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智教育论文

培智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12 13:29: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培智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培智教育论文

第1篇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公路事业至关重要。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保障,需要强有力的公路教育培训体系做支撑,我们应该从全面实施“科教兴路”战略和公路人才开发战略的高度出发,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公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公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规划并落实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体制,使职工想学有保障,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管理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

2围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全面实施教育培训

针对公路行业职工的岗位分类,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率。要加大以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为重点的人才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优秀拔尖人才、高科技人才、年轻创新人才。

3强化职工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有效途径,以满足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对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职工继续教育的力度,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技术攻关和专题研究相结合,开展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使企业老职工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职工加快提高掌握实际经验。

4转变观念,把公路职工教育与公路文化建设融合起来

文化不是公路业务的附属,行业的点缀,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并反哺行业,创造效益而且具有引领发展,提升境界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把公路职工教育和公路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合起来,大力弘扬公路精神,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核心价值观。要致力于职工理想信仰、自豪感、荣辱观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增强公路行业的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把塑造良好的公路行业形象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以促进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5按照发展规律实施行业职工素质教育

公路管理部门要对职工进行较强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职工教育与公路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由于分工不同,职工要求学习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容会有一定差异,但要学以致用,为用而学,急用先学,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让职工把学到的本领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要坚持重点教育与不同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系统教育与应急教育相结合;一般工种培训与特殊工种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育人与用人相结合;职工需求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内部聘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原则,落实行业职工素质教育。

第2篇

我国高职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迅猛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然而,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其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缺位是一个关键问题。只有科学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中把握好方向和重点,才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自身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的缺位主要表现为过于以“就业”为导向。当然,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一味追求“能就业、好就业、高就业率”就过犹不及了。这具体表现在:

1.1专业设置过于追求实用性。当前市场急需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未能充分考虑将本校的特色及教学师资能力,专业设置的功利性过重,导致学生实际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有限,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未来学生发展空间有限。

1.2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狭窄,重技术轻人文,忽视品质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简单认为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技术,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这样的问题:专业课知识往往是学些皮毛,素质课一带而过或者完全忽略,实践操作往往是手把手教学生掌握步骤一二三,甚至直接“下放”到某些急需工人的工厂去以实习的名义做“短工”。导致的结果是既达不到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形成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深、动手能力不强、个人修养不高。

1.3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毕业把关过于宽松。很多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在处理学生无故旷课、长期缺课、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水平极低等问题的过程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放水”现象。

1.4鼓励学生盲目考证。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些高职院校花费很大精力动员学生去考证,让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而实际上学生花费重金得到的这些证书对提高动手能力并无多大裨益。

1.5将学生就业压力分摊在授课教师身上。同样是在就业导向下,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很多高职院校明确将推荐学生就业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考核指标之一,较大程度束缚了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能力的发挥。

2高职教育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从教育部的发文精神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期望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然而,正是社会上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缺位,造成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偏激的行为,导致社会各界对高职毕业生产生了这样的偏见:高职毕业生属于低层次人才、人文素质偏低、个人修养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等等。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认识和清晰定位,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和规划设计。高职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更符合社会需求和群众期待呢?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和能力:

2.1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引导学生摒弃社会上过度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强调个人价值的思想,在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保有一颗仁爱之心、谦让之心。

2.2培养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当今时代,随着科学、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复合性人才,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不仅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求他们成为全才、通才;不仅要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在人才的成长、成熟过程中,较高的文化素养往往是“厚积薄发”的强大助动力,有利于提高个人创新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对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教育时抓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必要的教育与训练来培养学生树立公正廉洁、踏实诚信、高度责任感的职业道德和勤奋爱岗、乐于奉献、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2.4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社会上竞争日趋紧张激烈,但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尤其作为竞争团队,成员间各自为政、个人英雄主义、一盘散沙是无法取得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竞争意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培养谋求共赢、共同发展的优良品质。

2.5培养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各方面的自立性欠缺;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名牌高校的学生时,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因而更容易滋生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羞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倾向。高职院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敢于争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2.6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般善于创新者,都有独立主见,善于思考,敢于弃旧图新,勇于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恰恰是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所欠缺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己重实训、强操作的优势,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7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即在与他人沟通时,良好的表达自己、恰当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协调合作、融洽相处的能力。现在许多大学生在陌生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讲话脸红,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有的说话做事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无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别说与他人密切合作了。

2.8培养善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各种知识、技术、观念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学书本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学无止境,只有会学习、善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2.9培养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适应、学业的竞争、社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惑等,在各种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心理挫折,给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和调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3结束语

第3篇

一、引言

2006年的9月,我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的进修学习。经过这次出国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拓宽了思维面,使我对西方国家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西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验。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非凡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示。

二、加拿大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在加拿大以进行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特征突出。

1.英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特征

(1)教学形式新奇,采用圆桌分组的教学形式,教师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易于师生互动,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以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喜好,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尽量地多提出新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和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培训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摘要:参观用语、基本对话交流等,信息量适度,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英语的基本会话。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有独到之处。教师利用做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很轻易把握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具简单而实用,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参和度很高。例如,在英语语言培训课程上,上午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下午就到有关的相关的地方去进行实践学习。

(4)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教材,天天学习一个知识模块,教师会发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是教师精心为培训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最后用活页夹加到一起,累加成册形成英语培训教材。

2.计算机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1)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实例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需要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加拿大学院的教师根据我们学员学习的特征进行案例教学,所采用教学案例很实用,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2)课堂作业采用大作业的项目形式

教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创新能力,以大作业形式让我们完成他们所提出基本练习要求,学员做好大作业后,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3)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职业技能,例如,网络平安教师,曾任教前公司的网络管理部门经理,有极为丰富的网络平安管理经验,另外他所展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打破了传统的PowePoint课件模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网络传输的原理,把讲解枯燥的原理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喜好;多媒体教师在HBI学院任教时,自己设计开发网站,做专业摄影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冰球教练,同时也是冰球队的经纪管理人。数字技术教师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有丰富的数字音乐制作经验。他们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职业经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

在进修期间,还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类型有摘要:授予文凭和证书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预备性练习;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形式多样摘要:有二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本科(和大学联办)和一年制探究生专业证书班等。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和意识,老师讲课并不面面俱到,提倡学生自学和思索。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或者自己通过自学后完成项目操作任务提交操作成果,否则只能得到0分的成绩。另外,在许多教学场合,教室和操作车间连在一起,学生在教室中自学,碰到实际新问题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并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和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大家商量策略、分头预备,最后在班上宣讲和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拿大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把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在安大略省宾顿市FletchersMeadow高中,还推行一项名为Co-op的实践教育项目,其教学实践目的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Co-op,全称为CooperativeEducation,是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和的一种教育项目。高中学生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部分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学生进入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这些学生到公司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也要随时跟踪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回到学校接着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不但熟练地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职业技能,丰富的职业经验。为进一步地学习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摘要:

第4篇

1.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已经掌握哪些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怎样的知识基础上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入学前的教育背景。表中显示,英语教育专业背景的学生为少数,从课堂表现也看出大部分学生欠缺该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每年都增加“补习”内容,补习英语师范教育专业本科生必修的“英语教学法”知识。补习的范围和深度因每届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而有所调整,目的是确保所有学生都掌握英语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以便顺利进入研究生层次的相关课程学习。对每届新生实施问卷调查的另一个目的是了解他们对研究生教育有哪些期望,答案从高到低依次为:英语教学知识和技能;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演讲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课题组把这些回答看作是对任课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中把这些都作为考量因素。

2.根据特定教学目的,采用相应教学方式

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知识、英语教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外国语学院承担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语篇分析与语言教学、英语国家文化、英语教学论、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基础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基础英语教育发展前沿研究、学术英语阅读以及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教师讲解、学生讲解、学生展示、讨论、说课、模拟授课。对有关英语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课程,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这些课程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技能培养。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课前阅读和课上讨论的方法,对于教学技能的培养采用亲自实践的方式,例如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案分析、教学技能展示、说课、讲课、评课等。

3.任课教师磋商协调,整体进行教学规划

教育硕士培养应该有总体目标,所以任课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十分必要的。每一级新生入学之后,任课教师们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进行交流,以便教学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如英语教学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英语教学论、基础英语教育发展前沿研究等,任课教师互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就教学内容进行磋商协调,以避免重复或遗漏。

4.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

新入学的研究生学习上表现出盲目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引导他们对研究生教育的目的进行思考,强调研究意识,使他们明确应该带着研究意识进行学习,而不可仅仅满足于听课。为了培养专业阅读习惯,教师列出读书目录,包括语言学、外语教学、英美文化、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十多种学术期刊,定期进行读书汇报和交流,以促进阅读理解、分析概况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技能培养方面,组织讲课说课比赛,有几位教师负责具体指导。

5.听取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认为,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方能改进教学,听取学生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自2011年始,每一年都进行对毕业生的访谈,了解他们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条件、个人收获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然后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进行改进。从三年来的学生反馈看,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识也逐年深入,对自己专业素质的评价也随之提高。

6.结语

第5篇

(一)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

要开展中职教育语文学科的教育,就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定位标准,而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定位上,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学习语文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高低。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从小学就开始的教育已经为日后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这在语文学科定位时就应该考虑到,除此之外,中职学生一般为中考失利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说明其语文能力不高,因此在进行定位时,这一点也是不可不考虑的。

(二)中职学校专长的发挥

不管以何种角度,中职教育的地位难以与中学教育等同,作为国家公办义务教育,中学教育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有强大的公有制资产作为坚强的后盾,然而中职教育则不是这样,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必须找到自己的专长,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学科,因此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学校日后的发展,注重把力量集中到发挥自身特长上,如果语文学科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就必须规范化,促进其合理有序的发展,如果对学校特色相关不大,那么便不必在此花费太多的教学资源。

二、如何促进中职教育语文学科能力培养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要促进语文能力培养,就必须系统化语文课程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大多中职教育学校都有开设,然而在教学投入以及教学力度都不够,更为紧急的是,还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都以其特色专业为主,所以在学校课程安排时,一般都倾向于把师资资源投入到其特色课程上,而对于语文等课程,大多是如选修课程一般投入较少的关注,因此语文教学一直缺乏一套高效合理的机制。要提高语文学科培养能力,就必须要不断优化课程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适当加大师资资源的投入

要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处理要有一项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考虑到大多数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因此良好的教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师资团队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上升空间的增大,对于其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语文本身就是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项课程,不同于理科类学科的精准,语文学科更存在一种相对不确定因素,其更加注重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一种人文精神的养成是需要不断的导师指引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语文能力培养的提高。

三、结语

第6篇

摘要:随着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中职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重要的强化和保证作用,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强弱和语文成绩的高低。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完美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资源优势,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非智力因素作为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智力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制约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统一体。[1]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个体行为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前者是具体操作系统,后者是保障前者操作的动力系统。[2]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其学习提供了可能,是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前提和基础;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习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并反过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由此,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措施

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获得双重发展,真正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一,中职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没有动机就没有行为。[3]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需要契机,情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突破口,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语文课程中语言技能的学习是表达情感的基本工具,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有意识地用情感教育学生,这种情感投入会激发学生内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起学生的求职欲望和探究心理,产生良好的动机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强有力的动机之一,也是保障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可见,要想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学科,让学生保持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意识和主动意识,把艰苦的学习看作是快乐的享受。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就会使中职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提高情商,增强自我情感控制能力。情商是一个人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商高的人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强,承受外界刺激和压力的能力强, 胜不骄、败不馁,善于应变,处乱不惊。[4]中职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容易骄傲的特点,训练学生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让学生养成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习惯,克服内因和外因的干扰,提高情感的自控能力。

第四,结合课堂教学并借助课外实践,磨炼学生坚强意志。意志力是关系到个人成长的保障因素,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语文是一门较难学习的课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写作、记忆、积累等,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行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中职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典型事件和英雄人物,用积极的思想感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此外,中职教师还要借助课外实践活动,设置困难和障碍,让学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会被吓倒,达到磨炼学生坚强意志的目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意义

衡量学生素的包括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或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是推动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是成才的关键。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更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以发展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才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激励、攻克困难、获取成功,进而形成完整、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炳宏.谈中学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义[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郑英.中专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2

第7篇

使得人才在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操作两方面得到综合的训练及良好的培养过于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现象是普遍的,中职会计的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

2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会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像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及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及素养,培养学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及课程安排,旨在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及训练智力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知识包括会计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一般性知识。专业认同指的是会计毕业生要认同其专业、乐于学习其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AEECC认为,学校是学者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在美国,会计学校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坚实的基础知识素养。

3把握开端,发展过程,掌握结果

中职会计教育方面的改进旨在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及学校应该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重视,对于中职会计教育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塑造新型教学观念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决定了其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与品德的形成。改变传统教学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独立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积极进取的空间及时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参差不齐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习成为学生终身运用的模式及自身的能力。

第二,恰当地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及空间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也可助师生相互促进。只有教师对学生采取相对理解、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要使课程具有时代新意和自身特性,精简课程内容,删除交叉,清理课程间的关系。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在很多方面存在反复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实践模式,避免会计专业知识与实践相分离,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问题、发行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旧有的会计理论进行更新,恰当地运用外国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理论,拓展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广度及深度,让学生了解到外国会计方面的发展形势及具体政策。

第四,传统会计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感到单一、枯燥,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能够及时地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乐趣,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时发展。会计教学方法应该由单相交流转化为多向交流,由灌输式转化为启发式,由单一式转化为多元式,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不是问题解决的结论,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形成独具特色而且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及方法。

第8篇

论文摘要:语言体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容,语言足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本文有两个方面论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砍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1、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通讯网络迅速发展,以“交叉”或“综合”为特点的世界性的“大科学”相继诞生。一个全球性的交往和沟通正在形成,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正面对一种新的国际生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已经是回避不了的现实。而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一种交流工具,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词语,而是学会把词和客观的事物联系起来。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载了使用语言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除了可以观察它的实际行为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研究他们的语言,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部分来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容。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这正是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只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往往会造就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因为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一旦面向社会,进人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

由于文化的差异,用母语互译的方式错误地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语。如:"You are thesaltoftheearth.”正确的理解是“你是位社会精英。”却被按照字面意思误译为“你是地球上的盐。”“狼吞虎咽”,英语是“Eatlikeahorse,”却被错误地翻译成“EatLikeawolfandatiger".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高职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

2、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寒暄,称谓、道歉、致谢等用语,就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外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亦即“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通常只注重语言形式,忽视语言运用。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仅有这样能力远不足以保证我们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为在所有可能被造出的句子一一语法和意义都正确的句子中,有一部分由于不合乎(社会)运用规则一定会被摒弃。成功的英语学习应该是我们掌握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他们,即应有意识的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语言文化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我们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2.1从教材中学习,课堂中了解

我们的英语教材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精心挑选的,教材的选择尽量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侧面,采用了不少体现英语民族文化特点,原汁原味的语言,同时还兼顾了所选内容的趣味性。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课文的难度,而且抓住了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即使我们学习者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有些课文还采用了不少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材料,特别适宜于揭示文化的各个方面,因为说话人都遵守规定的文化行为。其中有许多部分涉及场合、身份、相互关系等,都是从实践活动中选取的。有了教材,加上老师在课堂中有目的地进行文化因素的讲解,我们就会获得相关的知识。

2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中,语言形式运用的正确、恰当是教与学成功的保障而教师会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课堂艺术,增强英语课本身的吸引力。如通过对话、表演、竞赛、唱歌、看录像、做游戏,背诵小诗歌,学习成语、谚语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大量地进行双边交际。利用各种直观手段组织模拟训练,使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英语语言中,置身英语文化之中,反复操练,争取达到运用自如,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2 .3开辟第二课堂

交际能力并不是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大量实践的结果。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不论教师在课堂上对社会文化知识的境界多么详尽,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反复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并在较集中内化所熟记的社会文化知识,那么我们的文化能力和整个交际能力肯定是滞后的。因此在搞好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应多读一些英语报刊、多听一些英语广播、多看一些原版影视资料来逐步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尽可能多的组织和参加英语沙龙和英语角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力求在多学英语、多用英语的交际实践中学好英语、用好英语。

2 .4加强课外阅读