。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辐射和粉尘对钢铁工人的健康影响较大,有些钢铁生产过程还对钢铁工人的人生安全带来威胁。例如经常发生爆炸或铁水四溅,造成钢铁工人皮肤灼烧等现象。如何充分发挥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的优势,引进国际先进的控制系统来提高钢铁生产的生产效率,保证钢铁工人的生命安全是每个大型上市钢铁企业急切解决的难题。新余钢铁集团作为国内的上市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引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现代企业的自动化管理。

一、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都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或设备,控制钢铁生产的全过程,这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包括单机操作系统,还包括分布式系统,基本上能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但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满足进一步的需求,一些新建的钢铁项目淘汰了一些过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引进单机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控制分级管理。

钢铁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包括四级,分别是采集执行层、控制层、生产管理和调度系统和企业信息管理层,每层实现相互独立的管理,又相互集成。采集执行层实现物理量的测量及执行具体的控制命令;控制层集中控制钢铁生产工艺过程,优化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和调度系统完成钢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协调管理;企业信息系统层则完成各子系统的集成管理,实现网络化控制。一般来说,采集执行层采用传感器技术等,而其它层则采用以太网,不同层的网络之间的无缝集成不是非常顺畅。如何实现这些层之间的集成一直是未来钢铁企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只有真正做到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钢铁工业自动化才真正实现了,也才能发挥钢铁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真正作用。

二、钢铁工业中的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

2.1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使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设计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称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包括德国BOSCH公司的CAN,基金会公司的现场总线等等。这些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独立性比较明显,同是各子系统之间又是可集成的。所谓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就是指一个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各子系统均采用不同仪表实现人机互动操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全球非常多,包括60多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实现各种系统的无缝集成、沟通生产现场、控制设备、企业更高的系统管理层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贯穿钢铁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选矿、烧结、高炉、转炉、轧钢等等工序,以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为支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精确性好,维护性和扩展性好,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度高等特点。

2.2工业控制计算机

所谓工业控制计算机就是将个人计算机应用到工业过程控制中,通过软件控制生产过程。工业控制计算机高度开放,系统集成度也更高,更加灵活、更加低廉地实现了工业过程控制。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集成通信、人机界面和功能软件,实现PLC功能和DCS功能,通过价格低廉的PC机,使用一般的硬件平台,安装各种各样适合程序开发的软件,实现工业控制管理。例如工业控制计算机上可以安装Windows-NT和 Windows-CE等操作系统。新余钢铁集团公司将许多DCS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统一使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来实现生产控制,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且大大节约了调节器或传感器的维护困难。

2.3工业以太网

近几年,工业以太网广泛用于钢铁工业中的自动化控制,通过遵循以太网的的TCP/IP协议,将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控制器连接起来,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工业以太网技术发展已趋成熟,许多钢铁工业自动化控制器都具有了TCP/IP协议接口,或RS232、RS486或IEEE1394等等,通过这些接口技术可以将许多钢铁工业过程中的传感器接入INTERNET网,实现系统集成化,企业信息化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包括现场总线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工业以太网,通过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可以提高钢铁的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是世界工业生产的一部分。虽然我国的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起步比较晚,但最近几年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工业以太网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非常理想的解决了钢铁工业过程控制,实现了钢铁工业过程的一体化问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