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6 09:37: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课程改革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职业方向;高职护理;医学英语;教学实践
高职英语教学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努力做到贴近专业,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服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实事求是地对待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进行简单会话的能力以及信函等涉外业务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提高英语自学能力和为将来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将语言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统一起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笔者结合我院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职护理英语课程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起点较低,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不善于主动学习。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我院护理学院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英语词汇量偏低,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他们常用的仅是机械学习策略,很少利用语境、语感理解词汇的词义和词汇的搭配。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计划,没有目标,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态度积极,但护理英语教学缺乏专业特色,基本上是基础英语教学,缺乏对专业英语的要求,如:对于“制订词汇学习计划并依据计划学习词汇”,选“完全不符合”的192人占了22.1%,选“不太符合”的281人占32.3%,选“有时符合”的259人占29.7%,选“通常符合”的97人占11.1%,选“完全符合”的42人占4.8%。对于“会总结使用词汇的方法和策略”选择“完全不符合”的145人占16.7%,选择“不太符合”的307人占35.2%,而选择“有时符合”的265人占30.4%,只有占4.4%的38人选“完全符合”。
问及“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占44%的学生认为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占14%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认为有利于考研和就业的占40%;2%的学生不清楚为什么学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医学英语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问及“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知识的主要渠道”时,有71%的学生选:课内材料,10%的学生选:去图书馆,13%的学生选:上网,6%的学生选:其他,表明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在课堂。这说明必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也验证了我们的教学方向是正确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解决的办法,提高英语学习实效。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2.1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水平和高考成绩,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生分为A、B、C3个等级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班级。不同等级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水平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让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基础英语,对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则加开医学英语口语。
2.2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上,而不是学习结果上,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改变英语学习评价体系,将单一的评价方式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学习档案、学习策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通过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适当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三、实施医护英语技能综合训练
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医学英语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用英语获取医学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们在2006年首先为护理专业英语高级班学生开设实用医护英语口语,2008年起为三年制护理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医用英语课,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真实、地道、自然的医用英语表达形式和常用术语,而且学习了西方的护理理念,兼顾了学生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
选择恰当的医护对话,通过请学生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从练中学,提倡重在参与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能自如地用英语询问病史、记录症状、书写交接报告,突出“说”的能力,使学生走出“开不了口”的困境。
四、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实效
教会学生学习,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关键性作用。
简单地说,学习策略就是学生用来促进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使用英语词汇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如在词汇教学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学习策略。
4.1运用词汇学习的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词汇学习的管理策略可以分为前期策略、中期策略和后期策略。其主要采用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于计划、监督和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一切策略。
4.2运用词汇学习的认知策略
词汇学习认知策略主要采用猜测、查字典、重复、练习、联想、阅读、上下文、分类、应用等方法,如借英语词汇的构词原理,利用旧单词记住新单词;掌握词根,运用词缀法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忆。词缀法是指用词根借助于前缀后缀构成新词的方法,掌握词的前缀后缀也是大量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途径。
4.3运用社会情感策略,将合作精神融入英语学习之中
坚持把任务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课堂互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造英语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练习和实践,可以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可以培优扶差,避免两极分化,对学生进行分工,每位学生负责一个词汇的讲解,鼓励大家共同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肯定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此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互帮互助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五、创建教学团队,强化教学反思
5.1创建合作教学团队,实现知识互补
我院公共外语教研室以年轻教师为主,虽然他们知识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但是他们缺乏教学经验。所以我们积极创建合作教学团队,让有较高学历、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选择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骨干教师,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合作教学团队。
5.2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同步
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课程建设来提升团队建设内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来创建教学团队。在教学中更多地渗透以合作为核心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5.3以科研带动团队发展
教学团队带头人积极带领团队申报教改课题,构建教学改革团队,带动教师人人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加快了高职院校的改革进程,提高了教学改革的成效。
5.4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团队发展通过青年教师多媒体大赛、说课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其教学水平。团队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去关爱、教育每位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5.5开展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反思教学的失误之处、反思教学情感和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改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内驱力
英语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传递,教师对学生表达积极的、殷切的期望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发掘英语教学中的情感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期望,学生受到教师的暗示、关心、鼓励,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心智处于最佳状态时,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学习上会积极主动,并采取和教师合作的态度。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七、开展英语活动,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多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开展英语经典影视配音大赛、演讲赛等,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及今后就业前景组织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发挥公共课在丰富校园文化、维护校园稳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必须激起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医学英语的特点,做好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过渡工作,使学生学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要继续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开设行业英语,将学习策略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利用不断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加强学法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院学生的三级通过率由20%提高到了50.21%,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39~43.
[2]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每本教材在最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前言,对教材进行整体介绍,让学生对该学科有个大致的了解,生物教材也不例外。生物课本的前言部分阐述了生物科学是对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探索,介绍了课本上的一些例子,向学生提出了简单的问题,如“树叶的颜色为什么是绿的”“人为什么要呼吸、喝水”等,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等方面知识的渴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然而,有些教师在进行第一节生物课时却忽略了前言部分的作用,认为这部分没有多大意义,只是简单地读一读前言,甚至是不学前言部分,直接学习第一章节的内容。殊不知,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生物学科,与前言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教师通过对前言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生物课有个大致的了解,告诉学生生物课可以解决他们不知道的许多问题和秘密,这样学生对生物学科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师写生记、师问生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整个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都必须言听计从,教师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甘当配角,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角色转变,即由“主导作用”向“指导作用”转变。如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在确保实验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操作,并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实验报告,自己只需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指导即可,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进行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间自由、直接、和谐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肘关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模型或图片,并结合学生的胳膊认识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部位的名称和具置,然后再用自己的胳膊与图片或模型进行对比,对各个结构的作用进行详细的示范和讲解,并让学生亲自感受屈肘和伸肘的完成过程。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形式也比较开放灵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实际需求和内心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呵护学生,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便会对教师的课程产生好感和较大的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注重发挥生物实验课的作用
生物中许多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但有的教师因为图省事并不进行实际操作,而是单纯地对实验进行讲解,致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缺乏兴趣,认为其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要对实验课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过程、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写实验报告,同时指导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及时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理解、掌握并深化生物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五、加强课后练习
进行课后练习是每个学科不可缺少的环节,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在布置课后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多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后习题进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时发生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精讲精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感受到生物科学的规律和学习带来的乐趣。
六、结语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于死板,不重视与乡土教材结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物理知识中很多都能与农村常用的农活工具以及常见的物理现象相联系,这些都是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乡土教材,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于死板,只教授教材中的知识,忽视与农村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因地制宜的发挥农村学生以及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我国新课改也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们课借助学生中心教学理论去改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1.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探究式教学。农村学生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一般除了学习之外,有相当一部分课余时间是用在帮家里做农活或干其他活,这就使得农村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强,而且学生的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再加上初中生本来就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这就使得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应用时要注意与农村学生的特点形结合。利用农村学生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
例如在学到重力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农村盖房劳动现场,观察测试墙壁是否垂直的重锤线,或者组织学生去参观灌溉渠的修建,让学生体会在灌溉渠修建中如何运用重力原理让水自行流动,教师在让学生观察的同时在旁边作指导,启发学生在观察探索中获得关于重力的知识以及在农村中的实际应用,再让学生把重力知识与自己平时干农活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达到加深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既能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农村初中教师可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来得出相关结论。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让引领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小组学生可先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分工,有的学生利用电源、灯泡、电阻器、电压表等动手操作实验,有的可对灯泡亮度以及电压表数值进行观察,有的记录数据,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
(1)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然而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与时间,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合作交流可以采用分大组或小组、同桌等方式进行组织。合作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给定多种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选自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在这个题目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设计,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并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现各个小组的所有构想。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构想出了非常多、非常有趣并且丰富的图形,语言也能够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2)教师要更多的采用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数学知识所需要的思维和解题方法,而且也应该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引导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启发,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应该立刻带领学生前行,而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方向。引导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鼓励,当学生对前面的困难产生畏惧时,教师不应该拉着学生前行,而应该在学生的身旁,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战胜困难。例如在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教学时(选自华师大版初一数学),我没有直接教学生线段的比较,而是从比较学生的身高开始引导。我问学生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的,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回答,然后我请学生进行演示。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把学生引导到两条线段上,学生再学线段比较时,就容易了很多。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参与的方式可以采用观察、倾听以及交流。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要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去了解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要包括对知识的交流,更要包括对情感的交流。例如,我在进行立体图形的教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正方体的展开图。在整个制作的过程,我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并与他们交流制作的过程与感受。对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有效引导。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也培养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对我讲出来。
二、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新课程提倡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非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智慧与创造,设计出精彩丰富、充满趣味性地教案来。不仅直观地把问题表达明白,更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例如,针对形状和体积的关系问题(选自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学生去做题、去思考,而是找来了多个圆柱形的水杯和一小桶水进行实验。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主动的观察中,自己便自然地学会了相应的知识。
三、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灌输的知识信息,而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地对外部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与处理,进而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应该说是更科学的,更有效率的。学生的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内在的生长过程,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反过来的由外而内的灌输。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完成自我建构。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了解学生想知的与未知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活动也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与认知水平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对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与吸收,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科学的评价新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三、新时期课改的观念
可以说新课堂的教学观念实现的几大转变。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实践的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建构起“大教学观”的理念既系统的解读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目标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能力,过程、方法)的手段。其次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好课”的借鉴而不是摸仿。再次是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四是要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等对待,要以学生为主,发现教学的问题,及时调整,改善教学措施,重视教学的过程。教师是通过课后学生所反映的各方面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确立教学目标,同时为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供了依据。教学反思中有在教学中的经验,也有不足。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逐渐成长,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四、新时期课改带来的变化
课改实行至今已有许久,其所带来的变化也已日渐明显,主要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教材功能的变化。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新时期教材内容的变化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能展现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力,不再是要教师的说教形式。在新时期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结合实际和社会实情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将教学主题转移给学生。
(二)教师角色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个主导作用的,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是被动者,这种学习效果不明显,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要求中,教师的角色要以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一、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
氢气的爆炸实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
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验问题情境
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思维问题情境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x+xAgNO3——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3.辨析问题情境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
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没有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医疗上被用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
①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3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误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钠溶液
C.食盐水
D.硫酸镁溶液
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一条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另外,挖掘出第二条信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样,盐酸与BaCO3反应生成BaCl2就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第①小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问题的信息,进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这个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推导,根据题意进行选择;而且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化学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四、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1.1为铁路输送合格的电务工作人员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面向铁路,为铁路运输系统各个技术部门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主要是面向全国18个铁路局(公司)的各个技术领域,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主要为铁路运输系统电务维护部门培养信号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铁路运输电务维护部门的工作要求,让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一定是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够使学生在短期内适应铁路运输电务维护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氛围。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本身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否全部或者大部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否愿意并且真正学习到教师教授的所有知识,这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方面,但是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教师所教转化为自己所有,那么着两者之间就又是相互矛盾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职学生,那么如何将学生从发呆、玩手机或者睡觉之中解脱出来,去踏实的学习教师所讲就是每一名专业教师必须去研究探索的问题。教学改革的最初目的也应该在此,就是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用一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的喜爱的方式去教学。当学生们心甘情愿的放下手机、不再对老师讲的内容昏昏欲睡,那么教学改革的目的应该就基本达到了。当学生能够充满激情的去学习每一节课教师所教,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了一定的和谐程度,那么教师就不用再为了组织课堂教学而发愁了。
1.3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笔者认为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情感交流。如果一个学生喜爱一名教师,那么他对这名教师所讲的课程也会感兴趣,反之,如果一名教师没有得到学生的肯定,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也应该不甚乐观。在高等职业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一名教师的教学改革水平也是衡量一名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者,我们不仅应该具备坚实的专业能力,如何将自己的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为铁路输送人才,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教师自身。
2研究内容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在上一学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戴世宏教授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在讲座中,戴教授系统的介绍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意义与方法,使笔者收获颇丰。为这一年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思考,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效果验证理论,使笔者教学改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1课程标准的确定。
课程标准简单来说是一门的课程的大纲,在课程标准中应确立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教学目标以记忆性内容为主,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如要进行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手段就需要革新,教学目标就要从传统的知识目标变为能力技能目标,考核方式也要向多元化发展。
2.2课程的整体设计。
在本轮教学改革中,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更加系统详细的整合,形成“一个目标,两条主线”的教学线索。一个目标:是指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改革主要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最终的能力目标就是能够对信号机进行维护和简单的故障处理。这一目标其实还包括了信号机的识别等相关的简单能力目标,这是说在单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小目标都是为了这一个最终目标的服务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指信号机的识别与维护,另一条则是指信号机的设置。前者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后者则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3单元课程设计。
一门课程包含数量不等的学时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整门课程按照教学内容或认知结构的不同分成多个教学单元,将每个教学单元进行合理的设计,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考虑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通过教学和练习能够让学生练就某种专业技能,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目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手段,尽可能贴近铁路电务工作实际,如果有信号机设备,尽可能利用实景教学,若没有实际设备则尽可能使用图片或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直观上了解自己所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内容为载体的讲授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使用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先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和练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专业技能。
2.4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就是“一纸定江山”,学生在考试前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突击背题,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获取较高的分数,通过期末考试试卷决定一门课程的成绩,这是极不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在课程改革中如果不改革考核方式,那么过程的改革将失去意义。针对《信号机检修》课程,制定如下考核方法:课程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学生成绩由学习过程成绩、实作考核成绩和记忆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监测考核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核两部分。教学过程监测占比较少量的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成绩综合给出,大约为总成绩的10%左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是在期中进行,考核方式是一张试卷,但是试卷内容不包括记忆内容考核,均为主观题目,题目内容包括信号机的设置等内容,题目没有统一答案,符合信号机设置原则均可获得相应分数,此项考核约占总成绩的10%左右。期末考核包括实践技能考核和记忆能力考核。其中,记忆能力考核为机考,事先将已经做好的题库写入计算机,学生在考试时直接进行机考即可,考试完毕即可知晓自己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既不需要教师阅卷,又增加了公平性,基本不会出现的情况,此项内容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左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那么教学改革的目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那么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期末考试就要包括专业实践技能考核,本门课程名为《信号机检修》,那么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要能够对信号机进行检修,期末考核的实践技能考核部分就要考核学生对信号机的点灯参数进行测试,对信号机的故障进行处理,教师根据学生是否按照铁路电务维修标准操作进行评分,此过程要全程录像,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此项内容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左右。考核方式的改革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一条线,使得教学改革不会虎头蛇尾。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